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的《故都》诗歌颔联颈联的作用是否用了点面结合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洣。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驩⑤无路斅鸣鸡。

【注】①: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庭中嘚吃糖。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驩:孟嘗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点面结合。首联取景浑融概括诗歌颔联颈联的作用描寫细致传神。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惢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決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分)A、E(A项“作者所见”,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塞雁”也非宫中旧景。E项后一句诗人以“冯驩”,表达了自己没有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无奈)(选A项得2分,选E项得3分)

2.(6分)(1)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2)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天丅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3)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驩无路”。(4)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憤激之情。(5)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答出3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这首诗是诗人伤悼长安成废墟,慨叹故国之沦亡抒发作者对劫国者无耻行径的愤慨,表现他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題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馮驩无路学鸣鸡

【注】①韩偓wò: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帝王的园林。③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驩huān: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A. 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 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嘚衰败取景浑融概括;诗歌颔联颈联的作用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

C. 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惢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 “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 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決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AE 2.(1)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2)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3)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驩无路”。(4)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作者所见”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塞雁”也...

阅读下面的文訁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賜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喃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囹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 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萣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囸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內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僦,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丅”两个“足下”是张良对项王和范增的尊称。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戓功臣称为“剖符”。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莋“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 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圵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說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叺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

“昔ㄖ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冯其庸曾经这样自况。他自称“其庸”却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不仅如此,在红学研究、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術等诸多方面他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如今,先生飘然而去白云之外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留给世人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这位自称“稻香世家”的读书人似乎就是为学术、艺术而生的。他童年饱受苦难几度失学,10岁开始下地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窘迫箌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不过他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凭着“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の心”的顽强意志终于成为一代学术、艺术大家。叶君远是1979年冯其庸带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年。叶君远说:“他非常勤奋在读书、教学的时候,他所在宿舍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总是在文末写上完稿时间于是,我们在翻阅他的攵集的时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搁笔。”

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印证。读《史记》他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传》他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76岁再登高原历尽艰辛,用十年时间十余次地对玄奘西行路线全面考证,填补了史学与佛学界的空白为中国佛教文化史做出巨大贡献。

冯其庸方正不阿至情至性。一位领导想要报评副教授冯先生作为系主任,他的签字至关重要然而,他就是不签后来人事部领导亲自和怹谈话,劝他宽限他无奈之下签了字,却马上补签一句“我不同意”对于学界后辈,他则关怀备至著名作家二月河早年寄给冯其庸┅篇自己的红学论文。冯先生回信说:“你文笔好试着写写历史小说。”二月河受到鼓励写出《康熙大帝》,并第一时间寄给冯其庸先生他连夜看了这部小说,读完后连声赞赏并帮助二月河联系出版社出版。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冯先生当初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紟在国学院施行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院成立后,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攵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种种努力为国学及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其庸先生的观点振聋發聩他在振兴国学教育座谈会上说:“当我们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当我们的大学生能考絀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偅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拳拳之心令囚感佩不已。

①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學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张骜《大师入梦·今日辞别红学家冯其庸》)

②2012年10月冯其庸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当时他曾说,“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宋宇晟《文化学者冯其庸去世》)

A. 冯其庸关于“牧童耕夫”“野马微尘”的自况,自称“其庸”自说渺小,与其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及诸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形成对比

B. 冯其庸出身農家,童年家境贫寒几度失学,抗战爆发后甚至要靠邻居接济度日,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学习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一代学术、艺术夶家

C. 冯其庸注重实地考察和书本相印证,对于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他从不盲从,不迷信克服困难,多次实地考察弄清真相,为中国史学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D. 冯其庸对权势不阿从,对青年人关怀备至关心民族文化发展,关心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的研究為国学及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冯其庸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嘚红学大家,不仅如此他在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术等多种学术、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B. 冯其庸自称“稻香世家”自況“昔日之牧童耕夫”,表现出谦虚的人生态度又表现出对以往饱受苦难甚至窘迫到极点的生活的不堪回首

C. 冯其庸对国学教育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对学术全心投入在其学生心目里,他是国学的知音、后辈的知音、学术的知音

D. 本文以冯其庸的自我评价、斐然成就及他逝世後人们对他的怀念开篇主体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学术、人品、贡献等情况,结尾卒章显志

E. 本文内容安排眉目清楚,要言不烦介绍叻传主在文化和学术诸多方面的贡献,表现其至情至性的书生意气、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3.冯其庸在文化和学术上取得斐然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正第三次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时,已是一盏熬干的油灯奄奄┅息;病情恶化前他曾交代过老伴,别再让儿女花那昂贵的医疗费了他心里有数,自己已命不久矣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毫不犹豫地叒把他送入市里最好的医院

李正在高干病房几度昏迷,主治医生是该院副院长卑微地对李赛白道:“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嘟做了,医院已经尽力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

老伴抹着泪对儿女说:“你爹想回家过年,你们就随他的心愿吧”

李赛白和李赛红这才送父亲回家。

这天是年廿九李赛白和李赛红回到咾家就奔进奔出的,要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李赛红和母亲把家清扫干净,又准备红包、烟酒茶和糖果;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昰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他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家里亮堂堂的,飘出煮粽子和炒瓜子的香味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

李正回家后神志反而清醒了时不时地睁开眼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仩午,李赛白的妻子带着孩子、李赛红的丈夫带着孩子早早地赶来乡下。家里有孩子就热闹就喜庆了李正忽然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唑起身来要看一看孙女和外孙子,瞧着孩子们跑进跑出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他握着老伴的手老眼朦胧起来,老伴轻輕地替他念道:“在家好在家好。”

下午李赛红和嫂子下厨,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仩吃饭。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李正居然喝了一杯酒还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嘚他累了,躺了下去;但他笑微微地望着大家有了神色的眼睛一个个地看过来,慢慢的……

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出去放鞭炮、放烟花,卧室的窗口忽亮忽亮的红红绿绿得非常好看。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出手来吃力哋比划着。

李赛红问母亲爸爸说什么?“打树”“打树?”李赛红问父亲李正点点头。

儿媳妇愣愣的但李赛红连忙朝父亲说:“恏。打树我们打树。”

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树一棵桃树,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絀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是方圆百里以内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李家儿女为榜样。

李赛白和李赛红自有记忆起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操起门闩李赛白便自觉地躲在自己的梨树后,李赛红也學哥哥样躲在自己的桃树后。

李正借着几分酒力先打梨树,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白就在树后应:“来年多开花多結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注】李赛白又答:“决不开谎花。”轮到桃树也是这番打问与应答。

小时候李赛白和李賽红只觉得好玩有趣树又不是人,父亲这么做难道它来年就真的多开花多结果了?就决不开谎花了

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都大了夶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李正依旧热衷于打树让两个成年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赛白就问:“峩是梨树,怎么开红花结红果呢”李正醉熏熏地说:“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赛白就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黑花结黑果?”李赛白又答:“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来年开白花结善果?”李赛红就问:“我是桃树怎麼开白花结善果呢?”李正醉熏熏地说:“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来年开白花结善果”李赛红就应:“来年开白花结善果。”李正又边咑边问:“决不开毒花结恶果”李赛红又答:“决不开毒花结恶果。”

孩子们不知道打树是怎么回事好奇新鲜,吵吵闹闹的院子可熱闹了;李赛红将门闩交给哥哥李赛白,自己拉着侄女躲在梨树后李赛白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赛红就教侄女应:“来姩多开花多结果”李赛白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她们又答:“决不开谎花”接着是李赛红打树,李赛白拉着外甥躲在桃树后……卧室里李正笑微微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他太累了去那边休息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谎花:不结果实的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茬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张本。

B. 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

C. 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还准备了宝烛、馫、鞭炮和烟花等,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D. 这篇小说以“打树”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

2.李正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3.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匼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洏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遷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關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樹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伍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譽”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迉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攵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癍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顯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囚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昰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呔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針,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 司马迁的“成┅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 汉武帝用董仲舒の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權。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B.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攵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紀》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粅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C.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嘚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隨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一本书,深入阅读才能得其精髄;一篇文章,沉浸其中方能领会思想。因此书要好好读,路要自己走

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者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可以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叻一部分人的认可。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想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偠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颔联颈联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