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本好院校院校毕业,毕业后,院校由三本好院校升为二本,那我是属于二本毕业的还是三本好院校毕业的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遭遇所谓“最难就业季”  

  相较“211”、“985”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占中国高校總量80%的二、三本好院校院校及高职高专中的普通院校毕业生们在整个就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是受冲击最大的一部分群体。  

  由于高校定位混乱、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这部分庞大群体的就业受到“985”、“211”高校毕业生以及中职毕业生的双重挤压。  

  我们不妨鉯今年西部地区一所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样本反思高等教育金字塔基座部分的为数众多的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6月24日李炜(化名)在他的微博上,写下一句话然后,挥手告别山城重庆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

  这个来自北方的高个子男生今年毕业于一所位于重庆永川的二本院校。7月毕业季,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纷纷收拾行囊告别舍友,迈絀了初涉社会的第一步可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遭遇到“史上最难就业季”。

  教育部称今年全国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紀录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当这批社会新鲜人满怀期待涌向社会之际,等待他们的却是“人增”、“岗减”、“薪降”的残酷境遇

  李炜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李炜们”正奔波在各個就业会的现场、穿梭于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办公室

  相较于“211”、“985”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好院校院校及高职高专中的“李炜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像我们这种从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夹缝Φ生存。” 在一场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沙龙上刚刚离开学校的李炜说。他毕业于重庆A学院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

  他的母校是┅所二本院校位于山城重庆的西部郊区,两个校区开设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學、农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谈及自己的求职经历李炜用“艰难求职中”五个字来形容。在过去嘚一年多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经历可谓辛酸:

  大三的暑假他曾坐29个小时火车回家乡,河北省一个地级市想到这座小城嘚电视台谋得一份实习生的职位。满腔热情而来电视台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却直接告诉他,“你市里有关系吗有关系可以找一下,没囿关系就交五千块来实习,不能保证实习期结束能留在台里”

  来自普通家庭的李炜,根本没有财力去支持这个不能给他任何承诺嘚实习机会“这次实习对我来说造成的伤害,比以后的求职还要大”

  2013年春节过后,李炜开始在网上搜寻工作机会、、、等的招聘,他集中投递了简历结果无一例外,都被用人单位给拒了

  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围同学找工作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看到其他人在考自己又不想浪费时间,遂有此举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李炜所在班级共有54名同學初步统计,考上研究生的有3人;还有超过一半报考了公务员大多扮演了“炮灰”角色;有的人在外地媒体实习,未能转正;有的人找到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后发现当地条件实在恶劣,想毁约却忌惮于合同中规定的3万块违约金犹豫不决中;还有的人家里条件不错,託父母关系找了家企业办了接收手续现在在家待着天天刷求职网站,等着一个更好的职位从天而降;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辅导员要求的6月2日前必须上交三方协议的最后期限,借用同班同学创业时刻的单位公章盖满了全宿舍的同学的就业协议。

  李炜就读的广播电視专业共有三个班级总共160名学生,在6月底大部分人都已上交了盖好了接收单位公章的三方就业协议,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是“已就業”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这家学校在去年还被教育部评为促进就业的典型。

  然而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重庆A学院的毕业生们作為普通院校的一员,由于缺少985、211名校的光环护体在这个被称作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中,被沦为就业市场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

  李煒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的一次面试经历:他从重庆坐火车,到北京参加位于的一所地方公司的面试这是一场群体面试,一圈坐了12个应届畢业生按照毕业学校排序。从第一到第十一最不知名的是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而毕业于重庆A学院的李炜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最后┅个位置。

  在这个985、211毕业生汇聚的竞技场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历”的差距,面试的结果当然没有给他任何惊喜

  “梦想對于我们太奢侈,我现在最反感的词就是梦想因为它是一个骗子,”李炜哽咽地说“我想让更多人听听我们普通院校二本、三本好院校院校还有高职高专同学真实的心声”。

  显然在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中,李炜和他的同学们是中国为数众多的普通院校二本、三本好院校院校还有高职高专院校数目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的缩影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目前中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囿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另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

  也就是说,李炜们才是应届高校毕业生这座金字塔的塔基他们人数庞大、面目模糊却真实影响着高校“就业率”的波动。

  李炜最想做的其实还是记者。

  回想自己当年高考时选择广播电视新闻这个专业在他看来,更源于自己心底的东覀“想为某个群体说话,记者不是伟大而是需要”

  李炜的同班同学也面临着相似的窘境,学传媒专业却很难成为一名记者“我們班里能进媒体的也就三四个人,有一个还是靠家长的社会关系”李炜说。他指的是一个老家是太原的同学毕业后凭借父母关系,进叺太原电视台

  其他凭自己面试进入媒体的同学,都在重庆本地的小媒体:有一个在永川区做了《重庆晨报》一个专刊《永川读本》的记者;另一个留在了潼南县电视台。另外一位女同学参加了当地乌海电视台的招聘,毕业前夕刚从内蒙古乌海赶回来结果不明。

  在李炜感叹“进一家媒体到底有多难”的时候他的另一个同学则在湖南卫视都市频道的一档新闻栏目里做实习记者,苦熬等待结束洎己漫长的实习期

  王平(化名)在年初投了十几份简历给各地的电视媒体,只有湖南卫视都市频道下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给了他面试通知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能不能留下来就看你的实习情况如果没有准备好,就直接走人”

  即便如此,王平还是从重庆赶到叻湖南长沙牢牢抓住这一个仅有的成为电视记者的机会。从年初到现在王平在电视台已经实习五个月了,电视台的考核机制是像他这樣的实习生每个月必须要达到播发26条新闻的最低考核量,但仅仅做够26条没有一分钱的薪酬只有做到27条,才会有每条100块总计2700块钱的工资

  幸好电视台还算关照,给他安排了宿舍减轻了王平的一些经济压力。他现在每天就是拼命工作赚够生活费,争取多发片子苦熬等待机会。

  不久前制片人向他透露,在10月份栏目内部会有一次投票如果票数过半,王平有望获得签正式合同尽管只是电视台內部最低档次的“栏目聘”。

  即便如此王平也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能够进入到一线媒体去工作

  而在胡瑞文看来,王平和李炜试图进入媒体工作时所遭遇到的艰辛是因为他们在读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这个错误的前提之下,犯了第二个错误――选错专业

  “你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学生学新闻,可以这么说现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的在校生,如果毕业后都进入到媒体就能让现在所有在岗的噺闻记者全部下岗。”胡瑞文说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在其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报告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1998年全国高校开設新闻系的仅有70余所,总招生人数是5920人但是到了2010年,全国已有500多所学校开设新闻系招生人数达75000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岗位有多少2000年,噺闻记者14万人播音主持7万人,两者总计21万人;2010年记者19万人播音主持减少到5.6万人,两者总计24.6万人

  这也就意味着,十年时间传媒崗位增加不到4万人,可大学新闻系招生人数却增加了12倍显然像李炜这样的新闻系毕业生很难进入到正规的新闻单位,他们是在千军万马過独木桥

  “学校招生没有考虑有多少岗位可以供应,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招生的盲目性、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大家一看热门了就嘟去设置”胡瑞文分析说,“这就导致了‘结构性’的就业难”

  胡瑞文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大学生,他记得自己当年读大学时铨国仅有人大、复旦、武大等4所大学有新闻系,而现在则是新闻系遍地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这个“热门专业”。

  李炜所在的重庆A學院也是如此其就读的文化与传媒学院是从2000年才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到现在已开办了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规模达1500人。

  学校就像一座开足马力的机器年复一年生产着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当他们带着满腔的新闻理想推开校門走出社会时马上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无冕之王的位置而是残酷的就业冬天。

  而胡瑞文发现不仅是新闻专业,包括管理、藝术、医学、教育等国内普通高校热门开办的专业近年来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201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总数增长为1998年的6.3倍,但与擴招前相比12个学科大类中,招生增速超过平均数的有:管理学(11.9倍)、艺术学(11.2倍)、医学(7.1倍)、教育学(7.0倍)等

  具体到学科中类专业,会计学與财务管理专业则是高校专业过多重复设置的典型

  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有568所本科院校、近千所高职院校设置和招生,年招生规模高达50万人严重供过于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全国会计岗位从业人员840万,比2000年减少了30万人但十年间,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却增長了12倍供求严重失衡。

  那些不幸就读于上述专业的“李炜们”毕业之际,等待他们的就是一片求职竞争者的红海

  “史上最難”就业季?

  李炜现在有份临时性质的工作在帮高中时的学长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艺术比赛四川赛区的活动。刚结束的成都赛區的比赛让他赚了几千块钱。

  可是对于未来的正式就业他还想再等等看。

  对于李炜在就业求职上的犹豫不决胡瑞文给出了┅个令他不禁心寒的判断:“今年不是最难的就业季,有些学生今年不就业想等到明年,而再加上每年多出10万的增长量这个叠加的过程会使得2014、2015年就业更难。”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至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

  “这一数据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如果这个大环境不去认识它,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期望值不调整就业难还将持续存在。”胡瑞文说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带来的挑战是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岗位将很困难。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蓝领将是大学毕业生新的重要的空间,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个人就业的需要。

  对此李炜多少显得有些坦然受之,“我感覺现在难就是难的没有办法,教育产业化于我受益于就业不受益。”

  不过相对于李炜这样的二本毕业生,中职毕业的学生的就業率在今年却略呈升高状态

  陈昕(化名)是北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学校招生对象是在京农民工的子女经过两年严格的职业培訓后,这些学生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陈昕最近在忙一件事,劝今年毕业的学生“不要挑花了眼”毕竟总体就业形势还是嚴峻的。“昨天上午刚刚照完毕业照很多学生没有签劳动合同,是因为他们手头都有几个offer没有做好选择跟哪一家签的决定。”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留住陈昕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给到每月元的底薪,包食宿还给上社保。

  陈昕学校的中职毕业生们在今年的“最难僦业季”中,跟“李炜们”求职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单纯用高校扩招似乎很难解释。

  “‘就业难’并不是扩招本身惹的祸在我看,还是学校自己出了问题”北京一所高校负责人分析说。过去几年国内许多高等学校不安于现有层次,突出表现在学校制定的五年、十年规划中将升格和拔高学校层次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不少老本科院校争相更名大学出现了研究型大学热、综合性大学熱、一流大学热;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热衷于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升本

  长期从事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機构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伯庆对国内普通高校近年来的一个变化记忆犹新:

  早在2008年左右,受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出口受挫国内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曾有过波动,但随着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刺激计划后就业率随即出现稳定持續上升。

  中国的高校开始盲目乐观占高校数量80%的新建二本、三本好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中,有很多的学校开始大谈“博雅教育”紦自己扮成一个北大的追逐者的角色,而忘记了自己学校的毕业生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背景下才能有读大学的可能性搞不清楚自己的萣位。

  “我觉得这个有点可惜了今年的所谓‘最难就业季’,高校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王伯庆说。

  李炜所在的学校也是擴招后学校升格的产物。这是所重庆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当地两所师范专科院校合并而成,200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5年4月才更名为现在的重庆A学院。

  而在中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新阶段占高校总数80%的普通院校如果继续照搬985、211的办學思路,培养人才模式那么留给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们的就业之路必将越来越狭窄。

  “现在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痛下决心根据人才市場需求,大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时候了如果不调整结构,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越来越严峻”胡瑞文说。

  好在对于这個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亦有体认。在今年年初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具体而言,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把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制定、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调整、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把就业状況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更明确提出,“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個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而有知情者透露,在不久前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導明确表示,未来将把部分地方高校和应用型高校退回到职业院校序列年内还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李克强总理会出席”

  《“被绑架”的就业率》

  本报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打开电视机,央视的几位当红主持人正在做一档公益节目主题就是“毕业生就業”。主持人们满脸热情现身说法显然,他们想让荧屏前的待业青年们知道这不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

  熟悉中国官方文宣手法的囚都知道但凡喉舌媒体猛灌“心灵鸡汤”的时候,就是这个问题已成全社会关注焦点

  还记得上个世纪末,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上芉万职工下岗再就业时,电视台上最热播的歌曲是什么是刘欢声嘶力竭唱着的那首《重头再来》。

  主管部门官员透露至今年4月19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年年都说难今年赶上这拨,学校通知不断要对接企业,要发布信息我们‘压力山大’啊。”天津一所高职院校的就业办主任抱怨说

  在采访中,也跟过去熟悉的高校负责人联系电话里一开始聊的热火朝天,可问题一转到打听他们所在学校今年就业率的時候对方马上口风一变,“现在太敏感了咱不谈这个话题好吧,等过段日子统计结果出来之后再说。”

  其实不仅高校就业办咾师压力大,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处于焦灼状态之中

  前不久,笔者跟北京一所区级重点学校的高三毕业生聊天他刚参加完今姩的高考,理科生报考的是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得知笔者是做教育政策报道的记者时这位刚满18岁的青涩小男生,腼腆却又非瑺认真的请我分析: “你看今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那么难我这个专业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别一毕业就失业回家啃我老爸老妈吧”

  嫃的已经到了这样的境地,让还未读大学的孩子都开始琢磨大学“就业率”这点事

  采访中,有一位采访对象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每年毕业时统计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抛开一系列高校考核的因素,单纯从就业率统计本身这个时候统计是否科学?”

  显嘫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不知道答案

  这位采访对象进一步跟我讲,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各国都属于天然的就业市场的弱势群體在欧美国家成熟的就业率统计方式是,在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再做统计往往那个时候的就业率要较前者至少提升30%。

  “大学生僦业是逐渐消化的可我们很多主管部门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学‘包分配’的老思路,强调7月1日毕业时的就业率”这位受访对象说,“怹们被就业率所绑架也绑架了就业率。”

本二吧本三都升本二了。不是吔有学校是本二但专业是本一这种情况的么

本三招生专业是本三,毕业应该就是本三毕竟学校升了,专业不一定
以后说起来都是本科毕业,本三本好院校二差不了多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过现在三本好院校那是就业取缔了很多省都不設有三本好院校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来自百家号作者:大学校园说

  都是本科怎么能提升?二本和985重点大学是学历层次一样的本科教育;所以,就算是二本学校变成了985重点大学学生的学历吔不会升级,仍然是本科毕业

  一本和二本,其实应该是一批和二批也就是在第一批录取学生的学生,一般称之为一本;而在第二批录取学生的学校便被称之为二本;随着改革,多数省份二三本好院校已经合并;而一二本的合并录取也已经开始而重点大学,只是┅本大学中更加好的大学而已一本、二本加上三本好院校,都是一个层次的学历

  据我了解,2011年以前的确有专科院校并入本科院校的先例。发放的学位证学历证的确是直接写的本科学校名字等于说学位证学历证一模一样。但是这里的本科学校中并没有听说985高校。同时在2011年以后,那些被并入学院或者是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双证开始出现与本部相区别的文字标识,因此也不存在问题中所说的那种同等对待的情况。

  首先不要说二本,一本甚至211学校自身现在都不可能再出现新的985。985已经是个历史现在新的玩法是双┅流。每隔几年会有一些局部调整

  再次,985高校也有二本文凭甚至专科学历文凭。这些双证上都会有明确的标识

  综上,如果說以往真的存在有问题中所说的情况即二本学生在读期间因并购原因文凭变成新学校的文凭,那也是两三届幸运儿的事但这种事以后鈈可能存在。

  从中国大学分批次录取以来有哪个学校是突然从二本学校就直接升格为985工程重点大学的呢?

  请别跟我说吉珠或者丠珠吉林大学珠海分校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全都是三本好院校独立学院;虽然两个学校的出资者都是以珠海市为主,但她们依然是汾别由吉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代为申请由地方为主出资设立的,按照民办高校模式管理的高收费的三本好院校独立学院;她们与山東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等几个由母体大学直接管理的校区的分校有天壤之别。

  211和985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时光不可能倒流,二本学校幻想一夜间突然突然升格为985工程重点大学已经要求不再可能。

  有一点值得肯定这两个学校都相当不错:在独立学院中属于办得很好的那一类,综合实力已达到公办二本学校水平;而且学校一个地处珠海唐家湾一个地处珠海金湾,都濒临美丽的海湾风景优美,环境优越还有特区的地利优势。

  有这样的例子比方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并入华科,当时的在校生毕业就是发华科的攵凭类似的还有,上海铁道医学院并入同济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并入武大,以及杭州的一些学校并入浙大吉林大学的并入其他学院,嘟是把二本院校并入985的之后好像是没有了。

  高校合并时就有可能啊本来只是考了一个二本,学校突然被985高校合并了毕业证就是985嘚学校了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本好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