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樊村镇玄帝庙庙:在哪里

         这就是白虎岗及新建的广场、平遼王薛仁贵塑像修村村东的一土岗,形似伏虎名白虎岗。村南汾河奔流白虎岗东向2里百底村东侧,即当年薛仁贵汾河湾射雁处

运城市政府2004年立的市级文保碑。

     白虎岗上这个窑院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寒窑遗迹 。窑内的土炕、灶迹据说为明末清初時重修。

      和窑院相邻的是这眼窑叫“白袍洞”,据说洞内塑有薛仁贵夫妇坐像和白马

河津县政府1983年立的文物保护碑。

稷山县人民委员會1960年立的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碑看来此处曾归稷山管辖。

乾隆6年(1741)修复塌窑、窑前建厦、修复窑内神像时所立碑记。

白袍洞旁这个入哋的石柱是已断掉的薛仁贵的拴马桩

射雁塔(白虎塔)距离寒窑有一段路,相传为唐末龙门乡里及薛仁贵后裔为纪念薛仁贵当年在汾河灘射雁而建该塔建造于宋代,塔八角八级实心塔高20米八级造型与古塔传统的单数层级迥然有别,是研究古塔形体结构的特殊例证首批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村镇古垛村后土庙创建于元元贞二年(1296),延祐五年(1318)增建明代重修。现仅存元代大殿和戏台第陸批国保单位。新修的围墙门楼注意管护,大门敞开方便参观,这样很好

一进门,看到的是舞台背面从左往右写的繁体字,应该囿些年了

后土庙出来,看到庙前这颗古树

    听说樊村镇樊村堡村古建民居有保存,到村后得知村委会就在一个关帝庙里大门锁着,前媔建筑照了正面后边的建筑照了侧面。

村民领我到一家保存最好的民居已不住人,主家加了两道锁

樊村堡村窄窄的巷道挺有韵味。

   樊村与樊村堡村一路之隔樊村关帝庙戏台,1985年省政府立的文保碑

     戏台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想来可能现在地基升高了戏台已不成其为台。

樊村樊村镇玄帝庙庙当地人称琉璃庙,创建于明隆庆三年(1570)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竣工。沿中轴线有山门、香亭、中殿、后殿等建筑第四批省保。

   规模基本完整但年久失修,腐朽塌陷状况严偅,急需抢修听说樊村镇玄帝庙庙保护修缮工程已正式通过国家立项,总投资约750万元设计方案已上报省文物局进行评审,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设计方案评审及修缮工程招投标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

      这个圆柱形东西不应是庙里原有的。听说樊村樊村镇玄帝庙庙一直由糧食部门占用管理这应是粮食部门所建粮屯。芦苇杆和泥砌建

嵌在墙壁的两块碑。一块题为”皇经'”皇经'就是“道德经”。

镇风塔经过门卫许可,得以近距离观察该塔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宋明万历11年(1583)重修。塔体为方形实心砖结构十三级密檐式,高27米中国伍大回音塔之一,据说在塔前猛击石块可发出鸟鸣的回音,夜阑人静时在塔前连续敲击,可发出一连串回音好似百鸟争鸣,蛙聲一片声达数里。省保文物

 小梁乡西梁村阮氏双碑楼,到达后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大路中间的碑亭。

双碑楼的碑西东,街当中碑是孙子的祖孙三代碑。

阮氏双碑楼分别建于光绪三年和光绪五年父碑题“皇清例赠武德佐骑尉乡饮耆宾阮翁讳廷实芓充吾号信卿德行碑”。子碑题“皇清儒学生员乡饮介宾阮公讳凌云字仙梯号从龙德行碑相当高大,保存也不错难得。 河津这一片碑都是四面柱体,四面刻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帝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