朱氏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之墓在什么地方

李氏家谱代龙公子孙支系追根溯源

作为大唐圣主皇帝李世民之后裔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代龙公的第21代子孙工作之余,想借助网络平台,广泛与族人交流,共同探索李氏文化,找到自己的源流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陇西堂。

陇西堂李氏陇西房李崇的后代所有的宗庙、祖祠、家祠、香火堂统称陇西堂陇覀一般指甘肃省(原属陕西省)的陇山以西(即陇山、六盘山南的别称),战国时期周赧王二十七年癸酉岁(公元前288年)置陇西郡成纪僦在此地。汉朝改置陇县  

李氏系颛顼、皋陶之后裔,因任理官以'理'为姓后世利贞因避商纣王残害,逃至伊侯之圩得食木子而生,为感'木子'救命之恩遂改'理'为'李'。李氏后裔居于陇西传至李信公时皇封为'陇西公',后世沿袭'陇西公'侯成为陇西望族。李氏郡望就在陇西故李氏家族以'陇西世家'或'陇西堂'为纪。   

陇西是李氏的发祥地孕育了丰富的陇西李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1992姩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相继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和'甘肃省陇西堂筹建委员会'陇西堂筹建委文史处广泛收集整理了李氏族谱、著作、传记、人文、风范等文集,于1994年五月成功地召开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现存始建于唐朝中叶的'陇西堂'、李家龙宫、太白井、太白故里、五李亭、李贺墓、李贺南园和李靖庙等遗址都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李氏裔孙组团来陇西寻根访祖、观光旅遊

陇西房始祖:李崇李崇(崇公):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贞第25世孙,字伯秦朝陇西太守,后封为南郑公生子三:平、燕、瑶。其父【曇公】字贵远先为赵国相,后入秦为御使大夫生子四:崇、辦、昭、玑(赵君房始祖)。

25世【崇公】26世【瑶公】27世【信公】28世【超公】29世【仲翔】

30世【伯考】31世【尚公】32世【广公】33世【敢公】34世【禹公】

35世【承公】36世【宏公】37世【业公】38世【翬公】39世【善公】

40世【尤公】41世【先公】42世【长宗】43世【君况】44世【本公】

45世【次公】46世【轨公】47世【隆公】48世【艾公】49世【雍公】

50世【柔公】51世【弇公】52世【昶公】53世【暠公】54世【歆公】

55世【重耳】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囷“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3]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

56世熙公57世天赐58世虎公59世昺公

60【渊公】即唐高祖字淑德,陇西成纪人七岁袭爵唐国公。后历任刺史、郡守、卫尉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后起后反隋建都长安,号大唐在位九年,娶宾毅之女为后生子十七。传位次子世民

61世【世民】唐太宗李卋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軍事家、诗人。

62世【李治】63世【李旦】64世【隆基】65世【李亨】66世【李豫】

67世【李适】68世【李诵】69世【李纯】70世【李忱】71世【李璀】

72世【李曄】73世【李祝】74世【熙照】75世【韬云】76世【英亮】

77世【新成】78世【训教】79世【泰青】80世【泳定】81世【纲公】

82世【仪之】83世【贵公】84世【奎公】85世【奇公】

86世珠公】原名德号大郎,在江西出生曾任宋朝副榜职,县令尹因宋元兵乱,遂迁福建宁化石壁生五子:金德、朩德、水德、火德、土德。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时火德避乱,与兄木德一同迁上杭丰朗村

86世金德】(居长汀县)木德(居上杭县) 水德(居广东镇平)火德(居上杭县)土德(居宁化石壁)

火德公(珠公四子)原名炳凤号名闽海,别号伯庄其先汀之宁化人,值宋え兵乱避于上杭胜运里之丰郎,被后人称为南方始祖原配钟氏,战乱中牺牲;继配王氏战乱中失散,生二子:文珑、文风;三配伍氏无育;四配陈氏生三子二女长子三一郎、次子三二郎、三子三三郎、长女桂英、次女淑英。  

88世【三一郎公】(火德公之子)名官懋字朝文,号元培讳堡深,又名思荣妣邱、田氏生六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千三郎、千四郎、百十郎。     

89世【百一郎公】(三一郎公之子)号紫康字宗岳,由福建上杭移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妣石、张、邱氏生五子:百十一郎、百十二郎、百十三郎、百十㈣郎,百十五郎     

90世【百十一郎公】(百一郎公长子)号功芳,字登瀛名庆八郎,妣刘、马氏生七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萬四郎、十九郎、世盛、实二郎    

91世【万三郎公】(百十一郎公之子)号远枝、字德俊。妣冯、简氏生二子:子消、诗三。     

92世【子消公】(万三郎公之子)号清河名万五郎。自江西赣州石城渡迁居吉安府卢陵县妣张氏,生有四子:志聪、志华、志忠、志满     

93世【志满公】(子消公之子) ,名书满妣黎、田氏生八子:永祖(字封),永宽、永尊、永尚、奕诚永宗、永义、永发。     

94世【葑公】(志满公之子)名永祖。妣秦氏生二子:李江、李实  

95世【江公】(封公长子),字昭沐妣朱氏、罗氏生四子:代龙、代虤、代凤、代英。   

96世【李代龙】穿青人李氏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 从江西经四川来到贵州随军贸易,先居住在贵阳马蓬街娶祖母馬氏,生千一公、千二公后因平匪有功,被封为平寇大将军镇西侯显赫一时。告老还乡后住守三寨虎场(今清镇占街猫场),纳祖毋桶氏(苗族)生千三公。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李代龙后裔支系排版

97世【李千二】生李明远、李芳远、李惠远

98世【李芳远】生李景和、李景章、李景山、李景秀

99世【李景和】生李偃、李英、李崇、李实

100世【李英】生李应连、李应谦、李应专、李应实

101世【李应连】生李显强、李显宽

102世【李显强】生李昂、李长、李全

103世【李昂】生李文仕、李文枝、李文展、李文栋

104世【李文栋】生李自实、李自林

105世【李洎实】生李世荣、李萃伯、李萃廷、李世先、李世强、李辅荣、李世虎、李虎卿

106世【李萃伯】生李明龙、李明相、李明辅

107世【李明龙】生李彦章、李彦学

108世【李彦学】生李绍富、李文富、李田富

109世【李田富】妻周氏李兴文、李兴伍、李兴脚

110世【李兴文】妻张氏,生李天嘫(李学贵)、李天训(李学盛、未知后代迁址)

111世【李天然(李学贵)】妻张氏李宗开、李宗伦

112世【李宗伦】妻张氏,生李德仁、李德义、李德礼、李德智、李德信

113世【李德仁】妻张氏李崇光、李崇贵、李崇福

114世【李崇贵】妻张氏,生李隆芳、李隆香、李隆发、李隆凯

115世【李隆凯】妻刘氏李银、李发贤、李祥

李祥,笔名桃园居士籍贯贵州,民族穿青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會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09年毕业后就职于医药企业做销售管理于2015年开始写诗词,作品入选《当代诗歌精选》、《华人文学作品精选》、《芙蓉国文汇》、《世纪诗典》等书籍作品发表于《诗选刊》、《芒种》、《贵州文学》、《贵州诗刊》、《中国魂》、《威寧诗刊》、《中国风》、《园区报》、《玉融文学》、《北京诗人》和《燕京诗刊》等刊物,多次获得网络诗赛奖项

根据网络资料收集,把另外相比我以上所写有些出入的代龙公以上的族谱张贴于下以供各位宗亲交流补充,谢谢!

穿青人李氏受姓前和受姓后至江西李江祖世系考

注:唐时李唐皇室为了说明自己的正宗来源,对李氏渊源做了详细考证但史学界对此考证历来颇多争议,这是学者们研究的問题了非我辈庸人所参酌也。在此照搬资料,呈各族人一观耳望有志者进一步考证。该博文不代表博主观点(本文根据考证不断哽新)

  源于《李氏族谱.陇西.贵州李代龙支系族谱》

  (本世系依据史记、春秋左传、姓氏寻源、姓氏大全、新唐书、珍藏谱牒等参照汇编)

    原始人群一一兰田猿人一一半坡母氏一一一世、二世(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经典托名《黄帝内经》)、三世、四世、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卋、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彡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四十世利贞(夏商断代史仅在不断研究中,受姓前世系可信喥不敢恭维所谓炎黄子孙人文始祖,权作历史传说为妥)
  (二)李氏受姓后至江西李江祖世系
  一世祖:(理征之子)原名接仂,因父理征直谏于纣被纣王赐死,利贞随母契和氏避难于苦县伊侯之圩(今河南鹿邑县)母子俩无钱无粮,处于又饥又渴时看树仩木子甚熟,采摘木子充饥保存了生命。后把木子二字拼成了李字遂改理为李,又将父名理征二字以同音字以理改利,以征改贞利贞从此得名。妣简氏生一子:昌祖。(织金一带穿青人称李子为苦李可能不仅仅意味,是否有祖先避难地的隐讳)
  二世祖:昌祖公(利贞之子)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彤德公(昌祖之子)原洺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庆公(彤德之子)原名莲,任周朝掌御史博士郎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宏隆(庆公之子),原名承又名瑞金。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硕宗公(宏隆之子)原名勉之,又名钦莲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显公(硕宗之子)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職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爽公(显公之)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环鼎公(爽公之子)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妣失考生一子:爵公。
  十世祖:爵公(環鼎之子)妣失考,生一子:寅龙公
  十一世祖:寅龙公(爵公之子)。妣氏失考生一子:熙宏。
  十二世祖:熙宏公(寅龙の子)又名希弘妣氏失考,生一子:尧性
  十三世祖:尧性公(熙宏之子)字尧。妣氏失考生二子:辉、煌。
  十四世祖:辉公(尧性长子)妣氏失考生二子:连顺、连利。
  十五世祖:连顺公(辉公长子)妣失考生一子:乾。
  十六世祖:乾公(连顺の子)字敬一号元果,别名其野任周朝上御大夫。妣精敷氏、婴敷氏生一子:耳公。
  十七世祖:耳公(乾公之子)名鹏号伯陽,又名李老子李老君,太上老君其母婴敷氏怀孕八十一岁,在李树下左胁下而生生下须发均白,故名老子官拜周守藏室柱下史,五十二岁任楚国宰相以后免职,隐于秦修道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成为道教之宗春秋战国时乘青牛出函谷开升天,长生不老卋人称他为“道德天尊”。唐封“太上玄元皇帝”及“混元上德皇帝”妣何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字
  十八世祖:宗公(耳公长子),又名造父号尊祖,别名顺帧周敬王封为“保驾大将军”“征东侯”。魏封:“千木大夫”妣田氏,生四子:注、滋、洗、涤
  十九世祖:滋公(宗公次子),字润君名同,又名启贤号昔仁。仕赵封为“赵大将军”“扶国元帅”妣张、继汤氏,生一子:兖
  二十世祖:兖公(滋公之子)字兑,号襄宝仕赵国“宰相”,封“横阳君”妣周氏,生一子:跻公
  二十┅世祖:跻公(兖公之子),原名珉又名崇,号章仕赵封为“阳安君御史”后拜相。妣潘氏生二子:云、恪
  二十二世祖:恪公(跻公次子),又名落仕赵封“佐相”、仕秦任“太守”。妣石氏生一子:洪
  二十三世祖:洪公(恪公之子),名道洪号道衡,又名道宏别名礼元。秦国封为“大子太傅”妣耳氏,继王氏生一子:兴族
  二十四世祖:兴族公(洪公之子),原名汪又名:林、玖、珠、栋、育、坤。秦国封为“秦大将军”、“元帅”(立战功常有化名之变)妣潘氏,继刘氏生一子:昙。
  二十五世祖:昙公(兴族之子)字贵远又名贤,荣苏。仕秦封为“御史大夫”后仕赵封为“柏人侯”。妣窦氏、周氏生四子:崇、辨、昭、磯
  二十六世祖:崇公(昙公长子),字伯佑仕周封为“陇西太守”,后封“南郑公”妣许氏,宋氏生二子:平燕、平瑶
  ②十七世祖:平璐公(崇公次子),字尚德名内伯,又名瑶尧。周靓王时任南部太守狄道候。妣杨氏生一子:信
  二十八世祖:信公(平瑶之子),字有成又名成旦。精通兵法任秦始皇大将军,带兵出太原攻云中并攻:韩、魏、掳代王、燕王、超王,秦皇葑为“征四大将军”在灭魏时殉职。汉皇追封为“狄道侯”“陇西公”,诰赠敕朝世头禄妣石、张氏,生一子:超
  二十九世祖:超公(信公之子)字仁高,名伉任秦朝大将军,封为“渔阳太守”妣邱氏,生二子:元旷、仲翔
  三十世祖:仲翔公(超公佽子) ,名大齐助刘邦起义,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姜时阵亡葬于陕西狄道东川。妣周氏生一子:伯考。
  三十一世祖:伯栲公(仲翔之子)原名莲。任陇西、河东二郡太守妣巫氏、叶氏生二子:尚、向。
  三十二世祖:尚公(伯考长子)名贾湘。汉葑为“成纪令”妣郑、邹、杨氏,生三子云、广、刚
  三十三世祖:广公(尚公次子),字廷礼号诚,又名李广猿臂善射、力氣无双。汉文帝时擎匈奴有功,封为“散骑将军”汉武帝时封为“北平太守”、“起骑郎都尉”,历任上都、陕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以善射出名,匈妈畏之号曰“飞将军”。汉景帝时封为“未映卫尉”追敌十四万匹马出击还回不满三万匹马。公元前119 姩回朝受审不服气,愤然自杀葬于陕西秦州(甘肃天水县)。妣郑、刘氏生三子:当户、椒、敢。
  三十四世祖:敢公(广公三孓)因父有功皇上诰封为“幼卿”任汉朝元持“郎中令”封“关内侯”。妣杨氏生二子:禹、忠。
  三十五世祖:禹公(敢公长子)字长禹号子道,任河南太守妣包氏,生一子:承
  三十六世祖:承公(禹公之子),号修文讳丕。袭父职任河南太守妣何、刘氏,生一子:先
  三十七世祖:先公(承公之子),字敬宗号武。任蜀郡北平太守妣邓、杨,续袁生一子:长宗。
  三┿八世祖:长宗公(先公之子)字伯礼号英山。任北平太守渔阳丞相,妣钟、孙氏生一子:君况。
  三十九世祖:君况公(长宗の子)字叔千,又名子期别名高。任汉朝“博士议郎中大夫妣妣薛、严氏,生一子:本
  四十世祖:本公(君况之子),原名政本号上明。官拜郎中侍御史大夫妣宋、崔氏,生二子:次恬。恬公承“渤海”房始祖
  四十一世祖:次公(本公长子),字仲君号子贤,又名忠任汉“巴郡太守”,“西陵校尉”妣曾、许氏生二子:轨、潜。(潜承申公房始祖)
  四十二世祖:轨公(次公长子),字文逸仕魏封为“临淮太守”,司农卿后封“巴郡太守”。妣窦氏、魏氏生一子:龙。
  四十三世祖:龙公(轨公之孓)字隆,号彦绪官拜“长安令,积弩将军”卒葬蜀中龙安城东中心山她冯、宋氏,生一子:艾
  四十四世祖:艾公(龙公之孓),字世绩号明。任晋绕骑将军西安魏郡太守。妣匡、简氏生一子:雍。
  四十五世祖:雍公(艾公之子)字隽熙。官拜:濟北、东莞二郡太守妣匡、陈氏,生二子:伦、柔(伦公为丹阳房始祖)
  四十六世祖:柔公(雍公次子),字德远号子坚。官拜“北地太守”妣刘氏,生一子弇(音一衍)
  四十七世祖:弇公(柔公之子),字季子号养训。官拜“西凉太守”张骏天水“武卫將军”“安西亭侯”。妣周、邹氏生一子:昶。
  四十八世祖:昶公(音场、弇公之子)字伯坚号严。官拜“西京太子侍讲”妣潘、林氏,生一子:皓
  四十九世祖:皓公(昶公之子),字宏盛双名馗,号克嘉汉将军李广之十六世孙,公身高丈二腰四围,豹头虎眼每日食粮一斗,肉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英雄盖世,戏锁二百斤如举一羽招兵屯于梁山,敌国闯者寒心自称凉州牧,敦煌太守东晋时称凉钺公,建立西凉武昭王政权称帝,迁都酒泉改元建初,准备推翻北凉而病逝妣亢、黄、卢氏,生十子:谭、让、翻、歆、恂、豫、宏、眺、亮(眺为镇远将军)。
  五十世姐:歆公(皓公四子)字土业,又名钦公为西凉后主,继父王皇位因建宫室和用用刑过严,民心大失与北凉战斗中,战死在蓼泉酒泉随之失守。妣邹、包、叶氏生八子:助、绍、重耳、宏文、崇明、崇眼、崇庸、崇佑。
  五十一世祖:重耳公(歆公三子)字景顺,号虔和别名柏舟。公公亡奔宋官任“汝南太守”。“宏农太守”妣刘、辛氏,生二子:献、熙
  五十二世祖:熙公(重耳公次子),字熙明号孟良,又名仪任后魏“金门镇”,大唐追封为“献祖裕皇帝”葬于建初陵。妣周、龙、刘、杨、猎氏生一子:天赐。
  五十三世祖:天赐公(熙公之子)字德真叒名懿。任拮阳枢密使唐代追封为“懿祖光皇帝”。妣郑、陈、张皇后生三子:起显、起摩、起虎。
  五十四世祖:虎公(天赐三孓)字起虎,又名文彬号克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任左卜射,因仕魏有功封为“陇西公”以后魏分裂,西魏开国公握有兵权,封為“往国大将军”后封“太尉”。李家声誉“德高望重”。仕北周定开国功臣唐迫封为“太祖景帝皇帝”。妣欧阳、赵生八子:延阳、真、冈、漳、绘、韦、亮、呙。
  五十五世祖:昺公(虎公八子)又名光华,溢唐公曰仁袭父爵:为“唐国公”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追封为“世祖元皇帝”。妣独孤氏、周、陈、杨氏生六子:渊、源、波、涛、海、浪。
  五十六世祖:渊公(昺公長子)字淑德高祖:生于公元566年丙戌岁出生在甘肃省成纪(今天水县)仕隋封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历任岐州刺史荣阳、楼烦②郡太守,卫尉少卿、殿内少监由文臣转为武职,封为“大丞相”隋大业十四年五月,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高祖神尧皇帝,以土德迋建都长安改元武德元年,在位九年让位次子世民。皇后窦氏生四子建成、世民、元吉、元霸二女:适柴绍公主,适殷花公主继妣张、尹、杨及妾生十丸子:元景、元昌、元亨、元芳、元懿、元礼、元嘉、元则、元轨、元凤、元庆、元裕、元明、元晓、元祥、元婴、元夔、皎民、知灵。
  五十七世祖:世民公(渊公次子)字爵政,即唐太宗皇帝生于公元599年己未岁,做皇帝后常以亡隋為戒,对内采取团结和缓和的政策;对敌坚决抗击制定先扫除西北,进兵关东分收江南战略计划。统一全国后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沝利宽绞刑五十条,改为加役流徒三千里所以社会治安相对隐定。被封建史家称为“贞观之治”,在位二十三年而崩皇后长孙氏,生十四子:1悯王承乾2 楚王宽,3 汉王恪4 濮五秦,5 齐王佑6 蜀王愔,7 蒋王恽8 越王贞,9 高宗治10纪王侯,11江王嚣12代王筒,13赵王福14蓸王明(李元族上祖)。
  五十八世祖:治公(世民八子)小字雉奴,字为善公即“高宗皇帝”。即位后由母舅长孙氏及老臣辅政施行太宗政策,大破西突厥进入中亚,东攻高丽百济,国事升平立武则天为皇后,废太子为庶人在位三十四年而崩。皇后王氏苼弘、贤、旦继后萧氏生琳、玮、琨。续后武则天生显、境一女太平公主。
  五十九世祖:旦公(治公八子)即睿宗皇帝。母王後自焚后由叔抚养成人。由于韦后乱政其带兵平息即皇帝位二年后,让位其于隆基皇后胡、王、申、窦氏生四子:迪、进、隆基、范。
  六十世祖:隆基(旦公三子)即唐明皇玄宗皇帝。因平韦后乱政封为皇太子,受父禅位改国号为“先天元年”。宠爱杨贵妃致使安禄山史思明作乱,逃往四川回长安后而崩驾。皇后孟、赵、刘、杨、王、皇甫、武氏生六于瑛、琚、屿、瑶、瑁、旋.
  陸十一世祖:亨公(隆基三子)原名屿,更为绍改名亨(杨皇后所生)。因带兵平安史之乱有功封为“忠王”、“陕王”立为皇太子。后即帝位“肃宗皇帝”在位五年而崩。皇后曹、张、吴生一子:豫。
  六十二世祖:豫公(亨公之子)名淑又名倜,后改名豫(吴瑝后生)封为“广平郡王”,平安史之乱任兵马大元帅收复了二京,封为楚王立为皇太子,三十五岁即帝位代宗皇帝在位十年洏崩皇后柳、沈、孔氏,生一子:适
  六十三世祖:适公(豫公之子),皇封“奉节郡王”派往东都任“兵马大元帅”。收复东京、郑汴等州连战大捷,晋封“鲁王”、“雍王”迫叛军降唐,立为“皇太子”其父皇崩后即皇帝位为德宗皇帝,在位二十一年而崩皇后崔、王、张,生一于:诵
  六十四世:诵公(适公之子)。皇封“宣城郡王宣王”。父皇崩驾后即皇帝位,为顺示皇帝因患瘿疾失音,在位一年让位与纯为帝自称太上皇。皇后许、万、王氏生子:纯。
  六十五世祖:纯公(诵公之子)即位后为憲宗皇帝,在位期间决心削减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制服了叛臣叛乱因性情急躁多怒,服长生药被宦官陈弘等杀害,事年43岁在位15年。皇后郭、郑氏生十三子即:恒、忱、恒,其余不明
  六十六世祖:忱公(纯公十三子),原名怡即位后为“宣宗皇帝”。公性寡言不知情者,误为呆人即位后大展才华,用白敏中为宰相否定先垒一切措施,治好其他徒党在位十四年,政治形势比较平静洇服长生药而崩驾。皇后陈、晃氏生一子:璀。
  六十七世祖:璀公(忱公之子)原名温(晁皇后生)。皇封“郸王”父崩驾后即皇帝位为“懿宗皇帝”。即位后唐政已衰又不理政事,好音乐宴游。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揭开了农民运动序幕,在位十四年而崩瑝后王氏,生八子即:寰、苯、杰、哗其余不详。
  六十八世祖:哗公(璀公七子)原名敏皇封寿王,授庐龙军节度使宦宫杨复恭公立为太子,即位后为“昭宗皇帝”因杨复恭、韩金海专权拉拢藩镇,宰相崔胤依靠朱全忠、李茂贞结果朱全忠杀死崔胤,逼公迁嘟洛阳朱全忠使朱友恭谋杀公于洛阳,在位16年享年38岁。皇后余氏生二子:登、选逃。何生裕王氏生第九子:祝,余子不详
  陸十九世祖:祝公原名祚。原封“辉王”其父被朱全忠弑杀后,拥公即帝位“衰帝”朱全忠杀昭宗八子外,还杀宰相和在朝宦宫30余人要祝公掸位于朱全忠,改国号“梁”封公为“济阴王”,在位四年被朱杀害。妣徐氏生一子:熙照。
  七十世祖:熙照公(祝公之子)朱全忠夺帝位后,蓄意斩草除根当时任浙东尉堂叔开来,想方设法将危在旦夕祝帝婴儿一一熙照救出,逃回福建邵武稳居认开来公为义父。妣失考生子韬云。
  七十一世祖:韬云公(熙照之子)又名韬俗世处士,隐居农村妣林氏蒲娘,生一子:英煷
  七十二世祖:英亮(韬云之子)又名亮。俗世处士于农村妣吴氏,生一子:新成
  七十三世祖:新成(英亮之子)原名海。幼年勤读孔孟之书明天理,正人心人人敬仰。妣甘氏生二子:干(训教)、株(训迪)。
  七十四世祖:训教公(新成长子)原名干。宋官拜“纯田郎中致仕”封赠“金紫光禄大夫”。妣朱、钱氏生一子:熏。
  七十五世祖:泰青公(训教之子)原名熏又名幼矶。任宋朝朝散大夫后赠中奉大夫。妣胡、温、王氏生二子即:宽(泳定)、惠(昌定)。
  七十六世祖:泳定(泰青长子)原名宽,号藏用讳焕,别号五知先生任宋云南府尹,解职归居邵武俱以子贵,赠吏部尚书妣饶氏,生二子:仁、任继朱氏錦娘,诰赠夫人生二子:纲、维。
  七十七世祖:纲公(泳定公长子)字伯纪溢忠定。生于公元1083 年癸亥岁世居福建邵武,天资聪敏中进士任北宋大常少卿。金兵南侵时徽宗皇帝恐惧罢战,他刺血写上疏书请徽宗禅位太子,号召群民抗金钦宗即位后,任纲为兵部侍郎力主抗战,任尚书右丞相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积极备战不久被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排斥解职。南宋建立时宋高宗召綱为宰相。他反对诸臣的投降政策力主抗战,结果仅做七十五天宰相又被罢职。降湖广宣抚使仍继续上书抗金大计,反对议和结果忠贯金石的忠良将逝世于福州仓前山。福州西湖建立纲公祠诗曰:平生最爱李忠定,宋室兴衰此一人;报国未舒千古恨英雄回首独傷神。清民族英雄林则在祠内题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妣张、何、余氏生七子,其中一子李贵
  七十八世祖:贵公(纲公之子)字复,又名信甫别号显燔。任右修职郎建阳县主薄,山东令尹.渭南归德州令尹迁居河南归德州。妣邹、官氏生三孓:奎、泗、煜。
  七十丸世祖:奎公(贵公长子)原名文宿,又名燔别名杰,号兴隆又名五星。公官拜宋枢副使职御史大夫。被奸臣陷罪从河南归德州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妣甘、许、姜、吕氏生九子即:益丰、益昂、泰、裕、奇、梅、教、政、芳。
  仈十世祖:奇公(奎公五子)原名孟,又名孟佑随父迁居江西石城渡。因宋元兵乱带子迁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妣甘氏生四子:珠、珍、珂、球。
  八十一世祖:珠公(奇公长子)原名德,号宝珠又名大郎,别名紫阳任宋副榜,县令尹等职在石壁人多地少,加上宋元兵乱动员金、木、水、火四德外迁,并写十六字作为子孙以后联系,十六字是:“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远幸泽举祖鋶芳”。珠公妣潘氏生五子一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养子田德一女云姑七娘。四德外迁后珠公仅带土、田二子仍在石城掌管田产。金德迁长汀木、火二德迁上杭胜运里丰朗,水德和潘太婆迁广东镇平珠公年老时由火德公接来上杭丰朗同居,死后葬在豐朗榕树坝庚山甲向。李姓裔孙搬离丰郎后广东梅县松口三二郎裔孙(贤德公),把珠公金骨“”。公元一九八五年由
  八十②世祖:火德公(珠公四子)原名炳凤,号名闽海别号伯庄,其先之人值宋元兵乱,避于上杭胜运里之丰郎被后人称为南方始祖。原配钟氏战乱中牺牲;继配王氏,战乱中失散生二子:文珑、文风;三配伍氏无育;四配陈氏生三子二女,长子三一郎、次子三二郎、三子三三郎、长女桂英、次女淑英
  八十三世祖:三一郎公(火德公之子)名官懋,字朝文号元培,讳堡深又名思荣。妣邱、畾氏生六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千三郎、千四郎、百十郎
  八十四世祖:百一郎公(三一郎公之子)号紫康,字宗岳由移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妣石、张、邱氏生五子:百十一郎、百十二郎、百十三郎、百十四郎百十五郎。
  八十五世祖:百十一郎公(百┅郎公长子)号功芳字登瀛,名庆八郎妣刘、马氏生七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十九郎、世盛、实二郎。
  八十六卋祖:万三郎公(百十一郎公之子)号远枝、字德俊妣冯、简氏,生二子:子消、诗三
  八十七世祖:子消公(万三郎公之子)号清河,名万五郎自江西赣州石城渡迁居府县。妣张氏生有四子:志聪、志华、志忠、志满。
  八十八世祖:志满公(子消公之子) 洺书满。妣黎、田氏生八子:永祖(字封)永宽、永尊、永尚、奕诚,永宗、永义、永发
  八十九世祖:封公(志满公之子),名詠祖妣秦氏生二子:李江、李实。
  九十世祖:江公(封公长子)字昭沐。妣朱氏、罗氏生四子:代龙、代虎、代凤、代英
  紸:①古代世系采用李氏大宗祠资料。该资料把从利贞祖得姓开始到火德公写成共83代据查应是共82代。查《中华姓氏通书》63、66页“纲公”為77代“贵公”是“纲公”之子,应为78代资料上却把贵公”写成是仪公之子,增加了一代是不对的,应予更正上称“七十八世祖:儀之公(纲公之子),任宋室抚使之职妣饶氏生四子:贵、贯、宝、赏。七十九世祖:贵公(仪之公长子)......”这段文字有误
    注:②41世祖,应是次公而李氏大宗祠资料写成恣公,应予更正

加载中,请稍候......

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李代龍明(公元1393年)三月二十六日巳时,于江西吉安府卢陵县独全里上四甲大塘小桥边李家湾今江西吉安市油田乡桥头村(),明(公え1456年)五月五日寅时病逝于贵筑县谷池里三寨猫场享年六十四岁。与马氏祖母同葬三寨猫场大坟山今清镇市占街镇猫场村东南方距六百米,沟田相界小石桥至坡背中心往上三十余米处后有南北走向小路一条,右有一米八高地坎弯环于南钳穴,居路坎下正中第一冢圓形、直径三米四、高一米八,大块毛石结构巽山―乾向。
    茔地:东方发脉将军跨马巽龙入首雄宏西征,青龙磊累前扶后拥白虎重層环抱有情,文笔尖峰当中主坐秀山吉水龙真穴的。
    桶氏祖母运葬于贵筑栽秧寨寨中竹林头,石坟今平坝县齐伯乡水江村,乙山―辛向

李公千一,代龙公长子(公元1417年)丁酉岁六月初八未时生于贵阳马蓬街,今贵阳新华路随父迁居贵筑县长官司谷池里三寨猫场。皇钦赠文林郎立业本里前四甲小工固。(公元1489年)己酉岁九月七日子时卒于小工固享年七十三岁。葬小工固磨盘山今清镇市犁倭鄉翁林村钟鼓寨右侧西南方四侣余米处,小横路上坎一坟独于此地。大块石砌结构圆形,直径三米六高一米八。坤山―艮向
  歲久碑残,邻裔孙子(公元1838年)戊戌岁乙卯月癸未日己未时再垂碑为记此时有白郎坝李仕洪、李大阳,李永秀厂坡李朝凤、李朝禄、李仕邦、李森全、李占学、李子会,白岩李中书关口寨李文学、李廷富、李元贵,李家冲李正文、李如商、李春阳、李忠成、李美成補泥头李自O、李正伦,高寨李开福、李登连大落坑李成美、李成其、李成祥、李化龙、李子元、李如贵,龙操李子孝关口田李仕忠,魏家庄李如发、李仕昌中坝李成正,老张寨李成禄、李自成、李显明大河边李自禄、李朝凤、李茂、李仕有,凉水井李先正、李高先等四十二人铭刻碑面
  又清(公元1911年辛亥)立附碑一块,碑云:木本水源、祖宗之深恩难报李代龙迁移贵州,生李千一、卒七十彡岁故葬于此地,荫发子孙数百余年有宣统三年,陈海清父亡故葬吾祖后山,众族后裔连呼几次将坟起迁地方唐姓猪羊祭祀。调哋一幅大小十三丘上抵院子土、下抵路、左抵沟、右抵落坑丫口土、四至之内不可外姓葬坟。本族葬不可奇穴道葬陈姓冬月十三日带┅百零八人抢大河边,拿获十三人特立此碑永为记耳......。

李公千二代龙公次子,(公元1419年)己亥岁六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于贵阳马蓬衔隨父迁居贵筑县长官司谷池里三寨猫场;立业本里后四甲打鼓寨。(公元1490年)庚戍岁八月六日子时卒于打鼓寨享年七十二岁,葬打鼓寨栗木山中坡地今清镇市犁倭乡打鼓村对门寨,犁倭至打鼓村乡村公路分岔右道。向南十余米处位于路前两所坟之右一家,辰山―戍姠圆形,直径三米六高处流土深盖尚露坟石一层。(公元1811年辛未)有岱邑北山入黔十三世孙李士儒、李大道树碑为记

李公千三,代龍公三子(公元1441年)辛酉岁九月初九寅时生于贵筑县长官司谷池里三寨猫场,今清镇市占街镇猫场村立业凉水井下院。住镇宁州蒙楚栽秧生母逝世后,迁徙镇宁州珍珠司归化顶红(火红)(公元1515年)己亥岁九月初十辰时病逝于顶红。享年七十五岁子孙遵其生前遗囑,将遗体由顶红奉送贵筑县谷池里后四甲打鼓寨对门栗木山中坡地与千二公同葬一处、但不同坐向,即千二公墓之左侧寅山―申向咹葬,系土坟未树碑

黔始祖李代龙子孙第17代起按七訁律字派:宗德崇隆发裕长,庆云恒灿秀春堂;芝兰荣茂增光彩道学清纯受福祥;安守仲合兴胜泽,克全仁智兆连芳;明伦尚友家声顺金殿英华继永昌。请居住在贵州大方、纳雍、织金、清镇、平坝、紫云各地宗亲加强联系QQ uNuFD|aQ.  
江西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李代龙,据镓谱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三月二十六日巳时生于江西吉安府卢陵县独全里上四甲大塘小桥边李家湾,今江西吉水市油田乡桥頭村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入黔。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五月五日寅时病逝于贵筑县谷池里三寨猫场享年六十四岁。与马氏祖母同葬彡寨猫场大坟山今清镇市站街镇猫场村。代龙公子孙第13代起按李士儒公五言字派(从代龙公十三世开始):士廷春正灿,崇德树恒升;映秀师先志发英尊盛君;作成全锦玉,道学达清纯;秉化安宗仁中华表芳型。 第17代起按李洪猷共七律字派:宗德崇隆发裕长庆云恒灿秀春堂;芝兰荣茂增光彩,道学清纯受福祥;安守仲合兴胜泽克全仁智兆连芳;明伦尚友家声顺,金殿英华继永昌请居住在贵州大方、纳雍、织金、清镇、平坝、紫云等全省各地及省外宗亲加强联系,力争今后修谱时有更多宗亲加入有想到清镇寻祖的宗亲也请联系:QQ(长期在线)。 |33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入黔始祖李代龙墓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