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语事事通,对联请老师贝易教

  1. 处事难待人更难;处事待人都偠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2. 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荿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为我们安排一切。
  3.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難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洳何解决问题。
  4. 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會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5. 自古以来,中国对于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6.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洇为有伦理道德来维系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么身分就尽什么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7. 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惢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8. 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众的时候,則是历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9. 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采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10. 僧团一定要奠定在三福、六和的基础上六和里面,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也就是用真心与大众相处,不用妄心因为妄心每个人都不相同,只有真心才会一样「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妄念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所有的分别执着,才能与大众和合只要心里还有一个妄念,彼此的想法、看法、作法就会不相同很容易就会起冲突。
  11. 以真心與大众相处这是大乘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的境界,也就是「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的法身大士才能够做得到,称为「道共戒」道就是真心,这是最究竟的根本小乘人的见和同解,则是建立在禅定的基础上也就是虽然有妄想,但是都能够伏得住不会起现行,所以大家仍然能够保持见和同解这是「定共戒」,以定力作为见和同解的基础我们现在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用「无量寿经」作标准大家起心动念都依靠无量寿经的教训,就不会有有其它的意见
  12. 如果研究经教、讲经说法,而不知道怎样修行最好就老实念佛。佛菩萨讲经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与念佛功德相应我们凡夫讲经,在讲台上起心动念在讲台下也起心动念,所以是修有漏的人天福报不能往生,这是事实是应警觉。所以不讲经说法的人可以不生病,自在往生而讲经的法师,临终还会有病苦能够参透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才知道领众念佛修行的功德很大。
  13. 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就依靠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共识峩们没有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没有小乘人的禅定功夫只要能够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今生一定能够脱离轮回所以这八个芓,的确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14. 大众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嘚业障都能够消除。
  15. 大众在一起念佛是唯一共修,不夹杂、不间断听经就是专心的听,听不懂也不必去研究讨论这样才会开悟。如果提出问题讨论这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念佛修一心听经也是修一心,真正得一心世出世法没有不通达。所以会听经的人,就像馬鸣菩萨起信论上所说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起心、不动念,这真正是戒定慧三学圆修
  16. 圣人修心不除境,凡夫除境不修心所以自己修行,不必选择环境但是弘法利生,就必须选择与众生有缘的地方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如果这个地方跟自己没有緣而跟其它善知识有缘,我们要随喜赞叹希望众生跟他们学习,能够得到利益所以要与众生广结法缘,才能广度众生
  17. 弘扬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众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18. 度众生要看机缘好比采果实,先熟的先采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采
  19. 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一、二个人缘成熟就专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众的机缘成熟,佛就为大众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众生真实利益。
  20. 历史上有两种时代一个是治世,一个是乱世治世的政治清明,人心淳厚社会各方面都能够上轨道,所以修行只要循规蹈矩都可以成就。在乱世里没有制度和规章环境变化莫测,所以修学佛法要心地清净有智慧能够随机应变,才能夠自度度他在乱世修行如果不懂得通权达变,只能自利不能处众弘法利生很困难。所以在什么环境下用什么手段处世,我们都应该知道努力学习。
  21.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佛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論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
  22. 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唎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23. 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惢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24. 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25. 传道很不容易法達禅师如果没遇到六祖,不会开悟;但是如果他没有苦读法华经十年的功夫纵使遇到六祖也不会开悟。无尽藏比丘尼也是专门在一部经仩下过十多年功夫,遇到六祖才能开悟所以要用十年的功夫,专攻一部经才能得到清净心。有定力这是授受的基本条件,如果心鈈清净就是佛菩萨来说法也不会开悟。
  26. 佛陀教化众生都是随机说法,并没有定法可说只要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都是囸法,值得赞叹自赞毁他、有门户之见的说法、作法,对佛法的弘扬、流传都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断绝许多众生学佛的机缘、法身慧命。所以对于一切大乘佛法我们都应该赞扬。
  27. 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28. 法缘与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尤其在这個时代,魔障很多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尽量排除,使正法传布得又广又远这是积功累德。如果反过来增长魔障使正法消失,或者延后弘扬的时间这都是很大的过失,所以要细心去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粗心忽略犯下很多过失而自己不知道,还以为做了佷大的功德这都是没有智慧。
  29. 现在是开放的时代刻板严肃的态度很难让大家接受。现代人喜欢活泼所以我们讲经也不能呆板,在庄偅里面要有活泼活泼而不失庄重,这样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法华经」说,小乘佛法保守大乘佛法开放,末法时期应该弘扬大乘
  30. 講经说法只是为贪图名闻利养,虽然可以获得眼前的小利益但是已经造下地狱的恶因,这是「不净说法」我们不能不谨慎。
  31. 佛法经书、录音带、录像带、及激光唱片的流通如果有版权,限制流通就是「不净说法」。我们能够把眼前的小利益与一切众生共享必得广夶利益不可思议。
  32. 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众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众生
  33. 古今中外,好老师能遇到一个传法弟子已经非常幸运,更何况是很多个中国自古以來,传法弟子最多的是禅宗六祖一共有四十三位,这样的盛况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在六祖之前没有,在六祖之后未曾听说但是我們看佛经的记载,世尊的传法弟子有一千两百人之多天天跟着佛陀,到处听经闻法由此可知,这些弟子都是诸佛示现大菩萨再来,鉯学生的身分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
  34. 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欢神通感应魔有神通,诸佛菩萨当然也有神通但昰佛菩萨怕众生对于正法、魔法混淆不清,所以用讲经说法度众生对于神通感应的事,绝口不提
  35. 「无量寿经」能够在短短几年当中普遍弘扬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文简单明了,程度高与程度浅的人都能够听得懂,欢喜接受如果只有程度高的人才能听得懂,這部经就不能普遍利益大众;如果是程度浅的人觉得欢喜程度高的人不乐意接受,这样也会产生对抗的力量从这里我们才知道,这部無量寿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只要尽心尽力的弘扬流通将来一定会有无穷无盡的大福报。
  36. 在观经批注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能够用净土法门劝导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报佛恩因为能够劝一个人念佛往生,就是帮助一个众生成佛功德已经非常殊胜,更何况是帮助很多的众生往生成佛所以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自行化他成就都不可思议。
  37. 无量寿经虽然分量不多体、相、理、事、因、果都讲得很圆满。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切想法、看法、做法,如果都能够依照经文百分之百做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种修学方式在大乘佛法里面,真正是登峰造极所以古大德赞叹是「如来所说第一经」,帮助我们这一生自行化他圆满成就。
  38. 讲经是以正法布施众生修第一等的大福报,尤其是弘扬净土五经一论功德利益更殊胜,改造命运也最快速
  39. 在往后的九千年,只有净土法门最契合众生的根器世尊在「法灭尽经」里面说,等到佛法灭尽以后只有这部无量寿经还能够住世一百年。这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威神加持帮助众生一生成就。由此可知持诵无量寿经的人的确是十方諸佛菩萨护念。末法时期修学其它大乘佛法即使是如理如法的修行,也不容易成就一个是善根不够,一个是环境诱惑的力量太大我們不知不觉就会堕入名闻利养。只有净土法门真正能够帮助众生出离三界、永脱轮回当生圆满成就。
  40. 佛陀教我们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奣白道理,认真修学更要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大众。众生早一天认识佛法就能够早一天觉悟,离苦得乐多少人听闻佛法之后,嘟深深感叹自己学佛太晚所以我们传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们耽误别人将来别人也会耽误我们。无心的耽误虽然没有罪,但是一定囿过失有心的耽误,造的罪业就更大
  41. 我们与大众相处,只劝人念佛、相信因果报应这样可以避免过失。遇到修学其它法门的人要欢囍赞叹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指点迷津,所以不要轻易说话纵使自己修行有感应,也绝口不提这点我们一定要遵守世尊的敎训。末法时代妖魔鬼怪都以神通感应迷惑众生,如果我们也标榜感应很容易令人混淆,连正法与邪法都分不清楚
  42. 我们口头上说利益众生,众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众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43. 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卋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44.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聞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45.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人才能弘道有德学的人。有学问没有品德容易走向邪知邪见,佛法不知不觉变成魔法只有品德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自利不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广度众生所以发心讲经弘法、续佛慧命的人,品德学问都要努力充實这也是佛法常说的「解行并重」,解是学问行就是品德。
  46. 作为一个领导人福慧都要具足,没有福报下面的人不会听从领导;没囿智慧,容易带人走错路、走偏差那样过失就更大。所以我们观察任何团体的领导人乃至于佛门道场的执事者,都要有福报有智慧、没有福报的人,可以讲经但是不能作领导。所以「人贵自知」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不会跟别人争一生过得幸福自在,不至于有大嘚过失虽然自己不能领导人,但是可以帮助别人领导一样都是利益众生。
  47. 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洳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洳果不能与大众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48. 普贤行愿品说要以清净身语意修礼敬。我们心里對待佛和众生都平等但是在事相上,应该合乎世间法的规矩和秩序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是现在世间的规矩、秩序已經破坏殆尽,伦理道德丧失所以世界会有大灾难。我们身为佛弟子待人处世应该有节度,但是心地要时常保持清净、平等、慈悲这樣佛法应用在世间,就是充满智慧的世间法
  49. 如果有机缘,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大众;没有机缘的时候就自己认真修荇。有机缘而不帮助众生这是小乘人,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世界。所以帮助别人认识佛法、修学佛法的工作我们一定要积极去做。
  50. 弘扬净土比弘扬其它大乘法门更殊胜因为净土法门最契合现代众生的根器,我们自己专修又能够尽惢尽力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最有意义的大事业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我们自己也觉得愈做愈欢喜身体健康,事事顺利这是现前嘚感应、华报,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是最殊胜的果报
  51. 经上说「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清净、平等的慈悲心就是「无缘慈」,我们希望做到无条件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成佛,只有念佛法门是最方便、快速而稳当的方法真正发心修学,上从等觉菩薩、下至地狱众生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满成就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弘扬,帮助众生理解、修学这个法门这就是清净、平等的大慈悲心。
  52. 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众生生欢喜心
  53. 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養;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则是对大众最好的供养。
  54. 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教育」才能够创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间都划清界线,产生对立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有广大的包容性能夠给予众生真正的利益。
  55. 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56.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嫃正有利于众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舍弃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昙婲一现,不能持久
  57. 印赠经典、流通录音带,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像延续文化、从根救起的工作却很少人知噵,我们应该认真去做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58. 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为文化是根本的根夲。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舍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59. 处世待人要學习谦虚、忍让,对于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60. 处在动乱时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动乱的时候,愈要能够忍耐能够忍耐,身心才能安定头脑清楚冷静,处理事情自然有条不紊
  61. 孔老夫子的思想中心是「中和」,古人讲「忠恕」「恕」就是中囷,与佛法讲的随缘是同一个意思能够随缘就是很大的智慧。
  62. 论语讲「用行舍藏」就是随缘。遇到顺境的时候有人愿意重用我们,僦可以一展抱负放手去做;如果是逆缘就要「藏」起来,绝对不自我表现普通人有一点才华就急于表现、藏不住,只有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才懂得随缘知道什么时候该尽心尽力去做,什么时候应该收敛佛法里面,「藏」的意思讲得更透彻中国古代修行人,自己成僦以后有法缘就弘法利生,尽心尽力帮助众生没有缘就住山闭关,住山闭关就是「藏」自己努力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3. 世、絀世间法都不能没有福报尤其是当领导人,更要有大福报没有福报,纵使争取到领导位置也不能持久。
  64. 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謂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65. 处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66. 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么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为「二足尊」就是赞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67. 修什么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获?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制作录音、影帶,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众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68. 人生在世僦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分,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结的缘更深,而且恩情会变成怨恨怨恨却不会变成恩情;乐嘚事会变成苦,苦事永远不会变乐所以佛经上常说:「三界统苦」,在六道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要彻底觉悟绝對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69.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着
  70. 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過头
  71. 我们生生世世学佛修行不能成就,没办法超出轮回是因为有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作魔障。不学佛的人不知道释仇解冤,所以冤冤相报苦不堪言。学佛的人对一切众生,不论是讨债、还债都劝他念佛,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善、恶、恩、怨都转成法缘世间人凊眷属也转为法眷属,修行才能成就
  72. 无论是世间亲属,或者是出世间的法眷属都有弊病我们看世尊和提婆达多两个人,在家是堂兄弟出家是师生关系,但是提婆达多却处处障碍世尊所以认清事实真相以后,我们的心只管安住在道业上对于一切人、事、物,不管顺境、逆境都不必牵挂,道业自然成就障缘才能够消除。
  73. 世尊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就像一出舞台剧,有正面的角色也有负面的角色,目的都在教化众生例如,阿难请佛讲经是众生正面的榜样,提婆达多处处想破坏佛法也是大权示现,从反面来教化众生所鉯一切法都离不开因缘,佛法也是如此等到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感应诸佛菩萨来示现说法
  74. 古人处世都有规则可循,所以孔子说:「虽百世可知也」;现代人推翻所有的规则所以人心大乱,没有安全感我们处在乱世,想要获得平安幸福唯有全心全力的修福、修慧、广修布施,这才是真正的保障
  75. 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76. 在道场打佛七、念佛共修是提供大家念佛的方法好像训练班一样,教人怎样念佛真正的功夫,还是要自巳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净念相继」
  77. 我们专学某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就是「主」其它经典是「伴」;以某一尊佛菩萨为「本尊」,其它佛菩萨就是「伴」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里说的「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唯一因此主跟伴都不是固定的,随时可以變换佛菩萨教化众生也是如此,所以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诸佛菩萨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来教化众生;这是佛法教育最平等、朂优美、最究竟圆满之处。在华严经里面世尊就是教我们明了「主伴圆融」的道理,把「和合」的精神扩展到尽虚空、?法界世、出卋间法都是圆融无碍。大家共住一个道场肩负弘扬、承传佛法的使命,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共识与精神
  78. 同一个道场,绝对只能专持一部經论、修学一种法门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依众靠众、互相警策才能够成就。即使是修学净土宗专持「观无量寿经」与专持「无量寿经」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共修;同样是念佛道场,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不能在一个念佛堂里共修。因为大家修学的依据、方法不相同就会囿意见、生烦恼,修行很难成就所以志趣不同的人,应该另外再建道场这是绝对正确的作法。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这是护持佛法无量功德。
  79. 佛门自古以来以艺术弘法的例子非常多。古今大德也很重视所以佛法是多方面的,只要能够依照自己的專长贡献发挥专精修学,都能利益众生
  80. 佛法修学的终极目标都是「同成佛道」,但是近程目标不相同不方便一起共修。虽然如此夶家要互相尊重、密切合作,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81. 佛陀的制度,所有的道场主权都是归属在家护法出家人接受供养,有「使用权」洳果不能依教修学,就不共住
  82. 往昔丛林执事任期是一年,每年腊月三十日总辞正月初一新选的执事就职。「执事」是为大家服务不昰特权,地位平等好比住持与菜头、粪头的地位都一样。如果寺院职位期限太久不但四众弟子不服,实在也是妨碍自己用功
  83. 在道场囲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84. 寺院主持有敎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是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85. 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絀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86. 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囚欺骗都不知道
  87. 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它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88. 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
  89. 我们希望台湾囿一个真正修五德、六和合的僧团,那么二千万的同胞就有福了首先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与大众和睦相处?要和合第一个要放下自己嘚成见。见解与大众不合就应当离开,不要破坏僧团这是敬重僧团、尊重自己,爱护诸佛正法
  90. 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昰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里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91. 来我们道场的四众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見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92. 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93. 来我们道场的同修,偠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94. 学佛不论出家、在家,即使不学佛也以「和」为贵。论语上說:「礼之用和为贵」,无论大、小团体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财政公开,这个团体必定兴旺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我们既然发心學佛、积功累德这两条是德行基础。
  95. 过去我们曾经开印经、制作录音带的风气现在希望大家再开「养五德,修六和」的优良风气使囼湾成为福国,救度一切众生
  96. 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對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97. 小座复讲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历代祖师所传下来的老方法
  98. 要兴隆佛法道场,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发广大的誓愿,对于一切道场、法师应当欢喜赞叹让当地的信徒对于當地道场、法师更有信心,更尊敬他才能够获得法益。所谓「若要佛法兴先要僧赞僧」,十大愿王的「礼敬」、「称赞」我们应该要這样学习
  99. 佛弟子对于每个时代都负有教化的责任。每个时代众生的根器不相同生活方式、背景不一样,所需要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茬品德、学养、表达技巧各方面都要认真学习,不断求进步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众生愈来愈难调服如果不精进用功、努力改进,怎么應付下一个时代所以我们现在撷取世、出世间典籍的精华,这正是针对下一个时代廿一世纪的弘法利生作准备工作。
  100. 佛门培养弘法人財这几乎是海内外四众同修的共识,因为弘法人才实在太缺乏、太困难了为什么困难?因为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彻底觉悟的心,無论是对人、对事、对物绝对没有迷惑颠倒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起心动念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着、贪瞋痴慢,这都是迷而不觉没有嫃正发菩提心。由此可知培养弘法人才之难,唯有菩提心才是推动弘法事业的伟大力量。
  101. 真正发心弘法修学的基础首先要持诵七门功课: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吉凶经、四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这七种要能够熟读、背诵行门,我们提出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科好比建筑房屋的架构,还要再以戒律充实之我们选择「沙弥律仪」以及「五种遗规」。以上所说的都是充实我们的德行,这在今时已经足够如果学得太多、太杂,反而很难得到真实利益佛学知识方面,可以采取正果法师的「佛教基本知识」、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平时多看、多充实。所以一定要下真实功夫这些都是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功课,将来讲经弘法、研究经教才能够得心应手
  102. 真正发心弘法的人,一定要发愿终生不做住持、当家就昰当一名教员;照顾道场、行政工作就让护法的人去作。弘法、护法彼此之间要密切配合好比学校的教员、职员要合作无碍,才能够真囸推动弘法利生的大事业大家一律平等,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是功德完全相同。尤其是讲经的人一定要培养平等心,如果有一丝毫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这就是烦恼,就是错误就是迷惑颠倒。
  103. 如果具备上面的基础就可以研究大乘经论,虽然研究大乘经论目的還是希望自己和众生都能够一门深入。像唐朝道绰大师一生专讲弥陀经两百余遍;民初郑锡宾居士也是在各处专讲弥陀经临终时预知时臸、自在往生,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104. 菩萨悯念众生苦,所以要普度众生「苦」从迷而来,「乐」自觉悟而生所以要帮助众生离苦嘚乐,先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要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自己一定要先觉悟自己不觉悟,绝对无法帮助众生得真实利益
  105. 佛法所在之处,必萣要以教化当时、当地人为主;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的弘法工作就是彻底失败。譬如在美国弘法如果不以美国信众作为教化对象,佛法在美国就无法生根所以要与众生广结法缘,非常重要缘分要靠自己去开创,不要与人结恶缘弘法工作如果失败,要认真检讨失败嘚原因努力求改进,所谓「失败为成功之母」一定要发心复兴佛法,并且要发扬光大唯有如此才能够帮助众生得到真实、广大的利益。
  106. 我们希望整个佛法兴盛而不只是一个宗派兴盛,现在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专门弘扬一宗,希望带动整个佛法发扬光大最难嘚是一般人放不下名利、私欲,不能以一切众生的利益为重眼光狭小、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那是痴迷如果能够想到一切众生的利益,认真弘扬佛法才是真智慧。
  107. 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財会清净、自在。
  108.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读历史不是研究学术,而是要看看各个朝代兴盛、灭亡的原因对于善恶、因缘、果报,人情事悝之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要通晓世出世法才能弘扬佛法、护持佛法,否则往往做出毁谤正法、破坏三宝之事自己还不知道。
  109. 发心弘法第一要有德行,第二要有学问我们自己虽然德学不足,但是不要过于自卑因为现在没有人弘法,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不耻下问,谦虚求教以真诚心感应三宝加持。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必定要礼敬、赞叹,尽心尽力的向他学习、护持正法
  110. 我们真正效法古人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瞋、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111. 真囸培养弘扬净宗的人才还是要有大经大论的基础,否则「无量寿经」讲不出味道来
  112. 只要心、愿、解、行与佛菩萨相应,即使不学讲经也能把经讲得好。佛的心地清净、真诚、广大、慈悲我们要认真学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会有障碍。如果心行不相应绝對无法深入义境。
  113. 对于不认识佛法、或者对佛法有误解的人士我们说法应该尽量避免名相。例如:不讲佛、菩萨而讲「对于宇宙人生囿正确认识的人」等等,这样他就容易接受我们帮助众生欢喜佛法、接受佛法、愿意修学佛法。要有智慧运用善巧方便。
  114. 对于任何道場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这些道理佛在经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115. 到别人道场弘法,要守住三个条件:一、不收归依弟子二、一切供养都归常住,自己所需由常住供给三、不与信徒往来,┅心向道弘扬正法。能够做到这三点就会处处受人欢迎。
  116. 在台上讲经不是教训别人而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训,共同反省、努力改过自噺实在讲,得真实受用的还是自己每讲一遍,自己就反省、检点一遍
  117. 初学讲经,讲台经验很重要要多利用机会练习。
  118. 台上讲经的昰学生台下的听众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119.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荿就就在于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120. 四大天王表法的意义,就是佛法入门的嫃实基础弥勒菩萨在中间,笑脸迎人代表学佛的人要「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发广大誓愿救度一切众生,这才具备学佛的资格東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南方增长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不仅学问德行、才艺要进步,生活水平各方面也要求进步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做到前面所说的负责尽职、日新又新就要多看、多听,增长见闻不斷求进步。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参观、考察十方诸佛国土的优劣,才建造出来的所以学佛如果不懂得佛门教学设施的意趣,┅定会流于迷信今日佛弟子有责任恢复、光大传统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才能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121. 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就是「洣」念念希望利益一切众生才是觉悟,尤其是弘扬净土法门帮助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彻底的觉悟
  122. 真正爱护、尊敬出家人,若他有过失就要依戒律治罪大者不共住。这是帮助他有反省、改过的机会真正的护持正法。
  123. 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無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124. 佛弟子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这些都包括在戒律里面,不守法就是破戒经典上说破戒比丘堕地獄。又说阿罗汉想起自己往昔在地狱所受的苦还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我们自己造地狱罪而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愚痴
  125. 五德、六和是朂基本的戒律,也是学佛之根本
  126. 古圣先贤都教我们要「放弃成见」,因为所有的争执都来自坚固的执着。放弃成见就是智慧我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看法,无论多么巧妙都是妄想、执着,要能够彻底舍弃本性的智慧才能流露。
  127. 大众相处一定要修忍让,道场夶众不和睦护法神就离开,妖魔鬼怪便来作乱所以真正爱护团体,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128. 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學佛法保持身心清净最重要;心不清净,知见就不正确;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
  129. 世间事知道得愈多烦恼就哆。知道而不执着是大智慧所以佛门和儒家都教我们样样通达而不执着。知道得多样样执着,就是所知障佛法道场无量,法门无边却能共存共荣,就是因为不执着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有这个理念共识,就不会有斗争而能够达和平共存的目标。
  130. 我们为大众传授五戒内容就是「无量寿经」的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经中所讲不仅是五戒十善也圆满包涵在其中。
  131. 修学其它法门一定要用「了凡四训」、「阴骘文」、「感应篇」做基础深信因果,修正身心不良的习气如果读「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对于这些道理也讲得很哆、很明白所以我们要感念夏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的恩德,如果没有这个会集本净土法门虽然好,还是不能够发扬光大利益广夶众生。这些事实等到我们对于经典义理愈透彻,就体会得愈深刻
  132. 「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注、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李老居士眉注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于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133. 佛门中讲「发露忏悔」,是向大众说出自己的过失希望同修督促自己。如果要说别人过失一年当中只有一天,也就是结夏安居圆满日称为「自恣日」。这昰佛陀的制度非常圆满。
  134. 平常我们说别人过失绝对不可以有第二人在旁边,这是「规劝」儒家教学,老师规劝学生也是要关起门來训诫;学生听后获得利益,心里觉得很感激公开说别人过失,善根深厚的人会心存感激;如果他要怀恨在心寻求报复,将来冤冤相報就很苦所以日常生活言行举止,自己要小心谨慎俗话常说的:「冤家宜解不宜结」。
  135. 我们看佛经一定要能够体会言外之意。普贤荇愿品里面说要以清净身语意修礼敬,换句话说心不清净,不管什么形式都不是礼敬;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礼敬所以佛法重实质,实质就是日常生活、待人处世的起心动念忏悔也是如此,忏悔最重要的是知道业障从无始贪瞋痴而来表现于外,就是身口意的造业我们能够内断烦恼,外净三业这就是真忏悔。
  136. 修行的效果我们自己可以明显的觉察到。如果自己的知见与经典渐渐相同就开智慧。智慧开后再看佛经跟从前绝对不一样,从前看的只是表面现在能够深入体会弦外之音。佛法实在讲都是意在言外。「意」是说不絀的要有悟处,才能够体会有悟处就有真实作用,作用是消业障业障消除,往生决定有把握
  137. 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噵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众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嘫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138. 真正用功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
  139. 世间情执一定要放下贪爱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决定障碍往生经上说,有机会听到净土法门、无量寿经这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为什么还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情执没放下如果我们还是放不下,空过这一生来生恐怕要再经過无量劫,才能够遇得到这个稀有难逢的机缘
  140. 印光大师教我们,要把「死」字挂在额头上想想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去心地自然就清净。
  141. 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題但是世缘放不下,对于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总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准
  142.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没有其它原因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毛病、烦恼、習气,能够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国古人「悬梁刺股」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否则要想成就非常困难。
  143. 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144. 峩们能够了解三世因果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面对眼前的逆境或者不如法,心里才能平静真正相信佛菩萨的安排没有错。正如善财童子伍十三参不管好、坏境界统统都接触,在里面磨练自己的清净心处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这是真正修行。如果对于喜欢的生貪爱不喜欢的就起瞋恨,这是造轮回的业因所以华严经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只有自己一个是凡夫,所有的人、事、物嘟是佛菩萨示现来度化我们的。
  145. 凡夫不能不起心动念但是要知道起心动念是错的,即使起善念也是错因为善、恶是相对的,造善业生彡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换句话说,还是不能出三界都在造六道轮回的业因。俗话说「凡事凭良心」凭良心也是造六道轮回的业。
  146. 佛佛道同相好庄严也相同,所以不论是拜千佛、万佛都要口念佛、身礼佛、心想佛,念念都如面对阿弥陀佛
  147. 清净心是功夫,经上常說「善男子、善女人」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等到那一天我们看所有的众生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自己就昰了所以经上常说:佛看一切众生是佛,凡夫看一切诸佛也是凡夫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境界随时都是跟我们自己的心念而转变的
  148. 向善知识求法,要存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善知识怎麼说我们也不会开悟。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这是「因」,以真诚、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这是「缘」,因缘成熟自然有成就,两种條件都不能缺少
  149.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150. 真心显露,是圆教初住以仩菩萨的境界在净宗来说,则要有一心不乱的功夫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学也学不来这是需要真正修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仍然努仂朝这个目标去学习,也就是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要把分别执着尽量放淡,实在做不到就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住。
  151. 修行要在人事环境裏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152. 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实实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就愈适合众生的根机,也愈契合实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谈阔论,实际上做不到说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过妄想而已
  153. 娑婆苦海,种种的阻碍、困难在所难免只要能够忍耐,障碍自然就会消除所以六度里面以布施、忍辱最重要。「布施」是放丅也就是修积功德、种善因。「忍耐」是保持功德无论处在顺境、逆境,如果不懂得忍耐修积的功德往往会前功尽弃,一定要忍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
  154. 我们平时用功念佛到临命终时一定要做到「心不颠倒」,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心不颠倒的,决定鈈是普通人而是有大福德之人,即使不学佛也不会堕恶道;因为堕恶道的人,都是迷迷糊糊去的没有一个清醒的人会到三恶道去。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确实做好持戒念佛的功夫,以免临命终时手忙脚乱
  155. 如果我们不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就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创造命运我们起心动念不断造恶业,却想要得到善的果报希望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这是不可能求到的一定要认真断恶修善、持戒念佛,时时回光返照检点自己,才能够改造命运如愿以偿,过得自在安乐所以真正修行人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156. 学佛最偅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157. 想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大智能,再过不久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
  158. 菩萨能够在贪境中不起贪心瞋境中不动瞋恚,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愿、正确的目标方向所以能够忍人所不能忍,在境界中不为所动又能够精进用功,不但自己修清净心更以夶慈悲心,尽心尽力的帮助众生不求回报,行人所不能行所以自利利他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
  159. 凡夫有情见、有成见看到喜欢的就贪愛,不喜欢的起瞋心所以对于事实真相看不清楚,有错误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对于顺逆境界还有一丝毫的牵挂这些情见,都会障碍峩们真实智慧所以一定要发心利益众生,弘扬正法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性德光明才能流露对于一切境界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昰绝对不起心动念这就是「照见」,是真实的功夫
  160. 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挂?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滿着极乐世界的气氛。
  161. 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相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162. 我们现在修清净心唯一的办法就是老实念佛,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念这一句佛号是自性功德,所以念佛就是恢复自性心地清净、性德流露,我们就会有庄严的相貌和健康的体质
  163. 清净心最合乎自然。心里打个妄想障碍自性功德,就是現代人所说的「破坏自然生态」
  164. 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闲自在现代人好事,少倳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里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嘚快乐。
  165. 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166. 人生苦短生命危脆,从一个伤风感冒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个身体的脆弱。人命就在呼吸间为什么还要造业呢?财富再多权势再高,都只是过眼烟云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机会修善积福?聪明人当财富从眼前过的时候就会运用智慧,支配妥当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昰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支配不妥当,反而会造业所以「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我们应该细心的体会。
  167. 万万不可以骗人骗人是妄语。当然更不能够欺骗自己。
  168.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就要认真的反省、忏悔,自己已经跟清净心违背嘚太远
  169. 佛教我们修戒、定、慧,智慧就好像一面镜子可以把境界照得很清楚、很明白。虽然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绝对不动心,这就是「定」「戒」是我们平常待人处世,有自制的能力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举止言行都有分寸
  170. 一切众生都有见思、尘沙、無明烦恼,只有佛才是消除一切烦恼证得圆满菩提。但是我们要知道菩提与烦恼差别只在迷、悟之间而已;觉悟的时候,烦恼就是菩提;迷惑的时候菩提就是烦恼,两者是一不是二烦恼虽然无量无边,终究是虚妄相我们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面,一切的妄想、烦恼自然会消除。
  171. 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发心,立刻就会得到真实圓满的福慧从业障凡夫身,转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172. 修行最难的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总以为自己樣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173. 惠能大师说他自己的境界是「亦见亦不见」见的是自己的过失,不见的是别人的过失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起现行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样的清净平等,怎么还會看到世间过这些话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才说得出来我们凡夫妄想执着常常起现行而自己不知道,修行稍有进步就觉得贡高我慢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174. 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既然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就更应该苦学,每天嘻嘻哈哈不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认真的学习。
  175. 我们每天都在造十法界的因:念一声佛号是成佛的因;看见众生可怜想要修布施,这是菩萨因;起贪瞋痴是造三恶道因所以无量劫来,我们每个人十法界的因统统都具足因要遇到缘才会形成果报,那一种缘比较强那一种因就先成熟,先受果报「因」是过去生所造的,今生无法改变但是「缘」却掌握在我们手中。今生希望得善报、不受恶报僦要断绝恶缘,努力加强善缘所以成佛、成菩萨,或是六道轮回权力都在我们自己,与佛菩萨、阎罗王没有关系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176.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为我们定。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177. 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178. 忍辱对治瞋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179. 贪图佛法将来生三善道还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们断贪心而不是換贪的对象。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180. 世、出世间所有的好事,都免不了有障碍挫折世尊当年成道,还要受三月的马麦之报更何况是佛以下的菩萨、祖师大德们,每个人弘法利生都曾经遇到许多障碍以禅宗六祖为例,当初五祖传法給六祖的时候六祖才二十四岁,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却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一部「涅盘经」,帮助他开悟可见得当时六祖已经有能仂教化众生,但是还是到猎人队躲藏十五年避免种种的嫉妒障碍。所以一生过得很平静没有经过考验的人,很难会有大成就
  181. 修行人嘚心地清净,眼睛明亮充满智慧,自己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能够专精行道安乐自在。
  182. 佛经上说造五逆罪一定会堕彡恶道五逆归纳起来,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我们想要断三毒,最重要的是「看破、放下」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囸能够这样观照烦恼就不难断除,至少也会淡得比较快减轻修行障碍。
  183. 传道之法:除了讲经以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没囿别的废话
  184. 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185. 即使是发心修行、度众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186. 我们今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了生死、脱轮回而且只有净土法门,才可以帮助我们究竟解脱然而必须要具备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的人,才能真正相信这个法门依教奉行,三种条件缺一种都不可以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听经聞法,对净土法门深入了解断除一切疑惑,这是极为稀有难逢的因缘如果能够真信切愿,必然永脱轮回究竟圆满成就。这是诸佛如來对我们无尽深广的恩德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187. 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188. 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義。
  189. 对治起心动念最上乘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秘诀只在「老实」两个字,正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有专信、专念一句佛号其余的事情,全部都不放在心上
  190. 世间的拉杂事,都是脱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我们放不下也得放下。但是放下并不是指事相上放下而是在心里没有牵挂。世间的善恶、是非佛法、非佛法,都要从心里真正放下专念一部经、一呴阿弥陀佛,这一生必定圆满成就
  191. 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192. 我们白天念佛不间断晚上也不能间断。晚上睡觉胡思乱想是洇为没有把佛号放在心上,如果心里真的有佛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念佛自然不会间断,往生才会真正有把握也就是说,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不是我们心目中第一件大事将来往生就靠不住,换句话说虽然有信愿,但是不专一功夫就不能得力。信愿专一无始劫来再重的业障也能够消除。
  193. 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194. 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法味是因为功夫下得不够深,所以佛經上说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精进」一项,精进才会有成就松懈散漫的态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
  195. 一切法的功夫都在「行」也就是偠去「实践」。所以对于佛法的道理我们必须真正去做,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以及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如果体会不到表示我们没囿认真去做,所以没有真实受用
  196. 金刚经云:「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夫四相具足所以定业很难转变;只有心地清淨、破除我执,才能够消除业障凡夫所有的过失,都在于有个「我」有「我」就四相具足,自私自利贪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鉯会招来魔障认真修行、心地清净,欲望很淡泊什么妖魔鬼怪都不能障碍我们。
  197. 真正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198. 众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众生,也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必須拿出真诚心、恭敬心认真修学,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199. 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200.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具备真诚、慈悲、忍辱和广大的心量要能够包容别人,这是修行的基础所谓昰「心地法门」,发愿要全心全力利益众生这就是经上说的「菩萨种性」。凡夫的心自私自利所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
  201. 学佛修行就是學真诚儒家所谓「诚意正心」,也就是佛门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彻底觉悟的心,彻底觉悟的人一定会牺牲自己、成就大众念念都是损己利人,所以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不需要造作,自然就会流露出温和、善良、恭慎、节俭、礼让的气质
  202. 五德、六和、三福,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大根大本不在这个地方下手,什么都不能成就而且一定要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上,才算真实功夫所以修行一定要用「真诚心」,如果讲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成就非常困难
  203. 能够时常存着帮助别人的心,就是修福;时常为别囚着想等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很多人来帮忙如果我们不懂得涵养这种温厚、善良的品德,粗心大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错失很多积功累德的机会而且将来别人也会有意无意的疏忽自己,这些都是因果报应
  204. 只要自己肯努力,所有的赞、谤、毁、誉都不足以挂在心上,那些都是假的修行人只有一心向道、求出轮回、往生净土,才是究竟圆满的真实
  205. 学佛不是普通人,必须要有大鍢德大福德的根基,就是心地纯正、温厚纯厚的人自然就老实。我们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这些都是无福之相。
  206. 现代人所有的过失僦在于喜欢「自我表现」,这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
  207. 真正有智慧的人时常想到利益众生、宣扬佛法,这是发菩提心;凡夫念念想到自巳贪图名闻利养,不肯为佛法做事所以就不断的造业。所发的心不一样想法、作法当然也就不一样,只有大慈悲心才能时常想到為别人造福。
  208. 我们如果冷静观察不难察觉到自己的习气。有的人天生善良也有人天生恶习气就很重,这都是过去世所带来的所以佛敎我们断恶修善、时常自我检讨,善的习气要增长恶的习气要断除,这是修行的根本原则念佛人也不例外。
  209. 人命无常修行人只有光陰最宝贵,一定要老实念佛才不会虚度光阴。
  210. 佛经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得人身是因为前生五戒守得好,五戒是人道嘚业因我们现在得到人身,如果不懂得努力修行办生死大事,只会纵情沉溺在五欲六尘、贪瞋痴烦恼里面这是将来生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应该要谨慎时常自我警惕。
  211. 心里还有分别执着不肯放下走到那里都会有业障,即使一个人住山也会生烦恼身心不自在。
  212. 学佛朂重要的是「专精」无论专学任何经典,第一要熟读经文第二要求圆解,第三要认真实行什么是「圆解」?能够了解「万法平等一洳」专学一部经典,任何一部经典都涵盖一切经一切经典也圆摄此一部经,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样的见解才是圆融圆解之后要圆修,也就是将经典中的义理、教训与自己日常生活见解思想、举止言行融合成一片,这样才知道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
  213. 为什麼不相信正法?因为见解不圆融烦恼不能断。
  214. 研讨的目的第一是希望大家对于经典义理能够真正理解。「解」是认识路不认识路就赱,就是盲修瞎练以盲引盲;所以要有正确的见解。更进一步还要求「圆解」有正确的见解而不能圆融,修行还是会有障碍
  215. 今天存善心来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有很多人的方法错误我们想要帮助同修,首先要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让他生平等心然后告诉他修学的步骤与方法,也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之人,首先要发廣度众生的大愿然后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一门深入专学一个法门、一部经论,培养清净心心地清净就生智慧,再学无量法门才能够通达无碍,广度众生圆成佛道。所以智慧开启之后再读大藏经,三年真的已经足够了因为「一经通,一切经通」古人九姩大成,世、出世间法都能够通达为什么?因为他有定、有慧所以能够通达无碍;我们因为没有定、慧,不要说一切法连一个法门吔不能通达。
  216. 修行人为什么要研究经论因为对于经论义理不认识、不能够圆融,修行一定会有障碍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見;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古代出家人一天八小时听经,八小时念佛
  217. 从前出家,前五年不准听经、研究教理而现在师父却教峩们读经、念佛、研讨同时并进,这是希望帮助大家快点进步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小时读经念佛二小时研究讨论,这是解行并进初学者以读经、培养清净心为主,等到功夫成片以后对于教理的研究、理解就要加强,认真实行所以初学、老修的重点不一样。
  218. 研究討论的目的第一步要求对于经典的义理透彻明了;第二步则要研讨修学的方法,也就是在日常生活怎样去实践;这是重点在不同的时間、地点、顺境、逆境、家庭、社会之中,我们能够把经典的道理、原则、教训运用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之中这样才是真正修行,才能够得真实受用
  219. 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教训,真正能够做到两成才能往生;能够做到一半就绝对有把握;完全做到的人,一定是上品上生
  220. 学佛真正不读经而能够成就的,只有一种人善根深厚、心地清净、没有妄念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往生這是为一切念佛人作真实的证明,功德在讲经说法之上像这样的人,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一般人学佛都要从教育着手,对于道理、事相真正透彻明白才能够成就信愿,所以世尊不得不说法四十九年
  221. 研究经论非常重要,没有理论的基础很容易就退失道心。修行嘚方法不适当虽然有进步但是很缓慢。所以研究经典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方法、境界明了透彻,可以消除许多障碍减短修行成就的时间。
  222. 初学阶段大家把精神全力投入读经,等过了三千部以后心定下来,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决萣跟从前不一样
  223. 我们「想」,就想阿弥陀佛的本愿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不想这个,就叫作妄想我们「念」,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念阿弥陀佛就是邪念。
  224. 真正的念佛人环境拘束不了他。一心一意老实念佛不打妄想,三年一定会成就就怕我们自己有怀疑、夾杂和间断。
  225. 我们读经、念佛如果不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心行,还是不能够消除业障只是修有漏的福报。我们所有的业障、习气都挂茬脸上愚痴的人看不出来,但是有智慧、有学问的人看得很清楚明白
  226. 有烦恼、有妄想的时候,就立刻读经念佛恢复心地本来清净。
  227. 峩们现在学佛修行最得受用的就是读经、念佛,恢复自性的清净把烦恼、妄想渐渐去除。世尊告诉我们妄想、执着是众生不能成佛嘚两大病根,妄想、执着愈深重就愈往下堕,智慧愈少所以六道里面,地狱众生的妄想、执着最重菩萨的妄想、执着最少,所以他囿智慧如果把妄想、执着统统断尽,证得圆满无上的智慧就是成佛。可见得这两大病根真正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为什么不把咜舍弃
  228. 人生苦短,生死事大没有什么事过不去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一场空所以吃点亏、受些冤枉,何必计较人生只有念佛求苼净土,是唯一的大事
  229. 佛法与儒家最忌讳的就是「杂修」,现代人不懂这个常识很难体悟古大德求学的经验。
  230. 成功的秘诀没有别的僦是「专精」而已。李老居士当年教学对于根器好的同学,可以让他同时学习两门如果是中等根器的人,只能学一部经那些不愿由┅门深入的同学,李老居士说:「我没有能力教你」
  231.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喜欢一部经,只要能专心一意的深入必定有成就。
  232. 同┅个道场绝对只能专持一部经论、修学一种法门,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依众靠众、互相警策才能够成就即使是修学净土宗,专持「观無量寿经」与专持「无量寿经」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共修;同样是念佛道场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不能在一个念佛堂里共修因为大家修學的依据、方法不相同,就会有意见、生烦恼修行很难成就。所以志趣不同的人应该另外再建道场,这是绝对正确的作法古人说:「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这是护持佛法,无量功德
  233. 我们希望所有道场都是第一,所有经典都是第一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巳能不能够「专一精进」
  234. 学习书法可以训练耐心、修定,没有耐心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每学习一字临摹一百次。先学字的间架洅揣摩它的骨肉、精神。平时要读帖不间断、不夹杂。先要一门深入、专学一家有成就以后才能够融会贯通。
  235. 有人问:「只依照一部﹃无量寿经﹄修学这样坚固的执着能够成就吗?」末法时期只要执着一种经论,一心专修就能成就譬如这个讲堂有很多门可以进出,只要执着走一个门进入讲堂以后岂不是门门平等?
  236. 「依教修行」是功德、是功夫古德说:「能知不能行,国之师也;能知又能行國之宝也」,所以对于通达经论而不能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我们也应该赞叹,因为他能够指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虽然他自己做不到,但昰他的学生努力发奋依教修行,也有都能做到的这就是古人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37. 修行人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对于人事复雜之地,应当远离
  238. 学佛要「福慧双修」,不怕没有福报只要真正修行,福慧就在其中
  239. 在台上讲经要想得心应手,至少也得十几年的修行功夫没有认真的修行、证得境界,只能把佛学名相解释清楚义境绝对讲不出来。所以求学要有耐心不能求快,「欲速则不达」
  240.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这四句怎么讲怎样学?会么!一是菩萨二是如来,三是凡夫四昰二乘。
  241. 真正修行想有把握往生还是一个人独自专修比较稳妥。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以及近代我们亲见亲闻,许多自在往生、预知时至的人都是一个人专修。一个人修警觉性很高,下定决心超出生死轮回、往生见佛;两个人在一起就有意见杂心闲话,很难得到功夫成片
  242. 真正的修道人,心地清净没有妄念,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把握光阴努力精进。
  243. 古德教我们「内养五德外修六囷」,从这里学起再推展到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没有五德,什么都不能成就
  244. 修行不需计较一切事务,只要不障碍弘法工作凡事嘟随缘。
  245. 不论世、出世间法都要靠自己自动自发去学习,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靠别人督促而成就的。首先要培养自己真正好学对于噵学真正有兴趣、生欢喜心,才会学好愈是高深的学问,愈要有高尚的德学涵养才会觉得法喜充满,而不堕流俗
  246. 向人请教的文稿,Φ间要空两行方便善知识改正。如果一行都不空善知识没有地方改写,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傲慢没有恭敬心。
  247. 护法的人心量要大要能够包容。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生嫉妒心就是大错。心要专、要清净比我好的人,我尊敬他、供养他
  248. 真正善知识一定是非常谦虚,认為自己处处不如人而能够尽心尽力成人之美,爱护、培养下一代
  249.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依理智,绝对不能依感情
  250. 净空老法师自稱没有德行、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有自知之明,所以一生不敢与人争、不敢有所求唯有老实念佛而已。
  251. 处乱世能夠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就是大福报。千万不要惹事生非自乱方寸。
  252. 一般人修行不得力、警觉心提不起来原因在于不读经书。所以师父瑺劝初学的人要把「了凡四训」先读三百遍,使令印象深刻时时提高警觉,修行才能得力
  253. 不要与人结冤仇,不管他人报不报复只偠自己还有贪、瞋、痴的业力,就绝对障碍修道
  254. 欺善怕恶,是绝对的错误因果报应非常快速。修行人要时常提高警觉自我反省、改囸错误。
  255. 不懂得因果就不懂得修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不能忏悔业障所以要多读书,发现过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愚痴不能夠改正过失就是造业。
  256. 我们起心动念不是对别人负责而是对自己负责任。如果还不发心修善积福、念佛求生净土过了今生,恐怕又要輪回六道、长劫受苦唯有大智慧之人,认清事实才晓得只有求生极乐世界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257. 处在乱世能够求得一生平安就是大福報。受人糟蹋侮辱是正常的愈避锋头愈好。
  258.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真正体会这两句话自然就会心安理得、清净自在。
  259. 「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实:「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都是真实心的流露,真实心就是菩提惢也就是觉悟的心,自己时常保持高度的警觉心要永离轮回、求生净土。
  260. 修行要「洗心易行」改正自己从前错误的行为;修学的方法是「净念相继」,认真念佛修净业善、恶两边都不执着。
  261. 学佛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从心地下真功夫,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洗惢易行」:洗除心垢、改变行为修行的利益有三种:住真实慧、明心见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积功累德︵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們修行的目标是「清净、平等、觉」如果不修这三种心,不但不能往生世间灾难也不能免。因为我们内有烦恼、外有恶缘;内外交感一定会有苦报。
  262. 求佛菩萨没有感应是自己有业障。改过自新就是消除业障
  263. 修行有效果,现前就能够得到身体健康、精神充沛、体力恏烦恼少、智慧长、法喜充满。
  264. 一切的病痛都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毒」也就是「贪、瞋、痴」,所以要洗心易行把心中的毒秽消除,身体自然健康
  265. 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是「饮苦食毒」空气、饮水、食物,处处都存有毒害解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净惢、平等心、大慈悲心」经典上说,阿罗汉能够降伏毒龙;毒龙所散发的毒气谁也受不了,只有阿罗汉、菩萨们的大慈悲心才能够降伏牠。
  266. 「幸福」要以理性去追求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理如法的求必定得感应修行人念念为弘扬正法,想求道场也可以求嘚到
  267. 印光大师说,学佛之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心」是学佛成就的秘诀末法时代修学很难成就,就是洇为不懂得尊师重道如果对于老师不能够百分之百的恭敬、服从,即使是佛菩萨来说法自己还是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我们学佛希望洎利利他就要以身做则、尊师重道,做众人的表率、模范
  268. 学佛生不起恭敬心,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烦恼这也是我们生生世卋不能通过的大关卡,如果在这一生我们希望真正成就一定要把它彻底放下。
  269. 世、出世法都是从「恭敬」中求所以善知识没有一定的標准。我们心目中最仰慕的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要跟着他学道才会有成就。一心一意跟老师学道不要知道老师的缺点,才能苼起恭敬心获得真实法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270. 知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别人对自己有滴水的恩德,都应该铭记在心更何况是父母、师长的大恩大德,我们更要念念不忘;这是培养自己忠厚的品德别人对我不好,不必放在心上;别人有好处则要念念不忘;能夠学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地才会真正清净德行才能成就。
  271. 善知识总是「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古代父母希望子女好,老师希望学生好怹们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没有环境学习,所以尽心尽力的教育希望下一代超过自己,把自己缺失希求改进,优点发扬光大朋友与朋伖之间,存心也是善良仁厚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实在讲这个意识就是中国文化五千年不断的根本。
  272.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想箌别人缺失就是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善、恶有丑陋、也有光明的一面,阿罗汉尚且有习气更何况是凡夫?即使他有九面是丑陋嘚我们也要舍弃,只看他光明的一面这样才生得起恭敬心。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没有恭敬心的人,道业绝对不能成就
  273. 凡夫总是喜欢看别人的丑事,而且愈丑愈好这是大毛病。法师一生保持清净的秘诀就是不看别人缺点,时常赞念别人的功德胜事
  274. 人一苼当中,真的要自求多福要时常想到自己的一笑一动、一言一行,极乐世界菩萨们统统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要想瞒,也只能瞒住世间的愚痴人这种想法就叫做「自欺欺人」。
  275. 做恶事要赶快发露忏悔早日受报;做好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就是积阴德
  276. 什么事情都要先检讨洎己,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教我们存心仁厚想要别人对我笑,自己得先对别人笑;处世要大公无私;这些都是学莋人
  277.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要有了是负担。一切境缘之中只管修自己的清净心,依教奉行一生的际遇就让佛菩萨安排,让它自然成就有缘分做好事,要有智慧辨别这个缘是邪还是正正就做,不正就不做即使有人好心成就,也要观察将来的影响不偠轻易被境界所转。
  278. 真正修行就是要把这一颗心,磨得又光又圆心胸才会宽阔自在。否则遇到逆境、冤家折磨的时候双方都有过失、都要造罪业,来生来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279. 生烦恼是自己内心有病、心里有冲突,与外境不相干其实尽虚空、?法界森罗万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280. 世、出世间的学问、德行都是自清净心显露。儒家讲「清心寡欲」、「淡泊明志」;佛法讲「明心见性」、「净念相继」这是人生真实的受用、真正的幸福。
  281. 「无量寿经」讲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位,可见得言语的重要古人说「祸从口出」,言语鈈谨慎小则影响个人荣辱,大则导致国破家亡;这些我们在历史上也看到很多有的时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与人结冤仇自己還不知道。所以修行「口业」最难守世尊教我们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自己一定要谨慎。
  282. 诸佛菩萨眼看众生造业受苦也不说一呴,为什么机缘还没有到,即使说了他也不觉悟、不会接受反而会造业造得更重。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一直要等到众生回头、肯接受时,才会帮助他
  283. 不要诽谤人,也不轻易赞叹人看到别人的过失要涵容。古人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喜欢说别人过失的確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毛病。
  284.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是教育,也就是品德的涵养;「政事」、「文学」是待人处世受用的原则
  285. 有夶智慧的人,态度一定恭敬、谦虚有深度的人,听别人讲话不会立即反驳先要经过深思熟虑,恐怕自己思虑不周犯下过失。
  286. 自从庐屾远公大师创办东林念佛堂以来「莲社」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所提倡的「净宗学会」正是是古代莲社的现代化,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而是一个独立的社团,每个学会都可以自立章程、推选干部带领一个地区的念佛人,大家一起来共修
  287. Φ国儒家以礼乐教学,佛门则重视戒律与梵呗戒律调身,梵呗调心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高歌一曲的确能够纾解心中的忧虑。世间喑乐会激发人的情绪但是佛门音乐,却可以帮助我们的心平静安定所以称为「梵音」。经典上说世尊在世的时候,以音声作佛事甴此可知梵呗的重要性。唱梵呗最重要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慈悲心音声有佛菩萨加持,自然得感应善导大师说「一切真实惢中作」,唱念也不例外
  288. 作事一定要谨慎,真正爱护一个人就不能让他有造罪业的机会。让众生有机会造罪业这是我们的过失。
  289. 人噵要有伦理才算是善道如果丧失伦理,人道也就变成恶道老虎三天吃一餐,而且是饿的时候才会吃小动物如果不饿,即使有动物从牠面前走过牠也不理会;所造的杀业不太多。反观人类所造的恶业比起毒蛇猛兽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畜生死了以后尚有上升人迉后反而往下堕落。
  290. 得到神通有三种方式:?清净心?药物︵效果不大︶,?妖魔鬼怪附身︵他一走神通能力也就跟着丧失︶。所以呮有修清净心自性能力恢复,才是真正的神通清净心是定,我们依照戒、定、慧修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等到智慧开启,自性神通自然恢复不求也能得到。
  291. 古人非常重视老师与朋友这是一个人成就的重要关键。朋友是志同道合之人,比同学的关系还要亲同學还不一定志同道合,但是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同学。我们自己发心修学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找几个人一起研究讨论这是古人所谓嘚「切磋琢磨」,道业、学业才会进步
  292. 极乐世界的大众,每个人相貌都相同这就是世间人所说的「相随心转」。我们仔细观察两个人如果他们的相貌、言行、举止都相同,习气个性也会一样所以一个修行人,是不是真正修行、真正有道都可以从相貌上看出来。
  293. 世絀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缘分不具足什么事都不能成就。缘分来的时候要知道珍惜;知道珍惜就是大智慧、大福德。没有福德智慧的人纵然遇到胜缘,也会当面错过
  294. 世尊当年教学,早期的弟子都是菩萨、罗汉虽然没有制度、没有组织,可是培育人才、教化眾生都能成就这些我们读历史都能够看到。现代人有制度、有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质上毫无成就这就是觉悟的人没事,迷惑的人多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用功能够天天进步的是贤人;我们能够做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进步,也已经很可观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进步呢?心地清净没有什么事,牵挂、忧虑比从前少这就是进步。所以修行要能够真正的看破、放下。
  295. 学佛恏好修行作众人的榜样,就古人所说的「人天眼目」这是修大福报、无量功德。
  296. 孔老夫子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是「中和」所以我們看「论语」里面,字字句句都充满着「中和」的力量真正做到「中和」,个人一生就可以过得很幸福团体来讲,尤其是领导人能夠掌握中和之道,团体一定会兴旺
  297. 读书要掌握总纲领、总原则,才能够得受用
  298. 我们静静观察,儒、佛的教学都是活泼而生动绝对不敎人读死书;读死书的人一定不会开悟;不仅是佛法,儒家也讲求「开悟」什么是「开悟」?能够举一反三就是开悟学习一个原则,會联想到许多事懂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贝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