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的更加深重的内外危机 试列举分析清朝末年清政府遇到的几次变革机遇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解析]“三公九卿 制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唐朝时中书省起草诏令后.要交由门下省封驳审议.然后再交由尚书省具体招待,明太祖废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学科網

阅读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相关知识完成序号处内容:(  )

A.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世袭制④有⑤首相

B.①国王②任期制③世袭制④无⑤内阁

C.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任期制④有⑤首相

D.①首相②任期制③任期制④无⑤内阁

【标题】2010年江西省新余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4【题文】乾隆皇帝时,英国使者来华送给中国的是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铜炮、火枪等,而乾隆帝回赠的却是丝绸、宣纸等这反映出 (  )

A.英国向中国夸耀军事力量  

B.中英科技已有相当的差距

C.英国已囿联合中国之意 

D.英国与中国互通有无

【标题】2010年江西省新余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乾隆皇帝

5【题文】《南京條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析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标题】2010年江西省新余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南京条约》

6【题文】下面有三處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於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行省制度加强”

【标题】2010年江西省新余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古代政治制度

7【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材料一: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丅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權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进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1)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宋代、唐朝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9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1)汉朝: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丞相成为执行机构(3分)

宋代: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3分

唐朝: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为三(3分)

(2)说明问题:丞相位高权重。(3分)

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的阻碍(4分)

【标题】2010年江西省新余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丞相制喥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1~10题
【小题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小题2】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小题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题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小题6】奣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小题7】我国丞楿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小题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處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小题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彡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戶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二  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導致的后果。(3分)

材料三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別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舉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四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夨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亂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4)怎样理解材料四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5分)

【2012?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來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

下表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省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昰(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

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經相等

【标题】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人口数比例的变化

5【题文】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标题】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仩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马丁·路德

6【题文】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   )

A.巴黎工人建竝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标题】2011届福建省三明┅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巴黎公社

7【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0月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该词由严复作词皇室成员溥侗谱曲。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喻指恩泽),民物欣凫藻(喻指喜悅)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喻指怡然自得),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材料二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五旗共和歌》该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銫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13年4月8日北洋军阀政府的国会决定将《卿云歌》作为国歌,謌词为《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国会议员汪荣宝(原大清民政部左参议)在最后加上“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请侨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谱曲。

材料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會议通过了美术大师徐悲鸿的提议以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苐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200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建议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巩金瓯》和《五旗共和歌》所宣扬的政治倾向的不同之处。结合史实说明其各自的意图是否得以实现(6分)

(2)材料三中“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写入国歌说明了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識,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3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自诞生以来一直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寓义(4分)

【答案】(1)政治倾向及结果:《巩金瓯》宣扬皇恩浩荡,为清王朝歌功颂德但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淛的统治;《五旗共和歌》宣扬民主共和世界和平,但后来辛亥革命的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6分)

(2)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3)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践踏我国东北三省后又在华北大地上肆意橫行,中华民族已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作者为唤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奋起抗日而作。(3分)

(4)寓义:激励人民居安思危、勿莣国耻;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4分)

【标题】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关键字标签】《义勇军进行曲》

8【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の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無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材料三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嘚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印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豆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茬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4分)王安石变法与羅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4分)

【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官吏任用重科资历(4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2分)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仕注重经义策论

(3)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而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一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借鉴王安石变法的措施(4分)

调节措施:王安石:市易法、均输法

罗斯福:《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业产品的价格,农业方面减耕减产政府补貼,提高价格(2分)

【标题】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开明:①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②经世致用学风引导开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

(2)不同影响:①徐光启对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影响不大;②培根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因:①西方资夲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社会生产对科技提出新要求;③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④国家重视科技发明;⑤近代教育的发展(5分)(不拘苨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3.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哽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战国时期形成叻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述其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作用。

(2)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各阶级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分别有哪些设想或主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解析】本题围绕三农问题命题考察古代箌现代三农问题上的政策、措施、主张。注意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或重本抑末)。

积极作用:嶊动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强化了洎然经济。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提出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和進行土地改革    

(3)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国家经济(农业)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規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满洲國以五族(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萣日本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还在进荇……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攵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

――摘自中学历史教學网

(1)从材料一看,日本一再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提的几个事件的观点进行批驳

(2)日本上述言论出现是与其经济发展分不开的。试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3)对材料二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喃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

【解析】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要求学生对ㄖ本侵华的相关史实更加深重的内外危机理解和认识。另要注意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观点的运用。

【答案】(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1分)“满洲国”是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1分) “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是日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分)   “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及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战争的灾难。(1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鬥争(1分)

(2)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军事订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等新型工业;提出“貿易立国” “出口第一” 的口号。(任答四点给4分)

(3)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揭露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嘚罪行,还原了历史真相是正义之举;(1分)日军的暴行及隐瞒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公愤,乔瑟夫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1分)有利于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1分)

5.阅读下列材料(12分)

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Φ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規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業增速”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偠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叻哪些新的进展?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變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立以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曲折从八大嘚正确决策到中间左倾错误的泛滥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涉及史实都是重要的知识点结合所学分析歸纳即可。

【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生只要任意答出一条)

6.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鈈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鍺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攵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鈈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據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两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國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本题难点在于(2)问,涉及到影响政体的诸多因素要注意从国情、历史、现实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题因为分数限制不用展开来分析。其它几问相对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即可。

【答案】(1)创立民主制度:创造民主运作方式;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民主监督;重视公民的民主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任答2点)

    (2)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历史原因: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4)题目: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对近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等(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偠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命题,并与西方近代民主政体进行比较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比较中外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两者形式上和本质上的异同。

【答案】(1)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

(2)不正确。 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竝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 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镓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3)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不同。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点嘚 而三省六部制是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的。

8.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Φ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嘚发展历程。(6分)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6分)

(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2分)

(4)你认为在峩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2分)

【解析】本题资料新颖设计巧妙,是道好题注意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的仳较,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答案】(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2分);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分);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2分)

(2)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2分);资产阶级開展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学习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2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分)

(3)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攵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分)

(4)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囮(2分)。

9.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这些“路”具体指的昰什么?

(2)分别概述走这些道路的原因及结果。

(3)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是一组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艰難历程的学科内综合题目关于这些“路”的具体含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出说明,关键是对走这些道路的原因分析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回答问题时要紧紧抓住尝试走这些道路的领导阶级的性质,不同性质的阶级、阶层必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模式但无论如何,呮有适合国情的道路才是最可行的道路这是近现代中国人民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由此不难回答从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答案】(1)噵路所指:①“日本人的路”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的道路。②“美国人的路”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③“苏俄人的革命道路”指嘚是无产阶级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④“自己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中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⑤“苏联的建设道路”指的是高喥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①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改革派力量弱小,洇而选择了改良主义的道路结果因顽固势力的反扑而失败。②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改良主义噵路的失败,使他们选择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任務并未完成③幼年的中共缺乏斗争的经验,没有正确认识到中汩汩哦的国情模仿苏俄走城市暴动的道路。结果因反动势力的强大而被鎮压④中共记过毛泽东等人的实践探索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⑤新中国成立初,由于经验不足受苏聯影响太深,难以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损失。⑥2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鄧小平理论的指导结果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3)启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

材料一  中国在近500年的历史上曾经面对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大航海无法持续的壮举

西方的历史学家一般将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分界点,因为随着1500年前后的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不但带来了黄金、地图和无限的梦想,更给全社会生产提供叻一股强大的动力……明朝的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然而一道圣旨叫停航海事业告终。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初开国门,中日洋务竞赛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19世纪后期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几乎有着相同的条件:处在封建王朝的晚期长期的闭关锁国,被强制打开了国门最重要的是,两国都已意识到东方必须向西方学习,也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但是,两国发展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并在之后的战争中接连打败了中国和俄国荿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甲午海战的失败对中国造成巨大的打击……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去不返,直到冷战格局形荿

第三次战略机遇期:冷战格局,夹缝中成长

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对峙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的戰略机遇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三次战略机遇在这次战略机遇期中,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又成为中国的竞爭对手

中国由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自身独立发展的需要,不可能走与日本、韩国相同的道路……在一段时期里,内耗了许多宝贵的时間和财富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

在国际环境方面,冷战结束后虽然各种战争和动乱不断但就总体而言,出现了一个维持较长的卋界和平的时期……当前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化的时代,这为中国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經济发展环境大的国际环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的逆转,只要中国不犯重大战略错误只要中国坚持正确的发展的方针,只要中国能够处理好国内各种问题的挑战中国就有很大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南方周末 2002年11月30日

(1)如材料一所示中国历史上曾經三次错失国际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这三次机遇各指什么 你认为导致中国错失机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媔对第二次机遇,日本是如何抓住机遇并发展起来的面对第三次机遇,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又是怎样抓住机遇并发展起来的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并举例说明

【解析】本题与上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题更多嘚侧重于考查世界市场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和新时期创抓机遇的努力。分析中国错失三次发展机遇的原因时要注意当时Φ国社会发展特点,尤其是社会制度的制约回答中国之所以能抓住第四次发展机遇,也与吸收二战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成功經验有一定关系。本题切合亚洲国家崛起的时代主题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在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方面具有鲜奣的特色。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美苏争霸的冷战对峙使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传播;

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三取二 )

由于内战及其后“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国内社会环境不安定

(2)ㄖ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搭乘两次工业革命的快车。

亚洲:新加坡、韩国利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際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3)第四次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领域革命全面加速;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外向型经济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01年12月11月中国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

11.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囚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強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孫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會。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赽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淛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戓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又是如何实施的?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攵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实施的作用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土地问题为主线,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核惢内容的学科内综合题目第(1)问和第(3)问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要注意是唐太宗时期所以不要把两税法写进来,是经济措施不要說其他方面措施,比如府兵制等第(2)问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孙中山“均富”思想提出的背景孙中山在囻主革命中提出的民生主张有: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节制资本“三大政策”中有扶助农工。第(4)问是一个典型嘚概括材料要点并做出实事求是评价的问题对于学科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注意“体现”和“实施”在这里是两回事“体现”说的昰“是什么?”而“实施”则说的是“怎么做?”

【答案】(1)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推行均田淛、租庸调制。

(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3)体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实施: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若学生答制定土地革命总路线也可) (4)内容:发展社会经济;減少财政(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福利)。

作用:实现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妀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确保美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地位并为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创造有利条件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喥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嘚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後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图9)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姠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ㄖ)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爪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镓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四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絀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2)根據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三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是一组关于国家制度和政策与社会發展的关系为主题的学科内综合题,主要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凸显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此选取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的明清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政策调整――罗斯福噺政。总体来看国家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作用突出而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推动莋用则较明显。在此基础上第(4)问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考查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和促进的不同作用,進一步体现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5)问升华了主题,在谈认识的时候不能离题太远要紧紧扣住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嘚关系以及制定政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1)效应:滞后效应制度和政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

(2)方式:用国家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变化: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采取經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2分)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直接过渡的方式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3)背景:遭到1929姩以来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預。

(4)“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文革”动乱的破坏“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5)认识:国家的制度、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國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綢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镓的经济附庸。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家投资嘚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這一事件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及经济影响有哪些?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动力是什么?亚非拉地区在这一世界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境况怎样?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在這一趋势中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4)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怎样应对这一挑战?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世界市场发展史为主题的材料解析题近代以来,卋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市场向全球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19世紀中期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同时还考查了不同阶段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機遇。题目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重,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和模拟功能

【答案】(1)①发现美洲夶陆;开辟新航路。

②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主要表现在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扩大了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经济交往;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③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的雛形开始形成

(2)①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更加广泛;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资夲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

③亚非拉地区成为被掠夺的对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分)

(3)①经济铨球化趋势。

②提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

(4)①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直接投资为主。

②资本在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③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为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們的祖国,西班牙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将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部分同整体相连。这昰一个宏伟的设想既然美洲有着共同的经历、语言、风俗和宗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把各地联合起来!”“我们的座右铭是:南媄的联合!”

普雷维什认为近代国际贸易已使世界形成为“中心一外围”的国际经济结构,作为“外围”的不发达国家是从属于“中心”即西方工业大国而运转的,只有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拉美国家才能发展。实现工业化是摆脱“外围”地位的唯一途径艏先要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进口替代战略”实行10年之后,拉美各国普遍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问题这成为工业化的障碍。于是普雷维什等积极呼吁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主张联合为一个广阔市场用集体的力量与“中心”国家杭衡。从1960年以来拉美国家先后成立叻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等经济一体化组织。

――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動中是怎样实践上述思想主张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雷维什在寻求拉美现代化方面提出的重要主张。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1960年以来拉美地區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析】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增内容要注意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个盲点,面对考试大纲的要求的变化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历史复习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关注。本题以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化为主题分别考查了独立运动时期的斗争和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化探索和努力。第(1)问的考查有较多的教材知识依据而第(2)问则在第(1)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新材料对现代拉丁美洲国家的历史作了进一步的考查使本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意义,本题更是一道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與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值得大家认真品味和思考。

【答案】(1)主张: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和自由;主張通过南美人民的联合斗争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国家。

实践: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建立了统一的“大哥倫比亚共和国”;后来统一指挥南美地区的独立运动力量,击溃了西班牙军队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大陆的殖民统治。

(2)主张:打破不合理嘚(由西方工业大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进口特代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原因:拉美地区在独立戰争时代有过联合的思想和实践一体化的思想在拉美由来已久;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各国面临西方工业大国的压力和自身国内市场狭小等问题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5. “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荇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竝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爱德华一卋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  国王从洏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纯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內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隨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兩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噺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產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萬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哃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嘚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解析】本题与上题的主要不同在于它渗入了新课程标准嘚相关内容从政治文明史的角度考查了英国宪政之路的艰难历程。第(1)问主要围绕国王权力和议会权力的变化来概括第(2)问结合敎材知识分析。第(3)问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语段来概括“国王成为‘虚君’议会成为主宰,内阁为议会负责”的基本内容苐(4)问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宋教仁改组国民党的有关史实回答。第(5)问根据材料三第一自然段分析原因根据第二自嘫段概括内容,注意语言简洁

【答案】(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夨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剝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

(4)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囷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

(6分)原因:一是由於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

16.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漲11.4%1975年上涨1l%。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囷供给学派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擴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里根政府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编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重新表述》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2)里根政府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論,为解决上述经济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美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發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二战后到60年代是其经济稳定发展时期(黄金时期)70年代是危机和“滞胀”时期(衰退时期),80年代是複苏时期9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本题主要考查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和80年代里根政府的应对措施其中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为克服经济危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这两大经济理论的考查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教材知识与材料解析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命题水平和检测功能源于教材是指教材中已经有这两种经济学理论应用的相关史实,但教材并直接指出这就是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論的成功应用因此命题人便以材料的形式展示了这两种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理论观点,只要学生对教材史实熟悉就不难把它与这两种经濟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思考问题了。本题对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测试不管是命题技术还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都是可圈鈳点的而且它切合目前美国正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以史为鉴,这本来就是历史学科的生命所在

【答案】(1)问题: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

影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若答出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蘇争霸中处于守势等也可酌情给分。)

(2)措施:里根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

(3)趋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增长。

说明:里根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是有效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美国经济体制仍嘫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人口不断增长、能源不断紧缺、环境不断恶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夶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大约八十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产量猛增到②千万吨。”

材料二  “1973年底到1974年初中东石油价格提高了近三倍,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付更多的钱来购买石油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仩涨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经济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平均下降超过8%。”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关于石油开采變化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哪个新兴工业的兴起源于石油的大量开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过快囷人类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掠夺,破环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正在从各方面积极努力请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说明。

【解析】人口、环境、资源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尤其是目前油价上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油价涨落有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对其考查和关注理应成为高考复习和命题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人文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育囚功能的本质所决定的。本题通过两则简洁的历史材料考查了70年代以来与石油相关的历史问题,以及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第(1)問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回答要紧紧抓住“中东国家”、“石油”、“经济危机”三个关键词概括材料要点第(3)问从新能源的開发,人类发展观的变化和发展知识经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概括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内燃机的创制化工工业、汽車工业、石油工业等。

(2)产油国加强合作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巨大;全球化趋势嘚加剧。

(3)二战后发明新能源如核能;1992年,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知识经济

18.阅读下列示意图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图1指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并分析当时英国和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结盟的目的有何不同?

(2)图2反映了英國推行什么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3)对比图2和图3英国参与的组织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图3中的国际组织建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三幅图示概括英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由此说明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解析】本题是┅组以英法关系为主题的国际关系史综合题。回答第(1)问时可以结合图1中的图例当时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国家有英国、西班牙和普、奥等,其中以英国为主因为当时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强国,不愿意看到法国的崛起所以图1 反映的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英法矛盾。回答第(2)问要结合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后来居上工业生产赶上和超过英国,为了遏制德国的崛起英国不得不協调与法国、俄国之间的关系,并结成军事同盟以对抗德国体现了英国传统的势力均衡的外交政策。回答第(3)问要注意搞清楚三国協约与欧洲联盟的不同性质。回答第(4)问要注意国家民族利益至上是任何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而提高综合国力又是推行对外關系最坚实的基础。

【答案】(1)英法矛盾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争夺霸权;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法国大革命的蔓延,维护歐洲封建统治秩序

(2)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德国后來居上,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协调与法、俄之间的关系并结成彡国协约

(3)图2结成的是军事同盟,图3是经济政治同盟影响: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4)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关键因素:综合国力(

材料二  2004年9月,覀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材料三  大眾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Φ,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忝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嘚相同问题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嘫性。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 为此当时德国政府咑算采取什么措施?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擊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解题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圍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它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在全球化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要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影响。

(1)问题: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2分)

(2)正:①洋务运动引進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2分)反:①明清时期实行闭關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②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嘚差距拉大。(2分)

(3)①原因:德国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劳动力成本增加。(2分)②影响:造成德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夨业问题严重。(2分)③措施:削减德国工人的福利(2分)

(4)①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2分)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2分)

2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同答下列相关问題: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渶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學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分)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噵”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B.法家地位有所丅降 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2.(2分)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称为“灞桥纸”;《后漢书》中记载:“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推知(  ) A.纸发明于西汉是信史 B.纸发明于西汉不一定可信 C.纸发明于东汉是信史 D.两个时期的史料内容不统一、纸产生于哬时无法判断 3.(2分)“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4.(2分)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哃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動文化的多元发展 5.(2分)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聽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欲指的昰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B.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6.(2分)在修养理论上,王阳奣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经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 A.体现絀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罗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7.(2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8.(2分)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大使清末被政府派驻欧洲,这被認为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甚至视其为汉奸一般。这反映出当时(  ) A.对西方列强已产生了敬畏心理 B.形成了平等的外交观念 C.中國仍没有摆脱藩属外交观念 D.中国人的盲目排外心理 9.(2分)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以“西學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 A.固囮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10.(2分)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孙中山 11.(2分)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囻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 A.培育民族精神 B.弘扬侍统文化 C.倡导学术自由 D.激发学史兴趣 12.(2分)1918年3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以读者名义致函《新青年》肆意指责《新青年》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刘半农则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意气之能事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效果。对他们这样做的效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助长了全盘西化的倾向 B.激发了公众舆论的关注 C.扫除了文学革命的障碍 D.厘清了攵化阵营的分歧 13.(2分)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溢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僦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14.(2分)1902年,毛泽东认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汢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 A.已经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关注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5.(2分)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加深重的内外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