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碱炉炉衬溜槽安全建议

m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日3 6 9 7 1 9 9 9 慥纸工业碱回收炉安全技术规范 代替Z B C 6 7 0 2 2 1 9 8 9 1 总则 1 1 为保证造纸工业碱回收炉 下称碱护 机组的安全运行 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 保护人身 安全 特制订本规范 1 2 夲规范适用于碱法制浆黑液为燃料的等于和小于3 8 2 M p a 3 9 k 盯 C 1 2 2的不同规格 全 水冷壁 半水冷壁碱炉炉衬机组的设计 制造 安装 运行 维修保养和改造 简易碱爐炉衬机组 可参照执行 1 3 碱炉炉衬属于特种锅炉 它对防止水与熔物接触爆炸和可燃气体爆炸 防腐蚀方面有特殊 要求 因此 在设计 制造 安装 运行囷维修保养时 除必须遵守 锅护压力容器安全监 察暂行条例 1 9 8 2 年2 月6日 国 务院发布 及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外 对安全 技术有特殊要求的部分 應高于同级蒸汽锅炉的标准 1 4碱炉炉衬使用单位必须根 据本规范制订保证碱炉炉衬机组安全运行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1 5 由于采用新技术 洳新结构 新工艺 新材料等 而不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 应进行 必要的科学试验 经省级主管部门和省级锅炉压力容器监察 饥构审查同意后 并在指萣单位 和一定时间内试用 同时报轻工业部和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 案 1 6 在本规范中所引用的规程 规范 条例等 应以最新标 准为准 1 7 本規范中未涉及的辅机设备均按有关规定执行 2 碱炉炉衬机组的设计与制造 2 1 碱炉炉衬的设计与制造 2 1 1 碱炉炉衬设计必须符合安全 可靠的要求 其受壓元件的强度应按G B 9 2 2 2 水管锅炉 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规定进行计算和校核 2 1 2 碱炉炉衬受压元件的设计 制造应符合 燕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 程 及锅炉專业技术标 准的有关规定 并符合本规范的要术 2 1 3 碱炉炉衬的材质应考虑耐腐蚀 其炉体烟道结构应满足防止积灰堵塞的要求 2 1 4 碱炉炉衬的设计制慥单位应根据 锅沪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规定办理审批手 续 2 1 5 碱护出厂时 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其内 容包括 碱护图样 总图 安装圖和主要受压部件图 受压元件的强 度计算书 安全阀 排放量计算书 d 碱 护 质 量 证明 书 包 括出 Q B 3 6 9 7 1 9 9 9 碱炉炉衬安装说明书 F 受压元件设计更改通知书和使鼡说明 2 1 6 制造的碱护必须有金属 铭牌 井 应装在明 显的位置 金属铭牌上载明下列项目 碱炉炉衬型号 制造碱护产品编号 日处理固形物量 t d d 额定蒸发量 t h 额定蒸汽压力 M p a f 额定蒸汽温度 制造厂名 卜 锅炉制造许可证级别和编号 获 制造年月 2 1 7 碱炉炉衬必须在容易 爆炸的部位设有安全防爆装置 防爆装置的位置不致危及人身安 全 膜式全水冷壁炉应在水冷壁上设防爆薄弱部位 并在图上注明 2 1 8 熔物流出门两侧的 水冷壁管应比其它水冷壁管的壁厚大1 一2 m m 或采取 其他 加 强措施 2 1 9 由鳍片管焊成的膜式 水冷壁 组装成片后 应作 密封性试验 2 1 1 0 扁钢与管子焊接 焊接鳍片管 时 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内不嘚有裂纹 未熔合 漏炸 弧坑等缺陷 管侧咬边深度不大于 5 m m 扁钢侧咬边深度不大于1 m m 每条焊缝 咬边总长不得超过相应焊缝总长的 5写 且累计总长度不超过3 0 0 m m 2 1 1 1 黑液喷枪孔应设有汽封装置 2 1 1 2 锅筒上管接头壁厚应按S m i n 二 0 4 D 十 2 5 m m 式计算 式中D 为管接头外径 所有碱炉炉衬的水冷壁 凝渣管的 壁厚不小于5 二 二 2 1 1 3 锅筒沝压试验的压力应为锅筒工作压力的1 2 5 倍 2 1 1 4 锅筒纵环向焊缝应符合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要求 护膛内水冷壁管 水冷屏管和凝渣管的对接炸縫应作1 0 0 的射线探伤 并符合G B 3 3 2 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 射线照像和质量分级 的有关规定 不低于 n级焊缝为合格 2 1 1 5 水冷壁管所焊的销钉不允 许焊穿 管内不准囿变形 焊后必须检查和水压试验 2 1 1 6 销钉在管子向火面上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 见8 页 2 1 1 7 等于或大于3 8 2 N I P a 3 9 k g f c m 的碱炉炉衬宜设紧急排水装置a 2 1 1 8 熔物溜槽的焊缝不尣许设在熔物接触面上 2 1 1 9 半水冷壁碱炉炉衬应采用风冷夹套 2 2 碱炉炉衬机组 的工艺设计 2 2 1 碱炉炉衬机组应配备双电源 如无条件时 应设置汽动 给水泵 2 2 2 与浓黑液管道连通的 水 汽 稀白 液管 道应采用双阀门隔离 中间设排放管 以便 检查有否互相串漏 用于冲洗黑液管道和泵的水 汽 管宜采用软管連接 2 2 3 溶解槽的排汽管 尽可能 垂直布置 不允 许有 水平管段 如必须弯 曲时 弯头角度 不得小于1 2 0 0 尽量减少弯头 从溶解槽引出的 直管段不应少于2 m 2 2 4溶解 槽应 设有 绿 液 和 燕 汽 两 套 消 音 装置 蒸 汽 消 音 装置 的 冷却水应用净化水 2 2 6 溜槽冷却 水的进 出口 水管不允许与 其它冷却水管申 联 进水管的控制阔應设在 便 于安全操作的位置 出水管上不许有阔门 并 应设在易于观察伪位置 2 2 7 在文丘里 圆盘蒸发 器前 的烟道上 应设有蒸汽灭火装置 2 2 8 圆盘蒸发器囷引风机宜配置液力偶合 器 2 2 9 几台碱炉炉衬合用一个烟道时 每台碱炉炉衬 的排烟支道上应设烟道挡板 挡 板 需 有固定 装置 能保证固定挡板的开閉位置 2 2 1 0 碱炉炉衬各部排污均应采取安全拼施 2 2 1 1 碱炉炉衬的蒸汽对空排放管应 设消 音 装 置 2 2 1 2 溜槽和设备的 转动部位都必须设安全 翠 安全阀应设防圵人员 被烫伤的防护装置 2 2 1 3 辅助燃料系统的卸汕站台 码头 油 库 泵房 工作油箱及电 气装置的设计 应符 合燃油防火 防爆的要求 M1 2 销钉7 F 俏钉布置图 2 2 1 4 油槽和油管的加热应采取蒸汽问接加热 2 2 1 5 油泵后的输送管道应设有蒸汽吹扫口 并能满足吹尽存油的要求蒸汽管在进油管 前应设逆止阀和冷凝水排出装置 输油管道上的法兰和阀 门经过电 机或热力设备 上部时 应考虑错开布置 不带安全阀的容积式供油泵 在其出G 1 阀前的管段上必项加设回鋶管 天然气母管总阀 门 应设在操作方便的部位 进入厂房前应设气水 油 分离器和回 夭然气管的 布置应考虑便于检查 多台 碱炉炉衬的工段 每台堿炉炉衬的天然气或l k 油干管 上应设有快速切断阀 每个燃油枪 八匕 了 口OU血U 吃 01怪八艺 么2 2 器2 2 2 2 2 火2 2 燃气枪 前应设有 调节 阀 2 2 2 1 天然气管 上应设有放空管和吹扫口 其位置应能将管道 内的残余气体吹尽 放空管应伸出室外 排出口的高度应超过星顶Z m 以 上 2 3 碱炉炉衬机组的土建设计 2 3 1 碱 炉 承 重 构 架的 基 础 宜 采用整 体 结构 与 厂 房 基 础 应 分 开 2 3 2 引风机基 础的地脚螺栓应连成整体 并需加固 以 防引 风机振动拔出伤人 2 3 3 部分设备 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布置时 應考虑排水 防潮 通风 照明和便于检查 等 并设防护栏杆 一8 一 h t t p s w w w d o c88 co m h t t p s w 的门应向破护厂房内 开 2 3 7 碱炉炉衬二次仪表应集中在控制室内 控制室面对碱炉炉衬嘚门窗应采用透明的防 展玻璃 控制室与炉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4 m o 2 3 8一 碱炉炉衬半露天布置时 各操作部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雨雪 防 冻 防雷 击囷妨腐措 施 雨棚 凉棚等不准采用易燃建筑材料 2 3 9 碱炉炉衬混凝土构架及烟卤 烟道 芒硝间应采取防腐措施 2 3 1 0 溜槽前的 操作乎台应适当宽敞 平稳 防滑 并设有便于疏散的安全通道 溶解槽上部的楼 面宜 采用钢结构 2 4 碱炉炉衬机组其他方面的设计 2 4 1 芒硝库和其他堆放芒硝处的地下 不应布设电 缆囷管道 车间内电缆宜采用电 缆架 敷设 2 4 2 根据工艺控制和预防事故的要求 应设事故警报器和工艺控制信号 平衡 日 产浆l o o t 及以上的碱炉炉衬 其高读沝位计和溜槽宜采用电视监视 2 4 3 平衡日 产浆l o o t 及以 上的碱炉炉衬机组的主要设备应装配两套开停机控制开关 分别设 在就地和表盘上 就地需设检修转换开关 2 4 4 控制室和安全通道的撤离r 1 宜设紧急事故停机开关 2 4 5 电除尘器高压整流电 源开关与高压隔离开关之间 以 及互相联络的 高压隔离开关の 间 应有安全闭锁装置 防止用高压隔离开关 直接断开高压负 荷 2 4 6 电 除尘器电源设在顶部的 其电源变压器应可靠接地 低压电 源部分 应有安全罩 電除尘器电 源不在顶部的 应有高压整流隔离间 其门上应装有开门后立即断开交流电 镣的 电气联锁装置 2 4 7 电除尘器各电 场的门孔应设有安全联鎖装置 当电除尘器带电时 各门孔 不能开 启 2 4 8 电除尘器高压整流变压器设置部位 应设有事故排油通 道 或管道 2 4 9 电除尘器的 控制拒 高压开关 变压器仩的电 抗器 金属栏栅及电缆架等应设 置良 好的 接地保护 电源设在 顶部的电除尘器从电场阳 极至电源变压器的工作地 线 应是最 短的联接 线 其朂小截面不小于3 5 m m 2 4 1 0 在高压绝 缘子 室应设有电加热装置 保证其温度高于露点温度 2 4 1 1 除灰系统与高 压电源间应有电气联锁设施 2 4 1 2 除灰系统应设有断链零速保护或显示信号 2 4 1 3 碱炉炉衬工段属 于二级耐火区 生产类别为丁类 碱 护运转层及油 气 碱护机组到厂后 应及时按 燕汽锅炉设备维护 保管技术 規程 规定的要求进行脸 收和保管 3 1 2 碱护机组的安装施工必须有省级劳动部门审查批准的具有安装锅炉资格 的单 位 承 担 3 1 石 碱护在组合安装前 安裝单位应查阅制造厂质量检查记录 包括无 损 探伤记录 制造厂提供的质量证明不全或对制造质量有疑问时 应会同使用单位向 制造厂提出质疑 偠 求补检和处理 3 1 4 进厂碱炉炉衬的水冷壁管 水冷屏管 凝渣管焊缝按1 5 抽查检验 其他承压部 件 受热 面管的 焊缝均按5 抽查检验 检验工作 应由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 进行 并邀请制造厂 参加 焊缝质量评级标准同2 1 1 4 条 3 1 5 受热面管在组合安装前 必须 进行通球试验 试验用球应编号和严格管理 通球後做 好可 靠的 封闭措施 整个通球试验过程做好记录 通球试验可参照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 术规范 锅护机组篇D L J 5 2 8 1 有关规定 3 1 6 碱炉炉衬机组组装必須根据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以及有关规程 法规的要求 进行 并制订 保证碱炉炉衬受监察设备及零件安装质量的 技术组织措施 3 1 7 受压元件的焊接應符合 燕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关规定 焊缝等级标准同 2 1 1 4 条 3 1 8 在安装过程中 如需改变受压 受力部件 元件的结构和使用与原设计 的材质 规格鈈符时 应与使用单位共同研究 并征得制造厂同意 做好记录 办理设计变 更手 续 3 1 9 碱炉炉衬机组的安装按 电力建 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拐炉机组篇D L J 5 2 8 1 中 有 关规定和碱炉炉衬机组设备安装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 3 1 1 0 合金钢管及零部件 安装前 均应进行光谱复查 并由 检验人员 在管 上做出 标志 3 1 1 1 管道忣附 件的检查和安装施工参照 电力建设施工 及验 收技术规范 管道篇 D J 5 6 7 9 中规定 3 1 1 2 低压容器和承重钢结构的焊接 参照 电力建设施工及 验收技术规范 吙 力发 电 厂焊接篇S D J 5 1 8 2 中 规定 3 1 1 3 半水冷壁碱炉炉衬的熔炉和简易碱炉炉衬的砌筑应按碱炉炉衬的设计说明 和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 G B J 2 1 1 8 0 中 的囿关规定 3 1 1 4 全水冷璧碱 炉的铬质涂料 炉 衬 的施工应按照碱炉炉衬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平沪 底可 用铬质涂料找斜 3 1 1 5 溶解槽的 消音器对溜槽的位置 在咹装时应按设计要求仔细校 正 提高消音效果 3 2 工程脸收与启动试运 3 2 1 设备安装过程中 应及时进行 检查验收 上一工序未经检验合格 不得进行下一笁 序施工 隐蔽工程隐 蔽前必须经检查 脸收合格 3 2 2 o c88 co m Q B 3 6 9 7 一1 9 99 3 2 4 受热面设备安装完毕后 应按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 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 定进行水压试驗和炉体密封性试验 3 2 5 碱护安装结束后的整体水压试验应在碱炉炉衬 本体保温前 由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 进行 并须有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铨监察机构派员参加 3 2 6 半水冷壁玻炉的熔炉和简易砚炉砌体的烘炉应根据具体条 件制定烘护曲线 供护 中 应按曲线要求进行升温 并应测定和绘淛实际烘炉曲线 存人锅炉档 案中 全水冷壁碱炉炉衬的 炉衬烘炉和烧结 应在施工完成后 自 然风干5 天以 上 然后按制定的 烘炉曲线进行烘炉 烘炉後结合煮炉进行烧结 烘 炉 烧 结后应检查炉衬情况 3 2 7 碱炉炉衬在 烘炉 煮炉过程中应检查 记录膨胀情况 3 2 8 电除尘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电除塵器阴 阳极板间距误差小于或等于士 l O m m 电除尘器电 场内气流分布均匀性为气流速度相对均方差b r 小于或等于0 2 5 电除尘器接地电阻应小于 2 n d 电 除尘器涳载通电试车电压在空试前共电场内绝缘电阻 值应大于3 0 0 1 1 6 2 以上 5 0 0 0 兆欧表测全 放电极 阴极 与 收尘极 阳极 异极距为1 2 5 m m 时 V B 大于或等于5 0 K V 放电极 阴极 与收尘極 阳极 异极距为1 5 0 mm时 V B 大于或等于5 5 K V 电除尘器进出日 烟气温度 水泥壳体在2 4 h i行后 其 温差不应大于l 0 0 C 铁壳体 在 4 8 h 运行后 共温差不应大于 5 0 C 3 2 9 碱炉炉衬机组安装結束后 应由安装单位 使用单位和当地劳动部1 7 共 fo l 进 行验 收 并邀请制造厂 设计单位参加 投人黑液燃烧7 2 h 连续运行 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验收和 尸 h 整 套 试 运 可 参 照D L J 5 2 8 1 电 力 建 设 施 工 及 验 收 技 术 规 范 第 十 章 锅 炉 机 组 启 动 试动及验收 的有关规定 参加试运转的操作人员 必须进行培训 并经考试合格 3 2 1 0 堿炉炉衬 机 组 试 运 验 收后 证 明 符 合设 计 和 设备 技 术 要 求 安装 单 位 应向 使 用 单 位 提供 下列技术文件 设备缺陷和修复记录 签证 b 设计变更资料 包括必要的图纸 隐蔽工程中间检验记录 签证 d 安装技术记录 签证 碱护机组安装竣工图和7 2 h 整套试运记录及签证 上述文件应存入碱炉炉衬技术档案 4 堿炉炉衬机组的运行 4 1 一般安全规定 4 1 1 碱护机组的运行操作规程应符合本规范 4 1 2 操作现场的平台 通道 楼梯间 门口 1 9 9 9 4 1 4 条 液喷枪 油枪及手动吹灰枪的接頭和胶管 或金属软管 应经常检查 其牢固程 度 以防脱落和破裂 黑液喷枪和油枪不允许采用铁丝捆扎 吊挂等临时措施 4 1 5 观察护内 徽烧情况以及换噴枪 清理风嘴 手动吹灰和处理熔物时 必须穿 戴防护 用品 4 1 6 碱护机组运 行中 应经常检查承压部件 有无 泄偏 4 1 7 碱护运行中 不准带压对承压部件进行焊接 捻缝 紧螺母或敲打等工作 检修后的碱护允许在升温过程中热紧法兰 人孔 手孔等处的螺母 但热紧时 碱炉炉衬气 压不准超过 2 9 M P a 3 k g f c m z 热紧螺母应由 專责人员 进行 并必须使用标准扳手 不许接长扳手的手把 4 1 8 任何人不准在安全阀 防爆门附近停留 非操作人员不准在喷枪口 溜稽 的正 对面 停留 4 1 9 安铨阀必须定期进行灵敏度放汽试验 4 1 1 0 报警装置和汽动给水泵应健期试验 检查 4 1 1 1 应定期冲 洗高读水位计 并校对低读水位计和表盘上的水位计 误差 鈈许超过 土l o mm 冲洗水位计时 应站在水位计 的侧面 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4 1 1 2 碱炉炉衬点火时 如发生灭火 必须立即停止喷油或喷气 经过充分通 风后 方可重新 点火 4 1 1 3 操作现场应备有2 浓度的硼酸溶液和洗眼的专用器具 并有专人管理 4 1 1 4 碱炉炉衬操作现场应有充足的照明 泄漏在地面 楼梯 走台上的油 黑液 应 及 时清 除 保持干净 4 1 1 5 运行中进护黑液应定时侧定 保持下列安全浓度 固形物 浆种 碱护 全 麦 草 浆 其 他 草 浆 半 水冷 壁碱 炉 4 0 4 5 木二 5 5 I 5 0 注 简昌碱护鈳按半水冷壁碱护规定 4 1 1 6 碱护给 水及 炉水水质应符合碱炉炉衬产品说明书或按表 一1 和表4 一2 0 m m 处 停止上水 此后水位应保持不变 若水位有明 显变化 應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方允许点火开 护 如碱护内原已有 水 水质合格 可将水位 调整到水位计指示一 l o o m m 处 如 水位不君调 整时 应验证水位的真实性 如沝质不合格 应将护内的 水全部放尽 重新上水 4 2 4 当锅筒 压力达到表压 8 x 1 0 1 9 6 x 1 0 P a 1 k g f c m t 时 冲洗高读水位计 井校对水位计 及有关 显示 水位仪表的正确性 4 2 5 锅筒压力达箌工作压力的5 0 时 应对碱护进行全面检查 如发现有泄漏等缺陷时 应停止升压 故 障消 除后 方可继续升压 4 2 6 碱护与蒸汽母管井汽或直接向汽轮机供汽 前 应对蒸汽管道进行暖管 暖管一般随碱 炉升压进行 井必须同时进行疏水和对空排放 冷态主燕汽管 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 b 热态主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为 5 一1 h 4 2 7 并汽前应冲 洗锅筒水位计 同时校 对低读水位计和各压力表的 指示 以及试验水位 报警器 以验证其可靠性 4 2 8 供汽机用的蒸汽并汽时 应具备下列条件 碱炉炉衬机组运行正常 憔烧稳定 蒸汽温度稍低于额定值 可 根据具体情况在操作规程中 规定 锅筒压力 稍低于 燕汽母管压仂g g x 1 0 3 1 9 6 x 1 0 3 P a 表压1 一2 k g f c m j d 锅筒水位计显示指示在一 5 0 m m 左右 蒸汽品质合格 单元式机组的汽压 汽温可按汽轮机的要求 4 2 9 对喷液压力和黑液雾化情况应经常检查 换喷槍 时 必须先排除管内的残余 压力 4 2 1 0 处 理 风 嘴 和 清 理 喷枪口 上的 挂 碱 时 应 小 心 进 行 不 要 碰份 撞 坏 水 冷 壁 管 4 2 1 1 绿液消音效果不良时 可暂时采用蒸汽消音 并及时检查其原因 予以处理 使之 恢复其效果 4 2 1 2 溶解槽内的液位应保持稳定 一般控制在有效容积的 6 0 写一7 0 0 o 如果采取间断送 液方式时 最高 液位鈈超过有效容积的8 0 0 o 最低不低 于3 0 0 0 0 4 2 1 3 溶解槽内 出现熔物堆积时 应采取安全措 施 及时处理 处理无效时 应立即停 机 4 2 1 4 溜槽的 安全罩不允 许随意移开 4 2 1 5 馏槽夾套冷却水出口 水温 不得超过 4 2 1 6 熔物流出发现有凝堵现象时 应及时用钢钎疏通 当熔物流出口 被堵死时 应按本 章月 6 4 条进行处理 4 2 1 7 碱炉炉衬吹灰前應预先对吹灰系统进行疏水 避免 冷凝水带人炉膛 并适当提高炉膛负 压 4 2 1 8 使用手携式吹灰枪进行吹灰时 当吹灰枪未 擂入炉膛 或其 他烟道部位内 湔 不准打 开吹灰枪的阀 c88 co m Q B 3 6 9 7 1 9 9 9 4 2 2 1 开启排污门 不淮接长扳手强行开启 排污门有缺陷或排污工作处照明不足时 禁止进行排污 4 2 2 2 排污时 应先打开截止阀 然后使用排污阀进行排污操作 排污完毕后必须将截止 闷关闭严密 4 2 2 3 排污系统有人正在检查时 禁止进行排污 在同一排污系统内 如有其他碱炉炉衬正茬 检修时 排污前应查明检修的碱炉炉衬确已 和排污系统可靠隔断 如两台或多台碱护使用同一排 污母 管 而碱 炉排污管 上又无逆止阀时 禁止两囼碱护简 时进行排污 2 2 4 用热水冲洗供液泵 及管线后 应将连接胶管断开 2 2 5 混合器至炉前黑液管道 发生芒硝结晶 或堵塞时 一般采取汽洗 如必须水洗時 应先关 严喷液阀门 将黑液喷枪卸 下 排放残压 水洗后必须再用燕汽扫线 确认管道内的 水已吹尽 才允许将喷枪装上投人使用 4 2 2 6 正常停炉注意事項 炉膛内熔物应尽量烧尽流空 将绿液 黑液管内的液体放尽 从开始降 负荷到碱炉炉衬压力降至零位的时间 额 定压力1 2 7 3 8 2 M P a 1 3 一 3 9 k g f c m 的城炉不 少于4 h 颇定压力A 於1 2 7 A I P e 1 3 k g f c m 的碱炉炉衬则不少于3 h 锅筒 压力降至零位前 仍应继续监视锅筒水位 d 一般情况下 碱炉炉衬内的存水不需放空 炉内留有剩余垫层时 排水需酌情處理 4 3 除尘设备的运行 4 3 1 碱炉炉衬点火前 圆盘蒸发器或文丘里一旋风分离器内应加人黑液或水 并保持正常液 位 4 3 2 应经常监视文丘里一旋风分离器嘚循环泵和圆盘蒸发器的负 荷电源 以 及黑液液位 的变化情况 定期检测黑液浓度 防止断 掖结焦和堵塞 4 3 3 圆盘蒸发器或文丘里一 旋风分离器发生結焦 堵塞后必须 水洗时 应注意 以下事 项 严防稀黑液或水进人浓黑液槽内 b 防止泡沫进入后部烟道 排放废液时 如产生大量抱沫应 采取消饱 措施 防止饱沫俺没电器设备 月 石 4 开停炉和燃烧不正常 而投入燃汕 气 时 烟气不得通过电 除尘器 必 须依 寡 辅 助 燃料维持正常运行的碱 炉 也应在燃烧囸常后 才可将烟气通过电 除尘器 并保持 嫉油 气 燃烧完全 4 3 5 电除尘器投人前 绝缘子室的电阻要烘干到1 0 0 0 M f a 运行后封闭良好的情况 下 共电阻应在2 0 0 3 0 0 M t 向电除尘器电场通人烟气前 必须 通热风预热 4 3 6 进人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 不应超过1 8 0 1 c 出电除尘器烟气温度不应低于1 3 0 1 C 电除尘器进出口 烟气温度差 不 得超過1 0 t 4 3 7 在正常运行中 应经常检查电 除尘器的 收尘室人孔应保持封闭状态 使之保持干澡 4 3 9 电 除尘器正常运行中 任何 人不得进人禁区 禁区必须设有明 顯标志 非专责人员万 得进人电 除尘器的控制室 4 3 1 0 电除尘器临时停机检查时 应接通绝缘子室加热器 在2 4 h 内 其绝缘电阻应在1 0 MQ以上 4 3 1 1 电除尘器停止运行後 刮板机和振打装置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4 4 供风和排烟系统的运行 4 4 1 引风机 鼓风机的风门和烟道上的挡板开度指示应明显 清 晰 开关标志应与实際 相符 自动控制饥构应灵活正确 4 4 2 起动风机 时风门应处于关闭位置 4 4 3 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风机有 无振动 地脚螺栓有无松动 4 4 4 风机运行中 出现下列情況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运行 风机发生强烈震动或撞击摩擦等现象时 b 风机或电机的轴承温度升高超过极限值 凤机或电机有严重映陷 危及設备或人身安全时 J 风机出现着火 危 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时 4 4 5 运行中排烟系统各部位 应保持一定的负压 4 4 6 运行中应经常检查排烟系统各部温度变化囷漏风情况 防止烟道二次燃烧 4 4 7 运行中禁止过急地调整鼓风和引风量 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炉膛负压 4 4 8 停炉时 应先停鼓风机 然后根据情况停引风机 4 5 燃油 气 系统的运行 4 5 1 碱炉炉衬点火前应将油罐内积水排尽 将油温和油压 调整到规定值 使用重油时 油罐 内的油温保持在6 0 x 7 0 为宜 最高不得超过9 0 1c 4 5 2 油泵停止运行后 输油管 道内 的燃油应用蒸汽吹扫干净 用燕汽吹扫油管时 严禁 向炉内吹扫存油 4 5 3 各油 气 枪应逐根点燃 中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4 5 4 碱炉爐衬燃油时 应经常 监视油温 油压和雾化情况 防止燃烧不良 4 5 5 发现油泵停转 不许立即启动备用泵 应与司炉联系 取得同意后 才允许启动备 用泵 4 6 事故停炉和重大事故的处理 4 6 1 碱炉炉衬机组遇有下列情况应 紧急停炉 当水冷壁管 水冷屏管和凝渣管破裂向 炉膛内漏水时 当半水冷壁碱炉炉衬的 沝冷夹套向炉膛内 漏水时 4 6 2 重大事故的处理 4 6 2 1 当 水冷璧管等向炉膛内 漏水时 发出事故等报 无关人员 立即撤离现场 停止辅助 徽料的供给 QB 3 6 9 7 1 9 9 9 复盖垫层滅火时 停止喷黑液 停一次风 三次风继续进风 二次风视护内 情况决定 保持炉内负 压 燕汽解列 对空排放 于 如存在爆炸危险或已 发生爆炸 有 紧急排水装置的碱护 应立即打开紧急排水阀迅 速排水 或由下 锅筒 排污润进行 迅速排水 4 6 2 2 水夹套向 护膛内 泥水时 立即停止向 水夹套内给 水 井将夹套內的水位排至破裂口以下 停止黑液和辅助 嫌料的供给 c 停止鼓风 d 保持炉内负 压和 锅筒水位 4 6 3 遇有如下情况应立即停止碱炉炉衬机组的运行 锅炉嚴重缺水 使水位在锅筒水位计中消失时 有过热器的喊炉严重 满水 使水位超过锅筒水位计的上部可见水位 时 过热器 管束 省煤器等管子破裂 不能保持正常水位时 d 所有高谈水位计损坏时 碱炉炉衬严重挂碱积灰 经处理无效 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 半水冷壁碱 炉和简易碱炉炉衬局部大面積掉砖时 9 碱沪汽 水管道爆破 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时 卜 燃油 气 管道爆破或者着火 威胁设备和人身 安全 时 j 胜 油 气 造成可摊气体爆炸时 事故处理見 中 小型锅炉运行规程 1 9 7 9 年电 力工业部发布 第二 篇 锅炉机组故障处理 4 6 4 熔物流出口 发生堵塞时的处理 迸行打钎处理时 应由 专人指挥 必 须通填小惢 防止损伤熔物流出口 两侧的水 冷 壁管或水冷夹套 非操作人员 不得在摺槽附近逗留观看 如长时间打不出熔物时 应停止喷黑 液 适当 减少风量 加强消音 并注意保持 护 膛温度 熔物打通后 不许将钢钎一次全部抽出 必须根据熔物流量分数次抽出 避免 熔物 大量流出造成强烈爆炸 d 堵塞物是稀粘黑液时 应停 止喷黑液 同时点燃流出口 附近的油 气 枪 井用钎 子疏通和清理熔物流出口 5 玻炉机组的维修保养 5 1 检修时一般安全规定 5 1 1 凡参加维修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 1 2 维修前 必须填好工作 票 做好联系工 作 5 1 3 进入容器内部检修时的安全规定 进人容器 槽箱 池并等 内部工作时应經车间或分厂领导批准 进人容器内部工作前 必须把与该容器连通的所有 管道上的阀门关严 必要时加 盲 扳隔离 有搅拌装置的容器还必须切断電撅 并挂上 有人工作 的等告牌 迸人容器前 试验 d 盛过易燃物品或存有 残余油脂的 容器 进行外部或内部焊接时 必须用燕汽吹洗或 用热碱水冲 洗幹净 才允 许焊接 容器内部温度不 得超过4 0 C 超过时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F 在容器内部 包括烟道内 检修使用的行灯电压 最大不 准超过3 6 V 金属容器内应 采用1 2 V 行灯变压器的外壳应可靠地接地 不准使用自祸变压器 禁止使用明 火照明 9 凡在容器 槽峨内部工作时 必 须有人在外面监护 监护 人应随时观察容器内部人 员的工作情况 不准脱离岗位 不准同时承担其他工作 h 在容器 槽罐内部较高部位工作时 应用搭牢固的 脚手架或梯子 同时系好安全 帶 安全带的绳子一端栓在外面牢固的地方 5 1 4 检修结束后 必 须清点 人员和工具 材料 确认没有 人或工具 材料遗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碱炉炉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