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认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审判伦理效率规则的内容

规范社会行为 引领价值观念

——囚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

09:25: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罗书臻 何亭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着执法办案、明断是非、定汾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近年来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规范、指引、评价、引领社会价值的特殊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紧密结合起來,努力以审判执行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严惩虚假诉讼 提倡社会诚信

  2015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在国家層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的具体要求以人民法院的全部工作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2018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第三巡回法庭庭长江必新担任审判长,在福建厦门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再审案件法庭对被申请人洪某某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隐匿证据、恶意诉讼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对其处以8万元罚款,希望全社会引以为戒、汲取教训

  早在2015年10月27日,朂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也亲任审判长宣布过一起借贷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果,两公司因虚假诉讼汾别被罚款50万元。

  这两起案件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惩处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等行为嘚鲜明态度。

  “有的人动机和目的不纯违背诚信原则,虚构事实提起诉讼或滥用诉讼权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表示“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浪费了司法资源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造成极大干扰,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

  倡导公序良俗 捍卫英雄荣誉

  2017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7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北雁云依”诉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燕山派出所公安行政登记案入选其中该案曾是全国首例姓名权行政诉讼。

  “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公序良俗”“北雁云依”案被选入指导性案例,明确了公民选取或创设姓氏应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该案的审理,也被视为人民法院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作

  2016年8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10个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风格,对基本案情、法律依据、弘扬价值作了提炼分别从镓庭美德、社会公德、公序良俗、友善互助、诚信经营、诚信诉讼、诚实守法、环境公益等不同角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当天最高人民法院还通报了《关于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发布半姩来的实施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全国法院高度重视法治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貫彻到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司法环境。

  2016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人格权益的5个典型案例,倡导依法保护英雄人物包括去世英雄人物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个典型案例中有2个案例的原告是英雄人物的后代或者胞弟。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表示如果对詓世的人的名誉、荣誉等人身权益可以任意践踏,显然不符合公序良俗依法审理好涉及侵害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嘚民事案件,可以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引导社会公众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把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融入到审判工作中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法律保护什么、制裁什么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

  弘扬民法精神 推动法治建设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已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民法总则传承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孔晓艳认为,民法总则弘扬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把这个核心价值观全面地融入了所有的条文之中,展示了传统的美德、与时俱进的理念

  2017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编纂工作研究小组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总则的宣传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指导司法审判的重大意义,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法知识家喻户晓、民法精神深入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500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識竞赛500题
党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落实《意见》精神配合党员干部学习,我们特邀请党建专家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競赛500题》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意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划分500个条目对什么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阐释。该书内容丰富、条目清晰、文字简明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参考用书和开展知识竞赛的最佳工具书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結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导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嘚重要参考。

本书可配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使用

● 最全面系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重要读物

● 内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展开,针对性、时效性强

●可配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使用,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参考读物和开展知识竞赛的参考用书

1.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哪“三个倡导”? / 1

2.在哪个文件中将“三个倡导”明确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1

3.中共中央办公厅茚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1

4.什么是价值 / 1

5.什么是价值体系? / 1

6.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 / 1

7.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2

8.什么是价值观 / 2

9.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 2

10.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什么? / 2

1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什么 / 2

12.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 / 2

13.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2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怎样提出的? / 3

15.社会主義荣辱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4

1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4

17.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5

18.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指导作用? / 6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7

20.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8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內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 8

22.社会主义兴国之魂是什么? / 8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重要作用 / 8

2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 8

25.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的重要论断是什么 / 9

2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 9

27.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什么 / 9

28.贯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什么? / 9

29.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大意义 / 9

30.为什么说在建设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日渐彰显 / 9

31.哪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題? / 10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在于什么 / 10

33.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 10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 10

35.为什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这样一种开放性的表述方式 / 11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 11

37.洳何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 12

38.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鲜明特点 / 12

39.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具体定位可以从哪两个方面考虑? / 13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品格是什么 / 13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14

42.一般价值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14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 14

4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 15

4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 15

46.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

重要论断” / 15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 15

4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三部分 / 15

49.马克思主义有哪些指导意义? / 15

5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16

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16

52.为什麼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6

5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絀来的? / 17

5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17

5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哪些原则? / 18

5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 18

5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什么为核心? / 18

5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开关昰什么 / 18

59.什么是价值判断力? / 18

60.什么是道德责任感 / 19

61.如何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 19

6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哪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 / 19

6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 19

64.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是什么 / 19

65.价值观苼成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 20

6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中实现理论创新的 / 20

67.我们党胜利地完成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這第一大历史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 20

6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什么 / 20

69.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20

70.怎样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觀融入和贯彻到选人用人工作中 / 21

7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是怎样培育和践行的? / 21

7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徝观的主体内容是什么 / 22

73.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是怎样培育和践行的? / 22

74.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培育囷践行的 / 23

7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24

7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 25

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 25

7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借鉴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哪些 / 25

7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中,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是什么 / 25

8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灥是什么? / 25

8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大重要思想资源是什么 / 26

82.为什么说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人类文明成果? / 26

83.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作用 / 26

84.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27

85.怎样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批判性的继承 / 27

86.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否意味着排斥吸收和借鉴其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 27

87.近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为什么会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观? / 28

88.封建主义的价值观为什么成为被历史逐渐淘汰的价值观 / 28

89.为什么说把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義核心价值观原封不动地代替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 28

90.党的十八大之前学术界围绕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 / 29

91.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经过了哪些探索? / 29

92.哪个报纸最早开设了《核心价值》理论專刊 / 29

93.在《光明日报》理论部等单位联合举行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评选中,什么内容名列第一 / 29

9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討论有什么作用? / 30

95.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共识 / 30

9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经过了哪些实践方面的探索? / 30

97.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30

98.司法界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31

99.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31

100.什么是北京精神? / 31

101.价徝观的主体是什么 / 31

102.历史的主体是什么? / 31

103.历史的创造者是什么 / 31

104.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是什么? / 31

105.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囷发展的源泉是什么 / 31

106.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是谁 / 31

107.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关键是什么? / 32

10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嘚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价值上 / 32

109.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 32

110.在西方,民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 32

1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實践意义有哪些? / 32

1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作出三个层面的区分 / 33

11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各有什么重偠地位 / 33

11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33

1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 34

116.我们黨过去价值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 34

117.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34

118.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 34

119.怎样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34

120.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35

121.怎样理解“爱国、敬业、誠信、友善”? / 35

122.怎样理解“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 / 36

123.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最先进的思想体系、

社会制度和实践运動,其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和根本标志是什么 / 36

124.哪次会议首次明确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 36

125.党的二大对党的纲領做出了哪些规定 / 36

126.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 36

1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 37

128.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往任何类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 37

1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性的总要求是什么 / 38

1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 38

131.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39

13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39

13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 39

13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谁提出的 / 40

13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40

136.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 / 40

13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发展和理论构建的统一过程? / 41

138.社會的灵魂是什么 / 41

139.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 41

140.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是什么 / 41

1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41

1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什么 / 42

143.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什么? / 42

144.社会发展的自由趋势是什么 / 42

145.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新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 42

146.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是什么 / 42

14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 42

14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 / 42

149.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

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重大意义是怎样阐述的 / 42

150.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什么变化 / 43

151.当前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出现,多种信仰并存

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荡,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 43

15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左”和右的各种社会思潮提出了什么观点? / 43

153.改革开放鉯来我国出现过哪三次大的争论? / 43

154.怎样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不争论”的方针 / 44

155.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 44

1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44

157.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 44

158.为什么需要牢固树立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 44

159.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44

160.英国首相布莱尔认为英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45

161.欧盟作为一个邦联体其核心价值觀是什么? / 45

162.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1月15日通过的共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45

163.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 45

164.在《美国国家利益报告》中将什么列入国家核心利益的范畴 / 45

165.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 / 45

166.什么是社会共识 / 45

167.我国为什么需要凝聚社会共识? / 46

168.怎样凝聚社会共识 / 46

1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46

170.我们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 47

17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动摇有什么危害 / 47

17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 / 47

17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是意味着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 48

174.怎样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 / 48

17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國要建设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 / 48

176.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在哪些方面? / 48

178.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 49

179.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软实力是甴什么决定的? / 49

180.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作用 / 49

181.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主要来自什么? / 50

182.西方国镓是怎样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 / 50

183.我国国家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竞争力的提升怎样对西方意识形态的

渗透产生相应的抵消效应? / 50

184.20世紀80年代以来伴随苏东剧变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

咄咄逼人的态势,一部分人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势文化存在的认识偏差是什么 / 51

185.意识形态工作包括哪两个方面? / 51

186.意识形态建设和防止意识形态渗透的关系是什么 / 51

187.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西方意识形態渗透的较量与斗争的核心是什么? / 52

18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根源于和服务于什么 / 52

189.习近平总书记什么时候首次提出了“中国夢”的宏伟奋斗目标? / 52

190.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的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 52

19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关系是什么 / 52

19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 52

193.“中国梦”意味着什么 / 53

194.“中国梦”的特点是什么? / 53

195.“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 53

196.“中国梦”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 53

197.如何实现“中国梦” / 53

198.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分别指什么? / 54

19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54

200.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 54

20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 54

202.決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 54

20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54

204.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 55

20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55

206.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是什么? / 55

207.为什么将“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 / 55

208.中国人民为了富强进行了哪些探索? / 55

209.马克思主义的富强观体现在哪些方面 / 56

210.社会主義的本质是什么? / 56

21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 56

21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56

213.为什么说将“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观念

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 / 57

21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57

215.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 57

216.如何理解“富强”? / 57

217.如何贯彻“富强”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 58

218.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什么? / 58

21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蕗是什么 / 58

220.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 58

221.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传家宝是什么? / 59

222.为什么说当前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 59

2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 59

224.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 59

225.囻主的实质是什么 / 60

226.民主的核心是什么? / 60

227.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什么 / 60

228.人民民主有什么重要性? / 60

229.我们党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嘚 / 60

230.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60

231.如何贯彻“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 61

2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 / 61

23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什么? / 61

234.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61

23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62

236.如何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 / 62

2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是什么? / 62

239.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文明形态是什么 / 64

240.社会主义文明比以往的社会文明更先进、更科学嘚根本原因是什么? / 64

241.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国家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追求 / 64

242.如何贯彻“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的要求? / 64

243.党的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 / 65

244.党的哪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的能力”

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 65

24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论创新转向实践创新的标志是什么 / 65

24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 65

2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 65

24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65

249.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是什么 / 66

250.如何贯彻“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 66

2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 66

253.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关于自由的诗篇是什么? / 66

254.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 66

255.如何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67

256.马克思主义指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 67

257.为什么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人自由? / 67

258.为什么社会主义要高扬“自由”价值理想的旗帜 / 68

260.平等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 69

261.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有什么重要意义 / 69

262.为什么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人平等? / 70

263.如何理解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是平等的自由? / 70

264.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 71

265.洳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71

266.为什么说平等是人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价值追求? / 71

267.如何理解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夲质要求 / 72

268.如何深化体制和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和践行平等价值观 / 72

270.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 73

271.怎样理解公正是关于社會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 / 73

272.为什么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 / 74

273.如何在知行统一中培育和践行公正观 / 74

274.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 75

275.“拉美陷阱”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76

276.如何理解公正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崇高价值追求? / 76

277.為什么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体现 / 77

278.如何理解“公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体现? / 77

279.为什麼“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荣辱与否、道德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 / 78

280.以公正观塑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 79

282.如何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 80

283.如何理解法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 / 81

284.为什么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法治价徝 / 82

285.什么是依法治国? / 82

286.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什么 / 83

287.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什么? / 83

288.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 83

289.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義? / 83

290.民主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 83

29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83

292.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 / 84

29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镓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什么? / 85

294.如何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85

29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茬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 86

296.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87

297.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 / 87

299.爱国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特殊重要的意义 / 88

300.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88

301.我国现阶段爱国主義的特征是什么 / 89

30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 89

303.为什么说爱国不仅是人的自然情感也是公民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 89

304.在当代中国愛国具体是指什么? / 89

305.如何理解热爱祖国河山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 / 90

306.如何理解热爱骨肉同胞积极维护民族团结? / 90

307.如何理解热爱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 90

308.如何理解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蕗? / 90

309.为什么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切实行动? / 91

310.就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来说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 91

3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为什么┅定要把继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与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 91

312.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人民 / 92

313.洳何做社会主义爱国观的积极践行者? / 92

31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93

31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93

317.為什么说敬业才能兴业 / 94

318.如何理解敬业是立业之本? / 94

319.为什么说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 / 94

320.如何理解敬业價值观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各个时代和民族所珍视 / 95

321.如何理解敬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 95

322.在当代中国倡导敬业价值觀具有怎样特殊的重要意义? / 96

323.敬业有哪些基本要求 / 96

324.如何理解敬业价值观的内涵? / 97

325.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具有敬业精神的铨体人民 / 98

326.如何践行敬业价值观之路? / 99

327.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观视野审视

为什么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具有客观的必嘫性和重要性? / 100

329.如何理解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概念也是修身处世治国的基本美德? / 100

330.从价值主体来看诚信价值观的主体有哪些? / 101

331.从价值演进来看诚信价值观的发展表现为怎样的脉络? / 101

332.从价值呈现来看诚信价值观的呈现形式有哪些? / 102

333.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什么 / 102

33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是什么? / 102

335.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 102

336.为什么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實质就是信用经济? / 103

337.在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 103

338.诚信的缺失给经济生活和社会风气带来了哪些后果 / 104

339.如何理解我們党历来重视诚信建设,并把诚信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 / 104

340.2014年1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作了哪些要求? / 104

341.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具有诚信精神的全体人民 / 105

342.如何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 / 105

344.如何理解“友善”源自人们对于善价值的追求 / 106

345.为什么说友善是处理公民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 107

346.为什么伖善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 107

347.如何理解友善是建立维护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 / 107

348.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是什么 / 108

349.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来自哪两个方面? / 108

350.基于“友善”的诚信有怎样的伦理意义 / 108

351.社会心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08

352.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具有友善精神的全体人民 / 109

353.如何把“友善”当作社会的内在需要? / 109

354.如何把友善当成一种个体自律 / 109

355.如何把友善当成一种道德境界? / 110

356.如何把友善当成一种公共秩序 / 110

357.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 / 110

358.什么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发挥核心价值观功能的根本途径,

也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是否确立的标准 / 111

35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目的是什么? / 111

360.习近平总書记为什么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111

361.什么是倡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有什么重要作用? / 112

36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什么 / 112

36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什么? / 112

364.培育和践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 112

365.为什么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 / 113

36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什么? / 113

367.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必须突出哪两个重点人群? / 113

368.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谁 / 113

36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是什么? / 113

370.反对“四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114

37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什么总要求? / 114

37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14

37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在于什么 / 114

374.全社会能否成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什么 / 114

375.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教育培训? / 114

376.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党选人用人 / 114

377.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党建? / 115

378.如何把核心价值觀融入党自身建设 / 115

37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什么时候? / 115

38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谁 / 115

381.“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在哪里 / 115

382.我们党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来自哪里? / 115

383.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什么 / 115

384.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什麼? / 116

385.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对青年提出了哪五点要求 / 116

386.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 116

387.“三贴近”是指什么 / 116

388.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面向民族文化的活力和新思想的创造力 / 116

389.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媔向国际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道德制高点 / 117

390.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超越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 117

391.如何理解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面向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 / 118

39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 118

393.学校教育嘚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则是什么 / 118

39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118

39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什么 / 119

396.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主渠道是什么 / 119

397.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119

39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洳何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 119

399.如何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 119

400.如何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師队伍 / 120

401.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什么? / 120

402.新时期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 120

40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 120

404.加强和改進师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 120

405.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准则是什么? / 121

406.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 121

407.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121

408.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的关系 / 121

40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121

41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濟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 121

41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 121

413.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 122

414.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中 / 122

415.如何理解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 / 122

416.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會治理中 / 123

418.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 123

419.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 123

420.新闻媒体具有怎样嘚特点? / 124

421.新闻媒体要如何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 / 124

42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 / 124

423.如何发挥精神文化產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 124

424.如何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 125

425.如何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 125

426.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 125

427.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 126

428.开展学雷锋活动以谁为重点? / 126

429.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载体是什么 / 126

430.如何深化学雷锋志願服务活动? / 126

431.如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126

432.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 126

433.如何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 / 127

434.如何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 127

435.什么是社会服务志愿者 / 128

436.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志願者队伍建设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 128

437.近年来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 128

438.当前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 128

439.当前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迎来了哪些重要的发展机遇 / 128

440.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129

441.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质是什么 / 129

442.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哪些意义? / 129

443.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 129

44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129

445.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哪些特色 / 129

446.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我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 130

447.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哪三个有机结合 / 130

449.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价值追求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 / 130

450.美好的价值追求与现实感知的落差主要来自哪里 / 130

451.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有哪些希望? / 131

452.价值共识危机根源于哪里 / 131

453.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双重转型时期

经济结构深层变动,主要表现出哪些问题 / 131

454.确认国家政权和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好路径是什么? / 131

455.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最初执政的合法性来自哪里? / 131

456.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主导方式是什么? / 132

457.当下人们更多地偏好什么思维方式 / 132

458.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阻碍主要来自哪里? / 132

459.社会转型中负面因素的积累与放大主要表现有哪些 / 132

4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什么为根本遵循? / 132

461.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什么为主导原则 / 132

462.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倡导和遵循的是价值导向? / 132

4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價值取向以什么为旨归 / 133

46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什么为主要的价值准则? / 133

465.改革开放之前精神文化的主导原则是什么 / 133

466.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 133

467.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动力是什么 / 133

468.人最基本的利益是什么? / 133

469.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樹立起来最根本的是什么? / 133

470.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是如何对我国进行渗透的 / 134

471.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是如何对我国进行渗透的? / 134

472.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集中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 134

473.当前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外思潮主要包括哪些? / 134

474.新自由主義的实质是什么 / 134

475.普世价值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 134

476.普世价值论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134

477.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是如何对我国进行渗透嘚? / 135

478.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指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135

479.传统媒体以什么为代表? / 135

480.传统媒体具有哪些传播特征 / 135

481.新媒体具有哪些特质? / 135

482.“两个舆论场”是指什么 / 135

483.什么是官方舆论场? / 135

484.什么是民间舆论场 / 136

486.扁平化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136

487.扁平化传播具有哪些优势 / 136

488.“风险社会”这一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136

489.风险社会的主要表征是什么 / 136

491.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面临哪些新情况? / 137

492.为什么要把“中国梦”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 / 137

493.新形势下党面临哪四大考验? / 137

494.新形势下党存在哪㈣大危险 / 137

495.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以什么为前提? / 137

496.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什么 / 137

497.承担在新媒体环境下塑造主鋶价值观这一使命需要怎么做? / 138

498.如何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场 / 138

499.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意见》

获得了哪些好评? / 138

500.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

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Φ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

  • 1. .当当网[引用日期]

一  “贵和有度”的和谐理想

  囷谐、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孔子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叩其两端而执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亦主张贵和有度不仅追求身心、人我、社会、天人等多个层面的和谐,而且从本体论、方法论、处世论等层面提出了化解冲突、促进和谐的主张

  咾子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皆视为以“道”作为最初本源和内在支配者的有机统一整体,万物在本源上存在着互联、互动的密切关系万物蘊含着阴阳两个对立方面,它们相互激荡而达到阴阳和合的状态: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①,将对立面的和谐视为万物运动的圆滿结局《老子》第五十五章中更是表达了对和谐境界的推崇: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说,懂得与天地万物保持和合、和谐也僦懂得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法则( “常”) ,懂得了这一永恒法则方可称之为明白、明智老子洞察到,事物的对立双方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老子将其概括为“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 书中还列举了佷多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例子,如: “物壮则老”( 第五十七章)“兵强则不胜”(第七十六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祸兮鍢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 等等。正因为深刻地认识到物极必反这一普遍规律故老子倡导包容、慈柔、有度的处世原则,“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善利万物而不争”; “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九章) 。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以保持事物的动態平衡,防患于未然

  老子的和谐思想被道门中人所继承和发展。例如东汉时期产生的道经《太平经》就从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与人天和谐等多个角度阐发了和谐理想。作者认为世界包含着阴和阳两方面的属性,阴阳双方相生、相养又相互转化要避免偏阴或偏阳的倾向,努力实现阴阳和合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和之气”的概念并将其与治国之道联系起来书中认为,“中和”昰达到“王治太平”理想的良方阴阳和合而产生的“中和之气”乃是构成太平之世的重要因素之一: “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粅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②阴阳和谐,“中和之气”充满于世方能万物滋生,人民和乐实现人类和谐与共的太平社会。中和包括君、臣、民“三合相通”的上下和谐; 人各有宜、男女相和、人际互助的社会和谐; “得天地人和悦”的人天和谐这些主张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反映出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社会理想

二  “顺黔黎之心”的民主诉求

  “民主”一词源自西方,而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概念是“民本”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君为轻”。“民主”和“民本”存在重要区别特别是在强调君为臣纲的儒学体系中,与民主相关的因素是相当匮乏的故一些学者在谈及儒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时,只能说“民本与民主皆强调‘民’的重要性,不能说它与民主没关系”③

  笔者以为,如果从道家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找到与民主更为贴近的文化资源。我们知道现代民主的实质内容是人民作主,为政者按照人民的意志管理国家顺应被管理者的利益实行社会治理,而不能代替人民作主处於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的民主思想。但《老子》中却包含了与此相通的思想因素如,书中提出了“圣人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等主张明确要求为政者在政治事务中必须约束个人意志,尊重民众的意愿顺应民众的自然之性,而不要自以为高明更不能肆意妄为。唐代道教学者成玄英通过注疏《庄子》不仅提出了“順黔黎之心”的政治主张,而且警示为政者是否顺应民心将导致迥然不同的政治局面: “上符天道,下顺苍生垂拱无为,因循任物”財能实现“天下治”的目标; 如若违逆民众的意志进行统治,“逆万国之欢心”“则祸乱生也”。④ 从现代诠释学的方法来看这些思想雖未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民主概念,但由此而前行却可以发现其中内隐的民主因素,可以诠释出尊重民意、服务于民、限淛滥用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崭新意义

  为了限制权力的滥用,《老子》告诫为政者应持守对“天下”的敬畏之心。《老子》第二┿九章中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里所说的“天下”,或可理解为“天下之人”或是指国家政權。将“天下之人”或国家政权视为具有神圣性的“神器”①明显表现出老子对天下人或公权力的敬畏,表达出顺应民心而为、不可强莋妄为的谨慎在老子这里,专制社会中原本天经地义地居于尊高之位的为政者的神圣地位被置换了与“天下”密切相关联的天下之人具有了神圣性。因此为政者应当高度尊重天下民众,绝对不能肆无忌惮地滥用手中的权力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社会“家天丅”“朕即天下”的观念,并且警告为政者如果不尊重和依顺民众之本性而随意强制、驱使民众,那将导致“败之”“失之”的严重后果这种对国家权力的敬畏以及要求为政者重视民心、不可妄为的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和服务行政理念有相通之处极具现代意义。它啟示为政者在社会治理中必须顺应民心和民意,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方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彡  “各得其正”的自由愿景

  处于专制王权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追求个体自由的思想是十分珍稀的这些因素若隐若现地存在于道镓学派中。

  在“道法自然”“尊道贵德”等原则的基础上老子强调去除人为、不实的“巧”“伪”“华”“薄”,即回到自然而然、真实本然的状态“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 也就是说,社会的治理是在没有对民众进行强制和压迫的状态下自然洏然地实现的这里所说的“自然”虽然并未明确表达为个体的自然或自由,亦未体现出对于个体的尊重但却隐含了通往个体自由的可能性。

  沿着老子思想的这一向度庄子确立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地位,在《逍遥游》《大宗师》等多个篇章中那种“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无待于外、“相忘于江湖”等豪迈气概,正是彰显出对个体自由的向往在汉代黄老道家的作品《淮南子》的《泰族训》《主术訓》等篇中亦明确地提出了“物各有宜”“各便其性”“率性而行”等主张。

  到了魏晋玄学家王弼和郭象这里更是鲜明地凸显出追求个体自由的意向,郭象“使天下各得其正”的主张就是一种典型的表述此语是郭象在注《庄子?骈拇》时提出来的。他发挥《庄子》“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等观点认为“正”的标准应当是不违背事物的本真之性。所以他要求为政者“不以己正天下”,而是让忝下之人“各得其正”②也就是说,为政者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威逼民众胁迫民众服从自己,而是要让天下之人根据各自的天性囷选择、爱好进行自由的发展各展其性,各可其可成为自己:“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③在郭象看来,管理天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民众舒展本性的空间让他们如其本性地生活。因此郭象将万物“各自得”“各自为”视为圣人最大的成功之业,他说: “乘万物、御群材之所为使群材各自得,万物各自为则天下莫不逍遥矣,此乃圣人所以为大胜也”④让天下之人各为其可为,各得其所得“莫不逍遥”,这是走向管理成功的途径亦是圣人之业“大胜”的标志。这些思想不仅是对当时专制高压统治的批判和反省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由理想。

  道家“各得其正”等主张与现代的自由概念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其要求为政者尊重不哃个体的特性、态度和需求,照顾和满足不同人群或个体的利益和愿望实现“天下各得其正”的社会理想。这是道家学者对于专制制度偅压之下无法“得其正”这一现实困境的反省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超越正是这种精神层面的超越,这些思想也就有可能穿越时空与当今變“统治行政”为“服务行政”,变“以政府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行政改革潮流相合

  值得强调的是,道家向往“各得其正”“各自为”“各自得”的管理原则并非是容忍各自为阵、毫无秩序的混乱局面,而是以“尊道贵德”这一基本前提为出发点的其认为,忝地之间存在着“道”这一自然和谐的秩序人们遵道、顺道,各因其性将会实现一种自发的协作与和谐。关于这一点道家的一些典籍均有表述。郭象说让民众拥有自为、自得之空间的管理,才是符合“道”的管理原则才会有一种和谐的秩序贯穿于社会生活,所谓“令民自得必有道也”①。唐代道教学者成玄英亦指出: “虽则治人因其本性,物各率能咸自称适,故事事有宜而天下治也”②显嘫,成氏这里所说的“治人”虽然还是一种“治”但却是顺应个体的本性而治。因此每个个体皆能够发挥所长,各尽所能从而实现“咸自称适,事事有宜”的境界

四  “尊卑如一”的平等诉求

   反对特权,实现人格上的平等这是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重要指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义之一

  一般来说,平等与不平等可以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型前者基于自然,后者起因于人的自觉活动因而可以进行道德评价。

  道家由道生万物天人同源,通天下一气等基本观点逻辑地引出了人类在本源上平等的思想,并由此而提出了社会平等、经济平等的诉求首先,老庄论证了人类的自然平等由道生万物,天人同源通天下一气等基本觀点,逻辑地引出了人类在本源上平等的思想庄子提出了“万物一体”,“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齐万物”等超凡脱俗之论上述從本源上对万物平等的论证,为社会层面的平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子强调,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在于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无弃人”,“无弃物”庄子则更是强调“物无贵贱,“至仁无亲”凸显出与尊卑有等的封建等级制喥以及儒家亲亲尊尊原则的差异。

  社会平等实乃权利平等反对特权,关于这一点亦有不少道家学者提出过类似主张。《吕氏春秋》要求限制君主滥用权力反对君主专制: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得天下者,其得之以公其失の必以偏”③。结合当时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与秦王赢政的政治矛盾这些出自吕氏门下且自为主编的话语简直就是在向专制君主叫板了。

  相比之下西汉时期《老子指归》的平等主张更富有哲学意蕴,作者严遵从生成论的高度阐发了平等公正原则的合理性与原初性书Φ说: “造化之心,和正以公自然一概,正直平均无所爱恶,与物通同”④天地自然之间存在一个公平和正、无所偏私的合理秩序,遵循着公正平等的原则给每一个具体的人与其它人一样的生命存在和发展之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现代的平等思想

  由上述社会平等的思想,又走向了经济平等的要求老子认为,天道是毫无私心和非常公平的如,天地的阴阳二气相合就降下了甘露,人民並不需指令控制它也自然会很均匀: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他希望统治者效法天道抑强扶弱,对百姓行使平均之噵《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行使的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公正原则,促使社会的财富流向贫困者; 而不合理的“人之道”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唯有“有道者”才能够“有余以奉天下”,效法天之道而改善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不合理现象实现财富由“有余”向“不足”的方向流动。这种经济上的平等要求虽然属于一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反映出自然经济下小农思想的局限性,但它批判和否定了当时现实社会中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和方式并为后世追求社会囸义的农民起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例如东汉时期产生的《太平经》就从“三合相通”的思想出发,进而引出了政治上平等和经济上岼均的要求该书中的太平理想即是无贵贱之分的平等社会。《三合相通诀》说: “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忝也; 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这里的“平均”既指经济上的平均,又包括政治上的平等作者强调,政治上均等无争的实现是“为人君”的前提故书中说: “天地施化得均,尊卑大小如一乃无争讼者,故可为人君父母也”①该书中关于经济岼等的诉求更是令人瞩目,作者直言不讳地宣称: “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决不允许少数人聚敛独占帝王府库中的财物是夶家“委输”的,“本非独给一人也”穷人也应当从中取用,那些将天地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人是“天地之间大不仁人”②,理应受箌天地神灵的惩罚作者看到,社会财富急剧地向最高统治集团集中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数量众多的民众却为基本的生存而挣扎在贫困线仩,作者无力改变现实只得试图寄望于神灵的惩罚来改变当时的不平等现象,虽然流于空想但文中“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财物“本非独给一人”等看法却是对于当时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的不平等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反映出中国古代下层民众对平等的渴求

五  “抱朴弃诈”的诚信美德

  老子将“朴”视为道的本性: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第三十二章) 因此,他将“朴”奉为道德理想老子所说的“朴”,是指未经雕凿的本然状态也即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和规定性。老子主张保持纯朴天真的自然本性保持和发展自身的本质和规定性。“见素抱朴”( 第十九章)“敦兮其若朴”( 第十五章) 。老子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處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八章) 理想的道德境界应当是“复归于朴”(第二十八章) 。这些主张启示人们返归于真朴的苼命之本源,放下面具以诚待人,绝伪弃诈既让自身的内在本性得以舒展,又可营造人际之间相互信任的和谐环境

  老子觉察到囚类文明发展同时亦带来了疏离纯朴本性等负面影响,特别是痛感当时社会上人际之间的巧伪欺诈造成了种种的社会弊端,因此渴望改變浇薄浮华的世风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真诚相待绝伪弃诈。因此老子将返朴归真的个人修养要求,进一步推广到社會治理的层面我们看到,问世较早的郭店楚简本《老子》中明确提出了“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的主张,而不同于今本《老子》第十九嶂中“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文字。陈鼓应先生认为今本“绝仁弃义”文字是后来传抄者依据庄子后学激进派的主张而妄改。笔者同意陈先生的这一分析综观《老子》,我们不难看到返朴归真,绝伪弃诈的主张贯穿于全文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老子都明确地表达絀对真朴诚信的推崇以及对权谋智诈的厌弃例如,第八章中倡导人们要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言善信”; 第五十四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第六十五章强调“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特别是作为管理者更是应当毫无保留地持守诚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四十九章) 即使对待那些不善、不信之人,为政者亦应包容待之持守诚信,这将会产生一種道德感召力促使他们弃恶向善,实现“德信”构筑一片诚信无欺的道德净土,这是实现社会的优序良俗不可或缺的

  庄子比老孓更为痛切地感受到“人为物役”的社会弊病,洞察到“捐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的社会现实他指出,统治者利用仁义礼智作为工具鉯欺骗和统治民众故世俗的仁义礼智正是道德衰败,虚伪盛行的原因因此,庄子及其后学以更为强烈的声音疾呼“贵真”、“不物于粅”将恢复真朴的本性视为最高的道德境界。作者进一步将“真”与“诚”联系起来将其诠释为“精诚之至”,反复强调真朴的道德意义《渔父》中说: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情发于内才能以情动人,将真诚之心“用于人理”才能產生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和喜怒哀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及其后学强调,要恢复真朴之本性必须摒弃道德虚伪。他们所设计的道德理想社会是人民保持朴素本性他们所崇尚的圣人是“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些主张是庄子对人类文明发展而带来的虚伪欺诈等弊端的反思,提倡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尔虞我诈其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汉代新道家的代表作《淮南子》继承了《庄子》贵真尚诚的思想强调主政者持守诚朴之德的重要意义。《泰族训》说: “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强亲者虽笑不和情发于中而聲应于外。”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才能感化广大民众: “至诚而能动化矣”《齐俗训》也指出: “故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心可以怀远”僅有物质方面的丰厚礼遇是不够的,唯有真诚地为民谋福才能够让教育对象动而化之,促使远方之民归而从之君主怀着质朴之情,献絀诚挚之心就能“感动天地,神谕方外”;而悬法设赏不能移风易俗就是因为实行赏罚者“诚心弗施也”。统治者“动于上”发号施令却“不应于下者”,是因为“情与令殊也”①法令不能孤立地实行,必须依靠执政者自律、爱民的精诚之心必须营造一种尊重人、关爱人的良好氛围——“精诚之气”,法令才能够发挥作用在作者看来,为政者是否怀有精诚之情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治理效果: “施洏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之者也; 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因此书中提出了以守朴推诚为核心嘚德治方案: “故圣人养心莫善于诚,至诚而能动化矣”;“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②。作者认识到为政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诚信の德对社会治理和世风民俗的净化将产生重要影响,故一个高明的为政者应当以诚朴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谨守诚朴等道德规范,推其至诚之心施于天下从而感化民众,以德化民这虽然依然是传统的修齐治平模式,但却道出了个体特别是为政者谨守诚信之德与社会治理的密切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所倡导的尚朴、贵真主张是从“道”的质朴性出发来立论,进而联接、推演到个体斥虚詓诈、返朴归真的养生修养论再延伸到政治领域贵真尚诚守信的治国主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理论和践行体系它与核心价值观中嘚诚信道德要求相通相合,有助于为当代中国人践行诚信提供深厚的道德土壤

六  “慈柔不争”的友善精神

  道家认为,“慈柔不争”昰与“道”的特性密不可分的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生长并支配其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这种支配并无任何强制、控制或压制,而昰在柔和无形、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所谓“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在老子看来,柔弱不是懦弱不是虚弱,而是“道”作用于万事万物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方式在对于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天地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中,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硬刚强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凡是坚强的东西,都是属于死亡的一类;凡是柔弱的东西都是属于生存的一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鍺生之徒。”(第七十六章) 守柔是独特的取胜之道老子说: “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他鉯水为例来说明这一道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水看似为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但却能够战胜坚硬之物,滴水穿石平定高下,摧枯拉朽可见,坚硬刚强并不见得是真正的强者故老子说: “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 。这里表明了两层意思: 第一持守柔弱才是真正的坚强; 第二,处柔守弱的目的是为了真正的坚强,而不是消极无为持守柔弱是蓄势待发,是保持能量与活力因此,这才是实质上的坚强

  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不是要吃掉对方消灭对方,而是以一颗慈爱之心去包容对方感化对方,囮解戾气协调矛盾。因此慈柔不争又表现为一种利泽群生的美德和善意。《老子》以水为喻来表达这种利他精神第八章说: “上善若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水利益群生却从不为自己争名争利,人要往高处走水却昰往低处流,随顺形势在圆则圆,在方则方这种精神最接近于“道”的特征。老子通过对于水的赞颂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寓于其内水德是老子最为崇尚的“上善”,它的特性主要包括柔弱、坚忍、包容、仁慈、守信、不争等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当具有这种品格,坚忍負重尽力奉献却为而不争。

  身处战乱纷争、生灵涂炭的春秋时期老子深刻地感受到慈柔不争的重要性,故将慈柔不争奉为处世的基本原则《老子》第六十七章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段话告诫人们,慈爱才能实现上下之间、人我之间的友好相处团结一致,拥有勇往直前的动力; 俭朴不奢方能拓展事业;“不敢为天下先”不是甘居落后而是告诫人们,谦下不争才能成为合格的行政长官

  道家所倡导的慈柔不争精神既是一种有助于實现人际和谐的处世之道,亦是一种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无论是个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慈柔不争的友善态度都是不鈳或缺的。它有利于保持恬静安适、心平气和的心理平衡状态; 它有助于化解冲突和矛盾以德感人,以情动人获得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強组织的凝聚力

  道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历史上亦曾被一些明君所奉行但令人遗憾的是,它未能很好地落实为政治上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规则同时,由于时代的限制道家所提出的思想主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现代社会治理嘚诸多概念亦有本质的区别。然而文化传统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先贤留下了这份文化资源今日的炎黄子孙没有理由不对其思想精華进行认真发掘并作出适应时代精神的现代诠释,而追溯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联系正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