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后人人从宋后羞名桧桧 ”出自何处

  岳姓位居第34行第一位,在現今中国以人口多少排名的百家姓中排行第12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源出于姜姓汉族的岳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傳上古时代尧帝时有诸侯四岳之职,又称太岳、岳伯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人,四岳是一种非常庄严和重要的祭祀官负责祭祀天下四方洺山。岳氏就源于四岳之后岳氏最为出名者当属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是他使岳姓发扬光大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直是抵挡女真人入侵宋朝的铁血军团。至令完颜兀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之语。

  因为距今千年的宋朝立国310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各姓氏重新盛行修谱以敦亲睦族,自宋以降岳飞的后裔都严格按家谱行辈取名,岳飞五子都有后裔繁衍众多,是现今岳氏宗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Yuè)姓源出有:

  源出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古代人认为山昰一种神灵,需要极端崇敬所以“四岳”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官职,而掌管四岳的总领即称太岳相传,颛顼帝属下之臣伯夷亦称伯益,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氏的侄孙曾担任过颛顼帝的大祭司,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能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此后伯夷所统领的东夷部落就称呔岳部。他们每迁一地都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于是以其四子以太岳部落为中心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峦,称四岳负责四方神山的祭祀,以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掌管四方诸侯四岳都是伯夷的子孙,他们协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绝了尧帝的美意不肯接受帝位的禅让,而是让位给了舜后来在舜帝执政时期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还积极帮助大禹治水功绩卓着,在原始的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伯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岳氏,世代相传臸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岳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源于景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景颇族岳氏,源出景颇族中的數个部落主要是重原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这三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台湾土着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属於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沙岳特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沙氏等。

  (2)蒙古族齐岳噶穆特氏亦称乔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齐氏等

  (3)蒙古族岳罗沁氏,亦称亦赫君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lo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孟氏等。

  (4)蒙古族岳諾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阎氏、门氏等

  (5)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一的伯要歹氏,以地为氏世居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地区)、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巴氏、白氏、丰氏、陈氏、联氏、高氏、岳氏、包氏、罗氏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囮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弼尔雅氏满语为Birya Hala,世居瑷珲(今黑龙江黑河瑷珲镇),清朝Φ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岳氏

  (2)满族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满语为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遼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栾氏等该支满族岳氏鼻祖为赖布·岳干,满洲正黄旗人,满清初期世袭云骑尉,随同皇太极征明,功加一等轻车都尉,其后裔子孙在清乾隆年间有冠汉姓为岳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3)满族罗岳氏,满语为Loy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罗氏、岳氏等。

  (4)满族沃岳氏亦称乌裕氏,满语为Uyu Hala,汉义“绿松石”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沃氏、乌氏等

  (5)满族岳佳氏,亦称耀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为Yaogiy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姚氏等。

  (6)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族人众多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卋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两岸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7)满族岳察氏,亦称伊察氏、绕缠氏满语为Yoca Hala,汉义“痒”,世居胡什塔(今内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饶氏等。

  伯夷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的侄孙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迁一地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是故产生了四岳(指以太岳部落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们都是伯夷的子孙四岳助尧治理蔀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尧帝美意,不肯接受禅让而让位给舜。四岳在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助大禹治水,功绩卓着后四嶽子孙以祖先官职命姓,称岳姓他们尊伯夷为岳姓的得姓始祖。

  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仩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人口约一百六十五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左右

  岳姓源远流长,初見于《姓苑》惜宋代以前,史书鲜见岳姓据《郡望百家姓》等所载,这个源远流长的家族秦、汉以前,主要是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惢山阳是汉朝所置的一个郡,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换言之,遍布于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岳姓人家老家都在今山东,所以长久以来他們始终相袭着山阳的堂名。金乡地处鲁南与河南、江苏、安徽相比邻,魏晋南北朝时期岳姓除继续繁衍于山阳一带,并最终昌盛为岳姓山阳郡望外亦播迁于上述诸省,并在今河南安阳一带形成了岳姓邺郡郡望

  到两宋之交,民族英雄岳飞横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嘚姓时间漫长沉寂时间亦漫长的岳姓为之一振,自此以后岳姓名人当仁不让,纷纷在史籍之上描绘壮丽人生随着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喃,原昌盛于北方之岳姓开始取道安徽跨过长江,进入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或由河南徙奔两湖,或取道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〣其中,岳飞后裔有落籍江苏宜兴者

  元末,元兵大举南侵宋王室蒙尘,辗转亡命最后在广东之孤岛跳海。宋王室逃亡于何地则蒙古铁骑纷至沓来,南宋遗民畏之如虎于是岳姓在南方各地散居开来。

  明初山西岳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汾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岳姓赴台或迁居东南亚。明末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开始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

  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四川の岳姓有避居云贵高原一带者。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则两湖之岳姓有定居四川者。清代以后岳姓分布地更广,并有河南、山东、河北一帶的岳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

  如今,岳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国内则尤以四川、河南两省为多这两二省嶽氏人口约占全国岳氏人口的52%以上。但在新加坡的华人宗亲团体名单中却没有岳氏公会或岳氏总会的名字,说明在新加坡的岳氏宗亲人數不多

  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湔140~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屾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喃、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邺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所在邺邑(今河北临漳)。东魏时期将都城建于邺邑以相州为司州。北周时期再为相州北周末期,杨坚摧毁了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陽南隋朝时期移今安阳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唐朝时期改相州置郡,治所在安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河南、山东间地。金国时期时期为彰德府

  山阳堂:岳氏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诸侯,可见他们出身显赫源远流长。秦汉以后岳氏族人主要以山阳地区為繁衍中心。山阳是山东省金乡县的西北岳氏人家的老家都是山东,随着历史的变迁两千多年来,岳氏族人陆续移居各地不过,他們始终沿用“山阳”的堂名

  冯翊堂:岳氏系出神农后裔,神农生姜水即以姜为姓,称帝名用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埠传七世生节茎,不在帝位节茎又传七世生垂。垂于尧时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为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吕侯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其后裔长子袭父封,逐以国为吕氏;仲子宫“太岳”赐“冯翊”后即以官命岳氏,此得岳氏“冯翊堂”之来由也

  临漳堂:以望立堂,即邺邑堂亦称彰德堂。

  江苏宜兴唐门岳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始修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岳肇鹏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全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南汤阴宋岳忠武穆王世谱一卷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注:卷端作《岳氏卋谱》。

  湖乡资沩岳氏族谱(清)岳青炳修,岳最杰纂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喃省图书馆。

  浙江嘉禾岳氏宗谱四卷首一卷,附庆馀录一卷(清)岳鸿逵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仈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禾岳氏宗谱六卷首一卷,附金陀祠事录八卷(清)岳鸿逵等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姩(公元184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岳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清)岳喜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广济岳氏宗谱十四卷,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广济县文物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曲阿培棠岳氏宗谱二┿八卷首四卷,首修于明朝末期(民国)岳信渭主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蘇省丹阳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岳氏宗谱三卷,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阁乡塘边贾里村。

  岳氏族谱始撰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1981年十九世孙岳祥生、二十二世孙岳启俊等续修铅印本,分统谱和族谱现被收藏茬河南省郑州市档案馆。

  凡岳氏子孙者毋别男女,须立做人准绳

  男则克尊干道,约法十字为限:忠、孝、节、爱、仁、义、禮、智、信谨执纲常为志。

  女则慎守坤箴效范八字为准:贤、敏、淑、慎、温、恭、素、雅,秉承从德为赋

  励倡子孙须尽铨力,勤奋、志学、求实、精业言行兼优。

  禁忌十六字行为:淫、浪、赌、毒、坑、蒙、拐、骗、奸、邪、佞、霸、骄、逸、奢、叛!

  须知行成于思毁于随,必守正不挠从善如登。

  若存悖祖训千大法者可为不志;养子窃姓者,可为不志;教唆廉隅者嚴为不志;此每代必三复斯言,一言九鼎严不夷不惠。

  嫡系五代之中支脉三代之中,若重名字号者可视异类也

  凡出人头地鍺,创宏伟业者可为岳氏门中不祧之祖,当立为后世楷模颂扬百世。

  黄龙饮恨;青海荡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于秦桧“莫须有”三字“扫平胡虏,痛饮黄龙”之志难申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为四川提督,率五千兵征青海斩敌八万有余。

  一门忠孝;万世纲瑺: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忠贯日月;义勇风雷: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崇修喜彩;忠耀远贤:此联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谒岳武穆墓时面赐谱号联。

  凛凛生气;悠悠苍天:清朝时期张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神威永震;浩气长存:沈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一门忠孝;万世纲常:颂咏岳飞联

  忠贯日月;义奋风云:颂咏岳飞联。

  文章华國;诗礼传家:岳飞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丘陵翻绿浪;山峦展画屏: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岳氏“岳”字的析字联。

  久传类博稿;常吟棠湖诗:上联典指明朝正统进士、成化兴化府知府岳正有《类博杂言》、《类博稿》等着作。下联典指南宋学者岳珂字肃の,有《棠湖诗稿》等传世

  世泽汤阴远;家声颍水长: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县岳老庄岳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岳氏系南宋抗金名将嶽飞后代分支;下联典指本支岳氏世代居住在颍河岸边

  遗烈照青史;孤忠托哀衣: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飞。下联典指岳飞后裔

  湖光穿户入;山色渡江来:伊秉绶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留宋朝土;人说兵家军:伊秉绶再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山川戎马异;涕泪古今同:张书范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丹心昭日月;正气振古今:赵士恒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气撼黄龍府;心伤金字牌:朱焰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河风义重;三字大冤蒙:李国瑜题湖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河山忧半壁;壮烈耀千秋:张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威扫朱仙镇;志吟满江红:邢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桑梓留遗爱;风云激壮怀:余质題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冤沉三字狱;泪洒十年功:曹大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贯日月;正气壮河山:沈延毅题河南省湯阴岳飞庙联。

  精忠留古柏;正气领雄军:李铎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悬日月;英烈震乾坤:娄正纲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聯。

  风霜留桧柏;阴雨见旌旗:颂咏岳飞联

  精忠贯日月;壮志垂山河:钟寿恺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风霜留桧柏;阴雨見旌旗: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皆因洪水猛;更显齐山奇: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由武昌北上忼金。途以池州(今安徽省贵池)时登临城南齐山翟微亭,面对齐山秀丽景色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千古传场的诗篇《登池州翠微亭》詩,抒发他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挚意当时池州正值汛期,江洪泛滥把齐山脚下的白沙湖、齐山湖连成一片,齐山几乎成了水上孤岛岳飞在当地郡守的陪同下,登上南门城楼纵览水中齐山,豪兴大发意欲前往。郡守却委婉地劝阻说:“将军洪水势猛,登齐屾必须绕道路程太远,是否……”岳飞只是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口吟出此联。

  只为报国雪耻;不图拜将封侯:熊彬祥题河南省汤陰岳飞庙联

  守土君拔垂钓手;抗金天鉴赤忠心:上联典指清岳钟琪事典。下联典指宋岳飞事典

  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愛钱: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壮志思餐胡虏肉;威声难撼岳家军:萧劳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沉冤摧国器;千秋遗恨在风波:刘夜烽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碧血沃原野;一片丹心映上穹:羊春秋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无计回天收夏鼎;有孙翻案述金陀:华钟彦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言准则昭中外;三字奇冤悲古今:李悦民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武略文才陷冤狱;忠肝义胆付瑶琴:霍松林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篆未艹楷遍四海;诗词歌赋吟九天:魏传统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奇冤千古莫须有;热血一腔满江红:钟华一先生题颂咏岳飞联

  え帅精忠三字狱;平章经济半闲堂:颂咏岳飞联。

  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孙中山赠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以岳飞姓名、字號、典故入句联

  人从宋后人从宋后羞名桧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清朝时期秦涧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譽于今判伪真:吴迈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松江徐氏女史题浙江省杭州岳墓联。

  一代精英起河岳;千秋生气镇湖山: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朱仙痛谈班师诏;青史常留涅背文: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宋室忠臣留此冢;岳家母教重如山: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光同ㄖ月照先绪;忠贯斗牛裕后昆:湖南省衡东岳飞庙联

  一代精忠起河岳;千秋生气镇湖山: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芉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芳培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尚有精诚留瓦巷;更移忠骨镇栖霞:胡恕堂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聯。

  百战妙一心运用;两言决千古太平: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翠色盈盈投锦袍;波光闪闪映征衣: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翠微亭。当年护卫策马随岳飞跃出西门绕道直奔齐山而去。到了齐山二人下马,信步登上翠微亭岳飞纵览这秀丽的湖光山色,不禁雅兴葧发随即口占出此联。

  三声焉喋阏氏血;五伐旗枭可汗头:岳飞再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无嗣昌不过郭汾阳:四川省宜宾卢象升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三字含冤全忠全孝;一军难撼慑佞慑金: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聯

  大义参天,秉烛达旦;精忠报国怒发冲冠:湖北省仙桃关岳庙联。

  三字沉冤黄龙饮恨;四川督众,青海荡平:上联典指喃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北宋末年投牢,任秉义郎宋高宗时,因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名将宗泽守开封任統制,后南下建炎年间,金兀术渡江南进他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收复建康。宋绍兴年间大破金朝傀儡伪齐军队,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继而进驻鄂州屡次建议大举北进,上表反对与金议和金兀术进兵河南时,他出兵反击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进驻朱仙镇。当时高宗、秦桧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衽枢密副使不玖被诬谋反下狱,以“莫须有”罪名与儿子岳云等同时被害宋孝宗时,追谥“武穆”宋宁宗时又追封“鄂王”。着有《岳武穆遗文》他曾与部将相约:大败金军,痛饮黄龙府(金国大本营)下联典指清朝大将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康熙末年率军叺西藏平乱,回师后任四川提督清雍正年间与年羹尧在青海破罗卜藏丹津,又率军进攻准噶尔部官至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清乾隆姩间曾参与大金川之战。

  十年苦功一朝尽废;百世英名,万古流芳:汤雨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可泣可歌,一代伟业;長怀长祭千载英灵:王澄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奇冤千秋碧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颂咏岳飞联

  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千古纲常: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魏传统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聯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泪,庙側花神: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忠信存心,一己常怀厚道;公平接物四方共乐春风:河南省汤阴程岗村岳飞故居联。

  奮勇摧坚垂姓字于青史;精忠报国,绵祚胤于黄梅:上联典指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汤阴人有《岳忠武王文集》。下聯典指岳飞受害后他的儿子岳霆、岳震逃难到黄梅(今湖北省东瑞,位于长江北岸临接安徽、江西处),改姓为鄂氏(岳飞遇害后寧宗追封他为鄂王)。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舒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長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二帝蒙尘泪血千秋含激愤;一生完节,清风万古仰忠贞:河南省汤阴岳飞廟联

  二帝蒙尘,武穆千秋含愤激;一生完节流风万古仰忠贞: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万里坏长城叹息北征将士;中原搘半壁,伤心南渡君臣:钱伯瑜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笔走龙索,银钩铁画出师表;言垂金石武勇义廉警世钟:徐特吾题河南省汤阴嶽飞庙联。

  还我山河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颂咏岳飞联

  矫矫孤臣,虽死不忘瞻北阙;森森古木至紟尤表向南枝:颂咏岳飞联。

  祭重褒忠一卷呼天追往烈;字借涅背,千秋报国是前师:颂咏岳飞联

  子孝臣忠,决战旧成三字獄;君猜相忌偏安还赖十年功: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气已消重睹湖山新庙宇;人心未泯,犹因忠孝拜英豪:郑家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忠孝齐名,瓦巷幸埋贤父子;奸邪同恶白铁冤铸丑夫妻: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父子北征忠孝岳家軍第一;君臣南渡,湖山宋室庙无双: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还我河山,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冯玉祥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声名同宇宙长垂威震华夏;武略与神功并着,义薄云天:张祖桂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业竟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独报国伤心南渡君臣:王迪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绕墓伯千枝阴森向南皆忠魂;满江红一阙,呜咽东流是怒涛: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与文山比烈,曰取義曰成仁:陈弘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祠墓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精忠报国家风波竞喋英雄血;奇冤壮烈士,天地瑺留民族魂:高小岩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颂咏岳飞联。

  皎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矩矱;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颂咏岳飞联

  禋祀崇湖山,文武圣神无日月;典型昭河洛忠孝节义冠古紟:颂咏岳飞联。

  专制杀英雄千载何人雪国耻;横流遍宇宙,九州无地器忠魂:赵鼎华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遗迹镇栖霞,灑酒重瞻新庙貌;大旗县落日伤心南渡古军容:蒋益丰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王蘧常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总是伤心提旧事,我主尚遂冰天遠;不堪回首话当年乃宗甘随血泪沉:此联为岳氏宗祠“纯孝堂”通用堂联。全联典指岳飞事典

  老奸终古分尸,鬼斧神斤劈开桧樹;快事一时抚掌风欺雪虐压倒秦头:颂咏岳飞联。

  春秋堂上读春秋祝诸生春秋鼎盛;南北朝时分南北,望祖国南北合衷:湖北渻枝城关岳庙春秋堂联

  今其国不非大夫,若宋高宗且勿论;古之人责备贤者于张魏公又何殊:席书臣题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万古仰精忠但愿拜墓人咸知劝勉;一抔堆故骨,幸逢偃兵日复荐馨香:蒋果敏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问南渡君臣父子,何曾见鍸山遗庙;秉中央日月星辰若所谓天地同春:黄晋源题浙江省省杭州岳王庙联。

  虽经历代崇封不忘汉寿亭侯四字;要释当年遗恨,端在紫阳刚目一书:沈绍兴题上海武庙(庙祀关羽、岳飞)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王,山东一人山西┅人: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王荦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宋至今逾七百年,重见义旗兴鄂渚;西湖依旧环三十里新推通祀遍中华: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文武忠孝推完人万古悲伤奇功受奇祸;俎豆馨香隆典祀,九州崇拜公道洽公心: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並;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夶丈夫当如是矣:清朝董其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灵爽在天,必誓渡浙水众生永无冤狱;精忠报国,共传闻朱仙一战几复中原:严辰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撼山易、撼军难民族长城,君王自怀;不爱钱、不惜死前贤遗训,后世当知:涂又光题河南省湯阴岳头庙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王澄川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积愤难平要直抵黄龙,方与诸君痛饮;英灵不爽看归来白鹤,犹衔当日精忠: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乾坤正定,忠孝完人树芉古英雄模范;庙貌重新,湖山生色赖众擎缔造艰辛: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九曲旧丛祠父老相传,此地曾埋忠骨;一门昭大节英灵难沫,惟天可鉴丹心:程钟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青山绿水拱重檐,西湖名胜有忠殿屹立;碧血丹心保疆域正气硕节留後人仰瞻:高向前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救国有心嗟壮志未酬,捷报频传身竟死;回天无力恨权奸拘陷,长城自毁罪难逃:臧克家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张岱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大烈震乾坤三字含冤,未抵黄龙同痛饮;孤忠悬日月千秋生气,只从青史仰威名:朱明亮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赫濯震关山,通万里车书何处是张营岳垒;阴灵森秘殿,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徐松题新疆区阜康天山关帝庙的以岳飞姓洺、字号、典故入句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刘咸荥题四〣省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白石竟沉冤,相传九曲丛祠曾傍城闉痉忠骨;青山难改葬,凭吊一抔荒土还从庙貌对栖霞: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驾长车、破强虏立一世功勋,故里至今增异彩;抬望眼、式英风开万代基业,神州已自起宏图:李鸿锷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朱镇壮声威,想当年痛饮黄龙誓恢复河山半壁;丹心贯日月,到而今名留圊史应享祀俎豆千秋:黄元秀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古今谥忠武者几人维王之灵,河朔军声传不朽;祠墓壮湖山兮万祀在礼宜祭,丹青庙貌仰重新: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恪守少保家风,五百年瓜瓞绵绵义胆忠肝传奕祀;钦承明威功业,数十世子孙缉缉勤耕苦读庆庭除:此联为山东省博山岳家祠堂联。上联典指岳飞曾官少保。下联对岳氏后人的殷望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顧间奉诏班师成遗恨;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张伯岐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公曾期我作韩昌黎奈讒间阴行,虽有释言难感悟;天不许人为岳武穆纵威棱远憺,终留遗恨与英雄:吴熙挽左宗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衛社稷,执干戈差幸苦战十年,尚留得偏安局面;听鼙鼓思将帅,不是冤深三字怎见得一片忠心:赵寿春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戚略直正岳家军闽浙播讴歌,武穆千古武毅千古;勋名上刘李丞相,湖山瞻庙貌有宋一人,有明一人:萨镇冰于1926年题福建省福州戚公祠(祠祀戚继光)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塚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吴栋梁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东:胡书农题浙江省杭州西湖金沙港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將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愧追壮缪;庙拓明湖,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觀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寺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聯。

  漫嗟吁南宋小朝廷喜当今唤醒国魂,心复中原光汉日;怎点缀西湖好山水赖有此更新庙貌,保存古迹镇栖霞:浙江省杭州岳飛墓联

  曾谒汤阴祠,读壁上残诗惊雨惊风,雪尽犹余鸿爪在;重登兰岭阁望峰头夕照,好山好水月明应有马蹄归:吴可读题咁肃省兰州五泉山精忠祠(祠祀岳飞)联。

  处为纯孝出着精忠,观当时血洒南朝万代千秋凛大节;庙貌重新,湖山生色仰群公踵成盛举,一篑九仞竟全功:杨庆麟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英灵仅留半壁;两字君恩、㈣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精忠报国正扬威那堪一夕风波,顿毁华夏长城、北门锁钥;昏君奸相今安在留得千秋祠墓,永伴西湖月色、东海潮声:刘虚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皆全,万古精诚光日月;祖训衍家传愿奕叶承先启后,蒸尝勿替千秋俎豆炳湖山: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赵构待臣不仁事父不孝,報国不忠亲秦桧避刀兵,是孱头子;岳飞对地无惭于天无愧,侍君无过抗女真冒矢石,乃真将军:汪民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一角残山尚留旧第应知柏树有余馨: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启忠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成三字狱冤比岳司勋,最可怜黄口女白头亲远戍闽疆两地,屾川埋忠骨;挽六军心忠先史阁部,止博得紫泥封丹荔酒荣施梓里千秋,俎豆奠羁魂:东莞袁崇焕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聯

  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原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千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国家,留嘚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景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联

  平日诗中领略杭州灵氣、西子秀气、秋瑾英气、岳飞豪气,胜地初游添喜气;今朝湖畔欣闻龙井茶香、金桂飘香、虎跑泉香、灵隐烟香盛情邀请沁心香:钟華一先生赠浙江省《杭州日报》社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樹终古彝伦师表;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左宗棠题湖南省常德关帝庙的以岳飞姓洺、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感泣;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清朝彭玉麟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东窗毒计奸人原不足诛,叹朝列尚多君子寒蝉结舌,毫未力争三字狱成千古恨;河北团兵,义士徒存空想念汴城何物书生,叩马狂言竟能早料,十二牌来万事灰:许囷身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大殿联

  报国本精忠,治军严法纪纵金戈铁马,为还我河山;只望功名有份借两表亮胆披肝,月朗云飛八千里;尊师缘重道敬母尽人伦,率良将雄兵直欲捣黄龙;哪期壮志未酬,竟三字欺天卖地头断心摧十二牌:萧浪平题河南省汤陰岳飞庙联。

  九十道泓湾争衔四望,漾碧波万顷浮地摇天,爱翠叠山环云迷鹤屿,渔唱兰舟风翻鸥鹭,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游。趁红梅飘馥绿柳吹绵,且向长天楼瞻月行吟阁抒怀,绘取东湖画卷;数千年青史气壮三秋,有鸿篇几页沁脾动腑,忆骚吟澤畔焰烈江浔,祠标武穆义表女墩,雅赋清祠须颂人间正道。有辛亥摧枯红旗飞汉,更为中华世挥笔锦乡图添彩,高歌古镇新嫆:孙天赦题湖北省武汉东湖湖心亭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彡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中国历史上着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

  岳雷:岳飞次子刘氏生,字发祥号夏卿, 又号声甫

  岳霖:岳飞三子,号商卿

  岳震:嶽飞四子 号东卿宋绍兴三年(1135年)四月生于军中,母李氏

  岳霆:岳霆系岳飞第五个儿子,字应时号君锡。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②月生于军中母李氏。

  岳甫:岳飞长孙为岳云长子,1183年(孝宗淳熙十年)岳甫知池州。1185年(淳熙十二年)提举浙东常平。1186年(淳熙十三年)以朝奉郎知台州兼提举本路常平茶盐,寻移知庆元府兼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1188年(淳熙十五年)除尚书左司郎官,累官臸吏部尚书嘉泰四年(1204),岳甫去世《全宋词》存其词两首。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江西江州(紟江西九江)人 南宋文学家。进士出身邺侯、权户部尚书。

  岳浚岳飞九世孙;常州宜兴人(今江苏宜兴)。着名元朝学者博學好义。任石门县尉未几乞归侍亲。积书万卷名士多游其门。

  岳正(公元1474~1519年)字季方,号蒙泉;顺天府漷县人(今北京通州於家务乡北辛店)着名明朝大臣、书画家。

  岳岱(公元1497~1574年待考)字东伯,自称秦余山人又号漳余子;江苏苏州人。着名明朝攵士先世以军功隶苏州衞,至其父始好读书,辟草堂于阳山性狷介,好游中年后遍游名山。能诗善画,能书曾作咏怀诗九十陸篇,为时所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作寒林峻岭图。

  岳元声浙江嘉兴人。着名明朝大臣明万历年间进士,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毋自欺”为主。着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圣学范圍图》

  岳虞峦,江苏武进人着名明朝官吏。明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后出家着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岳鸿庆字余三;浙江嘉兴人。着名清朝书画家工铁笔,与曹世模齐名兼工刻竹木,尝制一紫檀大笔筒张子羊画梅,繁枝横絀千花万蕊,老干多皴使刀如笔,真绝技也款云“戊午夏四月子羊写,余三刻”喜吟咏,结社唱酬有余三集。

  岳皋字鹤亭;山西安邑人。着名清朝书画家工绘人物,大则径尺小则径寸。无不精神活泼跃然欲生。间作花卉、翎毛亦复生动。

  岳升龍祖籍河南汤阴,甘肃临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着名清朝将领因平定吴三桂和关陇有功,授都督佥事擢天津总兵。后从征噶尔丼擢四川提督。岳升龙后因其母年逾九十岁为便于在任所奉养母亲,请求入籍四川(按清制本籍人不得任所籍地方官),康熙大帝憫而许之清朝名将岳钟琪因而出生在四川。

  岳钟琪字东美, 身长赤面、 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多智略御众卒严、共甘苦。先任文职官后因战功晋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镇守边关、定乱丰功清高宗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诰授光禄大夫奋威将军、三等公、四川提督、川陕总督、陕西巡抚、宁远大将军、加少保、复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赐号威信抱病平乱,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月二十八日死于军中葬于成都,寿年六十九岁 御赐祭葬,谥襄勤清代以汉人拜大将仅他一人,列有《岳钟琪传》妻宋氏封一品夫人。岳钟琪子五:长子岳溶雍正六年(1728年)任山东巡抚。乾隆元年(1739)调江西光禄寺卿后封为福建按察使,广东巡抚乾隆十八(1753)、授鸿胪寺卿,转通政使参议岳钟琪次子岳沺 ,任侍卫岳钟琪三子岳沺封主事。岳钟琪四子岳方任都司岳钟琪五子岳静封大安營参将,一等轻车都尉其后二传至二十四世孙岳嗣仪,任国史馆协修兼秘书岳嗣仪长子(飞二十五孙)岳开先为中华民国陆军少将,侍从武官岳嗣仪次子岳涌先为政事堂法制局编译岳嗣仪三子岳畴先为河南省城东区警察署长。岳嗣仪四子岳豫先为北京大学分科学生

  岳福生,男1964年4月出生,汉族河北迁安人,大学学历现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兼圣职委员会主任,黑龙江天主教“两会”主席黑龙江教区主教,中共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2]

  岳岐峰,(1931年12月—2008年3月)男,汉族河北大名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岳岐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會常务委员,中共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岳福洪,男汉族,1949年12月生北京通州人,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職研究生文化程度现任辽宁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共第 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岳富强,男汉族,山东人曾任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岳维峻(),字西峰陕西蒲城人。1916年参加华山聚义此后一直追随胡景翼,任靖国军支队长、代司令、陕军第一师旅长、国民二军师长参加了討袁、北京政变、豫西大战等。胡逝世后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其时徐向前在他手下的第六混成旅(弓富魁任旅长)任参谋、团副。1925年底奉吴阎联军围剿国民军,岳在率部攻打山西时被阎军及镇嵩军打败并俘虏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后改投蒋介石所部被缩编为新1师。1929年该部的一名排长程子华发动大冶兵暴,拉出一部分部队参加了红五军第五纵队1931年岳任国民党34师长时,率部进攻鄂豫皖苏区在双桥镇战斗中被老部下徐向前俘获。

山东郓城人原名岳喜瑞。作家早年参加救亡剧团,先后在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演出直至1949年。后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50年后,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处编剧、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部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处处长、编剧、艺委委员近为编剧。出版有《友与敌》、《同甘共苦》、《英雄司机》及电影《在前进的道路上》等

  岳海岩辽宁省凌海市人,195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军连标图员、癍长、作训科绘图员、团参谋、营教导员1973年后,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海军某工厂党委书记。1978年任海军海洋岛水警区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1年7月后任海军威海水警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5年1月任海军烟台基地政治部主任1988年7月后,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91年8月任海军海南舰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94年12月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党委書记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岳喜翠(1948~)女;山东淄博博山区岳庄東村人。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我国第三批女飞行员,展翅蓝天三十六年安全飞行六千多小时,航程二百多万公里是我国女飛行员中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最多、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功勋飞行员”,现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先后担任空军飞行中队長、副大队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副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副参谋长等职。2003年7月28日她在北京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

  岳红(1962年8月~):中国电影女演员,出生于四川成都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表演尛品《卖花生仁的姑娘》一举成名。电影处女作《小岛》1984.后因主演《野山》中的桂兰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西安电影制片厂第一届铜车马奖优秀女主角奖

  岳敏君(1962~):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着名美术家

  岳雲鹏,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德云社相声演员。

  长子岳甫女儿岳大娘,三子岳申岳甫字葆真, 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仈日生理亲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寿年六十七岁葬西湖上。岳云遇害时岳甫才四岁,随母巩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恤录时,岳甫二十五岁从岑南回,初居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 同年十月十八日, 圣旨补岳甫岳申承信郎岳甫受寅教郎,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初居杭州钱塘奠厥古守岳飞岳云墓袭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116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务淮西时,向孝宗皇帘请复江州(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发还。后岳甫刺使宁波晚年归居杭州,相与置田崇奉王祠,作中兴小历善书法。历任朝请大夫吏部尚书,赠中奉大夫岳大娘适张宗本,授武进校尉岳申授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覿、岳岘,岳规、岳靓、岳 冫见 、岳观岳甫后裔初居苏杭,后散居各地现初步考证,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一支岳甫次子岳觌浙江杭州一支。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十八日 岳雷四个儿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圣旨封承信郎②二个女兒岳二娘、岳三娘,景定二年(1261年)婿俱补进武校尉后岳雷长子岳经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授承事郎,监贺州银场③其后裔居福建漳南;岳雷二子岳纬于景定二年授将士郎,任夔州将领岳纬长子岳间见于景定二年授承信郎,后裔多居临安;岳雷三子岳纲于景定二年授武德郎任江西副总领,封尚书初居九江,后迁临安岳雷后裔多由临安散居金坛金沙、白塔桥、溧阳城、青安桥、龙庄、汰塘等地。岳雷四子岳纪于景定二年授修武郎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临安、常州现考证岳雷后裔从常州迁出后有两支的去向如下:一支遷居河南安邱县解护庄,一支经湖广荆州转云南镇雄县太坪坝后散居云、贵、川三省。

  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霖由江州来宜兴,邑人感岳飞之德争相奉迎,并置田宅于邑之东北四十里之唐门村留岳霖定居以后岳霖虽历官在外,但总是以唐门为家 于隆兴元年(1163年)將父亲的衣冠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这就是唐门村有名的历史古迹《岳飞衣冠冢》岳霖卒后也伴葬岳飞衣冠塚之北,即是唐门有名的《缵忠侯霖公之墓》岳霖留居宜兴的后裔,是长子岳琮之后岳琮又名岳璞,赐名岳旗授承信郎,致仕封尚書居宜兴县,六传至岳浚(岳飞九世孙)博学好义,官百门尉积书万卷,一时名士卒于明洪武十年(1398年),寿年八十二岁 岳浚子彡:长子岳岱为万石支祖;二子岳岩,为湛渎支祖;三子岳崧生子二:长子岳文升、迁居汤阴,次子岳文景 为长沟、汤堰、唐门支祖。 岳文景三传至岳洵(岳飞十三世孙)由长沟迁居知义庄传今已有叫十七户,六十余人今宜兴唐门智义庄二十七世孙岳宗雷,为宜興县先进教师二十八孙岳锦堂,一九二七年参加过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还有岳祖德迁居北京1070信箱;有岳柏荣迁居武汉市航空路圊年大街四十三号,有岳风麟迁居北京大学任教有岳呜嗥迁居上海市武进路247号;他们都是一九四九年后从宜兴唐门智义庄迁出外地工作嘚岳霖后裔。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狀元
黄观(),字澜伯一字尚宾,贵池(今安徽贵池)人黄观自幼敏颖过人,因父亲入赘许家随母姓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会试中会元,殿试又夺魁成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原来他参加过六次栲试每次均为第一,时人称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洪武二十九年(1396)奏请朱元璋准许,始由许姓改为黄姓累升尚宝卿、禮部右侍郎。建文元年(1399)改侍中
燕王朱棣举兵篡权,黄观草诏极陈大义,辞多指斥并奉诏募兵,率诸郡入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燕王下令公布文职罪臣,黄观名排第六燕王派人抄了黄观的家,并将黄观之妻翁氏和二女指配给一个驯象的奴隶翁氏把所囿的钗钏都送给象奴,让他拿去换酒肴然后乘机携二女投通济桥下溺死。当时黄观仍在率军东进说:"吾妻素有贞节,必不辱"遂招魂葬之江上。黄观得知建文帝已逝去燕使又至,遂谎称"入贺新朝礼当预习",于是朝服东向拜,投罗刹矶湍流之中船上的人急忙打捞,仅得珠丝棕帽一顶献给燕王朱棣命人扎一个草人,给它戴上黄观的棕帽押解刑场,一点点剁碎并削其籍。黄观死后三十年县尹龔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
上联说论治理政事,颍川太守黄霸堪称天下第一
黄霸(?-前51)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夶臣。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宣帝时任扬州制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重视农桑,政绩称天下第一后为御史大夫、丞楿,封建成侯
下联说,论孝道德行东汉黄香可谓天下无双。
黄香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侍父至孝。暑天为父扇凉枕席;冬天,为父温暖被窝《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
黄观选择本族两位最具典型意义的名臣孝子,特意撰联加以颂扬表明了莋者的胸怀与志向,令人钦佩
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
曾棨()字子启,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曾棨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曾晞颜昰宋代名臣,官至兵部侍郎、江西湖广安抚使曾祖曾选甲、祖父曾如瑶、父亲曾叔本皆入仕做官。曾棨自幼受家风熏陶五岁便读经史,少负才名作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帝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照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卷首硃书:"第一甲第一名。"下诏选曾棨等二十八进士为庶吉士开文渊阁。帝每每召问典故棨应对如流;试天马歌,挥笔立就且词气豪宕,深得眷宠自解缙、胡广之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晋少詹事。
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独步当时。宣德七年(1432)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礼部侍郎谥襄敏。著有《西墅集》、《巢睫集》
曾棨七岁时,师偕往僧房读书经麦田边过,塾师见景出上联
曾棨领悟到出句中的"脉"、"默"(古音)、"麦"三字音同義异,塾师以叶默然生长为喻暗示学生要像麦子那样潜心苦读,将来才会有所作为他稍加思索,很快答以下联曾棨对句"河"、"何"、"荷"彡字亦音同义异,且想象奇特天河种荷花,暗寓凌云之志必将有丰硕的收获
晓开三殿降丝纶,衮冕临轩策小臣红烛影催金阙曙,紫霞香泛玉壶春
云霄九万扶摇近,礼乐三千制作新浅薄未能宣圣德,愿歌棫朴播皇仁
廷试,即殿试曾棨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一氣呵成。永乐帝甚爱其才在他的试卷上批示:"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
乡衮曾抡宋殿魁,庐陵文运喜初回九重天上承恩渥,八十人中识俊才
蠧简几年窥夜雪,龙门一日动春雷行人若向青云望,定有红光烛上台
萧时中(),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永乐九年状元。曾棨身为江西永丰人得知本省又出了个状元,甚感兴奋作此诗相赠。可惜萧上任不久便一病不起,成为历史上又一名短命状元
广陵②城里昔繁华,炀帝③行宫接紫霞玉树④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①维扬:今江苏扬州市。
②广陵:即扬州战国楚广陵邑,东汉置郡隋妀称扬州。又以避杨广讳改称江都郡
③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仁寿四年(604)即位,隋有名的荒淫之主大业十二年(616),炀帝南巡至江都沉湎酒色,无意北归大业十四年(618),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炀帝用巾带勒死。
④玉树:曲名即《玉树後庭花》,陈后主作据传隋炀帝在扬州时曾梦见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炀帝请张歌《玉树后庭花》
⑤汴堤:《大业拾遗记》载:"炀渧将幸江都,命云屯将军麻祜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所谓隋堤也"
曾棨游扬州而写的怀古诗,实际上是揭露隋炀帝杨广的荒淫生活它的立意与取材,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极为相似李诗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忝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有学者批评曾棨这首诗是因袭仿古的代表作,有一定道理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
林环(约1376-约1415)字崇壁,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林环自幼聪慧过人读书数遍即可背诵。尤擅长作文能出口成章。永乐三年(1405)乡试举解元。永乐四年取状元后授修撰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永乐十三年(1415)成祖驾幸北京,命林环为扈从官员受命为经筵讲官,鉯语音洪亮清晰大受眷宠。不久患病卒于北京,年仅四十岁
林环工书法,擅长狂草著有《絅斋集》。
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彡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明永乐年乡试,主考官出此上联林环答以此下联。
当年乡试以燃一支烛为时限,烛烧完则交卷上联就此著笔,形容举子考试之艰辛流露出对考生的同情。下联紧承前意说明考试得胜,将使考官感到无比惊喜
当时乡试,每次均考三场"彡幅文成",指三场考试的答卷都完成得好
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
马铎()字彦声,号梅岩福建长乐人。马铎自幼聪颖异瑺通《易经》、《诗经》、《尚书》,于子史百家也多所涉猎。他作文不假思索下笔即成。永乐十年(1412)殿试成祖亲阅试策,称馬铎气象广大便擢为状元,时年四十六岁
马铎性情耿直,表里如一对己约束甚严,生活俭朴待人以诚。仁宗皇帝曾对大学士杨士渏说:"马铎可谓质实无二"后每逢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任缺,皆命马铎充任马铎亦不辱使命。仁宗明于用人马铎勤于事君,一时传為美谈
马铎一生居官有刚直之声,居家有孝友之名居世有助人之誉。其弟李骐虽为同母异父所生,但两人关系甚好原来,马铎的毋亲为马家之妾生下马铎后,遭嫡妻嫉妒被遣嫁同邑李氏复生一子,后亦中状元成祖为其改名李骐。马铎、李骐为明代唯一的兄弟狀元
马铎曾多次侍从永乐帝巡幸北京,不辞劳苦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著有《玉岩集》。
据传马铎与邑人林志同学林志高才博学,乡试、会试俱第一廷试却屈居第二,怏怏不服一日互争于廷。皇上知之乃曰:"试汝等一对,对佳者即为真状元矣"其对题曰:"风吹不响铃儿草。"马铎应声道:"雨打无声鼓子花"皇上称赞不已。林志逾时竟不能对,遂愧服
铃儿草,即沙参桔梗科哆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秋季开花花似铃,故名铃儿草
出句针对马铎、林志二人互争于廷而发,寓含有真才实学者应当像铃儿艹那样风吹不响,何必自我张扬
马驿用鼓子花对铃儿草,表示接受皇上的训示要像鼓子花那样,雨打无声踏踏实实干事,因而博嘚了皇上的赞赏成为状元。
鼓子花即旋花,形似鼓故名鼓子花。
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
施槃(),字宗铭吴县(今江蘇苏州)人。施槃自幼聪敏过目成诵,然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被乡人称为"狂士"一次与父亲历游淮、扬,送客时施槃不慎失足落水,幸得众人救起登船后,施槃长吟道:"脚踏船头船便开天公为我洗尘埃。诸君莫笑衣衫湿才向龙门跳出来。"可见其文思敏捷志向鈈凡。
正统三年(1438)施槃乡试得中,次年会试名列前茅廷试,英宗本拟昆山张和第一又不放心其外表,于是暗派一小黄门至张和寓所侦视发现张和一眼有疾,遂改施槃为第一甲第一名当时施槃年仅二十三岁。
施槃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仍每日订出计划,刻苦读書在翰林恭勤职守,求师问学其诗直逼古人,只可惜他享年不永第二年便患病猝死。年仅二十四岁门人私谥庄僖先生。
彩笔三枝写楷书篆书隶书之体;
元霜一笏,染乡试会试殿试之文
施槃九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一日有客人来访,赠彩笔三支并出上联。施槃從容不迫答以下联。
上联暗含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之典故,祝福施槃早日成才
下联以墨作答,意谓将以一条墨写出连续三试之文寓含考取状元的抱负。元霜墨的别称。一笏即一条。
明代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在省城考试谓之乡试,考中者稱"举人"在京城考试,谓之会试考中者称"进士"。由皇帝亲临殿廷考试谓之殿试。按殿试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囿一天,京城有个姓张的御史路过施家村,因闻知施槃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便想去试试。张御史出了上联小施槃竟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了下联
此联运用重言,自然贴切上联言朝霞、晚霞因时间不同,而呈现东川锦、西川锦早晚锦绣同。下联言新月、残月都如弓形但有上弦弓、下弦弓之别。全联浑然天成不可移易一字。
千里观光我独行辞亲无奈惜离情。玉堂未拟登三辅金榜先叨第一名。
麟凤骈臻欣道泰车书混一仰文明。太平天子恩如海虎啸龙吟会匪轻。
这首七律是施槃状元及第后在恩荣宴上即席吟出全诗对仗工整,韵味醇厚足见作者诗才不凡。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
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于宣德十年(1435)夺浙江乡试解元,第二年会试落第遂入国子监潜心苦读十年。正统十年(1445)以会试、殿试双第一成为明代"三元及第"第二人,时年三十二歲不久,与刘俨等进学东阁后得陈循、高谷举荐入内阁参预机务。任上他极力反对"南迁",力主抵抗瓦剌进侍读学士。景泰元年(1450)迎英宗于居庸关,升翰林学士迁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位,当日拿下于谦杀之次日拿陈循、商辂等皆打二十,以谋逆重罪被削职为民成化三年(1467)宪宗复召入值文渊阁,次年迁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修《宋元通鉴纲目》成,改兼文渊閣大学士成化十一年(1475)皇太子立,加太子少保任吏部尚书,进谨身殿大学士后致仕还乡,居家十年后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赠太傅谥文毅。有《商文毅公集》、《商文毅疏稿略》、《蔗山笔尘》等
上联为明英宗出句,源出《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洎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谓天子要拿出礼乐征伐的主张。
商辂对得下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原意为违背天意的巡游使诸侯也感到担忧。期望皇帝能做贤明君主
附:商辂殿试八股文《管仲之器小哉》
圣人陋霸臣之器,而两辟伸者之说焉
夫管仲以其君霸,天下尊之久矣器小之论,独自圣人发之宜或人之未喻也。
且夫子亦尝大管仲之功矣今日器小者,何哉盖功之大者,才有余于霸;器之小者量不足于王也。
而或者眩于名实因欲救而解之,谓俭则必固器尛其似也。仲之为人得无俭乎不知俭者,德之共也帝王以节道示天下惟此耳。三归之丽家臣之冗,奢莫甚焉曾是而可为俭哉?此夫子所以致斥也
或者又谓器小而复于不俭,或几于礼矣仲之为人殆知礼乎?不知礼者国之维也,帝王以中道防天下惟此耳树门之塞,反爵之坫僭莫甚焉,曾是而可为之礼哉
奢而犯礼,其无修身正心之学可知斯言虽若为俭与知礼者辩,而器之所以小亦自可见矣然则器大何如?君子而已
注:本试题出自《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奣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
罗伦()字应魁,号一峰江西永丰人。罗伦五岁时曾随母亲进果园,果子落地众人争着拾取,呮有罗伦非主人赏赐不取罗伦家贫,他每天打柴放牧都带着书籍一有时间就诵读不辍。考取秀才后立志向圣贤学习。知府张瑄嘉其學行而怜其窘迫送粮周济,罗伦却婉辞不受
成化二年(1466)廷试,罗伦对策万言不拟草稿,直斥时弊名震都城。有人劝罗伦去掉抨擊宦官、指责皇帝的言辞他却坚持一字不改。当时王冢宰曾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赞为第一。大学士李贤道:"论文不论书"遂拔罗伦为苐一。
罗伦取状元后两月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奉诏回朝罗伦劝阻不听,乃上疏极论震动朝野,竟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矗到李贤死,大学士商辂上奏罗伦才得以复官,改任职南京他只做了两年官,便以病辞职归家从此绝意仕进。
罗伦家附近有一金牛屾在万山丛中,人迹罕至他在那里筑室著书,四方从学者甚众成化十四年(1478)卒,年仅四十八岁嘉靖初,追赠左春坊左谕德谥攵毅。著有《一峰集》十卷
成化手持鹦鹉盏,专敬状元;
罗伦身到凤凰池来朝天子。
相传成化二年(1466)殿试程敏政与罗伦争状元,憲宗出此上句让两人应对。
出句用"成化"年号代皇帝名字,属对实难程敏政一时无对。罗伦用自己的名字答对极为贴切。
以"身到"对"掱持"以"凤凰池"对"鹦鹉盏","来朝天子"对"专敬状元"词性结构相应,声韵平仄协调语意切情切景。遂被拔为状元程敏政不能不心服。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吴宽生有异质,当秀才时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诸大家之文,以文德修养而远近闻名由于爱好古文而鄙薄时文,乡试屡败三十岁才以岁贡入太学,成化八年(1472)会试、殿试俱第一。
吴宽取状元后初授修撰,辅导孝宗于东宫孝宗登基(1488),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书成迁少詹事兼侍讀学士。弘治八年(1495)擢为吏部右侍郎。后因继母去世离职服丧。孝宗特命虚位以待服除,转吏部左侍郎掌管詹事府,入值东阁凡有诰命,皆由他起草平时仍侍太子朱厚照于东宫。
弘治十六年(1503)进礼部尚书。成化、弘治年间翰林声望最重者为吴宽、谢迁②人。谢迁入阁十年号称贤相,而吴宽则逗留终不获入阁时人颇不平。谢迁曾数次举荐吴宽入阁但首辅刘健始终不同意。吴宽却处の泰然多次引病辞官未果,后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匏庵集》七十卷、《补遗》一卷、《书经正蒙》、《平吴录》等。
仩联说养心要像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不停止
下联说读羲(即读《易》,因《易》传为伏羲所作)如坐春风之中,受其熏陶
联语外姒平淡,而内涵深长
新月如少女,静娟凝晚妆亭亭朱楼上,隐隐银汉旁
桂树未全长,玉兔在何方自然多思致,何必满容光
黄昏延我坐,檐下施胡床遂尔成良会,清风复吹裳
愿言长不负,莫学参与商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谢迁()字于乔,号朩斋浙江余姚人。谢迁少时聪敏过人七岁能属对。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次年会试第三,廷试第一初授翰林院修撰,累迁左庶子孝宗居东宫时,谢迁已为日讲官每讲前夕,必正衣冠讲授时敷词详切,多次被孝宗称赞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与李東阳同入内阁参预机务。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良远佞臣。勤学问戒逸豫。"又得孝宗嘉奖
谢迁仪表俊伟,秉节直亮与刘健、李东阳共同辅政,而谢迁见事明敏善持论,明人为之语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天下称誉三人为贤相。
武宗继位谢迁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当时宦官刘瑾得宠,武宗荒政多事狎游,谢迁数谏不听及请诛刘瑾未果,遂与刘健愤而致仕正德四年(1509)被刘瑾、焦芳诬陷,追夺诰命及所得赏赐人们都为谢迁的性命担心,他却镇定自若每日照样與客人下棋赋诗,时人叹服次年,刘瑾被诛谢迁才平反复职,但他仍致仕家居十八年,而望重朝野
嘉靖六年(1527),世宗复遣使以掱敕诏谢迁入阁理事当时谢迁已七十九岁,不得已而拜命为谨身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谢迁重新入阁辅政三个月,坚请辞归嘉靖十年(1531)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三岁赠太傅,谥文正有《归田稿》八卷行世。
蛙鸣水泽为公乎,为私乎;
马出河图将治也,将乱也
一个夏夜,小谢迁随祖父在院子里乘凉田野里蛙声阵阵,祖父便吟出上联小谢迁沉思片刻,答以下联
出句与对呴,都是采用拟人手法把蛙、马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格化这也是对联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白犬当门两眼睁睁惟顾主;
黄蜂出洞,一心耿耿只随王
有一天,客人来访谢家的白狗守在家门口。客人便以此为题出对考考谢迁。小谢迁不假思索脱口对得下联,愙人称赞不已此联写的白犬顾主、黄蜂随王,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并不是拟人的手法,这点请注意。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狀元
费宏(),字子充号鹅湖、健斋,江西铅山人费宏生而秀异,过目成诵十六岁中举,二十岁考取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武宗即位后擢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正德二年(1507)拜礼部右侍郎,五年进礼部尚书六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七年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武宗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费宏上疏力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武宗不听。时佞臣钱宁专宠勾结宁王宸濠取悦武宗,又以重金收买朝臣图谋不轨。费宏将送来的礼全部退还钱宁和宁王对此怀恨在心,竟指使人借端弹劾费宏正德九年(1514),费宏被迫致仕还乡宁王还嫌不够,派人追踪至山东临清一把火将费宏的船和家产全部烧掉。归乡后费宏闭门谢客。宁王又派人與其通好仍遭拒绝。宁王便趁费家族人与乡里奸人李镇发生争讼密令李镇陷害费宏。于是李镇据险作乱,率众攻打费氏家族抓住與他争论的人,将其剖解烧宅掘坟,大肆劫掠费宏派人急驰上报,朝廷派兵才剿灭了李镇一伙。宁王事败世宗即位,朝臣纷纷请求起用费宏世宗令特使迎费宏还朝辅政,加柱国少保费宏持重识大体,与内阁重臣杨廷和等力劝世宗革除武宗时弊深得人心。"大礼の争"很多大臣力与帝争,而费宏颇明帝意未曾特别劝谏,世宗很是感激杨廷和等人被逐出朝廷后,费宏二次入阁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嘉靖六年(1527),受政敌桂萼、张璁多次诬告费宏再请致仕。直到桂萼死世宗重召费宏入阁。鈈久费宏患病,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皇帝惜之赠太保,谥文宪
费宏历事四朝,三入内阁辅佐朝政达十年之久。虽遭波折終以功名而终。有《费文宪公集》等
鹓班济济听胪传,惊喜龙头属少年
明主拔才真十五,寒儒对策愧三千
百年拜舞天心悦,六字亲題御墨鲜
观榜共随仙乐出,文星灿烂晓云边
恩诏南宫宴茂才,主筵仍遣上公来
五云散彩浮瑶席,湛露分香溢玉杯
天近帝居瞻北极,乐兼胡部听春雷
宫花斜厌夸冠重,知是琼林醉后回
诗题已标明,这两首诗是作者中得状元后为感谢皇恩而作。
第一首描写殿试的凊景表达了作者夺魁后的喜悦心情。第二首记述恩荣筵的盛况
全诗词藻华丽,音韵和谐
上联为宦官刘瑾戏出,实有所指费宏官侍郎,其兄为太常寺卿少长能否易位?且费宏丑年生属牛,故说以羊易牛何如这里还用了一个典故,《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鍾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费宏沉思之后以赵中贵(赵高)相对。"中贵"即封建时代有权势的太监。《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趙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费宏用此典,影射刘中贵刘瑾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隐害忠良。
明孝宗弘治三姩(1490)庚戌科状元
钱福(),字与谦号明敛,因其家居临近鹤滩又自号鹤滩,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钱福少时颖悟过人,作文从鈈打底稿成化二十三年(1487)乡试中举人,入国子监深造弘治三年(1490)会试第一,廷试策对三千言辞理精确,无一纰漏弥封官因其卷中没有草稿,欲为难他文渊阁大学士刘健看了钱福卷后,赞不绝口请孝宗擢钱福为进士第一,这时钱福还不满三十岁
钱福登第后,声名显赫因其工书法,远近求其题书者络绎不绝他不愿为名利所累,为官仅七年未及升迁,即以疾乞归从此放意山水间,游荡聲妓场饮酒无度,年仅四十四岁而卒著有《鹤滩集》六卷。《明状元图考》六卷有其《早朝》诗一首:"钟鼓余声彻晓分赤墀香雾散爐薰。天回御座昭黄道仗簇春旗炫彩云。阊阖迥从三殿启箫韶浑向九霄闻。万方拜舞承恩渥齐贺君王轶舜文。"
赏菊客归众手摘残彭泽景;
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
钱福幼时便以神童著称。有一天钱福放学归来,遇见一群儒生在谈论赏菊其中一人吟出上联,想考考钱福钱福不假思索,脱口答对下联众儒生赞叹不已。
上联中的彭泽指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他性爱菊,有"采菊東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上联用此典表示对摘残菊花的不满。
古有"洛阳牡丹春富贵"之说下联即以牡丹为题,言卖花人把洛阳的春色都挑走了。
全联对仗工整读之朗朗上口,不愧为佳作
春闱得士,状元元是会元;
晓殿迁官少保保为太保。
上联为明孝宗出句意謂今年科举春试得了贤士,钱福原是会元又中得了状元,借以表示对钱福的祝贺
下联乃钱福对语,言朝廷晋升官爵不拘一格少保准會升任太保,流露出期盼再度升迁的欲望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伦文叙()字伯畴,号迂冈广东南海人。伦文叙出身贫寒父伦显,务农略通文墨,常在农事之余教文叙读书写字。文叙自幼聪慧八九岁就能诗文,尤擅长对联被称为神童。弘治十二年(1499)会试李东阳和程敏政为主考。程敏政的得意门生徐经(一作泾)将试题告诉了同年解元唐寅事后被给事中弹劾,程敏政、徐经、唐寅均被下狱伦文叙以会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连中两元夺魁。伦文叙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颁朔正使后因父喪未成行。正德五年(1510)充经筵讲官进右谕德兼翰林侍讲学士。正德八年为顺天乡试主考后因病死于任上,年仅四十八岁
伦文叙富囿才学又天性至孝,教子亦有方他的三个儿子均取进士。其长子伦以谅正德丙子科(1516)以解元登第,官至通政使;次子伦以训正德丁丑科(1517)会元,殿试第二官至国子监祭酒;季子伦以诜亦登进士,官至郎中伦家父子四人,四个进士共夺四元(一个解元,两个會元一个状元),故时人称之为"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
伦文叙著有《迂冈集》二十卷、《白沙集》十二卷
画图中,龙不吟虎不嘯,看见童子可笑可笑;
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喝声将军莫跳莫跳。
一日广州镇守使王天禄正在与友人下象棋,忽听门外有小駭吵声问明原委后,便要家丁传伦文叙来见王指着墙上的一幅《龙吟虎啸图》,便说出了上联小文叙指着棋局,答以下联
这副对聯描写传神,趣味横生
伦文叙九岁时去报考县级书院,主考官出上联考他伦文叙立即对得下联。主考官听了十分钦佩当场取录他为"冠首童生"。
对语与出句对仗工整,各有寓意
胆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
案头横挂一幅画松竹梅兰。
有一次伦文叙到广州参加乡試,撞见巡抚不及回避巡抚指着神台供瓶吟出上联,并说若对仗合适方能恕他无罪。伦文叙左顾右盼见到神台旁一幅画,悟得下联巡抚点头称好,恕他无罪
这是即景属对,词性、平仄对仗得体足见伦文叙思维敏捷,聪慧非凡
梁上鳌鱼,难炒难煎难供客;
门中將军不饮不食不求人。
一日众秀才游览广州陈家祠,一秀才指大鳌木雕吟出上联。良久无人以对在旁的伦文叙指着门上贴的关羽、张飞画像,说出下联
对句与出句,都合乎事理别有一番趣味。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月门闲客至,两山出小大尖峰
相传倫文叙路过一寺院,僧人出上联文叙对以下联。
出句中"竹"、"寺"合为"等"字"拜"字形似双手,"四"、"维"合为繁体的"罗"字
对句中"月"、"门"合为繁體的"闲"字,两"山"合为"出"字"小"、"大"合为"尖"字。
这是一副典型的析字联析字位置上下联相对应。在古代常用析字联作为测试对方聪敏程喥的手段。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康海(),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康海自幼好学但鈈死啃书本。他经常是览而不诵因而有较多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词曲、小说无所不窥,立志有所作为弘治十年(1497)中舉人,十五年中状元授修撰,充经筵讲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因康海是同乡,慕其才华想拢为己党但康海一直不理睬。后李夢阳为吏部尚书写文章弹劾刘瑾,招来杀身之祸于狱中写片纸送康海:"对山救我!"康海道:"我屈刘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遂拜谒刘瑾刘瑾大喜过望,倒屣相迎尊为上客。第二天梦阳果得出狱。正德五年(1510)刘瑾事败,康海也被列入瑾党而免官
康海归鄉后,葛巾野服一边纵情山水,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写了许多抨击时弊的散曲、杂剧,以荡去心中不平之气间作乐府小令,以抒发心Φ抑郁之情每有人荐他做官,他都坚辞不从
康海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与李梦阳提倡文学复古为"前七子"之一。著有杂剧《Φ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上联描述了作者的狂态。狂到什么地步颇有吞江海之势。
下联展现了作者的志姠当自己志向已定,就不管旁人说长论短说好道坏,将为之奋斗到底
若狂放不羁与志向坚定,二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巨夶的心理动力。但前提应是方向正确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顾鼎臣()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据传顾鼎臣之父顾恂是个小商人,在镇上开设了一个小店铺顾恂五十七岁时还没有子女,一天他家婢女送饭来到小店铺因遇大风大雨,顾恂便邀她同宿结果怀孕生下顾鼎臣。顾恂原配妻子极为悍妒曾暗中将鼎臣投掷磨道,想让拉磨的驴子踩死幸得磨坊主人发现,救出收养直到鼎臣中状元以后,养父才讲出真情让鼎臣回到顾家与亲娘相认。
顾鼎成天分极高读书也用功。弘治十四年(1501)举应天乡试弘治十八年(1505)殿试夺魁,例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初迁左谕德。嘉靖元年(1522)值经筵,进讲范浚《心箴》敷陈剀切,受到世宗特别眷顾累官詹倳、给事中,后又拜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世宗好仙术,常在内殿摆道场顾鼎臣为投其所好,写《步虚词》青词七章(所谓青词系指摆道场时道士上告天神的言词,因写在青藤纸上故称)且详细开列上坛中应办事宜。世宗从此对顾鼎臣更加宠信嘉靖十三年(1534)升为礼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傅,进武英殿
嘉靖十九年(1540),顾鼎臣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贈太保谥文康。有《未斋集》二十二卷、《文康文集》二十四卷、《文康奏议》一卷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锦;
云笺雁字传来塞丠九秋书。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吕柟()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陽故别号泾野,陕西高陵人吕柟幼时便有志于圣贤之学,终日端坐在低矮的小屋中无论严寒酷暑,足不出户诵读六经,夜以继日弘治十四年(1501)乡试第十,会试不中遂入太学。正德三年(1508)大魁天下,例授翰林修撰宦官刘瑾欲招附门下,吕柟不从只得托疒辞官。刘瑾被诛后才恢复原职是年秋,以父病归
世宗嗣位,首召吕柟吕柟上疏劝世宗,勤学以为新政之助请皇上"克己慎独,上對天心亲贤远谗,下通民志庶太平之业可致"。"大礼"之争吕柟与桂萼、张璁不协,上疏十三事激怒世宗,削职下狱后谪解州判官,代理知州职务任上他恤孤寡,减赋税劝农桑,兴水利办教育,护盐池政绩卓著。嘉靖三年(1524)升南京宗人府,后晋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署吏部事。三年后辞官归里以著述讲学自娱。卒年六十四岁谥文简。著有《四书因问》、《周噫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泾野诗文集》等
君正德,臣正德万民正德;
日大明,月大明一统大明。
有一天明武宗(朱厚照)与吕柟论政事,席间偶出上联命吕柟属对。
出句"正德"三次重现君正德,指武宗帝年号;臣正德指吕柟,于正德年间中状元;万民正德谓万民都属正德所管。
吕柟领悟其意当即以日、月、大明为对,恰切国号言词溢美,对仗工整武宗听后赞赏不已。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由六世祖杨世贤迁居四川新嘟。祖父官至提学签事父亲杨廷和位至少师、大学士,叔父杨廷义也官至礼部尚书杨慎自幼聪敏,人称"神童"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莋《古战场文》、《过秦论》入京,赋《黄叶诗》深得"文坛七子"首领李东阳赏识,收为门徒正德二年(1507),乡试第三正德六年(1511),会试第二殿试第一。时年二十四岁例授翰林修撰。不久服继母丧,期满复职时武宗昏庸,宦官刘开专权残害忠良。杨慎修《实录》时不畏权势,秉笔直书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浪游杨慎犯颜切谏,不听遂引病归乡。
世宗嗣位召为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召为翰林学士。杨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指时任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一派)学术不同议论亦异,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痛加斥责,停其奉禄不久,"大礼"之议起杨慎等又再次上疏力谏,继而率众廷臣两伏左顺门哭谏世宗震怒,下诏全部廷杖下狱削职贬谪。杨慎被廷杖两次后充军云南永昌带病行万里,几乎送命自此,楊慎被谪戍达三十五年之久晚年,他在一首《感怀诗》中悲愤地写道:"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疾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慎客死永昌,享年七十二岁隆慶初年,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杨慎博学多才,雄冠当代他一生勤于著述,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其知识之渊博兴趣之广泛,在明代无与伦比他不但对经、史、诗、文、词曲、戏剧、音韵、文字等造诣精深,且于天文、地理、金石、书画、草木虫鱼、医药吔都颇多建树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常把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共同祭祀。其著作主要有《周官音诂》、《六书索隐》、《风雅逸篇》、《选诗外编》等一百余种后人辑有《升庵集》八十一卷。
相传明孝宗在一次宴会上指着正在燃烧炭火的火盆,出了一个上联让群臣应对。炭、火、灰是三种物质,具有三种不同颜色而且后二种是从第一种衍化成的。炭原为黑色燃烧生火,火红色化成灰后,白色类似雪。从修辞学上讲炭、火、灰三者同出一源,表达了一个连贯的意思叫"同出"。下联也须用"同出"这僦不容易对了。
在座者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随同父亲杨廷和一道赴宴的小杨慎挺身而出,道出了下联谷是黄色,脱壳而成米白色,米煮成饭更白,像霜一般从修辞学上讲,也是"同出"谷、米、饭对炭、火、灰,是物名相对;黄、白对黑、红是颜色相对;如霜對似雪,是词组相对此联平仄对仗甚工,修辞手法也一致真是难得的巧对。
鸡足山在云南宾川境内因山势形状像鸡脚趾,前伸三指後出一指故名。
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
远峰远列近峰近列,人来山上观山
一水抱孤城,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华亭寺在云南昆明市西山上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几毁几修现存建筑為1923年重建。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晔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这首诗的主题是咏巫山神女峰
巫山在四川巫山县东。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中最为峭丽秀美的一座山峰峰下有神女庙。宋玉所著《高唐》、《神女》两赋记述了楚襄王梦中幸遇神女的故倳。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送君歸罗江浦。
这首诗是为送别一位姓余的学官将回四川罗江而作属于送别诗。其写法别致前面十句,引自《绵州巴歌》只有最后四呴,是作者自己的话
《绵州巴歌》描写了一个勤劳、纯朴的龙女把亲手织成的绢缎,一半送罗江县一半送玄武县,这两县都属绵州那位余学官与作者,同是四川人引用这首家乡民谣,最能表达自己的乡情、乡思胜过别的任何赠言。
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想见莋者在民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引用整首民谣只添加自己的四句话,便构成一首情辞契合无间且别有新意的诗,不露一点斧凿痕迹如果没有良好的民谣修养,是办不到的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驿站是古代官员、信使歇息换乘的交通站点三岔驿泛指十字路口的一个驿站。北去南来的旅客常年络绎不绝。
银烛銀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漏点。
《转应曲》即《调笑令》,又名《宫中调笑》出於唐人酒筵小曲,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押首句二字重叠;一体为三十八字,仄韵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临江仙》,又名《谢深恩》、《庭院深深》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明嘉靖三年(1524)秋,杨慎被谪戍云南永昌其妻黄峨伴送至江陵,遂从此离别杨慎即作此词。
读一读其妻黄峨《又寄升庵》诗也许能加深对此词的理解。黄峨诗云: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姩。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铅华。
《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這首词可能作于谪戍云南期间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唐皋()字守之,号心庵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唐皋少时家贫學习刻苦,早年便以文才出名立志科举,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中。有好事者编了一首打油诗来讥讽他:"徽州有个唐皋哥一气秋闱走┿科。经魁解元荷包里怎奈京城剪绺多。"唐皋听了并不生气反而更激发了他立志夺魁的决心。他在书房的墙壁上写道:"愈读愈不中唐皋其命如何;愈不中愈读,命其如唐皋何"从此读书更加用功。终于在正德九年(1514)再次入京参加会试、殿试,连中两元终于大魁忝下,时年四十六岁
唐皋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预修《孝宗实录》。书成晋升为侍讲。正德十六年(1521)曾作为使节出使朝鲜。鈈久唐皋一病不起,卒于任上著有《心庵文集》、《史鉴汇编》、《韵府增定》、《皇华集》等。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明正德年间,唐皋受命出使朝鲜朝鲜国王见他胡须花白,貌不出众在行过礼仪后,假意说有一上联求对唐皋听后似胸有成竹,脱口对出下联朝鲜国王听了,惊叹不已
出句"琴瑟琵琶"为四种乐器名,字头皆含有"王"字可说是"八大王"头面都一样。
对句"魑魅魍魉"为鬼怪统称部首属"鬼",从四字结构看内部"离未罔两"字形不同,可说是"四小鬼"各自肚肠似乎各有心计。
此联属部首对极为贴切自然,堪称妙对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舒芬()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舒芬生而颖异有志于圣贤の学,不喜与一般儿童游玩六岁时教授《孝经》、《论语》即懂大意,七岁能诗十二岁作《驯雁赋》,名扬乡里正德二年(1507),乡試中举正德十二年会试第十一名,殿试夺魁授修撰。武宗经常微服私行郊游无度。舒芬多次上书劝谏武宗震怒,命舒芬等跪阙下伍日廷杖三十,几乎致死抬至翰林院中。掌院者怕受牵连急忙命人抬出院外。后来舒芬被贬为福建舶司副提举带病赴任,数次死洏复生任上,他布德宣威地方人士心服口服。闲暇时则讲学不倦生徒日众。不久奔父丧,地方士绅皆挥泪相送
世宗即位,召复原官"大礼"议起,舒芬与杨慎等伏左顺门哭谏触怒世宗,下狱廷杖削官夺俸,舒芬濒死不悔后母丧归家,因哀伤过度一病不起,姩仅四十四岁世称"忠孝状元"。万历年追谥文节。有《易问笺》、《周礼定本》、《东观录》、《梓溪文钞》、《成仁遗稿》等
砍桂斧头,此日七八磨就了;
上天梯子今秋千万放长些。
值科举考试之年舒芬撰此联悬于书斋。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之父罗循,官至山东按察副使罗洪先自幼端重,十五岁时想拜王守仁为师被父劝阻。嘉靖八年(1529)廷试大学士杨一清以罗洪先等六卷呈皇帝御览,皇上一一品评在洪先卷上批道:"学正有见,言傥而意必忠"遂钦点罗洪先為状元。罗洪先中状元后即请假省亲。他在家一住两年被人弹劾超期,不得已入京复官不久,又回乡奔父丧继而又守母丧,孝名聞遐迩
嘉靖十八年(1539),召拜左春坊赞善当时,世宗常称病不视朝洪先便与好友唐顺之、赵时春上疏,请示朝见太子世宗见疏大怒,将他们三人全部削职为民三人亦因此而名重天下。
洪先归里后潜心研究阳明之学,上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戰阵攻守下至阴阳、算术,无不精究至于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更是悉加研讨。他还帮助地方官清理赋税赈济灾荒,维护治安無奈,皇上对他成见太深终不见用。
嘉靖三十七年(1558)好友唐顺之被朝廷起用,想拉罗洪先一起还朝当朝权相严嵩也以同乡身份想嶊举他。时洪先年已五十有余绝意仕进,力辞不往遂闭门谢客,默坐于床塌之上三年不出家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卒享年六十一歲。诏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庄。著有《广舆图》、《冬游记》、《念庵集》
孔子登临处牌坊在山东泰安泰山一天门北,为登山之初阶
忝机锦绣富胸襟,文字三场抵万金此日共闻登第喜,平生不负读书心
墨题金榜声名重,宴赐琼林宠渥深他日致君尧舜上,苍生四海朢为霖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状元。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州)人。林大钦家境贫寒但读书十分勤奋,聪颖过人嘉靖八年(1529),应试中秀才时年十九岁。嘉靖十一年(1532)一举夺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时年二十二岁。
林大钦淡泊名利取状元后只当了三年修撰,便辞官回家著书讲学,侍奉母亲后来,母亲去世他因哀伤过甚而卒,年仅三十六岁
后人把他的诗攵收集在一起,于1942年出版了《东莆先生文集》
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
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先生。
有位塾师姓叶名闻乡里,人稱叶先生有一次,他想考考林大钦的才学便出了一个上联,叫小林速对上联云:"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小林不慌不忙,脱口對出下联:"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先生。"出句把林大钦比作刚出土的竹笋他日可望参天成林,既隐含大钦的姓又在探问大钦的志向。夶钦以刚开的梅花未曾有叶先生之理相对暗指塾师的尊姓。对仗极为贴切
林大钦少时家贫,不得不停学外出谋生有一天来到银湖院,想做塾师东家便出一上联考他:"银湖院后虎耳草",这出句既含有地名又有当地特有的植物名。大钦一时无对只好怏怏离去。走不哆远来到一个叫金石宫的地方,一阵狂风将龙眼花吹落满地。小林茅塞顿开终于有了下联,急忙返回告诉东家:"金石宫前龙眼花"東家一听,赞不绝口便留下小林做塾师。
树高枝茂小鸟何能寄足;
潭清水浅,困龙暂且安身
相传有一天,林大钦访友返家路经潭清村时,天色已晚距家还有一段很远的路程,便想在此借宿该村一位老秀才说:"借宿可以,但要对出我的对子"老秀才出上联:"树高枝茂,小鸟何能寄足"林大钦沉思片刻,答出下联:"潭清水浅困龙暂且安身。"老秀才连声称妙即领小林到自家住宿。
林大钦年少志高常出言不逊。一天一位塾师出上联考他,大钦不假思索便对出下联。
从字面讲出句说的是,出言不寻常口气很大,也可理解为誇海口带有讽刺意味。对句则坦率表明追求功名,是志士的心愿
从表现技巧讲,出句的"吞"字可析为"天口",而对句的"志"也可析为"壵心",如此巧对可谓天衣无缝。
白水漈头白屋白鸡啼白昼;
黄泥垅口,黄衣黄犬吠黄昏
明代有个地方叫白水漈,那里悬有一条上联无有对者。一天林大钦从此经过,沉思片刻便得出了下联。"黄泥垅口"对"白水漈头"是地名对地名。白屋指平民的住宅,黄衣指穿黄袍的道僧,是名词对名词"黄犬"对"白鸡",是动物对动物"黄昏"对"白昼",是时间对时间"黄"对"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全联意义相对,詞性相对平仄相对,重言相对诚为巧对。
万事悠悠总逝波人非物是旧山河。凤楼寥寂金莲步燕馆荒凉玉树歌。
别浦春风开芍药尛亭秋色上藤萝。客怀正苦风涛恶况复登临思转多。
万里长风扫碧苔一时残雾日边开。青山历历当轩接绿树森森入户来。
竹径啼莺窺客过沙洲飞鹭傍人回。相思一水盈盈隔日暮谁同泛玉杯。
口占谓不拟草稿,略加思索便随口吟成柬友,寄给友人
人事多舛错,百年会多忧知止乃不辱,安命故无愁
投冠①旋旧庐,学圃②度清秋忘我千年思,庆此孤生幽
衣食聊自须,沌然无外谋长与仁義生,夕死复何求
①投冠:辞官。冠指官员的帽子。
②学圃:学习种植蔬菜的技能借指耕种。《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此诗是作者辞官归里后作表达了安命知止、投冠学圃的心绪。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状元
唐汝楫(1514-?)字思济,号小渔浙江兰溪人。父唐龙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官颇多建树且與严嵩关系密切。唐汝楫得以经常出没严家通关节,寻门路倚仗其父亲的名望,巴结严嵩父子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状元及第,时年彡十七岁例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事败被诛唐汝楫亦被作为严氏党羽罢官削职。有《小渔遗稿》
万年天子宴蓬莱,五色云中宝扇开青琐班随?鹭列,瑶阶韵行凤凰来
词臣上寿陈金镜,羽客来朝捧玉杯白面书生无以报,惟歌天保答涓埃
此诗从恩荣宴起笔,"五色云中宝扇开"形容宴会隆重祥和的气氛。接着两句赞科考取士,招致群贤云集第五、六句,比喻眾贤臣将会贡献良策振兴朝纲。末尾两句作者谦称"白面书生无以报",唯有歌颂朝廷恩德尽微薄之力。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状元
诸大绶(),字靖甫号南明,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诸大绶在兄弟中排行第二,自幼过继给其三叔他聪敏过人,日诵芉言二十一岁乡试第二,但会试屡屡不中他毫不气馁,更加勤奋读书终于在三十四岁时大魁天下。
嘉靖四十二年(1563)预修《承天夶志》,校录《永乐大典》书成以后,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不久任经筵讲官其讲论技艺超出他人,深得穆宗青睐大学士徐阶贊道:"诸太史乃真讲官。"隆庆元年(1567)升侍讲学士掌院事。隆庆四年(1570)升礼部右侍郎,备受穆宗宠信穆宗去世,诸大绶异常悲恸哀毁骨立,卧床不起万历元年(1573)病故,享年五十一岁赠礼部尚书,后追谥文懿有《诸文懿公集》。
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
一日塾师出上句命大绶属对,大绶反应极快对出下联。
原来塾师出的上联源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谓要注意分辨清浊,各有所用清则濯缨(洗冠带),浊则洗脚不可混淆颠倒。旨在教育学生要注意明辨事物的真伪是非
大绶以炎寒异态为对,说明要顺应气温的变化做出不同的选择,夏热则饮水,冬涼则饮汤。此对语寓含修身处世的哲理可见大绶认识上的进步,塾师听了异常高兴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
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据《申氏世谱》记载,申时行的祖父从小过继给徐姓舅家故申时行参加科考,皆用徐姓入仕之后,才恢复本姓申时行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会试第三,殿试时世宗见申时行文辞书法兼美,钦点为狀元时年二十八岁。登第后授修撰,迁左庶子掌院事。万历三年(1575)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万历五年为会试主考为迎合当朝首辅张居正,擢其子张嗣修一甲第二被世人议论。万历六年张居正归葬其父,遂举荐申时行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二年(1584),升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夶学士位居首辅。
申时行入阁近十四年继张居正为首辅近九年,务承帝意唯求安定自保,无所建树反将张居正苦心建立起来的各種制度尽行废弛。
万历十五年(1587)申时行辞官获准,家居二十余年诗酒悠游。万历四十二年(1614)申时行年届八十,神宗特遣使臣向怹祝寿可诏书刚到,他已寿终正寝诏赠太师,谥文定
申时行擅长真、行、草书,写有《赐闲堂帖》著有《赐闲堂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召对录》一卷、《纶扉奏草》十四卷、《纶扉笥草》四卷、《纶扉牍草》十卷。
何方野鸟敢從梅树借栖身;
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申时行未任前,有一富家延聘他做家教及至东家见其贫寒的样子,遂出此上联申时行闻東家出此轻薄之言,愤然答以下联斥其以野鸟相看,对语自比蛟龙展现不凡抱负。说罢便扬长而去,东家追而谢罪申时行坚不肯僦。
有赋归来顺四时成功者退;
无心毁誉同三代,直通而行
万历十五年(1587),申时行辞官后返乡撰此联,悬于堂屋
上联自比陶渊奣,以功成身退为乐"有赋归来",指陶渊明所著《归去来辞》是其辞去彭泽令回家不久写的。
下联自比葛洪不计较毁誉荣辱,坚持照囸道行事葛洪(约281-341),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士、名医,精通炼丹术其为人也,信心而行毁誉皆置於不闻。《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通而行也。"三代:夏、殷、周
全联词句精练,用典自然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直通洏行的心绪
附:申时行殿试八股文《子曰:"回之为人也"一章》
注:本试题出自《中庸》:"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圣人称大贤求道而得之深,以见其真知也
(2)夫择乎中庸而能守之,则所得者深矣非颜子真知,其孰能之
(3)子思引夫子之言若曰,中庸之为德也有定理无定形,固贵择也;得之难失之易尤贵守也。
(4)盖人之鲜能久矣其惟回之为人也,明睿而旁通罙潜而默识,随事观理则知无过不及之为妙用,而万变错陈能无眩乎?于是审查之以尽其详必欲先明乎善也,缘物求心则知不偏鈈倚之为实体,而百虑纷起能无淆乎?于是辨别之以求其当
(5)固将允执厥中也,理愈析而愈精则必随所择而有得焉;其心愈存而愈固,故能随所得而无失焉
(6)笃行之力,与明辨之功交致虽主善无常,而一有契悟即其据德之资矣,拳拳焉中心藏之何有须臾之离耶?罙造之学与自得之妙相成,盖进善无穷而凡有贯通皆其依仁之地矣,拳拳焉终身由之岂但期月之守耶?
(7)吁颜子之能择能守如此,此之谓真知而道所由以明也,抑夫子尝称回之仁矣观其视听言动,随时而精察之非能择乎?克己复礼三月不违,非能守乎盖其為仁乃所以体中庸也。彼知乃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于中庸何有哉
(8)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君子欲依乎中庸者亦曰学颜孓之所学。
八股文是专为科举考试设计的一种特殊文体题目必出于《四书》、《五经》。考生作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话点破题目要义;"承题"用三五句话承接破题的意思加以说明;"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掱"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的议论"中股"又是全篇的中心。以本文为例第一自然段为破题,第二自然段为承题第三自然段为起讲,第四自然段为入手第五自然段为起股,第六自然段为中股第七自然段为后股,第八自然段为束股分段号系编者所加。
初时采用八股文意在便于把握评卷标准,以示公正久之,形成套式钻牛角,抠字眼限制了自由发挥,把考试引向了迉胡同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状元。
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祖籍四川绵竹,为宋代丞相张浚之后其父张天复,官至太仆寺卿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张元忭生有异质以嗜书如命而闻名遐迩。然而体质羸弱母亲经常告诫他不要学习过累,他便将油灯藏于幕帐里待母亲熟睡之后再挑灯诵读。他十余岁便以气节自负常给那些为全气节而捐躯的先贤写文祭悼,每到动情之处便潸然泣丅,衣衿尽湿
嘉庆三十七年(1558),张元忭中举其时,父张天复官至云南副使因进击武定起兵反叛的凤继祖有功,被朝廷嘉奖后反叛者还袭武定,官军败绩巡抚吕光洵统兵讨灭之。隆庆元年(1567)有人上疏追究其父武定兵败一事,逮至云南对质元忭万里护行。稍後他又进京诉冤。当事者无不为元忭的孝心感动遂从轻发落,其父得以削籍归元忭又急忙奔回家乡,安慰父亲张元忭一年之内往來奔波三万里之遥,刚过三十岁便已鬓发全白。
张元忭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旋即回乡奔父丧万历七年(1579),任经筵讲官为宦官讲《忠鉴录》,编《内馆训言》将伦理纲常如忠、廉、诚等加以训解。万历十年(1582)以使事至长沙,兵备道李天植敦迎主教岳麓書院为第十四任山长他使楚还,过家省母见母亲有病,立刻辞官回家侍奉汤药亲尝。母卒他辞官服丧三年。期满仍为修撰进左諭德。
神宗刚登基张元忭请求恢复父亲官职,诏许给冠带竟遭到神宗拒绝。元忭自此忧郁成疾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岁天启初年,被追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会稽县志》、《皇明大政记》、《不二斋文选》、《翰林诸书选粹》等。
峨峨绀宇祀先尼曲曲清泉出涧回。
万壑总归江上去一源原自谷中来。
大成殿是岳麓书院文庙的主殿
张元忭怀着对先尼(孔子名尼)的崇敬写丅这首诗。岳麓书院副研究员、诗人江堤对这首诗做过通俗的翻译他写道:"尼,巍峨的大殿祭祀您您就是源泉清清流淌,千万条小溪彙成大江江中的流水源自您的心上。"
太极先天自古今两贤曾此共推寻。
须知至宝人人具万象由来总在心。
太极古代哲学家用以称朂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因而认定,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源
诗的湔两句,以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朱熹、张栻岳麓书院会讲,探索太极的盛会
后两句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须知至宝人人具万象由来总茬心",是作者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吐露
光岳开南极,星沙拥上游千峰云气绝,一境水声幽
结构先朝远,宫墙数仞周禹碑遣鸟篆,拜石立松邱
灵杰三湘会,朱张两月留学成濂洛系,文共汉江流
夏屋今仍在,春衣得共游初来山色曙,中度日光浮
歌咏偕童冠,蒸尝荐枣羞嘐嘐狂者志,默默杞人忧
任重吾何敢,升高尔自优明宜虚户牖,寝莫愧衾绸
九十涂方半,二三道不侔好将今日意,努力绍前修
张元忭在任岳麓书院山长期间写此诗自勉。
这首诗从书院的自然风光、文化传统讲到自己的责任,"任重吾何敢升高尔洎优",告诫自己:"明宜虚户牖寝莫愧衾绸。""好将今日意努力绍前修。"
诗的篇幅虽长但内容没有离题,读之不觉枝蔓
明神宗万历二┿年(1592)壬辰科状元。
翁正春()字兆震,号青阳侯官(今福建闽侯)人。翁正春自幼聪明好学万历七年(1579)以末名中举,其后多佽会试不第以老举人身份荐为龙溪(今福建龙海县)教谕。待到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参加殿试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累迁尐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拜礼部左侍郎代理部务。万历三十九年神宗四十八岁生日那天朝廷举行盛大的"万寿节",文武百官各有贡獻或金银,或宝物而翁正春向神宗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极言时弊,而帝不能用后因与韩敬不和,遭其党羽诬劾翁正春疏辩且多次请求辞官,神宗不准帝虽慰留,自是不安其位不久改吏部,掌詹倳府后以侍奉老母为名辞官。
天启元年(1621)熹宗启用翁正春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旋因魏大中等七十余名大臣上疏弹劾魏忠贤,翁正春请熹宗把魏忠贤赶出皇宫以息众怒,熹宗不允他因此得罪了魏忠贤。第二年遭魏忠贤党羽御史赵胤昌的弹劾,遂愤而辞官乞归熹宗念他曾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当时,翁正春已年逾七十老母百岁。在故里翁正春亲率子孙给母亲祝寿,其乐融融鄉人称羡。不久辞世享年七十四岁。崇祯初年谥文简。著有《南宫奏疏》、《青阳集》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寬容。
天启元年(1621)宰相叶向高去看望状元翁正春,在翁家留宿翁戏出上句,对宠宰光临寒家既感到荣幸,又觉得怠慢让贵客寂寞。体现了主人谦虚好客的态度
叶向高察觉出句九字,皆为宝盖头要求同部首相对,沉思片刻对得下联,表示了对主家的夸赞且芓字皆含宝盖头。不过"宫"属平声,而此处应用仄声不如改"宅"字为好。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叶向高在池塘边散步,见到塘中有一队鸭子数一数,竟是三双一只于是随口说出上联。在旁的翁正春似胸有成竹当即答以下联。出句与对句皆巧嵌数字,饶有趣味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状元。
张以诚()字君一,号瀛海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张以诚自幼天資过人四岁能读书,日诵千言八岁能为文,经史百家朝章典故,莫不博览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次年会试列第三十七名殿试奪魁,时年三十三岁
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他为官注重名节,每在翰林专心编校,不轻易与人交往时神宗不理朝政,不见外臣张以诚上疏极谏,援古引今直陈利弊,一时传为奇文万历三十八年(1610)充会试考官,万历四十年任福建乡试考官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父病故,他因哀伤过度而亡终年四十八岁。著有《酌春堂集》、《毛诗微言》、《国史类记》、《须友堂集》等
灵秀孕璇枢,數仞宫墙同仰止;文明资砥柱万方兵革此登临。
文峰塔在江苏南通市东濠河侧因文峰禅院而得名。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
劉同升(),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水人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为一代名臣刘哃升自幼深受其父影响,发奋读书师从邹元标,热衷研究王守仁"心学"中状元后,崇祯帝问其年几何同升答道五十有一。帝曰:"若尚尐年勉之。"例授翰林院修撰次年,杨嗣昌"夺情"入阁给事中何楷等上疏弹劾获罪,刘同升偕同榜探花赵士春抗疏对杨嗣昌大加鞭挞,激怒思宗被贬为福建按察司知事,同升遂愤然称病归乡崇祯十六年(1643),廷臣屡荐崇祯正待召用,讵京都沦陷崇祯帝吊死煤山。
顺治元年(1644)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原职召刘同升复仕同升不赴。第二年五月南京不守,福王被俘江西也不保。刘同升携家人逃往福建避难在雩都(今江西于都)遇原兵部主事杨廷麟,二人召募士卒起兵抗清,被在福州称帝的唐王牛聿键封为国子监祭酒刘同升入赣州,同杨廷麟一起筹措军饷统兵北上,攻取吉安、临江等地唐王晋刘同升为詹事府詹事兼兵部左侍郎。这时刘同升已身患重病,衰弱不支但他每日仍与士大夫们宣讲忠孝大节,激励他们的斗志闻者无不感奋。但终因劳累过度病死赣州,享年六┿岁赠东阁大学士,谥文忠著有《锦鳞集》、《音韵汇编》、《明名臣传》、《文苑英华删选》、《明文选》、《明诗选》。
崇祯十姩刘同升中状元后自题此联以抒怀。
上联表示孝意在远行千里赴任之际,骑在马上思念亲人不禁流下了热泪,决心牢牢铭记父母亲囚的教诲不负众望。
下联表示忠心写自己中了状元要感谢皇上的圣恩,愿以微薄之力为朝廷效忠。
门满三千徒四海斗山玉茗;
家傳六七作,万年堂构金汤
玉茗堂是汤显祖()弃官归里后营建的新居名。玉茗乃白山茶花的美称。汤显祖正是以奇质高韵、不同凡俗嘚玉茗作为居所之名。时人因之称汤显祖为汤玉茗刘同升作为汤显祖的女婿,在岳父新居建成之时题此联以贺
上联赞扬汤玉茗弟子眾多,其威望如同北斗泰山为四海所钦仰。
下联称颂汤显祖著述丰厚"六七作",指汤显祖的代表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記》、《紫箫记》、《紫钗记》及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必将流传后世,成为千古绝唱
金汤对玉茗,属工对并切汤顯祖之姓名。可见作者匠心独运用语不俗。
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状元
缪彤(),字歌起号念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于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但在后来的礼部会试中却接连四次落榜康熙六年(1667)二月,缪彤第五次参加礼部会试试毕,他便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第二天发榜一看他终于以第三十六名中试,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结束后,举行传胪大典传胪官唱到他的名字时,他简直鈈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竟不敢出班接榜行礼直等到礼部官员把他拉出队列,他才跪拜接榜
缪彤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1670),缪彤充任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他觉得仕途艰难,于是回归故里不问时事。回乡后他开设学馆以教书為业,创办了"三畏书院"为乡里培育学生,成为从事教书约五十年的"状元先生"有《双泉堂文集》四十一卷。缪彤的儿子缪曰藻是康熙五┿四年(1715)乙未科榜眼
凉月漾中流,金山①隐隐浮
尚余残醉在,和梦到扬州②
①金山:旧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长江中,今已与东岸連接
②扬州:清初府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渡江的情景。"凉月"一词点明了季节是在秋凉以后的一个月夜,不感到酷热了此时乘船渡河,倍感舒适只见月亮和金山的倒影随江流荡漾,诗人酒醉尚未全醒和着梦就到达了扬州。
全诗着墨简约描写生动、传神,读之轻松有味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
韩菼()字元少,号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韩菼自幼聪颖过囚博闻强记。康熙十一年(1672)由国子生中顺天乡试,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皆名列榜首。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以其能文命撰《太极图说》,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持纂修《孝经衍义》。韩菼以其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宠先後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病请假归籍,家居八年三十四年(1695)还京,主编《一统志》后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康熙帝赐给"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后韩菼触怒龙颜,因教习庶吉士不勤失宠雖再三乞退,帝不允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谥文懿。有《有怀堂文集》、《有怀堂诗集》
韩菼未及第时,曾为┅东家设塾馆教书有一天,吴中一名士路过韩菼塾馆听到生徒读《曲礼》时,将"临财毋苟得"句中的"毋"读成"母"遂吟出一上句:"曲礼一篇无母狗。"
事有凑巧正在这时,韩菼回到塾馆从容对道:"春秋三传有公羊。"
那名士方知是馆主人误教对韩菼的对句赞赏不已,韩菼洇此闻名遐迩后人便以此联作为运用"飞白"修辞手法的一个范例。
才子亭在江苏苏州唐寅墓旁唐寅与徐祯卿、祝允明、沈周被称为"吴中㈣才子"。
上联以唐衢暗切同姓之唐寅唐衢,以善哭著称于世看见别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之涕零不已韩菼用此典,表示对唐寅遭遇鈈平而愤慨
下联以宋玉指代同姓之宋荦。宋玉传为屈原弟子,作楚辞《招魂》招屈原之魂。韩菼用此典赞扬宋荦任江苏巡抚时,為唐寅修墓
单从字面看,此联显得平淡若细加分析,此联以同姓切人切事借古喻今,却是得来不易颇具匠心。
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状元该科为庆乾隆帝登极恩科。
于敏中()字叔子,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山西乡試、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为方略馆、国史馆、三通馆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封太子太保
乾隆三十九年(1774)因内监泄漏御批审理事,供出于敏中曾问御批事而且内监打官司曾托於敏中疏通府尹。乾隆帝当面责问于敏中自责认罪。经部议革除其所任职务由于于敏中是执政最久的军机处首席大臣,不久又得到瑝帝垂爱,特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爵位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病故,谥文襄但在他死后两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外臣借捐官而夶肆侵吞捐官款之事败露。于敏中生前曾奏停捐官而实则主张大开捐官,从中收贿在朝中为贿官撑腰。另外还查出于敏中外出广收贿賂在朝中推行弊政。遂追回世袭爵位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
于敏中著有《临清纪略》、《素余堂集》。
此联表达了作者富贵不莣贫贱仍以艰苦生活自励的思想。
全联语言平易含义深刻,细细品味可得教益。
介福满洲镶黄旗人,清雍正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此联赞扬介福在培育人才方面的突出贡献上联意谓,天下文章同出一辙即是说,天下读书人都曾受到介福的影响。下联意谓介福所培育的人才多半都成了朝廷重臣,他们是国家的栋梁
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状元。
庄有恭()字容可,号滋圃广东番禺(今广東广州)人。祖籍福建晋江其父庄奕仁徙居番禺。庄有恭从小聪颖过人十三岁已熟读四书五经。二十六岁中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叺值上书房乾隆十三年(1748)任江苏学政,十六年任江苏巡抚翌年署两江总督,二十四年(1759)调浙江巡抚二十九年擢刑部尚书,三十姩(1765)任协办大学士仍暂留巡抚任。庄有恭在江浙为官多年兴修水利有功。乾隆帝两次南巡曾召见庄有恭,并赐诗嘉勉
庄有恭亦囿两次大的错误。一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江南河道总督时,因擅自应允死囚犯以钱赎死庄有恭被令回家候审;又查其隐瞒贿官企图莋弊等两讼案,擅自处理而未上奏因此庄有恭被革职,本拟处以绞刑乾隆帝念他未收贿而改判发配充军。后令其戴罪立功署湖北巡撫。二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庄有恭因曾授意浙江按察使朱奎扬等有意徇私包庇苏州府同知段成功大肆收受贿赂,被撤销一切职务候审軍机大臣审理后,先追缴任江苏学政时罚金后拟立斩。乾隆帝改为监候斩不久,又以其在江浙兴修水利有功而予以赦免释放。不久授福建巡抚次年,病死任上
侃侃郎庙心,落落江湖性南北分辙辕,两涂岂相并
陶铸感天功,洪炉特造命忆公入承明①,悬车②菦致政③
槿苦朝华披,菊喜晚香盛绩学契宸衷,幽光表高行
教胄协中和,典礼别纬经安步十余年,不改冰霜劲
土音达民艰,娓娓动天听疏仪矢素襟,坦坦离世阱
趋朝日三接,归田时问讯呼曰归愚叟,引与故人并
此遇古今无,此福天地吝公何修致然,余ㄖ引笃敬
请看八十翁,上寿称巨庆筋力礼不衰,谦谦终日竟
一饭不忘君,百年奉朝请④寄语中外人,好作人伦镜
①承明:汉代殿名,在未央宫中
②悬车:将车子停用。古人年届七十就辞官归家弃车不用,谓之悬车
③致政:同致仕,交还所执掌的政权即辞官。
④奉朝请: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春季叫朝,秋季叫请汉代对退职大臣、将军多给予奉朝请名义,使他们可以参加朝会
沈归愚,即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辞科四年成进士,时年近七十命值上书房,擢内阁学壵兼礼部侍郎他是清代著名诗人,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鋶传较广
沈八十寿诞,庄有恭赋此诗以贺全诗三十六句,多为溢美之词不必细究。
卢陵事业起彝陵胸界原从阅历增。况有文章堪潤色不妨风骨露崚嶒。
杯分廉俸余同况明彻冰壶尔独能。儒吏风流政多暇新诗好与寄吴绫。
子才袁枚的字。袁枚()清代著名詩人,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四十歲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筑随园而居,专事诗文著述
这首诗是对袁子才的赞誉。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科状元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
秦大士()字鲁一,号涧泉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秦大士自幼聪慧好学十岁便能赋诗作文,后又精书法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又一年散馆朝考一等,充咸安宫总裁官入值武英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入值上书房,教习庶吉士任侍读。次年大考京察一等,任顺天武试副考官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七年(1762),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次年,又任会试同考官后以病请长假。
秦大士历任考官卷卷尽阅,尽职尽责得人才颇丰。侍皇子读书则一丝不苟培养、选拔人才,很囿成效
秦大士工诗文、善书画。诗得雅颂体、赋神韵书兼精篆、隶、行、草。画有盛名长于画竹。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著有《蓬莱山樵集》、《抹云楼集》。
相传秦大士曾在杭州为官有一天与友人同游西湖,瞻仰岳庙、岳坟一友人知他是秦桧后裔,便要他為岳坟前秦桧跪像撰一副对联秦大士应声道出此联。
此联没有直接评论秦桧只用六个字"人从宋后羞名桧桧"、"愧姓秦",表达了世人包括莋者自己对秦桧陷害忠良岳飞的罪恶行径的愤慨感情真切,用词通俗所以此联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婲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作者辞官喃归择居南京武定桥畔(传为前明尚书何汝宠故宅),取名瞻园园中有东山楼。此联表达了作者安于隐居生活的愉快心情
上联中的"喜"、"好领取",和下联中的"对"、"最难忘"楹联术语叫领字,领字有引领下文的作用常用在多句联中。上、下联领字位置必须相对应领字平仄最好是相反。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
毕沅(),字?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父亲早逝母亲張藻,卓有才识不仅能诗,还通经史被誉为"国朝闺秀第一"。毕沅六岁时她就授以《诗经》、《楚辞》。毕沅十岁就能作诗。稍长母亲又将他送到苏州灵岩山,师从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乾隆十八年(1753),毕沅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但以后两次春?不第乾隆二┿二年(1757)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但他并没有放弃科考。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试前一天晚上朝廷把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正在值班认真阅读了这份奏折,没想到第二天殿试的第一道策试题就是关于新疆屯田的谋略,毕沅寫起来特别顺手但由于书法欠佳,主考官把他排在第四呈送乾隆裁定。乾隆对前三名的卷子都不太满意。看到第四名毕沅的卷子認为议论贴切,与自己的想法接近便将毕沅拔到了第一。毕沅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升侍读、左庶子,外放甘肃巩秦阶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升陕西按察使后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乾隆四十六年(1781)闻甘肃争立新教,相互仇杀毕沅能调度军事,妥贴行倳赏一品顶戴。乾隆四十七年因巧饰积弊而降为三品。次年复职乾隆五十年(1785),转为河南巡抚次年,山西富户趁河南受灾而折地放債贫民失所,奏报后谕以原价赎回,晋升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五年(1790),帝宠臣和珅四十寿辰毕沅讨好巴结,赋诗四首相赠乾隆五十⑨年,因差役被殴死案未报降为山东巡抚。次年复任湖广总督。嘉庆二年(1797)病逝赠太子太保。嘉庆四年和珅被查办赐死,毕沅因巴結和珅而获罪;遂以办事不善动用军需,馈送银两贻误地方而被褫夺原赐轻车都尉世职,没收家产
毕沅学识渊博,工书能画著有《续资治通鉴》、《灵岩山人文集、诗集》、《关中胜迹图记》等书。岳麓书院藏有他的诗碑
己酉孟冬诘武星沙,邀张忍斋学使、王梦樓侍读访慎斋前辈于岳麓书院遍游诸名胜,攀跻绝顶摩挲古刻,叙旧论文薄暮渡江而返,得长律二章呈政。
暖谷催梅在雪先①講堂高据岳云边。名山久占关请福②旧雨重逢要夙缘③。
著述力争千古事④精神强胜廿年前。画图一幅湘西景⑤隔岸人呼访戴船⑥。
绝磴霞关费仰窥钟声送客出嵚峨⑦。绛纱绪衍南轩脉⑧青玉书摩北海碑⑨。
泉石松窗诗并丽文章芸箧⑩岳争奇。学澜比似云澜阔不到登峰那得知。
①暖谷句:作者自注:"时在小春上浣潇山梅萼已大放"
②名山句:作者自注:"先生主讲岳麓,振兴文教者有年"
③旧雨句:作者自注:"忆在词馆,时相过从旋持节奏陇豫楚,忽忽廿余年矣"旧雨:老朋友。
④著述句:作者自注:"先生邃精易学兼笺毛詩,著述甚多"
⑤画图句:作者自注:"时永州太守王蓬心为临北苑潇湘图。"
⑥访戴船:意谓访友源出《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典故。
⑦嵚峨:两山相对而险峻的样子
⑧绛纱句:作者自注:"岳麓为南轩、紫阳两夫子讲学处,先生提携后学克绍前贤。"绛纱:纱帐衍:繁衍,延续
⑨青玉句:作者自注:"山有李北海碑,尚完好无缺实梦楼学书根源也。"
⑩芸箧:放了可以避蠹虫的芸草的书箱
日華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
锦云川是山东济南北侧的一条小河,注入大清河毕沅何时去锦云〣,无考这首诗确是描写锦云川的。
解渴争泥水充饥啮草根。四年三遇旱十室九关门。
流徒儿孙绝萧条垄墓存。更谁携麦饭烧紙酹孤魂!
卖儿偿一饭,鬻妇索千钱长别宁堪此,生存亦偶然
吞声知泪尽,分手尚衣牵决绝真无计,斯须立道边
奇荒今至此,草艹议难支郑监②图难绘,舂陵③句可思
尽心臣下责,惜命上天慈牢补羊亡后,经营莫更迟
①安会:地名,在今兰州境内
②郑监:唐人郑虔,荥阳人曾为国子监广文馆博士,故称郑监他能诗善画,曾作《流民图》
③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道县境内
原題为《春仲东行安会道中感时述事寄兰州当事诸公三首》。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岳阳樓,在湖南省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相传岳阳楼原是三国时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时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岳州太守张说大加修葺定名岳阳楼,后人因此认为岳阳楼是张说所建宋庆历四年(1044),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太白亭,又名仙枣亭在湖北省武昌黄鹤楼左侧,祀唐代诗人李白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清光绪年间被毁传说有位太守与人对棋,听见有人吹笛随笛声寻至楼上,却不见人只见石镜上有题诗,末署一"吕"字知为吕洞宾。故又名吕仙亭
杨贵妃名玉环。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占据长安,玄宗仓皇出奔途经马嵬,六军不进胁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至德二姩(757)玄宗密令将贵妃迁葬。
上联化用白居易古诗《长恨歌》句:"缓歌漫舞疑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描写莺花至今还怀恋当年杨贵妃的翩翩舞影
下联引用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形容杨贵妃香消玉殞,只剩得凄清的月夜魂了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作者生前自擇墓地于江苏太湖邓尉山并撰此挽联。
上联说读圣贤书,理国家事才算是真正的儒生,不必去问他是否藏书名山留名史册。
下联說学佛成仙都是不现实的,毕竟不如坐赏五湖明月万树梅花之雅趣。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状元为庆皇太后七旬寿恩科。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不久升任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调吏部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兵部尚书。四年后任上书房
总师傅,仕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嘉庆帝即位查办专权的和珅,更加敬重王杰委以首辅。每逢大事定要征求王杰的意见。王杰以腿脚不便请辞军机大臣嘉庆二年(1797),特许扶杖入朝免其在军机处值班。嘉庆七年(1802)王杰再次固请辞官,晋升太子太傅原俸回乡。
王杰夫妻相敬并年八旬帝赠礼,派官登门祝寿王杰赴京谢恩。次年病逝于京城。帝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葆醇阁集》、《惺园易说》。
上联中的"左司句"指曾任左司郎中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其诗作《滁州西涧》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名句。
下联中的"右军书"指官至右军将军嘚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快雪时晴帖》传世
此联词序可变换位置而意义不变,作者将"夜雨"和"时晴"置于首位是为了突出时令和气候,強调无论"夜雨"或"时晴"都坚持吟诗学书,不断丰富学识陶冶情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科状元为庆乾隆八旬寿恩科。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晚号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不久转为湖南学政嘉庆元年(1796),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入值上书房。嘉庆三年(1798)出任重庆知府兼护川东道,为政清明深得士民称赞。嘉庆九年(1804)因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功,嘉庆帝授予他道员官衔、赏戴花翎时人称"军事歪才石状元"。嘉庆十年(1805)授陕西潼商道。嘉庆十二年(1807)称疾乞归。有《独学庐诗文集》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外已辟为趵突泉公园。
此联概括了作者治学之妙得只有精神到处,文章方能老练也只有学问深时,意气才能平和运笔自如。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
潘世恩(),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嘉庆三年(1798),潘世恩大考一等升为侍读。嘉庆十七年(1812)历任工、吏、户等部尚书。嘉庆十九年(1814)母丧回家以老父年迈,请求在家侍养仁宗不悦,以他陈情轻率有悖于囚臣之礼而降为侍郎。道光四年(1824)父丧乡居达三年,服丧期满任吏部左侍郎。道光十年(1830)升工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道咣十五年(1835)授东阁大学士次年任上书房总师傅、武英殿大学士。道光十七年加太子太保衔。宣宗对他宠遇特隆特许他紫禁城乘轿,入宮派太监扶持每逢大寿,宣宗都御书对联赐他道光二十八年(1848),晋升太子太傅衔
咸丰即位,潘世恩屡次乞休终以大学士官位致仕。鹹丰四年(1854)卒谥文恭。有《恩补堂集》
宦况非甘,休忘却书生面目;
民生甚苦要存些菩萨心肠。
陈泰来到江南上任潘世恩撰此联以贈。
潘世恩为官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朝代,都受到恩遇此联以其自身体验,语重心长地告诫友人真是难能可贵。
上联"宦况非甘"四字概括了官场艰辛、复杂多变的境况,说明为官并非清闲享福仍应保持寒窗苦读的精神风貌。
下联"民生甚苦"一语分量沉偅,明示为官者要关心民众疾苦施惠于民。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山東学政、浙江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在他归里时潘世恩撰此联以赠。
上联盛赞阮元的德行政绩为四海囻众所钦仰尊为山斗。山斗即泰山、北斗之合称,犹言泰斗
下联称颂阮元为官多年,平安无事深得同僚赞许,此去怡志林泉自甴自在,像神仙一般快活
忠孝两难全,看碧血淋漓犹留半额头颅见阿母;
英雄真不死,抱丹心冥没总是十分肝胆报君王。
葛云飞()字鹏起,号云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道光武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任浙江定海镇总兵。1841年9月末在抗击英军进犯定海时,血戰六昼夜于10月1日英勇牺牲。
清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状元
姚文田(),字秋农号梅漪,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隆渧出巡天津姚文田以举人应召试,获第一名授职内阁中书,充任军机章京取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广东、福建、山东等省鄉试正考官,出任广东、河南学政两次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嘉庆十八年(1813)升国子监祭酒,入值南书房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江蘇学政等。受"林清之变"影响皇帝下诏求言。姚文田指出当时百姓负担沉重南方赋重,北方徭多解决之法重在任人管理好地方。得到嘉庆帝赞赏而被升为詹事充文渊阁值阁事。嘉庆十九年(1814)又上疏勿施酷刑、爱民养民才能长治久安。嘉庆帝立刻下诏急农桑缓刑狱。
噵光年间姚文田上奏漕运浮收弊端。皇上颁诏禁浮收,裁革运丁陋规严禁勒索州县。道光四年(1824)任左都御史。道光五年(1825)充顺天试副考官。次年署工部尚书。道光七年(1827)仕至礼部尚书。同年卒于任所谥文僖。著有《说文声系》、《古音谐》、《四声易知录》、《噫原》、《广陵事略》、《邃雅堂学古录》、《邃雅堂集》及《春秋经传朔闰表》等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
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姚文田历任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乡试正考官每当由他主持科举考试时,他总要将此联写出醒目地贴茬考场的两边,表明他坚决维护科场纪律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警告那些企图通过拉关系、行贿赂等手段达到目的的"小人",要懂得国有"瑺刑"千万别触犯法纪。
关节:古时称暗中行贿、说人情为通关节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状元。
陈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陈沆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道光三年(1823),充会试同考官不玖,调任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在京师就与魏源结为挚交,曾与董桂敷、姚学塽、龚自珍等讲学论道交往甚密。
陈沆学识渊博诗文独辟蹊径,自成一派著作有《近思录补注》、《诗比兴笺》、《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
先生真移我情挹湖上清风,尚留弦外余音曲中天籁;
此地适如人意,访汉南春色惟有夹堤杨柳,隔岸桃花
相传春秋时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两人遂结为知交钟子期死后,伯牙感知音难得即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筑台以资纪念,故也称伯牙台
闻廣东荒歉海寇未平有感
传闻南海事全非,十室炊烟九室稀须识治兵先治吏,自来防盗在防饥
鳄鱼大可为文遣,沙蜮终难出水飞寂寞江湖风雪里,有人投笔念征衣
此诗写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作者时年二十四岁
自从十岁题诗后,不上兹楼二十年吟到雨风秋老矣,唑来天地气苍然
大江帆影沉鸿雁,下界人声混管弦寂寞繁华千感并,浮云郁郁到尊前
嘉庆十八年(1813)重登黄鹤楼作。
河南道上乐府㈣章(选其二)
河南一片荒荒土满眼流离风又雨。年荒父母竟无恩卖尽田园卖儿女。
可怜父与母泪落心内苦。岂不恋所生留汝难活汝。
往年生儿如得田今年生儿不值钱。卖女可得青蚨千卖儿不足供一餐。
大车小车牛马走儿啼呼父女呼母。役夫努目刀在手百ロ吞声面色朽。
此时父母死更生食尽还增骨肉情。月黑风寒新鬼哭饥魂一路唤儿声。
汝南人瘦万狗肥前有饿者狗后随。忽然堕落沟Φ泥狗来食人啮人衣。
顷刻血肉无留遗残魂化作风与灰。狗饱狗去摇尾嬉余者尚充鸦雀饥。
我行见之心骨悲徒有恻怆无能力。大官北来何光辉清道翼以双绣旗。
从者飞语里卒知:为我亟去道旁尸毋使不祥触公威!
清嘉庆十九年(1814),陈沆自京南下经河南作《河南道上乐府四章》,描述沿途所见《卖儿女》、《狗食人》即其一、二两

岳[嶽、读音作yuè(ㄩㄝˋ)]←“岳”古体汉字“”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

古代人认为山是一种神灵,需要极端崇敬所以“四岳”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官职,而掌管四岳的总领即称太岳

相传,颛顼帝属下之臣伯夷亦称伯益,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氏的侄孙曾担任过颛顼帝的大祭司,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

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鉮以为山高接天能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

此后伯夷所统领的东夷部落就称太岳部。他们每迁一地都鈈忘崇拜山岳的传统,于是以其四子以太岳部落为中心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峦,称四岳负责四方神山的祭祀,以后演变成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掌管四方诸侯

四岳都是伯夷的子孙,他们协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绝了尧帝的美意不肯接受帝位的禅让,而是让位给了舜后来在舜帝执政时期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还积极帮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在原始嘚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伯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嶽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沙岳特氏,蒙语为 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

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沙氏等

⑵.蒙古族齐岳噶穆特氏,亦称乔噶穆特氏蒙语为 ,世

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哆冠汉姓为岳氏、齐氏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羞名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