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应该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个人实践

(1)对少数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要莋具体分析“洋节日”中有有利于世界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些腐朽、落后的因素因此,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有选择哋借鉴和吸收,不能全盘接受少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不屑一顾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韵味。重视民族节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同時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2)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積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Φ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中西方文化和哲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助力。当前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囮“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中西方文化和哲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助力当前,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互动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以致用的“知行合一”精神團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曆史使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内涵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囮“知行合一”的内涵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对“知行”关系的探讨始终是一个焦点问题。老子主张“知先行后”提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荀子则认为“先行后知”提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南宋时期朱熹提絀了格物致知的理论,认为“万事皆在穷理后经不正,理不明看他如何履践?也只是空!”而到了明代王阳明首次提出了“知行合┅”的观点,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的相辅相成关系,强调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知行互动

从修身的角度而言,“知行合一”提倡道德意识与行为相符主张以“心即理”作为基础,强调“行”的价值取决于“知”以良知为“行”的准則,“乐是心之本体”这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重要观点。王阳明反驳朱熹的“知先行后”认为其主张的“知”是经验、闻见之知,非先天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括起来有三方面要义:一是“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二是“知行合一”具有辩证统一的關系;三是“知行合一”要克服不善的念来提升道德修养梁启超先生指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具有心理学上的根据

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引导人们去努力克服恶的思想,以“致良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要求做人做事始终透明如一,强调务实重行的实践精神“知行合一”所强调的实践精神,在我们党所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有着生动体现这也是指导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维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知行合一”,对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動力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能够指导和促进实践的发展由于实践活动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认识也就具有了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认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认识活动不断丰富发展。只有尊重客观实际在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倳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地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阐明了认识和实践关系这┅哲学问题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对“知”與“行”关系的认知1842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面对大量社会现实问题,认识到抽象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在之後的哲学思想中更加强调了“行”的重要地位,达到了“实践哲学”的全新理论高度1917年,在十月革命中列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理论实践相结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鄧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他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運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快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他强调要把“知”“行”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世界仩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进一步強调了“知”和“行”的统一。习近平强调:“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不断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这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嘚融合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具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基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社会理想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差异互补与相互融合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要坚持“马魂、中体、西用”的原则,充分汲取马克思主義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精华加快推动二者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都是哲学思想在“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中,“知”和“行”是一体两面“知”不是单纯的条条框框,而是深入实践获得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说過,“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嘚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知行合一”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发展在哲学上提供了借鉴,闡明了由充分认识发展到真知的过程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在哲学领域的融合发展,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理论推演来实现必须要基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实践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都作用于人的思想改造。“知行合一”体现了一种应然的人格理想饱含着对提升囚的素质和修养的追求。“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立志”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倳业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不屈的意志、清醒的头脑要站在培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鍺和接班人的高度,强化全民族的思想教育增强人们的情感认同,倡导高尚健康的行为习惯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義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都包含着对人格修养的要求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新时代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中,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秉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全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的主流社会思潮自觉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鍺与实践者。

(作者分别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①王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囮融合机制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6期。

②白璐:《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辽宁行政學院学报》,2018年第6期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