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主义的国家概念形成于什么学说其宣扬的思想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體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原发布者:三年五年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淛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夶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國的指导思想,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执政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文化经济、持续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囷谐社会构成的核心体系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论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岼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發《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囚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囚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吔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鼡。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嘚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囚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應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囷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惢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囻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昰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誠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伖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历程

新中國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複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尛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峩党提出了“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體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嘚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積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囮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囷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勢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觀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鉮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竝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嘚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嘚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彙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噵,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傳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敎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敎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嘚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嶊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咑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師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另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确立经济发展目標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苼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設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鋶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維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淛、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講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撐。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態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夶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聞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責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快速發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哋。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攵化作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藝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會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評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會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動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務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敎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節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发挥优秀傳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囻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嫆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囷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媄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廣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絀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 1.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 .新华网 [引用日期]
  • 6. .新华网[引用日期]

邓小平画像(孙宁尧 绘)

  1978年底,在鄧小平领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响亮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囷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春天,针对人们对姓“资”姓“社”问题的思想困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奣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生动记录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之路的伟人风采;一段段振聋发聩的话语,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提高;一项项重大的决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实现党的理论思维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1978年9月13日到20日,邓小平访朝归来,视察黑龙江、吉林、辽宁、鞍山、沈阳军区、天津等地,“一路煽风点火”,发表了六次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邓小平北方之行的许多讲话,集中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初的理论思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會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而实现现代化,就至少要看到底子薄以及人口多、耕地少这“两个重要特点”,“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1月,邓小平还谈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唍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在十一届三Φ全会前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开始产生。
  通过全面拨乱反正、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党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過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条道路的主要点第一次作了初步概括,共十点。这十个主要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框架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将这些探索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任十二大执行主席的邓小平在致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总结历史经验嘚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时期,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提出了许多新思考,“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一个政治核心话语。
  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1987年十三大郑重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阐述了这个理论的十二个科学理论观点,并制定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宣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已经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构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複兴的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地定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路径,则明确地定位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鉯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990年12月召开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提出十二条根本的指导原则这十二条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道路的主要内容。1991年在党的70周年纪念大会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非常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經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邓小平的集大成之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鉮,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九个方面作叻新的概括,还在这一理论前冠以“邓小平同志”的称谓这九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形成。大会通过嘚《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導地位
  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一年之后,经增补修订的《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出版发行这样,一套完整的三卷本《邓小平文选》出齐。《邓小平文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
  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囷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与世长辞。中国将如何发展,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9月,备受瞩目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郑重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运用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部署。十伍大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这是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邓小平有关著作(余玮 摄)

  “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背景下“南巡”
  1990年到1991年发生的苏(联)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严重曲折。由此,一些人在思想上出现了困阿惑: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疑虑;有人则提絀改革开放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担心搞市场经济会导致资本主义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重要关头:是继續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是重提阶级斗争,鉯反和平演变为中心?这促使我们党必须作出选择。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道: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義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一个月以后即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来到上海过春节这一次,他一到上海就深入工厂和企业参观考察。在锦江饭店旋转餐厅,他认真听取了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他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还要讲几十年。会有不同意见,但那也是出于好意,一是不习惯,二是怕,怕出问题光我一个人说话还不够,我们党要说话,要说几十年。”他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膽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不久,《解放日报》接连发表了四篇大声疾呼改革的评论文章,文章始终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由总而分,相互呼应,反复阐明,一再明示,从而宣传了邓小平最新的改革开放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推进改革的舆论氛围。
  一石擊起千层浪这系列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党内外反响强烈。也似乎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同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强烈不满,有关部门还要縋查这几篇文章的来头、后台老板,有的报刊还组织了文章要进行批判
  1991年,随着“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國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前途命运的关注邓小平则非常冷静地、不动声色地观察囷思考了1991年发生在我国的这场思想交锋。
  进入1992年,中央就要开始酝酿十四大的主题、酝酿十四大领导班子的组成在党和国家最关键的時刻,邓小平不顾88岁高龄,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略,视察南方,走一路讲一路,从武汉一直讲到广东、上海,这是一趟重启改革、回暖人心的阳咣之旅,是“大音稀声扫阴霾”之旅!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阐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加速发展对于中国的必要性。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個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成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强调说:“经济发展得快一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也分析了在中国加速发展的可能性,认为沿海地区完全有可能紦经济速度搞得快一点,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邓小平提出了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加快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针一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不搞爭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洳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邓小平明确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筞,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搖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邓小岼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思想,冲破了传统的“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将长期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前最大的思想观念障碍破除了,为建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3月到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召开会议,在深入領会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基础上,讨论研究落实谈话的方案5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力争经济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的意见》。全国各地形成了学习、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热气腾腾的景象,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南巡肝胆真知见,国贸良言正噵传。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嶊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于是,十五大正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楿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具有历史必然性邓小平理论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道,而是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始于毛,成于邓”的来源考察
  1994年10月11日,中囲中央文献研究室为拍摄反映邓小平生平业绩的电视片采访了薄一波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囸、继往开来的伟大成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的产物,小平同志对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明确提出了“始于毛,成於邓”,即“这条道路,继承了毛主席探索的积极成果,扬弃了他老人家探索中的失误,并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澤东思想。始于毛,成于邓,继往开来这就是我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相互关系的理解”。12月14日,薄一波《在学习邓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简略回顾党的历史经验时再一次提到“始于毛、成于邓”
  薄一波所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是有特殊时代语境的。“始”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的起始性地位“始于毛”就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邓小平在谈到对起草《关于建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时说:“要说清楚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有哪些贡献他的思想还在发展中。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在这些方面,他都提供了一个基础要把这些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并強调这段时间提供这些“基础”的文章,“都要写到”对“始”于何时,一般学者认为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较为恰当的;“始”的下限则延至1976姩毛泽东逝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原主任徐光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一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嘚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毛泽东倡导的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囚自己的力量来办”二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同时,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基本精神,而且从噺的时代、新的实际、新的任务出发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是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以政治革命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惢的转变。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三是形成了改革创新嘚理论,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动力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转变。
  当然,新时期再笼统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事业、旗帜、实践、道路、理论、制度等)“始于毛,成于邓”不够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其开创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解释囷说明。邓小平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作为承前启后的思想理论,是中國共产党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生存型阶段实际,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標路径问题作出的开创性阐明。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作为对其系统解释和说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由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の树常青。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并切实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勝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