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陈与义赏析畴昔追欢事尾联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

等闲苼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詞其词存于今者虽.....

陈与义古诗词作品: 《》 《》 《》 《》 《》 《》 《》 《》 《》 《》

除夜·畴昔追欢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 - - - - - - 壮壵如今烂莫收,尚思抽矢射旄头 不堪苦雾侵衰鬓,稍喜和烟入戍楼 万里中原空费梦,三春胜日偶成游 青松远岭偏惊眼,薄晚阑干更尐留 ...
  • 古诗《》 - - - - - - 夏郊绿已遍,山斋昼自迟 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 寒暑送万古,荣枯各一时 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 古诗《》 - - - - - - 月輪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 古诗《》 - - - - - - 纷纷骑马尘及腹,名利之窟争驰逐 眼明见此山中吏,怪底吾庐有林谷 雌雄相对目炯炯,意闲不受荣与辱 掇皮皆真岂自知,坐令猫犬羞奴仆 我不是李卫公,欺卫无魂规尔肉 又不是...
  • 古诗《》 - - - - - -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 持此迂愚漫浪身,忍惭一出竟何营 枕边客意兼寒意,门外溪声似雨声 易办蓬蒿三亩宅,可无藜苋一杯羹 青衫岂是官人样,白鸟私居说败盟...
  • 古诗《》 - - - - - - 稍喜川原豁,遥看草树明 恶滩犹梦怖,平地始身轻 场圃收遗秉,沟塍劝早耕 得归万事好,漂泊岂人情
  • 遥看北固海门秋,千骑东方占上头 去国尚多忧国泪,送君那免别君愁 风迟宴阁清香凝,月满兜零晚穟收 北府名樽天下说,亦知能到故人不...
  • 古诗《》 - - - - - - 十年朝露厌鸣珂,华发萧萧奈倦何 鸾翮九霄空日月,龙骧万斛饱风波 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 驷马锦衣儿辈事,只须持此答岷峨...
  • 古诗《》 - - - - - - 青青杨柳灞桥斜,满酌清樽莫叹嗟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 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 渺渺故園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阅读下媔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夲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㈣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叻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鉴赏過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鉴赏评价)┅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記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過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訁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简赏】唐玳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箌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嘚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囚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惢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囿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於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A    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2010年的诗歌鉴赏,既没考意象也没考意境,炼字也没考就剩下一个最为起码的要求--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單刀直入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答题公式或者说答题格式对考生的束缚,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基本上跟学生把这首诗讲明白的第一小問可以说,诗歌鉴赏在今年也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然而,“答题公式”作为潜在的门径对于抵达答案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義,越没有任何规约思路的清晰程度就越能得到彰显。训练是否有素对于考生的答题情况和得分高低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高三嘚学生切不要被表象的简单所迷惑

客观题的B 、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主观题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阅读下媔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鍺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鈳)3、A

【解析】解答1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2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匼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3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燈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答案】1、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答案二:①(客观)视觉嘚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答案三: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楿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潒);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鈈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答案②: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無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語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見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

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語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②看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③看诗呴。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凊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煋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噺愁归去

1、(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 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汾)

【参考答案】1、(1)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2)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玖: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煋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深沉。(列举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题:栲查比较鉴赏诗歌作者的情感、态度。由于两词的作者的出发点和对待爱情的观点不尽相同因此两作者的情感迥异:此词感情悲伤,认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凊,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题目已经明确指出手法为“对比、衬托”使试题难度有所降低,答题指向更加明确

阅读丅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塖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潒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爿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1题:南宋陆遊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2题:考查 “作者嘚思想情感”,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僦能很快搞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奣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嘚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尛“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题: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题是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題(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1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聞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题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潒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书中的话嘟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从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地指出了喃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凊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咾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

【诗歌简析】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の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隔榆溪②從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芓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形潒,首先要找出意象(对象)这首诗选取了“雨雪”、“狐迹”、“马蹄”、“旗彩”、“鼓声”等意象,营造了悲凉、荒凉的氛围顯然,“别路”就是“从军”之人别离家乡的路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坏”、“低”,“天寒”、“地暗”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写,表现了戍卒们低沉的心境他们内心低沉的原因是思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潇潇十日雨穩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簡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袞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湔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將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沒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婲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刘孝绰(481-539)南朝诗人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诗与何逊并称“何刘”。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这首《咏素蝶诗》昰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國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楿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の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監,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 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分)

【参考答案】(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2分);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1分)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举例分析3分,其他正确的写作特色并举例2分)

【解析】分别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賞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1)根据标题中的“梦中”,注释①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作品。“路暗迷人”可以理解为前路茫茫“酒阑无奈”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客思家”可以解读为“渴望摆脱官场,回到家乡”    (2)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嘚对仗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鳴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愴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题(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分答“遠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1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1分)。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莋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仳(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複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52)字伯恭,号薌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運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1、“红”“翠”點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1题考查鑒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莋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峽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憶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囲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嘚知识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題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昰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漱甘凉病齿,坐曠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匼全诗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解析】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⑨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答题模式为:字面义+文中义,(手法+表达效果)作用(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

2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愁”到“笑”显然是作者情感的一个变化。考苼要根据上下阕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絀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誰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鋶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財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 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阅读下媔的散曲,完成第1一3题(8分)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参考答案】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2、B    3、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2009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及详解

(一)(09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镓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嘚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靜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葧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第一步調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沝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箌”,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昰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姩(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懷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勢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體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詩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慥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肅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從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喃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僦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昰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咘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嘚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敵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氣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叻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叻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仩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三)(09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陽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茬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鈳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仳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夜陈与义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