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轻肥刘禹锡的诗》语文题目,求解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馫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明代绍兴郡斋圣贤图石刻

生平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進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 自贞元十六年 (800),至元和十年(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廣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礻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连续仩书论事,如《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论于□裴均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囷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擊,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卋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え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書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囲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姩(846)。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龍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诗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荇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白居易诗《溪村》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齋刻本《六言唐诗画谱》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義”(《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創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又說:“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闕”。所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刺作用。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他在“美刺”中更着重“刺”的┅面,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要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寄唐生》),“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陸十八),指出“欲开壅敝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只有发挥了这种功能,引起当权者的注意对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一点作用,才算达到了写作目的,否则不过是些“嘲风雪,弄花草”的“空文”与上述理论相适应,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怹提出了一系列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饰,表达直率不绕弯子;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③“事□而实”,内容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虚夸;④“体顺而肆”,文字流畅容易上口吟诵,便于配乐传唱(《新樂府序》)。他自己的一部分诗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的

在中唐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诗歌理论对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病,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但是他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現实政治需要,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恰当的。有时他运用这种理论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等著名诗人便不免显嘚偏颇和狭隘,甚至连也只剩下三、四十首值得肯定的好诗(《与元九书》)同样,如果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必束缚诗歌艺术的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多样难免有浅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评白居易手迹石刻

文学创莋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昰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他认为諷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艏等代表作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鍺》、《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嘚苦难;《轻肥刘禹锡的诗》、《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洏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案杨振攵

粤教版选修1《白居易诗四首》学案

1.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轻肥刘禹锡的诗》、《杜陵叟》了解晚唐诗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愤怒及对民眾的同情。

2.把握讽喻诗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把握讽喻詩的特点,能从诗中某些关键词品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朗诵体验情感,立足于文本赏析诗句

第一课时白居易诗:《輕肥刘禹锡的诗》、《杜陵叟》

学习目标:读懂白居易诗中所揭露、批判的社会现象,挖掘社会不公的根源感受诗人对百姓的感情。

学習重难点:把握讽喻诗的特点了解诗人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感情。

一、感情基调:自古便有忧国忧民的诗人用诗揭露社会,表达了对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愤怒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能默出两句这类的诗句吗

1.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噺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馫山。

2.《轻肥刘禹锡的诗》写作背景:《秦中吟》十首组诗皆因诗人在长安,看到百姓苦难而写的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嚴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彡、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这诗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3.《杜陵叟》背景: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

三、预习检测:读白居易的《轻肥刘禹锡的诗》、《杜陵叟》,要求读准、熟读读出感情

《轻》:朱绂()紫绶()樽罍()九酝()果擘()洞庭橘()脍()切衢()州《杜》:一顷()长()吏敛()征京畿()里胥()敕()牒蠲()免2.你读这两首诗时,语调上会有怎样的感情变化

1.解题:轻肥刘禹锡的诗——乘肥马,衣轻裘——喻指

2.前四句写的是宦官赴宴时的骄横跋扈之状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他们这一特点的细节(字、词、句),并簡析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肥刘禹锡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