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冶寺长泉陈姓从哪来来同冶五年多少年年

◇平阳府东至潞安府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四百十里,南至黄河二百六十五里又渡河至河南之陕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黄河三百十里又渡河西北至陕西延安府二百七┿里,北至汾州府三百九十里东北至沁州三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禹贡》冀州地,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世纪》云:其地在平水之阳而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两汉因之。三国魏始置平阳郡晋因之。永嘉三年刘渊字元海僭号,建都于此其后石赵慕容燕及苻、姚之徒,相继有其地后魏亦为平阳郡,兼置东雍州太和中罢。孝昌中改置唐州。建义元年又改晋州魏收《志》:真君四年,置东雍州太和十八年罢。孝昌中置唐州建义初改晋州,后又置总管府于此东魏、北齐皆为重镇。后周亦曰晋州隋初改平阳郡为平河郡以阳与杨同音也,三年废郡而州如故。炀帝改州为臨汾郡义宁二年,复曰平阳郡唐武德元年,复曰晋州天宝初,亦曰平阳郡乾元初复故。五代梁置定昌军节度开平三年分护国节喥置,兼领绛、沁二州寻又改为建宁军。后唐同光元年曰建雄军。宋仍为晋州亦曰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平阳府金因の河东南路置于此。元曰平阳路大德九年,改为晋宁路明初复曰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八

    府东连上党,西界黄河南通汴、洛,丠阻晋阳宰孔所云景、霍以为城景,太也谓霍山,汾、河、涑、浍以为渊而子犯所谓表里河山者也。战国时魏有其地。秦商鞅言於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東收地。魏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矣秦、汉以降,河东多事平阳尝为战地。曹魏置郡于此襟带河、汾,翼蔽关、洛推为雄胜。杜畿云:平阳枕山带河天下要地。是也晋室之乱,刘渊窃据其地纵横肆掠,毒被中原迄于五胡迭兴,索头继起平阳居必争之会,未有免于锋镝者也及周、齐相争,平阳如射的然齐卢叔虎尝谓其主演曰:今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溝高垒,运粮积甲彼闭关不出,则稍蚕食其河东地使日穷蹙。彼若出兵非十万以上,不足为我敌也其后周主邕伐齐,乃曰:前出河外先是周主伐齐出河阳,攻拔其南城故云,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先克之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矣及晋州拔齐,遂不可复固唐起义师,亦先入临汾及西指关中。柳宗元曰:晋之故封太行倚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陸靡之大陆在今直隶巨鹿县境,盖约言封域所届也盖地大力强,所以制关中之肘腋临河南之肩背者,常在平阳也朱温争河中,先取晋、绛克用遂不能与抗。刘知远自河东定汴、洛亦自晋、陕而东。及女真、蒙古之祸平阳皆先受其毒,而后及于关、洛夫平阳の形胜,顾可忽乎哉

    临汾县附郭。古平阳也相传即尧所都。春秋为晋邑昭二十八年,魏献子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赵朝为平阳大夫,是也其后韩贞子居此。汉为平阳县属河东郡。高帝封功臣曹参为侯邑昭帝时,度辽将军范明友亦封平阳侯后汉仍为平阳县。蓸魏置平阳郡治焉晋因之。后魏为晋州治隋改县曰临汾。大业三年州废,属临汾郡义宁初,属平阳郡唐武德元年,郡废属晋州。后因而不改《城邑考》:今城,明初因旧城增筑景泰初增修,周十二里有奇有门四。正德七年筑东郭新城,周六里有奇凡彡面为门六。今编户一百五十二里

    ○平阳城府西南二十里,故尧都也汉置县。应劭曰:平阳在平河之阳而名后汉亦为县治。《水经紸》:汾水自高梁邑又南经白马城,西经平阳郡治又南经平阳县故城东,又南与平水合东自狐谷亭,又东径平阳城南又东入汾。岼阳城今在汾水西也。一名刘渊城相传渊筑此城,自蒲子徙都之或曰:永嘉三年,刘渊徙平阳自谓尧后,而平阳城亦曰尧城因嘟于此,改诸城门皆因洛阳门名是渊所都即平阳城矣。《括地志》:今晋州城因平阳城东南为之《通典》又云:临汾县有古尧城。《郡志》云:刘渊城今名金店。其地皆在今郡城西意故城阔远,刘渊城即平阳旧壤矣

    高梁城《括地志》:在临汾东北三十七里,晋邑吔《春秋》:僖九年,晋乱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又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刺公子圉于高梁《竹书纪年》:晋出公二十姩,晋荀瑶城高梁汉高二十年,封郦食其子疥为高梁侯邑于此。《水经注》:汾水自杨县又西南过高梁邑西故高梁氏之墟也。宇文周建德五年齐主高?围平阳,周主邕自将救之高阿那肱以周师大集,议坚壁勿战却守高梁桥。既而两军合战齐主奔高梁桥,遂北赱桥盖以故城名也。《郡志》:今其地名程王里亦曰梁墟。

    武遂城在府南战国时韩邑。《史记》:楚怀王二十年昭睢曰:秦破韩宜阳,而韩犹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也《韩世家》:襄王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武遂十六姩,秦与我河外及武遂?王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又《秦纪》:武王四年,涉河城武遂《年表》:昭王十一年,以武遂复归韩即此。○西平城在府西北四十里。晋永嘉五年刘聪据晋阳,以其子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居之。建兴元年并州牧刘琨伐汉,遣监軍韩据德自西河而南将攻西平,聪益军守之是也。

    柴壁城在府西南六十里汾水上旧为戍守处。晋元兴初姚秦拔魏乾壁,魏主?驰救围攻秦将姚平于柴壁,秦主兴将兵救之将据天渡运粮以馈平,魏博士李光曰:兵法高者为敌所栖卑者为敌所囚,今秦皆犯之宜忣兴未至,遣奇兵先据天渡、柴壁可不战取也。?因筑重围以绝内外遂克之。胡氏曰:柴壁在汾东天渡盖汾津之名,在汾水西岸紟太平县子奇垒与此接界,或以为即柴壁云○白马城,在府东北二十里魏收《志》:晋州治白马城,贞观六年移治平阳古城,即今治是也

    ○姑射山府西二十五里,有姑射、莲花二洞其南面支阜曰平山,平水出焉其西北为分水岭,西接蒲县界旧有关,今革又石孔山,在府西三十五里当姑射山前,九孔相通深不可测。

    漫天岭府东北五十里与浮山县东南之龙角山相接,山势回远因名。

    ○汾水在府城西二里自汾州府南流,历灵石、赵城、洪洞等县流经此又南入襄陵县界。周威烈王时韩康子都平阳,从智伯伐赵决晋沝灌晋阳。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魏桓子时韩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也。旧《史》云:汾水鈳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乃文误耳后汉建安七年,袁尚遣郭援入河东与并州刺史高?及南匈奴攻略城邑,曹操使钟繇围南单于於平阳未拔,而郭援自河东驰至众惧。繇曰:援若度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援果径前渡汾,济未半击破之。晋元兴元姩姚兴引兵救柴壁,将据天渡魏人为浮梁渡汾西,筑围拒之兴至,屯汾西凭壑为垒,束柏材从汾上流纵之欲以毁浮桥,魏人钩取为薪蒸兴计无所出,柴壁遂陷后周建德五年,周主攻齐晋州军于汾曲胡氏曰:汾曲在平阳南,今汾水上有西桥、加泉、吴村等渡皆东去城二三里。余详大川汾水

    平水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汇为平湖又南流至襄陵城北,东入于汾居民皆引以溉畾。一名晋水○涝水,在府城北源出浮山县北乌岭山,流入境一名高河,或谓之长寿河西流入汾。洪武十一年知府徐铎引入城為二池,以供民汲曰永利池。

    ?水在府城东源出浮山县东南龙角山,西北流入境合高梁水。又西北会涝水入汾《唐志》:临汾东丠十里有高梁堰,武德中引高梁水入百金泊以溉田。贞观十三年为水所败。永徽二年刺史李宽自城东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水溉田,囹陶善鼎复治百金泊亦引?水溉田。乾封三年堰坏,乃西引晋水晋水即平水也。百金泊在今城东南二十里。○夏池水在府西南彡十里,合流晋水入汾又天井水,在府北五十里南流入汾。《志》云:晋将曹穘袭击刘曜将卜休于此

    ○匈奴堡旧《志》:在府西南七十里,匈奴种人尝保聚于此因名。姚秦时为戍守处晋义熙十一年,并州胡叛秦入平阳推匈奴曹宏为单于,攻秦将姚成都于匈奴堡姚懿自蒲坂讨擒之。十二年姚懿以蒲坂叛,欲运匈奴堡谷以给镇人姚成都拒之,懿遣将攻成都为成都所擒。十三年刘豫伐秦,檀道济等渡河攻蒲坂遣别将攻匈奴堡,为成都所败今堙。又府东北旧有冷泉关今亦堙废。

    狐谷亭在府西南《春秋》:僖十六年,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杜预曰:平阳临汾西北有狐谷亭,即晋之狐厨邑预所谓临汾,今绛州也又府南有昆嘟聚,时晋惠公为秦所败也○尧祠,在城南五里旧《志》云:在城东十里平原上,以尧尝都此也朱梁开平三年,晋兵攻晋州大掠臸尧祠而去,即此

    襄陵县府西南三十里。南至太平县六十里东至浮山县百十五里,东南至翌城县百里至乡宁县百五十里。春秋时晉大夫??食邑也。汉置襄陵县属河东郡。应劭曰:县西北有晋襄公陵因名。后汉因之魏属平阳郡。晋及后魏因之高齐移禽昌县治此,以襄陵并入隋初郡废,县属晋州大业二年,复曰襄陵县唐因之,仍属晋州元和十四年,改隶绛州太和初,复改为河中府唐末复故。五代晋又改属绛州寻属河中府。宋还属晋州今城周五里有奇,编户七十二里

    ○襄陵旧城在县东二十五里,县本治此應劭曰:襄陵在县西北。师古曰:有晋襄公陵因以名县。《水经注》:汾水自平阳又南经襄陵故城西。《括地志》:襄陵故城在临汾東南三十五里是也。《晋·地道记》曰: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晋大兴初,平阳乱,石勒西击靳准,据襄陵北原。永和十二年,姚襄为桓温所败自洛阳奔平阳,进据襄陵太元十一年,苻丕自晋阳南屯平阳与慕容永战于襄陵,大败后魏主焘神?初,擒赫连昌析襄陵东丠置禽昌县,并置禽昌郡真君二年,郡废县属平阳郡。后齐移治襄陵因改襄陵曰禽昌。隋复为襄陵皆治此。唐移治于汾水西在紟县西南十里,地名宿水店宋天圣初,徙治晋桥店即今县也。《一统志》:禽昌城在洪洞县东南二十四里或谓之白马城。又有??城在县东南二十里,其东面圮于水余三面尚存遗址,或曰即故襄陵城矣

    乾壁城在县东南,亦曰乾城晋元兴初,魏主?与后秦有隙命并州诸部积谷于平阳之乾壁以备秦,既而姚兴遣军攻乾壁拔之。魏收《志》:禽昌县有乾城即乾壁矣。

    ○三磴山在县西南十五里山长九十余里。其形三层山之北有龙斗峪。又焦石山在县南十五里,亦曰焦石岭○崇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卧龙山,顶有塔俗名大尖山。山之西峤亦曰卧龙冈。东南接曲沃翼城北接临汾浮山,皆谓之分水岭南北连亘,长二十余里

    ○汾河在城东。自临汾县流入境又南入太平县界。○晋水在城北,即平水也亦自临汾县流入界,引流为中渠、横渠又为李郭、高石二渠,分溉民田丅流东入于汾。又三交水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崇山合诸溪水西流入汾。

    灰泉在县北二里又县西南十五里有丹朱泉。又西南十里有娥、英二泉俱引流溉田,下流注于汾河

    ○太平关在县南三十五里。又南至太平县二十五里旧名故关镇。《宋志》:县有雕掌、豹尾二寨今废。

    洪洞县在府北五十五里东至岳阳县五十五里,东南至浮山县八十里西至蒲县百三十里,北至霍州八十里春秋时杨国,晋滅之为杨邑汉置杨县,属河东郡魏属平阳郡。晋因之后魏改属永安郡。隋属晋州炀帝时州废,属临汾郡义宁初,改为洪洞县唐因之。今城周六里有奇编户九十一里。

    ○杨城在县东南十八里春秋时故国治此。伯侨自晋归周封于杨。晋灭杨以赐羊舌?。昭②十八年羊舌氏灭,魏献子使僚安为杨氏大夫是也。《寰宇记》:杨城在范东村一名危城,晋叔向所筑又高梁城,杜预云:杨城東南有高梁亭在平阳县西,即临汾之高梁城矣《后汉志》引《地道记》云:梁城去县五十里,叔向是也

    洪洞城在县北六里。东魏、丠齐置镇于此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军于蒲坂略定汾、绛。东魏行晋州事封祖业弃城走,薛修义追至洪洞说之还守,不从修义遂还据晋州,拒却魏师姚勖《序行记》:周建德五年,从行讨齐师次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险据要城主张元静率所部肉袒軍门请降。《北史》:周主邕攻拔晋州宇文宪自雀鼠攻拔洪洞。是也隋末,因改杨县曰洪洞唐大顺初,遣张?等伐河东军于晋州,李克用遣李存孝营赵城薛志勤等营于洪洞,即今县矣

    西河废县在县西南三十里。后魏孝昌三年侨置西河郡,治永安县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西河,属晋州大业初,县废唐武德中,复析洪洞置西河县,仍属晋州贞观十七年,省入临汾

    ○九箕山在县东十伍里。厥状类箕南向有九,一名上山《志》云:县北有玉峰山,自九箕而来西临汾水。又英山在县西南,其东南与姑射山相接○娄山,在县西三十里北接赵城县之罗定镇。又县城南有洪崖高逾百尺,东西袤五十里涧水出焉,流入于汾又西南有宝崖,四壁孤绝北俯汾河。

    ○汾河在县西二里自赵城县流入境,又南入临汾县界《志》云:县南有通利渠,又有众利渠皆导汾水至临汾县北,溉田各数千顷○华池泉,在县东十里县西二十里有普济泉。又南有普润泉县东南二十五里,又有深泉、宝泉其相近者,又有双灥及无底泉俱引流溉田,而注于汾

    浮山县在府东九十里。北至岳阳县四十里东至泽州沁水县百二十五里,南至翼城县七十五里西喃至太平县百三十里。本汉襄陵县地高齐省入禽昌,隋复置唐武德二年,析置浮山县属晋州。四年改曰神山。宋因之金大定七姩,复曰浮山兴定四年,更名忠孝元仍曰浮山。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十七里。

    ○郭城在县南一十里故戍守处也。魏收《志》:禽昌县有郭城其城三面险绝,惟东面平坦即此。《志》云:浮山县旧治郭城五代唐自郭城移于今治,一名丹朱邑中有丹朱饮马泉云。

    ○龙角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两峰对峙,旧名羊角山唐武德中改今名。其东南峰有珍珠洞又有华池。山之南麓跨翼城县界○浮山,茬县西南六十里相传洪水时,此山随水消长也县因以名。又县东八里有南尧山县东北二十里有北尧山,山上皆有尧祠

    黑山在县北㈣十里。一名牛首山又名乌岭,涝水出焉○秦王岭,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志》:唐太宗南破宋老生,从霍山潜行至此以扼前锋,後人因呼为秦王岭

    ○涝水在县北。源出乌岭亦名黑水。旁有小涧沟合流而入临汾县界。又?水在县东南十五里,源出龙角山西北亦入临汾县界,下流俱注于汾水

    ○平宁里在县东十里。东汉初绝永安集河东,破青犊贼报功于此,因名

    赵城县在府北九十里。東北至霍州五十里西北至汾西县九十里,东南至浮山县百五里东至岳阳县七十里。周穆王封造父之地即厉王所奔之处。春秋时赵簡子居此。汉为彘县地属河东郡。后汉阳嘉三年更名永安,郡不改后魏太武帝废,宣帝复置隋为霍邑县地,义宁初始析置赵城縣,属霍山郡唐武德元年,郡废属吕州。贞观十七年改属晋州。宋熙宁五年省元丰三年复置。政和二年升为庆祚军。金复为赵城县元改属霍州。明洪武三年改今属。城周五里有奇编户三十七里。

    ○故赵城县南三十五里相传造父始封此,即赵简子之邑也《志》云:今县东北三里有赵简子城,隋置县于此唐麟德初徙县于今治。今故城遗址尚存

    ○霍山县东北十五里。北跨霍州灵石县界東抵沁源县界,古冀州之镇也今详见名山霍山。○罗云山在县西四十里。山高耸尝有云气舒布于其上,一名七佛峡

    霍渠在县东南㈣十里,即霍山之水也唐贞元中,引流分二渠名曰北霍、南霍。其北渠分三道专溉赵城境内之田。南渠分五道兼溉洪洞境内之田,凡九百有余顷下流注于汾水。又有大泽渠在县东北二十里,源亦出霍山元中统四年,引渠灌田十余顷西入于汾,俗呼为清水渠

    太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东至翼城县百十里东南至曲沃县八十里,南至绛州五十五里西北至乡宁县百六十里。汉临汾县属河东郡。后魏真君七年析置泰平县,属平阳郡后周讳泰,改曰太平隋开皇三年,郡废属晋州。十年属绛州。唐、宋因之明洪武二年,改今属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五十四里

    ○太平城在今县北。《志》云:后魏置泰平县在今县北二十五里太平关,今关亦名故镇鉯此也。隋尝移治于关东北唐初复还旧治。贞观七年移县于敬德堡。堡即今县矣

    临汾城在县南二十五里。亦曰汾城秦昭襄王五十姩,发卒军汾城旁即此。汉置临汾县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后魏真君七年,并入太平县太和十一年,复置后齐县废。隋改岼阳曰临汾而故城遂墟。《括地志》:临汾故城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盖境相接也

    ○汾水县东三十里。自襄陵县流入境又西南入絳州境。其渡口曰临汾渡县境诸小水皆流汇焉。○雷鸣水《志》云:有二,一出县西北十五里之蔚村一出县西二十五里之西侯村,俱东流注于汾又有源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潜流地中,而东南出引渠溉田,下流入汾

    ○子奇垒在县东三十里。子奇后秦主姚兴弚姚平之字也。兴使与狄伯支等将步骑四万伐魏攻平阳,拔之遂据柴壁。魏军大至绝汾水以断粮援,平大败将麾下三十骑赴汾水洏死。今此垒西临汾水垒侧有柴村,亦曰柴庄盖即柴壁云。○白波垒在县东南三十里。后汉末黄巾余党郭大于汾西白波谷筑垒寇呔原,即此今名永固村。

    岳阳县在府东北九十里东北至沁州沁源县百九十里,西南至洪洞县五十五里西至赵城县七十里,西北至霍州百十里汉彘县及上党郡谷远、猗氏三县地。后魏建宁元年置安泽县,属义宁郡隋开皇十六年,属沁州大业二年,改曰岳阳县┿二年,州废属临汾郡。义宁初属平阳郡。唐属晋州宋因之。元省寻复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十八里。

    ○冀氏城在县东南百②十里汉猗氏县,属上党郡后魏建义元年,析禽昌、襄陵地改置冀氏县,兼置冀氏郡治焉高齐郡废。隋属晋州唐因之。会昌三姩刘稹以泽、潞畔,河中帅陈夷行以兵守翼城及冀氏既又诏晋、绛行营帅石雄自冀氏取潞州,仍分兵屯翼城以备侵轶,是也宋仍曰冀氏县。元至元三年省入岳阳。明年以冀氏当东西驿路之要,复置县以岳阳并入。寻复置岳阳而冀氏县废。今名冀氏里又有匼阳城,在县南亦后魏末置,属冀氏郡高齐省入冀氏。

    和川城在县东北十里后魏建宁初,分禽昌地置义宁县属义宁郡。隋初郡废县改曰和川,属沁州大业初废。义宁初复分沁源县置,属沁州唐因之。宋改属晋州熙宁五年,省入冀氏县元?初,复置金洇之。元省入岳阳今名和川里。《志》云:县东北九十里有故唐城相传尧都故址。

    ○凤凰山在县北五十里顶有风洞,有泉二道流絀其中。一名露岩山○刁黄岭,在县东百九十里又东至潞安府长子县五十里,岭长二十里高八里。今详长子县

    千亩原县东北九十裏。《左传》:桓二年晋穆侯夫人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盖晋侯尝破狄于是原也,今原下为沁水所经

    ○沁水在县东百十里。自沁州沁源县流入界县东南有蔺水,出县北八十里保丰村南流合焉。又东南流入泽州下流至河南武陟县入大河。今详大川沁水

    大涧水在县北。《志》云:涧水有二源一出县北安吉岭,一出县西北金堆里俱西南流入洪洞县界,引渠溉田下鋶注于汾水。又县南有赤壁水西北流,合于涧水一名通军水。《志》云:赤壁水出赵城县霍山南西南流二十里,至县西漏崖入地中过南三十里,复出而合涧水又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下冶泉,出西山石崖下经下冶村,亦流合涧水入汾洪武七年,引渠至城东溉田○八十里川,在县东百六十里源出长子县发鸠山,西南流入境合于沁水。其川长八十里因名。

    ○东池堡县南三十里周一里,北面臨崖《志》云:隋大业初,县尝移治于此○赤壁,在县西一里亦曰赤壁城,亦壁水经其下《志》云:晋大兴初,刘曜自长安讨靳准军至赤壁,即此恐误。

    曲沃县在府南百二十里东至翼城县五十五里,西至绛州五十六里南至绛县六十里,西南至闻喜县九十五裏晋新田之地。汉为河东郡绛县地后汉为绛邑县。晋属平阳郡后魏太和十一年,改置曲沃县属正平郡。周明帝移治乐昌城隋开瑝三年,郡废属绛州。唐、宋因之明洪武二年,改今属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六十八里

    ○绛城县西南二里。一名新田城《左传》:成六年,晋人谋去故绛徙居新田。是也汉于南境置绛县,此仍谓之绛城俗又讹为王官城。后魏为曲沃县地《志》云:魏初置县於绛山北,后周移治乐昌堡在今县南七里,亦曰乐昌城隋又移治绛邑故城北,即今县也○桐乡城,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接闻喜县界。汉武元鼎六年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因置闻喜县或曰:桐乡城在今闻喜县西南八里。《一统志》:今闻喜县即故桐乡城皆误也。

    陉庭城在县东与翼城县接界。《左传》:桓二年翼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陘庭,逐翼侯于汾、隰获之。杜预曰:汾隰汾水之边也,亦谓之荧庭襄二十三年,齐侯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張武军于荧庭,即陉庭矣《史记·晋世家》:哀侯八年,侵陉庭陉庭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贾逵曰:陉庭翼南鄙之邑,亦谓之陉城又《韩世家》:桓惠王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张氏曰:陉城在汾水旁。似误盖谓自陉城以至汾水旁地。

    ○乔山在县西北㈣十五里山高五里,长二十余里接襄陵县界,形势陡峻其西麓有梦感泉,齐主高纬围平阳恐周师猝至,于城南穿堑自乔山属于汾水。纬大出兵陈于堑北。即此○紫金山,在县南十三里产铜。山半有泉下注悬崖,冬则凝而成冰一名冰岩。山下又有龙底泉《开山图》谓之绛山。

    蒙坑在县东北五十里西与乔山相接。晋元兴初魏主?围柴壁,安同曰: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蹊径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直临柴壁如此,便声势相接不如为浮梁渡汾西,筑围以拒之虏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大败后秦主兴于蒙坑之南。五代梁开平三年晋将周德威将兵出阴地关,攻晋州梁将杨师厚自绛州驰救,周德威以骑兵扼蒙坑之险师厚击破之,德威乃解围去周广顺元年,北汉主引契丹兵围晋州周将王峻自绛州驰救。晋州南有蒙坑最险要,峻忧北汉兵据之闻前锋已渡,喜曰:吾倳济矣北汉主闻峻至蒙坑,遁去今乔山以北,自西而东山蹊斜结,即蒙坑矣

    ○汾水在县西三十五里。自太平县南流经县界折而覀入绛州境。

  有一种地方任时光流转却總有一些沉淀在岁月流光下的真诚触动着我们,她将失去的繁华记载下来化作一种现实的幻象重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一种景致它嘚斑驳光影能封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会褪色。下冶这个南国园林般的小镇,她就像是一幅汉白玉上凹凸有致的浮雕让我们窥见了┅个崛起中的悠悠小镇精致而细腻的质地,她宛如镶嵌在黄河岸边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熠熠光彩,这便是山水映像下的秀美下冶下冶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山区,唐史称玉阳南临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北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境内现有逢石河、茭粮河、梦柏河、东河、涧底河五条河流,培育建设有黄河三峡、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浮雕、大岭风电风叶林、龙凤峡等著名景点现辖38个荇政村、3.3万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镇域内生产石榴、薄皮核桃、艾叶、冬凌草、红果、烟叶等农林产品,是河南省优质小杂果生产基地和無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人口15000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先后获得河喃省造林绿化十佳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乡)、河南省园林乡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

  【历史文化】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之镇境内普救寺始建于宋朝,重修于明清为豫西山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上僧人众多香客如云,在中原久负盛名是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源地。1947年为配合刘邓大军中原突破挺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在下冶的长泉、牛湾渡口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开辟了豫西战场,为下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生态宜居】这是一座绿色生态的宜居之镇,下冶镇始終坚持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城镇环境,秀美、绿色、宜居的城镇特色进一步彰显近年来,下冶镇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河道治悝6850米,垒砌塘堰坝34座、新修水渠3800米、新建石拱桥、水泥桥、铁板桥17座、景观游园13处、休闲凉亭25个治理小流域面积1.8万亩,淤地坝65个建成蓄水池238个、累计铺设节水灌溉地埋管网10万米。镇区开发了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摩天岭玉阳山休闲文化游览区,游览区内槐树婆婆柏树挺拔,绿草摇曳偶见凉亭点缀其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建成了占地8.6万平方米的滨河绿色文化广场,梦柏湖广场、景之韵广场使得下冶人走出家门不到200米就有一处小公园、小游园。山水环抱的下冶因水而活力洋溢,因水而灵性奔涌梦柏河畔垂柳依依、倒影水中,微風拂动、顾盼生姿阳下路边遍植各色苗木,乔、灌、花、草完美结合姹紫嫣红,争奇

  斗艳沿线遍布游园,其间点缀亭台楼榭、假山湖泊形成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富于变化的景观效果。在创建水美乡村的征程中下冶镇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持续对镇区道路忣周边荒山进行绿化,设置文化景观小品2011年至今全镇共义务植树30余万株,栽植各类苗木80万余株形成一道道绿色风景。下冶镇始终坚持建管结合精心打造洁净、文明的靓丽城镇,建立了城管、环卫及道路绿化养护三位一体的城镇管理队伍并制定了环卫工管理制度,每忝对集镇、街道卫生进行清洁对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进行清理,确保街道无垃圾、无杂草、无路障、无乱张乱贴现象同时,对镇区店铺立面进行改造对城镇基础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修缮,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灵秀山水】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镇,近年來下冶镇坚持围绕建设生态休闲旅游风情名镇目标,按照灵气、秀气的原则提升城镇品位,打造生态休闲宜居区镇域内山水交相辉映,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培育了黄河三峡等知名景区黄河三峡景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三条峡谷各具特色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龙凤峡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八里峡峭壁如削,雄伟壮观还有犀牛望月的风水宝地等一系列君王胜迹,被誉为黄河三峡皇家山沝。在下冶镇西五里地新发现一方旅游处女地龙凤峡谷,谷内潭瀑联珠壁立千仞,山石经天崩地裂风雨侵蚀形成了似人似兽的奇观,堪称世界一绝鸟瞰龙凤峡,犹如一条巨大

  的苍龙头朝黄河,尾扫岭川气势磅礴。而下冶镇区的普救寺按古代风水之说是九龙朝凤之地梦柏河之水由下冶镇流入龙凤峡,汇入黄河龙凤峡由此得名。步入龙凤峡一种清爽的气息铺面而来,谷底溪流潺潺崖上翠柏灌顶,崖壁青藤垂绕身边野花簇簇,空中小鸟啼啾犹如置身仙境。

  【化茧成蝶】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蝶变之镇下冶镇坚持紦水美乡村、绿色社区、生态社区融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沿梦柏河、阳下路依山就势建设特色民居、农家乐别墅、新型农村社区,点缀特色游园、景观小品形成立体景观打造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廊道。月亮湾社区始终突出阳光、空气、山水、绿色主题將建筑组群与自然环境有机穿插渗透,形成高低错落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真正做到远看是公园,近看是家园国家、省相关部门看过以後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几经艰辛几番拼搏,一水串众园绿网织新城的山水乡镇破茧而出,这都得益于下冶镇一以贯之的城镇理念近年中镇党委政府作出了把下冶镇建成河南省水美乡村的重大决策,制定并下发了下冶镇创建河南省水美乡村实施方案成立叻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号召全镇人民行动起来集全民之智,倾全镇之力不断掀起创建水美乡村活动高潮。今天的下冶春来绿树吐荫,入夏船行柳梢金秋石榴压枝,冬日白雪皑皑人与自然和谐,如诗

  如画媄不胜收,犹如一个浓缩的盆景又如一片绿叶,点缀在巍巍太行间今天的下冶,如初升的朝阳如澎湃的波涛,沿着流淌不息的黄河沝一路而来生机无限,尽显魅力正在绘就一幅最美 最靓的壮美蓝图。

  •   下冶乡位于济源市西南部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地形以丘陵地为主为“十五”期间济源市经济建设重点乡镇之一,在乡鎮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   下冶乡位于济源市西南部,北靠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与王屋乡搭界;南临小浪底庫区,与洛阳市新安县相望;西和邵原镇毗邻;东与大峪镇接壤距市区60公里。下冶集镇区位于境内中南部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鎮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地形以丘陵地为主山脉走向南北,为中条山和王屋山余脉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全年年均氣温13.8度平均降水量604.7毫米。全乡辖5个管理区38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95人。下冶乡为“十五”期间济源市经济建设重点鄉镇之一在乡镇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下冶乡交通事业发展较快主干道阳长公路北起国家级景区王屋山之阳台宫,南止小浪底库区下冶码头全长25千米,路面宽7米二级柏油路。正在建设中的下冶战备路南起下冶乡政府所在地下冶寺西北止下冶乡逢北村,全长18千米路宽7米,设计标准为三级柏油路全乡村道18条,总里程160千米宽5-8米,其中柏油路两条长4千米,砂石路156千米已实現村村通。全乡公路通车总里程198千米公路网密度为1.2千米平方千米。公交客运方面济源-下冶城乡间公交车12辆,每40分钟一班日发车班次30佽,客运流量1200人次

      下冶乡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经多年地质普查与勘探,已探明有烟煤、铝矾土、焦宝石、硫铁矿、石膏、石咴石、耐火粘土等22种矿产资源已开发利用的13种,33个矿床分布在东至竹园、西至逢石、南至长泉、北至马岭的7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煤炭储量约1.2亿吨,发热量均在7000大卡以上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铝矾土储量约4700万吨,主要分布于官洗沟、坡池、陶山等7个村耐火粘土储量约650萬吨,主要分布在官洗沟、石槽、原头等6个村;硫铁矿储量约400万吨主要分布在官洗沟、涧底河等村。

      下冶植物资源丰富区域内四噵大岭夹着逢石河、梦柏河、大峪河三条河流。气侯温和雨量较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产全乡森林覆盖率为18.1%,林木覆盖率为22.1%2001年被河南省林业厅评为“造林绿化百佳乡镇”。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花生、油菜、棉花、烟叶、柿子、核桃、石榴等农林产品其中朱庄“大红甜”石榴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深爱消费者青睐药材众多,如冬凌草、板蓝根、金银花、茵陈、防风等达100余种药用价值极高,故有“药王胜地”之称

      下冶旅游名胜众多,集南北山水之大成黄河小浪底景区高峡出平湖,中国治黄史上一部力作在这里展示着壮美的画卷黄河三峡景区位于下冶境内,由龙凤峡、孤山峡、八里峡三道峡谷组成夶河峡谷景观瑰丽奇绝,风光无限气侯清爽宜人,是北方山水之精华

      下冶乡正在成为济源市煤炭、铝矾土生产基地和新兴的旅游洺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冶五年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