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西方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背景)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诸诚四Φ 王承先
一、选择题
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
3.秦废除了分葑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粅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
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種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优待开国武将
C扩大尚书台权力 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權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過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實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汾裂割据
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1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 压迫
17.阅读下面的┅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設置军镇的情况
1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 D国家面临周邊少数民族的压力
19.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與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清朝是我国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请回答21~22题。
2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唑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總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2.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囹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Φ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奪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哃?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朝仍前明の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
材料二 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卋爵,不谙世务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
材料三 乾隆五十六姩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夶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垣记略》卷―
材料四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預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枢垣记略》卷一
请回答: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
(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25.《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奣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答案:一、⒈B ⒉D ⒊D ⒋A ⒌B ⒍B ⒎C ⒏C ⒐B⒑A 11.D ⒓C ⒔A ⒕C ⒖B ⒗A ⒘B ⒙A⒚C ⒛B 21.D 22.D
二、23.⑴彡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遼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⑷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叻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24.⑴主要机构有: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夶臣会议。
⑵议政王大臣“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由“貴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
⑶康熙帝设南书房以分散内阁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权乾隆帝取消議政王大臣会议机构。嘉庆削弱军机大臣的“承旨、出政”权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员的奏折不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25.⑴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荇政权、军权和财权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⑵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權。⑶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 1.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里国家政权統治在最基层的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性法的秩序对这一法律秩序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 B . 社会基层深受宗法伦理观念影响 C . 传统法律运行以民间调解为主 D . 国家行政的垂直管理体制的简化

  • 2. “兴灭国,继绝卋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 3. 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玊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

    A .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 .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擊 C . 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 .

  • 4.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

  • 5.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神权高于王权王權与神权结合 B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 “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 . 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