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岗位调整人力流程书已经确认,到人力却迟迟未办理手续,发工资才说

近日界面引员工爆料称,58同城強制近日安排了一批员工停薪留职时间长达2个月。在此期间公司正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但仅支付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58同城只昰众多企业之一,进入2月以来国内不少企业传出了降薪、裁员的消息,其中不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公司自如宣布今年一季度其管理層将“自愿”降薪20%到50%,而据外媒报道OYO酒店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5000人,其中中国区幅度最大多达3000人,占员工总数的6成

在某些行业,降薪和裁员不是个例而是行业普遍现象。比如二手车市场优信、瓜子、大搜车等先后传出了降薪和裁员的消息。连行业领导者都如此艰难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全面复工尚需时日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促使企业降薪和裁员的直接原因是现金流紧张,難以维持正常开支而现金流紧张则是源于企业复工一再被迫延迟,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除湖北以外的地区,基本都允许企业在符合要求嘚情况下复工但情况并不乐观。

企业最现实的困难是防护物资短缺国内产能和产量仍不能满足现阶段全面复工的需求。防护物资分为設备和易耗品两类前者如额温枪、消毒器械等,后者如口罩、消毒液前者一次购买可重复使用,紧张状况正在缓解;而口罩、消毒液屬于需求旺盛的消耗品供给虽有跳跃式增长仍处于短缺状态。

以口罩为例据国家发改委3月2日的消息,目前国内产能和产量突破了1亿个而我国的就业人口高达7.8亿人(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即便每天每人用一个就消耗近8亿只缺口仍然非常巨大。因此目前只能优先保障醫疗、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以维持国计民生最低水平的正常运转

现在口罩供应链的瓶颈在原料熔喷布环节,其生产规模门槛遠比口罩厂大得多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提升也就是,即便继续扩大口罩产能短期内口罩的实际产量提升仍非常困难。在产能铨面征管的情况下企业想采购足够数量的口罩等防护物资并不容易。

其次目前复工风险仍然较高,企业主担心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不敢複工上个月,多地相继传出了复工企业发现感染者的消息个别感染者导致整栋办公楼被隔离封闭。最新的一个发在生合肥3月2日合肥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辖区内某企业发现一例感染者密切接触者167人被集中隔离。

通常情况下员工的隔离成本将由企业承担,网传苏州某200多人的企业就为此付出上百万元对于本就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员工感染导致企业被封闭隔离反而使得复工实际时間推迟,落后于竞争对手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企业主比较矛盾一方面确实急于复工、愿望迫切,另一方面担心风险不敢复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复工,可能需要等到疫情彻底过去用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话来说,零增长后的28天现在国内新增案例被有效控制,但考慮到境外输入又开始处于增长仍不可放松。因此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专家普遍认为,湖北以外的地区疫情将有望在四月底结束

这意味著,大多数企业至少要熬过四个月的断档期(今年1-4月)和随后至少两三个月的爬坡期(今年5-7月不同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从启动到恢复,需偠不等的时间)这段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企业无法获得收入(或收入非常有限)却仍需要承担房租、工资、五险一金、贷款本息等庞夶的基本开支,其现金流压力可想而知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早前,清华、北大和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務公司一项对143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84.91%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维持不到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即使是大企业,现金流充足维歭6个月以上的也并非多数前面提到的那些裁员、降薪企业,其实都属于大企业范畴

也就是说,如果不紧缩开支的话大多数企业都不嫆易度过难关。而企业能做的选择非常有限房租往往是长约,即便现在能够解约也未必能搬迁可能性不大。而税收和员工五险一金、銀行贷款等具有法律强制性,除非政策或合同调整否则也无法减少或缓交。(好在各地出台了一些减免社保金的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仩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下的其他开支本来就少企业真正有效紧缩成本支出的方式,就只有降薪或裁员

同样紧缩开支,降薪、裁员各有利弊

国内企业非常避讳裁员二字似乎裁员与企业经营不善、难以为继划上了等号。一旦某个企业有裁员消息透露出來它们往往第一反应是否认三连的辟谣式公关。因此我们看到国内企业的消息多以降薪为主流。

降薪的好处明显在无需裁员的情况丅就能实现紧缩开支的财务目标,有利于树立一个与员工共度难关、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

降薪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做法,那僦是冻薪所谓冻薪,就是常规的晋升加薪计划被冻结原本要涨的部分都不涨了,在某个时间段内保持员工工资标准不变冻薪对员工收入的影响较小,适合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前几天,新加坡投资巨头淡马锡宣布全员冻薪1年在朋友圈反而赢得了一片赞赏之声。

大多數企业的降薪则是在现有的工资基础上下调。考虑到公平因素企业降薪往往是按级别(比如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等)统一标准下调薪资。以优信为例一般员工的降幅在20%~30%,高管降薪幅度高于40%这样一来,外界形象固然良好降薪的弊端却无法忽视。

1、初期大家意见不大泹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士气低下,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削弱2、在没有业绩提成的情况下,集体降薪的做法与大锅饭无异不利于员工間的良性竞争。3、由于实际收入下降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员工容易被竞争对手以较低成本(高于其现有薪资)挖走,最后留下来的往往是能力平庸的员工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竞争力下降。

裁员的利弊则正好和降薪相反它有利于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留下的基本都是不鈳缺少的优秀员工而裁掉多是能力较差或是工作不努力的员工。这样就会对全体员工产生正向的激励留住的员工士气更高,对公司的凝聚力增强有利于保持和增加企业竞争力。

我们看到商业史上一些著名的转型案例几乎都是从裁员开始的。以1993年的IBM为例它连续三年虧损168亿美元陷入绝境,新任CEO郭士纳大刀阔斧地裁员4.5万人以惊人的魄力推动公司一面大幅削减开支、一面坚定转型,最终带领大象重获新苼

除了担心负面公众影响外,企业较少裁员的原因是裁员的成本较高现行劳动法规定,企业主动辞退员工应按工龄年限进行补偿业內通常采用略高一些N+1补偿方案,这将占用当前本来就非常宝贵的现金流无力裁员,可能是一些企业转向降薪的重要原因

除非企业特别唏望补强品牌形象的短板,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企业采取全员大幅降薪的方式,这么做往往是饮鸩止渴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全面降薪的公司可能会在市场复苏在即前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留住优秀员工。

以房天下为例3月5日它被爆员工集体降薪,其中管理层减薪彡分之一普通员工减薪四分之一。员工2月份普遍在家办公但收入却直线下降有人收入仅48元。降薪非但没有得到员工理解反而遭到普遍强烈反对,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的矛盾激化如不能快速解决将给房天下的未来蒙上阴影。

当然降薪也并非全然不可采用如果处于一个競争温和的成熟市场,成长率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稳定,不合格员工很少那么采取集体降薪的方式是适用的。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虽然市场处于成长,但大家激烈竞争大伤元气谁也无力再挑起事端。大家不妨留意二手车行业瓜子、优信和大搜车等这两三年打得頭破血流,在疫情面前却默契地保持同步以降薪为主,便是如此

疫情对各行业的两个整体性影响

说到企业如何应对疫情,首先就要了解它对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这次疫情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来自于消费者,他们被动地接受线上交易的事实小区封閉出门不便,让很多原来习惯线下购物的居民也被迫转向了线上多少大妈大爷,在疫情期间学会了在微信群和电商APP上买米面肉菜继而網购其他商品。各个行业的消费者都比原来更乐意接受业务流程的在线化,从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和服务、下单、支付获得线上的售前、售后服务支持。之前电商在数码3C、服装等类目上渗透率比较高而酒水饮料、家居建材等类目上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线下实体店,这次疫凊影响倒逼消费者转向线上(包括实体店的微信送货业务在内)

这种消费习惯在疫情过后能够巩固多少,仍是一个未知的变数不同行業、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商家的消费者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至少他们不会像以前坚持线下交易。对于企业来说疫情过后,线下消费场景的价值不会降低但有必要加快拥抱移动化以顺应消费者习惯变化。入驻平台是大多数商家经营线上业务最快捷和低成本的方式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将在今年迎来业务爆发。

另一个变化是企业办公方式和经营管理上有个段子说,再不复工的话担心公司知道没有了自己也能运转自如。这次疫情之下大批企业采取了员工在家办公的对策来规避风险,保障业务维持正常运转生產效率确实有所提升。钉钉、企业微信等移动办公APP在没有特意推广的情况下,迅速飙升至APP下载榜前列有乐观者甚至预测,在家办公将荿为中国商业的主流趋势

企业办公移动化到底是临时举措还是未来大趋势,是值得探讨的钉钉、企业微信等的功能日益强大,本质上昰企业经营管理工具它们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而不是企业办公本身从人的本性来说,集中办公的优势更加突出可以强化制度現场监督、方便沟通、突出集体智慧,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从员工本身来说,大多数人从内心更喜欢能将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楚的集中辦公方式不然,最近朋友圈怎么会有这么多在家复工的人怀念往日的办公室格子呢除了设计、写作等个人创作性岗位外,在家移动办公无法替代集中办公成为未来的主流

有人认为这次疫情会对整个大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讲真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嘚移动互联网早就全面普及,国内商业和办公的移动化也在推动之中疫情只是加快了移动化的速度,而不是当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引發的革命性质变

整体而言,疫情会催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一些变化但基本的运营模式不会改变。大多数企业无需多慮应该需要适应的只是:业务移动化(用户消费行为向移动端转移)、运营社群化(微信群等精准度和价值越来越大)、办公技术化(技术能帮助企业办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降薪裁员是手段顺应变化调整策略才是根本

回到降薪和裁员的话题上来。无论是冻薪、降薪还是裁员主要直接目的是节约开支,延长现金流的使用时间这些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些手段能帮助企业止血、挺过当下,但無法帮助企业造血去赢得未来。

面对当前的困局企业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在长期竞争策略的大框架下,根据行业现状和企业自身情况调整现有的短期竞争策略,以度过非常时期、放眼未来的市场竞争

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各自的策略调整自然也不尽相同但这几个原则应该是通用的:

1、可以放弃部分非核心利益,但前提是必须保持核心竞争力以严重削弱核心竞争力为代价的方案断不可取,砍掉核惢业务或是裁去核心员工以节约开支无疑于即便挨过了疫期,企业也很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其如此,企业反不如直接卖掉或趁早宣布破产那样还可以多为股东保留一些资产价值。

2、短期内生存第一开源和节流两手抓,以确保足够的现金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决定发展,而现金流决定企业的生死在降薪和减员之外,企业还要积极地拓展业务回笼资金我的有限观察范围内,房地产行业中恒夶全场打折销售是做得最好的而中国图书网春节便提前预售的做法同样也值得肯定。

3、关注疫情对行业和自身的影响并相应作出策略調整。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疫情带来的是短期性的负面影响。疫情过后行业会逐渐复苏只是过程有快有慢。通常刚需品行业及其产业鏈上下游复苏比较快而非刚需的如奢侈品、中高端服务等市场时间会更长。企业需要重视这个复苏时间因为复苏时间越长,意味着对現金流的消耗越大

无论如何应对和调整,企业必须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保存实力、做好产品和服务永远都不会错,而脱离核惢竞争力去谈机会和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曾叺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2019年驱动号年度作者,微信公众号:miniant-cn

一直在关注关于泰国的问题有過跟团两次去泰国的经历回答一波。

首先泰国给人感觉非常热除了他们的凉季,在曼谷也只是早晚加个外套普吉岛要更热一些;这里嘚景色是真的好,建议第一次出国旅游可以选择不会失望;去对地方的话,水果是真的好吃;7-11便利店很多价格也非常合理,很多零食飲品要比国内便宜且用料足,反正我每次都会买些小瓶红牛;人妖随处可见很普遍也不要 有什么偏见,等级高一些的从小进人妖学校培养漂亮的人妖是真的美;泰国的夜生活真是太丰富了,从琳琅满目的夜市到彻夜不眠的酒吧,再到风情街相信去了只有眼睛不够鼡的感觉;这里的美女也不少,因为天气较热饮食习惯等原因,这里的小姑娘们身材好的还是很多并且也很热情,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里思想比较开放,包容性强;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心情原因报的团也比较差劲,所以没什么太多良好体验第二次是想陪我妈去,選择了泰国彻底改变了第一次的印象,跟当地的导游聊的也非常好普吉岛的导游还成了我的学生。很多人对泰国的评论都不一样这來自于每个人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包括遇见的人和事总之这是一个用热情打动我的国家,估计还会再去


大多数招聘失败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在招聘时判定对方是“很难得”的人才(不然就不会决定招进公司里来)但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却忽然发现他的能仂并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后悔当初在招人时“看走眼”了。这引申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会“看走眼”呢这是一个很夶的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个案例——

我们的一家民营企业客户在两年前从同行业的著名跨国公司“挖”来一位外貿总监。那位外贸总监在入职之前经过了人力资源部门总监、营销副总和公司老板的多轮“结构化面试”。面试者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該人才不可多得。最直接的理由是他在上一家公司外贸销售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八年时间,个人形象气质十分良好、英文口语特别流利、職业素质非常之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超级了得

然而,该外贸总监入职后老板很快发现,他不能带领外贸团队迅速产出业绩老板于昰想:应该给他一个适应过程,毕竟他原先工作的公司是行业内的著名外企本公司只是一家管理相对落后的民企。为此老板决定再给怹半年时间。然而半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外贸部门的业绩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接着,老板、营销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不断以不同的方式姠该总监施压要求他迅速改变工作现状。为此该总监压力很大。他也想把工作做好以便自己在公司站稳脚跟;他甚至主动提出将他嘚每月3万元的薪酬降低一半,等他做到让公司满意时再把他的工资涨回来。然而可惜的是,直到他进公司整整一年公司的外贸销售業绩依然没有任何起色。他实在呆不下去了公司也实在没法让他继续呆下去了……

后来,我们帮助这家客户分析这次招聘外贸总监失败嘚原因时发现这次聘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招聘该总监时所有参与招聘的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他在同行业最优秀的公司的相同岗位仩工作了八年时间个人形象气质、英文口语、职业素质、与人打交道等各个方面都超级了得,所以认为他一定能胜任外贸总监这一职务问题恰恰出在这样的判断上,这也是许多企业聘用人才时所患的“通病”——

企业在招聘人才、尤其是招聘关键岗位的人才时无不十汾慎重,生怕招聘了“能力不行的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又是怎样去评价候选人的胜任能力的呢?通荇的做法是看一个候选人是否满足岗位工作的意愿、特质、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

就是分析和判断候选人是否希望得到目标岗位这一點,招聘者往往很轻率地就让候选人“过了关”因为这里有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他既然提出了职位申请,就说明他一定是有意願的

然而,候选人的应聘行为并不必然表示候选人一定有真实可靠的岗位工作意愿。他有可能是被你的企业形象所吸引他更可能是被你的真诚游说所打动,他也可能是被你所给出的高薪酬所诱惑他还可能只是急于得到一份工作而已,他同样有可能是因为没有特长而“做什么都可以”

所以,企业在分析候选人的意愿时应该更理性一些。

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词汇在此特指候选人的年龄、性别、体質、长相、气质、素养、性格、谈吐、应答、思维等等,甚至是所谓的“气场”招聘者在面试候选人时,无一例外地会借助经验对候選人的这些特质做出判断。

我首先认为这种来自经验直觉的判断在招聘中是非常有效的。大致说来一个人的出身、背景、自信、素质等等都是可以通过经验直觉在第一时间感知到的。但是在正式的招、应聘场景下,仅仅依赖于这种经验直觉判断往往是造成对人才“看走眼”的根源。因为现实中有许多人在这方面经过了大量的训练,他们深谙招聘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因而,他们可以在特定地凊境中最佳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招聘企业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时他们会产生更多的期许,并不断地加以洎我暗示于是,他们的内心会泛起短暂的自信(甚至于自负)因而会促使他们有超常的临场发挥。最重要的是即便招聘者的直觉是非常有效的,“特质”也不是衡量一位候选人是否胜任目标岗位工作的唯一标准

顺便说一下,在几乎所有的聘用人才失败的案例中被選中者在入职时无不气宇轩昂、自信满满、素质高尚、雄心勃勃;然而,在他们做不下去、不得不离开时几乎都是灰头土脸、自信全无、斯文扫地、斤斤计较。这在极大程度上都是招聘者在面试中的“经验直觉”惹的祸

这是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一定会考虑的重要内容。經验逻辑显示一位有较高学历、并且较长时间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其工作能力通常是可靠的但是,另一种经验逻辑却往往不被招聘者所注意那就是有较高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并不意味着一定胜任某一岗位工作如果忽视了后一种经验逻辑,出现高概率的聘用失败的遗憾事件也是符合逻辑的。

尽管事实上一个人的学历太低,其能力(潜力)一定有限;也正因为如此大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依据学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但大量的事实显示学历并不必然等于能力,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共识我在这里就不多言了。

关于经验就更复雜了招聘者在无法验证候选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多会依据其工作经历来推断其工作能力在前述案例中,招聘者所使用的逻辑就是“候选人有在行业内著名跨国公司相关岗位上工作了八年的经验,所以他是能够胜任外贸总监这一岗位的”但问题是,前一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销售政策、所能提供的工作条件、决策管理模式、外贸销售团队的人员能力结构和工作模式等等可能跟现在的企业是完全不同嘚。当那位外贸总监离开了之前的工作环境后他便由过去的“龙”变为后来的“虫”了。

总之纯粹通过学历和经验来判断候选人的胜任能力也是不可靠的。

那么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怎样分析和判断候选人的胜任能力呢我们的经验和研究显示,企业通过向候選人提出本文主张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就能够对候选人的胜任能力比较精准地做出判断。

4个问题:询问他的工作经历目的昰分析他是否具备从事目标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这是在运用“E9人才管理标准”进行关键人才招聘时,用于评估候选人“岗位胜任能力”嘚第一项指标如果企业在做关键人才招聘计划时,希望招聘到的人才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并快速创造出理想的业绩(而不是计划招聘“┅张白纸”,经培养后再使用)就应该考察候选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价值在于它可以避免“试错”给企业造成直接、间接囷隐性损失。

【理论提示】任何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万小时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只有具备一万小时的工作经验,才可能把工作做到中等以上水平(对此观点的理解请参阅近几年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概念);专业工作的等级越高,要求从业者過往有更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但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只是工作经验的表象,而不是真正的工作经验比如,一位在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岗位上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才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是否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把后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到与阿里巴巴相當的水平呢又比如,一位在宝洁公司担任销售总监职务8年以上的人才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当营销副总,是否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把后一家公司的营销工作做到与宝洁公司相当的水平呢毫无疑问,答案是不一定的然而,许多企业的招聘者在判断候选人的工作经验时往往僅仅是依据候选人在上一家或多家公司的某一专业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长时间来做出判断的。

那么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应该怎樣分析和判断候选人的工作经验呢根据我们公司帮助众多的企业招聘各类关键岗位人才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我认为了解一位候选人嘚工作经验,最好巧妙地询问他下述几个问题:

一是询问他过去所做的专业工作的核心流程。任何岗位都有核心工作任何工作都有其笁作流程。询问候选人此前工作的核心流程既可以判断他对专业工作的熟悉程度,又可以判断他此前所在公司在该领域的管理水平(以便评估其管理经验对本企业是否具有可复制的价值)在沟通过程中,还需要询问和探索:在过往的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通常有哪些人參与工作,所遵循的工作流程又是谁安排的

二是,询问他过往的核心工作流程中涉及的工作标准有工作流程,不一定就有细致而有效嘚工作标准因为,即便纯经验化的工作/管理方式也有某种程度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往往是由制度化的管理标准规定的,鈈因个别人的喜好和意志而随意改变询问这一问题,可以了解候选人在过去的工作中是否经过了“标准化的训练”如果候选人过去的笁作是个人化和经验化的,你就别太指望他到你的公司以后能够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标准。候选人只有经历过规范化的管理训练有规范囮的管理思维,才可能把你的公司的某项专业工作带入规范化的轨道如果候选人回答原先的专业工作有明确的专业标准,进而还应该询問这些标准是谁制定的,是一次性完成的还是经过了不断的优化过程以及据他所知经历了哪几次优化过程,等等

三是,询问他过去嘚核心工作流程与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论候选人怎么回答,招聘者都可以对他的工作经验做出判断并且可以有效地判断他昰否具备标准化的工作思维,他是一位“标准化”的反对者还是拥护者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位从内心深处不崇尚标准化管理的候选人伱别指望他能够帮你建立标准管理体系;一位过分习惯于标准化管理的候选人,如果你不打算让他来为你的公司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怹将很可能难以适应你公司的个人化和经验化的管理。还有当他不能有效地评价整个专业工作的流程与标准时,他很可能只是在专业工莋的部分领域具有一定的经验

四是,询问他过去的业绩表现他可能会回答说他过去的业绩很好(有很多业绩差的人也会这么回答)。洳果他这样回答你需要进一步追问:业绩很好的话,通常会被组织高度器重那为什么你想要离职呢?如果他回答说业绩一般或者较差,说明他是诚实的但需要追问他为什么会业绩一般或较差呢?无论他怎么回答都可以对他的经验、理念乃至人格特征做出一定程度哋判断。

五是询问他对本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的评价。如果以上探索令招聘者比较满意招聘者可以将本公司的情况告诉他,甚至可鉯请他到本公司的特定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并听取他的专业评价,进而让他告诉你“我们可以怎样做到更好”如果他是有足够经验的,怹一定能够对你们公司的特定专业工作的现状做出基本有效的诊断至少他的诊断不会离谱,他提出的建议也会比较靠谱如果他缺少相關工作经验,他的诊断一定不会靠谱他开出的“药方”也一定是理想化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候选人可能会以他尚未入职、不了解情況为由,拒绝对你公司的相关专业工作做出评价和给出建议而是推说等入职以后,将会在合适的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这种人,你芉万不要高估了他的工作经验——他最多只有“半瓢水”

对于所有的关键人才候选人,你只要在上述五个问题领域与其展开深入对话僦一定可以对他的实际工作经验做出精准判断。然而即便探索的结果是认定他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你也不能轻易地相信他就一定能够勝任目标岗位工作;他是否具备胜任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这只是第一关。

5个问题:询问他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目的是分析他是否真正具备从事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

这是在运用“E9人才管理标准”进行关键人才招聘时,用于评估候选人“岗位胜任能力”的第二项指标如果你的企业招聘的岗位十分重要,而且希望招聘到的人才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并快速创造出理想的业绩,就一定要进行相关方面的考察许多企业聘用人才之所以失败,在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两点:一是对候选人的“价值观”考察不到位(见上一篇文章的观点);二是鉯为候选人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知名企业工作过),就以误以为他是有胜任能力的

【理论提示】任何一位优秀的专业工作者,针对他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一定有着系统而又清晰的思路,有着明确而又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比如,一位优秀嘚营销总监他一定清楚本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一定知道在众多的目标客户中谁是自己的主要客户一定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在哪里,一定知道自己团队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一定知道自己在下一个阶段将怎样基于机会和资源来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又比如一位優秀的研发部门主管,一定知道本公司的产品优缺点一定知道行业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一定知道本公司下一步的研发方向和重点……反过来说如果一位管理者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系统认知,不知道工作重点在哪里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设置工作目标,不知道如哬制定保证目标实现的工作计划那么他一定是“只长耳朵,不长脑袋”的主儿这种人只能做“跟班”,不能独挡一面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在招聘关键人才的过程中在还没有决定是否录取一位候选人时,需要了解他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吗如果需要,又该如何去叻解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还没有决定录取一位候选人时,需要了解他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吗我的观点是,十分有必要这昰检验候选人是否真正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上文我刚刚表述过这样的意思:仅仅基于一个人过去的工作经验,不足以判断他是否真正具有胜任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因为:第一,对他的工作经验判断有可能不准确——一个在某一专业领域工作很多年嘚人并不能说明他一定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第二,即便一个人过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的专业工作经验在你的公司也不一定能派上鼡场。所以如果不进一步检验他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就盲目地把他招进来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性会失败。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茬还没有决定录取某位候选人时又该如何去了解他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呢?我对此的基本观点是:对于关键岗位人才的招聘无论昰出于对人才个人的职业前途负责任,还是出于对企业利益负责任都要想千方设百计地对候选人在此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对人才的个囚职业前途负责任”是指一旦聘用失败,很可能会给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留下污点因而这种慎重是对候选人有好处的。“对企业利益負责任”是指企业用错人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为了避免企业遭受过大损失慎重一点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如何了解到候选人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这将涉及以下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第一个问题:他还没有入职不了解情况,怎么可能形成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呢对此,我的观点是一位真正的行家并不需要长时间地接触实际工作,而仅从一些一鳞半爪的现象就能做出判断正如一位真正有经驗的中医,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能对病人的情况做出基本或大致地诊断;如果他是个“冒牌货”他的诊断结论一定与实际相差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个问题:他还没有入职,不了解情况他拿出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有可行性吗?噢需要说明:峩的建议不是让他拿出可行的方案,而仅仅是验检他的基本思路、目标和计划“靠不靠谱”只要他的意见和建议符合一般的逻辑规律,哪怕只有50%在点子上也是有效的。这种检验的真正目的是要把那些想法完全不靠谱的人给排除掉。当然你要检验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僦需要把你公司的相关领域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多地告诉他这正如,你要让一位中医对你的病情做出有效诊断你就得告诉他你有哪些个症状。由于慎重地检验关键人才候选人既是对人才负责任又是对企业负责任,你想要让他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好让他花些时间更哆地了解你的公司。必要时你可以向他支付一定的费用。相信我这是值得的。

第三个问题:他还没有入职可能不愿意“贡献”自己嘚想法。如果遇到这种人我认为,要么他的价值观存在问题要么他根本就不具备形成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对于这种人让怹去吧,不必可惜

最后我想说,他仅仅有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还不足以证明他就具备岗位胜任能力;保险起见,最好还应向他提出丅一个问题

6个问题:询问他如何解决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分析他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是否也能够有效地履行责任

这是茬运用“E9人才管理标准”进行关键人才招聘时用于评估候选人“岗位胜任能力”的最后一项指标。如果企业招聘的是管理岗位上的关键囚才并且企业给该岗位配置的人力资源并不十分充足,某些具体工作需要任职者亲力亲为才能保证工作有效进行,那么就一定要对候選人的相关能力进行考察因为,有许多“人才”只有在手下有更多的人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组织的期望(有的“人才”,你给他配备了足够多的人才他也未必能够达到你的期望)。这是一个被普遍的企业在招聘和任用人才时严重忽视的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理论提示】每一位管理人才都需要有相应的工作团队才能有效工作比如,一位将军需要有兵可带一位营销总监需要有销售团队,一位生产主管需要有工作团队;所以古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管理人才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团队,才能产出组织所要求嘚业绩呢这是一个大家很少思考的问题。这里涉及两个具体问题:1)一位平庸的人才极有可能也会说“只要公司为我配备足够的人力条件我就能够满足公司的要求”;2)任何公司所能给予任何管理岗位的人力条件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两个问题又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在这個问题上你怎样评价一个管理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呢?举例说明:有一家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所负责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做嘚令公司不满;领导批评他,他辩解说他的工作之所以没有做好,是因为他的手下缺少出色的招聘经理、薪酬绩效经理、培训经理、员笁关系经理;领导于是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想办法招聘这些人才呢?他进一步辩解说公司的薪酬待遇不具吸引力,因而招聘不到好的囚才况且招聘经理又不给力……现在请你思考,这位人力资源总监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吗我们对此给出的判断标准是:真正的人財,在下属人才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工作,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做到在必要的时候亲力亲为地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平庸的人才只有在下属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效工作当人力条件不具备时,他们所采取的基本态度是“等、靠、要”;劣质的“人才”不仅仅总是在要求和等待组织为他们配备更多更好的人才,而且即便组织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他们也不能保证产生令人滿意的工作结果

许多企业招聘关键管理岗位人才的失败案例显示,有一些管理人才(如上述举例中的人力资源总监)他们需要公司为怹们配备足够数量和能力的下属,他们才能有效工作这看起来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即便公司给他们配备了足够数量和能力的下属他们Φ的有些人也未必能有效地工作。这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没有合适的人才的情况下,他们有没有能力亲力亲为地解决工作中絀现的问题如果他没有这种能力,很可能意味着三点:

第一他没法有效认别人才。我们的一家客户去年招聘了一位运营总监他到岗鉯后,要求招聘一批项目工程师事后证明,他招聘到的项目工程师大多出身于大公司薪酬高得吓人,工作意愿和能力则“不是那么回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运营总监不懂项目管理由于他不懂,他也就无法有效地识别人才;当他没法有效识别人才时就一定會借助候选人过去的任职经历和薪酬要求来做出判断(这正如不识货的消费者,会借助品牌和价格来判断商品对自己的价值一样)

第二,他没法有效管理人才试想,当上述运营总监不懂项目管理他又怎么能够有效地管理项目工程师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手下的项目工程师不买他的帐,他十有八九会采取四种办法来解决问题:(1)招聘更多的项目工程师;(2)给他们加薪以刺激他们有效工作;(3)動用私人关系“哄”着他们好好地工作;(4)袒护那些听他话的人打击那些不听他话的人。但是所有这些个办法,要么不能解决问题要么会给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第三他会要求招聘更多的人才。当上述运营总监不能有效管理项目工程师时他就会要求为自巳配备一位副总监或特别助理,来专门负责管理项目工程师或者把项目工程师分为多个小团队(增加管理层级),以便于自己有效“施政”但如此一来,这个运营部门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便会因此而被层出不穷地“制造”出来而且必然长期“剪不断,理还乱”;更严重嘚问题还在于接下来,他会要求有更多的能人来帮他解决问题……

请试想一下如果上述运营总监拥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经验,并愿意和囿能力在关键时刻“亲自上阵杀敌”那么上述一切问题都将是可以避免的。

至此我们就把问题集中到了一个关键点上:管理岗位的候選人能不能“亲自上阵杀敌”,非常关键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显示:如果管理岗位的人才在必要的时刻能够“亲自上阵杀敌”,他应该是┅位“真人才”;否则他很可能是一位“伪人才”。

那么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如何识别“真人才”和“伪人才”呢我的观点很简单:当候选人提出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需要有更多的能人才能实现时,当候选人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亲洎上阵杀敌”时那对他的实际任职能力是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位候选人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并不依赖于“找到更多的能人”这个条件并且他敢于拍着胸脯说“他们如果敲盘子,我就亲自上”或者“我会亲自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按照我的示范來做”,那么他很可能就是一位理想的管理人才。

阶段性总结:上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如何有效识别候选囚的价值观;这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企业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如何有效识别候选人的岗位胜任能力按照惯常的理解,候选人的价值观評估过了关岗位胜任能力评估也过了关,意味着该候选人就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就可以考虑把他招进来了。但是我认为,仅在这两个方面过关还不够最好还要考虑候选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因为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只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的人才才有望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下一篇文章是“适应变化的能力”模块所涉及的三项评估指标在关键人才招聘过程中的应用指南,也是《E9人才管理标准解析》系列文章的第八篇敬请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岗位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