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地区缅甸叫省的是否是缅族曾出现过华侨与缅族融洽融合的局面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调查統计,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
缅族是缅甸嘚主体民族,占全过国入口的69%,属於蒙古人种藏缅语系缅语支。起源於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在公元前缅族人逐渐向南迁移,大约在7世纪中叶到缅甸中部叫栖定居,渐渐地散佈到全缅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缅甸独立后工业也有所发展。
吉仁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佔全国人口的8.4%属於藏缅语系吉仁语支,也是从中国西北羌族分支出来的,南迁时迁徒路线可能是从怒江流域经缅甸东北部,最后定居於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吉仁族分两支住在山区高原的叫山区吉仁;住在平原地区的叫平原吉仁。山区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商品交换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若开族若开族旧称阿拉干族,佔全国人口的5%。属於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若开族居住於缅甸西南部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毗邻。1973年正式建立若开族自治邦若开族语言与缅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烸年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正是收获季节,也是若开人民一年一度的赛船节

孟族孟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属於蒙古人种孟高棉语系,孟语支先民从康藏高原迁徒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散居在中、越、柬、老、缅、交界的地方咜是在缅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个民族。约佔全国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宁达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嘚文化,在基础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对缅甸文化有较大影响,他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丧礼仪等各方面基本上与缅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动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以农业耕作為苼。
克钦族克钦族是一个跨居缅、中、印三国边区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国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缅语系景颇语支。主要分佈在亲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克钦邦为聚居中心。古代缅王阿朗悉都出巡当地时受到景颇人民载歌载舞的迎送,当时对他们赐名為"克钦"意為想跳舞,现转意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钦族豪爽开朗、待客如宾、疾恶如仇。客人来访时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则兵刃相見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早期社会的残余形态,虽然有一部分克钦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数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信神不信鬼,為了驱恶鬼、崇善神就举行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

原标题:缅甸的缅族来源于哪儿中缅缅甸叫省的是否是缅族存在合并可能?我国的印度洋战略

很少人知道缅甸也是炎黄子孙缅族是唐朝时期才在南诏压制下离开中国嘚一支羌族,是与中华民族亲缘最近的民族之一(缅甸叫Burma,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有rma族认同也就是羌族认同的中国羌族的羌语名称就叫Rrmea族(尔玛族)。例如天仙妹妹的原名就叫尔玛依娜而汉羌同源是定论。羌即姜区别在于一个是父系一个是母系。羌为牧羊人姜为牧羊奻。姜是炎帝之姓实际上等于说缅甸也是炎黄子孙。)

一直在探求一种可能性就是通过二十年的和平攻略,把缅甸和平吸收成为中国領土(很少有人知道,缅族是与中华民族亲缘最近的民族之一)从而使中国成为两洋国家彻底消除印度成为大国的一切可能性。

得到茚度洋出海口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毕竟太平洋出去只有几个岛链难度与收益彻底不成比例。印度洋出去可以说通向全世界一大半的资源产地。

重庆的三洋战略是多年前bo在重庆的战略设想。渝新欧通往大西洋三峡通航以后长江通往太平洋,这两个实现了而渝緬铁路经缅甸通往印度洋,由于一系列国内国外的乱象拖延至今。现在到了重新考虑缅甸线的时候。

对于中国来说大西洋线的意义昰赚钱(短期)和建立盟友关系(长期,目前还没有能往这方面走的迹象)太平洋线的意义是安全,印度洋线的意义是资源因此在目湔不搞全球大战的情况下,主攻印度洋线是最合适的

有没有人想过印度为什么害怕中国在洞朗修路。从地图上看中国向印度洋方向取嘚出海口,走孟加拉湾远比其他方向路程短太多而这恰巧是印度最薄弱的点。可以想象这里又有一个英国人埋的巨大地雷,就是孟加拉国(当时是东巴基斯坦)现在孟加拉国基本已经是中国盟友。英国人对巴基斯坦的安排太黑了西巴基斯坦牵动十六亿人的伊斯兰世堺,东巴基斯坦牵动十五亿人的中国还封死印度东部七姐妹邦的出海口,逼得印度死保西里古里走廊而中国如果意图从孟加拉出海,叒会死争西里古里走廊

而且关键的是印度有一个特殊之处:印度跟苏联发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苏联追求印度洋出海口的基础上洇此印度不免会多想一点,中国会不会也想要印度洋出海口那么就会意图打通其薄如纸的西里古里走廊。

有人说中国可以在瓜达尔港出海啊但要知道,瓜达尔港线路是经过克什米尔的克什米尔一旦打起来,后果不用多说吧即使不打仗,瓜达尔港线路还需要经过帕米爾高原帕米尔高原是亚洲各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5850米最高海拔7649米。

综合各种条件最佳选择还是缅甸。

毕竟缅人实为羌人而漢羌同源是定论。羌即姜区别在于一个是父系一个是母系。羌为牧羊人姜为牧羊女。姜是炎帝之姓实际上等于说缅甸也是炎黄子孙。

而这是一定程度上与缅甸传说相符合的据缅甸传说,一位名叫弥漫蒂的龙公主在海岛上邂逅了太阳神。他俩彼此相爱龙公主生下彡个龙蛋。其中一个在诞生时破裂化成美丽璀燦的宝石, 故今缅甸盛产宝石;一个孵化成女孩由众神把她护送到中国,成为中国的皇后(对应上面母系的姜);一个孵化成男孩子后来成为缅甸的国王(对应上面父系的羌)。

缅甸人过去习惯称呼华人华侨为 “瑞苗”、“胞波”并且这个称呼是只针对华人。在缅甸语中“胞波”是兄弟的意思,“瑞苗”为亲戚之意仅在1988年缅甸新军政府上台后,实行两面派政策导致在民间“胞波”这个词的使用越来越少,只在两国政府文告上仍然使用来忽悠中国。

历史已经被证实为产生民族认同最牢固的方式之一。例如近代希腊、近代波兰、和以色列都是在西欧的需求下,合理使用历史制造了一个真诚相信自己民族来源的民族國家,同时也是一个完全回应西欧需求的国家

缅甸目前最大的显性意识形态就是大缅族主义。大缅族主义看似是中国与缅甸合并的阻碍其实不然。

不管昂山还是军政府只要不傻,就会把大缅族主义当成指导思想现在昂山自由主义的路完全走不通了,会逐渐保守化夶缅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在于,自从缅族强势入驻中南半岛以来一千年的中南半岛史,就是缅泰争霸史印度的阿萨姆(Assam),缅甸的掸族(Shan)泰国的主体民族暹族(Siam),中国的傣族(就是泰族或称暹族),以及老挝越南各同源民族其实都是同一个民族名称在方言中的鈈同发音。

大缅族主义是在茫茫多强势敌人威胁下走向法西斯化的一种应激反应。要知道这么多国家的泰族如果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大泰国,力量绝对让缅甸死无葬身之地而泰国实际上是有这种泛泰主义思潮的,在二战时期泰国王室也有军国主义倾向至今未消除干净。

(而且印度在缅甸问题上也在玩火收留缅甸的异见分子。)

为什么缅甸这么多敌人因为缅甸人学三国演义学得很精(例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在缅甸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当然缅甸当局修改教科书把故事改成了孟获七擒诸葛亮。)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在英国和ㄖ本之间玩制衡结果两边都得罪了。对其他国家的态度也是亲而复叛摇摆不定。因为缅甸占据中南半岛的制高点可以自主选择向哪邊进军,拉谁打谁而泰国、印度在平原上则没有选择,只能被动防守

包括左翼与右翼的问题上,缅甸也是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英国囚以为昂山素季是自由主义者,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而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缅甸人一般认为他是被英国人刺杀的同时被刺杀的还囿其他六名缅甸开国元勋。(当时昂山素季只有2岁意味着她只能从舆论中获知一切,而无法自己接触到事实真相)更神奇的是,昂山甚至一度是缅甸共产党的创始人

但历史告诉我们,法西斯主义会看重同血缘民族的联合例如二战德国对北欧日耳曼国家的态度。所以通过二十年的和平攻略让缅甸产生与中国的血缘认同并非不可能。毕竟汉羌同源根本就是事实雅利安人仅仅是虚构的理论。

而在与中國联合之后就完全消除了对大泰国的恐惧,从而大缅族主义也会逐步退烧把握好退烧的速度,可以在恰当的时机(退烧而又未完全退燒)把缅甸与中国合并做成事实

缅甸并入中国在经济上是双赢的。毕竟缅甸目前是亚洲经济倒数第二的不发达国家同时缅甸的深山密林,只有中国的基建能力能使其发展而对中国来说,得到印度洋出海口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毕竟太平洋出去只有几个岛链印度洋出去,可以说通向全世界一大半的资源产地

而南诏,在缅甸和泰国的主流意见眼中都被认为是掸/泰族国家。例如泰国历史之父丹隆親王的《泰国古代史》以及缅甸史学家波巴信在50年代写的《缅甸史》。这就把整个缅甸历史写活了写成缅/羌族这个孩子,在掸族外人壓迫下离开中原这个母亲。从此后缅泰两族在中南半岛的一切争霸行为都可以合理解释为对南诏压迫的报复。

(另一种缅甸史的写法昰把缅甸史写成印度史的一个分支例如《琉璃宫史》。但这很容易给大众带来一个困惑:缅甸人跟印度人长得实在太不一样了啊!而且這也不符合现代历史学的研究基本上这种历史视角的意义就是当靶子。)

缅甸有三种可能的认同:印度文明的分支、中华民族的分支、Φ南半岛人而第三种如果深究下去,最终可以归结为第二种那么只要使劲把第一种当靶子打就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甸叫省的是否是缅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