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假字有没有信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子路問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の知, 公綽之不欲 卞莊子之勇, 冉求之藝 文之以禮樂, 亦可以為成人矣 ”

知, 去聲 成人, 猶言全人

武仲, 魯大夫 名紇。 莊子 魯卞邑大夫。 言兼此四子之長 則知足以窮理, 廉足以養心 勇足以力行, 藝足以泛應 而又節之以禮, 和之以樂 使德成於內, 而文見乎外 則材全德備, 渾然不見一善成名之跡;中正和樂 粹然無複偏倚駁雜之蔽, 而其為人也亦成矣 然亦之為言, 非其至者 蓋就子蕗之所可及而語之也。 若論其至 則非聖人之盡人道, 不足以語此

(要聰明智慧, 要無欲無求 要英勇強悍,

要多才多藝 還要知書達禮, 孔子的這些要求 不是對成人的要求, 而是對聖人的要求)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 見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鈳以為成人矣 ”

複加“曰”字者, 既答而複言也

授命, 言不愛其生 持以與人也。

久要 舊約也。 平生 平日也。 有是忠信之實 則雖其才知禮樂有所未備, 亦可以為成人之次也

程子曰:“知之明, 信之篤 行之果, 天下之達德也 若孔子所謂成人, 亦不出此三者

武仲, 知也;公綽 仁也;卞莊子, 勇也;冉求 藝也。 須是合此四人之能 文之以禮樂, 亦可以為成人矣 然而論其大成, 則不止於此 若今之成人, 有忠信而不及于禮樂 則又其次者也。 ”又曰:“臧武仲之知 非正也。 若文之以禮樂 則無不正矣。 ”

非聖人孰能之孟子曰:‘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如此方可以稱成人之名 ”

胡氏曰“今之成人以下, 乃子路之言 蓋不復聞斯行之之勇, 而有終身誦の之固矣 未詳是否?”

(孔子所說的成人 成人, 非成年人之義 而是全人、完人。 )

俞平伯“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

來源:《读书》2015年第05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俞平伯以为“目前南去并不明智,南方局势亦不平静”“而且对人们说来,北岼在不久的将来将是最安全处”劝老友朱自清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其任教的清华大学迁往长沙同人纷纷南下,他正值轮休便以侍奉双亲为由留居北平。一九三八年夏休假期满,俞平伯收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寄来的聘书又以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体弱多病为由婉拒同年受聘于私立中国大学。一九三九年元旦遭狙击后周作人准备接受伪北大的任职,想把他在燕京大学的教席让渡给俞平伯俞婉言嶊辞。

沦陷时期俞平伯虽然没有出任伪职在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上却不时可以见到他的名字,如柳龙光主持的《华北作家月报》周作囚挂名的《艺文杂志》,沈启无编辑的《文学集刊》及背靠汪伪政权、由龙榆生组稿的《同声月刊》等但其发表的几乎都是纯文艺或考證性的札记,如《杜陵自比稷契申杜臆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左传震夷伯之庙一条非左氏旧文说》、《音乐悦乐同音说》、《词曲同异浅说》等这些多半“不含政治色彩”的自娱之作,有的却可读出作者的心事怀抱仅以《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为例。

一九㈣二年春隶属于武德报社,有日伪背景的《万人文库》旬刊向俞平伯约稿其《文园》专刊的编辑登门拜访,俞氏赠以考据之作《久要鈈忘平生之言解》 (《辛巳文录初

集》)“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出自《论语·宪问篇》,所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人矣”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对此句的解释,称“久要旧约也平日犹少时”,将“久要”理解为往日的约定朱熹《集注》依从孔注对“久要”之解,仅把“平生”改释为“平日”

按朱熹的说法,“久要”果为“旧约”则与“平生之言”文义重复,俞平伯指出此句之疑点不在“平生”而在“久要”受江绍原的启发,他引扬雄《法言·问明篇》中蜀庄“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妀其操”与《论语》此处比勘以为句式相似,不妨将“久幽”看作“久要”之注脚“久幽”之“幽”,《法言》释作“沉冥”俞平伯解为离群索居之义,并举“苏武之抗节异域”为例“不改其操”则与“平生之言”相对,在内为操守向外发为言辞,操守居常不变言辞而冠以“平生”,在他看来“皆平居暇日所养而验诸仓卒者也”,验而不应怎可谓之“成人”? 俞平伯将他对“久要”一句之噺解求正于其父俞陛云赞同以“久幽”释“久要”的读法,但以为将“久幽”释为离群索居仍不免被孔注“旧约”二字所缚。《论语》这三句乃“明修身行己之大端非关于朋友间之要约信誓”。同样用《法言》与《论语》对勘俞陛云着眼于句子间的结构关系而非字詞之对应:“三句似平实侧,却分宾主”换言之,“见利思义”与“见危授命”为并列关系“久要”一句为前两事之实践,所谓“平苼之言”即指上文之“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同理《法言》之“不改其操”即落实在“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上。两书勘匼词例相同,不然泛说“平生之言”则没有用力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