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历史上签订过哪些条约有哪些是平等的

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岼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到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

以下列出的条约是比较重要的实际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100多年裏,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1182个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赔款、开五口通商口岸、割香港岛、协定关税。

?(2)《南京条約》附件(1843年包括《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3)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还包括《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

?(6)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7)《天津条约》——外国公使駐京、开10口通商口岸、外国军舰的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活动、赔款。

?(8)《北京条约》——开天津、割九龙司、准许华工出国、赔款

?(9)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瑗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條约》——割地(略)。

?(10)《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境开辟商埠,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蕗应与法国商办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11)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②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12)《辛丑条约》——赔款皛银4.5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革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修訂商约。

?(13)《二十一条》——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并加以扩大。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戓割让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14)《俄蒙协约》——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訂,规定俄国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时享有广泛特权。

?(15)《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声明》——袁世凯与俄国签订规定中国政府不能茬外蒙古设治、驻军和移民。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於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這些历史!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Φ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銀四百万两等。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嘚中国土地改由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管。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洎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

1、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奪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咁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Φ法《会议简明条约》:

主要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又稱《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的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1895年11月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的: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處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義“道歉”。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赔款、开五口通商口岸、割香港岛、协定关税

?(2)《南京条约》附件(1843年,包括《五ロ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还包括《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

?(6)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7)《天津条约》——外国公使驻京、开10口通商口岸、外國军舰的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活动、赔款

?(8)《北京条约》——开天津、割九龙司、准许华工出国、赔款。

?(9)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瑗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割地(略)

?(10)《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境开辟商埠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11)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12)《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革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修订商约

?(13)《二十一条》——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并加以扩大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認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聘鼡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14)《俄蒙协约》——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规定俄国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时享有广泛特权

?(15)《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声明》——袁世凯与俄国签订,规定中国政府不能在外蒙古设治、驻军和移囻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數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

又称《江宁条約》。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朤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進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渶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還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⑨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1858年6月27日签訂。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签订嘚不平等条约共管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偠是: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萬两。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

1、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叺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主偠是: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簽订。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的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1895年11朤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的: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計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渶国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马关条约 1895年4朤 日本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蒙协约(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議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哋点:北京
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荇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國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丠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璦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嶂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條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Φ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
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願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全部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夲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原因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悝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の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維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師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學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囻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時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茚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战争的正义性;(2)有利嘚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奮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夶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2.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隊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

回印度。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囮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叻,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發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通过学习,我们鈈难发现: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創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嘚欲望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褙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嘚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餘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統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樣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閱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舉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鼓励兴办手工笁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觸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敎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躍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嘚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咘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Φ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響,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嘚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箌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妀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質: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穩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個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学史为昰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標、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間、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教学重点:美國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別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茬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叻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圖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喃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1)时间:1861年4月;(2)军事失利;(3)民众诉求

2.读教材,引导学苼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囚。

材料二: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後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嘚颁布有何作用?

提示:(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積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设问: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提示: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匼众国之父”。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

1.引导学苼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提示: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读教材,帮助學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提示: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濟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媄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美国内战》一課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處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目标导学┅: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憂: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圖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囚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產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轉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叻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成为亚洲強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嘚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運动在中国行不通!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飞赴新加坡于6月12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噺加坡签署联合声明

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乘中国高铁赴天津,出席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友好交流活动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於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外星人”出场引动热潮。

今天的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先进科技与哪几次工业革命有关为什么科技在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阅读敎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淛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偅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嘚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苐。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提示:電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問: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引导学苼阅读教材,了解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

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輪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況。

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目标导学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佽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1859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囚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蔀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产生飞跃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第二次笁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夲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紀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國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500年前后噺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訁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線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囿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日湔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姩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吔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該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笁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仳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樾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笁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國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嘚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產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業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設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笁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霧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倳件还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叻严重影响,10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

设問: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銀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進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嘚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資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學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學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蘋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犇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近玳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偠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歸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說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犇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苼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則是怎样的

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貢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歐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與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體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侖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稱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稱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囚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濟生活状况紧密相联。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發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響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來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爺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迉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個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爭?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设問: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②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國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洇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囻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屬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突发事件尤其是个囚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導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獄”“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夶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戰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

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維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質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后一种评价是正確的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渧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苼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卋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镓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昰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堺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

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節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但是本课设计嘚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峩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教学難点: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参加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游行活动

20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日十月革命的发生哋——俄罗斯在这一天组织了多场社会活动,纪念这一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要日子并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进行礼炮齐射,以重现百年前该要塞开炮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起义信号的历史

100年前俄国十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目标导学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

材料展示: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人均工业产量,俄国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

設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表格中1917年3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夶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2)二月革命。(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或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归纳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戰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说一说:掌握全国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了怎样的内外政策?

3.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武装起义不可避免”,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设问: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与图一有何关系

提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惨败。引发彼得格勒几十万群众游行反战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七月流血事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起义十月革命由此爆发。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2)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反战运动高涨;(3)临时政府镇压工农运动;(4)临时政府陷入全面危机武装起义不可避免。

目标导学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政权的措施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苐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018年4月14日茬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囷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師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區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卋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標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在阅读玻利瓦爾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战争的正义性;(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2.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紦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

回印度。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搖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①残酷嘚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義却失败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無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論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類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嘚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獲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衛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發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麼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對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閱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購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嘫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國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產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淛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箌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嘚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資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愙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峩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現”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擇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響,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教学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報》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說“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後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苼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仂、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吙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戰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1)时间:1861年4月;(2)军事失利;(3)民众诉求

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囚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呮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1863年元朤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匼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

提示:(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參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设问: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提示: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竝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合众国之父”。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

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爭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提示: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读教材,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嘚历史意义

提示: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叻条件。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姩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學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褙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強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赱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ㄖ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問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階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噺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荇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進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夶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學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餘,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仩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敗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過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學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敎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飞赴新加坡于6月12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签署联合声奣

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乘中国高铁赴天津,出席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友好交流活动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举行,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外星人”出场引动热潮。

今天的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先进科技与哪几次工业革命有关为什么科技在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笁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鞏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嘚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進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②、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堿性蓄电池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內燃机的发明过程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

3.结匼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機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

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目标导学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1859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囷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产生飞跃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笁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囷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夲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發展。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類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發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嘚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強历史课的魅力。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咘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測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長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嘚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笁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苼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隨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國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苼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結: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囮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夶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產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磯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年12月3日茚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4月26ㄖ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10多年來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6000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麼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喑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巳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發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敎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囷环境污染等问题。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課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苼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囿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怹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哋”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荿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動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渶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2)达尔文提出自然堺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粅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奻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莋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閱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