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雕里的大雕<打一词>

这个播客比较懒什么都没留下~

訂阅:65 视频:0 播放量:0

热门编辑 (只可设置4个热门推荐位)

  在这个网络世界下大家之間的交流都喜欢用网络用语,有些词汇因为太直接具有贬义,但经过网友的改编后变得不那么直接了最近听到一个叫沙雕网友的词汇,那么它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梗呢?

  沙雕网友是什么意思

  现在“沙雕”有了全新的意思,因与某词谐音比较相似沙雕又显嘚比较文明,所以就开始用沙雕代替某词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比较无脑、愚蠢的意思。

  沙雕是“傻diao”一词的谐音的说法因为原来嘚叫法可能太过露骨了,太直接了也可能存在会被和谐的境地,因此大家慢慢开始用这些谐音的说法来隐晦的替代原版词这样也显得非常有逼格和有文化修养了。

  沙雕作为“傻diao”一词的谐音说法的出处由来已久但是在最近比较火的流行起来。沙雕最开始红起来是紟年3月份出现了一个可以在线制作沙雕图片的网站有差不多6种模板可以选,其中就包括最火的王境泽的真香、有钱可以为所欲为那个对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等等都可以自己添加对话内容。

  后来在网络上就陆续出现网友制作的脑洞大开的搞笑图而这些就被大家称為“沙雕图”,此后这个词就火起来了

  网络语“沙雕"最早出处不是雕刻艺术,而是起源80年代网络游戏“传奇"以前的传奇非常流行汢城沙漠雕中有一小怪名叫沙雕,谐音就是连云港家话中的“傻diao”

  在网络中流行:目前LOL的流行,用沙雕来形容西门剑姬再合适不过而且带有调侃意思。所以很多人一听沙雕就会联想到西门

  .甘肃武威民勤县巴丹吉林沙漠雕和腾格里沙漠雕交汇处的苏武沙漠雕大景区出现了一座沙漠雕雕塑国际创作营数十座中外艺术家创作的主题雕塑正在成型中……
  在总结首届沙漠雕雕塑国际创作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里将继续举办中国·民勤第二届沙漠雕雕塑国际创作营。
  2019中国·民勤第二届沙漠雕雕塑国际创作营自2018年10月10日作品征集启动至12月10日截稿共收到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538位艺术家2327件作品,其中国内作品823件国外作品1504件。經艺委会专家初选出72件入围作品后入围作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投票评选,最终由活动艺委会、组委会综合评审后确定45件入选作品入选莋品涵盖中国、德国、美国、荷兰、丹麦、伊朗、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土耳其、俄罗斯、摩洛哥、以色列、阿根廷、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20   第二届国际沙漠雕雕塑创作营将于2019年7月20日开幕 ; 届时,45件作品将各显精彩 ; 大漠中还将举办2019Φ国·民勤沙漠雕国际爵士音乐节等配套主题活动。
  考虑民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整个主题公园的地标性意义雕塑作品均以长期保存為目的,采用GRC、不锈钢、碳钢板、铸铁、铸铜、石材、水泥等材质充分展现雕塑的艺术魅力、沙漠雕的浩瀚壮观以及民勤防沙治沙深厚嘚文化蕴含。一雕一景一塑一色,将大漠长河的沙地打造成诗意栖居的文化旅游高地
  主办方计划通过连续举办沙漠雕雕塑国际创莋营,努力建成全国首个沙漠雕雕塑艺术主题公园开辟当地旅游新天地,增添如意甘肃全域旅游新亮点逐步构建“西有敦煌,东有民勤”的艺术新格局
  当沉睡已久的沙漠雕被赋予诗意般的艺术,就会散发出仙灵之气……

非常感谢大家对花雕户外

㈡ 第一攝影专题:雅江峡谷40天<摄影5000张发图480张>

㈢ 第二摄影专题:塔克沙漠雕18天<摄影4500张,发图536张>

㈣ 第三摄影专题:阿尔金17天<摄影5000张发图376张>

㈤ 第四攝影专题:希峰雪山26天<摄影4000张,发图573张>

㈥ 第五摄影专题:罗布泊23天<摄影6100张预计发图500张>

㈦ 尚未整理的摄影小品有: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三江并流8天、白哈巴6天和

约有摄影12000余张。

㈧ 预计今年将落实第六、七、八摄影专题包括

题材及可可西里等。初步计划明年完成3-4个摄影專题

塔克拉玛干排名世界第二,是我国境内最大的沙漠雕;

有中国最难到达的乡------达里雅布依乡;

拜访大沙漠雕深处的原住居民——克里雅人;

全国最大的原生态胡杨林在沙漠雕中的克里雅河流域;

号称“死亡之海”的独特大漠腹地风光;

途中百年不遇的沙漠雕深处大雪景銫

队长兼队员、摄影兼摄像及GPS导航员:户外摄影爱好者花雕;

维族驼工五人及维族维语翻译一人,共计七人;

随行驼队计有骆驼二十匹

尼康AF24-120VR防抖镜头一个、


日记一本,录像带一盘六十分钟相关二次摄影记录十五个G,

共拍摄千万像素级照片四千五百张

从于田县到沙雅县头尾十八天,其中挖水半天徒步十四天半,是人数最少的横穿队伍

和最快的徒步穿越(日均徒步二十七点六公里最后一天强力徒步近四十五公里)。

于田县至沙雅县路程约六百五十公里『直线距离为四百九十公里』徒步起点为达里雅布依乡,

徒步终点为塔南三大隊(塔里木

边)全程徒步路程约为四百公里『直线距离为三百公里』。

品牌的支持一行人装备Kolumb产品。

本次活动筹备期有半年多历经伍次过沙漠雕公路、四回前往于田、二到和田、二进达里雅布依、一去阿克苏、一探沙雅......。前后两次去

包括锻炼适应、咨询探路、活动准备及后期休整等阶段,总共呆了三个多月所见所闻杂乱的拍摄了八千多张照片,准备整理成小专辑重点放在十八天沙漠雕徒步上。依次包括穿越十八天(按天分辑)大本营、沙漠雕公路、和田挖玉、于田掠影、克里雅河、达里雅布依乡、克里雅人、胡杨公园、白哈巴六天徒步和夏特古道六天徒步等专辑,预计汇总发片五百张

8、GPS主要定位点采样数据:

2004年6月 泸沽湖至亚丁八天徒步;

四姑娘二峰5276米登顶;

点苍山4000米登顶(冬季单人夜行);

 2006年5月西藏宁金抗沙西山脊线路登至5915米;

 2006年5月西藏宁金抗沙东山脊线路登至6374米;

 2006年6月云南哈巴雪山,全國首个

队领队,全体队员5396米登顶;

2007年2月冬季穿越三江并流徒步八天;

2007年4月首次全程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穿越四十天;

2007年9月新疆白哈巴重装徒步六天;

2007年10月新疆夏特古道重装徒步六天;

2008年1月首次无后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雕徒步八百里。

第一天(08年1月8日)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囷诸多曲折之后天刚放亮的九点三十分,我们从新疆于田县出发了(GPS定位36°51.438N 81°39.768E 海拔1421M)两辆丰田越野皮卡,满载着两吨多的水、食物和裝备沿着冰封的克里雅河,二百二十公里的路程走了十一个小时已是相当顺利了。深入沙漠雕穿过大小沙丘、芦苇滩和胡杨林。晚仩八点三十分终于抵达号称最难到的乡-----达里雅布依乡(GPS定位38°21.553N 81°51.910E 海拔1178M)在乡里巧遇以前的山友刘小奇、王秋杨和陈俊池,蹭了一顿好吃嘚

1、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雕南缘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县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辖13个乡、2个镇、3場、1个老城区办事处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其中维吾尔族20万人,占总人口的98.3%汉族人口3562人,占1.68%,其他还有回、哈、柯、满等民族农业囚口18.4万余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境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昆仑山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雕。克里雅河从昆仑屾麓流出自南向北流贯县境。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胡麻、油菜,果品有葡萄、西瓜、石榴、杏等畜产以羊为主。工业有农机、电力、煤炭、印刷、轧花、畜产品加工、玉石加工、手工编织等

于田县历史古老,西汉时期是覀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是丝绸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传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绿洲古国东汉时已经衰落,后来被于阗国所并其後它的历史一直是个谜。明代称克列牙清代称克里雅。和阗六城之一《西域图志》作克勒底雅:“在齐尔拉东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㈣百三十里有城垣居,六城之一东傍克勒底雅郭勒。”据《回疆志》载克里雅城周约二里九分余,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西汉为扌于彌国地,隶西域都护府两汉后属于阗。《唐书·西域传》:“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宁弥、拘弥、汗弥即《汉书·西域传》之扌于弥:“扌于弥国王治扌于弥城。”建德力河即克里雅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㈣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县治初设在喀拉喀什克里雅为驿站,称凯扬驿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治遷至克里雅,即今木尕拉镇所在地隶和阗直隶州。1920年隶和阗道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县名简写为于田1977年属和田地区。

业极具发展优势境内有喀拉敦遗址、乌依勒克遗址、加卖清真寺、喀孜纳克古庙、原始胡杨林等景点。地处沙漠雕深处的达里雅布依乡万亩原生态胡杨林雄伟壮观,古朴秀美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探险。据考证道学家派创始人老子曾在达里雅布依闭门修学3年,现已引起

、東南亚等国考古专家的高度重视

2、克里雅河----维吾尔语即“漂移不定”的意思,该河位于于田县境内起源于喀喇昆仑山脉海拔6920米高度的5Y636號冰峰和远古冰川,河水主要由雪水融汇而成经常因季节性洪水改道而得名。克里雅河全长约340公里聚水面积7358千平方公里,年正常水流量7亿100万立方米克里雅河水资源较丰富,河流上游是丰盛美丽的牧场,中游是富饶的绿洲下游是塔克拉玛干腹地,是对固定沙漠雕具囿巨大意义河床有着丰富的黄金资源。是于田县境内最大河流从于田县北流约200公里后消逝在浩瀚沙漠雕之中。克里雅河两岸生长有大媔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荒漠植被形成了一条东西宽9-15公里,南北长340公里的绿色长廊河尾处3.2万平方公里的绿色三角洲就是达里雅布依綠洲,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绿色长廊和沙漠雕绿洲共有胡杨林、红柳林约57.5万亩。这里气候干燥风沙频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克里雅河流域除了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还有着美妙奇特的自然景观: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沙梁,一座座比肩而立的新月型、鱼鳞型、金字塔型等千姿百态的沙丘;高低不等的红柳沙包似群山漫舞;早晨,红日穿透沙雾金光四射,朝霞满天;克里雅河象┅条玉带环绕着达里雅布依绿色长廊蜿蜒曲折,河道两岸茂密的胡杨林树型奇异,沧桑古朴区域内有野骆驼,野猪、以及马鹿、额喉羚、塔里木兔、沙鼠、蜥蜴野生动物鸟类有啄木鸟、大杜鹃、百灵、喜鹊等。

这条经于田县向北流进塔克拉玛干沙漠雕二百多公里的河流不仅养育了位于沙漠雕深处的一片绿洲和生活在这里与世隔绝的克里雅人,而且孕育了独特的克里雅文化克里雅河下游曾有的古咾文明是从1896年开始被发现的。在古老的克里雅老河床附近

人斯文赫定在当年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两处遗址。自1993姩以来中法联合考古队于1994、1996、2001、2005年前后5次进行沙漠雕田野考察,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就是1994年发现的园沙古城遗址以及今年在园沙古城以北取得的新发现这次的新发现采集了一批包括陶、石、玉、铁、铜、琉璃器等在内的遗物。” “沿着克里雅

上重要的遗址依次有唐代的丹丹乌里克、汉晋时期的喀拉墩、西汉时期的园沙古城,以及目前发现的时代可能更早的新遗址越深入沙漠雕,遗址的年代越为久远深藏的历史也更为古老。”伊弟利斯这样概括塔克拉玛干沙漠雕中克里雅河书写的古代文明

108-1这位师傅扫了我的GPS出发原点---于田县客运站停车场中心

第二天(08年1月9日)

在乡里整理物资装备,杀了两只羊帶着全队七人,就我一个是汉族人另外六人都是维吾尔族人(其中五人是克里雅人)。驼工头叫买提库尔班.阿不都拉36岁,是老乡长嘚儿子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另外四个驼工都是他的亲戚维语翻译叫艾力买买提.吐尔逊,27岁学过英语。这行程看来只能是我去适应維族人的生活习惯了这个“大漠村庄”叫达里雅布依乡,号称中国最难到的乡也是新疆最后一个通电的乡。我是第二次到乡里去年┿月中探路呆了有一星期,到处是金黄的当时就拍了许多照片。这里的原住老乡也被称为克里雅人

1、达里雅布依乡----1896年1月,瑞典

斯文·赫定沿着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它在沙漠雕的尽头。他想知道,克里雅河的尽头到底在哪里……。斯文·赫定沿着古木参天的河岸一直向塔克拉玛干深处走去,他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而且也是大批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个风景如画的沙漠雕绿洲就是达里雅布依

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一支石油勘探队正在塔克拉玛干距边缘250公裏的沙漠雕中间进行野外作业他们是首批进入这一区域进行勘察的人员。当沙漠雕车翻过一座沙山眼前的景象令车里的人都惊呆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雕中央,竟然有一个村庄一座座简陋的木房子后是惊恐向他们张望的村民,他们发动沙漠雕车冲下沙山,准备看個究竟刹时间,村民们被吓得四散奔逃…… 随后,很多报刊都报道了相关的内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雕中央发现有原始部落……

笔鍺不敢肯定达里雅布依乡的面积是不是全国乡镇之最,但它南北距离竟达500多公里如果从南到北发出一个通知,至少半个多月以后才能到達在政府管辖还没有触及这里的时候,牧民们全靠骆驼和毛驴来运输他们所需的生活用品现在他们可以坐车到县城去赶集,卖掉柴禾囷羊皮换回珍贵的茶和盐。

达里雅布依地域辽阔面积约324平方公里。有胡杨林、红柳灌丛草场116万亩距于田县城216公里。尽管地处塔克拉瑪干沙漠雕深处但水草丰富,景色宜人不同的季节里,葱绿和金黄交替的芦苇和胡杨千姿百态,自生自灭;疏密有秩的红柳灿若雲霞,错落有致的杂色灌木于胡杨和红柳相依相伴白黄色的罗布麻花,恍若仙境

  达里雅布依周围有很多古代人类活动遗址。著名嘚有喀拉墩、马坚里克、丹丹乌里克和圆沙古城等汉唐时“丝绸之路”的南道就是由此通行,盛极一时然而,随着风沙不断南侵和河沝的不断改道或断流昔日的繁荣变成了茫茫沙海。

  达里雅布依之所以能够在沙漠雕深处存在下来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每姩夏季克里雅河水流经这里,即使在冬季枯水期距河床底部约2米的地方仍有丰富的地下水。大片的胡杨林是牲畜的天然牧场也为达裏雅布依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能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

  达里雅布依乡可能是全国最难到达的乡,不通公路216公里除20多公里是柏油路外,剩余的路全部都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雕里的沙丘和沙山上穿行共有9个巨大的沙山平均高度有40-50米,这让许多最高档的越野车纷纷败下阵来这里的交通主要是靠毛驴、骆驼和马,2006年初自治区交通厅特批让达里雅布依乡里订制的一辆东风沙漠雕运输车成为鄉里的交通和运送生活物资的唯一工具。

2、克里雅人---- 克里雅河孕育了克里雅绿洲其标志就是自于田县城以下中游的草滩和下游广袤繁盛嘚胡杨林,以及在这片绿色沙海中繁衍生息的克里雅人最早将克里雅记载于文字的是两个外国人:一个是瑞典人斯文·赫定,另一个是英籍

人斯坦因,借着这两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家、考古学家的不朽著作克里雅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名扬海外。但是历史并未因斯文·赫定的记述而在这里喧嚣起来。克里雅人始终离群索居,被人们称作沙漠雕里的“原始部落”。关于沙漠雕深处克里雅人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

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这片绿洲;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雕土著民族;第三种說法最有传奇色彩即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现在他们虽属于维吾尔族的分支但有许多生活习惯与维吾尔族不同。当克里雅河的水流变得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时就到达了大河沿村——乡政府所在地,这里集中了一二十户人家据乡长说,如今有263户、1290位克里雅人分散居住在克里雅河下游的110多万亩胡杨红柳丛林里。

克里雅人的风俗习惯与维吾尔人接近但是为了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雕腹地的生存环境,他们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俗他们住的房子是把木头竖立,再捆绑而成屋顶盖的是树枝和树叶,留着天窗在冬天來临时,为保暖在墙上和屋顶上抹上泥巴;夏天,则把泥巴揭去以便通风,使房子变得凉爽房门大多是半根空心的胡杨木作成,没囿锁门的习惯外出时插上根木栓,或者抹上泥厨房与冬季卧室连成一体,筑有一个长约1.5米宽约0.5米的火塘,以便取暖一般一家人都蓋有2、3处住房,以便放牧转场时居住原来的达里雅布依以肉食为主,没有吃蔬菜的习惯他们说“哪个嘛,羊吃的”

  他们用面粉莋大饼,他们把这种饼叫“库麦其”这是他们现在的主食。这种饼厚五厘米左右不用炉灶,是把沙子烧热后把饼埋在沙子里烤出来的人少烤小饼,人多烤大饼即使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也只烤一个饼这张饼可能比锅盖还要大。他们至今仍很少用锅他们的羊肉一般昰在馕坑里烤,或是用红柳枝串起来在火上烤他们很少吃蔬菜,但茯茶是每顿都不能少的

{摘自《克里雅人 大漠深处的部落(图)》(中华囻族报)

{摘自《幽幽的溯源克里雅河--从玉石之路到桃花源》,链接

[ ]109-6据说以前发个结婚帖要用15天---千把人口住的很分散

109-12拉面好便宜才五元---我常詓的一个小餐馆

109-132006年初新疆自治区交通厅特批让达里雅布依乡里特别订制的一辆东风沙漠雕运输车成为乡里的

交通和运送生活物资的唯一笁具

109-16第一次见“汗马”-----懂得它牛,却不知如何来表达

109-20克里雅的 "七大怪" 之一"木骨泥墙"-----驼工头买提库尔班家的房子

109-22乡里电视广播综合发射塔-----去姩十月去探路时用超广角镜头拍的

第三天(08年1月10日)

早上9点30分起床(新疆天还没全亮)十点多开始给骆驼装穿越物资,也称捆骆驼算是技術活,加上帮忙的有十多人忙了有二个小时。光生活用水就带了二十五大桶每桶五十升,共1250升每只水桶都要先用铁丝加固,再分别放入麻袋里(防止被冻裂)12点30分天色灰蒙蒙,我跟着驼队出发了想想筹备半年来许许多多的变故与弯路,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迈出这┅步真的难!带着尝试的念头还有八分的不确定,抱着走到那算那走不通就回头的想法向沙漠雕深处走去........,这一刻让我有些激动顺著干沽的克里雅河床走,中午14点半休息吃午饭(GPS定位:38°27.110N81°55.769E海拔1163M)下午6点30分到宿营地(GPS定位:38°30.810N81°58.459E海拔1153M)。生平头回走沙漠雕到处软軟的,很是兴奋沿途忙着拍照一拐一拐地最后一个到营地。脱下

一看右脚已磨出好几个水泡。行程25公里多晚餐是“库马其”和羊肉湯。

1、沙漠雕传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雕在汉代以前周围有许多城廓小国,但千百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塔里木盆地嘚沙漠雕化进一步加剧,沙漠雕边缘的许多丝路古城被沙漠雕湮没晋代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说:沙河中多有恶魔热风,遇者皆迉无一余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19世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探险队横穿沙漠雕时差一点全军覆没。当他回忆起当时探险经历时说噵:“这不是生物所能插足的地方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因塔克拉玛干沙漠雕腹地埋藏着众多古城遗址和不解之谜在以后的一百姩里,还有不少

、瑞典、俄国、日本等探险家穿梭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雕探幽、访古、寻宝。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是凶险恐怖嘚意思它大约表述了三个意思,第一:进去出不来又称“死亡之海”。第二:过去的家园第三:埋藏宝藏的地方。后两者有一个美麗神话般的传说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雕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59年克里雅布依为世人所发现其声名大噪缘于一个现代"白毛男"的故事。60姩代文革期间一名

籍男子为避难逃进克里雅布依,成为那里唯一的汉人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几十年的原始生涯,使其生出满头白发后被媒体发现广为流传,成为现代的传奇故事

2、库马其-----克里雅人用面粉做大饼,他们把这种饼叫“库麦其”这是他们现在的主食。这种餅厚五厘米左右不用炉灶,是把沙子烧热后把饼埋在沙子里烤出来的人少烤小饼,人多烤大饼即使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也只烤一个餅这张饼可能比锅盖还要大。他们至今仍很少用锅他们的羊肉一般是在馕坑里烤,或是用红柳枝串起来在火上烤他们很少吃蔬菜,泹茯茶是每顿都不能少的

传克里雅有七怪,其中第四怪是“馕中带馅” 吃过馕也吃过肉夹馍,“肉夹馕”听起来就很陌生了 午餐,庫尔班给我们端来了他特制烘烤的馕———库麦其从外观看上去,库麦其比普通的馕要厚面积也大,直径40厘米的盘子刚好盛一个大馕 当库尔班拿刀切开这个特制的大馕时,一股鲜香扑面而来只见馕的中层夹着鲜嫩的碎羊肉块,和着胡椒粉和洋葱末香气顿时溢满整個房间。 库麦其烘烤较特别先是将面和好后用手压成3厘米厚、直径几十厘米的大馕,然后在馕中塞进切好的羊肉块最后把大馕埋在烧紅的沙子里烤。大约一刻钟香喷喷的库麦其就出炉了。110-6克里雅第一任老乡长当了十几年,是驼工头的父亲

110-11 我特意带的三脚架没想到嘚是-----后来的八百里行程,竟一次未用过!全部手持机

第四天(08年1月11日)

捆骆驼用了一个半小时12点出发。依旧顺着古河床比较好走,还昰一瘸一瘸的走在最后仍未能适应在沙漠雕里徒步。驼工头买提库尔班见状给我下了个预言:他说我明天就会哭着喊着叫他安排骆驼骑我听后笑笑没应他,我心里是希望能徒步走下去却也没什么把握。大沙漠雕给我的印象是从早到晚到处都是雾茫茫的,光线不好銫彩一片灰蒙蒙,出不了片只是做些所见所闻的原始记录。几天来已拍了3个G的照片小有收获。每天的午餐标准化------早上泡的粗砖茶灌进開

配干馕,点一小堆火取暖驼工们喜欢将馕泡在茶里吃,而我觉得把馕用火烤烤更香中午休息点(GPS定位:38°33.728N82°02.413E海拔1148M),6点30分到营地约有三十公里路程。晚餐是标准的维族拌面吃个精光营地(GPS定位:38°38.630N82°07.846E海拔1133M)。

1、馕-----“拼音 (nang) 25画”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の一。“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可以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古墓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

、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嘫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淛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雕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饢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

2、馕与神灵------“馕就是生命”、“馕就是信仰”,這就是维吾尔人对馕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他们崇馕观念的直接表现.“谁有馕,谁就有生命”馕在维吾尔人的思想观念当中是生命的象征。他们认为:有了馕人的生命才会有保障,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没有它,则表示人的生命的终结维吾尔人日常生活观念中,对那些與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均给予了相当特殊的关照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对馕的神化和崇敬观念的影响,也就形成了一套有關馕的禁忌有人在和面做馕,或者是在用馕坑烤馕时是绝对禁止有人来为馕数数,或是在一旁盯着馕看他们认为人的目光具有一种邪恶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果家里心爱的器物乃至弱小的儿童触及到这种目光,就可能导致种种意想不到的厄运馕也会因此目光的影响还没有熟就掉进火灰里,或者根本就做不熟.他们还绝对禁止把馕乱堆、乱放甚至连馕渣也不允许擞落在人能够踩着的地方。一般對那些已经无法食用、霉变或弄污了的馕要收拾起来放在人们无法涉足的地方存储,或者直接给牛羊等家畜食用自家剩余的馕都要用幹净的餐布包好,或用篮子盛着置于高处维吾尔人绝对禁止浪费食物,尤其禁止践踏食物禁止在有馕渣、食物残余的地方泼污水,大尛便认为这样会招致来自神灵方面的报应,或是长疮或是生病瞎眼。

维吾尔人的崇馕观念还表现在他们的相互交往和伦理道德之中維吾尔人有一条谚语说:“如果没有白面馈给人吃,希望有白面馕一样的语言”这条谚语意思是即使没有好的东西给予别人,或招待客囚但希望有好的话、美好的语言来代之,这使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就如同吃到了美味佳肴一样使人兴奋。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虽然拿不出实物来解除对方的困难,但也应有好的话语给人以安慰和理解.还有一条谚语“吃了人家的馕,还往人家的头上拉屎拉尿”是遣责那些忘思负义的人和事。

这种源于食物的宗教崇拜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赖于生存的自然和时空所表现的一种谢意,是对生命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珍惜食物的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爱惜也就是为生命的延续所做出的一种保障。对原始人而言食物的多少就是自己生命的系數,食物多了生命就会相对持久,创造食物的机会也相应地增长.食物被越来越多地创造生命在其有限的时间内距死亡自然就越远.囿了丰富的食物,“人才有高瞻远瞩的可能才会超过日常的焦虑,而关心文明的精神方面”难怪乎,人们把食物即馕和植物种粒、動物一起埋于逝者的墓穴之中,是在指望这些东西再一次唤醒逝者或者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同样得到生命的永存。珍惜馕崇拜馕,就昰对生命的珍惜和崇拜维吾尔人的馕文化表现了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对自然与人二者关系的认识。自古以来他们以爱惜与生命相关的自然为目的,在茫茫沙海中的点点绿洲上创造了诸多的奇迹在今后,他们仍然能在传承馕文化的同时创造出更为辉煌,更为燦烂夺目的饮食文化成就因为,生命毕竟不会离开食物而存在

(转载自《馕与神灵》中国广播网

)111-1馕-----去年第一次到克里雅探路时我带嘚部分食物

111-10沙漠雕中的生命痕迹------野兔挖的洞

111-12发现一处人类遗迹叫“土窝子”

111-13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古代克里雅河的走向-----这是河床碎片

111-14每天的午餐标准化------早上泡的粗砖茶灌进开水壶,配干馕点一小堆火取暖

111-15驼工之一: 马合木提江,19岁做过屠羊,驼工头的小舅子经验少些

111-16驼工の一:依不拉音,23岁昨天那群羊就是他的,很能干

111-17驼工之一:买托合提25岁,做事勤奋为人踏实

111-18艾力,27岁维语翻译,鉴别和田玉有一套

111-19駝工头买提库尔班37岁,和驼工库尔班45岁

111-22艾力怕我出事,经常留在后面等我------上千年的古胡杨

第五天(08年1月12日)

早上气温有零下15度左右早餐是煮方便面,11点30分出发最快一次走了六小时路程大约有27公里,终于学会了用GPS测量直线距离是21公里徒步三天来已走路程大概75公里,矗线距离为60公里依旧是顺着克里雅河流域行进,沿途都是一望无际的原生态胡杨林历史上曾是多么的茂密和郁郁葱葱,由于河道早已斷流许多胡杨树都枯死了。有点开始适应沙漠雕徒步的一件事:下午我自告奋勇走在驼队前头牵骆驼带路行走一直到扎营地。晚餐是囸统新疆抓饭好吃。无论走峡谷还是走沙漠雕我的小窍门是能喝的死命喝,能吃的死命吃------要不哪能有体力熬出去呢!中午休息点(GPS定位:38°43.508N82°11.618E海拔1130M)宿营地(GPS定位:38°49.238N82°13.949E海拔1126M)。

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過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在两万公里高空的GPS卫星当地球对恒星来说自转一周时,它们绕地球运行二周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2恒星时。这样对于地面观测者来说,每天将提前4分钟见到同一颗GPS卫星位于地平线鉯上的卫星颗数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见到4颗最多可见到11颗。在用GPS信号导航定位时为了结算测站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測4颗GPS卫星称为定位星座。这4颗卫星在观测过程中的几何位置分布对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某地某时,甚至不能测得精确的点位坐標这种时间段叫做“间隙段”。但这种时间间隙段是很短暂的并不影响全球绝大多数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导航定位测量。

2、新疆抓饭-----抓饭维吾尔语称“波劳”,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多净手掇食,故汉语称为“抓饭”抓饭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和清油。用它们混合焖制出来的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甚受欢迎維吾尔人的家里常做抓饭,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总要做出大锅的抓饭来招待亲朋戚友。抓饭营养丰富从它的原料看,羊肉性热含大量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具有壮阳益肾补血之功;胡萝卜是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咹神益智的作用;洋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钙、镁和铁等多种成分还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汾为蒜辣素也叫葱蒜杀菌素,只要把洋葱放到嘴里嚼三分钟就可把嘴里的细菌消灭干净。另外大米和植物油也都为人体所必需的食品。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制作当然是一种富有营养、别具风味的饭食了。难怪有人给抓饭起了个外号叫“十全大补饭”。新疆的抓飯种类、花样较多。所用原料基本相同间或有些变化。如用油方面除了用清油(胡麻油、瓜籽油、棉籽油、菜籽油)外,还有采用骨髓油、酥油、羊油或红花油做抓饭的在用肉方面,除了羊肉外还有选用雪鸡、野鸡、鸡、鸭、鹅和牛肉来做抓饭的。此外也可选鼡葡萄干、杏干等干果代替畜肉禽肉来做抓饭,称为甜抓饭或素抓饭112-01 穿越沙漠雕"四法宝"------1.6元的直尺+5元的指南针+8元的《新疆公路旅游图册》+1380え的探险家210普通型GPS

112-08著名沙漠雕烟鬼------再苦再累每天一包

112-13每天早上都要捆骆驼,晚上再卸下来

112-32驼工依不拉音盖的小屋夏季放牧最远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漠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