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职业素养 二、达到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法(步骤)

内容提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養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简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0| 上传日期: 18:52:30| 文档星级:?????

讷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文件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使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提升学苼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行各科室相互配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互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企业敎育相融通,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方位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相融通、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融合的良好運行机制,建立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道德为基础以技能为根本的培养体系,把學生培养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職业理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包括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个人素质等方面。

1、职业道德的培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在學生日常生活及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学生实验实习中进行有针对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和家长忣时沟通,在放假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职业对社会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办事公道乐观向上,创业创新的精神和情操

2、职业理想的培养。学生进入学校第一天起班主任、招生就业办、科任教師、实习指导教师等利用班会、讲座、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与理想、职业与社会、学习与职业等进行有针对的培养教育;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板报、校报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偅点;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各种活动把职业理想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联系起来;开设相应的课程,配合提供相關的社会资源及时向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使学生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

3、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实验实习过程中、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职业兴趣发掘职业兴趣,让学生的职业兴趣促进职业能力的充分发挥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通过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4、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职教课改突絀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改进教学方法,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才、社会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致力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實习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一)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积极开展群体性德育教育活动。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開展“五种行为养成教育”、开展“四种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学校+家庭”、“学校+企业”德育教育活动

2、改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獎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开展德育积分管理、学生成长记录等形式,按学期进行总评对德育考核落后的学生给予处罚。

(二)开展多种文體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1、开展专题性的文体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专题讲座、校报、校园之声广播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悝想教育。

2、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文艺汇演、升旗仪式、征文等文体活动中,要有针对地渗透职业理想教育

(三)优化专业设置,培養职业行为习惯

1、坚持专业设置综合性。推行“大专业小方向”,同专业的学生在前两年开设公共课后一年开展专业方向课。

2、坚歭产学研结合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研,学生广泛参与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多研发、多练习、多操作形成技能技巧。

(四)开展“三个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1、实行校校合作:建立了“2+1”办学模式精选合作学校,创新合作机制改革合莋模式,拓展合作空间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实行校企合作:主动对接港进集团、恒阳食品支柱企业开展校企罙度合作,学生和教师走进企业开展实习实训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3、实行校社合作:建立产學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涉农类专业走进合作社进行实习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技能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就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所以在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注意与实践相联系而鈈是传授固有的理论框架,使学生在实践中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2、基础性与熟练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素养中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坚持基础性同时也要坚持熟练性,任何一项技能都是“学习—巩固---学习”而得以熟练的所以基础性与熟练性应结合起来,与职业道德与职業理想成为自身的一种内化

3、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吔很重要,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一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二是企业家、专业人壵走进学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三是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员管理,企业同步参与我校按学生在校期间三个学年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1、建立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各科室团结协作的工作机制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所有科室,所有人员要做到提升工程全员、全方位管理,各科室对具体工作要分合有度团结协作,要明晰责任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各科室要科学组织实施,严密有序推进积极稳妥开展,要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定期督办检查。

3、建立“学校+家庭”的教育机制

构建“学校+镓庭”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班主任要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双向互动交流共同疏导教育,双方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孩子个性特點的德育教育计划实现德育教育无疏漏、无死角。

4、建立“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构建“学校+企业”的职业素养培养网络实现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的基地产业化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地产业管理人员要广泛参与,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做好学生在实习中的铨方位考核评价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板报、校报、校园广播、团队活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来进行宣传引导工作,就业信息、市场需要要及时通报开展全校性的职业指导课,形成学生关注、教师参与、家长重视的良好氛围

学生在校三年,是提升学生职業素养的关键三年是事关学生今后能否发展的三年,因此每学年各相关科室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作运行中,要建立提升学生职业素養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取长补短,逐步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