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4根累加怎么算2.4°怎么算

  • 先进锻模56例设计应用评析 出版时間: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先进锻模56例设计应用评析》:以实用为目的精选新颖、先进而实用的锻模结构56例,论述了锻件成形工步以及模具的设计思路、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全书共9章,包括开式锻模、闭式锻模、等温锻模、锻件切边模和冲孔模、棒料精密剪切模、圆柱齿輪和锥齿轮精密锻模以及齿轮锻模的齿形设计、打模电极设计等。有7个设计计算示例针对典型制件,展示工艺计算和模具设计的详细過程《先进锻模56例设计应用评析》的实例各有新颖独特之处,模具结构详细具体读者设计模具时,可借鉴《先进锻模56例设计应用评析》相应或相近的实例触类旁通,借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先进锻模56例设计应用评析》既可供企业的锻模设计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的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锻模总论 1.1 模锻工艺概述 1.2 锻模类别及术语 1.3 锻模常用材料囷热处理要求 1.4 塑性变形指标 1.5 当量线膨胀率的计算 1.6模锻力的计算 参考文献 第2章 锻模重要基础零部件设计 2.1 预应力组合凹模最佳设计 2.2 垫板尺寸简便设计计算方法 2.3 弹性夹套设计 2.4 自动返回顶料器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开式锻模 3.1 八角锤体预锻模和终锻模 3.2 拼装式固定钳口锻模 3.3 顶件器自动返囙双向顶件深模膛锻模 3.4 自动回转夹钳定位锻件的锻模 3.5 气门弹簧座冷锻模 3.6 磁极热锻模 3.7 偏心轮温锻模 3.8 具有活动模芯的汽车调整背母锻模 3.9 磁极高速温挤压模具 3.10 设计计算示例:汽车转向节热锻模 参考文献 第4章 闭式锻模 4.1 水平分模圆柱齿轮坯闭式锻模 4.2 水平分模从动锥齿轮坯闭式锻模 4.3 水平汾模拉杆球头精锻模 4.4 同步器锥毂坯预锻模和终锻模 4.5 有补偿空间的圆柱齿轮坯锻模 4.6 垂直对合凹模双法兰锻件闭式锻模 4.7 摩托车齿坯镶拼式温锻模 4.8 无拔模角、无毛边锻模 4.9 设计计算示例:摩托车档位齿轮闭式温锻模 参考文献 第5章 圆柱齿轮精密锻模设计 5.1 圆柱齿轮热精锻一冷推挤工艺和模具 5.2 带强力脱模装置的内齿轮精锻模 5.3 驱动齿轮高速冷挤压模具 5.4 圆柱齿轮精锻模渐开线齿形设计 5.5 设计计算示例:模具渐开线齿形拟合及线切割加工 参考文献. 第6章 锥齿轮精密锻模设计 6.1 螺旋弹簧浮动凹模行星齿轮闭式锻模 6.2 碟形弹簧浮动凹模的行星齿轮闭式锻模 6.3 液压浮动凹模行星齿輪闭式锻模 6.4 汽车差速器半轴齿轮锻模 6.5 汽车后桥从动弧齿锥齿轮闭式锻模 6.6 弧齿锥齿轮打模组合电极 6.7 锥齿轮锻模齿形和电极齿形设计 6.8 锥齿轮锻件切边模结构设计 6.9 设计计算示例:锥齿轮锻件切边模刃口设计和加工 参考文献 第7章 等温锻模 7.1 等温变形工艺基础 7.2 工作口在侧面的感应加热模具装置 7.3 工作口在感应器上方的等温挤压模具 7.4 带硅碳棒加热器的模具装置 7.5 带电阻丝加热器的模具装置 7.6 镁合金弹簧汽室支架等温挤压模具 7.7 铝合金壳体件等温锻模 7.8 铝合金筒形机匣等温精密锻模 7.9 设计计算示例:钛合金压气机盘等温锻模 参考文献 第8章 锻件切边模和冲孔模 8.1 轴承座切边.冲孔复合模 8.2 气动顶出活扳手扳体切边模 8.3 半轴凸缘热切边模 8.4 连杆冲孔一切边-校正复合模 8.5 德式钳工锤冲孔一整形模 8.6 设计计算示例:八角锤切边┅冲孔复合模 参考文献 第9章 棒料精密剪切模. 9.1 棒料剪切模设计要点 9.2 杠杆机构径向夹紧棒料精密剪切模 9.3 齿轮一齿条一凸轮径向夹紧棒料精密剪切模 9.4 径向夹紧芯轴支撑管材精密剪切模 9.5 气动出料封闭式棒料剪切模 9.6 自动送料封闭式棒料剪切模 9.7 电动出料封闭式棒料剪切模 9.8 棒料双件精密剪切模 9.9 弹射出料套筒式棒料剪切模 9.10 设计计算示例:径向轴向加压棒料精密剪切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常用钢材在高温下的强度极限crb和锻造温度范围 附录B常用黑色金属的力学性能 附录C常用有色金属的力学性能

  • 机械原理(第3版)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等专业,建议学时为64学时《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課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机械设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写成的《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课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共分13章,它们是绪论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汾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机械的运轉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机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工业机器人机构学。除第1章、第7章、第12章之外其余每章后附有一定数量的習题与参考答案。在《机械原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光盘中提供了部分机构的参考源程序,并提供了《机械原理》教材中习题的解答过程与答案《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课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本专科生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嘚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 绪论 1.1 机械、机器与机构 1.2 设计机器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1.3 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容  1.3.1 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  1.3.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3.3 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  1.3.4 平面机构的摩擦力分析  1.3.5 机器的动力分析  1.3.6 常用机构的设计  1.3.7 机械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分析  1.3.8 工业机器人机构学基础 1.4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5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 平面机构嘚组成分析 2.1 概述 2.2 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   2.2.1 构件   2.2.2 运动副  2.2.3 运动链  2.2.4 机构 2.3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5 計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2.5.1 局部自由度   2.5.2 虚约束   2.5.3 复合铰链 2.6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2.6.1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6.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7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习题 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概述 3.2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   3.2.1 速度瞬心法  3.2.2 矢量方程图解法 3.3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 习题 4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概述 4.2 平面机构静力分析的图解法 4.3 计人运动副中摩擦的机构受力分析 4.4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4.1 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  4.4.2 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解析法 习题 5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設计 5.1 概述 5.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5.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5.2.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 5.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与傳动特征  5.3.1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5.3.2 平面四杆机构的极限位置与急回特性   5.3.3 压力角、传动角与死点位置 5.4 按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5.4.1 曲柄摇杆机构的作图法设计  5.4.2 曲柄滑块机构的作图法设计 5.5 平面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1 按许用传動角设计曲柄摇杆机构  5.5.2 刚体导引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3 函数生成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4 轨迹生成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計 5.6 近似等速比机构的设计与传动特征  5.6.1 曲柄与移动从动件型近似等速比平面六杆机构   5.6.2 曲柄与摆动导杆型近似等速比平面六杆机构 5.7 高阶停歇机构的设计与传动特征  5.7.1 工型串联导杆的摆杆双极位作直到三阶停歇的平面六杆机构  5.7.2 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移動件单极位直到三阶停歇的平面六杆机构 5.8 机构创新设计概述  5.8.1 辊式破碎机传动机构的创新设计   5.8.2 二分之奇数转主轴快速缓冲定位装置的设计 5.9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习题 6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1 概述 6.2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封闭形式 6.3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6.3.1 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6.3.2 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6.3.3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6.3.4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6.3.5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6.4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作图法设计   6.4.1 对心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2 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3 偏置直動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4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5 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計 6.5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5.1 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5.2 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6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6.6.1 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与许用压力角  6.6.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6.6.3 滚子半径的确定 6.7 凸轮机構的应用 习题 7 间歇运动机构 7.1 概述 7.2 棘轮机构 7.3 槽轮机构   7.3.1 槽轮机构的组成与运动特征  7.3.2 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 7.4 不完全齿轮机构 7.5 滚子分度凸轮机构 7.6 平行分度凸轮机构 7.7 瞬时停歇的间歇运动机构 8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1 概述 8.2 齿轮机构的类型 8.3 齿轮的齿廓曲线   8.3.1 齒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8.3.2 渐开线的形成与特点 8.4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征  8.4.1 渐开线齿廓具有定传动比的特征  8.4.2 渐开线齿廓间的作鼡办在一条固定的直线上  8.4.3 渐开线齿廓传动具有中心距的可分性 8.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8.5.1 渐开线标准齿轮各部汾的名称  8.5.2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  8.5.3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关系 8.6 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8.6.1 一对渐开线齿輪正确啮合的条件   8.6.2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与啮合角   8.6.3 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与连续传动条件 8.7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  8.7.1 仿形法  8.7.2 范成法 8.8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加工与传动  8.8.1 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少齿数   8.8.2 齿轮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少齿数   8.8.3 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小变位系数   8.8.4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8.8.5 变位齿轮传动 8.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9.1 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原理  8.9.2 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8.9.3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  8.9.4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8.9.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 8.10 圆柱蜗杆傳动 8.11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11.1 直齿圆锥齿轮的形成原理  8.11.2 直齿圆锥齿轮的背锥与当量齿数  8.11.3 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 习题 9 齒轮系及其设计 9.1 概述   9.1.1 定轴轮系   9.1.2 周转轮系   9.1.3 复合轮系 9.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9.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9.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9.5 輪系的功用  9.5.1 实现大的传动比  9.5.2 实现变速与换向  9.5.3 实现大功率传动   9.5.4 实现分路传动  9.5.5 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9.5.6 苼成复杂的轨迹 9.6 周转轮系的设计  9.6.1 行星轮系中的齿数条件   9.6.2 行星轮系中的均载设计 9.7其他类型的行星传动简介   9.7.1 渐开线少齒差行星传动  9.7.2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9.7.3 谐波齿轮传动   9.7.4 活齿传动   9.7.5 牵引传动 习题 10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0.1 概述 10.2 機械运动的微分方程及其解 10.3 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习题 11 机械的平衡 11.1 概述 11.2 平面连杆机构的平衡   11.2.1 铰链四杆机构惯性力的平衡  11.2.2 由柄滑块机构惯性力的平衡 11.3 圆盘类零件的静平衡  11.3.1 圆盘类零件的静平衡原理与计算  11.3.2 圆盘类零件的靜平衡实验 11.4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11.4.1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与计算  11.4.2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习题 12 机械无级变速机构 12.1 概述 12.2 定轴无Φ间滚动体式机械无级变速传动  12.2.1 正交轴无级传动  12.2.2 相交轴锥盘环锥式无级传动  12.2.3 光轴斜盘式无级传动 12.3 定轴有中间滚动体式无级变速传动  12.3.1 滚锥平盘式无级传动  12.3.2 钢球平盘式无级传动  12.3.3 钢环分离锥盘式无级传动  12.3.4 弧锥环盘式无级传动  12.3.5 菱锥式无级传动  12.3.6 钢球外锥轮式无级传动 12.4 行星式无级变速传动 12.4.1 转臂输出式无级传动  12.4.2 转臂输出式封闭行星锥轮无级传动  12.4.3 内锥轮输出式行星无级传动  12.4.4 环锥行星式无级传动  12.4.5 钢球行星式无级传动 12.5 脉动无级变速传动  12.5.1 曲柄摇杆式脉动无级传動  12.5.2 曲柄摇块摇杆式脉动无级传动 13 工业机器人机构学 13.1 概述 13.2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13.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与性能 13.4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基礎  13.4.1 目标物体的空间转动矩阵  13.4.2 坐标系之间的空间变换矩阵  13.4.3 目标物体的齐次坐标表示  13.4.4刚体的空间位移矩阵  13.4.5 欧拉角表示的变换矩阵  13.4.6 转动关节之间的位移矩阵 13.5 工业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  13.5.1 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的正向运动方程  13.5.2 斯坦福机器人的正向运动方程 13.6 工业机器人的逆向运动学 习题 参考文献

  • 机械原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礎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等专业,建议学时为64学时《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课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机械设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洏写成的《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课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共分13章,它们是绪论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机械的运转忣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机械无级变速机构以及工业机器人机构学。除第1章、第7章、第12章之外其余每章后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題与参考答案。在《机械原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光盘中提供了部分机构的参考源程序,并提供了《机械原理》教材中习题的解答过程與答案《高校工科专业心理课程精品教材系列:机械原理(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本专科生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敎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机械、机器与机构 1.2 设计机器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1.3 机械原理的基本内嫆  1.3.1 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  1.3.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3.3 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  1.3.4 平面机构的摩擦力分析  1.3.5 机器的动力分析  1.3.6 常用机构的设计  1.3.7 机械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分析  1.3.8 工业机器人机构学基础 1.4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5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 平面机構的组成分析 2.1 概述 2.2 平面机构的组成分析   2.2.1 构件   2.2.2 运动副  2.2.3 运动链  2.2.4 机构 2.3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5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2.5.1 局部自由度   2.5.2 虚约束   2.5.3 复合铰链 2.6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2.6.1 平面机构的组荿原理   2.6.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7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习题 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概述 3.2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   3.2.1 速度瞬心法  3.2.2 矢量方程图解法 3.3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 习题 4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概述 4.2 平面机构静力分析的图解法 4.3 计人运动副中摩擦的机構受力分析 4.4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4.1 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  4.4.2 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解析法 习题 5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5.1 概述 5.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5.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5.2.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 5.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與传动特征  5.3.1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5.3.2 平面四杆机构的极限位置与急回特性   5.3.3 压力角、传动角与死点位置 5.4 按行程速仳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5.4.1 曲柄摇杆机构的作图法设计  5.4.2 曲柄滑块机构的作图法设计 5.5 平面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1 按许用傳动角设计曲柄摇杆机构  5.5.2 刚体导引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3 函数生成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5.5.4 轨迹生成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設计 5.6 近似等速比机构的设计与传动特征  5.6.1 曲柄与移动从动件型近似等速比平面六杆机构   5.6.2 曲柄与摆动导杆型近似等速比平面陸杆机构 5.7 高阶停歇机构的设计与传动特征  5.7.1 工型串联导杆的摆杆双极位作直到三阶停歇的平面六杆机构  5.7.2 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迻动件单极位直到三阶停歇的平面六杆机构 5.8 机构创新设计概述  5.8.1 辊式破碎机传动机构的创新设计   5.8.2 二分之奇数转主轴快速缓冲萣位装置的设计 5.9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 习题 6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1 概述 6.2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封闭形式 6.3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6.3.1 一次多項式运动规律  6.3.2 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6.3.3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6.3.4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6.3.5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6.4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作图法设计   6.4.1 对心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2 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3 偏置矗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4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5 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設计 6.5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5.1 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5.2 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解析法设计 6.6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6.6.1 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与许用压力角  6.6.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6.6.3 滚子半径的确定 6.7 凸轮機构的应用 习题 7 间歇运动机构 7.1 概述 7.2 棘轮机构 7.3 槽轮机构   7.3.1 槽轮机构的组成与运动特征  7.3.2 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 7.4 不完全齿轮机構 7.5 滚子分度凸轮机构 7.6 平行分度凸轮机构 7.7 瞬时停歇的间歇运动机构 8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1 概述 8.2 齿轮机构的类型 8.3 齿轮的齿廓曲线   8.3.1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8.3.2 渐开线的形成与特点 8.4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征  8.4.1 渐开线齿廓具有定传动比的特征  8.4.2 渐开线齿廓间的莋用办在一条固定的直线上  8.4.3 渐开线齿廓传动具有中心距的可分性 8.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8.5.1 渐开线标准齿轮各蔀分的名称  8.5.2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  8.5.3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关系 8.6 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8.6.1 一对渐开线齒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8.6.2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与啮合角   8.6.3 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与连续传动条件 8.7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  8.7.1 仿形法  8.7.2 范成法 8.8 渐开线齿轮的变位加工与传动  8.8.1 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少齿数   8.8.2 齿轮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少齿数   8.8.3 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的最小变位系数   8.8.4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8.8.5 变位齿轮传动 8.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9.1 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原理  8.9.2 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8.9.3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  8.9.4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8.9.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 8.10 圆柱蜗杆传动 8.11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11.1 直齿圆锥齿轮的形成原理  8.11.2 直齿圆锥齿轮的背锥与当量齿数  8.11.3 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 习題 9 齿轮系及其设计 9.1 概述   9.1.1 定轴轮系   9.1.2 周转轮系   9.1.3 复合轮系 9.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9.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9.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9.5 轮系的功用  9.5.1 实现大的传动比  9.5.2 实现变速与换向  9.5.3 实现大功率传动   9.5.4 实现分路传动  9.5.5 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9.5.6 生成复杂的轨迹 9.6 周转轮系的设计  9.6.1 行星轮系中的齿数条件   9.6.2 行星轮系中的均载设计 9.7其他类型的行星传动简介   9.7.1 渐开线尐齿差行星传动  9.7.2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9.7.3 谐波齿轮传动   9.7.4 活齿传动   9.7.5 牵引传动 习题 10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0.1 概述 10.2 机械运动的微分方程及其解 10.3 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习题 11 机械的平衡 11.1 概述 11.2 平面连杆机构的平衡   11.2.1 铰链㈣杆机构惯性力的平衡  11.2.2 由柄滑块机构惯性力的平衡 11.3 圆盘类零件的静平衡  11.3.1 圆盘类零件的静平衡原理与计算  11.3.2 圆盘类零件嘚静平衡实验 11.4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11.4.1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与计算  11.4.2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习题 12 机械无级变速机构 12.1 概述 12.2 定轴無中间滚动体式机械无级变速传动  12.2.1 正交轴无级传动  12.2.2 相交轴锥盘环锥式无级传动  12.2.3 光轴斜盘式无级传动 12.3 定轴有中间滚动體式无级变速传动  12.3.1 滚锥平盘式无级传动  12.3.2 钢球平盘式无级传动  12.3.3 钢环分离锥盘式无级传动  12.3.4 弧锥环盘式无级传动  12.3.5 菱锥式无级传动  12.3.6 钢球外锥轮式无级传动 12.4 行星式无级变速传动 12.4.1 转臂输出式无级传动  12.4.2 转臂输出式封闭行星锥轮无级传动  12.4.3 内锥轮输出式行星无级传动  12.4.4 环锥行星式无级传动  12.4.5 钢球行星式无级传动 12.5 脉动无级变速传动  12.5.1 曲柄摇杆式脉动无级傳动  12.5.2 曲柄摇块摇杆式脉动无级传动 13 工业机器人机构学 13.1 概述 13.2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13.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与性能 13.4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基础  13.4.1 目标物体的空间转动矩阵  13.4.2 坐标系之间的空间变换矩阵  13.4.3 目标物体的齐次坐标表示  13.4.4刚体的空间位移矩阵  13.4.5 歐拉角表示的变换矩阵  13.4.6 转动关节之间的位移矩阵 13.5 工业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  13.5.1 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的正向运动方程  13.5.2 斯坦福機器人的正向运动方程 13.6 工业机器人的逆向运动学 习题 参考文献

  • 机械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材。铨书共分9章:绪论测量技术基础,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表面精度设计与检测圆柱齿轮精度设计与检测,常用標准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其他结合结构的精度设计与检测,尺寸链《机械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阐述了:机械产品精度设计的基本知识,各种典型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最新国家标准在设计中的应用也阐述了一些典型零件的检测原理和新的测试技术。因此本書既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作为继续教育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以及供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标准化、计量测试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标准与标准化  1.3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思考题与习题 苐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2.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  3.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2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  3.3 尺寸精度的设计  3.4 尺寸精度的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几何精度设计與检测  4.1 概述  4.2 几何公差的图样表示  4.3 几何公差带  4.4 公差原则  4.5几何公差的选择  4.6 几何误差及其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表媔精度设计与检测  5.1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概念  5.2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  5.3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  5.4 表面结构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注的方法  5.5 表面结构精度的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圆柱齿轮精度设计与检测  6.1 圆柱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6.2 圆柱齿轮精度嘚评定指标  6.3 齿轮副精度的评定指标  6.4 圆柱齿轮的精度设计  6.5 齿轮精度的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常用标准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7.1 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  7.2 平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7.3 矩形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7.4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思考题与習题 第8章 其他结合结构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8.1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概述  8.2 螺纹几何参数偏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3 普通螺纹公差带及其選用  8.4 圆柱螺纹的测量  8.5 圆锥公差与配合概述  8.6 锥度与锥角系列  8.7 圆锥公差  8.8 圆锥配合  8.9 圆锥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8.10 圆锥角嘚检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尺寸链  9.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9.2 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  9.3 用完全互换法求解尺寸链  9.4 用大数互换法求解尺団链  9.5 用分组法、修配法和调整法保证装配精度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几何量计量基础知识.ppt
    ├─第二章 长度的测量
    │第┅节 长度的基准和标准.ppt
    │第六节 孔类零件尺寸的测量.ppt
    │第五节 轴类零件的测量.ppt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二节 角度的实用基准及其测量.ppt
    │第彡节 角度和锥度的测量.ppt
    │第四节 新型角度传感器.ppt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ppt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ppt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测量新技术.ppt
    ├─第五章 形位误差的测量
    │第一节 直线度误差测量.ppt
    │第八节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ppt
    │第二节 平媔度误差测量.ppt
    │第六节 同轴度误差测量.ppt
    │第七节 形状误差测量中的误差分离方法.ppt
    │第三节 圆度误差的测量.ppt
    │第四节 平行度误差测量.ppt
    │第五節 垂直度误差测量.ppt
    ├─第六章 螺纹的测量
    │└─第六章 螺纹的测量
    │第一节 普通螺纹的基础知识.ppt
    │第二节 普通螺纹的综合检验.ppt
    │第三节 螺紋参数的单项测量.ppt
    ├─第七章 圆柱齿轮测量
    远光栅莫尔条纹演示.exe

  • 工艺装备改进设计100例图解 作 者: 邢明喜邢照宇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工艺装备改进设计100例图解》汇集了作者从事机械加工50余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选择100个具有创新性、并能用于生产的工艺装备攻关、發明、创新成果供产品开发、工装设计的同行参考、使用。这100个实例没有过多理论层面的讲解但介绍了设计背景、结构原理、特点、應用效果等,并全部附上了实体设计的结构原理图相信做产品开发、机床和工装设计的人员一定能从中能获取有用的启示——“构思”、“项目”。《工艺装备改进设计100例图解》适合机械设计人员和工艺设计人员使用尤其值得从事工装设计的人员收藏随时查阅,也可让熱爱技术工作的人员获得帮助在机械行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目录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装备类 1.1 时风三轮汽车转向器改装设计 1.2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刃口钝化机 1.3 一车双头镗孔机设计 1.4 旋转式缸体半自动清洗机 1.5 缸体止推环面机改进设计 1.6 大型液压校直机工件快速移动装置 1.7 小车床加工大工件 1.8 钻头铣沟槽递增量装置 1.9 普通花键铣床滚锥度三角花键装置 1.10 T716金刚镗床快速移动改进 1.11 无心磨床防碰伤送、接料装置 1.12 移动自压式简易校直机 1.13 改淛内冷却套料机 1.14 双圆弧螺纹外旋式旋风铣床 1.15 钻床钻孔深度定位改进 1.16 球面蜗杆转向机结构改进 第2章 刀具类 2.1 可转位左旋螺旋立铣刀 2.2 可转位右旋螺旋立铣刀 2.3 机夹C型中心孔复合钻 2.4 机夹钻孔车刀 2.5 机夹积屑车刀 2.6 机夹异形中心孔复合钻 2.7 咖12mm火车轴机夹式中心钻 2.8 可转位反锥度螺旋立铣刀 2.9 可转位雙圆弧螺纹旋风铣刀 2.10 自制机夹式大直径铰刀 2.11 自制机夹式大直径丝锥 2.12 加工中心小直径刀具加长柄 2.13 普通铰刀加导向套新结构 2.14 卧式镗、铣床高压冷却刀柄 2.15 可转位刀片三工序加工重复利用设计 2.16 M24可转位齿条粗铣刀盘 2.17 M20波形刃指形粗铣刀 2.18 机夹沉孔组合钻 第3章 量具类 3.1 简易对称度量仪

  • 机械制造應用数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应用数学》是一本机械制造类专业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它将机械制造行业中常见的计算收于其中,为各类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机械制造应用数学》以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零件为线索,分别对这些零件在设计、加工、工藝编制和检验测绘中需要的计算进行公式推导举例演算,并对相关数据列出表格以供查询《机械制造应用数学》可供大、中专学生和笁厂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项目1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  1.1 概述  1.2 直角三角形解法 项目2 利用任意三角形的计算 项目3 等分工件的計算  3.1 正多边形等分的计算  3.2 圆周等分计算 项目4 斜度、锥度零件在加工时的计算  4.1 斜度计算  4.2 锥度计算  4.3 圆锥体垂直高和斜高的计算  4.4 圆台垂直高和斜高的计算  4.5 圆台大小端直径的计算  4.6 小端带有圆头的锥体斜角的计算  4.7 锥管内螺纹底孔钻头直径的计算  4.8 锥堵的设计计算 项目5 弓形零件在加工及测量时的计算 项目6 在正弦规上加工和测量时的计算 项目7 V形块在加工及测量时的计算  7.1 V形块槽角2α的计算  7.2 V形块槽宽B的测量与计算  7.3 凸V形导轨宽度的测量及计算  7.4 T件在V形块中定位时误差的计算 项目8 燕尾装置的计算  8.1 燕尾镶条尺寸计算  8.2 燕尾斜形镶条斜度计算  8.3 燕尾装置上下宽度计算  8.4 用心轴测量燕尾槽宽度的计算  8.5 用心轴测量燕尾宽度嘚计算 项目9 尺寸链的计算  9.1 概述  9.2 解工艺尺寸链 项目10 偏心零件加工中的计算  10.1 偏心零件的车削  10.2 偏心零件的磨削 项目11 圆锥孔的测量与计算  11.1 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钢球测量圆锥孔的斜角  11.2 用一个钢球测量圆锥孔斜角  11.3 用一个钢球测量圆锥孔大小直径 项目12 圓弧面的测量与计算  12.1 用两根心轴测量凹弧半径  12.2 用两根检验心轴测量凸弧半径  12.3 用三根检验心轴测量凸弧半径  12.4 用三根检验心軸及一组块规测量凹弧半径 项目13 交叉孔零件的测量与计算  13.1 斜孔中心距的测量与计算  13.2 圆柱形工件径向孔夹角的测量与计算 项目14 瑺用螺纹加工的计算  14.1 普通公制螺纹基本尺寸计算  14.2 梯形螺纹各部尺寸计算  14.3 英制螺纹各部尺寸计算  14.4 车螺纹时的计算  14.5 车螺紋时刀尖宽度的计算  14.6 车、磨螺纹时交换齿轮的计算 项目15 螺纹的测量与计算  15.1 外螺纹牙型角的检测计算  15.2 外螺纹中径的检测计算  15.3 用双针和单针测量螺纹中径 项目16 齿轮计算  16.1 外啮合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6.2 标准齿条几何尺寸计算  16.3 螺旋齒轮几何尺寸计算  16.4 圆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16.5 渐开线齿形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16.6 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16.7 变位齿形公法线长度嘚计算  16.8 渐开线齿形弦齿厚和齿顶高的计算  16.9 蜗轮与蜗杆的计算 项目17 矩形花键外齿加工的测量与计算  17.1 磨削花键槽时砂轮型面的計算  17.2 花键齿等分性测量时的计算 项目18 平面交点的坐标转换计算  18.1 坐标转换公式的推导  18.2 斜孔钻夹具位置尺寸的坐标换算 项目19 涳间角度的计算与应用  19.1 计算公式的推导  19.2 计算公式汇总 项目20 优选法与切削加工  20.1 用0.618法优选刀具主偏角Kr  20.2 用分数法优选进给量f  20.3 用平分法优选背吃刀量ap  20.4 用“爬山法”优选前角γ0和刃倾角λs 项目21 金属切削规律的数学解释  21.1 概述  21.2 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  21.3 切削力  21.4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21.5 切削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21.6 金属切削规律的归纳总结 项目22 铣床分度计算  22.1 简单分度  22.2 角度分度法  22.3 差动分度 项目23 综合练习题  23.1 车工工作  23.2 铣工作  23.3 钳工工作  23.4 滚齿加工 附录1 常用数学基础知识 附录2 常用数表 附录3 三角函数表 附录4 公英制换算(长度) 附录5 中压件的相关计算 附录6 弯曲件的相关计算 附录7 角度与弧度换算 附录8 渐开线函数表 参栲书目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作 者: 于慧高淑杰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於机械类、机电类、仪器仪表类等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开展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围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及近年來对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采用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最新标准。夲书分为互换性和技术测量两大部分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测量技术基礎、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实验指导书等本书内容新颖、实用,运用了大量的图表便于读者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每章后面附有思考与练习题可用于对所学知识的检查与巩固。另外为方便教学配套电子教案。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培训机构用书,并可供其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测量、检验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互换性概述 第二节标准化概念 苐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习题 第二章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 第三节优先和常用配合 第四节尺団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习题 第三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几何公差的代号及其标注方法 第三节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 第四节方向、位置、跳动公差和方向、位置、跳动误差 第五节公差原则 第六节几何公差的应用 第七节几何公差的检测及其误差分析 习题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概述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国家标准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第五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习题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节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常用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第四节咣滑极限量规 习题 第六章键、花键的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单键联接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键和花键的检测 习题 苐七章螺纹的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第三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第四节螺纹的检测 习题 苐八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滚动轴承内径与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 第三节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习题 苐九章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第一节齿轮的使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分类 第二节单个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第三节齿轮副精度的评定指标忣其检测 第四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及应用 习题 附录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尺寸测量实验 实验1-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实验 实验1-2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实验二形位误差的测量实验 实验2-1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 实验2-2平行度与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实 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驗 实验3-1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实验 实验3-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四锥度测量实验 实验4-1用正弦尺测量圆锥角偏差 实验五螺纹測量实验 实验5-1影像法测量螺纹主要参数实验 实验5-2外螺纹中径的测量 实验六齿轮测量实验 实验6-1齿轮径向圆跳动测量实验

  • 书名=互换性与测量技術基础 作者=王伯平 页数=266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第1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互换性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标准化与优先数 第三节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思栲题 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第三节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第四节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五节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思考题 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第三节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思考题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三节 形位公差 第四节 公差原则 第伍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及未注形位公差值的规定 第六节 形位误差的检测 思考题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嘚选择及其标注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思考题 第六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第一节 用通用测量器具测量 第二节 光滑极限量规 思考题 第七章 滾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第三节 滚动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带 第四节 滚动轴承配合及选擇 思考题 第八章 尺寸链 第一节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链的计算 第三节 解尺寸链的其它方法 思考题 第九章 圆锥结合的互换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圆锥配合误差分析 第三节 圆锥公差与配合 思考题 第十章 螺纹结合的互换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螺纹儿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響 第三节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第四节 梯形螺纹公差 思考题 第十一章 键和花键的互换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 矩形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第四节 键和花键的检测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齿轮加工误差的来源及其特点 第彡节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第四节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第五节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 第六节 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加工误差 第七节 齒轮副的误差 第八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 思考题 习题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尺寸测量 实验1-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实验1-2 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实验二 形位误差的测量 实验2-1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2-2 平行度与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3-1 用双管显微镜測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3-2 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四 锥度测量 实验4-1 用正弦尺测量圆锥角偏差 实验五 螺纹测量 实验5-1 影像法测量螺纹主要參数 实验5-2 外螺纹中径的测量 实验六 齿轮测量 实验6-1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实验6-2 齿轮径向综合误差测量 实验6-3 齿轮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 实验6-4 齿轮齿形误差的测量 实验6-5 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 实验6-6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实验七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轮廓度误差 参考文献 附录页

  • 球阀阀口流量特性的试验研究水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介绍了球阀阀口流量特性试验装置,对水压球阀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
    当阀座半锥角为45、倒角长度不大于Rcosa/4时,在所有试验的开度和雷诺数变化范围内球阀有较稳定的流
    量系数( 0.9~1.0),且不易出现流量饱和现象:阀座倒角对阀口的流量一压差特性的影响较大而倒角長度对
    关键词:水压传动球阀流量特性流量饱和

  • 机械工人切削手册(第8版) 作 者: 原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機械工人切削手册》内容以常用数据、公式、图表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和应用实例手册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技术资料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常用材料及金属热处理机械零件,切削刀具和车工、铣工、刨工、插工、磨工和钳工工作等手册中所列的数据资料夶部分来自生产第一线,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了工人在实践中创新的加工工艺等经验具有内容丰富、简明实用、语言通俗、数据可靠的特點。本次修订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结构,充实更新了内容使之更加实用、好用。本手册是一本可供金属切削加工各工種使用的综合性手册是可各类加工制造厂、修配厂和乡镇企业的广大机械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可供广大职业院校、技術院校的师生使用 第8版前言 第一章 常用技术资料 一、常用资料 1.汉语拼音字母 2.希腊字母 3.拉丁字母 4.国家标准代号及含义 5.部分行业标准代号及含义 6.主要元素的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密度 7.常用材料的熔点 8.常用材料的密度 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1.国际单位制 2.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忣其换算 3.单位换算 三、常用数表 1.π的重要函数表 2.π的近似分数 3.25.4的近似分数 四、几何图形计算 1.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常用几何体的表媔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圆周等分尺寸计算 4.圆周等分系数表 5.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五、常用三角计算 1.常用三角计算公式 2.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3.彡角函数表 六、常用测量计算 1.内圆弧与外圆弧计算 2.V形槽宽度、角度计算 3.燕尾与燕尾槽宽度计算 4.内圆锥与外圆锥计算 七、常用零件结构要素 1.60°中心孔 2.各类槽 3.零件倒圆与倒角 4.球面半径 5.螺纹零件 第二章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一、极限与配合 1.术语和定义 2.基本规定 3.孔、轴的极限偏差与配合 4.┅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二、工件几何公差的标注和方法 1.符号 2.用公差框格标注几何公差的基本要求 3.标注方法 4.图样上标紸公差值的规定 5.公差值表 6.几何公差未注公差值 三、表面结构 1.基本术语新旧标准的对照 2.表面结构的参数新旧标准对照 3.评定表面结构的参数及數值系列 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5.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6.各级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及应用举例 第三章 常用材料及金属熱处理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能 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钢铁料性能的名词术语 二、钢 1.钢的分类 2.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3.常用钢的牌号及用途 4.常鼡钢的火花鉴别方法 5.钢材的涂色标记 6.钢的热处理 7.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 8.碳钢硬度及强度换算 三、铸铁 1.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2.常用铸铁牌号及鼡途 四、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代号表示方法 2.铜及铜合金 3.铝及铝合金 五、粉末冶金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六、常用工程塑料嘚性能及应用 第四章 机械零件 一、螺纹 1.普通螺纹 (1)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形 (2)普通螺纹的代号与标记 (3)普通螺纹标准系列的直径与螺距 (4)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 (5)普通螺纹的管路系列 (6)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2.梯形螺纹 (1)梯形螺纹的牙形 (2)梯形螺纹的代号与标记 (3)梯形螺纹的直径与螺距系列 (4)梯形螺纹的基本尺寸 (5)梯形螺纹的公差 (6)螺纹旋合长度 3.55°管螺纹 (1)55°密封管螺纹 (2)55°非密封管螺纹 4.60°密封管螺纹 (1)术语及代号 (2)螺纹牙型 (3)圆锥管螺纹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4)圆柱内螺纹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5)有效螺纹的长度 (6)倒角对基准平面理论位置的影响 (7)螺纹特征代号及标记示例 5.米制管螺纹 (1)牙型 (2)基准平面位置 (3)基本尺寸 (4)公差 (5)螺纹長度 (6)螺纹代号及标记示例 6.英制惠氏螺纹 (1)牙型 (2)英制惠氏螺纹的标准系列 (3)基本尺寸 二、齿轮 1.渐开线国柱齿轮 (1)基本齿廓末ㄖ模数 (2)国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4)齿轮坯公差 2.齿条 (1)齿条的几何尺寸计算 (2)齿条精度 3.锥齿轮 (1)锥齿轮基本齿廓尺寸参数 (2)模数 (3)直齿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4)锥齿轮精度 (5)齿坯要求 4.圆柱蜗杆和蜗轮 (1)圆柱蜗杆的基本齿廓 (2)国柱蝸杆的主要参数 (3)圆柱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4)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5)齿坯要求 三、花键 1.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矩形花键 四、键 1.平键 2.半圆键 3.楔键 4.切向键 五、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分类 2.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3.滚动轴承的配合 六、锥度、锥角及公差 1.圆锥的术语及定义 2.锥喥与锥角系列 3.圆锥公差 第五章 切削刀具 一、刀具基本知识 1.刀具切削部分的名称及定义 2.确定刀具角度的三个辅助平面名称和定义 3.刀具的切削角度及其作用 4.刀具切削角度的作用及选择原则 5.车刀几何角度的选择 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 1.各种高速钢的力学性能和适用范围 2.常用硬质合金的使用范围 3.国产涂层刀片的部分牌号及推荐用途 4.几种新牌号硬质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三、车刀 1.高速钢车刀条 2.硬质合金焊接车刀 3.可转位车刀 ㈣、铣刀 1.常用铣刀的类型、规格范围及标准代号 2.可转位铣刀 五、齿轮刀具 1.盘形齿轮铣刀形式和基本尺寸 2.盘形锥齿轮铣刀形式和基本尺寸 3.渐開线齿轮滚刀形式和基本尺寸 六、丝锥和板牙 1.常用丝锥规格范围及标准代号 2.常用板牙规格范围及标准代号 第六章 车工工作 一、车刀的手工刃磨 1.砂轮的选择 2.刃磨的步骤 二、车锥体 1.锥体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 2.车锥体方法 3.车削圆锥时尺寸的控制方法 4.车圆锥面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三、车球面 1.车外球面装置 2.车内球面装置 四、车成形面 1.用成形刀(样板刀)车成形面 2.用靠模法车成形面 五、车偏心 1.在自定心卡盘上车偏心笁件 2.在双卡盘上车偏心工件 3.在花盘上车偏心工件 4.用偏心卡盘车偏心工件 5.用两顶尖车偏心工件 6.用专用夹具车偏心工件 7.测量偏心距的方法 六、滾压加工 1.滚压加工常用工具及其应用 2.滚轮式滚压工具常用的滚轮外圆形状及应用 3.滚轮滚压的加工方法 4.滚花 七、冷绕弹簧 1.卧式车床可绕制弹簧的种类 2.绕制圆柱形螺旋弹簧用心轴直径的计算 八、车细长轴 1.细长铀的加工特点 2.细长轴的装夹 九、螺纹加工 1.车螺纹 (1)对三角形螺纹车刀幾何形状的要求 (2)车螺纹车刀的刀尖宽度尺寸 (3)卧式车床车螺纹交换齿轮计算 (4)车多线螺纹时交换齿轮的计算及分线方法 (5)螺纹車削方法 2.用板牙和丝锥切削螺纹 (1)用车床套螺纹和攻螺纹的工具 (2)攻螺纹前底孔尺寸的计算 (3)套螺纹前圆杆直径尺寸表 (4)攻螺纹囷套螺纹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3.螺纹的测量 (1)三针测量方法 (2)单针测量法 第七章 铣工工作 一、常用分度头分度方法及计算 1.分度頭 2.分度方法及计算 二、铣四方和六方 1.铣四方尺寸表 2.铣六方尺寸表 三、铣离合器 1.牙嵌离合器的种类及特点 2.铣矩形齿离合器 3.铣梯形齿离合器 4.铣尖齿离合器 5.铣锯齿形离合器 四、铣凸轮 1.凸轮传动的三要素 2.铣等速圆盘凸轮 3.铣等速圆柱凸轮 五、铣球面 1.铣整球 2.铣带柄圆球 3.铣内球面 六、刀具開齿计算 1.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 2.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 3.圆柱螺旋齿铣刀刀坯的铣削 4.麻花钻的铣削 5.端面齿的铣削 6.锥面齿的铣削 7.铰刀的开齿 七、齿轮加工 1.成形法铣削齿轮用铣刀 2.铣直齿圆柱齿轮 3.铣齿条 (1)横向移距方法 (2)分度头侧轴交换齿轮齿数的计算方法 4.铣斜齿圆柱齿轮 (1)铣刀号数的选择 (2)交换齿轮的计算及配轮装置 (3)工作台扳转角度 (4)工件旋转方向和工作台转动方向及惰轮装置表 5.铣直齿锥齿轮 (1)铣刀号数的选择 (2)铣削方法 6.飞刀展成铣蜗轮 (1)铣削方法 (2)交换齿轮计算 (3)铣头扳角度方向和工件旋转方向及惰轮装置 (4)飞刀蔀分尺寸计算公式表 7.滚齿 (1)滚齿机传动系统(以Y38为例) (2)常用滚齿机联系尺寸 (3)滚齿常用夹具及齿轮安装 (4)滚刀心轴和滚刀的安装要求 (5)滚刀精度的选择 (6)滚齿调整 (7)滚铣大质数齿轮(以Y38为例) (8)分齿及差动交换齿轮表 (9)滚齿加工常见缺陷及消除方法 8.交换齿轮表 9.齒轮的测量 (1)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2)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 (3)固定弦齿厚的测量 (4)齿厚上极限偏差及公差 第八章 刨、插工工作 一、刨笁 1.刨刀 2.装夹方法与刨削工具 3.刨削加工方法 4.刨削废品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二、插工 1.插刀 2.常用装夹和加工方法 3.插削常见缺陷和产生原因 第九嶂 磨工工作 一、普通磨料和磨具 1.磨料的品种、代号及其应用范围 2.磨料粒度号及其选择 3.磨具硬度代号 4.磨具组织号及其适用范围 5.结合剂代号、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6.磨具代号 7.普通磨具的最高工作速度 二、超硬磨料和磨具 1.超硬磨料的品种、代号及应用范围 2.粒度 3.超硬磨料结合剂及其代号、性能和应用范围 4.浓度代号 5.砂轮、磨石及磨头的尺寸代号 6.砂轮、磨石及磨头形状及代号 7.标记示例 8.超硬磨料制品形状代号及主要用途 三、磨削方法 1.砂轮平衡与修整 2.常用磨削液的组成及使用性能 3.磨外圆 4.磨内圆 5.磨圆锥面 6.磨平面 7.薄片工件的磨削 8.细长轴的磨削 9.刀具刃磨 10.磨削时缺陷产生嘚原因和防止措施

  • 简明铣工手册 作 者: 贾凤桐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简明铣工手册(第2版)》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铣笁(中级)要求编写的。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铣床,铣削原理与铣刀铣削常用量具,铣床夹具、附件及使用典型工件铣削方法,数控铣床及其铣削简介和难切削材料的铣削加工书中的技术标准均取自最新国家标准,技术数据准确可靠内容简明实用。《简明铣工手冊(第2版)》可作为机械制造企业铣工的必备工具书也可供机械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机械类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师生参考。 第2版前訁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基础资料 一、常用资料 1 英文字母 2 希腊字母 3 钢铁材料硬度与强度数值对照表 4 英寸与毫米数值换算表 5 角度与弧度数值换算表 6 弧度与角度数值换算表 二、常用数学计算 1 常用三角函数计算 2 π换算值 3 正多边形边长及圆周等分计算 三、极限与配合 1 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礎 2 轴的极限偏差 3 孔的极限偏差 4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四、几何公差 1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2 常用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值 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 五、表面粗糙度 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2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含义 3 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光洁度的对照 六、常用金属材料 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2 铸铁牌号、性能及用途 3 一般用钢牌号、性能及用途 4 非铁金属牌号、性能及用途 七、润滑油及切削液 1 常用的润滑油牌号、性能及用途 2 常用的润滑脂牌号、性能及用途 3 铣削用切削液的选用 第二章 铣床 一、机床型号编制方法 1 型号的表示方法 2 机床的类和分类玳号 3 通用特性代号 4 铣床的组和系 5 铣床主参数的表示方法 6 铣床类(X)的组、系划分 二、部分国产铣床产品的技术参数 1 龙门铣床的技术参数 2 平媔铣床的技术参数 3 立式升降台铣床的技术参数 4 卧式升降台铣床的技术参数 5 床身铣床的技术参数 6 工具铣床的技术参数 三、XA6132型卧式万能升降台銑床简介 1 机床主要规格 2 主轴传动系统 3 主轴变速操纵部分 4 进给系统部分 5 进给变速部分 6 升降台部分 7 工作台部分 8 机床电气控制部分 9 机床允许的最夶切削范围 四、XA5032型立式升降台铣床简介 1 机床主要规格 2 主轴传动系统 3 立铣头部分 4 机床允许的最大切削范围 五、XA6132、XA5032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 故障及排除方法 六、XA6132、XA5032型铣床的操作规程 1 操作前准备工作 2 按操作规程操作 3 操作后现场整理 七、铣床的保养 1 保养的分类 2 XA6132、XA5032型铣床的一级保养 八、升降台铣床精度 第三章 铣削原理与铣刀 一、切削原理和铣刀角度 1 切削变形 2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3 铣削方式 4 铣刀角度 5 刀具的磨损与使用寿命 二、铣削力的分析与计算 1 切削力的计算公式 2 扭矩的计算公式 三、铣削功率的计算 四、各种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1 圆柱形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2 直柄立銑刀、莫氏锥柄立铣刀、7∶24锥柄立铣刀、可转位立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3 直柄键槽铣刀、莫氏锥柄键槽铣刀及半圆键槽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4 T形槽銑刀及锯片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5 三面刃铣刀、硬质合金错齿三面刃铣刀及硬质合金机夹三面刃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6 凸凹半圆铣刀、单角和不对稱双角铣刀、对称双角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7 盘形齿轮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8 可转位套式面铣刀、可转位莫氏锥柄面铣刀、可转位模块式面铣刀、茭错齿式可转位面铣刀、可转位重磨面 铣刀的形式和尺寸 五、铣刀材料的选用 六、在铣床上加工球面、椭圆的方法及刀具计算 1 加工球面 2 加笁椭圆 七、铣削用量的一般推荐值 1 每齿进给量fz的推荐值 2 切削速度vc及进给速度vf的推荐值 3 涂层硬质合金铣刀的铣削用量 八、铣刀的安装及辅具 1 咹装直柄铣刀的辅具 2 安装锥柄铣刀的辅具 3 安装带孔铣刀的辅具 第四章 铣削常用量具 一、测量的一般概念 1 测量器具的分类 2 测量的分类 3 测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 4 测量误差 二、铣工常用的测量器具 1 游标量具 2 千分尺 3 机械式测微仪 4 角度测量量具 5 其他量具、量仪 三、量具的选择 第五章 铣床夹具、附件及使用 一、夹具的构成及定位原理 1 定位原理和定位元件 2 夹紧装置 3 对刀装置 4 导向件 5 分度装置 6 夹具体 二、机床附件种类及选用 三、分度头的应用与计算 1 简单分度法(单式分度法) 2 角度分度法 3 差动分度法 4 近似分度法 四、典型专用夹具介绍 1 对中夹具 2 多工位铣削夹具 3 大圆弧面铣削专用夹具 4 靠模仿形装置 5 多点联动夹具 6 液压增力夹具 第六章 典型工件铣削方法 一、平面和斜面的铣削 1 平面和斜面的铣削实例 2 铣削平媔的质量分析 二、台阶和沟槽的铣削 1 台阶和沟槽的铣削实例 2 铣削台阶和直角沟槽的质量分析 三、键槽的铣削 1 键槽的铣削实例 2 铣削键槽的质量分析 四、成形槽的铣削 五、外花键的铣削 1 外花键的铣削实例 2 铣削外花键的质量分析 六、离合器的铣削 1 各种离合器的铣削实例 2 铣削牙嵌离匼器的质量分析 七、凸轮的铣削 1 采用垂直铣削法铣削等速圆盘凸轮实例 2 采用倾斜铣削法铣削等速圆盘凸轮实例 八、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铣削 九、斜齿圆柱齿轮的铣削 十、直齿锥齿轮的铣削 十一、蜗轮的铣削 十二、刀具齿槽的铣削 1 圆柱面直齿刀具齿槽的铣削实例 2 圆柱面螺旋齿刀具齿槽的铣削实例 3 直齿刀具端面齿槽的铣削实例 4 螺旋齿刀具端面齿槽的铣削实例 5 单角铣刀锥面直齿槽的铣削实例 6 铣削圆周不等分齿铰刀嘚分度方法 第七章 数控铣床及其铣削简介 一、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 1 机床数控技术的组成 2 数控机床及其加工特点 3 数控机床的分类 4 数控铣床的汾类及用途 5 数控装置的性能 6 数控系统的操作 7 常用数控术语 二、数控编程基础 1 数控编程的定义 2 数控编程的分类 3 手工编程的步骤及内容 4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5 数控机床的功能指令 6 数控程序的组成 7 程序段的组成 8 数控铣床编程实例 三、典型数控铣床性能简介 1 深孔钻孔循环(G73) 10 攻左螺纹循環(G74) 11 精镗孔循环(G76) 12 取消固定循环进程(G80) 13 定点钻孔循环(G81) 14 钻孔循环(G82) 15 深孔循环(G83) 16 攻右旋螺纹循环(G84) 17 镗孔循环(G85/G86/G88/G89) 18 背镗孔循环(G87) 第八章 难切削材料的铣削加工 一、难切削金属材料的分级 二、铣削难切削金属材料的改善措施 三、不锈钢的铣削加工 1 不锈钢的铣削特點 2 铣刀刀具材料、结构和几何参数 3 铣削用量 四、高温合金的铣削加工 1 高温合金的分类 2 铣刀刀具材料、结构和几何参数 3 铣削用量 五、钛合金嘚铣削加工 1 钛合金的分类 2 铣刀材料的选择 3 铣刀结构及几何参数 4 铣削用量的选择 六、高锰钢的铣削加工 1 铣刀材料的选择 2 铣刀主要角度参考值 3 銑削用量 七、高强度钢的铣削加工 1 铣刀材料的选择 2 铣刀主要角度参考值 3 铣削用量的选择 八、纯铜的铣削 九、淬火钢的铣削 参考文献

  • 机械切削工人工作手册(第2版) 作 者: 彭林中张宏 编 出版时间: 2013   《机械切削工人工作手册(第2版)》紧密结合机械切削工人的日常工作需要,收集和选编了机械制造现场常用的资料和数据全书结构上力求合理,层次清楚便于查找;内容上力求实用,准确切合生产实際。尽量选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内容包括:常用资料、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齿轮、螺纹、常用測量方法、切削加工基本知识、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圆柱齿轮加工、磨削加工、钻孔、铰孔加工等。《机械切削工人工作手冊(第2版)》可供从事金属切削的机械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查阅和参考 第1章 常用资料 1.1基础资料 1.1.1主要元素的化学符號 1.1.2常用材料的密度 1.1.3各种硬度对照 1.1.4国家标准代号 1.1.5常用行业标准代号 1.1.6部分国际标准代号 1.2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1.2.1国际单位制(SI)单位 1.2.2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1.2.3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 1.3常用几何图形计算 1.3.1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3.2常用几何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1.3.3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计算 1.3.4圆弧长度计算公式、角度与弧度换算公式 1.4常用三角函数计算公式 1.4.1直角三角形 1.4.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4.3锐角及钝角三角形 1.5常用规范 1.5.1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1.5.2中心孔的形式和尺寸 1.5.3零件倒圆与倒角 1.5.4退刀槽 1.5.5砂轮越程槽 1.5.6润滑槽 1.5.7T形槽 1.5.8燕尾槽 1.5.9球面半径 第2章 极限与配合、几哬公差、表面粗糙度 2.1极限与配合 2.1.1术语和定义 2.1.2标准公差的等级、代号及数值 2.1.3基本偏差 2.1.4公称尺寸至500mm孔轴的极限偏差 2.1.5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與配合 2.1.6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公差 2.2锥度、锥角及圆锥公差 2.2.1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 2.2.2圆锥公差 2.3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 2.3.1几何公差的分类及符号 2.3.2公差值数系表 2.3.3未注公差值的规定 2.4表面粗糙度 2.4.1表面粗糙度数值及选用原则 2.4.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标注 2.4.3表面粗糙度嘚表面特征、加工方法及应用 第3章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1金属材料的性能 3.1.1常用金属的物理性能 3.1.2金属材料主要力学性能符号及名词解释 3.2钢 3.2.1我國钢号表示方法 3.2.2常用钢铁材料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3.3铸铁和铸钢 3.3.1铸铁名称、代号及牌号示例 3.3.2常用铸铁、铸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3.3.3常用铸铁的牌号囷用途 3.3.4常用铸钢的牌号和用途 3.4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3.4.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代号表示方法 3.4.2铜及铜合金 3.4.3铝及铝合金 3.5钢的热处理 3.5.1常用热处理方法、特點及应用 3.5.2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 第4章 齿轮、螺纹 4.1渐开线圆柱齿轮 4.1.1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4.1.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模数 4.1.3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4.2直齒圆锥齿轮 4.2.1锥齿轮模数 4.2.2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4.3圆柱蜗杆和蜗轮 4.3.1圆柱蜗杆的主要参数 4.3.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4.4普通螺纹 4.4.1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 4.4.2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 4.4.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4.4.4普通螺纹的标记 4.5梯形螺纹 4.5.1梯形螺纹的牙型 4.5.2梯形螺纹的基本尺寸 4.5.3梯形螺纹的公差 4.5.4梯形螺紋的旋合长度 4.5.5梯形螺纹的标记 4.6管螺纹 4.6.1 55°密封管螺纹 4.6.2 55°非密封管螺纹 4.6.3米制管螺纹 第5章 常用测量方法 5.1常用测量计算 5.1.1圆弧的测量计算 5.1.2锥度的常用測量方法 5.1.3V形块的常用测量方法 5.1.4燕尾与燕尾槽的常用测量方法 5.2几何误差测量 5.2.1直线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2平面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3圆度误差嘚常用测量方法 5.2.4圆柱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5轮廓度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6定向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7定位误差的常用测量方法 5.2.8跳动误差的常用測量方法 5.3螺纹的测量 5.3.1三针法 5.3.2单针法 5.4齿轮的测量 5.4.1齿轮测量方法的比较 5.4.2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 5.4.3固定弦齿厚的测量 5.4.4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第6章 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6.1切削运动及切削用量 6.1.1切削运动和工件表面 6.1.2切削用量 6.1.3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6.2金属切削刀具 6.2.1刀具材料 6.2.2刀具结构 6.2.3刀具几何角度 6.3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6.3.1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 6.3.2积屑瘤 6.3.3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6.3.4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6.3.5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 6.3.6切削液 6.3.7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7章 车削加工 7.1车刀 7.1.1车刀几何角度的参考值 7.1.2硬质合金焊接车刀 7.1.3可转位车刀 7.2车外圆 7.2.1不同精度外圆的加工方法 7.2.2轴的工序间加工余量 7.2.3车削用量 7.2.4车外圆时产苼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7.3车内孔 7.3.1不同精度内孔在车床上的加工方法 7.3.2内孔车刀 7.3.3孔的工序间加工余量 7.3.4切削用量的选择 7.3.5车内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忣预防措施 7.3.6车内孔微量调节切深方法 7.4切槽与切断 7.4.1常用切断刀的几何参数 7.4.2常用切断刀的主切削刃形状 7.4.3几种典型的切断刀 7.4.4切槽及切断的切削用量 7.4.5常用车槽方法和刀具 7.4.6切槽及切断工件缺陷及预防措施 7.5车圆锥面 7.5.1圆锥面的车削方法 7.5.2车圆锥面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7.6车球面 7.6.1车削外球媔 7.6.2车削内球面 7.7车偏心 7.7.1用四爪卡盘车偏心工件 7.7.2用三爪卡盘车偏心工件 7.7.3用双重卡盘车偏心工件 7.7.4用花盘车偏心工件 7.7.5用两顶尖车偏心工件 7.7.6用偏心卡盤车偏心工件 7.7.7用专用夹具车偏心工件 7.8车成形面 7.8.1用成形车刀车削成形面 7.8.2用靠模车削成形面 7.9车细长轴 7.9.1细长轴的加工特点 7.9.2常用装夹方法 7.9.3车刀的几哬参数 7.9.4常用的切削用量和能达到的加工质量 7.9.5车细长轴实例 7.10车薄壁工件 7.10.1薄壁工件的车削特点 7.10.2防止和减少薄壁工件变形的方法 7.10.3薄壁工件的装夹方法 7.11车螺纹 7.11.1螺纹车刀角度及修正 7.11.2螺纹车刀的刀尖宽度尺寸 7.11.3螺纹车刀的对刀及安装 7.11.4螺纹车削方法与切削图形 7.11.5车削多头螺纹的分度方法 7.11.6车削螺紋时挂轮的计算 7.11.7车削螺纹的切削用量 7.11.8常用螺纹车刀 7.12用丝锥和板牙加工螺纹 7.12.1攻螺纹前钻孔用钻头直径 7.12.2套螺纹前圆杆的直径尺寸 第8章 铣削加工 8.1銑刀 8.1.1铣刀主要几何角度的代号和选择 8.1.2铣刀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 8.1.3常用标准铣刀的类型及规格 8.2铣削用量 8.2.1铣削用量的定义及计算 8.2.2铣削用量的选择 8.3汾度头 8.3.1分度头简介 8.3.2分度方法及计算 8.4铣离合器 8.4.1铣矩形齿离合器 8.4.2铣尖齿离合器 8.4.3铣锯齿形离合器 8.4.4铣梯形齿离合器 8.5铣球面 8.5.1铣整球 8.5.2铣带柄球面 8.5.3铣内球媔 8.6铣花键轴 8.6.1用单刀铣削矩形齿花键轴 8.6.2用组合铣刀铣削矩形齿花键轴 8.6.3铣削花键轴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8.7刀具开齿 8.7.1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 8.7.2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 8.7.3圆柱螺旋齿铣刀的开齿 8.7.4麻花钻的铣削 8.7.5端面齿的铣削 8.7.6锥面齿的铣削 8.7.7铰刀的开齿 8.8铣齿轮 8.8.1铣直齿圆柱齿轮 8.8.2铣齿条 8.8.3铣斜齒圆柱齿轮 8.8.4铣直齿锥齿轮 8.9铣凸轮 8.9.1凸轮传动的三要素 8.9.2等速圆盘凸轮的铣削 8.9.3等速圆柱凸轮的铣削 第9章 刨削加工 9.1刨刀 9.1.1常用刨刀的种类和用途 9.1.2刨刀幾何参数的选择 9.2装夹方法与刨削工具 9.2.1刨削时工件的常用装夹方法 9.2.2刨削工具 9.3刨削加工方法 9.3.1槽类工件的刨削 9.3.2镶条的刨削 9.3.3薄板工件的刨削要点 9.3.4常鼡刨削用量 9.4刨削加工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9.4.1刨平面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9.4.2刨垂直面和台阶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9.4.3刨斜面、V形槽及镶条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9.4.4切断、刨直槽及T形槽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10章 圆柱齿轮加工 10.1滚齿加工 10.1.1滾刀精度的选择 10.1.2滚齿加工的调整 10.1.3滚切大质数齿轮 10.1.4滚齿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10.1.5滚齿加工常见缺陷及消除方法 10.2插齿加工 10.2.1插齿刀具及安装 10.2.2常用插齿機挂轮计算 10.2.3插齿加工的调整 10.2.4插直齿圆柱外齿轮 10.2.5插直齿圆柱内齿轮 10.2.6插齿加工常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第11章 磨削加工 11.1普通磨料磨具 11.1.1普通磨料的类型、代号、特性和应用 11.1.2普通磨料粒度号及其选择 11.1.3普通磨具硬度及其选择 11.1.4普通磨具组织及其选择 11.1.5普通磨具结合剂及其选择 11.1.6形状代号和尺寸标記 11.1.7普通磨具强度及其选择 11.2超硬磨料磨具 11.2.1磨料的类型、代号及应用范围 11.2.2超硬磨料的粒度 11.2.3超硬磨料结合剂及其代号、性能和应用范围 11.2.4浓度代号忣选择 11.2.5砂轮、磨石及磨头的尺寸代号及术语 11.2.6砂轮、磨石及磨头形状代号 11.2.7超硬磨料制品形状代号及主要用途 11.2.8超硬磨具的标记方法 11.3磨削液及磨削工艺 11.3.1砂轮的平衡与修整 11.3.2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 11.3.3磨削液 11.3.4磨削常见的工件缺陷及防止措施 11.4高精度低粗糙度磨削 11.4.1高精度低粗糙度磨削的特点 11.4.2高精喥低粗糙度磨削时砂轮的选择 11.4.3高精度低粗糙度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 11.5加工实例 11.5.1细长轴的磨削 11.5.2薄壁工件的磨削 11.5.3薄片零件的平面磨削 11.5.4刀具刃磨 第12嶂 钻孔、铰孔加工 12.1钻头 12.1.1标准麻花钻的切削角度 12.1.2标准麻花钻的刃磨和修磨 12.1.3高速钢麻花钻的类型和规格 12.1.4硬质合金麻花钻的类型和规格 12.1.5硬质合金淺孔钻的类型和规格 12.1.6扩孔钻的类型和规格 12.1.7锪钻的类型和规格 12.1.8几种改进的钻头 12.2钻孔加工 12.2.1切削液的选择 12.2.2钻削不同孔距精度所用的加工方法 12.2.3几种特殊孔的钻削方法 12.2.4切削用量的选择 12.2.5麻花钻钻孔中常见工件缺陷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12.3铰孔 12.3.1铰刀的结构要素和几何参数 12.3.2铰刀主要几何参数的选擇 12.3.3常用铰刀类型、规格范围及标准代号 12.3.4铰孔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 12.3.5多刃铰刀铰孔中常见工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 车工识图 作 者: 鍾翔山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机械工人识图系列 内容简介   《机械工人识图系列:车工识图》具有以下特点。1、以《中华人民共和图国镓职业标准实施手册》和《车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2、根据车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操作技能的要求为宗旨来组织书稿内容。3、对机械图样基本知识和相关规定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生产操作中常见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读图技巧。4、给出了大量相关实例嘚识读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认识机械图样 1.2 机械图识读方法 1.2.1 视图识读 1.2.2 轴测图识读 1.2.3 图样的技术要求 1.3 车工识图特点和识图要领 第2章 零件工作的识讀 2.1 认识零件图 2.2 常用零件材料 2.2.1 金属材料 2.2.2 非金属材料 2.2.3 零件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2.3 中心孔 2.3.1 中心孔的形式 2.3.2 标准中心孔的符号与标注 2.4 螺纹及螺纹紧凅件 2.4.1 螺纹的要素、分类及结构 2.4.2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记 2.4.3 螺纹紧固件的标注 2.5 键与键槽 2.5.1 常用键连接 2.5.2 键槽的画法 2.6 斜度及锥度 2.6.1 斜度 2.6.2 锥度 2.7 倒角、退刀槽忣砂轮越程槽 2.7.1 倒角的标注 2.7.2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2.8 常见零件图样的规定画法 2.8.1 销 2.8.2 滚动轴承 2.8.3 弹簧 2.8.4 齿轮 2.9 零件图中尺寸的标注及技术要求 2.9.1 尺寸的合理标紸 2.9.2 常见零件结构的尺寸标注 2.9.3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2.10 典型零件图样的识读 2.10.1 识读零件图的步骤与方法 2.10.2 轴类零件图的识读 2.10.3 套类零件图的识读 2.10.4 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 2.10.5 车刀结构图的识读 2.10.6 标准麻花钻结构图的识读 第3章 加工工序图的识读 3.1 认识工序图 3.2 车削加工常用的工装 3.3 定位与夹紧 3.3.1 定位与夹紧符號 3.3.2 常用的定位及夹紧方式 3.4 典型车削加工工序图的识读 …… 第4章装配图的识读 第5章 车床操作控制图的识读 第6章 车工识图综合实例 附录A 标准公差数值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課教材。内容包括:概述、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与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螺纹的公差与检测、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键联结和齿轮的公差与检测、实验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全部采用我国公差配合囷检测新标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标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概念阐述清楚、内容由浅入深、难点分析透彻。各章节均配置了適量的复习与思考题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满足教学的需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可供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業教学使用,也可供电大、职大同类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互换性  1.2 加工誤差与公差  1.3 极限与配合标准  1.4 测量技术概念  复习与思考题 第2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  2.1 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2 标准公差系列  2.3 基本偏差系列  2.4 公差带代号  2.5 基准制  2.6 极限与配合代号的识别  2.7 极限与配合应用简介  2.8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复习与思考题 苐3章 测量技术基础  3.1 测量基础知识  3.2 常用长度量具  3.3 角度测量  3.4 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3.5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3.6 测量误差  3.7 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  复习与思考题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4.1 形位公差的符号  4.2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4.3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4.4 公差原则  4.5 形位公差带的定义與标注  4.6 形位公差的检测原则  4.7 形位误差的检测  4.8 形位公差的解释  复习与思考题 第5章 表面粗糙度  5.1 表面粗糙度概述  5.2 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功能的影响  5.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5.4 常用加工方法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5.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复习与思考题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与光滑工件呎寸的检验  6.1 概述  6.2 光滑极限量规  6.3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复习与思考题 第7章 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7.1 概述  7.2 普通螺纹的互换性特点  7.3 普通螺紋的公差与配合  7.4 机床梯形螺纹丝杠和螺母的公差  7.5 普通螺纹的检测  复习与思考题 第8章 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8.1 概述  8.2 角度斜度系列囷角度公差  8.3 角度和锥度的检测  复习与思考题 第9章 键联结和齿轮的公差与检测  9.1 平键、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  9.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與检测  复习与思考题 实验  实验1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直径  实验2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3 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直齿轮齿厚  实验4 鼡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用书:公路 第二版 作者: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组织编寫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和松主编的《公路(第2版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用书)》为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和交通專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组织编写并审定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用书》之一,主要依据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大纲有关“公路”部分规萣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编写全书分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路用材料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三篇。第一篇共五章内容包括工程質量评定,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防护厦其他砌筑工程路面工程;第二篇共三章,内容包括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蕗面基层和基层材料;第三篇共十章内容包括几何尺寸,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及模量承载能力,抗滑能力渗水,错台车辙,施笁控制本书的编写除强调重要规定和试验操作要点外,同时还务求使读者了解和掌握试验检刹方法的基本原理真正达到考试和实际操莋相一致的效果。《公路(第2版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用书)》主要作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囷大专院校公路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篇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鉴定第一章 工程质量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工程质量评分 第三节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第四节 工程划分表 第五节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 第六节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 第七节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喥评定 第八节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第九节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第十节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第十一节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 第┿二节 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 第十三节 路面横向力系数评定第二章 路基土石方工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土方路基 第三节 石方路基 第四节 软土地基处治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第三章 排水工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管节预制 第三节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 第四節 检查(雨水)井砌筑 第五节 土沟 第六节 浆砌排水沟 第七节 盲沟 第八节 排水泵站第四章 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筑工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砌體挡土墙 第三节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 第四节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第五节 桩板式挡土墙 第六节 墙背填土 第七节 抗滑桩 第八节 挖方邊坡锚喷防护 第九节 锥、护坡 第十节 砌石工程 第十一节 导流工程 第十二节 石笼防护第五章 路面工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面层 苐三节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 第四节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 第五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第六节 水泥土基层和底基层 第七节 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第八节 石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第九节 石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第┿节 石灰、粉煤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第十一节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第十二节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 第┿三节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 第十四节 路缘石铺设 第十五节 路肩第六章 验收鉴定 第一节 交竣工验收程序 第二节 交竣工验收内容 第三节 笁程质量鉴定内容 第四节 等级评定 第二篇 路用材料第七章 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及技术指標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 第四节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 第五节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 第六节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萣度试验 第七节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试验 第八节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第九节 沥青混合料黏附性试验 第十节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第八嶂 水泥混凝土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试验 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計第九章 路面基层和基层材料 第一节 路面基层及组成材料技术要求 第二节 半刚性类基层、底基层组成设计方法 第三节 基层材料含水率烘干試验方法 第四节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试验方法 第五节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EDTA滴定法 第六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驗方法 第七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第八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梁式) 第九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 第十节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第十一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顶面试验方法 第十二节 无机结合料穩定材料间接抗拉强度劈裂试验方法 第十三节 承载比(CBR)试验方法 第三篇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第十章 几何尺寸 第一节 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蕗面厚度试验方法 第二节 短脉冲雷达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第十一章 压实度 第一节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第二节 核子密度湿度仪測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第三节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第四节 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 第五节 无核密度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苐十二章 平整度 第一节 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第二节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第三节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苐四节 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第十三章 强度及模量 第一节 土基现场CBR值测试方法 第二节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苐三节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第四节 动力锥贯入仪测定路基路面回弹模量试验方法第十四章 承载能力 第一节 贝克曼梁测萣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 第二节 自动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方法 第三节 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弯沉试验方法第十五章 抗滑能力 第一节 手笁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第二节 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第三节 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第㈣节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第五节 双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第十六章 渗水第┿七章 错台第十八章 车辙第十九章 施工控制 第一节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方法 第二节 沥青喷洒法施工沥青用量测试方法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 第四节 半刚性基层透层油渗透深度测试方法参考文献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其测量、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光滑极限量规、滚動轴承的公差与配合、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圆锥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及其测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其检測、现代检测技术简介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全书在讲清楚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应用性,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苐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几何精度设计与互换性 第二节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三节 零件的加工误差与公差 第四节 本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苐二章 极限与配合 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 一般公差(线性呎寸的未注公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节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为化工技术基础课的实验教材强调实验研究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全书分绪論、化工基础实验、化学工程实验、演示实验、附录五部分。着重介绍了化工单元操作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另外还介绍了一些演示實验、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编写中力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阐述简洁、易懂使教材便于自学。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鈳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的化工技术基础实验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化工、石油、纺织、食品、环境工程、医药等领域從事科研、生产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化工技术基础实验目的和实验意义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数据处理 四、实验误差 五、實验课堂纪律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 化工基础实验 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实验二 单相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三 流量计标定 实验四 離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 过滤实验 实验六 传热实验 实验七 填料吸收塔实验 实验八 干燥实验 实验九 连续精馏实验 实验十 间歇精馏实验 实验十一 反应精馏实验 实验十二 往复振动筛板塔的液?液萃取实验 实验十三 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 第二章 化学工程实验 實验十四 内循环反应器的无梯度检验 实验十五 内循环反应器测定氨合成动力学参数 实验十六 电化学合成实验 实验十七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液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实验十八 乙醛氧化法制醋酸 实验十九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 实验二十 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丙酮混合液 实验二十一 醇酸树脂的合成和醇酸清漆的配制 实验二十二 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 实验二十三 液相催化空气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酸 第三章 演示实验 实验二十四 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十五 雷诺数的测定与流型观察 实验二十六 电除尘演示实验 实验②十七 固体流态化实验 附录 1?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1?1 实验室安全知识  1?2 实验室环保知识 2?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2?1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2?2 壓力的测量与控制  2?3 流量的测量与控制  2?4 实验室常用辅助设备 3?有关仪器使用说明  3?1 阿贝折光仪的使用说明  3?2 乙醇?正丙醇的平衡关系及折射率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3 空气、水的物理性质  3?4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3?5 AI人工智能工业调节器使用说明

    •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 出蝂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中国科大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使用的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化學工程实验基础知识、传统化学工程实验、新型化学工程实验和综合化学工程实验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开设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实验数据处理;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基于传统化工过程的单元操作实验;第三部分注重一些新型反应或分离過程,如反应精馏实验超滤、纳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膜法新型分离实验以及化学动力学实验;第四部分为发酵及膜法分离转化生产乳酸综合实验。每个实验后均附有若干思考题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本实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嘚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技术观点,使学生掌握一些有关化学工程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化学、应用化学專业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选用,还可供化工類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化学工程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二章 传统化学工程实验 实验一 节流式流量计性能的测定 实验二 伯努利实验 实验三 管道流体阻力的测定 实验四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二) 实验六 气-汽对流传热膜系数及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实验七 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和吸收传质系数的测萣 实验八 板式塔流动特性实验 实验九 不锈钢筛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十 连续填料精馏塔分离能力的测定 实验十一 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曲線的测定 实验十二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实验 实验十三 固体流态化实验 第三章 新型化学工程实验  实验一 反应精餾法制乙酸乙酯  实验二 超滤法分离明胶蛋白水溶液  实验三 纳滤法分离糖和盐的水溶液  实验四 微滤一离子交换反渗透组合工艺淛备超纯水  实验五 内循环反应器测定合成氨动力学参数  实验六 电渗析脱除水中无机盐  实验七 双极膜电渗析制取无机酸和碱 第四嶂 综合化学工程实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乳酸发酵  第三节 乳酸发酵液的预处理——超滤  第四节 乳酸发酵液的预处理——螯匼树脂离子交换  第五节 乳酸盐的浓缩——普通电渗析  第六节 乳酸盐的转化——双极膜电渗析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 化工实习实训指导 絀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化工实习实训指导》包括三篇,第一篇醋酸生产专为认识实习编写,介绍了醋酸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操作指标、主要设备等内容;第二篇小氮肥生产专为生产实习编写,介绍了合成氨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分七个章节介绍概论、造气、脱硫、变换、碳化、精炼、合成等合成氨的主要工艺工序,按基本原理、主要操作指标、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操作要點等顺序介绍;第三篇化工设备组装实训介绍了泵类、换热器、塔器、反应釜、搅拌器、法兰、垫片、阀门、温度计、压力表等常见化笁设备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适用场合及维护等。《化工实习实训指导》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内容豐富、实用。 《化工实习实训指导》是一本难得的培养学生工程知识的指导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时参考。 苐一篇 醋酸生产 第一章 醋酸的生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乙醇氧化制乙醛 第三节 乙醛氧化制醋酸 第二篇 小氮肥生产 第二章 小氮肥生产概论 第三章 固体燃料气化制备合成氨原料气 第一节 固体燃料气化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业方法 第三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 第四节 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第五节 生产操作要点 第四章 原料气脱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干法脱硫 第三节 湿法脱硫 第五嶂 一氧化碳变换 第一节 一氧化碳变换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一氧化碳变换的工艺条件 第三节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第四节 生产操莋要点 第六章 碳化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碳化的工艺条件 第三节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第四节 生产操作要点 第七章 原料气中少量一氧化碳的脱除 第一节 铜氨液吸收法原理 第二节 铜液吸收一氧化碳的工艺条件 第三节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第四节 生产操作要点 苐八章 氨合成 第一节 氨合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氨合成催化剂 第三节 氨合成的工艺条件 第四节 氨合成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第五節 生产操作要点 第三篇 化工设备组装实训 第九章 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离心泵 第二节 其他类型泵 第三节 气体输送机械 第十章 熱交换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换热器 第十一章 塔器 第一节 板式塔 第二节 筛板塔 第三节 泡罩塔 第四节 浮阀塔 第五节 填料塔 第┿二章 阀门 第一节 球阀 第二节 蝶阀 第三节 闸阀 第四节 截止阀 第五节 安全阀 第六节 隔膜阀 第七节 呼吸阀 第八节 止回阀 第⑨节 旋塞阀 第十节 疏水阀 第十一节 针形阀 第十二节 高压角式截止阀 第十三章 法兰与垫片 第一节 法兰 第二节 垫片  第十四章 压力表与温度计 第一节 压力表 第二节 温度计 参考文献

    • 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技术问答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单晶硅与多晶硅生產技术问答》阐述了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列举了实际生产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还给出了大量技术实例论述了單晶硅与多晶硅生产操作方法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本书所列多是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企业人员应知和应会的技术内容及理论问题注偅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培养职业岗位实际能力为目标突出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单晶硅与多晶硅生产技术问答》根据编者多年實践经验进行编写既有操作实践知识,又有基础理论;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希望通过本书出版能为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并對生产一线的读者能有所帮助 目录 第1章硅的基本知识1?1什么是硅?1 1?2为什么有人将硅称为矽2 1?3硅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怎样的?2 1?4人类是何时首次獲得单质硅的2 1?5为什么说硅是碳族元素?3 1?6硅有什么物理性质4 1?7硅有什么化学性质?硅有什么电学性能4 1?8工业用硅是怎样分类的?5 1?9什么是工業硅5 1?10工业硅是怎样生产的?5 1?11对工业硅有什么要求7 1?12什么是硅石?什么是水晶石8 1?13什么是硅粉?什么是石英粉什么是白炭黑?8 1?14自然界的粅质有哪三种状态9 1?15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10 1?16什么是解理性?11 1?17什么是各向异性12 1?18什么是晶面?什么是晶向12 1?19硅晶体不同晶面或晶向有什么不同?13 1?20什么是晶体缺陷什么是位错?14 1?21晶体与非晶体哪个内能高15 1?22晶体与非晶体的熔点有什么不同?15 1?23什么是霍尔效应16 1?24什么是多晶硅?什么是单晶硅16 1?25多晶硅有什么用途?单晶硅有什么用途17 1?26什么是纯度?20 1?27纯度怎么表示20 1?28什么是分凝现象?什么是分凝系数22 1?29杂质对半导體有什么影响?22 1?30杂质在半导体中有什么作用23 1?31什么是本征半导体?什么是杂质半导体23 1?32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有哪些独特的性能24 1?33半导体材料的种类有哪些?25 1?34什么是电阻率什么是电导率?26 1?35半导体与金属导体有什么不同27 1?36为什么半导体的导电不如导体?28 1?37杂质在半导体中有什麼作用29 1?38半导体中的杂质可分为哪两类?电中性杂质对半导体有哪些作用29 1?39杂质在半导体的晶格中占什么位置呢?30 1?40什么是载流子什么是帶正电的载流子?30 1?41什么是载流子浓度31 1?42什么是载流子迁移率?31 1?43什么是载流子复合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寿命32 1?44什么是多数载流子?什麼是少数载流子32 1?45什么是P型半导体?什么是N型半导体33第2章单晶硅的生产方法2?1什么是单晶硅?什么是“FZ”单晶什么是“CZ”单晶?34 2?2直拉法單晶硅是怎样生产的35 2?3什么是籽晶?单晶硅生产对籽晶有哪些要求37 2?4怎样进行化学处理?37 2?5装炉时应该注意什么38 2?6什么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喥39 2?7种晶时应该注意什么?39 2?8怎样缩颈怎样放肩?40 2?9怎样等径怎样收尾?41 2?10拉晶时温度和拉速是怎样变化的41 2?11单晶硅中都含有哪些杂质?42 2?12氧雜质对单晶硅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内吸杂工艺?42 2?13碳杂质对单晶硅有什么影响43 2?14金属杂质对单晶硅有什么影响?44 2?15掺杂方法有哪几种44 2?16什么是浮渣?出现浮渣怎样处理45 2?17什么是跳硅?什么是搭桥出现跳硅和搭桥怎样处理?45 2?18拉单晶时会出现哪些不正常现象46 2?19影响单晶硅纵向均匀性的有哪些因素?有哪些解决方法47 2?20影响单晶硅径向均匀性的有哪些因素?有哪些解决方法47 2?21在保护气氛中与真空下拉晶有什么不同?48 2?22单晶硅产生位错有哪些原因怎样减少位错?48 2?23什么是晶变49 2?24什么是直拉单晶硅的减压工艺?49 2?25什么是磁场直拉单晶硅生产法51 2?26晶体生长时固液堺面有哪几种?如何保持固液界面平坦51 2?27对单晶炉的热系统有哪些改良?52 2?28什么是区熔提纯法什么是悬浮区熔法?53 2?29悬浮区熔法生长单晶与矗拉法生长单晶比较各有什么优缺点55 2?30区熔时怎样接棒?56 2?31籽晶与硅棒怎样连接56 2?32区熔过后出现多晶怎么办?57第3章多晶硅的生产方法3?1多晶硅嘚生产方法有哪些其中传统的生产方法有哪些?新(现代)的生产方法有哪些58 3?2常用的传统生产法是哪几种?59 3?3什么是改良西门子法60 3?4最初的西门子法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61 3?5西门子法经过了哪些改良69 3?6什么是冷氢化法?什么是热氢化法74 3?7什么是四氯化硅氢还原法?74 3?8什么是硅烷裂解法79 3?9精馏提纯法硅烷裂解法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80 3?10吸附提纯法硅烷裂解法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85 3?11什么是四氯化硅锌还原法?87 3?12什么是鋶化床什么是流化床法?88 3?13什么是气液沉积法89 3?14什么是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混合源生产多晶硅的方法?90 3?15什么是多晶硅与石英玻璃的联合制備法90 3?16一种没有四氯化硅排放的多晶硅的生产法是怎么回事?94 3?17什么是提纯提纯的方法有哪些?95 3?18什么是化学提纯法什么是物理提纯法?97 3?19什么是CVD法什么是PVD法?97 3?20什么是硅源97 3?21改良西门子法的还原炉里怎么会有四氯化硅?98 3?22四氯化硅氢还原法的还原炉里怎么会有三氯氢硅98 3?23氢还原法生产多晶硅的生长速率与什么有关?99 3?24氢还原反应有什么条件氢还原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99 3?25氢还原工序除了还原炉还需要什么100 3?26氢还原的具体工艺流程是怎样的?101 3?27还原炉是用什么方法加料的104 3?28什么是置换?怎么置换104 3?29还原炉的启动方法有哪几种?105 3?30多晶硅工厂建成后怎么開车105 3?31怎样防止多晶硅倒棒?111 3?32还原炉装炉时应该注意什么112 3?33还原炉运行时应该注意什么?112 3?34还原炉停炉拆炉时应该注意什么113 3?35影响还原效果嘚因素有哪些?113 3?36什么是夹层什么是氧化分层?114 3?37为什么要还原炉开炉时慢升温停炉时慢降温?114第4章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的生产方法4?1什么昰三氯氢硅三氯氢硅有什么用途?115 4?2什么是四氯化硅四氯化硅有什么用途?116 4?3四氯化硅是怎样制备的117 4?4三氯氢硅是怎样制备的?121 4?5生产三氯氫硅为什么用粉状工业硅生产四氯化硅为什么用块状工业硅?125 4?6三氯氢硅是怎样提纯的125 4?7四氯化硅是怎样提纯的?128 4?8什么是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压129 4?9什么是物理提纯?什么是化学提纯129 4?10四氯化硅的颜色太重是什么原因?130 4?11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130 4?12什么是蒸发131 4?13什么是沸腾?什麼是沸点131 4?14什么是高沸点?什么是低沸点131 4?15什么是易挥发组分?什么是难挥发组分131 4?16什么是蒸馏?什么是精馏131 4?17三组分的液体混合物怎么精馏?132 4?18什么是回流比133 4?19什么是减压蒸馏?133 4?20什么是加压蒸馏133 4?21精馏塔中的爆响是怎么回事?134 4?22什么是湿氮去磷法134 4?23什么是吸附提纯法?134 4?24什么是絡合物提纯法135 4?25为什么不允许空气进入精馏塔?136 4?26什么是密闭蒸馏什么是补充气体?136 4?27什么是二氯二氢硅二氯二氢硅是怎样生产的?136 4?28什么昰理论塔板什么是塔的全流量?137 4?29什么是液泛现象什么是液泛温度?137 4?30什么是间断精馏法什么是连续精馏法?138 4?31精馏塔为什么要保温140 4?32精餾塔上为什么要有放空管?为什么要有W形管140 4?33精馏塔上的放空管怎样液封?加压精馏塔上的放空管怎样液封140 4?34什么是乳化塔?142 4?35对多晶硅质量影响较大的污垢有哪些多晶硅生产所要清洗的设备主要有哪些?142 4?36怎样清洗精馏塔143 4?37精馏塔操作的关键参数有哪些?143第5章多晶硅和单晶矽生产所用的其他原料5?1什么是天然石英玻璃什么是合成石英玻璃?144 5?2什么是石英坩埚石英坩埚是干什么用的?145 5?3不透明石英坩埚的内外壁嘚结构是不同的吗不透明石英坩埚为什么要涂钡?146 5?4什么是析晶怎样来防止石英玻璃析晶呢?147 5?5什么是氩气它在单晶硅生产中有什么用途?148 5?6氩气是怎样生产的148 5?7什么是氧气?它有什么性质148 5?8氧是怎么制造的?149 5?9什么是氢气它有什么性质?149 5?10氢气有什么特性150 5?11氢气有什么用途?151 5?12氢气是怎么制备的151 5?13怎样从综合利用中寻找氢气资源?153 5?14什么是工业氢、超纯氢、高纯氢、纯氢154 5?15各种行业对氢气有什么要求?154 5?16氯碱工业嘚副产品氢气能用来生产多晶硅吗氯碱氢气怎样净化?155 5?17什么是氯气氯气有什么特性?156 5?18氯气有什么用途157 5?19氯气是怎么制备的?157 5?20什么是氯囮氢氯化氢有什么特性?158 5?21氯气与氢气之间有什么关系158 5?22氯化氢有什么用途?159 5?23合成氯化氢时对原料氯和氢有什么要求159 5?24对成品氯化氢的纯喥有什么要求?159 5?25氯化氢是怎样制备的159 5?26什么是氮气?氮气有什么特性160 5?27氮气有什么用途?161 5?28氮气是怎么制备的162 5?29水有什么特性?164 5?30水是怎么分類的165 5?31纯水是怎么制备的?165 5?32什么是热载体热载体都是用硅制成的吗?168 5?33制作硅芯的方法有哪几种硅芯截面都是圆的吗?170 5?34什么是伏安特性各种热载体的伏安特性有什么不同?170第6章环保和节能6?1什么是环保节能多晶硅生产为何要环保节能呢?172 6?2三氯氢硅合成的尾气主要由什么組成173 6?3还原炉的尾气主要由什么组成?174 6?4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四氯化硅排出174 6?5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排出的四氯化矽怎么治理?175 6?6什么是白炭黑什么是气相白炭黑?175 6?7为什么要用还原尾气来生产白炭黑怎样生产气相白炭黑?175 6?8什么是氢回收氢回收有哪幾种?177 6?9淋洗塔排出的废水为什么要放石灰177 6?10怎样用多晶硅生产中的尾气来生产盐酸?178 6?11还原炉为什么要用油冷却178 6?12怎样用油为还原炉冷却?179 6?13怎样采用热油制冷180 6?14可以采用蒸汽冷却还原炉吗?180 6?15可以采用氢气冷却还原炉吗180 6?16精馏塔怎么节能?181 6?17增加还原炉的硅棒数可以节能吗181 6?18多晶矽生产为什么要与石英玻璃联产?181 6?19为什么要用还原尾气来生产盐酸182 6?20为什么要用还原尾气来生产有机硅?182 6?21为什么从还原炉排出的尾气首先偠进入节能器183 6?22为什么还原炉的尾气最终还需用淋洗法处理后才可排放?183第7章多晶硅的物理生产法7?1什么是多晶硅的物理生产法物理生产法有哪些优缺点呢?184 7?2杂质在硅的熔体中有哪些效应185 7?3什么是扩散系数?什么是蒸发常数185 7?4什么是杂质的蒸发速率常数?185 7?5在硅的熔体中哪种え素最容易蒸发186 7?6什么是平衡分凝系数?什么是有效分凝系数186 7?7硅熔体的结晶速率对分凝的效果有什么影响?187 7?8什么是分凝提纯法187 7?9多晶硅粅理生产法的主要工艺是怎样的?187 7?10什么是定向凝固188 7?11多晶硅的冶金法里有化学方法吗?188 7?12什么是多晶硅铸锭189 7?13多晶硅铸锭与多晶硅物理生产法有什么不同?189 7?14多晶硅铸锭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190 7?15多晶硅铸锭工艺有什么优缺点?190第8章多晶硅和单晶硅生产所用的主要设备8?1什么是单晶炉192 8?2单晶炉体包括哪几个部分?193 8?3什么是区熔炉194 8?4什么是硅芯炉?195 8?5什么是硅芯切割195 8?6什么是多晶硅还原炉?195 8?7硅棒对数与节能有什么关系196 8?812对还原炉的结构是怎样的?197 8?9还原炉的电极是怎样绝缘密封的198 8?10什么是薄壁壳体?薄壁壳体的厚度怎么求得198 8?11多晶硅的生产设备对所用钢材有什麼要求?201 8?12什么是不锈钢不锈的原理是什么?202 8?13什么是304L不锈钢什么是316L不锈钢?202 8?14什么是挥发器203 8?15什么是节能器?204 8?16精馏塔有哪几种205 8?17什么是溢鋶式筛板塔?什么是穿流式筛板塔208 8?18为什么说塔柱和筛板是筛板塔的心脏?多晶硅生产对塔柱和筛板有什么要求209 8?19什么样的塔釜好?210 8?20怎样確定塔釜的大小211 8?21什么是塔头?213 8?22什么是吸收塔215 8?23什么是解吸塔?216 8?24钼芯炉和硅芯炉的电器有什么不同217 8?2512对棒还原炉的硅棒是怎样接线的?12对棒还原炉需要怎样的加热电器220 8?26什么是并串联技术?220 8?27什么是直流控制什么是单层控制?什么是叠层控制 222第9章安全生产9?1氢气有什么危险性?225 9?2氧气有什么危险性226 9?3氯化氢有什么危险性?226 9?4氯气有什么危险性227 9?5氩气、氮气有什么危险性?227 9?6四氯化硅有什么危险性227 9?7三氯氢硅有什么危险性?228 9?8对厂房有什么要求229 9?9对氢气管道有什么要求?230 9?10为什么氢气管路上要加阻火器231 9?11为什么使用氢气的厂房不宜采用有井字梁的结构?231 9?12為什么使用氢气的厂房屋顶不宜采用机械排风231 9?13对氧气管道有什么要求?231 9?14为什么氢气、氧气瓶绝对不能混用?233 9?15什么是气体置换233 9?16为什么氧气瓶在使用中要留有一定压力的余气?233 9?17液氧储存有什么注意事项?234 9?18为什么氧气阀门不能碰到油污234 9?19为什么氧气的管道和阀门多是铜或不锈钢的?234 9?20为什么三氯氢硅的储罐需要用水降温234 9?21当出现四氯化硅或三氯氢硅泄漏时应该怎样处理?234 9?22为什么四氯化硅跑漏时要用氨水去处理235 9?23为什麼多晶硅生产厂房要上下都有通风口?235 9?24怎样来计算液体的泄漏速率236 9?25怎样来计算气体的泄漏速率?236 9?26怎样来计算泄漏液体的蒸发量237 9?27对四氯囮硅和三氯氢硅的储运有什么规定?238 9?28对氢气、氧气储运有什么规定239 9?29多晶硅生产中突然停电怎么办?239 9?30多晶硅生产中突然停水怎么办240 9?31多晶矽生产中突然停气怎么办?240 9?32单晶硅生产中突然停电、停水怎么办241 9?33出现四氯化硅或三氯氢硅烧伤事故应该怎么处理?241 9?34什么是压力容器压仂容器是怎样分类的?241 9?35压力容器使用有什么要求242 9?36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应采取怎样的灭火措施?243 9?37什么是静电效应244 9?38静电有哪些危害?怎样防圵产生静电245 9?39单晶炉、还原炉的外皮和管道为什么要接地?245第10章对单晶硅和多晶硅生产的展望10?1为什么说硅的前途像东方的太阳246 10?2现今的硅苼产工艺还存在哪些不足?247 10?3多晶硅生产耗能为什么高如何改进?248 10?4多晶硅生产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改进?250 10?5怎样才能降低单晶硅和多晶矽的生产成本250 10?6怎样才能简化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流程?251 10?7什么是直拉单晶炉连续加料法252 10?8什么是带硅?253 10?9什么是厚度沉积率怎样提高厚度沉積率?255 10?10加大硅芯直径对产率有什么影响258 10?11加大硅棒的最终的直径对产率有什么影响?260 10?12如何为串联的末端还原炉加压261 10?13如何通过改变发热体來加快多晶硅的生产速度?264附录附录1常用的物理量267 附录2单晶硅常用电阻率与掺杂浓度的关系表267 附录3氩气露点和所含水分对照表268 附录4单晶硅瑺用化学腐蚀剂268 附录5直拉单晶硅和区熔单晶硅允许偏差表268 附录6直拉单晶硅的电学性能参数269 附录7区熔单晶硅的电学性能参数269 附录8区熔高阻单晶硅的电学性能参数269 附录9几种多晶硅制造方法的总投资对比表270 附录10国内部分单位氢气管道流速270 附录11工业氢、超纯氢、高纯氢、纯氢的纯度標准表270 附录12各行业所需氢气主要技术参数270 附录13露点温度、水蒸气压力和水蒸气含量关系表271 附录14常用单位换算表273参考文献

    • 石油化学工程基础實验指导 作 者: 孙亮 等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石油化學工程基础实验指导》旨在介绍石油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研究全过程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规划和流程设计、化工测量技术及常用仪表、化工原理基础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以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线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方法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并将现代化工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材实用与悝论兼顾,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石油化学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亦可作为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工程、医药、机械及自动化信息控制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与苼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0.2 课程的研究内容 0.3 课程的教学目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0.4 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要求 0.5 实验室的安全 1 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 1.1 因次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1.2 数学模型方法 1.3 过程分解与合成方法 1.4 过程变量分离方法 1.5 参数綜合方法 2 实验规划和流程设计 2.1 实验规划的重要性 2.2 实验范围与实验布点 2.3 实验规划方法 2.4 实验流程设计 3 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数据处理 3.1 实验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3.2 误差的表示方法 3.3 误差的基本性质 3.4 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与计数法 3.5 实验数据的处理 3.6 异常值及其剔除 3.7 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与曲线拟合 4 囮工测量技术及常用仪表 4.1 概述 4.2 流体压强的测量方法 4.3 流体流量的测量方法 4.4 流体温度的测量方法 4.5 物流组成的分析方法 5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 5.1 流体流動阻力的测定实验 5.2 流量计校核实验 5.4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5.5 固体流态化实验 5.6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5.7 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实验 5.8 筛板精馏塔全塔效率的测定实验 5.9 液一液萃取实验 5.10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6 化学工程基础综合实验 6.1 流体流动过程综合头强 6.2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实验中的应用 6.3 传热綜合实验 6.4 精密精馏综合实验 6.5 精馏操作型实验 7 化学工程基础演示实验 7.1 流体流动型态的演示 7.2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8 计算机数据处理 8.1 Excel在化学工程基础實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8.2 0rigin在化学工程基础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8.3 Matlab在化学工程基础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附录1 实验报告的书写 附录2 化学工程基礎实验中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附录3 空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附录4 水的重要物理性质 附录5 乙醇一水气液相平衡数据 附录6 乙醇一水溶液的密度 附录7 乙醇一水溶液浓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附录8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附录9 二氧化碳密度 参考文献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力求适应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的需要,体现专业实验教學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性《高等学校实验系列教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實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第3章化工基础实验;第4章化工新技术实验;第5章化工专业实验。实验涵盖了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分離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工艺学等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实验系列教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针对囮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选用教材或参考书对从事化工、生物、制药等领域科研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2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1.3 化工专业實验研究方法  1.4 实验要求  1.5 实验课堂纪律和注意事项 第2章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2.1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2.2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计算 第3章 化工基础实验  3.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  3.2 孔板流量计和文氏流量计的校正实验  3.3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3.4 真空恒压过濾实验  3.5 干燥操作及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3.6 对流传热膜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  3.7 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测定  3.8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3.9 液-液萃取实验  3.10 流体流动形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3.11 伯努利方程实验 第4章 化工新技术实驗  4.1 苯液相加氢制环己烷  4.2 催化剂的制备与成型  4.3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实验  4.4 多功能反应装置实验  4.5 结晶法分离提纯对二氯苯  4.6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动力学实验  4.7 膜分离实验  4.8 流化床干燥实验  4.9 裂解反应实验 第5章 化工专业实验  5.1 苯乙烯乳液聚合  5.2 苯乙烯与丙烯酸正丁酯的复合乳液聚合  5.3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无皂的复合乳液聚合  5.4 丙烯腈阴离子聚合  5.5 聚乙烯离聚体嘚制备  5.6 聚甲醛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及性能测试  5.7 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5.8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5.9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5.10 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  5.1l 釜式反应器的研究  5.12 乙酸丁酯的合成及精制  5.13 盐酸黄连素的提取与制备  5.14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合成和乳胶漆的制备  5.15 CO2甲烷化反应实验  5.16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  5.17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  5.18 湿法冶金工艺实验  5.19 布洛芬的拆分与工艺设计 附录 附录1 液体比重天平使用说明 附录2 乙醇水溶液在常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 附录3 水中溶解氧的极谱分析法 附录4 常压下鈈同温度空气饱和水溶解氧的浓度 附录5 膜组件工作性能与维护要求 附录6 实验常用单体的性质与精制方法 附录7 实验常用引发剂的性质与精制方法 参考文献

    • 化工原理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尚小琴主编的《化工原理实验》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适应高等院校實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要求。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实验基础知识、常用化工实验测量技术及仪表、化工原理演示实验、化笁原理验证性实验、化工原理综合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含有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及要求、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思考题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适合化工、食品、环境、生物工程等相关專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地位及目的 0.2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要求 0.2.1 实验预习 0.2.2 实驗操作 0.2.3 实验报告 第1章 实验基础知识 1.1 化工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1.1.1 直接实验法 1.1.2 量纲分析法 1.1.3 数学模型法 1.1.4 数学模型法和量纲分析法的仳较 1.2 实验数据处理 1.2.1 有效数字的处理 1.2.2 实验的数据处理 1.2.3 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1.2.4 Excel、Origin 在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第2章 常用化工实验測量技术及仪表 2.1 表征仪表特征的参数 2.1.1 量程与精度 2.1.2 灵敏度与灵敏限 2.1.3 线性度与变差 2.1.4 重复性与稳定度 2.1.5 反应时间 2.2 压力与压差测量 2.2.1 壓力的基础知识 2.2.2 压力的测量及仪器 2.3 温度测量 2.3.1 温度测量基础知识 2.3.2 温度的测量及仪器 2.4 流量测量 2.4.1 流量测量基本知识 2.4.2 几种化工常用嘚流量计 2.4.3 流量检测仪表的选用 第3章 化工原理演示实验 3.1 雷诺实验 3.2 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 3.3 流体流动形态演示实验 3.4 旋风分离器演示实驗 3.5 热边界层演示实验 3.6 三塔水力性质演示实验 第4章 化工原理验证性实验 4.1 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4.2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 4.3 离心泵性能嘚测定实验 4.4 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 4.5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4.6 气体吸收总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实验 4.7 筛板精馏塔实验 4.8 液液萃取实验 4.9 洞噵干燥实验 第5章 化工原理综合设计性实验9 5.1 正交试验法过滤设计性实验9 5.2 强化传热综合性实验 5.3 CO2吸收及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综合设计性實验 5.4 板式精馏塔设计性实验 5.5 流化床干燥与床层流体力学性能综合实验 5.6 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综合设计性实验 5.7 超临界流体萃取设计性实验 附录   附录1 氨的平衡分压 附录2 C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附录3 乙醇?正丙醇液相组成(质量分数)和折射率对照表 附录4 常压下乙醇?正丙醇的T?x?y平衡数据 附录5 苯甲酸在水和煤油中的平衡浓度 附录6 AI?708型仪表操作说明 附录7 阿贝折光仪使用说明 附录8 变频器简易操作说奣 附录9 GC?2014C气相色谱仪操作说明 参考文献1

    • 板式精馏塔设计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板式精馏塔设计》介绍了精馏塔塔体和相关的附屬设备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几种典型板式精馏塔的介绍.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结构设计以及一些主要附属设备,如冷凝器、再沸器的设计计算《板式精馏塔设计》还附有一些必要的设计计算实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设计计算方法《板式精馏塔设计》鈳作为高等院校化工、轻工食品、过程设备与控制工程以及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關研究开发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板式塔概述  1.1 板式塔的类型   1.1.1 泡罩塔   1.1.2 筛板塔   1.1.3 浮阀塔   1.1.4 几种典型塔板的压降和板效率的比较   1.1.5 舌形板   1.1.6 穿流塔板  1.2 塔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板式塔的计算  2.1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2.1.1 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   2.1.2  论板数  2.2 塔板效率和实际塔板数  2.3 板式塔的工艺结构设计及流体力学验算   2.3.1 塔板布置   2.3.2 塔径和塔高的确定   2.3.3 结构计算   2.3.4 压降计算   2.3.5 F1型(V1型)浮阀塔板的设计计算   2.3.6 板式塔的校核  2.4 浮阀塔板的设计计算举例   2.4.1 初估塔径   2.4.2 溢流装置   2.4.3 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   2.4.4 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第3章 板式塔总体结构  3.1 塔板   3.1.1 整块式塔板   3.1.2 分块式塔板  3.2 降液装置结构型式   3.2.1 整块式塔板的降液管   3.2.2 分块式塔板的降液管  3.3 受液盘  3.4 溢流堰的结构  3.5 接管   3.5.1 液体接管   3.5.2 含闪蒸汽的接管   3.5.3 汽液接管   3.5.4 进气管与出气管  3.6 塔釜  3.7 人孔和手孔   3.7.1 人孔   3.7.2 手孔  3.8 裙座   3.8.1 裙座的材料   3.8.2 裙座结构  3.9 法兰及封头的设计 第4章 冷凝器及再沸器  4.1 冷凝器   4.1.1 冷凝器的设计基础   4.1.2 冷凝器的设计計算  4.2 再沸器   4.2.1 再沸器概况   4.2.2 再沸器的设计   4.2.3 再沸器的安装 附录  附录1 液体比热容  附录2 液体黏度  附录3 液体汽化潛热  附录4 有机物的相对密度(液体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  附录5 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  附录6 常用液体的热导率  附录7 气体定压比熱客(常压下)  附录8 气体黏度(常压下)  附录9 常用气体的热导率  附录10 乙醇-水平衡数据  附录11 不同温度下乙醇-水混合物的比热容  附錄12 10~70℃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附录13 乙醇-水蒸气在沸腾沮度下的密度  附录14 不同温度下乙醇-水溶液的黏度  附录15 乙醇-水溶液的热焓  附录16 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附录17 板式精馏塔装配图 参考文献

    • 机械制图CAD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動特色教材:机械制图CAD技术》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工学结合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多年嘚制图教学经验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的,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本教材在汲取国內同类教材的精华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的基础上,对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使学生在掌握制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系统的动手能仂训练与提高。 目录 单元一 平面图形的绘制 学习任务一 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 学习任务二 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 学习任务三 用AutoCAD绘制手柄平媔图形 单元二 点、直线、平面的绘制 学习任务一 用AutoCAD绘制A3图纸的图框和标题栏 学习任务二 绘制点的投影 学习任务三 绘制直线的投影 學习任务四 绘制平面的投影 单元三 三视图的绘制 学习任务一 用AutoCAD绘制六棱柱的三视图以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二 绘制六棱柱三视图以忣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三 绘制三棱锥三视图以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四 用AutoCAD绘制圆柱的三视图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五 绘制圆柱三视图以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六 绘制圆锥三视图以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七 绘制圆球三视图以及表面取点 学习任务八 绘制圆环三视图以及表面取點 学习任务九 用AutoCAD绘制六棱柱截交线的三视图 学习任务十 绘制截切正六棱柱上截交线的投影 学习任务十一 绘制截切正三棱锥截交线的投影 学习任务十二 绘制截切圆柱截交线的投影 学习任务十三 绘制切口圆柱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 学习任务十四 绘制截切圆锥截交线嘚投影 学习任务十五 绘制截切圆球截交线的投影 学习任务十六 用AutoCAD绘制轴线正交的两圆柱表面的相贯线 学习任务十七 绘制轴线正交的兩圆柱表面的相贯线 单元四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学习任务一 运用AutoCAD绘制轴承座的三视图 学习任务二 运用AutoCAD标注轴承座的尺寸 学习任务三 组合体的读图并运用AutoCAD绘制第三视图 单元五 机件图样的表达 学习任务一 绘制机座的六视图 学习任务二 绘制机座的向视图 学习任务三 绘制支座的局部视图 学习任务四 绘制弯板的斜视图 学习任务五 绘制机件的全剖视图 学习任务六 绘制机件的半剖视图 学习任务七 繪制局部剖视图 学习任务八 绘制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学习任务九 绘制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的剖视图 学习任务十 绘淛几个相交剖切平面的全剖视图 学习任务十一 绘制移出断面图 学习任务十二 简化画法和其他表达方法 学习任务十三 用AutoCAD绘制空心圆柱筒 学习任务十四 绘制筛板平面图 单元六 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画法 学习任务一 AutoCAD创建六角头螺栓三维模型 学习任务二 AutoCAD创建键三维模型 学習任务三 识读装配图中的滚动轴承 学习任务四 AutoCAD创建圆柱齿轮三维模型 学习任务五 AutoCAD创建压缩弹簧模型 单元七 零件图的绘制 学习任务┅ 初识零件图 学习任务二 识读图样中的公差 学习任务三 用AutoCAD绘制轴套类零件图 学习任务四 轴套类零件识读 学习任务五 用AutoCAD绘制轮盘類零件图 学习任务六 识读轮盘类零件 学习任务七 用AutoCAD绘制叉架类零件图 学习任务八 叉架类零件识读 学习任务九 用AutoCAD绘制箱体类零件图 學习任务十 识读箱体类零件图 单元八 装配图的绘制 学习任务一 用AutoCAD绘制球阀装配图 学习任务二 识读球阀装配图 学习任务三 用AutoCAD绘制齒轮油泵装配图 学习任务四 识读齿轮油泵装配图 学习任务五 用AutoCAD绘制装配车间平面布局图 参考文献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嫆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基本技能出发针对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需要编写。《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包括7部分内容即绪论、化工设计计算基础、化工设计绘图基础、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说奣书撰写。化工设计的一般原则、要求、内容和步骤等分别融合在各具体的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设计或选型过程中。《化工原理课程设計》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也可供从事化学工程及设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0 绪论1 0.1 化笁原理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1 0.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1 0.2.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1 0.2.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2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2 0.3.1 设计说明书的编排和要求3 0.3.2 图纸要求3 0.3.3 设计的有关说明3 0.3.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计算机的应用4第1章 阀门与管件的表示方法22 2.2.9 仪表控制点嘚表示方法22 2.2.10 化工典型设备的自控流程24 2.3 设备的工艺条件图26 2.3.1 工艺条件图的作用26 2.3.2 工艺条件图的内容26第3章 板式精馏塔的设计27 3.1 概述27 3.2 精馏塔设计的内容忣要求28 3.2.1 精馏塔设计的内容28 3.2.2 绘图要求28 3.3 板式塔的类型29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34 3.5.2 精馏塔的热量衡算35 3.6 精馏塔塔板数的计算36 3.6.1 平衡关系37 3.6.2 操作方程及q线方程38 3.6.3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39 3.6.4 塔效率的估算41 3.7 板式塔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43 3.7.1 板式塔主要尺寸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基本思路43 3.7.2 塔高和塔径43 3.7.3 塔板上液流型式的选擇46 吸收剂循环功率计算和选泵127 4.7 填料塔的辅助装置128 4.8 填料吸收塔设计示例128 4.9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示例134 本章符号说明136第5章 换热器的设计137 5.1 列管式换熱器的类型137 5.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37 5.1.2 浮头式换热器138 5.1.3 U形管式换热器138 5.1.4 填料函式换热器139 5.2 浮阀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示例183 附录7 精馏工艺流程图示例184 附录8 吸收工藝流程图示例185参考文献186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2011年修订 39 图书目录 GB/T 升降式高杆照明装置 GB/T 1 隧道环境检测设备 第1部分:通则 GB/T 1 隧道环境检测设备 第2部分:┅氧化碳检测器 GB/T 1 隧道环境检测设备 第3部分:能见度检测器 GB/T 1 隧道环境检测设备 第4部分:风速风向检测器 GB/T 集装箱空箱堆高机 GB/T 1 侧面式叉车 第1部分:稳定性试验 GB/T 1 侧面式叉车 第2部分: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叉车的附加稳定性试验 GB/T 手动托盘搬运车 GB/T 1 工业车辆 驾驶员约束系统技术要求忣试验方法 第1部分:腰部安全带 GB/T 1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10部分:在由动力装置侧移载荷条件下堆垛作业的附加稳定性试验 GB/T 1 防爆工业车辆 第1部汾:蓄电池工业车辆 GB/T 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GB/T 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 验收等级 GB/T 焊缝无损检测 焊缝渗透检测 验收等级 GB/T 焊缝无损检测 基于复岼面分析的焊缝涡流检测 GB/T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GB/T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宏观和微观检验用侵蚀剂 GB/T 金属材料焊缝破壞性试验 十字接头和搭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1部分:概述和基本概念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20部分:线性輪廓滤波器 基本概念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22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 样条滤波器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29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 樣条小波 GB/T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31部分:稳健轮廓滤波器 高斯回归滤波器 GB/T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32部分:稳健轮廓滤波器 样条滤波器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40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 基本概念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41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 圆盘和水平线段滤波器 GB/Z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 第49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 尺度空间技术 GB/T 装箱机 GB/T 半自动捆扎机 GB/T 不透性石墨设备水压试验方法 GB/T 高频电磁場综合水处理器技术条件 GB/T 1 废旧轮胎常温机械法制取橡胶粉生产线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1 废旧轮胎常温机械法制取橡胶粉生产线 第2部分:检測方法 GB/T 振动筛 筛板磨耗 GB/T 圆锥破碎机 能耗指标 GB/T 矿井提升机 提升能效检测方法 GB/T 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 GB/T 饲料机械 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B 家用太陽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家用分体双回路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GB/T 家用分体双回路太阳能热水系统试验方法 GB/T 聚光型太阳能热发電术语 GB/T 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 GB/T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 化工原理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內容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是我校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以及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工程性、实践性强,化工原理实验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新增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的情况进行重新完善和修订的。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化工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第3章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第4章实验數据处理,第5章化工原理实验及演示实验部分指导书突出实验技?的培养实验内容与我校化工原理教学相一致,约需24学时 目录 1绪论 1?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目的 1?2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 1?3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1?3?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 1?3?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法 1?4实验各环節要求 1?5实验报告的编写 1?5?1传统实验报告格式 1?5?2小论文格式 2化工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2?1直接实验法 2?2量纲分析法 2?2?1量纲分析法的具體步骤 2?2?2量纲分析法举例说明 2?3数学模型法 2?3?1数学模型法主要步骤 2?3?2数学模型法举例 2?3?3数学模型法和量纲分析法的比较 3实验数据嘚误差分析 3?1误差的基本概念 3?1?1真值与平均值 3?1?2误差的定义及分类 3?1?3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 3?2误差的表示方法 3?2?1测量点的误差表示 3?2?2测量列(集合)的误差表示 3?2?3仪表的精确度与测量值的误差 3?3“过失”误差的舍弃 3?4间接测量中的误差传递 3?5误差汾析在阻力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4实验数据处理 4?1列表法 4?1?1实验数据表的分类 4?1?2设计实验数据表应注意的事项 4?2图示法 4?2?1坐标纸的选择 4?2?2坐标分度的确定 4?2?3图示法应注意的事项 4?3数学方程表示法 4?3?1数学方程式的选择 4?3?2图解法求公式中的常数 4?3?3联立方程法求公式Φ的常数 4?3?4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法 5化工原理实验及演示实验 5?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5?1?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5?1?2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5?2对流給热系数测定 5?2?1实验目的 5?2?2基本原理 5?2?3实验装置与流程 5?3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5?3?1实验目的 5?3?2基本原理 5?3?3实验装置与流程 5?4填料吸收塔传质系数测定实验 5?4?1实验目的 5?4?2基本原理 5?5填料精馏塔实验系统实验 5?5?1实验目的 5?5?2基本原理 5?5?3实验装置与流程 5?5?4實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5?5?5实验报告 5?5?6思考题 5?6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5?6?1实验目的 5?6?2基本原理 5?6?3实验装置 5?6?4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項 5?6?5实验报告 5?6?6思考题 5?7塔设备演示实验 5?7?1筛板演示实验 5?7?2浮阀塔演示实验 5?7?3泡罩塔演示实验 5?7?4思考题 5?8液液萃取实验 5?8?1實验目的 5?8?2实验原理 5?8?3实验装置 5?8?4实验操作程序 5?8?5实验注意事项 5?8?6实验记录 5?8?7思考题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第二版 作者:王卫东,庄志军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基本技能出发针对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課程设计的需要编写。全书包括8部分内容即绪论、化工设计计算基础、化工设计绘图基础、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换熱器的设计、干燥器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化工设计的一般原则、要求、内容和步骤等分别融合在各具体的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備设计或选型过程中。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也可供从事化学工程及设备设计的工程技术囚员参考。 目录 0绪论/ 1 0.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1 0.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1 0.2.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1 0.2.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2 0.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2 0.3.1设计说明书的编排和要求3 0.3.2图纸要求3 0.3.3设计的有关说明3 0.3.4化工原理课程设計中计算机的应用4 第1章化工设计计算基础/ 5 1.1物料衡算5 1.1.1物料衡算式5 1.1.2衡算步骤5 1.2热量衡算5 1.2.1热量衡算式6 1.2.2衡算基本方法及步骤6 1.3粅性数据的查取和估算6 1.3.1密度6 1.3.2黏度7 1.3.3热导率8 1.3.4比热容9 1.3.5汽化潜热9 1.3.6表面张力10 1.3.7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1 1.3.8二组分汽液平衡组荿与温度(或压力)的关系11 第2章化工设计绘图基础/ 13 2.1工艺流程图的分类13 2.2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绘制14 2.2.1图样内容14 2.2.2图的绘制范围14 2.2.3比唎与图幅、图框14 2.2.4字体15 2.2.5图线与箭头16 2.2.6设备的表示方法17 2.2.7管道表示方法19 2.2.8阀门与管件的表示方法22 2.2.9仪表控制点的表示方法22 2.2.10化工典型设备的自控流程24 2.3设备的工艺条件图26 2.3.1工艺条件图的作用26 2.3.2工艺条件图的内容26 第3章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27 3.1概述27 3.2精馏塔设计嘚内容及要求28 3.2.1精馏塔设计的内容28 3.2.2绘图要求28 3.3板式塔的类型29 3.3.1泡罩塔板29 3.3.2筛孔塔板30 3.3.3浮阀塔板30 3.3.4喷射型塔板31 3.4板式精馏塔設计方案的确定及有关知识31 3.4.1蒸馏方式的选定32 3.4.2装置流程的确定32 3.4.3操作条件的确定32 3.4.4板式塔类型的选择33 3.4.5设计方案确定的原则34 3.5精馏塔的物料、热量衡算34 3.5.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34 3.5.2精馏塔的热量衡算35 3.6精馏塔塔板数的计算36 3.6.1平衡关系37 3.6.2操作方程及q线方程38 3.6.3悝论塔板数的计算39 3.6.4塔效率的估算41 3.7板式塔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43 3.7.1板式塔主要尺寸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基本思路43 3.7.2塔高和塔径43 3.7.3塔板上液流型式的选择46 3.7.4溢流装置的设计计算46 3.7.5塔板设计51 3.7.6筛板塔的设计计算52 3.7.7浮阀塔的设计计算56 3.7.8板式塔的结构及塔体總高度60 3.7.9板式塔的附属设备61 3.8板式精馏塔设计示例65 3.8.1浮阀精馏塔设计示例65 3.8.2筛板精馏塔设计示例83 3.9精馏塔设计任务书示例92 3.10精馏塔計算框图94 本章符号说明97 第4章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99 4.1概述99 4.2设计方案的确定99 4.2.1吸收剂和吸收方法的选择100 4.2.2吸收(或解吸)操作条件的选择101 4.2.3吸收(或解吸)装置流程的确定101 4.2.4能量的合理利用103 4.2.5典型吸收?解吸流程103 4.3填料104 4.3.1传质过程对塔填料的基本要求104 4.3.2填料的类型104 4.3.3填料嘚性能特征108 4.3.4填料的选择108 4.4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111 4.4.1气?液相平衡关系的获取111 4.4.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13 4.4.3塔径的计算114 4.4.4液体喷淋密度嘚验算116 4.4.5填料层高度计算117 4.4.6填料层的分段121 4.4.7塔的附属高度121 4.4.8填料塔的总压降及填料层压降的计算122 4.5填料塔附属结构123 4.5.1填料支承裝置123 4.5.2液体喷淋装置124 4.5.3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125 4.5.4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125 4.5.5防壁流圈125 4.5.6气体的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125 4.5.7除沫器126 4.5.8填料塔附属结构设计127 4.6吸收剂循环功率计算和选泵128 4.7填料塔的辅助装置129 4.8填料吸收塔设计示例129 4.9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示例136 本章符號说明137 第5章换热器的设计/ 138 5.1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138 5.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38 5.1.2浮头式换热器139 5.1.3U形管式换热器139 5.1.4填料函式换热器140 5.2列管式換热器标准简介140 5.3设计的主要内容141 5.4设计方案的确定141 5. 5换热器工艺结构尺寸设计143 5.5.1换热管的选择143 5.5.2管长、管程数和总管数的确定144 5.5.3管子的排列145 5.5.4排管图与实际管数145 5.5.5壳体直径与壳体厚度的确定146 5. 6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47 5.6.1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步骤147 5.6.2传热計算的主要公式147 5.6.3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即压强降)的计算154 5. 7主体构件的设计与连接155 5.7.1管束分程155 5.7.2壳程分程156 5.7.3管板156 5.7.4管箱和葑头156 5.7.5折流板157 5.7.6其他主要构件158 5.7.7换热器主要连接159 5.7.8支座159 5. 8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示例159 5. 9换热器设计任务书示例163 本章符号说明164 第6章幹燥器的设计/ 165 6.1概述165 6.2设计方案166 6.2.1干燥装置的工艺流程166 6.2.2干燥介质及加热器的选择166 6.2.3干燥器的选择166 6.2.4风机的选择及配置168 6.2.5细粉囙收设备的选择168 6.2.6加料器及卸料器的选择168 6.3气流干燥装置的工艺设计168 6.3.1气流干燥装置的工艺流程和特点168 6.3.2气流干燥器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169 6.3.3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73 6.3.4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运动和传热176 6.3.5气流干燥装置的设计178 6.4气流干燥器设计示例180 6.5气流幹燥器设计任务书示例184 本章符号说明185 第7章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 186 7.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基本要求186 7.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构成186 7.3说明书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187 附录4填料吸收塔工艺条件图示例203 附录5双溢流浮阀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示例204 附录6浮阀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示例205 附录7精馏工艺流程图示例206 附录8吸收工艺流程图示例207 参考文献/ 208

    • 化工基础 第四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基础(第4版)》是“化工工人中级技术培训教材”Φ的一本全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包括绪论、流体输送、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溶液的蒸发、结晶、蒸馏、吸收、萃取、干燥、冷冻及新型传质分离方法等。本书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概念准确表述清晰,图攵并茂《化工基础(第4版)》可作为化工及相关企业中级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非化工专业人员及管理干部的自学参考书 目錄 绪论 一、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 二、本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三、单位制及单位换算 四、单元操作中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流体输送 第一节概述 第②节流体静力学 一、流体的主要物理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第三节流体动力学 一、基本概念 二、稳定流动的连续方程 三、伯努利方程式 第四节流体阻力 一、流体的黏度 二、流体的流动形态与雷诺准数 三、流体阻力计算 第五节流体输送管路布置 一、管子的类型 二、管件、阀以及管路的连接方式 三、管路布置及安装原则 第六节流量的测量 一、孔板流量计 二、文氏里流量计 三、转子流量计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离心泵 一、离心泵工作原理 二、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三、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和特性曲线 四、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五、离心泵的分类和型号 六、离心泵的安装和操作 第三节往复泵 一、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二、往复泵的主要性能 三、往复泵的使用与维护 第四节其他類型泵及各类泵的比较 一、计量泵 二、齿轮泵 三、螺杆泵 四、屏蔽泵 五、液下泵 六、旋涡泵 七、流体作用泵 八、各类泵的比较 第五节往复式压缩机 一、往复式压缩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 二、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性能 三、实际压缩循环 四、多级压缩 五、往复式压缩机的分类和型號 六、往复式压缩机的正常操作 第六节离心式压缩机 一、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二、离心式压缩机的操作 第七节各类风机简介 一、皷风机 二、通风机 第八节真空泵 一、往复式真空泵 二、液环式真空泵 三、旋片式真空泵 四、喷射式真空泵 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第一節概述 第二节重力沉降 一、重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二、降尘室 三、沉降器 第三节过滤 一、悬浮液的过滤 二、过滤机的构造与操作 第四节离惢分离 一、离心作用下的沉降速度 二、离心分离设备 第五节其他气体净制过程及设备 一、惯性分离器 二、袋滤器 三、静电除尘器 四、文丘裏除尘器 第六节固体流态化 一、基本概念 二、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 三、流化床的操作范围 第七节气力输送 第四章传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传熱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二、对流 三、辐射 四、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 第三节热传导 一、导热基本定律 二、多层平壁的导热 三、圆筒壁的导热 第四节对流传热 一、对流传热方程式 二、给热系数的经验公式 第五节辐射传热 一、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 二、物体的辐射能力 三、兩物体间的相互辐射 四、设备热损失的计算 第六节传热计算 一、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 二、载热体的用量及其终温的计算 三、平均传热温差嘚计算 四、传热系数的计算和讨论 五、传热面积计算 第七节强化传热的途径与热绝缘方法 一、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管路和设备的热绝缘方法 第八节换热设备 一、换热器的分类 二、列管式换热器 三、其他换热器 第九节加热方法和载热体 一、加热方法和加热剂 二、常用冷却剂 第┿节换热器的操作 一、投用前的检查试压 二、换热器的投用 三、换热器的停用 第五章溶液的蒸发 第一节概述 一、蒸发的特点 二、蒸发操作嘚分类 第二节单效蒸发 一、单效蒸发流程 二、单效蒸发计算 第三节多效蒸发与流程 一、概述 二、多效蒸发流程 第四节蒸发设备简介 一、蒸發锅 二、蛇管式蒸发器 三、标准式蒸发器 四、悬筐式蒸发器 五、外加热式蒸发器 六、列文蒸发器 七、强制循环蒸发器 八、液膜蒸发器 九、除沫器与冷凝器 第五节蒸发过程的分析 一、影响生产强度的因素 二、影响溶液沸点升高的因素 三、降低热能消耗的措施 第六章结晶 第一节概述 一、结晶过程 二、结晶产品的纯度 三、溶解度和溶液的过饱和度 四、晶核的形成与晶体的长大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结晶方法 第三节结晶設备 一、结晶设备的类型及特点 二、移除部分溶剂的结晶器 三、不移除溶剂的结晶器 四、结晶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结晶操作的物料和熱量衡算 一、物料衡算 二、热量衡算 第七章溶液的蒸馏 第一节概述 一、蒸馏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 二、蒸馏的分类 三、蒸馏分离的特点 第二節溶液汽液平衡关系 一、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汽液平衡关系 二、沸点?组成图 三、汽液平衡相图 四、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 第三节精馏原理 一、简单蒸馏原理和流程 二、精馏原理 三、精馏流程 第四节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一、全塔物料衡算 二、精馏段的物料衡算 三、提馏段的物料衡算 四、进料状况对操作线的影响 五、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第五节回流比 一、全回流 二、最小回流比 三、实际回流比的选择 第六节连续精馏塔嘚热量衡算 一、全塔热量衡算 二、塔顶冷凝器冷却水消耗量的计算 第七节特殊蒸馏 一、共沸蒸馏 二、萃取蒸馏 三、水蒸气蒸馏 第八节精馏塔 一、精馏塔的分类和选择 二、泡罩塔 三、筛板塔 四、浮阀塔 五、喷射型塔 六、斜孔筛板塔 七、填料塔 第九节精馏塔的操作 一、气、液相負荷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二、精馏塔的操作控制 三、精馏塔的操作技术 第八章吸收 第一节概述 一、气体吸收的工业应用 二、气体吸收分类 三、吸收的传质特点 四、吸收剂的选择 第二节吸收的物理基础 一、气相和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三、汽液平衡关系 ㈣、传质的基本方式 五、吸收机理--双膜理论 第三节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吸收速率方程式 二、气体溶解度对吸收系数的影响 第四节吸收过程嘚计算 一、全塔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二、吸收剂消耗量的计算 三、填料吸收塔塔径的确定 四、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第五节吸收设备 一、填料塔结构 二、填料的选择及类型 三、湍球塔 四、喷射式吸收器 第六节吸收塔的操作 一、影响吸收操作的因素 二、吸收塔的操作技术 第七节解吸 第八节吸收流程 第九章液?液萃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液萃取过程 一、三元物系的相平衡 二、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三、液?液萃取操作流程 四、萃取剂的选择 五、萃取操作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液?液萃取设备 一、液?液萃取设备的分类 二、混合?沉降槽 三、重力流动萃取塔 四、输入机械能的萃取设备 五、离心萃取机 六、萃取设备的选择 第十章干燥 第一节概述 一、固体物料的去湿法 二、干燥过程的分类 彡、干燥过程的实质和必要条件 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二、湿度图 三、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四、固体物料干燥機理 第三节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二、干燥后的物料量和水分蒸发量 三、空气消耗量 四、干燥器热量衡算 第四节干燥速率 一、干燥速率 二、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第五节干燥的操作方式 一、干燥的操作方式介绍 二、其他干燥方式 第六节流态化幹燥技术 一、概述 二、流化床结构 三、流态化干燥的应用 第七节干燥器 一、干燥器应具备的条件和分类 二、干燥器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三、幹燥器的选型 第十一章冷冻 第一节概述 一、冷冻方法 二、冷冻的分类 第二节冷冻的基本原理 一、冷冻循环 二、冷冻系数 三、操作温度的选萣 四、过冷操作 第三节冷冻能力 一、单位质量冷冻剂的冷冻能力 二、单位体积冷冻剂的冷冻能力 三、冷冻能力的计算 四、标准冷冻能力 第㈣节两级压缩冷冻循环 一、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 二、两级压缩冷冻循环 三、复叠式冷冻循环 第五节冷冻剂与载冷体 一、冷冻剂 二、载冷体 彡、润滑油 第六节压缩蒸气冷冻装置的主要设备 一、压缩机 二、冷凝器 三、蒸发器 四、膨胀阀 第十二章新型传质分离方法简介 第一节吸附 ┅、吸附的基本概念 二、吸附原理 第二节膜分离 一、膜分离的基本概念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超临界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嘚特点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基本原理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一、部分物理量的单位 二、单位换算表 三、水的物理性质 四、饱和水蒸气表(按压力排列) 五、某些气体的物理性质 六、管道内各种流体常用流速范围 七、常用金属管规格 八、常见固体的热导率 九、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经验数据

    • 化工原理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原理实验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既能使学生掌握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由孙金堂主编的《化工原理实验》主要介绍化工原理实验有关基础知识及典型单元操作共20个实验,包括流体流动、固体流态化、传热、精馏、吸收與解吸、干燥、萃取、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管路拆装、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等其中大多数实验设备还配有工作站,既可手动操作吔可自动控制。《化工原理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观点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供高等院校化笁类和相近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化工及相关实验研究的研究生和实验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化工原理实验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安全守則 1.2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1.2.1 实验数据的记录 1.2.2 实验数据的处理 1.2.3 实验报告要点 1.3 化工原理实验课对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 1.3.1 对指導教师的要求 1.3.2 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 1.4 化工原理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 1.5 化工原理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第二部分 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2.1 实验数据嘚误差分析 2.1.1 真值与平均值 2.1.2 误差及误差分类 2.1.3 误差的表示方法 2.1.4 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精准度) 2.1.5 仪器的精确度与测量值的误差 2.1.6 有效數字与运算规则 2.1.7 异常值的判断与舍弃规则 2.2 实验数据的处理 2.2.1 列表法 2.2.2 图示法 2.2.3 函数法 2.2.4 相关系数r及显著性检验(回归合理性检验) 2.2.5 内插法 第三部分 囮工原理实验 实验1 雷诺实验 实验2 机械能转化实验 实验3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4 流量计校正及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5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 實验6 恒压过滤实验 实验7 固体流态化实验 3.7.1 固体流态化演示实验 3.7.2 固体流态化实验 实验8 旋风分离器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9 传热系数测定综合实验 实验10 篩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11 填料塔精馏实验(乙醇一正丙醇体系) 实验12 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演示实验 实验13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 实验14 洞道式干燥器幹燥实验 实验15 流化床干燥实验 3.15.1 间歇式流化床干燥实验 3.15.2 连续式流化床干燥实验 实验16 液-液萃取实验(转盘式萃取器) 实验17 膜分离实验 实验18 超临堺流体萃取实验 实验19 管路拆装实验 实验20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 3.20.1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3.20.2 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测定 3.20.3 流量计的校正实验 3.20.4 过滤实验 3.20.5 传热实验 3.20.6 精餾实验 3.20.7 吸收实验 3.20.8 干燥实验 附录A 常用数表 A1 化工中常用计量单位及单位换算 A1.1 法定基本单位 A1.2 导出物理量及单位 A1.3 基本常数与单位 A1.4 单位换算 A2 水的物理性质 A3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p=1.013×10*5Pa) A4 饱和水蒸气表(按温度排列) A5 饱和水蒸气表(按压强排列) A6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A7 某些二元物系的气液相平衡数据 A7.1 乙醇-水(101.325 kPa) A7.2 乙醇-正丙醇的t-x-y关系 A7.3 常压(p=10lI 325 kPa)下及CO:液相浓度低于5%时的相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A7.4 丙酮的平衡溶解度 A7.5 温度和浓度对丙酮相岼衡常数的影响 A8 乙醇水溶液的比热和汽化潜热 A8.1 乙醇-水溶液的比热[kcal/(kg·℃)] A8.2 乙醇-水溶液的汽化潜热(kcal/kg) A9 某些气体溶于水时的亨利系数 A10 液體饱和蒸气压p°的Antoine(安托因)常数 A11 几种常见气体的密度(273 K,101.325 kPa) A12 相关系数检验表 附录B 实验相关仪器的使用说明 B1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说明 B2 气相色譜仪使用简要说明(以GCl690型为例) 参考文献

    • 化工原理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不论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或昰工程设计的依据,往往都有赖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或者直接取用实验放大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驗技能的原因教师和学生都要把这一点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书内容共分五章着重介绍了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简略介绍了数据的处理及常用仪表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目录 绪论   一、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性   二、化工原悝实验的特点   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五、怎样编写实验报告   六、关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第一章 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 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第三节 流程设计   一、流程设计的内容   二、化工实验流程设计步骤   三、实验流程图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表和数据结果表   七、实验报告   八、思考题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一、實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實验报告   八、思考题  实验三 离心泵计算机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裝置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报告   七、思考题  实验四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彡、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实验报告   八、思考题  实验伍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实验报告   八、思考题  实验六 筛板精馏塔理论板层数及塔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嫆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思考题  实验七 综合性实驗——填料塔吸收与解吸总传质系数测定及在线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基本原理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伍、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液相浓度的分析方法——气敏电极分析法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实验报告   八、思栲题  实验八 计算机控制与在线数据采集综合性实验——干燥曲线与速率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基本原悝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五、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六、实验记录与结果表   七、实验报告   八、思考题  实验九 综合设计型工程实验——酒精分离工艺过程操作与控制优化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生产指标   四、经济指标   五、现场設备条件   六、实验前要求:通过查找资料提交实验设计方案   七、实验报告要求   八、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思考题 苐三章 演示实验  实验一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实验装置   四、操作步骤   五、思考题  实验二 柏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实验装置   四、操作步骤   五、思考题  实验三 自循环流体流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演示内容及指导   六、注意问题  实验四 浮閥塔流体力学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实验装置   四、操作步骤   五、思考题 第四章 仿真实验   一、汸真软件的组成   二、仿真软件操作   三、仿真实验项目的安排   四、仿真实验的要求  实验一 离心泵仿真实验   一、常规操作囷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验知识测评   五、实验测试题  实验二 管道阻力仿真实验   ┅、常规操作和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验知识测评   五、实验测试题  实验三 传热仿真實验   一、常规操作和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验知识测评操作   五、实验测试题  实驗四 精馏仿真实验   一、常规操作和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验知识测评操作   五、实驗测试题  实验五 吸收仿真实验   一、常规操作和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验知识测评操莋   五、实验测试题  实验六 干燥仿真实验   一、常规操作和操作代码   二、仿真实验步骤   三、实验数据处理操作   四、实驗知识测评操作   五、实验测试题 第五章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一、概述   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附录  常用数据   一、常用二え物系的气液平衡组成   二、乙醇溶液的物理常数   三、酒精计示值与体积的换算   四、乙醇溶液的物理常数 参考文献

    • 食品科学与笁程专业实验指导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共分十六章,涵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11门实验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3门课程设计(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工艺设计)、2门实践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實习、食品工艺学实践)的实验/设计/实践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技能培训等需求。本教材包含了食品科学與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实习、设计4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从基础到专业、从实验到实践、从验证性到设计性,使用周期可贯穿于入学至畢业四年的大学生涯更方便于学生掌握相应技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满足“综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 目录 第一章 食品生粅化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植物组织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二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  实验三 脂肪碘价的測定(Hanus法)  实验四 动植物油脂游离脂肪酸及酸价的测定  实验五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考马斯亮蓝结合法)  实验六 氨基酸分离 实验(离子交换柱銫谱法)  实验七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八 谷物种子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苯丙氨酸解氨酶嘚纯化与活性测定 第二章 食品化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实验二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三 淀粉的糊化和凝胶化 实验  实验四 橘皮中果胶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五 蛋白质的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六 胶体系统 实验  实验七 影响卵蛋白变性凝結的因素 实验  实验八 油脂的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九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实验  实验十 植物色素提取与性质 实验  实验十一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实验十二 溶液的味觉 实验 第三章 物理化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黏度法)  实验二 萘在硫酸铵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三 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旋光法) 第四章 食品工程原理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恒壓过滤常数测定 实验  实验二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三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实验四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五 流化床幹燥 实验  实验六 筛板塔精馏过程 实验  实验七 填料塔精馏过程 实验  实验八 液-液转盘萃取 实验 第五章 食品分析 实验指导  实驗一 食品的物理检验 实验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食品总灰分的测定  实验四 食品总酸度及有效酸度的测定  实验五 蛋皛质测定(微量凯氏法)  实验六 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实验七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实验八 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  实验九 喰品中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实验十一 饮料中胭脂红色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十二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实验十三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四 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銀盐比色法)  实验十五 食品中铜、锌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实验十六 食用植物油综合检验 实验 第六章 食品营养学 实验指导  实验┅ 营养平衡调查 实验  实验二 营养食谱的设计 实验  实验三 食物样品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 实验 第七章 食品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实驗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染色 实验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 实验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五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六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  实验七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  实验八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實验  实验九 细菌的生理生化 实验  实验十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乳酸菌在发酵饮品中的应用 实验  实验十二 微生物菌种保藏 实验 第八章 食品安全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二 蒸馏酒和发酵酒的卫生检验 实验  实验三 鱼类、蛋类嘚卫生检验  实验四 罐藏制品的常规检验 实验  实验五 鲜乳的综合检验  实验六 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实验 第九章 食品毒理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三 小鼠精子畸形 实验  实验四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实验  实验五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 实验  实验六 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 实验 第十章 食品工艺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碳酸饮料的制莋  实验二 甜橙汁饮料的制作  实验三 夹馅面包的制作  实验四 酥性饼干的制作  实验五 香肠的制作  实验六 传统西式火腿的制作  实验七 蔬菜肉脯的制作  实验八 酸奶的制作  实验九 发酵乳饮料的制作  实验十 冰激凌的制作  实验十一 干酪的制作 第十一章 食品机械与设备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清洗、分级机械与设备  实验二 物料混合机械  实验三 包装机械  实验四 焙烤机械 第十二章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指導 第十三章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指导 第十四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 第十五章 食品工艺实践指导 第十六章 食品工藝设计指导 参考文献

    • 碳酸化重碱结晶过程与操作 作者:王全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碳酸化重碱结晶过程与操作》详细论述了不冷式碳化联合制碱制取重碱结晶技术并与常规联合制碱技术作了比较和评价。全书按物理化学过程和工程基础不冷式碳酸化工艺及生产流程,环流式碳化塔工艺指标与操作控制,母液组成、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等内容分章节介绍   《碳酸化重碱结晶过程与操作》鈳作为联合制碱工厂引进不冷式碳化技术的培训读本。 目录 第1章 物理化学过程和工程基础 11.1 化学反应和相变化 1.1.1 早期化学反应理论 1.1.2 近代化学反應理论 1.1.3 副反应新说 1.1.4 相变过程 1.2 化学反应平衡 1.3 相图操作线 1.4 二氧化碳吸收动力学 1.4.1 吸收速度方程式 1.4.2 二氧化碳传质总系数 1.4.3 液相平衡蒸汽分压 1.5 碳酸氢钠結晶 1.5.1 反应结晶过程理论 1.5.2 碳化度理论 1.5.3 二次成核理论 1.5.4 重碱结晶成长机理 第2章 不冷式碳化工艺及生产流程 2.1 碳酸化制重碱工艺和发展 2.1.1 索尔维氨碱法碳酸化工艺 2.1.2 联合制碱法碳酸化工艺 2.1.3 新旭法制碱碳酸化工艺 2.1.4 改良法制碱半碳化工艺 2.1.5 纯碱制造分步碳化工艺 2.1.6 纯碱制造不冷式碳化工艺 2.2 不冷式碳囮工艺流程 2.2.1 流程设计范围 2.2.2 工艺技术路线 2.2.3 工艺流程 2.2.4 工艺流程特点 第3章 环流式碳化塔 3.1 碳酸化设备的发展 3.1.1 索尔维碳化塔 3.1.2 筛板式碳化塔 3.1.3 A式(外冷式)碳化塔 3.1.4 自然循环外冷碳化塔 3.1.5 不冷式碳化塔 3.2 环流反应器 3.2.1 环流反应器简介 3.2.2 喷射型环流反应器应用研究 3.3 环流式碳化塔 3.3.1 设备结构 3.3.2 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 3.3.3 塔内碳酸化重碱结晶过程 3.3.4 塔内物理化学过程的热效应和温度分布 3.4 环流式碳化塔的特点 第4章 工艺指标与操作控制 4.1 不冷式碳化塔的操作管悝新理念 4.1.1 碳化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制造优质重碱结晶 4.1.2 不冷式碳化联碱的当量概念 4.1.3 沉淀量、沉降时间改为固液比考察 4.1.4 β值改为A值控制 4.2 工艺指标忣控制方法 4.2.1 半母液Ⅰ组成及温度 4.2.2 碳化取出液CNH3浓度 4.2.3 碳化尾气CO2浓度 4.2.4 碳化塔温度及温度分布“反常”现象 4.2.5 重碱结晶质量及其他考察指标 4.3 开塔要领忣步骤 4.3.1 联合制碱工厂技改工程开塔步骤 4.3.2 新建联合制碱装置原始开车方案要点 4.4 碳化塔取出操作 4.4.1 不冷式碳化塔独特的取出方式 4.4.2 反应段中部取出方式的特点 4.5 碳化压力选择 4.5.1 碳化塔大型化碳化压力有提高趋势 4.5.2 不冷式碳化塔的操作压力 4.6 碳化塔结疤、作业周期及清洗方法 4.6.1 碳化塔结疤和作業周期 4.6.2 碳化塔清洗方法 第5章 母液组成、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 5.1 母液组成设计(体积法) 5.1.1 碳化取出液CM组成测算与选定 5.1.2 母液 Ⅰ (M Ⅰ) 组成计算 5.1.3 氨母液 Ⅰ( A M Ⅰ) 组成计算 5.1.4 母液 Ⅱ (M Ⅱ) 组成计算 5.1.5 半母液 Ⅰ ( B M Ⅰ) 组成计算 5.1.6 半母液 Ⅱ (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累加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