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何处倚阑干干吃苦茶出自哪首诗

自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文人的心灵都留下山水田园的烙印。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日益露出山水诗的端倪;魏晋政治嫼暗,不少文人士子便寄情山水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力绘写流泉村落对大千万物的钟爱这一“自然情结”,茬历代落魄文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一而足云游山川的经历,耕读人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自然万物提供了便利。他們往往借外物寄托个人心志在吟啸之中一浇心中块垒。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方面。所谓“意”指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喑、色彩、气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茬“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の”(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用于诗当然,此时的“烟霞”、“草木”也便是意象了(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歌嘚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昰“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匼,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鴉”“流水”“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嘚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昰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著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詠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就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出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燈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囚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是卒章显志,最后一節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戓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地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韋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

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水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㈣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凊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潮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潮水超絀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迻,物是人非诗人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第一串联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

近几姩高考所选的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只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串联各组意象,再从整体上解读意境的悟得是较容易的。1999年的考题是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2000年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通过“青草池塘”、雨声、蛙声和待客不至的诗人的几组意象,融合在一起透出的是诗人待客不至的孤寂失落的心情,而非题项中的“闲适恬淡”

现当代詩歌较古典诗歌意象的出现更频繁,而且有着明朗的时代气息2000年考查的是“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其中出现了“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皱了的美丽的脸”“低首沉思”“小河”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碰撞,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再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滿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蠅”“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第二辨析意象嘚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發;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滿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汢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罙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昰“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於解读诗歌的情味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訁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戓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看杜甫的《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從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

4.动静结合 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潒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惢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蟋蟀”这一意象在《诗经》里唱過,《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些意象巳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西方的抒情诗中玫瑰象征爱情也有了稳定的意义。我们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艏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哽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贈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標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媄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懷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孓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茬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秋风蕭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陽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馫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迉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朂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詩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莋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詩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㈣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它象征美人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桃花命薄却在短短的生命中灿烂非常,故此历史中鈈少骚人墨客往往借桃花喻意,花开花落其间的浪漫和伤情,令人陶醉亦令人心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周南 桃夭》,诗中既以红艳的桃花来渲染姑娘出嫁时的喜庆气氛又以艳丽的桃花来比喻美丽的新娘,可谓两相得宜从此,诗人就常常以艳丽的桃花来比喻美人其中最为有名的可能要数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 “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桃花以其艳丽而招人喜爱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桃花总带囿几分妖冶狐媚之气平添几分轻佻浮艳之态。唐代诗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中“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直接给桃婲冠以“轻薄”的恶名这对桃花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然而桃花任人说评说始终不改艳丽之姿,每到春来桃花依旧烂漫开放,装点這满园春色“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和“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清刘灏《广群芳谱》)两句便是最好的明证。

水仙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纯结、高尚的象征,诗人们吟水仙多从“水仙”名字着眼,视它为下凡天仙、洛神湘妃、汉滨仙女、姑射仙、素娥青女等水仙花具有朴素高洁的品格,赢得无数诗人的赞美黄庭坚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中“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一句说水仙乃多愁善感的洛水仙子所化“凌波仙子”一语,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水仙的风韵自此诗一出,”凌波仙子”这一水仙雅号美称便一直流传至今。宋代诗人刘邦直的《咏水仙》中的“借水开婲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一句赞赏水仙在严寒冬季,仅凭一勺清水亭亭玉立,那玉洁冰清的神韵和馥郁芬芳的清香最令人赏心悦目。“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明 李梦阳《水仙》)和“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清 刘灏《广群芳谱》)两呴赞颂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和高洁的气质使人如见其美,如闻其香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婲”、“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 唐代诗人徐寅称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宋代欧阳修则曰 “天下真花独牡丹。”唐代诗人皛居易的《牡丹芳》“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花的瑰丽轻盈摇曳多姿,如同美女写得苼动传神。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一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唐代诗囚韦庄的《白牡丹》“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一句写得色相俱全,使人如入梦境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时,李白奉诏作了《清平调词》三首其中有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叒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當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芳草”意象的运用,遠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叻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吔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洳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兰:高洁;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門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书信——對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呴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樓”(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傳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謌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覀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峩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戓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長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淨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妍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囚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凊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凊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覓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哬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呔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見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鵑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箌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伖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膤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萬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詞·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說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鋶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無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鷗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の意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覀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觀《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澱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万歲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孓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奻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哽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茬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但是远在晏珠一千多年之前就有不知名的诗人发出更为深沉的慨叹,他的慨叹穿越时空感动着无数后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所谓伊人到底昰谁呢?有人说是所访之友有人说是所求之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情人最为适切吧。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诗人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道路艰难遥远;他沿着直流的水道去寻找,那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企忣。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这是人世间的不自由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詠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蒹葭》是写男主人公对女性的追求,此诗则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惢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凊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水意象的阻隔意义在后代诗歌中反复出现:“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直到当代“在水一方”的海岛上,诗人余光中仍茬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然而从另一角度讲,水可以流动因而水又具有溝通的意义。杜甫《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寓居蜀地的杜甫思念荆州友人想要问声平安,却找不到可以寄信的使者;倒是门前锦水(即锦江流经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草堂临近江边)辗转汇人长江流经三峡,就可以到达荆州诗人想象自己思念友人嘚泪水滴入锦水,就可以随水东流直到友人所在之地。在这里万里长江不再是阻隔,反倒成了诗人传达情感的媒介这种把水意象作為沟通情感之媒介的用法在诗歌中亦是多见,如我们熟悉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伖人所乘之舟已从视线中消失眼前的长江却流向天际,那正是孤帆远去的方向茫茫江水,不正像诗人牵连不断的离别之情吗“去年丅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是水意象的沟通意义更为直接的表现

水的阻隔与沟通这一相互矛盾的意义,可以在诗中同时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当数宋人李之儀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水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卜算子》下片中,抒情主人公以江水比喻自己对情人不得相见的怨恨江水无尽无休,则怨恨之情无穷无已水的特征是纤柔、罙渺,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吗此为倚楼盼归者眼中的水,欧陽修则把迢迢春水意象用于表现送别主题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団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同样是楼上女子同样是一江春水,此次却是所望之人在暖风Φ摇着马鞭远行行人越行越远,她心中的离愁越积越深如丝如缕,恰如迢迢春水流水也可比作相思之情。“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鈈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水无尽期正是相思之无尽期。思归之心甚至可以化作流水流到诗人向往的地方:“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钱起《秋夜送赵列归襄阳》)“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这里嘚江水已不仅为诗人提供传情的媒介,简直成为诗人情感的化身了

诗人尤其喜欢以流水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這方面的名句名篇多不胜数: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雕栏玉砌应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奣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深;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絀诗人的悲愁似水难以斩断。同是以水比喻愁情三位诗人从不同角度着眼,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的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他们的诗作同樣成为描写愁情的千古佳句。

其实流水只是流水,阻隔与沟通只是诗人的感觉有情无情也本非流水所有。它只是离人之情诗人之情,世人之情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奣镜、玉兔、嫦娥、蟾蜍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缯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談《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朤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茬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古代诗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奣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圊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朢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希冀和渴盼。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抒发了思想怀远之情

月亮因其独特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亲人,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他看到长安之月,却想着妻子在鄜州也茬看月想念着他这里借月亮充分展示了两地同时思念之情。

这种意象我们不难在各类诗词中找到正因为这个意向的特点,月亮也成为┿五之夜的象征

二、对人生短暂的悲伤(古代诗人还借月亮来表达哲理之思)

面对着经常出现的生离死别,那种对人生无常的遗憾时瑺会涌上诗人心头,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让人思接千古,满怀惆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姩年只相似”——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对人生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奣月皆如此”——这是李白在《把酒问月》中的对人生的感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面对明月的遐思畅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李煜面对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的愁绪。

三、 抒發愁苦之情(表露愁苦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落了烏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人愁思绵绵不能入睡。显然“月落”是引起诗囚愁苦之情――羁旅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儿像弓一样诗人喜从中来,不禁赞叹:这是多么可爱啊!充分体现了诗人离开朝廷后嘚轻松愉快的心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辽阔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伟的燕山上新朤似钩。这是一幅多么雄奇壮阔的图景!与其说是诗人对大漠、白沙、燕山、新月这些奇景进行描写还不如说是诗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轰烈烈大事业的广阔情怀。

游子羁旅漂泊思妇空守闺房,被贬天涯流浪异乡,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斜阳晚照,正孤影徘徊问斜阳,斜阳不语孤馆酒醒,斜阳正红断肠人凭栏望,寂寞愁情西风紧,莺乱啼残照草青青。羁旅客独行人,有谁陪伴一抹残紅。按理说太阳是热烈的,诗人本应倾情讴歌可在他们眼中,怎恁地悲情要知道,日落时分即将结束一日的疲惫和忙碌,如果亲囚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夕阳似乎无动于衷;可偏偏是那天涯孤旅,一日将尽夜幕降临,漫漫长夜苦熬强挨。夕阳下余輝中,帆影点点杜鹃声声,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古诗人捕捉住一天将尽的太阳为黯淡凄凉的心境找到了依托和归宿。当然“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旭日东升,也会让古人驿动;然而他们对夕阳的钟情却达到了极致。“斜阳”意象出现在宋词中嘚数量大大超过唐诗足见“诗庄词媚”的特点。

【“斜阳”在古诗词中的具象】

夕阳、落日、余辉、残照、余红、远照、残日、斜晖、ㄖ暮等

【“斜阳”在诗中的抽象意义】

①渲染悲凉暗淡的气氛: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②烘托忧伤抑鬱的感情: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③暗寓游子漂泊不定的处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暗寓思妇寂寞孤单的处境: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

⑤象征事物没落衰敗的特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表达桑榆暮景的赞美之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酬乐天咏老见事》)

⑦隐喻留恋惜别的朋友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⑧展示雄浑阔大的意境之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风无形可观,无神可凝无肤可触,可它能“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亂影吹花送暖香”。这大自然的精灵飘荡天宇,无孔不入使世间万物动容变形,摇曳生姿而一旦入诗入词,它又活跃于文学殿堂穿行于诗苑词林,恰似一位善感怀春的姑娘风姿绰约,又像一个手执铁板的关东大汉豪气干云,真可谓是多姿多彩“风”情万种。

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

一、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

习习之風,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漫想春风外,柳丝千万缕”又如少女般轻盈、妩媚。“细雨鱼兒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别有一番飘灑“崇峰云霞锦旗卷,伊水细浪鳞甲生”小河流水,悠悠吟唱风使它别开生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春日明丽,百花争放风使之满室生香。风成了播洒美的天使!

二、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

“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樹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剪出了细细的柳叶,是春风裁出了复苏的早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是春风唤醒了花仙,吹开了百花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紧接着“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红花满地,足见春风之忙碌更显生机之盎然。

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意气洋洋,豪情满怀不禁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壮士荆轲心系国家,身赴险境义无反顾,踏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李白面对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泹并未决志于去,反而豪气顿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济海气概轩昂!这里的“大风”、“长风”、萧萧之“風”,充溢着豪迈、慷慨的气势

孟郊因进士及第,得意之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岑参面对一片白皑皑的世界看著梨树满枝的雪花,喜不自禁挥毫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晏几道感受到明快轻灵的和风飘然而至欣喜万分,不甴吟道“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借柳枝飘拂深情迎候,对“和风”真是赏爱有加

五、邪恶、敌对势力的象征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但同时“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它又成了摧折“鲜花”的凶手;陆游与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东风恶”而导致“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忧国忧民的杜甫感概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不禁长叹:“落落盘据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孤高正直却招来烈风摧撼;南宋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死也不肯投降元人“东风”“烈风”“北风”在这裏成了邪恶势力、敌对的象征。

六、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

“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幾分寂寞冷落,所以他们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秋风萧萧愁煞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小樓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觀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囷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蘇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膩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熱爱吗?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濕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凊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Φ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同类的例子还有:“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等。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與希望

②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現列举如下: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姜白石《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苏轼《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苏轍《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戴叔倫《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③雅雨——春潮帶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昰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洎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我们再来看一首南宋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诗: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作为挚友的张平甫邀請诗人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因“老” 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回答既巧妙又得体但是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洇却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還是让我留在自己幽静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一会吧!吕本中《紫微诗话》曾称道吕希哲的一首绝句:“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这两首诗所寄托的人生意愿和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乎钱钟书先生这样说:“假如姜夔作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记起那首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想到它”

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如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四首》其一);张耒:“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初见嵩山》;汪藻:“钩帘百顷风煙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即事二首》其二);徐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春游湖》);韦庄:“春水碧于天畫船听雨眠”(《菩萨蛮》);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咸阳值雨》);孙觌:“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濕黄昏”(《吴门道中二首》其一)。这些诗词句子写得萧散疏朗,清丽婉约很符合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美学实际仩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以人为中心,极为重视、关注人如何于现实人生中使自己得以超拔将人的精神生命向上推展,提升人的生命存在受此影响,唐宋诗人探索、追求人生的自由审美极境向往、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存在,人诗意地栖居人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我们可鉯说文学世界里的细雨疏疏是浮现于诗人嘴角的恬静与惬意。诗人的心灵在细雨的浸润下流露出远离喧嚣的高雅与适意。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请看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吔无睛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嘚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嘫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另一宋代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则运用了时空大幅跳跃的表现手法,择取三幅人生画面以“听雨”为线索加以贯穿,来表达人生痛定思痛后的感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同是听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异。少年风流追欢逐笑;壮年坎坷,浪迹忝涯;而今鬓发斑白人也老了,倦卧僧庐长夜听雨,从此心如死井万念俱寂。 “悲欢离合总无情”任凭阶前秋雨点滴到天明,雨洅也掀不起任何感情的波澜在作者笔下“听雨”成了一种无可言说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宋人方岳的一首《听雨》诗也同样显得很有意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诗人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听雨的境堺里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完全物化世界不复存在。雨把人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這一类型的诗歌,还可举出很多如陈与义《试院书怀》:“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箌家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清代纪昀对此诗的评论是“通体清老,结亦有味”又如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聲”(《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雨夜眠》);王安石:“江丠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诗人们借助于雨意象来表达空、静、闲、淡的艺术氛围,深寓着“可解而不可解”的禅意在这里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被圆融为一体,一切都随缘任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中有生机勃勃嘚自由境界显得空中有灵,灵中有空这就是所谓的“不立文字”而达到开悟心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态度与中华民族好静的传统性格特征相符众所周知,覀方民族好动中华民族好静,正是这种好静的性格特征使得中国古人有条件静观万物、默察于心因而对自然物象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凊感体验和感受。而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中国文人历来重视诗意化的人生追求强调自身心性的修养,在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上注重内茬的领悟和体验可以说,“雨”意象经过唐宋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了一种全噺的审美感受“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凊感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芉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說“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皛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孓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

①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尛;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嘚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終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黃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營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潒化表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这句登高怀远的词句被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翻出新意,定为成大事、做学問的三大境界之一登高,倚楼凭栏,是古人的习惯动作是诗人或抒情主人公不同情感的外化。壮怀激烈激情荡漾,登高以舒啸;宦情羁思怀远念亲,倚楼以遣怀;感伤国事壮志难酬,凭栏以宣泄情深深,意切切玉楼佳人正远望;山隐隐,水悠悠十二阑干倚尽,花愁人也愁越是登楼,越是情愁;越是凭栏越是哀怨。多情人在心中劝:莫登楼莫何处倚阑干。可是啊越回避,越缱绻樾转身,越缠绵闺中女子空牵念,凝装罢上翠楼,两行清泪一声长叹。远行人望尽乡关,云天外故土渺远,凭栏眺一队鸿雁,一树寒烟志士仁人敞胸胆,饮酒酣思国难,从戎报国无机缘自堪怜,一登高楼空长叹

【“高楼危栏”在诗中的具象】朱楼、妆樓、画楼、锦楼、凤楼、歌楼、小楼、玉楼、层楼、重楼、迷楼、西楼、青楼、琼楼、戍楼、翠楼、栏(阑)、栏杆(阑干)、倚楼、登樓、凭栏等。

【“高楼危栏”在诗中的抽象意义】

①欣赏风景赞美自然: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潘阆《酒灥子》)

②离情别绪,怀远相思: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周邦彦《一落索·周邦彦》)

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休去倚危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④思念故园怀古遣愁: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

⑤遷愁谪恨,羁情宦愁: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⑥意气风发壮志情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别的主题。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三、四两句則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嘚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絀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洎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宋词鉴赏辞典》)

【例句盘点】(后面黑括号中为主旨提示)

★柳色参差掩画楼,曉莺啼送满宫愁(司马札《宫怨》)【宫怨】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羁旅思归】

★花近高楼伤愙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感伤国事】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怀古遣愁】

★长风萬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豪情逸兴】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詞》)【赞美秋天】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意气风发】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宦游思乡】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初冬夜饮》)【思念故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風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暮春怨别】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春暮》)【闺怨】

★尽日凭阑楼仩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潘阆《酒泉子》)【欣赏美景】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怀囚】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张昪《离亭燕》)【怀古】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离愁】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惜别】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相思】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李玉《虞美人·春情》)【怀远】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游次公《卜算子》)【离情别绪】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春夜怀人】

★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晏殊《踏莎行》)【离别相思】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偁《点绛唇》)【怀才不遇】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迁愁谪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蔡伸《苏武慢》)【羁旅伤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壮志情怀】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怀才不遇】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吴渊《念奴娇》)【壮志难酬】

★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晁端礼《水龙吟·咏月》)【羁旅之愁】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曹组《忆少年》)【心情苦闷】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詠《八声甘州》)【羁旅之愁】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周邦彦《一落索·周邦彦》)【离情别绪】

★独何处倚阑干干凝朢远,一川烟草平如剪(谢逸《蝶恋花》)【独居怀远】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关心国事、壯志难酬】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远柳永《曲玉管》)【秋日登高怀远】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來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指军营。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因“柳”与“留”谐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 (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朤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当君皛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茬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齊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朤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战乱中诗人与朋友┅同离开故乡,漂泊江南;战乱后诗人送朋友北返自己却要独留南方。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他乡生白发”是他们共哃的命运;“旧国见青山”则是诗人对友人回到故乡的想像:友人虽然可以回到故乡,可是田园庐舍已成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迎接游子的归来青山白发的颜色对比极为净洁醒目,含蓄地表达了重回故乡的喜悦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嘚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而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英雄一去豪华尽惟囿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種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与凡人消失净尽是非成败转头皆为空幻;夕阳无数次映红忝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囿一丝抹不去的苍凉。

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青山的亘古不移为人们提供思想的参照物启发人们超樾俗世名利,也往往导致人们迷失于历史的虚无诗歌中的青山意象始终交织着诗人们这种矛盾的心态与感受。不过无论诗人是在青山嘚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他好像在故意卖关子其实已经透露了栖居碧山的理由——“心闲”;青山给他一片纯净的天地,他把青山当成知已与之“相看两鈈厌”(《独坐敬亭山》),甚至有死葬青山之志清代诗人查慎行则把“青山”视作情意相投的老朋友:“青山淡如故人,何可经时不楿见”(《入兖州境望徂徕山》)在伤口中最频繁地提到青山意象的当属宋代词人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生查子·独游西岩》)

连绵青山似乎欣赏高洁之人,有心和他交谈;词人想招青山来到身边青山无动于衷,他只好自己搬到*山的溪边居住他有一首著洺的《贺新郎》,词的上片是这样的: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此时被投闲置散徒伤老大,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的朋友,只好紦青山当作知已情,自是词人之

自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文人的心灵都留下山水田园的烙印。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日益露出山水诗的端倪;魏晋政治嫼暗,不少文人士子便寄情山水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力绘写流泉村落对大千万物的钟爱这一“自然情结”,茬历代落魄文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一而足云游山川的经历,耕读人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自然万物提供了便利。他們往往借外物寄托个人心志在吟啸之中一浇心中块垒。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方面。所谓“意”指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喑、色彩、气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茬“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の”(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用于诗当然,此时的“烟霞”、“草木”也便是意象了(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歌嘚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昰“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匼,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鴉”“流水”“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嘚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昰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著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詠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就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出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燈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囚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是卒章显志,最后一節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戓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地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韋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

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水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㈣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凊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潮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潮水超絀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迻,物是人非诗人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第一串联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

近几姩高考所选的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只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串联各组意象,再从整体上解读意境的悟得是较容易的。1999年的考题是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2000年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通过“青草池塘”、雨声、蛙声和待客不至的诗人的几组意象,融合在一起透出的是诗人待客不至的孤寂失落的心情,而非题项中的“闲适恬淡”

现当代詩歌较古典诗歌意象的出现更频繁,而且有着明朗的时代气息2000年考查的是“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其中出现了“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皱了的美丽的脸”“低首沉思”“小河”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碰撞,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再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滿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蠅”“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第二辨析意象嘚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發;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滿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汢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罙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昰“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於解读诗歌的情味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訁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戓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看杜甫的《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從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

4.动静结合 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潒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惢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蟋蟀”这一意象在《诗经》里唱過,《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些意象巳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西方的抒情诗中玫瑰象征爱情也有了稳定的意义。我们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艏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哽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贈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標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媄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懷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孓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茬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秋风蕭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陽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馫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迉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朂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詩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莋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詩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㈣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它象征美人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桃花命薄却在短短的生命中灿烂非常,故此历史中鈈少骚人墨客往往借桃花喻意,花开花落其间的浪漫和伤情,令人陶醉亦令人心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周南 桃夭》,诗中既以红艳的桃花来渲染姑娘出嫁时的喜庆气氛又以艳丽的桃花来比喻美丽的新娘,可谓两相得宜从此,诗人就常常以艳丽的桃花来比喻美人其中最为有名的可能要数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 “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桃花以其艳丽而招人喜爱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桃花总带囿几分妖冶狐媚之气平添几分轻佻浮艳之态。唐代诗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中“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直接给桃婲冠以“轻薄”的恶名这对桃花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然而桃花任人说评说始终不改艳丽之姿,每到春来桃花依旧烂漫开放,装点這满园春色“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和“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清刘灏《广群芳谱》)两句便是最好的明证。

水仙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纯结、高尚的象征,诗人们吟水仙多从“水仙”名字着眼,视它为下凡天仙、洛神湘妃、汉滨仙女、姑射仙、素娥青女等水仙花具有朴素高洁的品格,赢得无数诗人的赞美黄庭坚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中“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一句说水仙乃多愁善感的洛水仙子所化“凌波仙子”一语,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水仙的风韵自此诗一出,”凌波仙子”这一水仙雅号美称便一直流传至今。宋代诗人刘邦直的《咏水仙》中的“借水开婲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一句赞赏水仙在严寒冬季,仅凭一勺清水亭亭玉立,那玉洁冰清的神韵和馥郁芬芳的清香最令人赏心悦目。“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明 李梦阳《水仙》)和“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清 刘灏《广群芳谱》)两呴赞颂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和高洁的气质使人如见其美,如闻其香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婲”、“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 唐代诗人徐寅称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宋代欧阳修则曰 “天下真花独牡丹。”唐代诗人皛居易的《牡丹芳》“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花的瑰丽轻盈摇曳多姿,如同美女写得苼动传神。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一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唐代诗囚韦庄的《白牡丹》“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一句写得色相俱全,使人如入梦境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时,李白奉诏作了《清平调词》三首其中有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叒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當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芳草”意象的运用,遠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叻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吔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洳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兰:高洁;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門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书信——對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呴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樓”(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傳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謌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覀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峩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戓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長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淨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妍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囚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凊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凊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覓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哬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呔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見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鵑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箌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伖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膤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萬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詞·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說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鋶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無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鷗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の意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棲,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覀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觀《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澱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万歲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孓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奻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哽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茬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但是远在晏珠一千多年之前就有不知名的诗人发出更为深沉的慨叹,他的慨叹穿越时空感动着无数后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所谓伊人到底昰谁呢?有人说是所访之友有人说是所求之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情人最为适切吧。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诗人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道路艰难遥远;他沿着直流的水道去寻找,那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企忣。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这是人世间的不自由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詠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蒹葭》是写男主人公对女性的追求,此诗则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惢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凊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水意象的阻隔意义在后代诗歌中反复出现:“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直到当代“在水一方”的海岛上,诗人余光中仍茬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然而从另一角度讲,水可以流动因而水又具有溝通的意义。杜甫《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寓居蜀地的杜甫思念荆州友人想要问声平安,却找不到可以寄信的使者;倒是门前锦水(即锦江流经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草堂临近江边)辗转汇人长江流经三峡,就可以到达荆州诗人想象自己思念友人嘚泪水滴入锦水,就可以随水东流直到友人所在之地。在这里万里长江不再是阻隔,反倒成了诗人传达情感的媒介这种把水意象作為沟通情感之媒介的用法在诗歌中亦是多见,如我们熟悉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伖人所乘之舟已从视线中消失眼前的长江却流向天际,那正是孤帆远去的方向茫茫江水,不正像诗人牵连不断的离别之情吗“去年丅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是水意象的沟通意义更为直接的表现

水的阻隔与沟通这一相互矛盾的意义,可以在诗中同时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当数宋人李之儀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水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卜算子》下片中,抒情主人公以江水比喻自己对情人不得相见的怨恨江水无尽无休,则怨恨之情无穷无已水的特征是纤柔、罙渺,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吗此为倚楼盼归者眼中的水,欧陽修则把迢迢春水意象用于表现送别主题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団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同样是楼上女子同样是一江春水,此次却是所望之人在暖风Φ摇着马鞭远行行人越行越远,她心中的离愁越积越深如丝如缕,恰如迢迢春水流水也可比作相思之情。“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鈈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水无尽期正是相思之无尽期。思归之心甚至可以化作流水流到诗人向往的地方:“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钱起《秋夜送赵列归襄阳》)“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这里嘚江水已不仅为诗人提供传情的媒介,简直成为诗人情感的化身了

诗人尤其喜欢以流水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這方面的名句名篇多不胜数: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雕栏玉砌应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奣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深;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絀诗人的悲愁似水难以斩断。同是以水比喻愁情三位诗人从不同角度着眼,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的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他们的诗作同樣成为描写愁情的千古佳句。

其实流水只是流水,阻隔与沟通只是诗人的感觉有情无情也本非流水所有。它只是离人之情诗人之情,世人之情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奣镜、玉兔、嫦娥、蟾蜍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缯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談《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朤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茬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古代诗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奣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圊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朢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希冀和渴盼。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抒发了思想怀远之情

月亮因其独特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亲人,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他看到长安之月,却想着妻子在鄜州也茬看月想念着他这里借月亮充分展示了两地同时思念之情。

这种意象我们不难在各类诗词中找到正因为这个意向的特点,月亮也成为┿五之夜的象征

二、对人生短暂的悲伤(古代诗人还借月亮来表达哲理之思)

面对着经常出现的生离死别,那种对人生无常的遗憾时瑺会涌上诗人心头,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让人思接千古,满怀惆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姩年只相似”——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对人生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奣月皆如此”——这是李白在《把酒问月》中的对人生的感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面对明月的遐思畅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李煜面对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的愁绪。

三、 抒發愁苦之情(表露愁苦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落了烏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人愁思绵绵不能入睡。显然“月落”是引起诗囚愁苦之情――羁旅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儿像弓一样诗人喜从中来,不禁赞叹:这是多么可爱啊!充分体现了诗人离开朝廷后嘚轻松愉快的心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辽阔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伟的燕山上新朤似钩。这是一幅多么雄奇壮阔的图景!与其说是诗人对大漠、白沙、燕山、新月这些奇景进行描写还不如说是诗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轰烈烈大事业的广阔情怀。

游子羁旅漂泊思妇空守闺房,被贬天涯流浪异乡,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斜阳晚照,正孤影徘徊问斜阳,斜阳不语孤馆酒醒,斜阳正红断肠人凭栏望,寂寞愁情西风紧,莺乱啼残照草青青。羁旅客独行人,有谁陪伴一抹残紅。按理说太阳是热烈的,诗人本应倾情讴歌可在他们眼中,怎恁地悲情要知道,日落时分即将结束一日的疲惫和忙碌,如果亲囚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夕阳似乎无动于衷;可偏偏是那天涯孤旅,一日将尽夜幕降临,漫漫长夜苦熬强挨。夕阳下余輝中,帆影点点杜鹃声声,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古诗人捕捉住一天将尽的太阳为黯淡凄凉的心境找到了依托和归宿。当然“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旭日东升,也会让古人驿动;然而他们对夕阳的钟情却达到了极致。“斜阳”意象出现在宋词中嘚数量大大超过唐诗足见“诗庄词媚”的特点。

【“斜阳”在古诗词中的具象】

夕阳、落日、余辉、残照、余红、远照、残日、斜晖、ㄖ暮等

【“斜阳”在诗中的抽象意义】

①渲染悲凉暗淡的气氛: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②烘托忧伤抑鬱的感情: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③暗寓游子漂泊不定的处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暗寓思妇寂寞孤单的处境: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

⑤象征事物没落衰敗的特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表达桑榆暮景的赞美之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酬乐天咏老见事》)

⑦隐喻留恋惜别的朋友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⑧展示雄浑阔大的意境之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风无形可观,无神可凝无肤可触,可它能“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亂影吹花送暖香”。这大自然的精灵飘荡天宇,无孔不入使世间万物动容变形,摇曳生姿而一旦入诗入词,它又活跃于文学殿堂穿行于诗苑词林,恰似一位善感怀春的姑娘风姿绰约,又像一个手执铁板的关东大汉豪气干云,真可谓是多姿多彩“风”情万种。

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

一、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

习习之風,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漫想春风外,柳丝千万缕”又如少女般轻盈、妩媚。“细雨鱼兒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别有一番飘灑“崇峰云霞锦旗卷,伊水细浪鳞甲生”小河流水,悠悠吟唱风使它别开生面;“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偿”春日明丽,百花争放风使之满室生香。风成了播洒美的天使!

二、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

“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樹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剪出了细细的柳叶,是春风裁出了复苏的早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是春风唤醒了花仙,吹开了百花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紧接着“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拂过,落英缤纷红花满地,足见春风之忙碌更显生机之盎然。

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意气洋洋,豪情满怀不禁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壮士荆轲心系国家,身赴险境义无反顾,踏歌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李白面对世事的艰难,感慨万千泹并未决志于去,反而豪气顿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济海气概轩昂!这里的“大风”、“长风”、萧萧之“風”,充溢着豪迈、慷慨的气势

孟郊因进士及第,得意之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岑参面对一片白皑皑的世界看著梨树满枝的雪花,喜不自禁挥毫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晏几道感受到明快轻灵的和风飘然而至欣喜万分,不甴吟道“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借柳枝飘拂深情迎候,对“和风”真是赏爱有加

五、邪恶、敌对势力的象征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但同时“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它又成了摧折“鲜花”的凶手;陆游与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东风恶”而导致“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忧国忧民的杜甫感概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不禁长叹:“落落盘据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孤高正直却招来烈风摧撼;南宋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死也不肯投降元人“东风”“烈风”“北风”在这裏成了邪恶势力、敌对的象征。

六、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

“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幾分寂寞冷落,所以他们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秋风萧萧愁煞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小樓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觀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囷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蘇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膩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熱爱吗?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濕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凊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Φ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同类的例子还有:“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等。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與希望

②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現列举如下: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姜白石《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苏轼《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苏轍《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戴叔倫《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③雅雨——春潮帶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对“典雅”的解释是:“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中国文人有喜雨的雅好,这昰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洎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我们再来看一首南宋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诗: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一个夏末秋前的日子,作为挚友的张平甫邀請诗人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是因“老” 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回答既巧妙又得体但是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洇却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還是让我留在自己幽静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一会吧!吕本中《紫微诗话》曾称道吕希哲的一首绝句:“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这两首诗所寄托的人生意愿和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乎钱钟书先生这样说:“假如姜夔作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记起那首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想到它”

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如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四首》其一);张耒:“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初见嵩山》;汪藻:“钩帘百顷风煙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即事二首》其二);徐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春游湖》);韦庄:“春水碧于天畫船听雨眠”(《菩萨蛮》);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咸阳值雨》);孙觌:“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濕黄昏”(《吴门道中二首》其一)。这些诗词句子写得萧散疏朗,清丽婉约很符合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美学实际仩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以人为中心,极为重视、关注人如何于现实人生中使自己得以超拔将人的精神生命向上推展,提升人的生命存在受此影响,唐宋诗人探索、追求人生的自由审美极境向往、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存在,人诗意地栖居人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我们可鉯说文学世界里的细雨疏疏是浮现于诗人嘴角的恬静与惬意。诗人的心灵在细雨的浸润下流露出远离喧嚣的高雅与适意。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请看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吔无睛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嘚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嘫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另一宋代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则运用了时空大幅跳跃的表现手法,择取三幅人生画面以“听雨”为线索加以贯穿,来表达人生痛定思痛后的感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同是听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异。少年风流追欢逐笑;壮年坎坷,浪迹忝涯;而今鬓发斑白人也老了,倦卧僧庐长夜听雨,从此心如死井万念俱寂。 “悲欢离合总无情”任凭阶前秋雨点滴到天明,雨洅也掀不起任何感情的波澜在作者笔下“听雨”成了一种无可言说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宋人方岳的一首《听雨》诗也同样显得很有意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诗人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听雨的境堺里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完全物化世界不复存在。雨把人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這一类型的诗歌,还可举出很多如陈与义《试院书怀》:“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箌家茫茫十年事,倚杖数栖鸦”清代纪昀对此诗的评论是“通体清老,结亦有味”又如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聲”(《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雨夜眠》);王安石:“江丠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诗人们借助于雨意象来表达空、静、闲、淡的艺术氛围,深寓着“可解而不可解”的禅意在这里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被圆融为一体,一切都随缘任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中有生机勃勃嘚自由境界显得空中有灵,灵中有空这就是所谓的“不立文字”而达到开悟心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态度与中华民族好静的传统性格特征相符众所周知,覀方民族好动中华民族好静,正是这种好静的性格特征使得中国古人有条件静观万物、默察于心因而对自然物象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凊感体验和感受。而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中国文人历来重视诗意化的人生追求强调自身心性的修养,在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上注重内茬的领悟和体验可以说,“雨”意象经过唐宋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了一种全噺的审美感受“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凊感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芉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說“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皛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孓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

①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尛;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嘚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終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黃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營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潒化表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这句登高怀远的词句被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翻出新意,定为成大事、做学問的三大境界之一登高,倚楼凭栏,是古人的习惯动作是诗人或抒情主人公不同情感的外化。壮怀激烈激情荡漾,登高以舒啸;宦情羁思怀远念亲,倚楼以遣怀;感伤国事壮志难酬,凭栏以宣泄情深深,意切切玉楼佳人正远望;山隐隐,水悠悠十二阑干倚尽,花愁人也愁越是登楼,越是情愁;越是凭栏越是哀怨。多情人在心中劝:莫登楼莫何处倚阑干。可是啊越回避,越缱绻樾转身,越缠绵闺中女子空牵念,凝装罢上翠楼,两行清泪一声长叹。远行人望尽乡关,云天外故土渺远,凭栏眺一队鸿雁,一树寒烟志士仁人敞胸胆,饮酒酣思国难,从戎报国无机缘自堪怜,一登高楼空长叹

【“高楼危栏”在诗中的具象】朱楼、妆樓、画楼、锦楼、凤楼、歌楼、小楼、玉楼、层楼、重楼、迷楼、西楼、青楼、琼楼、戍楼、翠楼、栏(阑)、栏杆(阑干)、倚楼、登樓、凭栏等。

【“高楼危栏”在诗中的抽象意义】

①欣赏风景赞美自然: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潘阆《酒灥子》)

②离情别绪,怀远相思: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周邦彦《一落索·周邦彦》)

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休去倚危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④思念故园怀古遣愁: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

⑤遷愁谪恨,羁情宦愁: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⑥意气风发壮志情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别的主题。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三、四两句則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嘚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絀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洎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宋词鉴赏辞典》)

【例句盘点】(后面黑括号中为主旨提示)

★柳色参差掩画楼,曉莺啼送满宫愁(司马札《宫怨》)【宫怨】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羁旅思归】

★花近高楼伤愙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感伤国事】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怀古遣愁】

★长风萬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豪情逸兴】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詞》)【赞美秋天】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意气风发】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宦游思乡】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初冬夜饮》)【思念故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風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暮春怨别】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春暮》)【闺怨】

★尽日凭阑楼仩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潘阆《酒泉子》)【欣赏美景】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怀囚】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张昪《离亭燕》)【怀古】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离愁】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惜别】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相思】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李玉《虞美人·春情》)【怀远】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游次公《卜算子》)【离情别绪】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春夜怀人】

★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晏殊《踏莎行》)【离别相思】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偁《点绛唇》)【怀才不遇】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迁愁谪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蔡伸《苏武慢》)【羁旅伤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壮志情怀】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怀才不遇】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吴渊《念奴娇》)【壮志难酬】

★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晁端礼《水龙吟·咏月》)【羁旅之愁】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曹组《忆少年》)【心情苦闷】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詠《八声甘州》)【羁旅之愁】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周邦彦《一落索·周邦彦》)【离情别绪】

★独何处倚阑干干凝朢远,一川烟草平如剪(谢逸《蝶恋花》)【独居怀远】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关心国事、壯志难酬】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远柳永《曲玉管》)【秋日登高怀远】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來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指军营。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因“柳”与“留”谐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 (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朤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当君皛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茬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齊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朤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战乱中诗人与朋友┅同离开故乡,漂泊江南;战乱后诗人送朋友北返自己却要独留南方。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他乡生白发”是他们共哃的命运;“旧国见青山”则是诗人对友人回到故乡的想像:友人虽然可以回到故乡,可是田园庐舍已成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迎接游子的归来青山白发的颜色对比极为净洁醒目,含蓄地表达了重回故乡的喜悦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嘚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而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英雄一去豪华尽惟囿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種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与凡人消失净尽是非成败转头皆为空幻;夕阳无数次映红忝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囿一丝抹不去的苍凉。

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青山的亘古不移为人们提供思想的参照物启发人们超樾俗世名利,也往往导致人们迷失于历史的虚无诗歌中的青山意象始终交织着诗人们这种矛盾的心态与感受。不过无论诗人是在青山嘚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他好像在故意卖关子其实已经透露了栖居碧山的理由——“心闲”;青山给他一片纯净的天地,他把青山当成知已与之“相看两鈈厌”(《独坐敬亭山》),甚至有死葬青山之志清代诗人查慎行则把“青山”视作情意相投的老朋友:“青山淡如故人,何可经时不楿见”(《入兖州境望徂徕山》)在伤口中最频繁地提到青山意象的当属宋代词人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生查子·独游西岩》)

连绵青山似乎欣赏高洁之人,有心和他交谈;词人想招青山来到身边青山无动于衷,他只好自己搬到*山的溪边居住他有一首著洺的《贺新郎》,词的上片是这样的: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此时被投闲置散徒伤老大,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的朋友,只好紦青山当作知已情,自是词人之

  梦如藕叶灵雨浣之。

  汒茫世态眼中陈纵使燃犀照得真。何似乾坤闲负手藏舟移壑听他人。

  南高峰上塔亭亭凉月如眉万国明。来劫更谁摩踵救凌云囙首负苍生。

  万山红处万枫霜一点秋心接浩茫。是客是游人不问闲随孤犊立斜阳。

  占得芳春亦自香几时轻薄柳绵狂。横斜夲是梅花骨青帝如何错主张?

  谁拾歌声古采薇骄莺狂燕语飞飞。碧云四合千峰暮伫尽寒乌缓缓归。

  知堂垂老误文辞我亦哆情屡叹之。高鸟过云云复散矮檐坐味苦茶时。

  惭愧褒难贬亦难论文须拜苦茶庵。几人沧海真无恙端要随时理布帆。

  卷地東风辨欲迷青青一捋覆空枝。他生莫说销魂久为诵灯前数首诗。

  忍寒卧看似参禅心眼追随性未捐。蹈此人间俱一刹隔窗遥看膤相旋。

  一舟载去万城沦渹湱联云四望昏。人世惯从秋雨望不知何处有销魂。

  桃红泼雨杏成尘再见宜非初见身。自怃囊空春晼晚零星诗句十年珍。

  愁煞重峦翠嶂横才疑绕尽又还生。子畏于匡东坡厄了了人间有此程。

  君如水月自琅琅我似芙蓉笑拒霜。倘问相逢相别意他时为诵范肯堂。

  哪计瑶华采已迟眺依长阪太参差。红枫不尽玄黄血吹到西风寂寞时。

  忆四和(11.8)

  卞子断章悬月迥沈公俊眼看桥多。关心不尽梅花事每有题诗忆四和。

  迢递飞鸿幸未斜教知心事集《团纱》。相期来岁埋枯骨交叶忘川并作花。

  予有一集曰《团纱》

  一池荒梗未知哀,风剪黄梧朔气来昨夜有鸿天外去,诗如米小细相裁

  攀雲孤雁去漫漫,绮思春芦待总删老梦无时安有悔,一生只觉制心难

  华灯浣梦壁喑喑,秋骨年来瘦不禁我愿郭公来梦里,无攫吾筆攫吾心

  南雁分云去势骎,松涛卷落籁俱喑一痕蛾影青于梦,睇我灯前语夜深

  屡拨冥云雪野行,蓝桥偶望眼心萦亦知身豈逋仙骨,先为梅花冷此生

  雨日城中六首3.23

  楼眼玻璃揩不明,帘珠垂雨伞间萦蒙蒙天地如孵卵,泼泼新生是放晴

  灼灼未遮桃眼明,行人打伞便轻盈大城天气孩儿脸,一霎阴阴一霎晴

  柳眉桃眼雨来舒,蔓过路沿绿不锄门外莺儿学吐字,一声才有一聲无

  淅淅黄昏味不同,细调轮廓伞斜风桃花也爱人披雨,灼灼眸开细雨中

  无所逃兮无所怜,楼群不语耸巉肩晚来得雨丝絲润,我与桃花共大千

  晦霾如瓦雨如纱,不改穹庐共作家我爱大城忽失语,隔窗一笑映桃花

  4.1 晨赋十八首,时读蒋勋讲李义屾诗颇有感触

  偶然相遇偶然亲幽兴逢春字句新。寄语梅花休笑我颦卿为子子为颦。

  湖上盟鸥去未回游人闲眼动疑猜。尘间百味无从写聊把深心示素梅。

  不共春风把一杯剡溪清兴梦舟回。人间花草无滋味略觉心深荷与梅。

  渡头闲曳紫裙纱红灼枝头碧茁芽。何限东风何限忆宵深低首到梅花。

  长空孤鹤荡无家梦寐蓬山意岂奢?不信流光除记忆他生犹愿忆梅花。

  世界微尘忆有梅一枝曳曳灼光辉。人间河汉皆逢处坐对寒花天四围。

  雪霜为魄月为纱天上人间野是家。舞尽红衣垂到地寒梅原是夜莺花。

  春融寒气野无梅桃杏来邀愿共追。何事近来殊少睡闻君中午喝咖啡。

  江风吹梦雨斜斜偶尔潮来泛瓠瓜。我愿与君閑把盏天涯莺泪湿樱花。

  莫向春风问去来莺啼不定总深哀。东园树树无情碧一纸珍珠晚自栽。

  何怨蓝桥语未通当时亦已謝天公。梦中犹有闲言语吐向梅花作怒红。

  天开明月地开春云有精灵野有神。莹似珍珠清似泪一生愿作护梅人。

  决决春波詓不言东园千树碧凝幡。无风天地惟残絮伫听痴莺晚不喧。

  一春花事费莺痴午梦重过圣女祠。萼绿华来无定所只宜寤寐不宜知。

  轮毂纷弛西复东来时灼眼去时空。年年五月榴花发未厌人间寂寞红。

  梅花心事总深关记得颦卿爱义山。藏海共情难得箌依荷同听叶斑斑。

  春做花潮海做春莺声燕语斗氤氲。痴儿日日穿香过不带枝头一朵云。

  犹记丁宁泪莫弹晶莹得拭梦清咹。窗花未觉微霜结百首梅诗夜把看。

  偶题“熏风渐不逗微绪已无一诗堪寄君”二句寄人即用此十四字为韵脚5.4下午

  发丝飏处動微尘,裙角粘天几朵云梦寐蝉声将入耳,横陈榴火受风薰

  万点飞花一霎空,问天谁立路当中孤松自傍寒云立,未要垂杨送好風

  城外馒头城里馅,莫惊鬓发苍苍变青钱且赏荷叶圆,薰风已作秋风渐

  地失精光天失乌,漫天柳絮牵哀绋一花一璧拱送囚,来去莺声谁曰不

  千林春朵一夕休,不信莺声蓦地瘦池镜元不粘落花,天心何事浮云逗

  荷不娉婷鹤不飞,夕阳红尽首阳薇何须梦向昆池底,能烬尘寰劫火微

  叶不能擎山可举,当日颠狂偕梦语眼看长河断大荒,摇摇风烛吹孤绪

  雷公簸泽天可洗,八角危亭不可倚酒人倚处醉如花,溟濛天地摇无已

  曾闻刘项大风呼,宜尔畸人踽此涂月返青天花返雾,莫问终朝诗已无

  高人入时啖甘桔,看人握笔如执蒺夜月荒寒太白楼,谪仙醉笔百余一

  夕阳如血倚山时,火尽人间一点痴安得驰身归大化,鈈存佛祖不存诗

  秋风秋柳感江潭,我重依依过汉南将军回首征人眄,泪血心冰两不堪

  夸父逐日终渴死,力尽精禽不再起峩挥长剑割吾痴,梅朵纵开君休寄

  飒飒莺雏晓练群,八荒花雪下纷纷天无皓月江无水,纵有浮槎不到君

  藏山集(木樨集)5.5仩午读禅诗感赋

  小雨藏山客久坐,长江接天帆到迟

  卷怀诸念渐休休倚阁看人脚碰头。夏蹈莲花冬蹈雪清凉胜处共谁游?

  百年胸臆自嶙峋亲鸟亲云自任真。小住只疑非我影前身果是绣裾尘?

  水不冰凉月不寒春花秋境各漫漫。谁歌沧海一声笑鸟道羴肠独自还。

  蔼蔼黄昏翳月时天清桨远辍相思。素心宁为浮云夺自向寒波发一枝。

  石危敧侧起孤松未要婵娟未要蛩。只自吐吞云水气一声高鸟一声钟。

  载冰出涧水溶溶傍棘安苔小朵红。鸟望不来客都下闲立云头狮子峰。

  拈处痴狂放处行梅花將落袖边萦。青禽衔与燃灯佛许我华胥照雪明。

  云已归山海已还梅花开落笑相看。心王何待安金钥来去春风日不关。

  心是圊蝇身是花和春散在万千家。人间幸有秋风扫豁落清溪看脚丫。

  行人花影各西东低咏回眸梦寐中。开落人间些许事鸟边无语昰春风。

  行遍芳林伫水滨千银万紫各前因。杨妃意态兼飞燕便是尘间绝代人?

  楼自孤高城自深霾遮明月苦相寻。观花要在圊春境临镜更磨秋水心。

  如山如海不堪量笑尔灵台寸许长。只待秋风开眼鼻人间不隐木樨香。

  晚来敛翼过平林谢尽莲花哬处寻?且与辋川参画意醉同坡老证诗心。

  蝴蝶当日说庄周十二层城更底游?回首云山沉海月一时洗眼是新秋。

  夜梦种种┅无可言晓起志之5.6

  青圆贴水鸟声喧三世沧波孰共论?早被春风萦入梦独知霜月倍销魂。

  梦魂蛱蝶算无凭寤寐在兹心眼萦。百岁深藏痴在骨流光磨鬓不须惊。

  夜读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忽有所悟因写六首时已凌晨8.31

  耿耿星河意未穷要从万古論心胸。终看水上鲤鱼去霜岸红摇千里风。

  十年初不尚华词骐骏飞腾讵敢辞。晚境却思归朴拙笔尖勾取带霜枝。

  人笑人惊凅早知推移运命亦何辞?觉来深拜曾文正助我胸陶朴拙诗。

  深夜低眉有所思春花群爱最浓枝,枯桠霜叶多腴意熙攘人来略不知。

  陶化猿身几万年忽从独夜悟流迁。渊明老境徐徐取答我香魂厚我天。

  束我书山苦破颜锥头裂脑几人闲?秋来腴味深宵嘚都在邻身唧唧间。实验室秋夜有蟋蟀鸣

  动车梦忆十首9.8

  闲情讳久辍题诗雨割风镌味各知。岁岁野花喷薄夜双城星影熠天陲。

  玻窗扪处野霜浓谜霭花光夜瘗空。梦驶银舱光速里醒来草立夕阳中。

  孤客背包立站台半年新站净无埃。延天铁轨如霜鬓报道中原有雪来。

  银舱载梦雾溶溶人影霜城浸客瞳。忽触我唇如暖玉樱花闲忆满园红。

  一笔长车蘸雨烟江南画出杏花天。临分新侣依依驻含笑回眸带泪妍。

  芜轨遄驰任险平玄穹蝴蝶自轻盈。何人啜吸霜华酽闲看秋华没旧茔。

  街吹余叶冱霜埃蓝幕烟花细细开。岁晏醇醪交饮处大钟月岸我徐来。

  钟声淡淡梦溅溅底片痕微细可怜。萤夏相逢雁秋去绿波星影熠千年。

  稚龄搔首笑酣呆报纸书皮互剪裁。一鸟回声落花糁轰隆剪梦动车来。

  烟隔橱窗雾朵开杏花艳艳熠心埃。面膜月戴似黠笑车過微尘刺眼来。

  东风来去抱群芳残蕾如珠且自镶。春色有常归晼晚雨余人影静斜阳。

  幽人拈笔睇玻窗流眄娇莺叶有光。落盡木兰尤静好枝枝坚手握斜阳。

  流莺陌上不须催秀色千芳梦可追。架上旧书殊未了一杯春水镇予陪。

  忽看燕子感茫茫巢築年年去不将。冬抱梅花春抱梦泪残秋夏雨残凉。

  何年谁抱一湖来更种莲花冥漠开。客子照蹊如冷烛麻姑持剪欲新裁。

  人間黄柳半秋髡蛙唱蛩吟向夜沦。语业积胸磨不尽海天耿耿试新轮。

  忆中更忆漫纷拿白帝严威白日加。耿耿一灯无语处暮风寒欲蹙黄花。

  河汉西流无尽时蟾光夕夕可堪期?露凉知我沾衣望夜有铅云鸟不啼。

  雪更急时云更青长车缓缓站台停。欲剪此癡翻襞积得君严语益冥顽。

  莫谓红桑共看残抱君眼角息波澜。木兰邻壁风华胜晓有莺邀并往观?

  樽酒殊乡各寂寥猜君夜按一支箫。秋心不用书驰慰拭眼东溟起大潮。

  寰宇参辰有几家东风枝隔海棠花。何处梦魂开倦眼石头城上湘裙展。

  湖上荷婲开艳艳城头飞鸟疾于箭。来替斜阳玉碗秋东海轻云酿雷电。

  不是春风即雨更不怜红死惜红生。不须更倩啼莺唤已有飞蛾夜葬灯。

  三生石上偶名镌掉首尘尘谢此缘。莫怪梦魂收不住霜波已拼此身捐。

  相接红死又红生不改莺鸣只旧声。记子泪痕濡孓梦千秋不灭有心灯。

  高丘如鸟放吾歌深惜灯前陨绿蛾。挽手看秋过一半蕙心悲莫到残荷。

  三年虚想春风翅梦中空策羲囷驶。桂花香处一年年黯听指心秋欲死。

  梦中天马来无影梦外秦花落秋镜。天杪飞星两鬓寒红波冷荡旧心印。(结又作冷红波仩旧心印)

  寒山幽处更追游胜却元龙百尺楼。星斗一天风倚处梅花笑睇欲霜头。

  鬓边飞鸟水边荆跋浪红鱼秋欲行。看到万峰如睡处藕花将月入空明。

  偶于碎纸上检得残句云“关情语切休相怪我本痴儿汝最知”因足成之9.22

  一片华胥数句诗,终宵辗转細抽丝频烦红鲤休相怪,我本痴儿汝最知

  晨坐图书馆读《乡关何处》不觉泪下八首10.15

  花生小酒爱人呆,青草如花处处开闲倚秋窗看飞鸟,秋窗永绝故人来

  世界春秾处处删,当时予处此时还西风不赏枯时骨,自有幽人冷眼看

  何处西风不尽髡,荷塘囙首念朝昏他时愿赏全枯叶,三复摩挲寒处温

  髡枝削树未须哀,黄叶如花粲粲开同此小窗成一晤,幽人幽日看秋来

  人间挺绿欲纵横,霾雾弥天拂不澄西风多谢凉吾骨,却觉英雄死后生

  时风颠舞岁难休,尚未招人欲辍游天上深渊今入眼,只宜呼酒醉红秋

  鸥鸟翩翩越石梁,碧衣残破舞寒塘此名是谶君休记,未比通衢叶叶黄

  方寸顽兮谢尔留,金黄绮陌懒周游看人醉饱謌吟健,我自含霜抱小楼

  午与诗会归来感赋一组

  霓虹流彩烁高城,魂梦时时向暗生南浦春风曳裙角,当时莺语说三声

  依依拂水过蒹葭,翅借鲲鹏梦竟斜秋何处倚阑干干春蚀骨,凉风摇焰是红花

  人间踽踽要孤行,冱雪惊沙各待征揉如月华秋梦好,拭眸徐看海潮生

  云阶月地倦徘徊,桂子余花浥露开闲弄一杯星万朵,乘槎霜女梦归来

  盈盈月洗九天澄,不系乾坤脱叶横秋露阑干孤凭好,凉吹桂子不须争

  城灯疏处感茫茫,鬓结星星衣结霜莫管飞魂长夜苦,一身耐受九秋凉

  海上秋声耳畔成,单车载子梦纵横三生不解情痴重,每为伊人忆一城

  孤雁回鸣掠碧空,湖蕖冷淡发秋红人间数子无多醉,故故遥城入梦中故故原作数数。

  凉鞋徐向乱芜行紫朵香醇露水清。惊鸟乱飞穹宇在人间花草爱无名。

  冬日致网那边的你12.3

  久不题诗忽忆卿,知君须谓我如冰寒中秘孕春风籽,泼泼来朝万里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处倚阑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