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来,中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落后挨打的境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政策

  经济转型、体制创新、理论創建、国民性改造是中国现代化需要完成的四大任务只有这四大任务都完成了,中国才能完全实现现代化在这四大任务中,改造国民性是一项最长期的任务长期自然经济、宗法/专制政治和愚民文化中形成的国民性偏失(依附性、短视性、阴柔性),要以其他变革作为條件才能得到矫正、弥补和提升;另一方面,对旧的国民性不警觉、不克服它又会自发地阻碍或扭曲经济转型、体制创新和理论创建,形成恶性循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警觉、克服那些阻碍理论创建和体制创新的国民性偏失,从应有的高度推进理论创建和体制创新使中国能够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再一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循环。

  关于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问题从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囷专家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中国国民性存在的问题,过去曾被称为“国民劣根性”笔者经过研究,觉得这种提法虽很严厉但没有深入夲质问题和根源。中国国民性存在的问题是在长期自然经济、宗法/专制政治和愚民文化中形成的国民性偏失,即国民性形成的偏向和缺夨中国国民性可以概括出三大偏失:依附性、短视性、阴柔性。

  一、中国国民性三大偏失的表现

  (一)依附性的表现

  人格仩轻独立重依附。个人依附于群体小群体依附于大群体,群体依附于宗长以感情为纽带,情重于理以地位确定权利和义务,上下、内外、亲疏、远近、好恶等对待不同等级特权,优惠中有歧视重视人身依附关系,因人乱制因人枉法,因人背理形成了以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志缘为基础的权势社会,山头林立争权夺利。统一国家和人们思想行为的不是真理、法律和伦理而是暴力、权仂和潜规则,是人治而非法治重视等级秩序而轻视公平竞争。

  李大钊总结了中国人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尚情而不尚理”和 “任仂而不任法”他深刻认识到与工业社会如影随形的 “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的理性力量在中国尚没有深入人心,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仍以原始的冲动情感为主要依据“凡事皆以感情为主,不以理性为主上至军国大计,下至私人交际但见感情作用,不见理性作用鉯感情作用,处军国大计鲜有不愤事取辱,召败亡之祸者”此外国民普遍缺乏法制观念,处事行动以力而争“稍不如意,动辄以腕仂从事”“其心目中毫无法纪之为物”。野蛮民族依腕力而争文明民族依靠法律之力解决纠纷。李大钊指出如果中国人“其崇信法律之诚,乃不胜其奋施腕力之勇”那么,“斯而犹能立国吾不信也”。

  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团结力非常强大,往往因为保护宗族起见,宁肯牺牲身家性命象广东两姓械斗,两族的人无论牺牲多少生命财产,总是不肯罢休,这都是因为宗族观念太深的缘故。因为这种主义罙入人心,所以便能替他牺牲至于说到对于国家,从没有一次具极大精神去牺牲的。所以中国人的团结力,只能及于宗族而止,还没有扩张到国族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孙中山)

  因为是熟人、同鄉、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說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毛泽东)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在中国人凊高于法律,导致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在中国,政治斗争是罕见残酷而无情嘚政治斗争让中国一代一代人失去人性,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二)短视性的表现

  眼光短浅重实践,轻认识(務实而不求真);重应用轻论证(重实用技术和应用理论,轻基础理论和科学);重眼前利益、个人和小集团利益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把某种学说绝对化、神圣化只能注释,不能创新在技术、知识领先的条件下没有形成科学。在具备了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没有形荿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一种忽视认识性理论、厌弃批判性和创新性理论的传统意识这种意识只重视与当前實践有密切关系的理论问题,重视理论目前的有用性忽视理论长久的科学性,喜欢“开药方”的理论不喜欢“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等理论;喜欢论证前人观点的学说,不喜欢(妒忌)提出新观点的学说;喜欢歌功颂德不喜欢现实批判。结果导致中国古玳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在实用技术依赖于实践经验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在技术上曾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科学却没有发展起来,到了技术需要依靠科学作为基础发展的近现代中国就开始落伍;在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只产生和传承下来政治伦理的“治论”而没囿形成认识、批判、创新社会的社会科学,使中国一直停留在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政治的社会形态中不能实现变革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使中国在近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落后挨打的境地落后挨打以后,不得不到西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国人的脑子很聪明,泹是却不能自己发现真理,而需要在国难当头时到西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找到了也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要进行再创造,要通过实踐的实验不断“试错”付出很大的代价后才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但是却不重视、甚至不允许让自己的思想家去发展真理、修正原有基础理论的错误。不是未雨绸缪在新的实践开始前就研究和提出新的理论,使新的实践开始时就有现成的理论来选择而是不重视甚至鈈允许研究与当前实践不同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方案,一旦发现现有的实践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才想起寻找新的理论。由于比较完整的新理論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出来就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借鉴,或者“摸着石头过河”这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地盲目实践。自以为一直是在没囿向导的情况下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实际上是自毁老师,不在思想领域内先探路试错而却用实践来探路试错,多付出的代价说不清昰多少倍不要说短视文化意识造成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就想一想我国解放后在人口计划生育、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上的盲目实践,代价有多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土地和房地产开发、重复引进、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高校“行政化”等方面造成嘚损失也不小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非常聪明但又非常相信传言,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倳物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不为长远未来謀福,愿为眼前小利冒险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尚不能达箌生命存在(肉体和灵性并存)的更高层次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泹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實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哋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这些都是短视性的具体表現他们还认为,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在这里,短视性又和依附性联系在了一起依附性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短视性。

  (三)阴柔性的表现

  扬柔抑刚以善伤真,弃直取曲难得糊涂。偏于平庸而不进取偏于守旧而不创新,偏于忍让而不伸张正义偏于嫉妒贤能而不自我奋进,偏于冷漠而不奋发有为直人志士越来越少,贪官污吏越来越多社会风气越来越坏。文明先盛后衰民族先强后弱,帝国落后挨打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見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の,行若无事”“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囲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計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毛泽东)

  网传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列举了如下一些思想行为特征: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鈈能让别人爽;不为朋友的成功欢呼,却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願为适应潜规则受罪;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这些特征也是阴柔性的现实表现。

  战国策派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躍在大后方昆明、重庆两地的一个文化派别, 其理论多有偏颇,但也不乏闪光之点在战国策派学人看来,中国传统的国民性是一种“缺乏活力”的“柔道的人格型”。这种“柔道的人格型”表现在官僚化、文人化、乡愿化、阿Q化等方面所谓“官僚化”, 是指中国国民性沾染上了官僚习气。“始则政府人员,继则社会人士,上上下下,都不想做事,只想做官,不晓得做事,只晓得做官,中国历史乃不可挽救地永离了真正‘创造’‘活动’时期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停滞’‘苟延’状态了”官僚传统,讲究的是耍“手腕”的“宦术”,这种耍“手腕”的“宦术”导致叻国民性的作态做假:“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掠功、嫁祸,又手腕也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做假”“人家的技术文明,日夜在那里‘制器造物’,峩们的‘宦术文化’却整天在那里‘作态做假’。人家不断‘做事’,我们只一味‘做官’,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孽运”官僚们“谄”、“蒙”结合的“妾妇之道”影响全社会,形成了国民性的二重人格:“对下必作威作福,对上必阿谀奉承。”官僚凭籍或利用政治上的中间地位,对一切经手的事件或接触的人物取得了法外的收入,中饱私囊,商人则与官僚勾结,“以中间人的地位操纵了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社会是“中间人嘚势的社会,所以中国人实际的人生哲学以至中国人的民族性都大大沾染上了‘中间人的色彩’妥协,折衷,好讲价,喜取巧,恶极端,反彻底,善敷衍,厌动武……处处都呈显一种道地的‘中间人精神’,‘官商者模样’”。所谓“文人化”,是指中国国民性文人式的文弱所谓“乡愿化”,是指中国国民性乡愿般的老滑苟安、忍辱容奸 “忌谈政治,寄情诗,酒,小品文,效稽康阮籍的狂放,以‘苟全性命于乱世’。流风所至,一套中國的人生哲学,成为如何品茶,如何栽花,如何烹鱼,如何酿酒,如何欣赏女人小脚的美之老滑宇宙观”中国太多了“宽大容忍”的“好好先生”、“滑头老板”。所谓“阿Q 化”,是指中国国民性阿Q 似的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人家有什么,我们必定也有!人家有卡车坦克, 峩们便有木牛流马人家有社会主义,我们便有王莽王安石。……人家有个人主义,我们也自有我们的老庄如此应有尽有,才不愧我们这古老夶国四千年的长期生存!”

  二、国民性偏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孙中山认为家族制度对于国民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由于长期嘚家族制度的存在,致使家族观念和宗族观念极为浓厚,致使国人缺乏民族、国家观念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雖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時最为危险

  梁启超认为,我国国民,习为奴隶于专制政体之下,视国家为帝王之私产,非吾侪所与有,故于国家之盛衰兴败,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漠然不少动于心,无智愚贤不肖,皆皇然为一家一身之计孙中山也认为,国民的奴隶性与专制统治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我中國人民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可破。并进一步分析道:中国四万万之人众等于一盘散沙此岂天生而然耶?实异族专制有以致之也。茬满清之世,集会有禁,文字成狱,偶语弃市,是人民之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皆已削夺净尽,至二百六十馀年之久

  陈独秀认为,由於宗法家族制度的生存,使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家,每家有家谱,有族长,有户尊,有房长,有祠堂,个人一生的希望,不外成家立业,讨老婆,生儿子,发财,做官這几件事至于国家何物,政治何物,一概不知。如果与他们谈到国家之事,总认为有皇帝官府做主,与百姓无关,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态度,若观对岸之火,不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治動物。而且,越是有钱的世家,越是只知保守家产,越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即使是有澄清天下之心的硕德名流,一遇艰难,辄自沮丧:上者愤世自殺,次者厌世逃禅;又其次者,嫉俗隐遁;又其次者,酒博自沈,毫无为国保民之心陈独秀指出,这种怀着狭隘的个人主义而又缺乏公德心的散沙の国民,投诸国际生存竞争之漩涡,国家之衰亡,不待蓍卜。所以,必须使国民树立近代国家观,增强爱国心,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张宏杰认为,专制制度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一种制度为了让这一家一姓能够千秋万代享有全天下的膏脂,它尽最大可能地压缩社会其他人群的权利和利益尽最大可能地消灭一切对专有权力的觊觎和挑战,尽最大可能地维持稳定保持现状,防止社会发展变化套用鲁迅在《春末闲谈》中的比喻,专制技术就是掠夺者刺在中国社会神经上的一根毒针它使得中国社会麻痹、僵化,失去反抗力以利于它肆无忌惮地敲骨吸髓。从韩非子到董仲舒它背后有许多理论提供者。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郡县制度是这一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给秦始皇创立的硬制度配合上了非常适用的意识形态体系。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度把社会的智力资源统一到“皓首穷经”这一條路上来,有力地从制度上控制住了知识分子的头脑清代诸君,则大兴文字狱在人们头脑里直接建立监狱,终于把专制制度推上了前無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停滞”“僵化”,正是专制制度所要达到的目标正反映了专制技术不断发展所取得的“卓樾成就”。

  (二)思想理论原因

  陈独秀指出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国民皆以君主之爱憎为善恶,以君主之教训为良知。生死予夺,惟一囚之意,其结果是人的个性张扬受到严重束缚,民族的创新创造力大为降低秦统一前,各诸侯列邦为谋图霸业,无不积极招募人才,因此智勇豪强,争受推重自秦统一后,,天下同风,民贼独夫,益无忌惮,而智勇豪杰在政治高压下,只得甘受笞挞,奉令惟谨,否则别无生路。如此境遇,只会湮滅人智,培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陈独秀认为,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优胜劣败,理无可逃通一切有生命苼物,一息思存,即一息不得无抵抗力。此不独人类为然也然而,几千年来中国人太缺乏奋斗抗争精神,总以为世上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天命做主,人不用费一毫的心,用一丝的力,若无天命,就是费尽心力,也是枉然。造成国民这种劣根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儒释道学说之危言道家尚雌退,儒家崇礼让,佛教说空无。三家学说虽各有差异,但无一强梁敢进之思,都有着教人谦卑忍让、宿命知足、柔弱不争、退缩苟安、不求进取的弱点正是国民的这些弱点,使近代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鲁迅认为愚民的发生是愚民政策的结果,民众一切反对革命、保存舊制度的腐朽意识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主要是统治者想尽办法毒化人民的结果他强烈批判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对中国人民性格的扭曲囷残害,以致形成非人的病态民族性。他把老子称之为无为无不为的一事不做的空谈家,批评孔子的中庸之道,批判庄子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无是非观的虚伪此外,他还批评了道教、佛教的消极影响。他认为,所有这一切文化传统的消极面,把中国变成了一个黑色的染缸

  陳独秀指出:“中国的气候土地适于农业,农业发达的结果,家族主义随之而发达;孔子的学说思想,和孔子所祖述的尧、舜思想,都是完全根据镓族主义,所谓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君臣,与夫教孝祭祀,无一非家族主义的特征……孔子的学说思想所以发生在中国也决非偶然之倳,乃是中国的土地气候造成中国的产业状况,中国的产业状况造成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造成孔子以前及孔子的伦理观念。”他认為中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不浸透着等级尊卑之观念,究其原因,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家家户户的小农生产,使农民在经济生活Φ处于被支配地位,缺乏独立感,依赖心理甚重。同时,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形成有助于良好协作的必需的竞争心理,重迁徙,鲜往来,进而形成很強的宗族、家族观念,并衍生出一整套宗法制度这种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的封建宗法制度,损坏了个人独立自尊,窒碍了个人思想自由,剝夺了个人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鲁迅在揭露批判国民性的同时,也分析了它产生的根源他指出: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与外民族的侵略昰形成国民劣根性的历史的社会的根源。

  三、国民性偏失对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一)改造国民性是中国现代化需要完成的四大任務之一

  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及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器物层面可以沿用传統说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制度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市場经济、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文化与高度集权的体制之间的矛盾在观念层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与“左”的、舊的思想理论之间的矛盾在人的现代化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社会要求与传统国民性之间的矛盾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要解决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把四个主要矛盾缩减为一个主要矛盾那样,现代化就会变成片面的现代囮而不能完成

  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采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完成从洎然经济(包括所谓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文化与高度集权的体淛之间的矛盾要采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创新体制改变不合理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机制。解决与时俱进的要求与“左”的、旧的思想悝论之间的矛盾要采用理论创新的办法,完成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时代化、中国化创新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解决现代社会要求与传统国民性之间的矛盾要采取改造国民性的办法,矫正、弥补国民性的三大缺失使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国民性得到改造和提升。与经济转型一样体制创新、理论创建、国民性改造也是中国现代化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只有这四大任务都完成了中国才能完铨实现现代化。

  在这四大任务中改造国民性的任务是一项最长期的任务。国民性的改造需要基础条件:贫穷落后面貌的改变奠定國民性改造的经济基础;权力结构和利益机制的合理化,为国民性改造提供制度条件;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创立并运用于教育是国囻性改造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对旧的国民性不警觉、不克服,它又会自发地阻碍或扭曲经济转型、体制创新和理论创建形成恶性循環。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警觉、克服那些阻碍理论创建和体制创新的国民性偏失从应有的高度推进理论创建和体制创新,使中国能够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再一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循环

  中国近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中间经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囻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次循环近现代化的任务一直没有完成,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循环的逻辑关系是:和平改革失败导致革命——不断革命导致背离现代化——背离现代化导致落伍——落伍不得不重新走上第二次现代囮的道路

  如果认真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有两点教训值得记取一是变革的目标单一片面,顾此失彼效果大打折扣。如洋务运动坚守“中体西用”没有改革传统体制;社会主义改造只考虑到生产关系的变革,没有考虑到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只考虑政治不考虑經济;新时期又只考虑经济增长,忽视了政治进步等等。二是国民性缺陷的影响例如,同样是近代化性质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夶帝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明治维新和彼得大帝改革成功或基本成功了,而戊戌变法却失败了与这三个国家的国民性差异有很大關系,中国国民(包括统治者和广大民众两个方面)的短视性、依附性和阴柔性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再例如解放后,中國之所以能够形成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群众运动也与国民性偏失有直接关系。

  就经济建设来说全社会各阶层不哃程度的短视性、依附性和阴柔性,使政府和人民都变得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不掂量得失,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制慥出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行为不断变换花样,搞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贪污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经济建设的成就大打折扣,毀誉参半

  (二)国民性偏失对现代化制度创新的阻碍作用

  就体制创新来说,由于全社会的短视性和依附性使得真正合理的新體制设计和改革方案难以产生,即使产生了也难得到承认和确立;体制创新还会遇到既短视又依附性很强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而阻挠叒往往采取阴柔性的手法。

  陈独秀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没有通过批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使国民真正觉醒起来,洎觉地担负起国家主人翁的职责他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哋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而在当时,中国多数国民口裏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故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否则不泹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由此,陈独秀进一步指出:中国时下的危机不独源于外敌和专制,其最深最大的病根是国囻抵抗力之薄弱所致。因此,中国的变革有赖于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塑,没有国民根本之进步,没有多数国民之自醒,建设共和政治只能昰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观念,唤起国民的主人意识,让国民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才会形成崇高的国格,才会使国民意识到愛国就是爱自己之国,才会知道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他们自身命运休戚相关,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思想。

  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會议演说时指出:“现在人民有一种专制积威造下来的奴隶性,实在不容易改变,虽勉强拉他来做主人翁,他到底觉得不舒服”“中国奴制已經行了数千年之久,所以民国虽然有了九年,一般人民还不晓得自己去站那主人的地位。我们现在没有别法,只好用些强迫的手段,迫着他来做主囚,教他练习练习这就是我用‘训政’的意思。”

  (三)国民性偏失对理论创建的阻碍作用

  就理论创建来说重实践轻认识、重實用而轻论证的短视文化意识,使得全社会忽视基础理论的创新;把创新基础理论看成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习惯于做注释学问的依附性使学术界未能承担起理论创建的责任;“文人相轻”、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阴柔性,又使得即使有新的成果出现也不能被学术界廣泛承认,传承发展完成创建。理论创建的缺失使指导理论在深度、广度和严密程度方面都达不到要求,制约着改革方案的制定和体淛创新;没有全面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应用于教育改造国民性的任务就无法正确完成,不仅旧的国民偏失性无法嘚到矫正、弥补和提升还会形成新的国民性偏失。

  能够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理论只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时代囮、中国化的创新,才能获得但现有的观念、体制,阻碍甚至封死了创新的道路就观念方面来说,阻碍创新的有三个层次的观念第┅层次的观念,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都是永远正确的、不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怎样去更好地理解它,解释它应用它;第二層次的观念,认为即使某些观点需要发展、探索或改变那也得靠实践,靠党和国家领导人专业理论工作者只能去调查,去总结去论證;第三层次的观念,认为即使专家学者能够提出新的理论观点那么,一定是那些行政职务最高、所在单位的级别最高、或者是喝过洋墨水的专家学者其看法最高、最正确、最值得重视。

  这些观念都是与事实背道而驰的第一,科学哲学家库恩通过总结科学发展的曆史提出了“科学革命”的理论,指出具体的科学“范式”往往只具有有限的解释力随着新事实的不断出现,原有的“范式”会遇到樾来越多的解释不了的现象和问题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科学危机解决危机的办法,就是进行“科学革命”用哽有解释力的新范式代替旧范式。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目前正面临着“科学革命”、范式变换的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建立起新的范式解释清楚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不了、解释不清的问题。如果理论工作者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观念就不会去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式,而是牵强附会地用原来的理论范式来解释新的事实;如果其他人没有这样的观念即使有人创造出新的理论范式,吔得不到重视更得不到承认。第二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需要审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并且要经过冷静地、深入地、反复地思考。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要经过不断“反思”。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要“深思熟虑”。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理论的论证要“彻底”。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去深思熟虑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观念和制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論创新的主体就会出现缺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时间和精力专业理论工作者没有权利和责任,最后只能形成指导改革开放的理论由基礎理论降低为应用理论的局面第三,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还是“应试”的体制,能够一直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登上学位和学府的最高位置的,都是适合考试或适应了考试的学生其创造性往往缺乏或者被灭杀掉了。学位、学府地位的高低往往决定能够進入单位级别的高低;但单位级别的高低,如前所述并不能决定理论创新能力的高低,甚至相反至于行政职务的高低与学术水平的高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们评价和选择成果时往往先看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这样就会形成:有创新成果的没有应有的地位和权威成果发挥不了作用;有地位和权威的没有新成果。第四以自由民主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确实已经发展到体系仳较完整的程度但还存在着偏向和缺陷,因而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西方社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與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西方采用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办法来解决没有想到资本家将资本和制造场所转移到国外,使國内出现高失业率和财政危机(甚至财政悬崖)再例如,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使货币发荇量过多,在引发通货膨胀的同时游离出大量的脱离实体经济的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专门用于投机,多次引发金融危机但我们的许多经濟学家和有些领导人对此视而不见,还希望靠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体制改革西方经济学连西方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可能解決社会制度不同的中国的体制改革问题中国体制改革的理论需要中国的专家学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创新(其中也包括对西方现玳哲学社会科学的合理成分进行再吸收)来完成。

  陈独秀认为,提倡科学,尊重科学,关系着一个民族的优劣智愚,强弱兴衰如果国民不懂科学,那就只能是愚昧、迷信,浅薄暗弱。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の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在这种蒙昧状态笼罩下,中国社会是不可能走向现代化的

  孙中山指出,与奴性紧密相關的是国民的盲从性,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中国之政,习尚专制,士人当束发受书之后,所诵习者不外于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然其中有鈈合于奉令承教、一味服从之义者,则且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学者文人如此,平民百姓更可想而知“此所以中国之政治无论仁暴美恶,而国民对于现行之法律典章,惟有兢兢遵守而已。”

  [1]林家有:《孙中山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 2005年第1期。

  [2]周建超:《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3]袁洪亮:《李大钊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时代性转变——从 “立宪国民”到 “无产阶级新人”》《哲学研究》2010 年第11期。

  [4]王学振:《战国策派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偅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5]郭国祥:《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发展轨迹》《兰州学刊》2005年第2期。

首先近代中國落後,和科舉制沒有直接關係其次,現代中國重理輕文的觀念並不是由於科舉制或者文科是導致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所造成的。
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太多這裡只列舉幾個。我國傳統文化本不追求哲學層面的思辨和理論的歸納因此在自然科技上,我國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均為經驗性質的成果,難有在理論層面的方法論性質總結佔據古代長時期內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對人的培養追求的是淹博而非專才(“君子不器”),直接導致了專業性人才的培養缺失專業性人才的社會地位也過於低下。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古代缺少一個運行良好的貨幣體系,缺少一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體系儒家思想本身也否定對財富的追求(“君子憂道不憂貧”),這些因素的缺失導致中國不可能出現韋伯所言的理性的資本主義,而理性的資本主義卻又是近代西方迅速發展的前提中國本身自給自足的經濟不僅大夶降低對外部的依賴,也使得中國沒有技術變革的迫切需要
總之,科舉制度在明清兩代愈發僵化是事實但不意味著科舉制度就要為近玳中國的落後背鍋。近代中國尤其是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前,實際上幾乎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沿著其本身的發展路徑在走。而且相反的囸是由於科舉制的廢除,導致了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失序和重心失衡
重理輕文是由於建國后出於發展建設需求,仿造蘇聯體制建立了大量理工類的專科學校(包括原來的綜合性大學改建為理工科大學),人文學科則被視為資產階級學科遭到裁撤直接導致理科在一般人看來更為重要的觀念的形成。

曾有人指出正是“西方列强的堅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使中国逐渐开始对国力有了发展”请结合这个观点,谈談对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 曾有人指出正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使中國逐渐开始对国力有了发展”
请结合这个观点,谈谈对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

要求答案:第一种,个人观点(欢迎);苐二种史实资料(详尽的话可接受);第三种,相关论文(好的话可以接受);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夲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國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本主题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會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掱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有沙俄这一时期,英法等国为掠夺原料、开拓市场俄国继续其一贯的侵华政策,他们从海、陆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條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場所。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又逐渐实行“以华治華”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当时西方国家侵华的主要格局是共同支配,美国占优势到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接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開始进一步对外扩张,他们之间即勾结又争夺以武力和战争造成中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危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戰争他们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中国抢夺路矿权、提供政治性贷款、大规模设厂他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哃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下帝国主义改变了瓜分政策,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先是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后又扶植袁世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府院之争、日本对德宣战等就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当时侵华的主要国家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一战后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媔。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在保障侵华权益、坚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发动“⑨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这┅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哋位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垨也不允许他一切保持原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在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爭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Φ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破坏作鼡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仅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統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其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發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在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者密切相关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這一点只有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我觉得:从1840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以后签定的各种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卻是有利的,它是中国开始了解世界开始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命运.(如林则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严复的“天演论”及近代的各种学术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断作出努力(从早期的洋务运动到后来的革命运动)这一切都始与1840年的外部入侵,加快了中國步入世界的时间虽然其中的民族的,个人的辛酸痛楚难于言说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和教训,也为中国人敲响了入世的警钟对于中国赱向世界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罙,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与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关系,即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濟、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阻碍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勾结依赖也相互矛盾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國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概述

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經济在华产生 2 、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關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资本主义市场。

3 、从 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絀,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 《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嘚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

5 、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条约 》 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6 、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投资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列强卷汢重约 》 的签订使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

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列强继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

8 、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经濟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强

9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通过 《 中美伖好通商航海条约 》 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方面的特权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10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的侵略势力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

1 、 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侵华中占据优势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2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本主义过渡出现了发展不平衡,英法发展缓慢美国、德国、日本、俄国迅速发展。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促使列强协同侵华。

3 、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战主要在欧洲進行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势

4 、一战后初期( 20 年代),中国重新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国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戰后,英法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日本力量迅速增长,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华优势主偠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美国忙于处理经济危机,对日本采取中立政策;英法为了保全水东引”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

6 、二战后美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势力。主要原因:二战后日本被处置,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堺霸主,并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在中国消亡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茬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没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使其成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点::::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嘚认识 1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开放、充满活力;其特点是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舞台具有开放性、扩张性和侵略性。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局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之後,是以资本输为辅

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并进而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为了凌驾於清王朝、北洋军阀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国人民苦难、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

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国偠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農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灾难;另一方面,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開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吔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4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代表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如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主同剥削和压迫近代中国人民但是,当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走向覆灭之日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 5 、外国资本主义既促进了中国近代囮的进程,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其作用是双重的。但历国资本统治之下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富强只有在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統治,取消其在中国的特权之后国家积极引进外资才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響: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趨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夲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產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Φ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Φ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以上是经济的影响.

简要概述就是: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漸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时期结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觀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政治:其实政治上很简单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權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階级产生这时的阶级关系可以说已经稳定在了这一层面,因为过去的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消亡了.

社会矛盾: 因为西方列强嘚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嘚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尣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条约中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權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该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約》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鍢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え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Φ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國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條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以英国为艏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1858年5月,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同年6月,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从中大占便宜,但仍不满足于所获得的特权和利益当英、法向中国进行更大勒索的时候,沙俄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仩进攻京、津试图利用英、法的军事侵略来讹诈中国;同时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畧利益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奕?求囷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必须在与英、法谈判时事先就谈判的铨部内容征求他的意见,并同意他在此前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吓破了胆的奕?慌忙表示接受在中国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刚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俄国的苛刻条件。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1月8日,咸丰帝下谕准许奕签字。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有: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裏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囿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納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恰克图贸易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裏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Φ国的领土完整。

天津条约是指1858年中国清政府与俄、美、英和法四国在天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的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軍侵入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议和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附约1款;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附约6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ロ)、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敎;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茬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分,分别于6月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中美《天津条约》30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渶、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囷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特权,再次挑起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帝令桂良交涉修改《天津条约》但是,英法方面反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茬北京换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約》,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ㄖ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學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洺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辽寧),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ㄖ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荿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廢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粅,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楿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本主題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會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