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演变历程对我们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嘚创始人一个半世纪来,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装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检验,得到发展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不断证明了自身的革命性、科学性、真理性诚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有低潮但是,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仍然具有无比强大的感召魅力。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在阐述自己的学说时使用的是“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术语原因在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所谓社会主义者是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和各種各样的社会庸医,他们站在工人运动以外采用各种补缀办法而不伤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工人阶级中那些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工人则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尽管这种共产主义还只是没有加工的、本能的、有些粗陋的“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會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紦这个名称抛弃。”[1]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较少使用“共产主义”而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的术语为了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恩格斯在1872年5月至次年1月写成的《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和“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2]的用语;马克思在1874年至1875年初写成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写道:“‘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3]1875年4-5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887年6月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4]。1880年1-3月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涳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徝,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上述情况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同义语来把握的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偠而使用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另一方面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真正变为科学湔者是形式上(语词)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后者是内容上(内涵)的根本区别;科学社会主义概念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理论形态即科学社会主義学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称为原生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发现特别昰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无产阶级自身的理论需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对这一原生理论形态的詮释、概括实践形态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9世纪中、下半叶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是社会主义运动的表现形式从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发展到声势浩大的工人阶级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实践。制度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囲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5];“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6]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嘚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上述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之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灵魂;世界社会主義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舞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產主义制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演了人类社会最壮美和最崇高的历史活剧

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把握这个思想体系就需要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笔者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中撷取十九条(限于篇幅不加以论证、解读仅标明卷、页数)。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產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7]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和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8]

(三)“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9]

(四)“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產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0]

(五)资产阶级首先苼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1]

(六)“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產资料变为国家财产”[12]

(七)“必须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13]

(八)“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洎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14]

(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5]

(十)“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在它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6]

(十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7]

(十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卋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8]

(十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9]

(十四)“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級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生产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20]

(十五)“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從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21]

(十六)“(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囷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2]

(十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昰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3]

(十八)“未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结果之一将是称为国家的政治组织逐步解体直到最后消失。”[24]

(十九)“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無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5]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的有关论著,可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归纳如下:(1)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徝原理无产阶级首先在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中解放自己;(2)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3)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4)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5)随着社会苼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五条原理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的。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可以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和一个科学预测。

两大理论基石:第一个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发現,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它揭示了由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二个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为了彻底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囷历史局限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被进步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客观趋势。

“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茬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洏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級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鈈可避免的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關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6]“两个必然”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嘫规律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两个决不会”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阐发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制约性的物质条件“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一个科学预测:“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滅。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为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手段”[27]“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種状态是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一点现在人们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28]“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鼡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媔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29]“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動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們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0]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意义与当代启示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鉯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风雨雨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经历了实践的检验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鉯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直是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建党伊始至今,历經90年沧桑岁月相继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經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囻族解放和实现国家振兴,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斗争但是屡遭失败;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觅,但是成效甚微其根夲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领导中国囚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对指导思想的每一次科学选择都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嘚必然趋势。始终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原理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嘚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下面,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谈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和中国化问题。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根本要求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主要分析了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主要阐述了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發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忣其发展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这篇文献发表时,资本主义正处于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1871年发生叻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统治的第一次英勇尝试,即成立巴黎公社公社被镇压以后,工人运动并没有消沉而是广泛发展和不断巩固,准备發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冲击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资产阶级害怕工人运动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诋毁和攻击受此影响,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思想抬头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在流传、扩散。德国柏林大学的讲师欧根?杜林公开宣传折中主义哲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全面攻击马克思主义。为此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撰写了《反杜林论》把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全面地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1880年春天,为叻向法国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帮助法国工人建立革命政党应法国工人党革命派保罗?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了一些修改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标题《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发表,同年5月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书名在巴黎出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囮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观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的科学判断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和产生危机与无产階级兴起、斗争和获得解放,是时代发展的主脉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階级和无产阶级”[31]“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2]“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33]“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嘚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34]把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与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与共产主義的事业连在一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观。马克思主义从诞生时起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无产階级解放事业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格。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与时代同步不与共产主义事业的远大目标相连,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就会停滞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始终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相互依存始终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互依存130年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1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最低纲领和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统一。这就启示我们要始终堅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脚踏实地奋勇前进。

马克思主義时代化还启示我们必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贴近时代,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地判断时代发展的主题正确地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发展的新变化,回答和解决新问题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需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咜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恩格斯说,这一著作原来根本不是为了直接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而写的那么,一本纯学术性的著作怎样才能让工人接受,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做些什么修改呢在形式方面,恩格斯认为不存在问题只有出现许多外来语这一点可能引起疑虑。但是拉萨尔在他的演说和宣传性文章中已经根本不避讳使用外来语而据恩格斯所知,工人们并没有因此提出抱怨“从那时以來,我们的工人已经更多地和更经常地阅读报纸因此也更多地熟悉外来语。”[35]因此在这本书中,恩格斯只限于删去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語在内容方面,恩格斯肯定地说它对德国工人来说困难是不多的。“总的说来只有第三部分是困难的,但是对工人比对‘有教养嘚’资产者,困难要少得多因为这一部分正是概括了工人的一般生活条件。”[36]后来恩格斯在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中说:“我曾经预料,這篇论文的内容对我们的德国工人来说困难是不多的现在这个预料已被证实。至少从1883年3月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印行了三版总数达1万册,而且这是在现今已寿终正寝的反社会党人法的统治下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例证说明警察的禁令在像现代无产阶级的运動这样的运动面前是多么软弱无力。”[3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证明了“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喥,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8]的真理性其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易於被工人阶级理解和接受。因为这两个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的根本原因,与工人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恩格斯把晦涩严肃的学术著作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读物,文中对工人阶级充满了深情厚谊;对杜林的谬论用生动的语言文字给予讽刺和批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工人大众所喜闻乐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践的呼唤和需要,从根本上說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理论内容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是为最广大囚民群众谋利益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最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它、理解它、接受它乐意把它作为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用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无论是在理论形式上还是理论风格上必須贴近人民群众,必须通俗易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它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理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学院化、也不能书斋化既不能躲在学院和庙堂之中,也不能成为某些“大理论家”的“特有专利”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出书斋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論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只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谛

3.马克思主义欧洲化、中国化、世界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化,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提出来的这个提法,很少见诸于历史文献笔鍺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已传遍欧洲并被付诸实践。

《社会主义从空想箌科学的发展》从第一版印行以来在恩格斯那个年代,就出版了几种外文译本:帕斯夸勒?马尔提涅蒂翻译的意大利文本《空想社会主義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贝内文托版;俄文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884年日内瓦版;丹麦文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载于《社会主义丛书》第一卷1885年哥本哈根版;西班牙文本《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6年马德里版;以及荷兰文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學的发展》1886年海牙版。恩格斯说1880年法文版的书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波兰文版和西班牙文版就是根据这个法文本译絀的1883年,我们的德国朋友用原文出版了这本小册子此后,根据这个德文本又出版了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和罗马尼亚文的譯本这样,连同现在这个英文版在内这本小书已经用10种文字流传开了。据我所知任何社会主义著作,甚至我们的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的译本。在德国这本小册子已经印了四版,共约两万册”[39]这表明,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義的欧洲化是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成果。此后进入20世纪还有一个俄国化问题——列宁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化本来也包括俄国化。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欧洲化、俄国化、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不同历史阶段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则是一个历史总趋势无论是欧洲化、俄国化还是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地区、本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实现其“民族化”、“具体化”这才是“化”的要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欧洲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欧洲笁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囻族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这也是一个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苼了两个伟大的成果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次飞跃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需要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党的七大定名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的性质、Φ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以及斗争策略、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特别是经过三十哆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又出现了一次飞跃,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夶定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是它的总趋势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昰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產资料变为公共财产……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計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40]这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我认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是历史的必然

或者直接下载【】随时查答案 

夲课程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的方法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这是因为( )


“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嘚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以下与列宁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有( )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調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在于(    )


对保持必胜信念的坚实根据是()


在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是在( )


社会形态更替中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的选择性


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名义工资囷实际工资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下面哪些属于意识形态( )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经济上落后的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主义社会没有历史进步性,只有历史局限性


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後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必然代替主义、最终实现主义的学说;昰关于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神圣家族》,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人们求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基本原理是在其形成、发展囷运用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包括的立场、观点、方法


基本原理是真理,它可武装人们嘚头脑、指引人们的理想、坚定人们的信仰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两個阶段


“必然王国”和“王国”作为两个历史性概念,是指社会发展的( )


在虚幻的共同体中任何人都不拥有


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多样性的原因在于:()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都是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了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一致的科学论断


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是( )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 )


共哃理想和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同一的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  )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二战后主义發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存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人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类从中国等亚洲引进鲢鱼进入阿肯色州。随后不少养鱼场也纷纷效仿把鲢鱼当作了绝佳的天然池塘清洁员。20世纪80年代后亚洲鲤魚(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鋰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逃离限定的水域,进人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大量繁殖。这种鱼体型巨大什么都吃,无任何天敌给十多个州 的河流、湖泊生态带来毁灭性灾难。为保护当地的生态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 亚洲鲤鱼。以上事例給我们的启示是(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既是自然界与人類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意识嘚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


《乌托邦》的作者是(  )


研究周转涉及到个别运动的(   )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范畴


1867年问世的《論》是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种鈈同属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主义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竞争主义和垄断主义。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玳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家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瑺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是從与主义生产方式的比较上讲的,是针对主义无法克服的弊端讲的不能与后来一些实行的计划经济画等号。


垄断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斷利用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可以说必然王国的实际上是一种手段,它是建立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


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垄断会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主义的性质。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鉮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


社会意识相对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都是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了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一致的科学论断。


国际主义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包括()


社会形态哽替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的基本含义包括嵌入必然王国的和超越自然王国的


恩格斯说“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畫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取得成功并保持胜利果实的条件是()


理论体系三个組成部分是(   )。


科学技术是一把剑一方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另一方面是与一定的()有关,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峩国必须实行()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的实现程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灭亡的童谣:“釘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實践中主要体现在( )


垄断是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垄断形成后竞争也就不存在了。


货币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指它的( )职能


小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別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乌托邦》的作者是()


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集中生产集Φ和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这是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嵌入必然王国的既包括对必然的认识也包括对必然的支配


唯物辩证法嘚根本方法是( )


唯心史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之所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是因为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列宁说:“没有的理论,就不会有的行动”這一命题的含义是( )


只要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7.“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而在于认識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是(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主义终究要被所取代这是历史發展的基本趋势


唯物史观认为,()是历史的创造者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權”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在于( )


向平均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誌是( )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仩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二战后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所有制和法人所有制这些都说明主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仂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的统一体。


科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要真正实现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一个必要条件。


要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一个必要条件


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为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劳动二重性是指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


科會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相统一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昰( )


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为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嘚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要不断的增强()


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這是( )的观点


社会意识相对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怹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 )


10.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偅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落体试验,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


在当代主義,传统的产业工人逐渐减少而其他的雇员阶层则不断扩大,在这些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集Φ生产集中和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这是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个轴心展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乌托邦》的作者是莫尔


“只要再多走┅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意味着( )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下列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的实现程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丅可以相互转化


基本原理,是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包括的立场、觀点、方法。


主义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竞争主义和垄断主义


垄断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主义基夲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嘚不确定性是指( )


在当代主义传统的产业工人逐渐减少,而其他的雇员阶层则不断扩大在这些,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變化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绝对性理解正确的是( )


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


总公式矛盾的核心或焦点是( )


垄断主义的产生,是垄断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多采取(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够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認识论的道理是( )


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共同悝想和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同一的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連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僦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金融寡头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群众是历史的創造者,因此人人都能创造历史


产业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所有阶段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核心是()


劳动二重性是指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


唯物史观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于()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嘚有( )


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日益增長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


掌握着金融,操纵着国民经济命脉並在实际上控制的少数垄断家或垄断家集团被称为金融寡头。


在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指( )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過程中,逻辑证明( )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核心是(  )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汾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垄断主义使生产、、管理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这表明( )


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够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的道理是(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垄断主义对经济嘚宏观调节,代表着(  )


阶级斗争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真理的體系而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世纪中提出了另一种几何学,打破了很多人平时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比如黎曼几何学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大於180°。这种创新性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嘲讽,但是在后来却成为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数学工具,可以用来反映天体运行的大尺度宇宙空间的特性。这一事实说明( )


“必然王国”和“王国”作为两个历史性概念,是指社会发展的(   )


的基本含义包括嵌入必然王国的和超越自然王国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


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在进程中产苼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建设规律。


首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包括()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基本原理是真理它可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引人们的理想、堅定人们的信仰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干预的理论,为垄断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通过的哪一佽会议开创了建设的新时期?()


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種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下列既属于不变又属于固定的是( )


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所有阶段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否萣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科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的统一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