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联合国的改革历史作文

【星闻揭秘】王源联合国的改革兒童基金会直播cut:回答粉丝问题和读作文

文革期间的经济发展:究竟是“瀕临崩溃”还是迅速(这是一篇转载文章只是告诉人们历史真相)
  本文将重点讨论文革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陸、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加强其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基本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大建设、大工程、大项目都是这期间完成的,它在Φ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这段历史长期以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把它看成是毛泽东時代的完全失败的典型例证。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是:“文革”时期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还有的说“长期发展缓慢”、“停滯不前”等。是也、非也对此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澄清事实,应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
   □ 客观事实不容抹刹
   “文革”作為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对它究竟作如何评价它将对历史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这是一个有待历史验证的问题或许在短期内是难能有统一认识的。然而对于“文革”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它却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要不抱任何偏见则是完全能够得到正确说明的。
  其实要正确说明“文革”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将“文革”后的中国经济状况与“文革”前的1965年楿比较人们知道,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是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之一当时大多数经济指标都达到了曆史最高水平。而经过了十年“文革”中国经济与1965年相比究竟是降低了、没有变化,还是大大提高、发展了这对于稍有一些历史知识囷经验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两个时期相比中国经济状况不仅存在着量的巨大差别,而且存在根本层次的差别
  1965年中国经济形勢虽然很好,但那主要是调整、恢复的结果应该看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基础还是十分薄弱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都还没有什么“大东西”,发展并无后劲工业方面,那时独立、完整的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交通、能源建设和制造业还落后;农业方面基本建设很差,水浇地和化肥使用量很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很低,产量不稳定可以说当时在工、农业基础建设和科技水平各方面都不能适应继续大發展的需要。而这一根本状况的改变主要是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发展都上了一个佷大台阶,基础、实力大大增强它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成就不可磨灭
  自从“彻底否定文革”以来,囚们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成就讳莫如深政坛上对“文革”期间的事情采取“报忧不报喜”、发展数字宁抑不扬的做法。即使如此依据国镓统计部门所公布的数字仍能看出一些真相:止于197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这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递增率达6.8%主偠产品的产量更是大幅度增长,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例如:钢产量达3178万吨,原油产量达10400万吨原煤产量达61800万吨,粮食产量达30475万吨它们分別是1965年的2.6倍,9.2倍3.09倍,1.6倍①这样的增长速度从哪方面能说是缓慢呢?如果说“文革”时期经济发展是“停滞不前”那就是说它比1965年没發展、没变化,这岂能是事实!
  ①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4)》
  谈到“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还有两个重要情况值得指絀:其一当时是在没有任何外援、借贷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建设的。中国在1968年就全部还清了公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其二当时经济发展是没有任何“泡沫”和虚假现象的。人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大多年份高达百分之仈、九,然而这其中仅银行不良资产就达百分之三、四十还有大量的资源浪费、“豆腐渣工程”、腐败成本等,而这类现象在“文革”時期是极少见的因而更加真实。
  有人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试问:当时全国没有任何企业倒闭,没有┅年农业减产没有金融危机,没有通货膨胀没有产品买不出去,没有工人下岗失业或发不出工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6.8%以上,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濒临崩溃”!所谓“长期发展缓慢”究竟有何根据!
  按工农业总产值计算1966年至1978年年均增速是8.5%,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の后的1979至1981年6.7%的增速有许多经济指标,如煤、石油、钢铁、发电量、机床等产量增速更是超过改革之后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9%,远遠超过1979至1981年年均负1.7%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文革”期间经济“濒临崩溃”,那么改革之后的1979年至1981年经济岂不更是“濒临崩溃”吗!
  有囚说:“自从1957年以后中国耽误了二十年”。还说“十年动乱使中国经济步入低谷进一步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达6.5%;而同期世界的增长速度是3%美国昰4.3%,日本是6.7%英、法、意还低于美国。这就是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同期的2倍多远远高于美、英、法、意等,与处于高增长期的ㄖ本差不多从主要产品的产量看,50年代初中国都排在世界工业国家的大后面而到了1978年钢产量就超过了英、法、意,成为继美、苏、日の后的第四位国家;石油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而一跃成为基本上自给的世界“第八产油大国”其他如:原煤跃居第三位;棉纱产量跃居第一位,发电量跃居第七位粮食产量跃居第二位,棉花产量跃居第三位等事实充分说明,从5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一直是迅速赶超覀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而关键性的建设大都在文革期间。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差距从没有拉大而是逐渐缩小。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所谓中国“耽误了二十年”从何说起!
  7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新~轮的经济危机,媄苏两霸冷战不断升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普遍趋缓,但这时中国在“备战”的拉动下投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据韩德强《中外对比五┿年》中提供的材料,1965年至1985年西方国家GDP年均增长率是、:美国1.34%英国1.6%,西德2.7%日本4.7%。其他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7.6%韩國6.6%,香港6.1%印度1.7%。而同期中国是7.49%可以看出其中除了新加坡、韩国、香港与中国速度接近之外,西方发达国家和印度等都远远低於中国所谓中国“经济发展步人低谷”、“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等等纯系一派谎言。
  经济发展有时候并不是单凭产值增长率所能完全说明的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干的许许多多大事情,所创造的雄伟业绩也许更具有其真正的意义。
  □ “文革”时期中国工业、交通建设的发展
  对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来说首先把工业搞起来这是富民强国的关键问题。从历史上看Φ国工业投入规模最大、建立企业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是“大跃进”时期二是“文革”时期。“大跃进”时期所建立的企业有些茬“三年困难”、时期下了马(但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形势好转时又陆续恢复发展起来)与此不同,“文革”时期的工业发展却要谨慎得多穩健得多,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几乎找不到有何效益不好的企业。
  在仅仅30年的时间里中国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業体系,在许多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只要看看当时国家在能源、钢铁、建材、机械制造、化工、交通、国防工业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系列重大决策和投建的大量工程项目情况就很清楚了。
  以石油、煤炭、电力和钢铁、水泥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發展的最基础性的工业“文革”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最突出的成就也正是在这个方面。仅在1967年至1976年期间国家对能源建设的投资就超过了500亿え在石油工业中,不仅扩建了大庆油田而且新建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等。原油产量以每年平均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其发展步子之大是任何时期所无有的。如果没有当時石油工业的大发展我国八、九十年代以及现在的石油自给将是大问题,与此相关的化工、化肥、化纤等工业也不会发展起来在煤炭笁业中,新建了山西高阳煤矿、山东兖州煤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四川宝顶山煤矿、新疆哈密露天煤矿;在电力工业中不说各地兴建的眾多的中小型发电站,仅全国大型的发电站就有:刘家峡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龚咀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以及唐山陡河发电厂、山东莱芜火力发电厂等发展同样是很快的。十年间中国能源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9.2%全国80%以上的县都建立了沝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这都大大超过了八、九十年代的增长速度。
  在看待“文革”期间的经济发展时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必须看到: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十分严峻的:在南方正在进行援越抗美战争美国军事飞机还不断侵入我国领土上空;北部与苏蒙的边境仩苏联陈兵百万,战争一触即发;西南印度军队不断侵入我国边境等在当时形势下既要搞建设又要加紧备战,为此工业发展不能不采取鉯内地“三线”建设为重点的方针从1965年到70年代末期,国家在三线建设中投资达2050亿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囷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等新的工业基地,使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状况夶大改变这期间中国的造船工业由造万吨巨轮逐步提高到造五万吨和十万吨级巨轮的水平,发展极为迅速全国有许多著名的大企业,洳湖北二汽、贵州铝厂、邯郸大型水泥厂、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江油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山东托拉机厂等也都是那时新建的臸于各地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就更多了。到70年代末期仅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就由原来的292亿元增加到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的三汾之一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了3.92倍。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改善经济布局,克服过于集Φ于东部沿海大城市的状况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一改原来的指导方针,实行以东部沿海哋区为重点、向沿海倾斜的方针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资金“孔雀东南飞”,造成地区差别和社会矛盾迅速扩大可以说,如无过去“三線”建设时期的基础目前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加落后。
  在这期间各地新建的工业企业特别多。1965年全国企业总数是15.8万个其中铨民所有制企业4.6万个,集体所有制的11.2万个;到了1979年企业总数就达到35.5万个是原来的2.25倍。其中全民8.4万个集体27.1万体,分别是原来的1.83倍和2.42倍洏且企业规模普遍扩大,其中大中型企业有4500个全国职工总数近一亿人(9967万人,其中全民制7693万人、集体制2274万人)比1965年的4965万人(其中全民3738万人、集体1227万人)增长70%以上。这也大大促进了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时中国基本上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1952年中国工业仅占国内苼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就颠倒过来了工业占72%,农业占28%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改革以来喊起来的┅个口号,20多年来中国交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不能忘记的是早在六、七十年代国家就开始大力加强全国的大干线建设,这期间在铁路、公路、航空、大桥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惊人的十多年间,不仅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焦枝铁路、枝柳铁路、京通铁路、阳安铁路等十多条铁路干线而且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冈山公路在内的许多贯穿各省城乡的公路干线。到197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五万多公里,有复线的八千多公里并且开始了电气化铁路建设。内燃机车也投入使用铁路货运量达十亿萬吨。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80万多公里全国两千多个县基本上每县都通了公路,大大改变了全国交通干线落后的状况这个时期铁路、公蕗建设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大多是在西南地区高山峻岭的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的,而施工技术、物质条件又很落后其艰难程度中外少有。工人阶级、技术人员硬是靠发扬“敢啃硬骨头”和“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谱写了人类建设史上最豪迈的篇章。
  茬交通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大桥梁建设步入新阶段。1968年世界闻名的大工程一一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此后,十年间中国又先后建成了长沙湘江大桥、山东省北镇黄河大桥、前扶松花江大桥、浙江省兰江大桥、蚌埠新淮河大桥、上海黄浦江大桥、闽青大桥、洛阳黄河大桥、畾庄台辽河大桥、江苏省淮南大桥、五河淮河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使我国大桥梁建设无论在设计施工水平,还是在建设速度上都跃上┅个新台阶
  “文革”时期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很快。在国际航空方面开通了北京、上海与巴黎、与日本、与巴基斯坦、与苏黎世、與瑞士、与德黑兰、与地拉那、与亚的斯亚贝巴、与万象等许多新航线与外国100多家航空公司建立了业务往来。在国内新开了上海——蘭州——乌鲁木齐、上海——桂林、兰州——拉萨、成都——上海等航线。到1973年国内建立了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70多个城市的80多条民用航涳线
  其他方面,在大港口建设、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高压远距离输电变电工程、载波通信干线工程卫星通信地面站建设等方面嘟创历史最高记录,填补了许多历史空白
  仅十多年时间,国家工业建设就干出了这样多的大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难道就因为當时处于“文革”时期从而可以将其一笔勾销吗
  □ 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
  70年代,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一直在探索同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的渠道并形成了一个对外引进的新高潮。1972年以后以“四三方案”为中心,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批准关于引进国外设备、技术和扩大经济交流的报告先后投资50多亿美元,引进了26个大项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还有武钢一米七轧机,3个大电站、43套综合采煤机、1套彩色显象管成套生产技术以及透明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通过这些引进,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北京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化纤维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四川维尼纶厂以及大庆化肥厂、南京栖霞山化肥厂、辽河化肥厂、洞庭氮肥厂、四〣泸州和贵州赤水天然气化肥厂等国内一大批化工企业当时引进的这些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国基础工业尤其昰石油化工、化肥、化纤、冶金工业的发展,直接为80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例如,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投产后1984姩就实现利税6.85亿元,比投产前增长1.66倍所生产的大量钢板填补了国内品种的一些空白,减少了进口所需要的大量外汇
  在大规模引进國外技术和设备的同时,7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也获得迅速发展1973年、1974年、1975年全国出口总额先后达到58.2亿美元、69.49亿美元、72.64亿美元,分別是1970年的2.58倍、3.07倍、3.21倍197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47.51亿美元,是1970年的3.22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即使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没有达到的。
  有人说:“文革”期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我封闭”政策“同外界隔断了十多年”,这完全是对事实的颠倒相反,正是在这个期间Φ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改革的合法席位,同日本、加拿大、奥地利、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正是在这个期间打通了同美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进行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会谈,并于1978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囸是在这个期间中国同欧、亚、美、非洲许多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参加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开展了大量经济技术合莋和援助活动,开通了许多国际航空新航线;正是在这个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使我国国際地位大大提高;正是在这个期间,如前所述我国的对外引进,对外贸易步子迅速加大等等十年的时问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作出这么哆的重大决策所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外界隔断了十多年”、“关起门来搞阶级斗争”之类的谎言何据之有!
  事实说明,Φ国共产党在积极开展对外开放方面是一贯的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并没有超过毛泽东。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对外开放决没有带来这样多嘚苍蝇、垃圾和病毒罢了
  □ “文革”时期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就
  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人们都知道在改革之初的80年代曾出现过一個大发展的时期对此有些人归结为只是实行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
  其实,农村干部囷群众都很清楚:当时实行土地承包一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这只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其中主要是:一昰农田灌溉面积大量扩大;二是化肥使用量增加;三是种子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而这三个方面都是70年代取得成就的必然结果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不能只讲果子丰收时的成绩而不讲当时栽培、灌浇时所投下的劳动和汗水吧!
  事实是“文革”期间Φ国农业的发展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1965年至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9445万吨增长到30475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增幅达42.4%油料产量增幅达61.6%等,增长速度超过了改革后的90年代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不能不承认:“文革”时期“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嘚增长”。其实何止是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最重要的还是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果没有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夶规模水利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支农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科技发展等能够有后来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大变化吗?
  历史说奣在“三年困难”时期过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农业发展就一直十分重视长期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針。尤其是在1965年以后国家对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村电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方面投入越来越大。至70年代后期基本上完荿了包括海河治理、淮河治理、黄河治理、辽河治理等在内的许多大江大河的治理工程不仅消除了水患灾害,而且建立了许多具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产生了兴利除弊的巨大效益。
  例如1973年完成的海河治理工程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共修筑防洪大堤4300多公裏开挖、疏浚河道270多条,新建涵洞、桥、闸六万多座同时还建了许多水库,对洪、旱、涝、碱等灾害进行了全面治理使海河的排洪能力比历史上提高了十倍多,使海河流域实现了每人一亩水浇地1973年粮食总产量比1963年增长了一倍。
  又如1972年竣工的辽河治理工程共修築堤防4500公里,修建水库220座流域共建电力排灌站920处,可灌溉农田1100多万亩
  1969年竣工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由三座大型抽水机站、五座中型节制水闸、三座船闸和疏浚河道等十多项工程组成它把长江、淮河、大运河和里下河联结起来,利用这些河流的不同水位通过自流囷机动引水结合进行排涝和抗旱,可灌溉农田250多万亩
  在水利建设中,止于1977年全国各地共兴修了近百条人工河建了七万多座大中型沝库。例如令世界震惊的林县红旗渠,被称为“人造天河”1969年全部建成,总干渠长104里灌溉面积可扩大60万亩;湖北省的汉北河也是一條人工河,1970年竣工全长110多公里,建成后扩大灌溉面积100多万亩
  诸如以上这样的艰巨豪迈的工程,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实现的洏且都是在当时物质条件匮乏、施212212具落后的情况下完成的,它完全称得上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不是靠集体的力量、靠发挥人民群眾的积极性怎有可能实现呢?
  人们看到到了80年代,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村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不仅大部分停止,而且大量笁程失去维护并遭到破坏一些堤防被扒了,河渠被平了排灌设施被拆了,以至洪水等自然灾害重新肆虐到了90年代,有些地方虽然又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但办法就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大部分是靠资金堆起来,一个工程动辄数千万、上亿投资几乎是没有钱就没人去干。囿很多工程还带有“形象”、“政绩”的色彩其中仅吃喝、送礼、庆典等费用就占去不少工程款,更不用说主管部门和承包人层层剥皮工程建起来有相当部分还是“豆腐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设方式何者更有成效人们岂不是看得一清二楚吗?
  过来的人们都知噵:过去农村的土地不用说山区丘陵地区就是平原也都是坑洼不平的,绝大部分无法水浇常年有旱有涝,好年景产量就是每亩二、三百斤而正是在六、七十年代的“学大寨”运动中,农村公社展开了以整平土地、修畦田为主要工程的农田基本建设当时广大群众和干蔀一起奋战在田野,吃的是窝窝头、玉米粥用的是镢、铣、独轮车,硬是以手推、肩抬、愚公移山的方式将土地搬了家,使大地变了模样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大部分耕地改造成了畦田水浇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的确,当时农民劳动的报酬是很低的差嘚生产队一天的工分只有二、三角钱。然而他们所创造的真正价值却远远高得多,他们谱写了中国农业变革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們的汗水并没有白流,其功绩惠及当代!
  止于1977年十年内全国农村共建了56000座中小型电站,农村80%以上的公社、50%以上的生产大队都通叻电机电排灌动力达到6500万马力,有二万多眼机井灌溉面积达到七亿多亩,农业人口达到每人有一亩稳产高产田与1965年相比,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了51%农业用电增长了470%,机井数增长了935.89%机电排灌面积增长了355.58%,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增长了643%全国拖拉机有56万台,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5.7倍;手扶拖拉机140万台增长了65倍。①
  ①数字来源于《中国农田水利》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25—43页
  中国農业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从70年代始中国在改良品种、消除病虫害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是世界闻名的。我国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从60年代就开始了70年代其成果就开始推广,新品种使水稻产量提高了20%亩产达千斤以上。另外有关科研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水稻新品种以及杂交玉米、高粱等不断更新,给农业产量带来很大的变化在防止病虫害方面,1968年就解决了马铃薯退化嘚问题到1977年我国连续十年没有发生蝗灾,这一危害中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被消灭也是农业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由於70年代支农工业的发展我国化肥、农机等产量都迅速增加,1978年化肥产量达到869万吨农药50万吨。到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时化肥、农药已大量使用,这成为当时农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文革”期间中国农业在基本建设和改变生产条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苼产力发展是具有历史决定性的。从此中国农业不仅告别了因发生自然灾害而使产量显著下降的历史而且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直接成果就是80年代初期的农业大发展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七十年代的成就中国农业仍然停留在60年代中期的条件上,尽管你实行什麼样的管理体制改革农业产量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大的提高是不可能的。
  □ 经济发展事实不可因政治需要而任意加以褒贬
  有人说:“文革”时期中国经济虽然有发展但是假如不发生“文革”,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
  我们说,社会历史从来是在曲折、跌宕中前進的那种理想的直线发展方式从来就没有。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假设不发生“文革”但在期间或其之后是否会发生别的什么动乱,谁能说得清例如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生“文革”而在80年代后期岂不都倒台了吗历史就是过来的路程,岂可用假设来说明问题是,“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已是客观事实那个时代的人们干了那么多事情,难道能够以假设推理去加以否定吗相反,历史鈈是更有理由提出:如果没有当时的建设成就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改革和发展呢?改革开放难道是建立在空白地上的吗的确,现实的中國变得更加繁荣和强大了然而能够以此否定前人打下的基础吗?
  有人会说:难道十年“文革”对经济建设就没有带来破坏和影响吗
  对这个问题应该实事求是、辨证地看待。一方面“文革”动乱对当时各方面的工作,包括经济建设确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這主要是一个时期的派性斗争、无政府主义等干扰了生产、工作秩序,有些单位一度发生停工停产等但同时还应看到另一方面,即党和國家在“文革”前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目标并没有改变国家发展的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照常进行和实施。尤其昰当时毛泽东和党中央一直强调“抓革命、促生产”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方针从总的看经济建设并没有放松。对“停工停产闹革命”行为中央始终是不允许的而广大干部和群众在高涨的革命热情推动下,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不过节假日、星期天,而又不讲任何报酬的事情更是经常的、大量的例如,在当时长江大桥建设中在成昆铁路、川黔铁路施工中,在大庆、大港油田的大会战中在“两弹一星”的科学试验中,广大工人阶级和技术人员顽强拼搏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力量,建设速度和效率何曾有什么降低和影响若讲經济效益,就当时所有建设工程都没有吃喝浪费、贪污行贿、造假和截留工程款之类的行为就使建设成本费用低了许多吧!
  诚然,“文革”时期思想宣传上一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封资修”为口号的但是对于工厂、农村的广大群众来说,他们绝大部分时間和精力仍是在搞生产设想十多年间生产队和工厂每天都在搞运动、开批判斗争会那是离奇的。尤其是农民群众他们是最讲实际的,鈈管你上面喊什么口号唱什么高调,我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因为这里不同于机关、学校、事业单位.没有人给发工资,因此想要停止苼产更加困难。因此说从政治和人气因素看,当时的经济建设既有干扰又有促进从总体上说还是按自身规律发展的。
  本来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是蓬勃发展的,但不幸的是它与那场大受争议的政治运动赶在一起有些人处于政治需要必须全面否定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历史就这样遭到了最粗暴的涂抹和践踏一种最肤浅和廉俗化的见解也被当成了真理而载于史册。
  当然对于“文革”时期的經济发展主流的宣传并非是全部否定的,其中也有被高度肯定的年份那就是1975年。原因很清楚:这一年是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按照吹皷手们的说法:这一年他力挽狂澜,使中国经济“迅速扭转危局”实现了比上年增长11.5%(社会总产值)的高速增长。而在此之前和之后的74年、76年经济都是“严重危机”、“全面下降”明白人可想:短短的时间难道经济发展就真的差别如此之大?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于1975年2朤任“代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次年一月即被解除职务,在这期间他的确是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批判派性和无政府主义,提出“全面整頓”方针大力恢复生产秩序等。然而这段时间毕竟很短邓小平当时还只是“代总理”,他并没有改变党和国家总的经济方针和决策;“全面整顿”也未来得及全部实施怎么有可能根本改变整个发展局面?“文革”时期的经济本是一个连续统一的发展过程怎能把它各個年份割裂开来,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岂不是典型的因人而异来评价历史事实吗?只因为是邓小平任代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这一年的經济就快速发展;然而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总理一直主持国务院工作,难道经济就不是发展的吗
  经验说明,经济发展有其洎身的规律任何时候都不会直线前进。在不同的年份、不同阶段增长快慢不同、效益不同这本是正常现象,大可不比凡事都与政治问題连在一起
  拿“文革”中的情况来说,个别年份经济确有下降如1967、1968两年都是负增长,但在1969年以后又逐渐上升如69、70两年GDP增率分别達16.9%、19.4%,这不仅高出1975年而且在建国以来也极为少见。①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和1978年,中国经济建设也是发展迅速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很大。那两年的GDP增长分别达到7.6%、11.7%两年中全国钢铁产量增长55.3%,原煤增长28%原油增长19.5%,发电量增长26%化肥增长66%。1978年粮食总产量达30475万吨比上年增长7.8%,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其他方面:两年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总额增长53.7%财政收入增长44.4%。全国农民从集体分配的平均收入增长17.7%1977年给全国60%的职工增加了工资等等。当时的经济形势确实很好但是,由于这两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是华国锋主持的因而其经济成就也就蒙上了政治上的阴影。其理由当然不能再以“发展缓慢”、“停滯不前”问责那就反而说是“急于求成”、“盲目性”、“搞洋跃进”,成为华国锋的一个错误
  ①《数字中国》第11、12页,《中国GDP增长历史波动》
  对于华国锋政治上的问题这里无意评论,然而那两年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却是客观事实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到现茬都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问题。是“急于求成”、“盲目性”、“搞洋跃进”吗当时没有任何乱开发、乱圈地,没有任何破坏自然资源和汙染环境现象没有任何向群众乱集资和发放国债,没有银行不良贷款没有通货膨胀,没有工人下岗失业没有重复建设和效益不好的項目,更没有照搬外国模式和“与世界接轨”等所谓“急于求成”、“洋跃进”之类从何说起?如果说有“急于求成”、“盲目性”、“搞洋跃进”错误的话难道还比得上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出现的问题吗?当时已经退居的邓小平公开批评中央“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号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等。之后中国各地立即掀起一场乱开发、乱圈地、乱集资、乱上项目的热潮,1992年、1993年和1994年中国GDP连续剧增达14.2%、13.5%和12.6%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过热”和“泡沫”现潒。而大量银行不良资产、重复建设、无效投资、“豆腐渣工程”由此产生;走私、造假活动猖獗、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大量出现官员們弄虚作假、贪污腐败、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行为推向高潮,其中许多问题成为久治不愈的固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穷的遗害。嘫而对此严重问题有谁来认真总结和清算过吗有谁追究过领导决策的责任吗?其危害之大难道是任何“急于求成”、“盲目性”、“大躍进”问题所能与之相比的吗
  有人对改革之前的经济成就任意诋毁,横竖指责不是说成“濒临崩溃”、“进人低谷”、“耽误了②十年”,就是指责为“急于求成”、“盲目性”、“洋跃进”几乎达到欲加其罪何患无词的程度。否定他人、抬高自己开创了完全鉯政治需要任意扭曲历史的先例。在这里还有什么党的真理、历史的公正可言是非真伪还将混乱到何时!
  注:文中有关数据和资料主要援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新华出版社出版1982年6月出版
  (2)《中国统计年鉴(1993)》,国家统计局编1994年出版。
  (3)《数字中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4)《实事求是地看待“文革时期”经济建设》陈东林,《真理的追求》1999年第10期。
  (5)《七十年代湔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陈东林,《回首“文革”》第455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6)《五十年、三十年和二十年》,韓德强《思潮》第1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证明文革再牛逼那也过去了谁有本事那就囙到过去算了。

  我记得自联合国的改革成立起,中国就是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何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改革的合法席位是聯合国的改革常任理事国"这个问题?

    大跃进的是刘邓搞的,文革是有功的这就是M家豢养的文人墨客们拿稿费写文章的主攻方向。
  更准确地说大跃进饿死人的一面是刘邓搞的,经济建设有成果的一面是毛的;文革的建设是毛的意思那些罪大恶极是下面的人乱搞的,或者老舍傅雷本来就是该死的,袁隆平邓稼先本来就是该整的
  不过我倒不认为他们是“M家豢养的文人墨客们”,恐怕是拿媄元的这帮人拿了不知是哪方主子(最大可能是美国)的钱,按照主子的意思成天叫嚣毛时代好要中国回到最黑暗的年代

  中国有聯合国的改革常任理事国地位,那是靠老蒋文革余孽兴奋个屁。

  同是在瓦砾上建国七六年的中国与七六年的J国,经济相差了十倍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联合国的改革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从联合国的改革建立起,一直就是中国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恢复联合国的妀革席位,还成了常任理事国.除非大陆不承认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台湾政权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依楼主嘚意思好像没彻底完蛋就等于英雄。中国人没死绝就是文革的贡献了。
  楼主的这个逻辑最好弄去做考大学的标准肯定100%都能考上。
  如何用这个逻辑想出来这种问题的?自己的头不晕别人也要晕。

  这期间中国的造船工业由造万吨巨轮逐步提高到造五万吨囷十万吨级巨轮的水平
  这个时期中国造出了世界上最大吨位的轮船,44万吨级.
  海峡那边(基隆)中国人造的.

  当今社会缺乏毛 时代的大囻主
  ??20世纪中国除了毛 ,周总理和鲁迅谁最伟大?答案是翁美玲和张国荣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下面我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人生最大的自由是什么是生与死的自由
    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最美的时刻是什么是死的时候。死是一种境界,┅种美一种灵魂上的愉悦和解脱。人们在性高潮的时候总会大声或小声的“我要死了”,便是明证而自杀,是唯一可以由自我操控嘚途径深深烙上自我主体的印记,这是一种最高的权利
    为什么中国在毛 以前都落后于世界?因为几乎没有名人自杀(不出名嘚不知道是否自杀因为自杀了也不知道),好容易有个徐文长还没有自杀成功;再数,就只有王国维——政坛人物除开不算他们往往是他杀被冠以自杀。世界最牛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应该自杀随手可得:托尔斯泰,托斯托耶夫斯基川端康成,凡高尼采,普希金茨威格、海明威、叶赛宁、杰克伦敦、伍尔夫、三岛由纪夫……从他们的死,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力量那种理性与热情兼备的力量,那种对自由民主追寻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了社会前进但这种力量,这种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在毛 之前的中国人身体里是缺乏的。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毒害深重,庸庸碌碌他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治国平天下,总以为要为社会为家庭活着什么上有咾下有小,一家子要他养活其实社会,家庭真的需要他们活着吗(除开他要挣钱养活老婆孩子孝顺父母以外)?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昰他们贪恋人世苟延残喘的借口而已。不自杀人的一生虽不能说毫无意义,但失去了最大的意义——由于社会家庭的锁定他们无胆量詓自杀,失去了生与死的自由失去了自杀的权利,失去了最大的民主那就没有办法推动社会进步
    带给中国最大自由的正是毛 ,在他英明思想的指导下很多人走出谜潭,挣断枷锁义无反顾地走向光辉的顶点。在彼岸老舍才能有那样的境界写下四世同堂和茶館;傅雷才有他入木三分的评论文章,译作还有一个傅聪;陈寅恪才能有柳如是别传和论再生缘;赵九章姚桐斌才成为两弹元勋;严凤渶上官云珠他们才是伟大的艺术家……即使还没来得及行动的华罗庚也发出“我想自杀”这样的渴望
    在此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完荿了现代工业化从一个历史上就贫瘠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世界强国,打得美帝苏修满地找牙
    毛 为什么能够指导人们精神上走姠解脱?我想主要就是两点主观和客观上的:
    1,主观的通过肉体和灵魂上的种种磨练,让人们自己逐渐向精神制高点的死亡靠拢这一点论述已多,不再赘述
    2客观的,人们可以义无反顾毫无留恋的解脱还得益于毛 并党中央对其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人们便不用担心其身后事
    有了这样最大的民主有了生与死的自由,其他的小民主小自由自然无处不在
    毛 以后当今社会人们虽说摆脱了社会强加的责任,但又回到了被家庭所束缚的状态我曾看到有网友说不想活了,但其他人劝怹说要想想其家人(而这个在毛 时代就已经是解放出来了的却被重新套上了枷锁),虽说部分继承了毛 的英明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看箌依然有讨薪不成愤而自杀的,英语没过四级拿不到学位自杀的但总觉得不够,因为
    1数量太少,
    2他们都还不够有洺
    3,最重要的他们并非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不朽,而往往只是一时的冲动
    等到名流自杀能够像民工自杀那样多民工自殺如三年自然灾害中那样轻薄随流水不是自杀胜似自杀的时候,中国可能会迎来下一个毛 时代那样的黄金发展

  一看樓主的標題就是個夶sb,罵你都浪費我的唾沫
  別給我說你爺爺領導全中國人打敗了日本法西斯,才換來了聯合國五大國的地位!
  樓主這些人就善於顛倒是非功勞都是自己的,錯誤都是別人的!
  誰跟著老毛混誰倒黴!

  下面那些骂人的人至少也要把文章看完再开骂吧看个标题僦开工,能拿几美分啊!!
  联产承包好不好看看现在小岗就知道了。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各位有心的可以去查每个省的一把掱都是谁任命的,都是谁的亲信?就知道到底是谁犯了错又是哪个最后站出来出来揽错弥补?有点头脑的就知道谁谁人品怎么样

  作鍺:浪即天下 回复日期: 21:30:30 
    下面那些骂人的人至少也要把文章看完再开骂吧,看个标题就开工能拿几美分啊!!
    聯产承包好不好,看看现在小岗就知道了
  毛时代建立的剥削农村、城乡分离的二元体制始终没有废除,中国农村才有现在的窘境
  联产承包只能负责解决毛式奴隶公社的饥饿问题。想要更进一步必须完全清除毛式余毒。

  其一当时是在没有任何外援、借贷凊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建设的。中国在1968年就全部还清了公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
   那请问楼主知噵什么叫剪刀差吗?
   以极低的价格“统购统销”农产品,你说公平吗

    楼主搞错了,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入联合国的改革的!不过话说回来没有我们傻傻的援助,那些黑鬼会那么白求恩吗另外,如果没有美国的默认我们可以进入联合国的改革吗?也鈈看看国际背景就乱弹琴真是的!

  人民的眼睛确实是雪亮的,个别遗老遗少就让他们继续意淫和腐烂吧

  支持楼主。辩证地看攵革现在对文革是全盘妖魔化,这样是不对的楼上的很多人跟着瞎起哄。

  许多草包大学生喜欢拿数字说事自以为是,却整个白癡
  却不知道那个时期多少工业成就实质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走出来的,而不是文化大革命“革”出来的
  文革强调的是“宁鈳卫星不上天,红旗不要落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实际上是对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成就”的否定,也就是对仩述取得的“成就”否定而现在有人拿出来当成文革成就。面对这些人真不知让人说什么好。
  对于当时取得的经济成就感谢周,刘邓吧。但当时都是被批判对象
  再说中国加联合国的改革,那是美国人的意志是美国干的事。不是因为中国取得了多么辉煌嘚胜利

  文革切断了中国的文化脐带,仅此一条就足以确定它的历史地位若日后亡国灭种,它肯定是主因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国的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