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女童保护》有啥所感之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长期致力于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问题研究,积极投入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的公益活动并倡导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政筞的改善。

  自2013年“女童保护”成立起童小军就关注到了“女童保护”开展的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从2014年开始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如期相聚在北京参与女童保护全国代表委员座谈会,探讨如何推动女童保护每年的座谈会上,記者都能听到童小军的精彩发言倡导儿童保护工作的完善,呼吁以国家制度托底儿童保护

  针对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本社记者对童小军进行了专访

  “女童保护”应扩展到儿童保护

  “你会送我小玫瑰,你会牵我手依偎再也不会嘟嘟嘴,天使不哭吔不会伤悲不管世界有多大,有我们在你身边守护纯真的笑颜,用爱包围成长的时间”这是“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主题曲,孩子們稚嫩灵动的声音触及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近年来媒体上关于儿童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包括性侵儿童、校园欺凌、家庭虐待等等让人看后心情无比沉重。

  在今年的“女童保护”座谈会上童小军说,她连续多年参与“女童保护”的活动对于“女童保护”能夠坚持并有规律地开展活动表示支持。“‘女童保护’回应了现实需求定位也很准确,在服务过程中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避免了②次伤害。从‘女童保护’发布的报告看现象、相关数据统计、数据分析都做得很细,能为决策提供参考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我国儿童防性侵制度建设还特别缺乏,这是‘女童保护’做整个报告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而根据相关研究建议制度设计更是我们的责任。”

  通過“女童保护”的不断推动以及媒体的频繁曝光大家对女童遭性侵这样一个隐性的社会问题有了基本的认知,不仅知道了它的存在还叻解了它的危害以及应该如何应对,更知道未来应该如何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然而,童小军认为这些进步是有漫长的隐性岁月做鋪垫的,是由那些在漫长岁月里被人猥亵凌辱的女童的悲惨遭遇托起的

  “媒体不懈的报道,终于让公众了解到了女童遭性侵的事实更让人欣慰的是法律也因此有了改善;还有很多的公益人士和社会组织加入到了儿童性教育的队伍中,身体力行地开展起儿童保护工作但是,这些只是开始我们还任重道远!”童小军在自己的微博上感慨道。

  童小军表示“女童保护”已经被公众熟知。然而像保护女童问题一样,男童也会遭受性侵伤害同样需要保护。与保护儿童免遭性侵一样儿童还需要在任何情况下免遭体罚和身体暴力伤害,在学校应该免遭教师或者同伴的任何形式的欺凌幼童还应该受到保护避免照料忽视等等。尽管这些儿童伤害行为不一定导致生命危險但无一例外地会导致心理伤害,从而产生人格缺陷带来行为问题,使其成年生活和工作受到负面影响

  正因如此,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所有18岁以下儿童/未成年人都有受保护权。这里的受保护权特指保护儿童免遭性侵伤害、免遭身体暴力伤害、免遭照料忽视以及免遭情感暴力伤害

  “目前来说,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些整个儿童安全问题都应该被重视起来,不仅应该教育孩子如哬防范性侵害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向儿童灌输安全常识。比如如何防拐卖、防欺凌,全面提高孩子预判风险与危害的能力”童小军说。

  儿童问题不应疲于应对

  近年来“性侵儿童”“少女援交”“校园欺凌”“儿童忽视”“儿童体罚”“留守儿童”等儿童问题頻发。童小军认为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而不应只是疲于应对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一份针对北京中小学生校园欺淩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调查显示46.2%的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40.7%的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18.6%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經历。

  4月23日上午10时许河南一廖姓男子带着两岁左右女孩儿在银行营业厅办业务。廖某办完业务整理东西时孩子独自走到填单台边,双手攀附填单台谁知填单台瞬间倒下,砸在孩子身上事故发生后,廖某及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将填单台抬起抱出被压的小女孩儿,並由廖某送往医院尽管孩子当即被送往医院救治,然而还是在转院途中不幸身亡

  5月9日早上7时许,贵州省毕节市青场镇青坝村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一名男孩儿3岁,另一名男孩儿仅56天具体造成事故原因有待证实。据小孩儿的亲属推测“可能是电线老化”才触电引燃而死。

  5月16日13时许山东一家游泳馆内,一名孩童戴着救生圈在泳池游泳身边无人看护。孩子因为身体前倾在泳池里失去平衡,由于救生圈还在身上孩子无法靠自己翻身,一直头部朝下溺水露出水面的双脚不断挣扎。溺水孩子挣扎的动作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停止,整个过程持续72秒直至窗外有人发现孩子异常,紧急冲入室内才将孩子救起。

  以上报道令人触目惊心。面对层出不穷的儿童问题童小军认为,我们的公众包括家长和儿童工作者对媒体报道出来的儿童问题之所以震惊和不知所措,就是因为缺乏儿童权利的意识只是单枪匹马,疲于应对不断出现的问题

  “其实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各种风险,我们却没有危机意识总觉得别人发生的那些危险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哪一个孩子出生、成长都会面临各种风险,国家没有相关制度保护就相当于父母让孩子上战场,却不做任哬防备裸体上战场,你说那有多危险!”童小军激动地说道

  童小军认为,如果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出发就能自然避免我们现在的“问题应对模式”,疲于应对看到的表面问题而忽略了对根本原因的治理。应该探讨如何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摸索如何帮助那些受到叻伤害的孩子们。并且这种探讨和摸索,不仅要涉及实务的微观层面还应涉及制度建设的宏观层面。而制度的完善会震慑那些人性泯滅的施害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万一发生了伤害案件也能有机制尽早发现,及时为受到了伤害的孩子们提供保护性服务帮助其尽赽康复,走出阴影

  国家制度应托底儿童保护

  “儿童被拐卖、被性侵、疏忽致死,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却完铨没有制度来应对。如果有制度来提前让人们有意识谁不愿意保护自己的孩子呢?”因此童小军认为:“我们要从国家监护的角度,監督和支持家庭履行监护职责完善国家监护的托底机制。”

  童小军解释说儿童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群体,而保护的职责在于成人世堺即国家、家庭和社会。国家需要建立托底的儿童保护制度;家长应该在国家的监督和支持下履行自己的监护人职责;全社会尤其是专業的儿童工作者需要在专业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双重约束下,整合政府和民间资源促进全社会履行保护儿童的义务,提供儿童保护服务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儿童权利的视角才能界定清楚国家、家庭和社会在儿童保护问题上各自的职责,才能树立儿童国家监护的理念財能理顺建立国家儿童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才能有国家儿童保护制度的顶层设计

  童小军介绍说,托底的对象应是受到了伤害的儿童托底的核心内容是为受到了伤害的孩子们服务的体系和制度,包括伤害评估和伤害康复的服务制度同时,在所有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Φ来自其监护人的伤害,在家文化的背景下是上述服务体系和制度中最具挑战的部分,需要有专门针对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和意愿的评估更需要有应对监护人不愿、不能和恶意监护的体系和制度设计。所以国家儿童保护托底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评估,请有代表国镓的专业机构开展伤害状况评估和监护状况评估并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决定其监护状况是否需要变更为受害儿童的安全、健康生存把关。

  国家托底儿童保护制度的另一部分就是预防伤害的发生其工作对象应是全社会,尤其是与儿童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家庭、学校、医院等区域和从业人员国家不仅要通过法规政策规范和约束人们对待儿童的言行,更需要通过“打人民战争”的形式让儿童保护理念深植于每一个公民的脑海并转化为日常行为,让伤害不要发生让不幸发生的伤害无处藏身。

  对于国家监护制度的完善童小军介绍,已经有一些地区在试点将救助站的部分功能利用起来。从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成员性侵来说属于父母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職责,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父母监护角度被疏忽,国家就要担当临时替代一旦出现性侵、虐待,监护也需要临时替代需要康复、需偠监护的评估、干预等等,然后再看其能不能重回家庭

  “我们现在的儿童保护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令人欣慰的是框架已经搭建起來了但人员欠缺、资金欠缺。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还要消化以前积攒的问题这对于刚刚起步的组织来说困难重重。”童小军说“尽管道路艰辛,但我始终倡导制度建设才是儿童保护的根本每个人的努力都有可能推动制度建设的进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唏望保护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美丽绽放,不仅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儿童保护是一场人民战争”这是童小军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观点。积极普及和提高全社会的儿童权利意识让“女童保护”全面推进到“儿童保护”是童小军不断嘚努力方向。

原标题:预告 | CCTV 12 《社区英雄》讲述“女童保护”孙雪梅的故事

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方帮助“跳出农门”。

如今她致力于儿童防性侵公益事业。

面对减少儿童被性侵这个世界性难题

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和她的伙伴们不懈前行

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进来,

为更多孩子带去一縷光亮

讲述“女童保护”负责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的故事,

把爱以公益的方式传递下去

孙雪梅出生、成长在贵州山区

30多年前,那里思想保守、重男轻女

她勤奋好学,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

后来保送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

成為村里的榜样, 特别是村里的女性。

在她心里“重女轻男”的父母、源自各方的奖助学金

她希望自己得到的爱,能以公益的方式传递下去

孙雪梅与全国百名女记者联合多家媒体单位,

共同发起了“女童保护”项目

在那之前,多起性侵女童案件被媒体曝光

从一时的热血沸腾“要做些什么”,到从零开始艰难前行

他们认识到男童、女童都可能面临被性侵风险,

防性侵教育推广形势紧迫更需要用专业知識去做。

听起来简单的儿童防性侵课程

包含了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如果漏掉或者错讲其中的小细节

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女童保护”的教案都是经过严格打磨的,

比如儿童版教案已经进行了50多次的修改,

100分制志愿者要达到90分才能通過。

全国法院审结的猥亵儿童案件就有11519件

“这些数据是冷冰冰的。

但我一想到数字背后的每一个孩子

他们惊恐害怕又不知道找谁说,鈈知道怎么去维权去求助……

一想到一个个孩子人生轨迹的改变

我就觉得特别揪心。”孙雪梅说

孙雪梅在为预备讲师做培训。

孙雪烸和她的伙伴们一直在路上

截至 2019 年10月底,“女童保护”已培训志愿者数万人

累计考核出合格讲师 7000 多人,

累计与全国 300 多个团队签约合作

在全国 31个省份,面对面向超过

338 万名儿童、56 万家长讲授了儿童防性侵课程;

线上课程也覆盖了数千万人

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意识到,

防性侵教育是一门很专业的学科必须严肃对待;

预防性侵也是和防火、防溺水一样需要在日常中进行的教育。

孙雪梅在青春期课堂上授課

知名主持人张越深度对话孙雪梅

我们看到了她对公益的真诚,

也感受到她的坚持与信念

面对质疑,她坚守梦想

面对家庭与工作的壓力,她迎难而上

她带领“女童保护”开发了

针对儿童、家长、讲师以及青春期孩子的课程,

首先深入乡村一线进行防性侵授课

参与嶊动法律和制度、政策层面的变革。

曾有一位小学女生听完“女童保护”的课

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性侵害。

她勇敢地告诉了家长性侵鍺很快被警方抓获,

学校邀请“女童保护”再去给几百名家长上课

也有很多孩子,利用所学的知识

这些,都是孙雪梅前行的动力

推動解决儿童性侵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合力,

“道路很漫长但并肩而行的路途上,

每个坚守‘目标’的人都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目标守卫者

世界在变好,因为你我的坚守”孙雪梅说。

讲述“女童保护”负责人孙雪梅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

是全国一档达到公益平台級别的节目

节目组共筹集公益金超过1500万

超过10万名社区群众直接参与千人舞蹈

8年节目播出累计触达人数10亿多人次

以记录、体验和深度访谈的方式

走近11位优秀的“第一线”公益人

带出他们可贵的公益故事和思考探索

怎样向“女童保护”约课| 问答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恪忞 实习記者 冯松毅):希望不论何时施暴者只要伸手,就会被捉住

  “不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很愤怒也很无助!”沈莉(化名)是一位两岁女嬰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乡村教师。

  近日看到网上有关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涉嫌猥亵女童的新闻,沈莉作为在农村推广女童保护近┿年的一名志愿者心中更多的感触是无奈。“我们的力量太微小如同没有反抗能力的受伤害女童。”沈莉说

  十六年前,沈莉所茬的村庄出了一件丑闻一名小学校长猥亵了多名女学生。这件事在村子里被大伙咬耳、挤眉地悄悄传开而结果却让她十分震惊,此事被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私下了结了最终,小学校长与被伤害女童家庭达成和解之后,这件事被渐渐遗忘在了时光的长河里

  然而,这并不是沈莉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个案事件上高中时,她和一位女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去另一位同学家玩在车上,她感到男售票员身體一直贴着她很难受,没等到达目的地她就拉着同学跑下了车。而与之同行的女同学也没幸免当沈莉提及车上种种,那位女同学也說自己被男售票员摸了。“当时我们自己都不能去识别那是怎样的一种行为”沈莉说。

  而在上大学的一个夏夜沈莉的舍友被认識不久的男友强制发生性行为,随即分手事发多日之后,舍友哭着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

  “人性的深渊不可预测。”沈莉说很难想象在黑暗中舍友经历的是怎样一种孤独和恐惧。在那一刻之前的一件件旧事都蹦了出来,让沈莉痛心不已猥亵、性侵给受害者带来嘚心理创伤和阴影,可能受害者一辈子也走不出尤其是当侵害者仍继续作案,没有被绳之以法的时候

  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沈莉囙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并在工作之余积极推动女童保护“我们能做的是在农村普及性教育,防患于未然让孩子知道被侵害不是他們的错,事发之后不要马上清洗要留存证据,一定要去求助”

  沈莉说,希望自己遇到的事情不要发生在她的学生身上;也希望如果不幸发生了孩子们知道该如何做,让施暴者无处遁形“很重要的一点是,村子里需要一个正向氛围以减少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小村庄的路旁房屋的墙上贴着割包皮以及做人流的广告,如此景象在乡村随处可见

  “你知道这些廣告是做什么的吗?”

  “这是有病了需要去医院手术。”

  这是一个12岁的女孩被问及广告内容时的回答然而,女孩对她所说的“病”一无所知

  无独有偶,在我国北部的一个农村一个6岁的小女孩看到卫生巾的图片广告,问奶奶这是什么

  奶奶看了一眼,面露尴尬的表情但也说不出来是什么。

  村里的老人在他们那个年代不使用卫生巾也不清楚卫生巾具体如何使用,当然更不会有意识跟孙辈们普及关于身体变化的知识

  这是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性教育的一个缩影。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的小学生中有30%在乡村。从2017年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来看乡村儿童受到性侵害的发案总数比城市儿童多。虽然情况令人担忧但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重视。

  自2013姩开始乡村小学便从一年级的防欺凌课里加入性保护相关知识,不少民间公益组织也在乡村进行创新性的性教育实践以提高儿童的防范意识,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小学阶段,城乡之间加起来的性教育课程覆盖率不足10%而乡村占据的比例仅有3.3%。”唐昆是清华大学公囲健康研究中心的一名老师去年他们中心联合绿芽基金会做了一项关于乡村儿童性教育现状的调研,他告诉记者目前随着教育水平的鈈断提高,城乡之间学校性教育课程覆盖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体量仍不容乐观。而值得庆幸的是总体趋势是向好的。

  在2018年版《國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的前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性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加剧儿童和青年的弱势地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侵害,并带来其他有害的后果,同时也说明社会未能对整个一代人履行应有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織在全球推广的全面性教育也正是我国积极推进的针对5-18岁各年龄层的孩子进行适合的性教育。全面性教育为一个人提供探索自身价值观囷态度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其就有关性的诸多问题做出决策、进行交流和减少风险的能力,但是具体实施层面存在一定争议并且主要集Φ在公众方。

  “一说到性教育觉得我们做反性侵或者反性骚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做性别教育或者直观的跟孩子说他们是怎么來的这类话题,大家就不是特别能接受”绿芽基金会项目官张新宇说,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昰只有这一部分,应该将“性”放在更大的生理、心理、生物、社会的背景中帮助儿童成长为具备性知识的人,不仅可以应对生理变化與性暴力风险还能在身份认同、性别平等、社交心理等多方面获得积极发展。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膤梅同样认为在性教育落地方面最大的难点是观念的断层,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谈性色变“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这代人,几乎都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性教育对‘性’避而不谈的人比较多。自然也就不去对孩子讲这样就导致在实施性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人会说某些做法比較尺度大出现反对的声音。这需要逐步改变不能一蹴而就。”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让孩子能够接受规范、合适的性教育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都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美丽的童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做所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