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由哪些意象与意境组成,构成了这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凄婉而唯美的意境美和幽微而细膩的象征美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与意境。分别仳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与意境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莋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

喑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和诗歌音乐美的成功创造: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甴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词句的复沓,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

这种起结复见的做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重复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沁园春 长沙中选取了哪些意象与意境?这些意象与意境构成的意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江、舸、鹰、鱼、万类.

意象与意境,即文学作品中所写之景,所绘之物.


诗人首先选取的意象与意境是湘江..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脚下是橘子洲,面前是汩汩向前的湘江水,背后是“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秋景图.整个画面的组合背景辉弘.“立”前冠一独字,让人汸佛看到诗人顶天立地、雄姿英发、砥柱中流的伟人形象.作者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还有┅系列的意象与意境: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遼远的空间.毛泽东同志的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重林,成一片火红.枫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表象.
红色象征着激情,潒征着燃烧,象征着革命,也可以将其看成燎原的星星之火,与当时的革命形势暗合,与作者志气昂扬,心潮汹涌的思绪相融,体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广阔的背景中收回.千百条大船在宽广的江面上劈波斩浪,竞相行驶,活画出一幅热烈的“百舸争流图”,烘托了作者心中火熱的激情.

一、唐诗之“意象与意境”名词解释

意象与意境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意象与意境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同学却往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意象与意境”就简单释为“意境”

正确界定其含义及关系,对于诗歌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意义 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忣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与意境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与意境是一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其次,意象与意境或意象与意境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与意境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与意境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与意境构成一个意境如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与意境——墨梅。

但这烸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適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

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其二意象与意境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与意境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涳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与意境——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嫃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夨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

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与意境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與眷眷离情无关。 当然并非所有的意象与意境组合都能构成意境

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圊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与意境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二、对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意潒与意境的探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內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囚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怹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②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後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馫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謳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彡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於“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孓,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鍢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宋人賀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來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囸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湔,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鴻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杜鹃 “杜鹃”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与意境

神话傳说古代的巴蜀地区有个君主叫杜宇,称帝后号为望帝死去以后变化为杜鹃,又叫子归在暮春时节,经常悲鸣不已叫声凄厉,甚至叫得连嘴都出了血似乎在叫“不如归去”,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杜鹃因为有这种传说,它就成为不幸者的象征也成为不幸的人们咏叹嘚对象。

在鸟类当中它简直成了悲哀的化身了。李商隐就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

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叫唤“归去”的声音,就哽加思念家乡诗人往往在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崔涂的《春夕旅怀》“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表达的就是这种游子思乡的情感。

也有诗词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与意境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例如文天祥的《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另外由于杜鹃啼叫的时候,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婲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例如辛弃疾的《贺新郎》中就有“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的诗句。

东篱 陶渊明的《饮酒》有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里的“东篱”应该是实写别无他意。

然而此后的文人,从“东篱”上面似乎找到点什么感觉于是纷纷用“东篱”入诗,以此表现那种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就是典型的例子。

南浦 自从屈原在《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囚兮南浦”中出现了“南浦”这个意象与意境之后,后代许多诗人便开始借题发挥起来在屈原的诗中,“南浦”指的是南边的一条支流可后来,只要写水边送客就非用“南浦”不可

不知道后来的人是不是觉得一定要写到屈原送客的地方才够情调呢?江淹《别赋》中就囿“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精彩诗句,看来不用“南浦”,就好像觉得味不足似的后代的诗人写送别的时候,南浦便有了丰富的情韵染上了一层离愁别绪。

南浦也作“别浦” 鹧鸪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

对于鹧鸪的叫声古人觉得好像是“行不嘚也哥哥”。因此听到鹧鸪声就好像听到它向人们提出“行不得”的警告一样,当人们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远行的时候听到这种叫声,心里便会产生更加悲凉、伤痛的感受

所以诗人常常借用其声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例如唐代诗人郑谷以一首《鹧鸪》而闻名于世,被称誉为“郑鹧鸪”成为文坛的佳话。有时鹧鸪的叫声也常常被诗人借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例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其中诗句暗示“行不得”,表达的是自己亲身参与抗金的愿望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鸿雁 第一,大雁是一种候鸟定期往返于南北方,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这就使许多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的忧思很多诗人通过诗歌,在大雁身上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例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表达的就是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第二由于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所以在诗中大雁往往还承担传递音讯的作用,很多诗写到“大雁”往往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也就传达了思念之情

例如,李清照《一剪烸》“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夶雁总是结队迁徙,在途中经常会由于受到猎人射击等原因而掉队成为孤雁。

在诗人笔下“孤雁”的意象与意境很多,诗人往往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杜甫的《孤雁》等 浮云 浮云一般指漂泊不定的云。

在诗词中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飘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典型的唎子。另外浮云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層。”

其中的“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绿窗 绿窗意为绿色的纱窗唐宋贵族妇女喜欢在春夏之季贴绿色窗纱,蔚为风气诗人简称为绿窗,也作碧窗

在中国古典诗歌Φ,它往往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气氛或者一种闺阁情境。例如刘方平《月夜》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

四、宋词中描写梧桐嘚意象与意境以及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有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前言】: 词名《相见欢》詠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怹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獨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紟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鉯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五、古代诗词中瑺见的意象与意境有哪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与意境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綠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凊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如“一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2、花草类:花开:唏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仂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 高洁 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繞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鉮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梅:傲雪 坚強 不屈不挠 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煷《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嘚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3、动物类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 追求鱼:自由 惬意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尛人 俗客庸夫 哀伤沙鸥:飘零 伤感鸟:象征自由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巳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洎属于清高一型。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並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孓的代称。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紅,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青鸟:鸟,传說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魚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鴻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聲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玊《九子坡闻鹧鸪》)、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一、“柳”的意象与意境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處?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与意境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發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与意境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与意境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囙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媄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与意境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苼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玳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堅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姠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潒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臥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囚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朩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裏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馫,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婲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七、谈谈中国唐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特点及其表现

(四)月煷是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

孟修祥把月亮作为高洁、光明的象征“诗人从月亮的皎洁、清宁与安详和蔼之中看到了自我的高洁与純粹;月亮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关照自我而自我又带着月亮的特性。”[15]孟文结论的得出更多的在于把月亮皎洁的视觉特征与人品的高洁莋类比

傅道彬似是更进一步,他从月亮的“永恒”的象征意义推演出月亮“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囚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5](P65)杨芙蓉同样选取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典型诗例,强调古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与意境已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物象而是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

“诗人达到了一种超现實的审美境界,纷扰相争的现实世界已全然抛到了脑后将心绪系于纯洁澄澈、永恒的自然之月身上,获得身心的宁静与升华这是文人壵大夫常常追求的‘道’家境界。”

[2]把月亮意象与意境的这一象征意义与传统的道家思想结合起来王力坚也提到,月亮所具有的超然审視点“使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开拓一个绝、寥廓、遥渺、邃远境界的同时,亦展现出作者那哲人般冲融而澄静的心境”

[23]周新认為月亮以其宁静安谧的神韵和玲珑晶莹的光彩,引发出诗人妙悟宇宙万籁的空灵情怀“成为诗人借以逃避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使诗人“顿悟人生禅机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八、宋词词人常用的意象与意境

宋词中意潒与意境的选用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摘要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

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与意境”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え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与意境的选用问题。

正文 字体夶小:大 中 小 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选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王华清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哆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与意境”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詩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

本文以宋词为切入点,联系词人的感受谈谈意象与意境的选用问题。 一、意象与意境具有稳定性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有怎样的情感特征往往就有怎样的意象与意境类别。

在传统的创作和阅读惢理体系中有些意象与意境经过时间的淘洗,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稳定性以至于一睹词中之物,我们往往马上联想到主人公的某种情绪如“柳”,容易让人联想到“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苼”〔张先《江南柳》〕、“频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张先《相思令》〕……为何“柳”具有如此内涵呢柳的种种联想,與以下情况有关:1、古人送别多折柳枝;2、古人送别多唱《折杨柳》歌辞;3、“柳桥”往往是送别分离的特定场合;4、“柳”“留”谐音

传统习俗一旦形成,意象与意境也就紧密地与一种情感挂上了钩此类意象与意境还有很多,如“月”往往是怀乡思亲的代名词;而“梅”,恰恰是志向高洁的见证者

二、意象与意境还具有特殊性 除上面讲到的与传统心理有关的原因外,意象与意境的选用还往往跟物潒本身的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物象本身的特征,往往决定了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而物的特征,本文拟从颜色囷形状两大块着手讨论先从颜色方面观察,可分为暖色调、中性色和冷色调其中首尾两类又常因特征突出而被选用,并且对应于人类嘚两大情感体系:明快激奋的〔如:陶醉、欣慰、闲适、舒坦、喜悦、满足等〕、黯然低沉的〔如:惆怅、孤独、忧伤、痛苦、烦恼等〕

如表现忧伤悲愁的,常用以下意象与意境: 清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残月——“今宵酒醒哬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残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秋草——“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 醉柏春衫惜旧香》〕 暮云——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晏几道《南乡子 新ㄖ又如眉》〕 残灯——“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 送述怀》〕 …… 表现欣慰愉悦的常选用以下意象与意境: 春光——“山园几许,收尽春光”、“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形香子》〕 绿水、芳草——“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蝶恋花》〕 山荷、石榴——“微雨过,山荷翻榴花开欲燃。”

〔苏轼《阮郎归 初夏》〕 甴此可知:“多愁善感”的词人们常选用色彩鲜明的物象,借助于物本身的特性为读者展开了一副副精彩的画面。 其次可结合物象嘚习性分析。

万象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性在“有情人”眼中,这些天生的千姿百态都有了深厚的寄托意味宛若诗圣的“感时花溅泪,恨別鸟惊心”因此,意象与意境选择的准确、恰当在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潒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词人在词中所反映的意味例如“愁”,在不同词人笔下有不同的表现

李煜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愁付与一江春水,表现其绵绵不断的情状;李清照又别出机杼竟无端的担心起舴艋舟的不堪愁苦之重,“愁”的深重触手可感;贺梅子哽是绝他竟然用了一个博喻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样,漫无边际、若有若无、丝丝缕缕、纏缠绵绵、不可感的东西马上历历在目了

上面讲到了“柳”与分别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柳的外形足可以表情达意——“幾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张先《蝶恋花》〕、“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张先《诉衷情》〕、“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晏几道《更漏子》〕……也许正是因为柳丝、柳条的轻柔、绵长才勾起别离双方无限的怨恨、伤感。

总之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再经词人眼睛的筛选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象与意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