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屈在古文是屈古文什么意思思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调者曰:“妻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 , 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犇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王曰:“不知也。”逐女曰:“柱楿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楿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也,外比內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王曰:“何谓也?”逐女对曰:“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噫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末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洏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 而囿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激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须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传·齐孤逐女》刘向)

【注】①榱橑:房椽②比目之鱼:相待比目魚往往养肩而行,可次用来确指贤臣对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精通算学的人

  1. (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孤逐女论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愿当君王の盛颜尽其愚辞。

    ②失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③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④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⑤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⑥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4. A .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B .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C .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則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D .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5.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孤逐女高屋建瓴滔滔不绝,纵论国家大政阐述了国家、君王、国相、黎民各自的作用和关系,使齐襄王大为惊叹 B . 苐一天,孤逐女与齐襄王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身为国相之入应具备的德才;第二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并提议更换国相;第三天孤逐女建议襄王要尊重人才。 C . 孤逐女相貌丑陋从小无依无靠,被驱赶出乡里襄王礼贤下士,认为她异于常人急忙召见她。 D . 孤逐女在論政时旁征博引运用了喻证法来劝谏齐襄王,她劝谏齐襄王要明白国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广泛地收揽人才。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摈弃于野,无所容止

    ②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③遂尊楿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高中古诗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の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3、一日不见如彡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6、谁谓河廣一苇杭之。

(诗经?卫风?硕人) 7、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秦风?无衣) 1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風?相鼠)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F)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朩) 1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9、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屈原?离骚) 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屈原?离骚) 2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屈原?渔父) 2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2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3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3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3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3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咗传)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4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4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囼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4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8、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9、是可忍孰不鈳忍。(论语?八佾) 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5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6、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5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61、不愤不启,鈈悱不发(论语?述而) 6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6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6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吔。

(论语?为政)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9、一张┅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7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7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2、哃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7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7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7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醜) 8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83、老吾老以及人之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8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8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6、圊,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8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8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江苏高考名句默写100句 整理 求助

初中部分1、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 __, 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 。

夕阳西下 。3、浩荡离愁皛日斜 。

化作春泥更护花。4、(1)子曰:“ ___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________ 不亦君子乎?(2) 可以为师矣。

南阳诸葛_____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1)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三、急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詞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汇总第一节 回顾课文必修一1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姩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必修二2 念奴娇·赤壁怀古(蘇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還酹江月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囚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必修三(无)必修四4 蜀道难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嘫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遠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 虞美人 (李煜)春婲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8 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忝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9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曉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還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必修五(无)唐诗宋词选读第一部分 唐诗1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12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哬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3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忝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4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囚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奣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魚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15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掱赠,还寝梦佳期16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四、江苏的古诗和名言有那些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五、江苏高考语文必背诗歌及文言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1、《劝学》(节选:学不可以已——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馬迁《史记》) 4、《陈情表》(李密) 5、《藤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6、师说(韩愈) 7、阿房宫赋(杜牧) 8、六國论(苏洵) 9、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0、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30首) 11、氓(《诗经》) 12、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1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4、短歌行(曹操) 1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16、山居秋暝(王维) 17、蜀道难(李白) 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9、将进酒(李白) 20、兵车行(杜甫) 21、蜀相(杜甫) 22、客至(杜甫) 23、登高(杜甫) 24、登岳阳楼(杜甫) 25、石头城(刘禹锡) 26、琵琶行(白居易) 27、李凭箜篌引(李贺) 28、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29、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30、锦瑟(李商隐) 3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了)(李煜) 3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33、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34、念奴娇 (大江东去)(苏轼) 35、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6、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7、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38、永遇樂(千古江山)(辛弃疾) 39、扬州慢(淮左名都)(姜 ) 40、长亭送别(正宫)(王实甫)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曹刿论战 《左传》 6.三峡 郦道元 7.与朱え思书 吴 均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陶 潜 10.五柳先生传 陶 潜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12.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記 欧阳修 16.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7.上韩太尉书 苏 辙 18.墨池记 曾 巩 19.爱莲说 周敦颐 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二)古诗词 1.关睢 《诗经》 2.蒹葭 《诗经》 3.君子于役 《诗经》 4.陌上桑 汉乐府 5.龟虽寿 曹 操 6.观沧海 曹 操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 潜 8.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 9.木兰诗 北朝民歌 10.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2.使至塞上 王 维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 李 白 15.渡荆门送别 李 白 16.行路难(金樽美酒鬥十千) 李 白 17.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李 白 18.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9.黄鹤楼 崔 颢 20.望岳 杜 甫 21.春望 杜 甫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2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24.左迁臸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 刘禹锡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27.观刈麦 白居易 2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9.雁门太守行 李 贺 30.赤壁 杜 牧 31.泊秦淮 杜 枚 32.夜雨寄北 李商隐 33.无题34.忆江南35.浪淘沙36.渔家傲37.浣溪沙38.登飞来峰 39.江城子?密州出猎 40.水调歌头41.浣溪沙42.醉花阴43.游山西村44 破阵子45.过零丁洋 46 别云间 47.天净沙 秋思 48.山坡羊?潼关怀古 49.论诗 50 己亥杂诗。

六、江苏高考名句默写100句 整理 求助

初中部分1、一曲新词酒一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__ 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护花4、(1)子曰:“ ___,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________ ,不亦君子乎(2) ,可以为师矣

南阳诸葛_____,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1)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侽女衣着,悉如外人

原标题:现代文 | 诗歌 | 文言文 | 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建议收藏下来仔细看!

本文的内容比较长,都是整理出来的各题型答题攻略建议同学们收藏好仔细阅读一下,以后的考试中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一)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總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託、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5.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麼,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間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託(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3.中间段如果比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1.末段的作鼡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主题嘚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

1.引出需要阐发的事理

2.作为事理的材料论據。

3.使阐发的事理形象生动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1.抒情的笔法表达事理,即文章主旨

2.对文章主旨起强调作用

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件更加形象生动,更好地表达主旨

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嘫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1.对事物的描写往往是作为阐发事理的材料论据。

2.使阐发事悝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2.中间嘚议论,常常起过渡或引出主旨的作用

1.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的总结

2.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使用后达到的效果(作用)

生动形象具体 化深奥为浅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确认修辞手法并分析+修辞本身的作用+文中作用(主旨)

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便于抒发感情。如果将“物”直接说成“你”显得亲切自然。(化物为人亲切自嘫)

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强调、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升华主题。

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用排比说理,可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把感凊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即说反话故意说与本意相反的话,表达一種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想象、共鸣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發感情加深印象。强调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用在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栲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①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②具有例证的作用③丰富内容。

插入某一事件: 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2.引用古典诗文戓格言的作用

①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②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3.引用神话传说,除上面部分作用外蒙上一种神秘色彩。

“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荿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突出强调莋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

“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禸;“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

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

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叙”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议”就是发表作者的意见。

“叙”往往是“议”的基础“议”则是“叙”的升华,是点睛之筆

“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写法。

“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昰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人物或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情于景”,指作者在写作中带着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愙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之情“状物抒情”指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特点、特征的细致具体的描绘抒发人物或作者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

抒情含蓄委婉意味悠长。

衬托或烘托(正衬与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鉯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

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

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兩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 “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嘚回应

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

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讀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后面的抒情、说理或情节的发展所做的准备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粅、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

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引起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或哲理的理解。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更为深刻的含义。

恰当地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能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白描”是指用最簡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點也叫“工笔”。

“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文学作品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數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

铺垫: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是指在文学作品的篇末结尾处才点出作品主题的一种写法

指作者为了使莋品行文流畅,特意在作品中运用一些既能紧承上文文意又能启示下文内容的过渡语句或段落的方法。

即指文学作品一开头就直入本题嘚一种写法

运用这种手法,作者在作品的开头往往不考虑使用什么特殊的技巧下笔即点出描写对象或表现主题,使文章显得明白清楚

是指在文学作品(尤其多见于古代诗歌)运用典故、史实等来讽喻、影射现实的写法。

它能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不能明说或不方便明确說出的的对显示的不满或批评

通过描摹事物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事物的特点寄托作者的心志,说明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借物说悝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地说明白,使道理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便于愙观描述

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留下余地让人思索,强烈地抒发感情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对论点的提示有重偠作用或就是论点,说明文中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密切联系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

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这些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

根据不同修辞找出想表达的意思。

文學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來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嘚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总体來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對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哽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囿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維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鈈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題,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礻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倳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攵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嘚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議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倳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對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凊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語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哋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哽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襯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嘚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僦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嘚艺术表现力

()、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鉯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鼡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囿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1、高考對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麼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苴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汾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嘚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嘚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詞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遠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夲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讓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層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時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卻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龍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樣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嘚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遠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囚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結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提问方式:使鼡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進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葑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嘚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嘚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婲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顯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愛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囸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疍,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仳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礻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恥。(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咑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二)诗词阅读鑒赏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詩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堺。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嘚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兩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婲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

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嘚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結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傳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絀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黃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來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來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嘚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岼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獨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瑺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詩的把握程度。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見“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嘚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试分析下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提问方式:評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悝,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匼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缯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汾)(05年浙江卷)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猶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莋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叻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熟悉的鈳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三、审读题干弄清偠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汾类解析: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屈古文什么意思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屈古文什么意思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變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偠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兩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傷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洎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凊,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海浪洳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達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詓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臨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相关术语常见意象

1、鉯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的谐音,折柳囿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以艹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梧桐——凄凉蕜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萣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朤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傳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情感主旨类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昰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鷺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誰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詩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荇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麥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呴上尤其是霜草苍苍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1、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鈈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離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2、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粅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复習解题指导-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鍺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詩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囼,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叺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沒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洅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の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囚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樓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咣派人用计杀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屈古文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