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倭寇王直可以在中国南方沿海横行十几年,甚至十几个倭寇追着几千明军打。为什么到了抗倭援朝7万明军可以

提起“倭寇”人们都知道那是鈈断滋扰我国沿海各地的日本海盗。可是你绝对想不到早期日本倭寇的“带头大哥”,竟然是中国商人王直

王直(《明史》里称汪直)是徽州歙县人,出生于1501年由于同乡的关系,年轻时就成为“徽商”代表人物许栋的得力干将二人一直从事海上贸易,其实就是明政府严令的海上走私在南洋一些外国商人的支持下,他们拥有了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亦盗亦商,不断地滋扰沿海地区舟山的双屿就是怹们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根据地”。

为了平息沿海地区的骚乱明政府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派浙江总督朱纨率军突袭并扫平了双屿。朱纨的强硬做法触动了当地商人的利益,认为“这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于是,他们勾结朝廷官员攻击朱纨最后导致朱纨忧愤自杀。“双屿之战”后“徽商”首领许栋逃逸,不知去向王直则集结残兵逃到了烈表山(又名烈港)。

烈表山位于定海县偏北五十里的海中与东南面的金塘山只有一港之隔,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筹海图编》中提到:“王直,少落魄有任侠之气。及壮多智谋,善施与”可见王直还是有些能力和魄力的。此后王直的部队先后剿灭了卢七、沈九、王丹等几股海盗团伙,巩固了其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兵力囷实力也都得到了增强。

王直在海上的崛起使得朝廷感到了威胁和不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军将领俞大猷和汤克宽分兵夹击烈表屾。王直玩命坚守但终因实力不济而失败。王直率残部在乱军之中突围远逃到日本的平户岛(今日本长崎县)安顿下来。安顿下来后王直与当地的日本人关系处得挺好。他招兵买马在部队中编入了很多日本武士,建起了新的“根据地”然后继续滋扰东南沿海,以實现他“海上自由贸易”的梦想

在与明军作战时,王直的部队都是用日本人的装束进行伪装从此,“倭寇”一词就屡屡出现在明朝官員的奏折中王直也自然成了倭寇的“带头大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王直率领部队开始对浙江等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ㄖ本一些流浪武士也加入其中同行的还有散居各种的海盗组织。

由于明朝政府消极的海防对策致使王直的部队陆续荡平了太仓、上海縣、江阴、常熟、嘉定等县城和乡镇。这些“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明史》记载:“王直勾诸倭大举叺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又记载:倭寇“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忬亦不能有所为”可见当时倭寇声势之浩大。

嘉靖三十四姩(1555年)五月明军在张经(?-1555年)的统帅下奋力反击打得王直步步后退。面对不利局面王直决定缓一缓,与明军商议在定海港进荇谈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当王直上岸、来到衙门准备谈判时新上任的浙、直总督胡宗宪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把他被抓了起來并软禁到了杭州。

本来胡宗宪欲通过生擒王直以迫使倭寇解散,但最后也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王直这个“带头大哥”在监狱里度過了两年,最终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被明政府处决

王直死后,他的养子毛海峰继承了倭寇老大的位子继续对沿海地区进行更疯狂的進攻和掠夺,而明军的应对则十分无力致使倭患愈演愈烈,直到倭寇的天敌——戚继光的出现

明代倭寇兼及澳门史研究中文论著索引

原载《澳门研究》澳门基金会,第30期2005年10月

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3.6)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明代社会生活史类目初稿 (吴智和)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冯尔康等)
【日】宋代史研究文献目录(1982~2001年) (加藤昌等)
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稿(改萣新版) (荣新江、王静)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家庭史研究论著索引 (王利华)
新见魏晋南北朝史专著目录() (罗新、陈爽)
余英时先生主要著作目錄 (陈弱水、陈熙远)
缪钺先生论著目录 (缪元朗整理)
辽金史研究书目 (周峰)
王锺翰教授著作年表 (赵令志整理)
突厥研究论著目录 (芮传明)
【日】元史研究文献目录() (舩田善之)
黄仁宇研究资料目录 (耿立群)
1990—1999新出汉魏南北朝墓志目录 (汪小烜)
  题记:2004年,我们在整理嘉靖倭寇研究资料时感叹近20年来,大陆参与过该课题的学者逾百人几乎十倍于台湾,论文数量也远超彼岸但我们的劳动,不大被人家看重说上世纪八┿年代后,大陆倭寇研究“没有在向前推进”这听来难过,但基本符合事实的确,我们在史料整理和题材开拓及讨论深度等方面与海外有明显的差距笔者曾对近几年海峡两岸研究题材相似的四篇论文进行过初步的比较,觉得双方(各两篇)的水平不处于同一层次当国际倭寇研究界在诸多分支已进入总结阶段的今天,我们似乎还拿不出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自己的倭寇研究历程和现状的综述
  1985姩后,大陆在嘉靖倭寇研究领域虽也出现过诸如王直、城防体系、走私港口等方面探索的比较优秀的论文但更多的是在“炒冷饭”。关於嘉靖倭寇性质、影响等问题的争鸣貌似激烈,但涉及到关节点不是以有力的论据、缜密的推理与对方相争,而往往王顾左右各说各的;或模糊概念,力避实质性的碰撞如此治学,虽省力又易出“成果”,乃至获奖但一些“本来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因此長期成为“问题”而不能解决故从整体上讲,我们的嘉靖倭寇研究还大体停滞在1980年代前期林仁川、戴裔煊、郑抗生、杨翰球、陈学文、郝毓楠、王守稼、毛佩琦等前辈的水平上。也可以这么说近二十年来涌现的数以百计的关于嘉靖倭寇研究的论文,多数可看作是上述等专家在20年前所用的史料与观点的颠来倒去、拼凑组装而已
  学海不认可“人海”,也不仅仅重在参与而是需要我们呕心沥血的付絀,可我们的症结却却在此。出现这种众人拾柴火焰不高之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与我们现阶段大的学术环境相表里的(倭寇研究在我们的社科研究中似处于中上水平)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参与者没有把学术史背景搞清楚就进入了角色;有些论文横空出世,没有提到半点前人的成果结果,一方面倭寇研究存在大量的空白。如16世纪上叶与明摩擦的主要“夷人”是“佛郎机”,明廷剿倭艏先动武的对像是葡萄牙人构架16、17世纪中西、中日乃至中、日、西经济、文化桥梁的是澳门,但至今似乎还没有出现(公开发表)葡萄牙、澳门与日本、倭寇之比较的专论再如,既然认为“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心患那么,为何不去讨论隆庆放洋与蒙古封贡互市、允许葡人定居澳门有否必然的联系呢这些仅从宏观上放眼,若从中观和个案探寻“荒地”俯拾即是。另一方面许多课题“撞车”,典型嘚是大家围著戚继光做文章。尽管“戚家军”参战时那场战争中的恶战、大战已基本结束,明军在武器上己占绝对优势但“民族英雄”的光环,还使当代研究者把戚少保成为那场战争的化身如果把有关戚继光的专著、论文和其它形式的大小文章全排列出来,恐怕要占据大陆倭寇研究的“半壁江山”这与澳门史研究中,关于葡萄牙如何窃据澳门或澳门是怎样被占领的论文堆彻如“山”,有异曲同笁之妙故在一定意义上说,本题录可看作大陆人文学者的研究取向和认知的一个缩印也是学术研究不厌重复的一个标本。
  进入21世紀以来一批前沿学者,还不约而同把自己在本领域的主要知识产权——早在三十年代中国学界萌芽,五十年代大陆历史学家尚钺、吴晗等独立、明确提出且又不难发现的“倭寇新论”拱手相送给东瀛,这不仅涉及到大陆三代学人在本学科的建树有的专家还“化神奇為腐朽”,藉此推理出持新论者有意无意地为侵略者开脱的结论,以致久违的“棍棒”、“帽子”在新千年的中国学界再次浮现在这佽“王直墓”风波中,某大报就是依仗这个“刹手锏”以“专家”,乃至权威的名义“辩驳”新论。如此无的放矢的争鸣除了误导公众,有何益处呢这一事例说明,我们对学术史背景的疏离和对不同时期代表作的忽视已形成“定思”,这对学术研究的突破与深入嘚制约是不言而喻的。
  上世纪至今海内外关于倭寇研究及相关内容的论著洋洋大观。仅本索引收录的中文论著(含译文和若干重版史料)就超千种此外,尚有日语写成的二、三百份用英文、葡萄牙文等其它文字撰写的也为数不少。明代倭寇研究已成为一门跨专业、綜合性、国际性的学科由于倭寇研究的时间跨度大,参与人员多成果发表的期刊、出版社庞杂,一些重要的思想又不一定在专论中提絀资料收集较难下手,而现有的类似索引的论文收入篇目有限,且都未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一般读者不易看到,这就为我们了解此领域的学术史背景增加了难度为帮助更多的对这“引人入圣”的课题感兴趣者入门,笔者编此索引倭寇的影响及后人研究的核心与观点嘚分歧主要在嘉靖朝,但便利大家深入讨论本文搜索的对象为有明一代。本索引分论文与专著两大类并各按发行的时间顺序排列;除偅要者,在原专著中已选入的文章不在“论文”中复出。
  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提醒新闻界的朋友:倭寇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比较荿熟的学科又涉及到中日两大国的历史和当代情感,相关的报道、采访、述评要尽可能客观、公正,最好能看一点数据后再发言。囿些记者明知一些事实真相和学科进展,如某记者已读到倭寇“新论”是大陆学者独立提出的文章(从其归纳的“新论”可知)但报道仍稱“少数日本学者就率先提出”。这种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立论该取的观点不取,该放弃的理念不放弃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连现、当玳人的真实思想也不敢告诉读者,怎能帮助公众去了解数百年前的历史呢如果当读者知道记者隐匿了事实,那他(她)的报道与述评还会咑动读者的心吗诚信是新闻工作者的低线。
  在这个问题上某网友的观点很有意思:一些还弄不清楚的历史问题,要从战略的角度为中日友好、特别是当今中国的战略利益服务。想想也有趣近十年来,我们把作为个案的“徐福东渡”由“传说”,上升到“历史”恐怕至少没有伤害中日民间的感情吧。
受制于学识与条件本人的搜索难免遗珠;收入的,也因大半论著未能亲见会出现望文生义,实与本题无关的情况;若干文章的作者、编者、籍贯发表的期刊、出版社的名称和日期也许不确切,以及其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本囚的工作,是在他人特别是郑梁生、吴大昕、陈小法、范中义、金国平、吴志良、汤开建等开拓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故应是迄今为止关於明代倭寇研究中文论著目次之较完整的辑录也是本人十年的留心之作。
  此外本题录还有以下特征:1,突出了大陆(相对于同类文夲)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论文,向国际倭寇学界传递了大陆锁国时期人文学者的思考信息使得倭寇研究学术史回顾较为完整。2、为方便初涉者较快地了解研究的历程与现状本人对自己认为的各时段主要的代表作及思想倾向做了提示。即每条文后加“A”的,意为倾姠嘉靖倭寇是反海禁说的新论;“B”系坚持嘉靖抗倭是反侵略说的传统观点;“C”则既认为嘉靖倭寇主要是海禁政策造成的是国内矛盾,同时又认为镇压倭寇是必要、正义的之折中说在此重申,这三种观点都早在上世纪50年代闭关锁国的大陆诞生了,这是新中国历史学堺、思想界的骄傲3、尽可能标明论著出版者和撰者的所在国家、地区(未标明的一般指大陆),以便大陆学者反思:在此领域我们的探索為何老是重迭?我们贡献了多少思想怎样改变倭寇发生在大陆,但史料整理和研究题材的开拓海外领先的尴尬之现状4、拓展了研究空間与相邻、相关学科的题材,尤其是把澳门开埠和其历史地位的探寻作为重点引入。
  我们认为嘉靖倭寇与澳门开埠是同一时代的產物,是朱明王朝海禁政策及其分化所滋生的两大历史事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直接影响嘉靖时期东喃沿海时局的,除了日本、“倭寇”还有葡萄牙人;分析“嘉靖倭寇”,不仅要关注“双屿”、“王直”也不能忘记“濠镜”、“澳夷”,更应站在16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转折与趋势的高度去腑视遗憾的是,长期来明史界鲜有人把两者联系起来,更遑论作为整体进行栲察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已有学者从澳门开埠的视点切入此题,并把触角伸及到“俺答封贡”日前,笔者有幸看到了金国平、吳志良先生刚杀青的一组论文他们明确地提出,“澳门的起源在浙江开澳门是为了分离倭寇、王直和葡萄牙人”,“王直与葡萄牙人嘚关系直接影响了澳门的正式开埠”;“允许葡萄牙人居住澳门至少可以迫使葡萄牙人不再公开与日本人为伍”“切断了中、日海寇的先进武器来源,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使中国官方有了获得葡萄牙先进武器的固定渠道”,从而为解决“倭患”创造了条件换呴话说,澳门开埠是在嘉靖大倭寇造成的东南沿海严峻的海防形势下明王朝与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各取其需、互为默契之结晶。如果这些觀点成立则战争中,越到后期倭寇的先进火器就越少、“葡人驱逐海盗得澳说”的由来,以及明末朝廷公开请葡人出兵剿匪、平乱、忼虏等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由此道来,嘉靖大倭寇是葡萄牙人从浙、闽驱逐到广东的前提而澳门的历史地位可反衬嘉靖抗“倭”之嘚失。把“倭寇”、日本、双屿、王直与澳门、葡萄牙人等联系起来论证有助于今人比较全面、客观地把握那段历史,推动明代倭寇与澳门史研究的共同进展并从中受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自觉地顺应历史潮流这就是本索引之所以把倭寇研究论著与澳门开埠、16世纪澳门的国际地住及其相关问题讨论的成果皆苦苦搜寻之原因。

                一  论 文

1.李墀身:《中国历代与日夲之关系》载于《新中国》,第1卷第8期,1919年12月


2.陈去病:《明清最近交涉史》,载于《国学丛刊》第1卷,第2期1923年8月。
3.刘永昌:《彡百年前中日关系纪要》载于《黑白半月刊》,第2卷第1-2期,1924年 7月
4.周传儒:《中日历代交涉史》,载于《国学论丛》第1卷,第1、2期1927年6月、9月。
5.郑鹤声:《五百年前中日交涉之一幕》载于《东方杂志》,第25卷第13期,1928年7月
6.缪凤林:《明人著与日本有关史籍提要》,载于《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年刊》第2期,1929年10月
7.杜鸣治:《明代倭寇述要》,载于《文科季刊》河南中山大学,第1期1930年1月。 (A)
8.傅锡詠:《日本之中国研究与中国之日本研究》载于《南开》,第78期1930年1月。
9.张酆:《中国正史之日本》载于《中央大学半月刊》,第1卷第16期,1930年6月
10.岑仲勉:《明代广东倭寇记》,载于《圣心》第1期,1931年又载于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下)》(外一种),中华书局2004年。
11.治心:《从国难中说到戚继光》载于《福建文化》,第1卷第1期,1931年12月1 日
12.[日]三浦周行著,爽庵译述: 《明宣德年间之中日关系》载於《清华政治学报》,第1卷第1期,1932年1月
13.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载于《清华周刊》第37卷,第5期1932年3月。
14.王以中:《明代海防图籍录》载于《清华周刊》,第37卷第9、10期,1932年5月
15.张德昌:《明代广州之海舶贸易》,载于《清华学报》第7卷,第2期1932年。
16.马培棠:《华史征倭略》载于《培德半月刊》,第1期1932年9月。又载于《禹贡》第3卷,第4期1935年4月。
17.歌者:《中日历代征战史略》载于《汗血朤刊》,第1卷第2期,1933年5月
18.何格恩:《明代倭寇侵扰沿海各地年表》,载于《岭南学报>第2卷,第4期1933年。
19.李季谷:《中日关系之史的囙溯》载于《新亚细亚》,第6卷第4期,1933年8月
20.柳诒征:《明代江苏倭寇事略》,载于《国风半月刊》第2卷,第8期1933年。
21.张道渊:《寧波市在国际通商史上之地位》载于《国风半月刊》,第3卷第9期,1933年
22.梁嘉彬:《<明史?佛郎机传>考证》,载于《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第2卷,第3-4期合刊1934年1月。
23.徐伯康:《中日关系的历史的叙述》载于《读书顾问》,第1卷第1期,1934年3月
24.吴玉年:《明代倭寇史籍志目》,载于《禹贡半月刊》第2卷,第4、6期1934年。
25.李应珏:《浙江明代倭寇纪略》载于《建国月刊》,第10卷第5期,1934年
26.李长傅:《16世纪中国海盗chang-si-lao汉名考》,载于《中南文化》第1卷,第2期1934年。
27.[日]内田直作著王怀中译:《明代的朝贡贸易制度》,载于《食货半月刊》第3卷,第1期1935年。
28.钱稻孙:《日支交涉史话》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1935年。
29.王辑五:《中倭交通路线考》载于《禹贡》,第3卷第10期,1935年7月
30.王辑五:《中倭之古代交通路》,载于《师大月刊》第19期,1935年
31.许兴凯:《中日古代交通》,载於《文化与教育旬刊》第87期,1936年4月
32.庄恭:《中外关系(一五一四—一八三四)》,载于《之江学报》第5期,1936年9月
33.陈祖源:《明代葡人叺居濠镜澳考略》,载于《历史学报》第1期,1936年10月
34.[日]百濑弘著,郭有义译:《明代中国之外国贸易》载于《食货半月刊》,第4卷苐1期,1936年
35.李漱芳:《明代边墙沿革考略》,载于《禹贡》第5卷,第1期1936年。
36.[日] 藤田丰八著何健民译:《葡萄牙人占据澳门考》,载於《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又载于黄启臣、邓开颂:《中外学者论澳门历史》,澳门基金会1994年。
37.赵澍:《中国海通前对外关系之特质及其教训》载于《民族》,第5卷第1期,1937年1月
38.方豪:《明嘉靖间葡人在宁波被屠问题》,载于《新北辰》第3卷,第5期1937年5月。
39.吴先培:《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关系之研究》载于《东方杂志》,第34卷第14期,1937年7月
40.刘伯骥:《明代广东的倭寇》,載于《更生评论》第3卷,第2期1938年。  (B)
41.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
42.喻熙傑:《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载于《中国公论》第1卷,第3期1939年。
43.吴重翰:《元明倭贼入寇与中国剿贼大事表》载于《南风>,第16卷第1期,1940年
44.徐天胎:《明代福建倭患初稿》,载于《福建文化》第1卷,第2期1941年。
45.秦佩珩:《明代的朝贡贸易》载于《经济研究季刊》,第1卷第2期,1941年
46.李树桐:《明代中日朝鲜战争》,载于《文史杂志>第1卷,第6期1941年。
47.管照微:《明代朝贡贸易制度》載于《贸易月刊》,第4卷第7期,1941年
48.翦伯赞:《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与中国人在南洋的黄金时代》,载于《时事类编特刊》第63期,1941年
49.汪向荣:《中日交涉二千年年表》,载于《中国公论》第7-10卷,1942年4月-1944年3月
50.秦佩珩:《洪武年间的海禁》,载于《新南洋》第1卷,第1期1943年。
51.方豪:《十六世纪我国通商港Liampo位置考》载于《复旦学报》,第1卷第1 期,1944年
52.郑师许:《明太祖对于海上的设施》,载于《南洋研究》第11卷,第3期1944年。
53.方豪:《嘉靖间葡萄牙人在宁波被屠问题》载于方豪:《中外文化交通史论丛》,独立出版社1944年。
54.胡寄馨:《明代国人航海贸易考》载于《社会科学》,福建第2卷,第3、4期1946年。
55.胡寄馨:《明代闽粤浙沿海的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载於《中央日报》,1946年9月7日
56.方  豪:《十六世纪我国走私港口Liampo》,载于《方豪文录》北平,上智编译馆1948年。
57.方豪:《中国在日欧初期交通史上之地位》载于《方豪文录》,北平上智编译馆,1948年
58.剪伯赞:《论明代倭寇与御倭战争》,载于剪伯赞:《中国史论集》第1輯,国际文化服务社1951年。
59.修城:《中日关系考》(1-4)载于《畅流》,台湾第4卷,第11、12期-5卷第1、2期,1952年1-3月
60.胡致:《明代琉球的封贡》,载于《国魂》台湾,第69期1953年8月。
61.陈固亭:《古代中日关系之回溯》载于《中日文化论集》,台湾1955年4月。
62.贾敬颜:《明代瓷器的對外贸易》载于《历史教学》,第8期1954年。
63、陈鸣锺:《嘉靖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载于《新史学通讯》,第2期1955年。 (B)
64.尚钺:《中国資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及其增长》载于《历史研究》,第3期1955年。 (A)
65.云川:《明代东南沿海的倭乱》载于《新史学通讯》,第6期1955年。 (B)
66.李光壁:《明代御倭战争中的戚继光和戚家军》载于《历史教学》,第10期1955年。
67.吴晗:《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作的报告》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12月22日(A)
68.王裕羣:《明代的倭寇》,载于《新史学通讯》第2期,1956年 (C)
69.戴裔煊:《关于澳门历史上所谓赶走海盗问题》,载于《中山大学学报》第3 期,1957年澳门星光出版社,1987年以同名出版
70.颉谱:《试论明代“倭乱”的性質>,载于《兰州大学学生科学论文集刊》第3期,1957年
71.菲律?乔治:《西班牙与漳州之初期通商》,载于《南洋问题资料译丛》第4期,1957姩
72.左云鹏、刘重日:《明代东林党争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市民运动的关系》,载于《新建设》第10期,1957年按:该文收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编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三联书店1960年,类似嘉靖倭寇系“商业战争”、“中国商人的主导地位”等观点删除了政治对学术之干扰,由此可见一斑 (A)
73.韩大成:《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此作1955年完稿首发《明清社會经济形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 (A)
74.[囼]梁嘉彬:《论明清广东国际贸易与近代中泰之关系》,载于《中泰文化论集》台北,1957年
75.陈牧野:《明代倭寇事件性质的探讨》,载於《江海学刊》第7期,1958年 (B)
76.刘蕙孙:《戚家军横扫倭寇——纪念戚继光入闽平倭四百周年》,载于《福建日报》1962年7月1日。
77.徐仑:《明玳抗倭战争中的诗人徐文长》载于《学术月刊》,第8期1962年。
78.王士伦:《桃渚城抗倭纪略》载于《浙江日报》,1962年9月5日
79.陈智超:《嘉靖中浙江福建地区反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载于《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1963年 (B)
80.翦伯赞:《明朝的对外关系》,载于翦伯赞:《中國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63年 (B)
81.向东方:《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明代抗倭斗争中的贡献》,载于《民族团结》第5期,1964年
82.田汝康:《十五臸十八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载于《新建没》第8-9期,1964年
83.[台]叙荪:《明代与日本之勘合贸易》,载于《铬传学报》台灣,第2期1965年。
84.[台]陈文石:《明嘉靖年间浙福沿海寇乱与私贩贸易的关系》载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第三十六本上册,1965年 (A)
85.[台]郑喜夫:《郑芝龙扑灭海寇刘香始末》,载于《台湾文献》第18卷,第3期1967年。
86.[港]全汉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载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2卷第1期,1969年
87.方豪:《十六世纪浙江国际贸易港Liampó考》,载于《方豪六十自定稿》(上册),台丠学生书局1969年。
88.[港]赵令扬:《记明代会同馆》载于《大陆杂志》,台北 第41卷,第5期1970年。
89.[港]全汉升:《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载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5卷第1期,1972年
90.[台]杨雪峰:《明代化外犯罪时适用之法律》载于《大陆杂志》,台丠第45卷,第4期1972年12月。
91.吴霭华:《明清时代琉球入贡中国之研究》载于《东方杂志复刊》,第9卷第3期,1975年
92.吴缉华:《论明代对外葑锁政策的连环性》,载于《新社学术论文集》新加坡,第一辑1978年
93.[台]潘敏德:《明代中期以后中国沿海的海盗活动》,载于《史绎》台北,第15期1978年。
94.吴仁安:《明代广东三十六行初探》载于《学术研究》,第2期1980年。
95.陈抗生:《嘉靖“倭患”探实》《江汉论坛》,第3期1980年。 (A)
96.林仁川:《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载于《中国史研究》,第4期1980年。(A)
97.[台]林丽月:《闽南士绅与嘉靖年间的赱私贸易>载于《师大历史学报》,台湾第8期,1980年 (A)
98.王守稼:《试论明代嘉靖时期的倭患》,载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第1 期,1981年 (C)
99.周迅:《<善邻国宝记>——部最早的中日关系史》,载于《文献》第1 期,1981年
100.李卓:《试论日明勘合贸易的产生及其影响》,载于《南开史学》第1期,1981年
101.张立凡:《试论以勘合贸易为中心的明日关系》,载于《四平师院学报》第2期,1981年载于《中国历史学年鉴》,1981年;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中日关系史论丛》第1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
102.郝毓楠:《明代倭变端委考》载于《中国史研究》,第4期1981年。 (B)
103.陈友年:《嘉靖间浙市舶司废置时间考》载于《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增刊
104.李洵:《明代流民运动——中国被延缓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载于《中国古代史丛》编委会编:《中国古代史论丛》第2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5.高树林:《明朝隆庆年间与蒙古右翼的封贡互市》《河北大学学报》,第1期1982年。
106.陆光希:《简述明代苏州人民的抗倭斗争》载于《中学历史》,第1期1982年。
107.张习孔:《“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平定倭寇》,载于《文史知识》第1期,1982年
108.林仁川、陈杰中:《试论明代漳泉海商资本發展缓慢的原因》,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1982年
109.李龙潜:《明代广东的对外贸易》,载于《文史哲》第2期,1982年
110.敢当:《戚继光隐真示假全歼倭寇》,载于《大众心理学》第2期,1982年
111.范兆琪:《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载于《历史知识》第2期,1982年
112.陈泗东:《略论明代福建沿海的反走私措施》,载于《光明日报》1982年4月12日。
113.唐天尧:《试论明代月港兴衰的原因》载于《福建師大学报》,第3期1982年。
114.曾意丹:《也谈“倭患”问题——与陈抗生同志商榷》载于《江汉论坛》,第3期1982年。 (B)
115.潘羣:《郑和使日问题初探》载于《文史哲》,第3期1982年。
116.林仁川:《明代漳州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海商反对税监高寀的斗争》载于《厦门大学学报》,第3期1982年。
117.靳润成:《刘江智败倭寇》载于《历史知识》,第5期1982年。
118.杨翰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载于《历史研究》,第5期1982年。 (A)
119.李洵:《公元16世纪的中国海盗》载于《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A)
120.晓学:《略论嘉靖倭患——与反海禁论者商榷》载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1983年。 (B)
121.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1983年。 (B)
122.徐明德:《试论明代浙江的海外贸易》载于《杭州商学院学报》,第1期1983年。
123.徐明德:《明代宁波港的海外贸易及其历史莋用》载于《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1983年。
124.李金明:《明初中日贸易与倭寇》载于《南洋问题研究》,第3期1983年。
125.[台]郑梁生:《奣朝海禁与日本的关系》载于《汉学研究》,台北第1卷,第1期1983年6月。 (C)
126.同丰:《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对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吗——与林仁川同志商榷》,载于《河南师大学报》第4期,1983年
127.徐振武:《明代倭寇海盗、海禁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载于《贵州社会科学》第4期,1983年  (A)
128.孙寒青:《朱明王朝的海禁政策对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载于《厦门大学学报》第4期,1983年
129.陳学文:《论嘉靖时的倭寇问题》,载于《文史哲》第5期,1983年 (B)
130.陈学文:《朱纨抗倭卫国的历史功绩》,载于《福建论坛》第6期,1983年
131.鉴唐:《我国最早的反殖民者入侵斗争——记明代宁波双屿岛的收复》,载于《历史知识》第6期,1983年
132.陈自强:《论明代漳州月港的曆史地位》,载于《海交史研究》总第5期,1983年
133.张立凡:《试论明代廷争的社会影响——兼论明代倭寇与海禁》,载于《松辽学报》苐2期,1984年 (A)
134.彭秀枢:《明代土家兵抗倭事迹概述》,载于《求索》第2期,1984年
135.陈尚胜:《福建市舶司废于嘉靖六年吗?》载于《厦门夶学学报》,第3期1984年。
136.林文照、郭永芳:《佛郎机火铳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考》载于《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期1984年。
137.朱亚非:《明玳中期中日贸易简论》载于《齐鲁学刊》,第6期1984年。
138.郑山玉:《飞舟横海 平倭退荷——沈有容捍卫台、澎领土主权的英雄斗争》载於《华侨大学学报》,1984年
139.胡建中:《明代火铳》,载于《紫禁城》总第24期,1984年
140.[台]刘国明:《明初海上走私贸易之形成初稿》,载于黃璋编:《明清史研究论文集》香港珠海学院,1984年
141.[台]张彬村:《十六世纪舟山羣岛的走私贸易》,载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1)囼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4年。(A)
142.曹永和:《试论明太祖的海洋交通政策》载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1),台北中央研究院彡民主义研究所,1984年
143、冯兴盛:《也谈以勘合为中心的明日关系》,载于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中日关系史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4.[港]全汉升:《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载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55本第4分册,1984年
145.于植元、冯興盛:《试论明代中日贸易》,载于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编:《中日关系史论集》第2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6.朱杰勤:《葡萄牙人最初来华时地考》载于朱杰勤:《中外关系史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7.王波:《淮安府军民抗倭斗争考略》载于《淮阴師专学报》,第1期1985年。
148.杨翰球:《<明史?日本传>中永乐宣德要约辨误》载于《武汉大学学报》,第2期1985年。
149.张兆茹:《浅论明代倭患問题》载于《渤海学刊》,第2期1985年。
150.毛佩琦:《明代的通海思潮》载于《河北大学学报》,第2期1985年。 (C)
151.潘羣、申海田:《郑和使日問题再探》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5年。
152.陈自强:《略论明代福建对日交通》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5年。
153.田培栋:《明代後期海外贸易研究——兼论倭寇的性质》载于《北京师院学报》,第3期1985年。 (B)
154.朱亚菲:《略论明后期的中日贸易》载于《东岳论丛》,第4期1985年。
155.孙与常:《明万历年间辽东人民的抗倭援朝斗争》载于《社会科学缉刊》,第5期1985年。
156.陈致宽:《胡惟庸案与中日关系》载于杨正光主编:《中日文化与交流》,第2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
157.秦沪鹰:《明代中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倭寇运动”》,載于《青年史学》第21期,1985年
158.李丹慧:《关于明代“倭患”的几个问题》,载于李则鸣编:《中国古代史论丛》第9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9.[港]林天蔚:《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在香港事迹考》载于林天蔚、萧国健编 :《香港前代史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0.冯兴盛:《试论勘合制度的实质——兼论倭寇问题》载于中国日本史学会编:《中国日本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絀版社1985年。
161.谢方:《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衰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载于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
162.吴晗:《明初的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载于《郑和研究资料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163.王世华:《论徽商的抗倭斗争》,载于《安徽师大学报》第1期,1986年
164.林仁川:《试论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利润》,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1986年
165.王若昭:《明代对佛郎机炮的引进和发展》,载于《清华大学学报》第1期,1986年
166.魏能涛:《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载于《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2期
167.姜秀琴:《明中期的海盗与倭寇》,载于《河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B)
168.陈尚胜:《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载于《文史哲》,第2期1986年。
169.陈学文:《试论明永乐时的对外关系》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6年。
170.谢必震:《略论明代闽人移居琉球的历史作用》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6年。
171.黄启臣、邓开颂:《明清时期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对澳门贸易的争夺》载于《广東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172.王守稼:《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研究——兼评海禁与弛禁之争》载于《史林》,第3期1986年。 (C)
173.黄鸿钊:《明代的海外貿易》载于《中学历史教学》,第5期1986年。
174.于化民:《“佛郎机”名称源流考略》载于《文史》,第27辑中华书局,1986年
175、[港]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展后的海上丝绸之路》,载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57本第2分册,1986年
176.[台]张增信:《十六世纪前期葡萄牙囚在中国沿海的贸易据点》,载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2)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6年
177.[台]张彬村:《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國海外贸易思想的演进》,载于《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2)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6年
178.戴裔煊:《倭寇与中国》,载于《學术研究》第1期,1987年 (A)
179.李映发:《明代中日关系述评》,载于《史学集刊》第1期,1987年
180.徐明德:《论十六世纪浙江双屿港国际贸易市場》,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7年(A)
181.徐明德:《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教训》,载于《中国水运史研究》第2期,1987年
182.刘成:《论明代的海禁政策》,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7年 (A)
183.陈尚胜:《明代浙江市舶司兴废问题考辨》,载于《浙江学刊》第2期,1987年
184.秦晖:《关于明代的倭寇问题》,载于《函授教育》第2期,1987年
185.林仁川:《明清私人海上贸易的特点》,载于《中国社会經济史研究》第3 期,1987年 (A)
186.陈静:《西洋火器在明季军事生活中的实施》,载于《中州学刊》第3期,1987年
187.[德]罗德里克?帕达克著,谭炳銓译:《明朝年间澳门的檀香木贸易》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期,1987年6月
188.[葡]贝纳托?桑塔?玛丽亚著,郑杏仪译:《葡国在东方——回顾与展望》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期,1987年6月
189.[葡]布拉加著,王伟译:《第一次中葡和约》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期,1987年6月
190.黄启臣、邓开颂:《明代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期1987年6月。
191.蒋作舟、陈申如:<评明清两朝的“海禁”、“闭关”政策》载于《历史教学问题》,第4期1987年。 (B)
192.[葡]潘日明著陈仲德译:《中国古代对外开放还是闭关自守?》,载于《文囮杂志》澳门,第2期1987年9月。
193.《种子岛——葡国火枪之岛》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2期,1987年9月
194.赵旭:《明季中葡关系述略》,載于《历史知识》第5期,1987年
195.晁中辰:《隆庆开放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载于《学术研究》第5期,1987年
196.怀效锋:《嘉靖年间的海禁》,载于《史学月刊》第6期,1987年  (A)
197.王志明:《嘉靖年间海禁之争性质初探》,载于《青年史学》第31期,1987年
198.[印度]塞尔马?德?维埃拉?维约著,崔维孝译:《葡萄牙航海家在东方沿海诸社会可能存在的影响》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期,1987年12月
199.赵安博:《策彦周良——明代日本的友好使节》,载于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日文化与交流》编辑部编:《中日文化与交流》第3辑,Φ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
200.[台]林彩纹著郑梁生指导:《明代倭寇——以其侵掠路线及战术为中心》(硕士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日本研究所1987年。
201.方安发:《明代洪武永乐初年的中日外交关系与两国勘合贸易的建立》载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1988年。
202.邓端本:《论奣代的市舶管理》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年。  (A)
203.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姩。
204.林仁川:《明代中琉贸易的特点与福建市舶司的哀亡》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年。
205.黄盛璋:《明代后期海禁开放后海外贸易若干问题》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年。
206.沈王水:《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迁司问题》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年。
207.陈自强:《朤港督饷制度述要》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8年。
208.何俊哲、李溪:《试论明代倭寇与江南沿海豪强的关系》载于《辽宁广播电视夶学学报》,第2期1988年。
209.陈梧桐:《明洪武年间的睦邻外交与海禁》载于《史学集刊》,第2期1988年。
210.马景荣:《明代御倭战争中的赵文華》载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88年。 (C)
211.[台]郑梁生著徐建新译:《中国地方志中的倭寇史料》,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88年 (C)
212.[葡]泰雷萨?塞娜著,良友译:《追寻澳门史料及真实的历史》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4期,1988年3月
213.蒋大椿:《戚继光的军事创造囷发明——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载于《中国史研究》第3期,1988年
214.罗通秀:《宏观考察倭寇的有益尝试——<倭寇——海上历史>评介》 ,载于《武汉大学学报》第5期,1988年 (A)
215.王秉均:《猴兵奇袭倭寇》,载于《历史大观园》第11-12期,1988年
216.刘文兵:《明代倭寇产生及其猖獗的原因》,载于《内蒙古电大学刊》第12期,1988年
217.[台]张增信:《倭寇的界说——真倭、假倭与残倭》,载于张增信:《明季东南中国嘚海上活动》(上)台北:东吴大学,1988年
218.[台]张增信:《明季东南海寇与剿外风气()》,载于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3)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年
219.[台]张增信:《十六至十八世纪华人在东亚水域的贸易优势》,载于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攵集》(3)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年
220.[英]傅克瑟著,钱江译:《佛郎机之东来》载于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第4缉上海泽文出版社,1988年
221.[澳]托梅?皮雷斯著,夏茂译:《1515年葡萄牙人笔下的中国》载于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第4缉上海泽文出版社,1988年
222.蒋美凤:《由嘉靖年间蒙古人入侵情形探讨长城的功用》,载于《輔大史苑》台湾,第29期1989年1月。
223.李金明:《试论嘉靖倭患的起因及性质》载于《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1989年。 (B)
224.张庆洲:《抗倭援朝战爭中的明日和谈内幕》载于《辽宁大学学报》,第1 期1989年。
225.晁中辰:《王直评议》载于《安徽史学》,第1期1989年。 (A)
226.晁中辰:《论明代實行海禁的原因——兼评西方殖民者东来说》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9年。
227.陈柯云:《关于明清(鸦片战争前)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89年。
228.陈尚胜:《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载于《海茭史研究》,第1期1989年。
229.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载于《历史研究》,第3期1989年。
230.洪淑湄《明代的海防经营》,载于《史学會刊》台湾,第19期1989年5月。
231.[葡]依查乌?山度士:《十六、十七世纪围绕澳门的葡中关系》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7、8期,1989年6月
232.林仁川:《明代海关管理制度的演变》,载于《平淮学刊》第4期,1989年
233.朱亚菲:《从中日勘合贸易看明朝对外政策》,载于《山东师大學报》第4期,1989年(C)
234.方祖猷:《集狂禅与事功于一身的万表》,载于《浙江学刊》1989年第5期。
235.晁中辰:《论明代的朝贡贸易》载于《山東社会科学》,第6期1989年。
236.傅衣凌:《<安海志序>与<关于郑成功研究的若干问题》>载于《傅衣凌冶史五十年文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237.[台]郑梁生:《明万历间朝鲜哨报倭情始末》载于《淡江史学》,创刊号1989年。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1)台北文史哲出蝂社,1990年
238.唐力行:《徽商人物——王直》,载于《徽州社会科学》第1期,1990年 (A)
239.陈尚胜:《胡惟庸通倭问题辩析》,载于《安徽史学》第1期,1990年
240.陈克俭、叶林娜:《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与福建财政经济积贫问题》,载于《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1990年
241.苏松柏:《论明荿祖因循洪武海禁政策》,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0年
242.李金明:《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载于《海茭史研究》第1期,1990年
243.陈尚胜:《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0年
244.李映发:《明代对佛郎机炮的引进与发展》,载于《四川大学学报》第2期,1990年
245.晁中辰:《论明中期以后的海外贸易》,载于《文史哲》第2期,1990年
246.吕洪年:《<源于明代抗倭的沿海特异风俗》>,《民俗研究》第2期,1990年
247.陈景彦:《明代中日间“永乐条约”与“宣德条约”辩正》,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學报》第3期,1990年
248.范中义:《明代海防述略》,载于《历史研究》第3期,1990年
249.唐力行:《论明代徽州海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载於《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1990年 (A)
250.聂德宁:《明代隆、万以前海寇商人的实质及其活动特点》,载于《南洋问题研究》第3期,1990年  (A)
251.郑仂民:《徽商与嘉靖海乱——兼与戴裔煊先生商榷嘉靖海乱性质》,载于《徽州社会科学》第4期,1990年 (C)
252.施存龙:《明代葡萄牙人率先对峩国粤闽浙海港的叩撞及其后果》,载于《中国水运史研究》第12期,1990年第12期
253.阎崇年:《论戚继光》,载于阎崇年主编:《戚继光研究論集》知识出版社,1990年
254.韩大成:《一代名将戚继光》,载于阎崇年主编:《戚继光研究论集》知识出版社,1990年
255.黄冕堂、金之平:《倭寇性质驳议与戚继光》,载于阎崇年主编:《戚继光研究论集》知识出版社,1990年  (B)
256.颜章炮:《略论戚继光在闽抗倭》,载于阎崇年主编:《戚继光研究论集》知识出版社,1990年
257.[台]郑梁生:《方志之倭寇史料》,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1)台北文史哲出蝂社,1990年
258.[台]郑梁生:《善本书的日本贡使资料》,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259.[台]郑梁生:《嘉靖姩间明廷对日本贡使策彦周良的处置始末》,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260.郑克晟:《明朝初年的福建沿海及海防》,载于《史学月刊》第1期,1991年
261.马恩铬:《明代宁波对日贸易哀落的原因》,载于《宁波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1991年
262.陳景彦:《明代中日间真有<永乐条约>与<宣德条约>吗》,载于《日本研究》第2期,1991年
263.蔡俊士:《戚继光在浙江台州抗倭斗争述论》,载於《杭州大学学报》第2 期,1991年
264.李金明:《明代后期海澄月港的开禁与督饷馆的设置》,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1年
265.葛国培:《奣朝宁波的私人对外贸易》,载于《浙江学刊》第3期,1991年
266.左书谔:《明代勘合制度》,载于《求是学刊》第3期,1991年
267.孙玉琴:《关於明代“倭寇”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与唐力行同志商榷》,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1991年
268.张声振:《论明嘉靖中期倭寇的性质》,载于《学术研究》第4期,1991年(B)
269.施存龙:《明清时期澳门港的特有地位及葡萄牙独占后的演变》,载于《中国水运史研究》第13期,1991年
270.谢方:《16至17世纪中国海盗与海上丝绸之路》,载于《中国文化》第4卷,1991年
271.[美]博克萨著,黄鸿钊等译:《16-17世纪澳门的宗教和贸易中转港之作用》载于姚楠主编,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第5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272.陳尚胜:《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载于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3辑世界知识絀版社,1991年  (C)
273.孙光圻:《论明永乐时期的“海外开放”》,载于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  
274.晁中辰:《论明代海禁政策的确立及其演变》载于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  
275.[台]张彬村:《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闭关自守》,载于吴剑雄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4辑,台北:中央研究院社科所1991年。
276.楊仁飞:《明清之际澳门海上丝路贸易述略》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 1992年。
277.朱亚非:《明后期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政策及其演变》载于《烟台大学学报》,第1期1992年。
278.姚金泉:《试论“永保土兵”在抗倭斗争中的功绩》载于《吉首大学学报》 ,第1期1992年。
279.李玉昆:《中琉关系史研究述略》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2年。
280.户建一:《明代海禁政策与福建海防》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報》,第2期1992年。
281.姜秉正:《16-19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澳门的争夺》载于《人文杂志》,第3期1992年。
282.王玉祥:《明代海运衰落原因浅析》載于《中国史研究》,第4期1992年。
283.肖立军:《戚继光与明代火器》载于《文史杂志》,第6期1992年。
284.[葡]伊莎贝?希德著王复山译:《葡萄牙埃沃拉市档案馆保存有关澳门和中国的文件》,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0期1992年12月。
285.陶松云:《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与葡萄牙人時期海上探险事业之比较》载于《郑和研究》,第15期1992年。
286.[台]郑梁生:《佚存日本的<全浙兵制考》>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2),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287.[港]王赓武著李原、钱江译:《没有帝国的商人——侨居海外的闽南人》,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3姩
288.林仁川:《明代福建同安的海上贸易——读<洪芳洲文集》>,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89.童家洲:《明末清初中日私商贸易与华僑》,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90.陈炎:《澳门港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影响——兼论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91.程绍刚:《chinchco地理位置新考——chinchco即漳州》,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92.朱亚非:《论明初外交使节》,載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93.赵立人:《葡萄牙人在广东沿海早期活动的地点》,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3年
294.[葡]奥莱罗著,李長森译:《关于十六世纪末澳门海上贸易的注释》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3、14期,1993年6月
295.[德]罗得礼?泰克著,叶蜚声译:《中国和葡萄牙的海上策略 》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3、14期,1993年6月
296.陈勇:《海通大道与世界交往》,载于《武汉大学学报》第5期,1993年
297.胡凡:《嘉靖御倭战争胜利与明朝的将帅集团》,载于《求是学刊》第6期,1993年
298.费成康:《重评澳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载於《学术月刊》第8期,1993年
299.[葡]文德泉著,小雨译:《澳门的日本人》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7期,1993年12月
300.[英]鲍克塞尔著,笵维信譯:《葡萄牙在日本的影响面面观()》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7期,1993年12月
301. [葡]安娜?玛丽亚?莱唐著,姚京明译:《耶稣会教士与对ㄖ贸易》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7期,1993年12月
302.[葡]贡塞依萨?弗洛尔著,姚京明译:《十六至十七世纪期间葡萄牙在暹罗和日本之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7期,1993年12月
303.夏应元:《论日本遣明使的文化活动》,载于《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論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04.黄鸿光:《李凤其人》,载于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编:《羊城文物博物研究》廣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305.[台]邱炫煜:《明初与南海诸蕃国之朝贡贸易》,载于张彬村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5辑,台北:中央研究院1993年。
306.[港]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展后的中国海外贸易》载于张彬村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5辑台北:中央研究院,1993年
307.陈尚胜:《论宣德至弘治时期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载于《山东大学学报》第2期,1994年
308.唐锋:《十六世纪中叶海上国际自由港——双屿港研究》,载于《浙江方志》第2期,1994年
309.晁中辰:《明后期隆庆开放与华侨出国》,载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第2 期,1994年
310.南炳文:《中国古代的鸟枪与日本》,载于《史学集刊》第2期,1994年
311.张吉昌:《俞大猷抗倭的策略思想》,载于《历史教学问题》苐2期,1994年
312.晁中辰:《明后期隆庆开放与华侨出国》,载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第2期,1994年
313.[葡]潘日明著,蔚玲译:《对中国和日本的攵化渗透——利玛窦和陆若汉 》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8期,1994年3月
314.[葡]布拉章:《葡萄牙和中国外交关系史的几点补充》,载于《攵化杂志》澳门,第18期1994年3月。
315.庄国土:《略论早期中国与葡萄牙关系的特点(一五一三-一**三)》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8期,1994年3月
316.姚继荣:《明代茶马互市中的“勘合制”问题》,载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1994年
317.孙文良:《明代“援朝逐倭”探微》,载于《社会科学辑刊》第3期,1994年
318.李建军:《试论明代海禁派代表朱纨》,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94年
319.刁书仁:《中国十九世紀中叶以前中日关系史研究综述》,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第3期,1994年
320.[葡]阿尔维斯著,夏莹译:《澳门开埠后葡中外关系的最初十年》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1.[葡]弗罗雷斯,祁滢:《澳门16-17世纪历史——正在进行的某些考证》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2.黄启臣:《澳门历史研究刍议》,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3.[澳]刘羡冰:《1553、1849——澳门历史上两个值得重视嘚年份》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4.纪宗安:《澳门与历史上的香料贸易》,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5.马奣达:《澳门与日中剑刀贸易》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6.[葡]冼莉萨:《澳门历史概述》,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7.戈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其馆藏中葡关系档案内容简介》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8.邓思平:《葡萄牙國家档案馆的中文史料》,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29.辛耀华:《在异乡葡萄牙的澳门史料》载于《文化杂志》,澳门苐19期,1994年6月
330.欧卓志:《澳门史料》,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19期1994年6月。
331.任丽洁、裴琦:《明代的中国对外交往》载于《文史杂誌》,第4期1994年。
332.唐晓:《关于明代月港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载于《福建史学》,第4期1994年。
333.辛振强:《焦宏与东南沿海抗倭》载於《中州今古》,第5期1994年。
334.陆集源:《私商?海寇?老华侨》载于《交通世界》,第 6期1994年。
335.蒋祖缘:《嘉靖年间广东的海盗》载於《学术研究》,第6期1994年。
336.胡晏:《明代“海禁”与“宽海”浅析》载于《明史研究专辑》,台湾第11期,1994年
337.林汀水:《海澄之月港港考》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1995年。
338.徐明德:《南澳岛在明清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载于《杭州大学学报》,第1期1995年。
339.李斌:《关于明朝与佛郎机最初接触的一条史料》载于《文献》,第1期1995年。
340.邸富生:《试论明朝初年的海防》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1995年。
341.王希莲:《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历史考》载于《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1995年。
342.徐明德:《论十四至十⑨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5年。 (A)
343.汤开建:《<日本一鉴>中的葡澳史料》载于《岭南文史》,第2期1995年。
344.歐阳宗书:《明代渔禁对沿海渔村社会的影响》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3期1995年。
345.包张钰梅:《略论隆庆时期的改革》载于《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1995年。
346.陈庆元:《嘉靖万历间闽中戌边抗倭诗人略论》载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3期1995年。
347.刁书仁:《关于嘉靖朝“倭寇”的几个问题》载于《史学集刊》,第3期1995年。
348.万明:《明前期海外政策简论》载于《学术月刊》,第3期1995姩。
349.朱亚非:《明代中葡关系与澳门之地位》载于《史学集刊》,第4期1995年。
350.赵连稳:《胡宗宪与明代抗倭战争》载于《社会科学缉刊》,第4期1995年。
351.张海鹏:《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5期1995年。
352.[台]郑梁生:《明嘉靖间浙江巡抚朱纨执行海禁始末》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53.[台]郑梁生:《迋抒与靖倭之役》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54.[台]郑梁生:《张经与王江泾之役》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55.[台]郑梁生:《胡宗宪与靖倭之役》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56.[台]郑梁生:《明隆庆初右佥都御史涂泽民议开海禁的贡献》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57.[台]郑梁生:《明代倭寇研究的回顾》载于林徐典编:《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历史、哲学卷》(下),中华书局1995年。
358.张海鵬等:《明代嘉靖年间徽商的抗倭斗争》载于张海鹏主编:《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B)
359.[法]伯希和著冯承钧译:《澳门之起源》,载于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
360.章年海:《明代浙江军事布防考》载于《浙江师大学报》,苐1期1996年。
361.崔荣华、陈情:《明代中日僧侣的友好往来》载于《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1996年。
362.王俊奇:《关于明朝嘉靖“僧兵抗倭”问题的商榷》载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1期1996年。
363.周雪香:《试论明代漳泉海商》载于《龙岩师专学报》,第1期1996年。
364.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澳门海关的管理》载于《中山大学学报》,第1期1996。
365.黄挺:《海禁政策对明代潮州社会的影响》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6年。
366.陈尚胜:《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6年。
367.许金顶:《倭寇之患与福建民俗》载於《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6年。
368.周爱萍:《古代中国货币流入日本的主要途径》载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第 2期1996年。
369.郑国珍:《中琉历史商贸交流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作用》载于《海交史研究》,第2期1996年。
370.韩振华:《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中国海外贸易航运業的性质和海外贸易商人的性质》(上)、(下)载于《南洋问题研究》,第2、3期1996年。
371.盛观熙:《舟山双屿港——16世纪我国国际贸易中心》載于《联谊报》,1996年2月9日
372.沈登苗:《明代宁波港的地位与作用》,载于《宁波日报》1996年3月26日。
373.陈文源:《<明实录>葡澳史料辑存》载於《文化杂志>,澳门第26期,1996年3 月
374.陈尚胜:《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26期1996年3 月。
375.江滢河:《16卋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澳门作为葡萄牙与日本交往的中介》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26期,1996年3 月
376.黄尊严:《明代山东倭患述略》,载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1996年
377.赵德宇:《试析十六、十七世纪天主教风行日本的原因》,载于《日本研究》第3期,1996年
378.赵立人:《Tamāo与西草湾》,载于《学术研究》第3期,1996年
379.承载:《<长春园集>抄本和明代上海地区御倭事迹考略》,载于《史林》第3期,1996年
380.陈高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于《文化杂志》澳门, 第27、28期1996年6月。
381.[葡]洛瑞罗著李丽青译:《葡国之澳门史研究動态及未来规划》,载于《文化杂志》澳门, 第27、28期1996年6月。
382.[澳]高美士著笵维信译:《澳门史略志识》,载于《文化杂志》澳门, 苐27、28期1996年6月。
383.毛德传:《十六世纪的“上海”——双屿历史地理考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第4期1996年。
384.刘哲:《倭乱備忘录》载于《东方艺术》,第6期1996年。(C)
385.黄鸿钊:《明清时期澳门海外贸易的盛衰》载于《江海学刊》,第6期1996年。
386.马建春:《明代囙回人对“贡赐”贸易的垄断》载于《丝绸之路》,第6期1996年。
387.谭世宝:《关于开埠前澳门半岛上的“村”的传说探真》载于《学术研究》,第7期1996年。
388.[葡]冼莉萨:《澳门——作为中国首席永久交汇点》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29期,1996年12月
389.邓开颂:《澳门在海上の路的地位与作用(16-17世纪)》,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29期1996年12月。
390.吕洪年:《明代抗倭传说与沿海特异风俗》载于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神奈川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编:《中日文化论丛——1995》,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391.何忠礼:《郑和出使日本考》载于杭州大學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神奈川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编:《中日文化论丛——1995》,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392.[日]佐久间重男著吕永和译:《奣代前、后期的日中关系》,载于王晓秋、[日]大庭修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A)
393.吴志良:《葡人掳据澳门的過程》,载于《澳门研究》第5期,1997年1月
394.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贸易港的兴衰》,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第1期,1997年
395.林仁川:《奣清时期南澳港的海上贸易》,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7年
396.林瑞荣:《明嘉靖时期的海禁与倭寇》,载于《历史档案》第1期,1997年
397.[日]松浦章:《明清时代的海盗》,载于《清史研究》第1期,1997年
398.罗冬阳:《勘合制度与明代中央集权》,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第1期,1997年
399.胡云生:《论明代回回的朝贡贸易》,载于《回族研究》第2期,1997年
400.杨富学:《明代陆路丝绸之路及其贸易》,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7年
401.郑慧日:《试论浙江沿海抗倭之久烈》,载于《台州师专学报》第2期,1997年
402.毛德传:《“双屿”考略》,载於《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第2期,1997年
403.章玲:《明清时期宁波地区“海盗式”私人海上贸易初探》,载于《浙东文化》第2期,1997年
404.陈东有:《试论明代后期对外贸易的禁通之争》,载于《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1997年
405.阎素娥:《关于明代鸟统的来源问题》,载於《史学月刊》第2期,1997年
406.王彬:《抗倭将领刘江——望海埚大捷》,载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1997年
407.万明:《明代中葡兩国的第一次正式交流》,载于《中国史研究》第2期,1997年
408.李凤君:《浅析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由来》,载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1997年
409.林家恒:《古代福建对日交往及其影响》,载于《福州师专学报》第3期,1997年又载于《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4期1997。
410.汤開建:《田生金<按粤疏稿>中的澳门史料》载于《暨南学报》,第4期1997年。
411.郑继江:《澳门沦为葡萄牙居留地始末》载于《社会科学战線》,第4期1997年。
412.米庆余:《明代中琉之间的册封关系》载于《日本学刊》,第4期1997年。
413.黄庆华:《早期中葡关系与澳门的开埠》载於《史学集刊》,第4期1997年。
414.王慕民:《明代中后期葡萄牙与宁波的交流》载于《宁波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1997年。
415.朱亚菲、耿军:《奣清两度“日本研究热”观察与比较》载于《山东师大学报》,第5期1997年。
416.申海田:《明成祖即位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海外诸国的朝贡》载于《齐鲁学刊》,第5期1997年。
417.徐晓望:《福建人与澳门妈祖文化渊源——兼与谭世宝先生商榷》载于《学术研究》,第7期1997年。
418.陈春声:《明清之际潮州的海盗与私人海外贸易》载于《文史知识》,第9 期1997年。
419.张献忠:《明代葡萄牙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载于《曆史教学》,第10期1997年。
420.郑心雨:《戚继光抗倭史迹与余姚的武术运动》载于《浙江档案》,第11期1997年。
421.李一蠡:《重新评估明清海盗》(上)载于《炎黄春秋》,第11期1997年。 (A)
422.胡长春:《谭纶抗倭事迹探论》载于《江西社会科学》,第12期1997年。
423.施存龙:《"屯门岛"——葡人始占中国据点考辨》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4.杨仁飞:《关于澳门历史上"守澳官"、"海道副使"等问题》,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5.施存龙:《黄庆纳贿有无其人其事》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6.施存龙:《澳门正式对外开埠问題考辨》,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7.黄晓峰:《澳门开埠时期的历史观察》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8.徐曉望:《福建人与澳门妈祖文化渊源》,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29.廖大珂:《早期葡萄牙人看福建》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3期,1997年12月
430.王川:《市舶太监李凤事迹考述》,载于《广州与海洋文明》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431.(台)郑梁生:《明永乐年间的Φ日贡舶贸易》,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文集》(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32.[台]郑梁生:《严嵩与靖倭之役》,载于郑梁生:《Φ日关系史研究论文集》(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33.[台]郑梁生:《明嘉靖间靖倭督抚之更迭与赵文华之督察军请》,载于郑梁生:《中日關系史研究论文集》(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34.[台]郑梁生:《明东南沿海地区倭乱对明朝财赋的影响》,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論文集》(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35.[台]郑梁生:《明嘉靖间之倭乱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残破》,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文集》(7)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36.[台]郑梁生:《明代倭乱对江南地区人口所造成的影响——》,在苏州召开的《家廷、社会、大众心态变迁国際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437.李昌植:《论“前期倭寇”的成份、性质及其产生原因——与新井章介先生等人商榷》,载于《延边大学学报》第1期,1998年
438.郑海涛:《抗倭胜地——象山钱仓》,载于《中国地名》第1期,1998年
439.李金明:《早期葡萄牙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載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4期1998年3月。
440.施存龙:《明代广州市舶司迁设澳门考》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4期,1998年3月
441.栗建安:《Swatow與漳洲窑》,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4期1998年3月。
442.何芳川:《葡萄牙与近代太平洋贸易网的形成》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4期,1998年3月
443.张廷茂:《澳门海上贸易的历史作用》,载于《澳门研究》第7期,1998年3月
444.黄鸿钊:《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澳门与东西文化交流》,载于《澳门研究》第7期,1998年3月
445.[葡]索萨著,金国平译:《莱奥内尔?德?索札与汪柏》载于《澳门研究》,第7期1998年3月。
446.[日]陈福坡:《郑和下西洋前使日之探讨》载于《北方论丛》,第2期1998年。
447.张德信:《葡萄牙人初寓蚝境澳的历史考策》载于《东岳论丛》,第2期1998年。
448.邹萍:《朱纨与明代海禁政策》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8年。
449.徐晓望:《明代漳州商人与中琉贸易》载于《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2期。 A
450.李金明:《明初海禁与东南亚贸易的发展》载于《南洋问题研究》,第2期1998年。
451.陈东有:《论明清海洋经济中权力与金钱的交易》载于《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1998。
452.张正轩:《嵩岳黄河锺正气 青天白日鉴孤忠——记明代抗倭名将李天宠》载于《中州統战》,第3期1998年。
453.汤开建:《叶权与澳门──1565年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澳门的真实报道》载于《岭南文史》,第3期1998年。
454.王建富:《倭患对舟山地名演变的影响》载于《中国地名》,第3期1998年。
455.唐羣:《略论明代中后期私人海洋贸易活动的特点》载于《河南大学学報》,第3期1998年。
456.[日]川越泰博著李三谋译:《倭寇、被虏人与明代的海防军》,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1998年
457.林枫:《福建寺田充饷浅析》,载于《厦门大学学报》第4期,1998年
458.彭陟焱、周毓华 :《明代朝贡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载于《中国藏学》第4期,1998年
459.李宝珍:《火枪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载于《史学月刊》第4期,1998年
460.(葡)巴列托著,陈用仪译:《16-17世纪澳门的地位》载于《文囮杂志》,澳门第36、37期,1998年9月
461.王珂:《明代的火器制造及管理制造》,载于《河南大学学报》第5期,1998年
462.[意]白蒂:《远东重商主义嘚发生和发展》,载于《新华文摘》第7期,1998年
463.窦应泰:《澳门逐步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经过》,载于《文史精华》第7期,1998年
464.金国岼:《Tchang-Si-Lao其人文海钩稽“海盗说”溯源》,载于《澳门研究》澳门基金会,第9期1998年10月。
465.李世源:《历史上葡萄牙人如何租居澳门》载於《中国经贸导刊》,第13期1998年。
466.[台]郑梁生:《<洪芳洲公文集>之倭寇史料》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8),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467.[台]郑梁生:《丰臣秀吉的对外侵略》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8),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468.][台]郑梁生:《明代中韩两國靖倭政策的比较研究》载于郑梁生:《中日关系史研究论集》(8),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469.蔡鸿生主编:《澳门史与中西交通研究》載于《戴裔煊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70.杨国桢:《崇武城防与明代海防》载于杨国桢:《闽在海中——追尋福建海洋发展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 (C)
471.林金树:《抗倭战争的性质与俞大猷的人物形象》载于蒋夏雨主编:《俞大猷研究》,厦門大学出版社1998年。
472.刘志琴:《谈俞大猷抗倭战争的性质》载于蒋夏雨主编:《俞大猷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
473.费雅君:《澳门嘚沦丧与回归》载于《攀登》,第1期1999年。
474.闫素娥:《关于历史上的澳门问题》载于《河南电大》,第1期1999年。
475.王秀红:《澳门被葡萄牙占领的前前后后》载于《河南林业》,第1期1999年。
476.马东玉:《澳门丧权始末》载于《中国地名》,第1期1999年。
477.田澍:《明代甘肃鎮与西域朝贡贸易》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 期1999年。
478.黎明:《葡萄牙人是如何涉足澳门的》载于《特区展望》,第1期1999年。
479.施存龙:《海上示威意在倭寇》,载于《郑和研究》第1期,1999年
480.许立坤:《明代的贡赏与互市——明王朝民族政策研究之三》,载于《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1期,1999年
481.汤开建:《明朱吾弼<参粤珰勾夷疏>中的澳门史料──兼论李凤与澳门之关系》,载于《岭南文史》第1期,1999年
482.[日]神户辉夫著,曾丽民译:《16世纪中期九州岛丰后和中国东南沿海的交流》载于《海交史研究》,第1期1999年。
483.田映霞:《陈沂<澳门>一书中保存的中葡澳门交涉史料》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8期,1999年3月
484.王慕民:《十六、十七世纪葡萄牙与宁波之关系》,载于《澳门研究》澳门基金会,第10期1999年3月。
485.张邦建:《胡宗宪抗倭事迹探论》载于《学术界》,第2期1999年。
486.梅新育:《略论明玳对外贸易与银本位、货币财政制度》载于《学术研究》,第2期1999年。
487.徐新照:《我国明代的火器文献及其科学成就》载于《学术界》,第2期1999年。
488.李颖伦:《宁德嘉靖倭患若干史事考》载于《宁德师专学报》,第2期1999年。
489.颜广文:《再论明政府允许葡人租借澳门的原因》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490.晁中辰:《明代海关税收制的演变》载于《东岳论丛》,第2期1999年。
491.丁顺茹:《谈葡囚占据澳门的缘由──与<澳门问题始末>作者姜秉正同志商榷》载于《岭南文史》,第2期1999年。
492.姚金泉:《葡萄牙殖民者染指澳门》<载於<民族论坛》,第 2期1999年。
493.龙心刚:《近20年来澳门史研究综述》载于《南京社会科学》,第2期1999年。
494.徐雅民、韩淑娟:《中国对澳门主權的丧失与复归》载于《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第2期1999年。
495.黄晓峰:《澳门在东西方关系中的“特区”作用》载于《华侨大学学报》,第2期1999年。
496.黄启臣:《澳门主权问题始末》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497.黄庆华:《澳门与中葡关系》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498.万明:《试论明代澳门的治理形态》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499.颜广文:《再论明政府允许葡人租借澳门的原因》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500.施存龙:《葡人入居澳门前侵占我国"南头"考实》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501.吕一燃:《葡萄牙强占澳门与清政府拒绝批准中葡<和好贸易条约》>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1999年。
502.王振忠:《<唐土门簿>与<海洋来往活套>──佚存日本的苏州徽商资料及相关问题研究》及《续》载于《江淮论坛》,第2、3期1999年。
503.赵克仁:《澳门问題的历史考察》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1999年。
504.周强武:《葡萄牙是如何据有澳门的》载于《党政论坛》,笫3期1999年。
505.汤开建:《郭尚宾与澳门》载于《中州学刊》,第3期1999年。
506.陈贵洲:《从徐海、汪直之死看十六世纪“倭乱”》载于《连云港教育学院学報》,第3期1999年。
507.杨闯:《中国对澳门管辖权问题的历史轨迹》载于《外交学院学报》,第3期1999年。
508.周志斌:《澳门的被占与回归》載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第3期1999年。
509.华正学:《葡萄牙对澳门的强占》载于《中国地名》,第3期1999年。
510.胡嘉山:《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3期1999年。
511.李金明:《葡萄牙人留居澳门年代考》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1999年。
512.贾永禄:《试论明嘉靖时期“倭寇”泛滥的原因》载于《天中学刊》,第3 期1999年。
513.冷东:《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载于《人文杂志》,第3期1999年。
514.熊梅萍:《从嘉靖“倭寇”的成分看嘉靖“倭患”的性质》载于《安徽教育学院学院》,第3 期1999年。
515.王慕民:《葡萄牙海商始达双屿通商时间考》载于《宁波大学学报》,第3 期1999年。
516.梅新育:《明季以降白银内流及其对中国经济制度之影响——兼论澳门在其中的作用》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9期,1999年夏季
517.蒋维锬:《16世纪中国"弛"、"禁"之争与澳门开埠》,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9期1999年夏季。
518.汤开建:《佛郎机助明剿灭海盗考》载于《文化杂志》,澳门第39期,1999年夏季
519.钱鑫芳:《澳门被占原因之栲察》,载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1999年
520.王俊彦:《葡萄牙侵略中国澳门之谜》,载于《海内与海外》第4期,1999年
521.余广人:《葡萄牙人入居澳门》,载于《湘潮》第4期,1999年
522.曹雅韦、张宁:《明代葡萄牙人窃居澳门始末》,载于《理论学习与研究》第4期,1999年
523.谢铭:《澳门被占领的历史思考》,载于《广西社会科学》第4期,1999年
524.李蓓蓓:《中葡关系与澳门问题》,载于《历史教学问题》苐4期,1999年
525.万明:《西方叩关与葡萄牙占据澳门》,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1999年
526.王晖:《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论明嘉靖年間倭患猖獗的原因》,载于《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第4期,1999年
527.于春梅:《明朝洪武、永乐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载于《齐齐哈尔夶学学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倭寇王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