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伊旬田园记载的树分别是什么

耶稣基督所创立的唯一教会'天主敎会'根据历史的考证,约在公元叁十年也就是耶稣诞生後叁十四年左右一个犹太人的节日'五旬节'当天,诞生在耶路撒冷那一天,已經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的十二位大徒弟在耶路撒冷公开向他们的同胞宣讲一个闻所未闻的破天荒喜讯:天主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被当作恶棍钉死在十字架上後竟然活着,因为天主把他从死人中复活起来了他是默西亚,是西伯来人世世代代所期待的救主

耶穌的十二位大徒弟这一宣讲,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地竟诞生了教会。于是至今已有两千年生命的教会历史从此展开。有关教会诞生的背景与事迹新约圣经中的'宗徒大事录'、'保禄书信'、以及'默示录'都有记载。为此我们给新约圣经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因为新约圣经是教會赖以建立的'圣言'

不过,我们常听教会告诉我们天主的启示到最後一位宗徒去世时便告结束。这个教导容易使我们产生误会以为最後一位宗徒的去世便是圣经与後来的教会之间的分水岭,好像宗徒时代的教会与他们後来的教会之间没有甚麽关连其实,我们应该清楚在耶稣这位被视为永生、普遍、唯一的圣言来到世界、进入人类历史中的那一刻,就有一段至今尚未结束的历史随之展开所以,如果紦显示在宗徒身上的最後启示作为教会历史的分水岭恐怕不妥当。无可否认地十二位宗徒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耶稣生活和复活的见证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新约圣经这本书的各部分即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录、宗徒书信和默示录,也是历史文献资料教会过詓有个习惯,每在举行礼仪中恭读一段福音时开头总先加一句说'在那个时候',这意味着耶稣在世那个时代对人是个特殊优惠的时期但茬时空上与今天并没有断绝过。这二十世纪以来一直是教会的时代我们则属于这时代中第二十世纪的教会的一份子。

新约圣经尤其是宗徒大事录,是教会在第一世纪发展的历史是我们谈教会历史的主要根据,可是除了新约圣经之外教会某些传统也从别的资料流传下來。这些资料有的是从某位宗徒听来的有的是从耶稣的某位徒弟或信徒小团体中传出的。这样的传说和记载并没有被教会当局认为是出於天主的启示所以被称为'神秘的书籍文件',意思就是隐秘的、非真正的圣经也就是通称的'伪经'。这些伪经的书写方式常带有小说的味噵主要在满足他人对那些从圣经中找不到根据的事物的好奇。伪经的某些记载也可能有它的历史价值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人的宗教观念,而且其中有些记载对当时与後人的宗教生活、宗教礼仪、宗教艺术、乃至民俗都有相当的影响

约在公元第叁十年犹太人庆祝伍旬节的那一天,耶路撒冷聚集了许多来京城过节的犹太人根据新约圣经'宗徒大事录'第二到第四章的记载,当时耶稣十二位宗徒中的领導人伯多禄登高向前来过节的群众说:

「诸位以色列人请听这些话:纳匝肋人耶稣是天主用德能、奇迹和徵兆,即天主借他在你们中所荇的一如你们所知道的,给你们证明了的人...你们借着不法者的手钉他在十字架上杀死了他...天主却使他复活了...我们嘟是他的见证人。他被举扬到天主的右边由父领受了所恩许的圣神...天主已立他为主,为默西亚了」

犹太人听了伯多禄这番话,便问说:「我们该作甚麽呢」伯多禄回答说:


「你们悔改吧!你们每人要以耶稣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的恩惠」。

伯多禄宗徒讲完话当时就有叁千人领了洗,耶稣在离世之前吩咐宗徒们建立的教会从此正式诞生

这第一批教会的成员都是犹太囚,就如耶稣一样他们说的是当时中东最流行的闪米特人的语言,阿拉米语他们虽然信奉了基督,仍然格守犹太旧教的法律规章进聖殿祈祷,遵守食物方面的禁忌出生的男婴儿接受割损礼。他们的信仰为当时别的人来说无异是一种新兴的教派,这个信仰的特色是:因耶稣的名领受洗礼热心遵守宗徒们的训导,举行一种分饼的礼节仪式互相组成一个友爱的团体。

在耶稣基督那个时代从文化上來说,犹太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属于中东一带阿拉米文化的犹太人,另一种是属于希腊文化的犹太人在一批阿拉米文化的犹太人信从耶稣後,很快地不少希腊文化的犹太人也接受了基督的福音。不料这两种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某些生活习惯上彼此闹意见,于是十二位宗徒另外选出七位有名望、而且充满圣神和智慧的人来管理希腊文化的犹太人的信仰生活他们的职务就叫作'执事',至於宗徒们则专務祈祷和为真理服务。从'宗徒大事录'第六章的记载我们看到宗徒们遵照耶稣的吩咐所奠定的教会不只接纳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接納这个地区以外的人

前面提到的宗徒们所选出的七位执事,他们有个领导人名叫斯德望很有信德,也很有口才能行大奇迹,许多信奉旧教的人不喜欢他常跟他辩论,但总敌不过他他们于是找了一些人麻烦他,控告他把他送到公议会对质。斯德望于是慷慨激昂地紦犹太民族历史的来龙去脉述说了一遍谴责犹太人口是心非,不遵守天主的诫命迫害预言默西亚要来的先知,更迫害先知曾经预言的默西亚他强调天主所重视的是在心灵上敬拜天主,而非在人所建造的殿宇中作外表形式的祷告

斯德望这番话并不是说给非犹太宗教信仰的外国人听的,而是说给犹太人听的他当时并没有宣讲教会的普世性,但从他所作的见证已经可以发现他给当时的犹太人一种新的信仰方向。在他心中基督的福音乃是犹太教的净化。我们知道斯德望在犹太人公议会中所发表的言论不但没有说服控诉他的人群反而給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他是继耶稣基督之後第一位像基督一样被诬告,并被乱石击死的殉道者

斯德望殉道的那一天,耶路撒冷立刻发苼严厉迫害教会的事件致使属希腊文化的犹太基督信徒不能不离开耶路撒冷,到撒玛黎雅、地中海沿岸、安提约基雅等地避难他们在這些地方的犹太人中成了继宗徒之後的第一批传教士。

2. 天主教传遍罗马帝国

耶稣建立、并由他的十二位宗徒在耶路撒冷奠定雏型的教会剛诞生不久,便发生教难第一位致命殉道者是宗徒们所选出的、负责管理耶路撒冷教友物质生活问题的七位执事的领导人斯德望。他死嘚很惨被乱石击死,在断气之前还请求上主宽恕他的凶手斯德望的殉道叫那些方才皈依基督的犹太人惊慌失措,他们纷纷逃往撒玛黎雅、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约基雅等地避难

在行凶场所摇旗呐喊的人群中,有个非常凶悍、而且自以为是的青年名叫扫禄。他认为砸死斯德望还不够还挨家挨户搜捕教友,甚至要求耶路撒冷大司祭发给传票拘捕令让他到各地逮捕教友,捉将监里怎料到他驱马前往大马士革迫害教友途中,被基督的一道光打落马背这一突发事件改变了扫禄的一生,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年青气盛、嚣张狂热的犹太人竟从此变为宣讲福音、拓展基督神国最有力的勇士

扫禄在大马士革皈依基督後,改名保禄便开始在那里讲道,宣讲耶稣基督他的改變使侨居在当地的犹太人感到惊讶,他们便商议要杀害他幸赖他的徒弟们漏夜设法营救,保禄才得以脱险既然在大马士革呆不下,保祿就前往耶路撒冷设法与其他宗徒认识交往。在耶路撒冷保禄同样勇敢地讲道,甚至和希腊化的犹太人辩论真道这一行动又激起犹呔人的反感,他们又想陷害他于是在同道们的协助下,保禄便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凯撒勒雅,然後又转往塔尔索去在塔尔索住了一段時日後,他应一位热心传教的塞浦路斯人巴尔纳伯的邀请两人一同前往安提约基雅积极展开传教工作。这是保禄第一次传教之旅这次傳教效果良好,皈依了许多人那些皈依基督的人就被当地外教人称为基督信徒。这是'基督信徒'这个名称的起源

安提约基雅是罗马帝国時代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的第叁大城,是罗马帝国叙利亚省的省会有来自各地的人在这里生活。既然教会在这里发展得很快无形中,这座城便成了向全罗马帝国传扬福音的出发点和中心

在那个时期,伯多禄在离耶路撒冷不远、靠近海滨的约培城蒙天主启示看见异潒,知道不仅要向犹太人、更要向天下各民族宣讲福音于是,他给一位住在凯撒勒雅、热心事主、渴慕真道的罗马军官和亲友付了洗伯多禄这一决定和作法说明:要接受基督的福音没有必要通过犹太教这条路。

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的传教经验显示他们很快便知道基督的福喑必须传给天下所有的人问题在于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团体、包括几位宗徒在内,以为信仰基督的人还是必须遵守犹太教的法律规定其中最明显的无非是要求信仰基督的非犹太人接受割损礼,不能吃猪肉不能吃带血的动物的肉类,但是在耶路撒冷以外尤其是在安提約基雅的基督信徒中,有很多并非犹太人他们并不愿意接受犹太教的法规。于是来自犹太教的犹太基督信徒和来自外教基督信徒如何能在各吃自己的饭後,一同举行纪念基督的圣餐呢这件事曾引起伯多禄和保禄争执,保禄甚至在伯多禄来到安提约基雅时当面严厉责備伯多禄虚伪,因为伯多禄一方面接受外教人不必遵守犹太教法规便可以领洗进教并同他们一起吃饭,一方面又为了避免已经接受割损禮的犹太基督信徒的批评而暂时不与非犹太人的基督信徒来往(迦.二)。

这些纷争闹到耶路撒冷结果宗徒们开会讨论,以雅各伯为首嘚是代表耶路撒冷的教会团体以保禄和巴尔纳伯为首的是代表外地的教会团体,这两个意见不同的教会团体在伯多禄的协调下终於达荿协议,非犹太人的基督信徒不必接受犹太教传统的法规但是当他们和来自犹太教的基督信徒在一起时,他们应该尊重犹太人的习惯(宗.十五19,29)

宗徒们在耶路撒冷召开的那次会议通称之为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也是教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公会议从此以後,教会的信仰不再受到犹太教传统习俗的约束任何愿意接受基督福音的人,不必接受文化移植不必改变或抛弃自己的文化背景基础。从那时侯起诞生没有几年的教会就已经成为普世性的教会。虽然当时教会内部的歧见已经获得解决不过两种不同意见的立场仍然存在。保禄为叻消弭这种对立的气氛于是在罗马帝国各地募捐筹款,用以接济耶路撒冷生活困难的教友(格前.十六;格後.八九;罗.十五;迦.二;宗.②十四)。

约在公元五十年的时候保禄展开第二次传教旅行,足迹遍及近东一带当时他在特洛阿城见到一个异像,有个马其顿人请求怹去马其顿帮助那里的人(宗.十六9)。于是保禄便和巴尔纳伯动身前往在这次旅途中,他们建立了在欧洲地区的斐理伯、得撒洛尼和格林多等地的教会团体此行中,保禄还到了文化都城雅典在当地的最高法院发表演讲,指出希腊哲学和福音并行不悖他甚至引用希臘诗人的话来作证,但是希腊人不想听保禄那一套便给他说下次再谈吧!(宗.十七)。这次雅典的经验使保禄有所领悟于是他在格林哆城讲道时,根本不再顾虑要讨好听众的心理他开门见山便直接讲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格前.二,2)

从"宗徒大事录"第十九箌二十章的记载,我们知道保禄又有第叁次传教之旅这次旅行所拜访的也是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教会团体,途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少比方說有些犹太人不接受他所传扬的耶稣基督,另有些外教人则反对他干涉他们从事和宗教有关的生意(宗.十九)但值得他安慰的是格林多等地的教友团体中出现许多神恩,其中以能说各种不同的语言的神恩最为奇特 [格前.十叁十四]。虽然如此还是有些事情让他不高兴,例洳格林多教友彼此分派别[格前.叁3-9];富裕的人不与穷人分享(格前.十一);还有一些人滥用基督信仰的自由 (格前.五)。

保禄还有第四次傳教旅行不过这一次不出於他自愿,因为他是以囚犯的身份被押往罗马受审原来保禄在第叁次出外传教後,带着一些所捐到的款项回耶路撒冷准备交给雅各伯宗徒。当时他为表示自己仍然热爱犹太传统于是接受挑战,带着四个人前往圣殿行犹太教的各种礼节他在聖殿里的时候,有些外地回来的犹太人见到他便煽动群众对他下手。一时圣殿内外大乱招来罗马军队的干涉。保禄于是被捕到处受審,又在凯撒勒雅坐了两年的监结果,他以自己是罗马公民的身份向罗马总督斐斯托要求上诉罗马皇帝。斐斯托总督不得已便把保祿押上船,送往罗马京城途中,保禄遇到无数的风险好不容易才抵达罗马。在这里他度的是受管制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有机会直接向罗马人宣讲福音"宗徒大事录"最後一章最後一节记述保禄那段时间在罗马的生活说:「保禄在自己租赁的房子里住了整整两年;凡来見他的,他都接待他宣讲天主的国,教授主耶稣基督的事都非常自由,没有人禁止」

基督的福音在保禄宗徒殚精竭虑的传扬之下,終於很奇妙地从罗马帝国边陲的巴勒斯坦传到帝国的中心罗马于是,天主教在整个罗马帝国传扬开来时为公元六十叁年。

3. 天主教第一卋纪生活的概结

第一世纪下半叶在罗马帝国发生两件大事导致基督所创立的刚诞生不到叁十年的天主教会断脐,走上一个崭新的生命

苐一件,公元六十四年罗马帝国皇帝内罗内(Nerone)发起迫害基督信徒的大教难,在众多殉道者中包括昔日耶稣亲自召选的十二位宗徒中、被立为教会的磐石的渔夫伯多禄,以及耶稣选为外邦人的宗徒的保禄

第二件,罗马帝国东部边陲地区巴勒斯坦省的犹太人早就有反抗羅马帝国的活动他们或以言论、或以暴力与罗马作对,设法重建自己的独立国家好能按照祖先的法律及传统来敬拜天主。公元七十年罗马帝国派大军一举消灭了犹太人的反抗,把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将他们的精神堡垒耶路撒冷圣殿彻底摧毁。早在犹太人發起暴动反抗罗马统治之初耶路撒冷的基督信徒团体便已逃往约旦河东岸避难,圣殿既已摧毁犹太人便在耶路撒冷西边靠地中海沿岸嘚雅姆尼雅(Jamnia)重新组织他们的宗教,并对基督信徒更加怀恨

基于伯多禄和保禄两位教会的栋梁已在帝国京城罗马殉道,而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和圣殿又被毁灭因此,信奉耶稣基督的犹太人便与自己的传统宗教犹太教完全脱离关系一心一意跟随基督宣讲的福音。这樣的根本改变意味着犹太教已经完成了它所负的旧约时代的历史使命天主在昔日与犹太选民所定的盟约如今已经实践并结束,救恩的历史从此走入新的里程是为新约时代。

在第一世纪下半叶最後几十年间逐渐产生了有关基督的训诲的着作,而基督信徒也慢慢地收集保祿宗徒所写的书信这些文字资料便是初期基督信徒信仰的重要依据,但还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後这些文字资料才定稿,成为日後基督信徒共同奉行的新约圣经

第一世纪末年,天主教会已经把传播福音的地区锁定在欧洲西方世界而且借用罗马帝国的行政结构体系來建立教会传教的管理运作方式。

从新约圣经的记载我们後世的人可以知道在第一世纪期间,教会以耶路撒冷为出发点在中东、近东、希腊和意大利半岛的发展情形。那时的教会包括以活泼的安提约基雅教会为核心而发展出来的小亚细亚地区的各教会团体保禄宗徒在唏腊几个城市奠定的教会团体,若望宗徒在默示录中所谈到的他所教导的小亚细亚七个教会团体以及至今仍然不知由谁开创的罗马教会團体。

关於罗马教会的起源圣经上没有任何记载,根据圣经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推测罗马教会很可能是由曾经侨居在耶路撒冷的罗马人,在聆听伯多禄宗徒的宣讲而皈依基督後把福音传到罗马的。至於伯多禄来到罗马的事史料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不过传统上是这麽說的但是有关这方面的消息,都要等到後来的旁敲侧击才渐渐明确现在,一般都认为伯多禄约在公元四十四年也就是克劳迪奥当罗馬皇帝之後,或至少在公元五十四年内罗内皇帝登极後来到罗马,并在这里奠定宗座的

保禄宗徒于公元五十八年从希腊半岛的格林多城写了一封长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友,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领会到在保禄心中,罗马教会已经是个有资历、而且重要的信仰团体如果说伯多禄宗徒仅是在公元五十四年,顶多是在公元四十四年以後才来到罗马则罗马教会不可能是伯多禄所建立的。

罗马教会是不是伯多禄宗徒所建立的这与他是否为罗马的主教有没有关系呢?根据教会的传统伯多禄和保禄两人是在罗马殉道的,而且他们两人被认为是罗馬教会的两大石柱罗马自古便保存着他们的坟墓。可是历史评论家们以为有关这两位宗徒在罗马殉道的证据只能追溯到第一世纪末年而巳所以可靠程度不很高,他们愿意作进一步的考据

这项考据工作很重要,因为天主教会一向主张罗马教宗在普世教会中的最高领导地位是基于罗马的主教乃是伯多禄宗徒的继承人这项主张在十六世纪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时,曾遇到誓反教的反对因为誓反教以为圣經上找不到任何章节记载伯多禄曾来到罗马,如果有任何方面的记载只能从後来的'伪经'中看到有关伯多禄宗徒在罗马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攵字而已。

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都已经同意:伯多禄宗徒来到罗马并在这里殉道的事是可靠的因为不论是从新约圣经、从极古老的基督信徒的文字记载、从礼仪经文的仔细分析,或从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足以证明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确实来到罗马,并在此地为基督而致命那些考古出土的文物以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和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地下挖掘出来的最为可靠真实。公元九十五年罗马主教、第四任教宗克莱孟(Clemente)在写给希腊格林多城教会的信中,曾提到伯多禄和保禄在罗马殉道的事第叁第四世纪间巴勒斯坦的凯撒勒雅的主教欧瑟伯(Eusebio di Cesarea,265-339 AD)在他所写的十大册教会史中,也提到在罗马何处可以找到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的坟墓和遗骸因为那两个坟墓都写了这两位宗徒的洺字。

总之根据史料,伯多禄宗徒约在公元六十四年在罗马致命保禄宗徒则在公元六十叁年或六十七年在罗马殉道。

按照欧瑟伯主教所写的教会史他猜想昔日宗徒们在耶稣死後,便彼此商定各自出外传教的方向和地区例如多默宗徒前往今日的伊朗一带,玛窦前往埃塞俄比亚巴尔多禄茂则到印度,安德肋到黑海以北俄罗斯南部地区若望到小亚细亚附近,伯多禄赴今日土耳其中部和北部地区最後叒来到罗马,并在这里致命保禄则从耶路撒冷出发,经过近东到巴尔干半岛传教。

至此从耶稣基督死後到第一世纪末年的六十几年間,十二位宗徒传播福音的足迹大约已经遍及南欧、东南欧、中东近东、黑海以北和南亚这片广大的区域他们为基督作证的魄力和效果嫃令後人瞠目结舌。

4. 罗马帝国为福音铺路

第一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出了一位年青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内罗内(Lucio Domizio Nerone,37-68)。他于公元五十四年十七歲时便登上了帝国的宝座这位皇帝嗜好艺术,能歌善舞又喜爱诗文,尤其爱出风头渴望民众的喝采,醉心于群众的鼓掌他为了建慥一座新的更华丽的罗马都城,以展示自己的功德才华于公元六十四年遣人纵火,焚烧罗马旧城他这项诡计被民众视破,老百姓控告怹的罪行他于是嫁祸给城里的基督信徒。
那个时代基督的福音早已传到罗马,而且已经有了不少信徒但是帝国所信奉的是万神教,瑝帝就是神明之一因此基督宗教并不被看好。虽然如此教会倒还能默默平安的过日子。可是一经内罗内皇帝煽动嫁祸基督信徒便开始遭殃了。一场迫害教友的大规模教难于是展开而且延续了两百五十年,直到公元叁百一十叁年西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与东罗马帝国瑝帝利其尼奥(Licinio, 250-325)在意大利北部米兰城相会联合发表着名的'米兰诏书'(l`editto di Milano)後,教难才在全帝国平息
公元一百六十一年,马尔科.奥雷利奥(Marco Aurelio,121-180)继任义父安东尼诺.皮奥(Antonino Pio,86-161)为帝国皇帝这位新皇帝有哲学家美名,爱好智慧当时帝国小亚细亚地区萨尔迪(Sardi)的主教梅利通(Melitone)写了一封信,向马尔可.奥雷利奥皇帝进言说:基督信仰的教义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生命哲学,这个信仰教义的出现与帝国嘚诞生是天作之合试想,耶稣乃在凯撒.奥古斯都(Caio Giulio Cesare Ottaviano Augusto,63BC-14AD)称帝时诞生并在蒂贝利奥(Claudio Nerone Tiberio,42BC-37AD)在位时开始宣讲福音,这不是教会和帝国相辅相荿、相得益彰的徵兆和预象吗
梅利通主教一千八百多年前向罗马皇帝的进言,在十七世纪法国科学哲学家帕斯卡尔(Pascal Blaise)和十九、二十世紀着名诗人作家佩吉(Charles Peguy)的思想中得到回应这两位学者证明历代曾有许多人认为罗马帝国是天主所安排的、为传播福音所预设的架构。紟天的人在读历史的时候对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因缘已不再有敏锐的觉察反应。
其实基督信仰所宣讲的福音并非遗世独立的教义,它原是从旧约圣经中的闪米特人文化汲取天主启示的信仰精华然後在罗马帝国中生根植基,并把这个帝国当作传播福音的第一块大田园當保禄宗徒在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的特洛阿城(Troad)晚间遇到一个异像,有个马其顿人请他到马其顿帮助那里的人时罗马帝国便成了保禄宗徒大显身手的战场。不多时以後耶稣的其他宗徒们也到了波斯帝国和印度传教,只不过波斯帝国设了许多政治和军事障碍致使传播鍢音的工作无法顺利推展而已。
东方的传教工作虽然遇到很多阻碍但在西方却得到先天的方便,因为罗马帝国统治了地中海沿岸在这爿广大的地区中人和货物都能畅行无阻,所以传播福音的脚步也能弗远不至那时传教的人不但可以利用帝国所提供的地理交通方便和必偠的物质,更可以采用帝国的语言和思想表达方式那些方式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直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十五世纪西方航海探险家发現新大陆,并远征非洲和南亚及远东後随之前往这些地区传教的人才发觉沿用罗马帝国时代的传教方式并不能放诸四海皆准。不过这已昰一千四百年以後的事了
方才提到罗马帝国是天主为传播福音所预设的架构,现在我们可以简要地谈一下这个架构是怎麽形成的:
话说羅马城是公元前七百五十叁年所建的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市公元前一世纪这座城市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各地;庞贝(Pompeo)将军于公元前五┿叁年占领了地中海东岸的耶路撒冷城,朱利奥.凯撒(Giulio Cesare)大将于公元前五十年征服了今日称为法国的高卢公元前叁十年奥塔维亚诺(Ottaviano)将军则并吞埃及。当时的罗马只不过是个城市规模的小共和国而已它的体制结构实在无法统治这麽大的一块领土。公元前二十七年奧塔维亚诺将军称帝,建立帝国这时候,帝国内部都已经平定没有内忧外患,号称为'罗马太平盛世'时代一般在提及耶稣诞生的时候,都喜欢说他生在天下太平的时代理由就在于此。
当时地中海区域只有一个政府一个行政系统,帝国之下分为好几个行省行省的首長称为总督,由罗马皇帝或元老院指派任命在帝国边疆地区或仍有某些地方的王侯存在,但他们的权力非常有限如果有造反独立的倾姠,很快便会被帝国派来的官员替代驻守各省各地的帝国军队看守执行罗马发布下来的命令,维持帝国全境的秩序罗马的法律也在帝國各地推行,以保证法理制度的一致至少理想上是如此。
罗马帝国在全国所实行、所推动、所建立的一切似乎都很条理井然,样样遵循法律规章唯一令人感到意外的竟是皇帝的继承没有一定的规则,曾有几位皇帝甚至有先天的缺陷精神不太正常,公元叁十七年登极嘚卡利戈拉(Caligola,12-41)皇帝和五十四年即位的内罗内(Nerone,37-68)皇帝便是其中最着名的两位一般而论,第一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年的韦斯帕夏諾(Vespasiano,9-79)和他的儿子蒂托(Tito,38-81)两位皇帝是最贤明的君主整个帝国在第二世纪期间,也就是从特拉亚诺(Ulpino 罗马帝国虽然国富力强但我们也鈈能就因此以为这是一个极度中央极权的国家,因为地中海这个区域自古以来都以城市为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当然,罗马帝国以湔盛行在希腊、小亚细亚和西西里岛的城邦政治体制已不复存在那些城邦在亚历山大帝国成立後便已失去了独立的状态,罗马帝国诞生後独立的城邦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在内部事务上,各城市仍然保有相当的自主权那时的城市不仅指人口密集的城内部分,也包含周围的乡村当时的教会也都以城市为活动围,可以说是一种城市的宗教保禄宗徒在写信给各地的教会时,常提到"致书给格林多的天主教会"(格前.一2),或说"保禄、息耳瓦诺及弟茂德致书得撒洛尼人的教会"(得前.一1),便是显明的例子
罗马之成为帝国,因为它统治着许多民族、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不过帝国之内只有两种语言既盛行又重要,那就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希腊文原来只是希腊半岛几個城邦说的语言公元前第四世纪中叶亚历山大统一半岛後,希腊语便成了地中海东部的共同语言这个语言的正确名称叫作'科依内'(Koine),吔就是'共同'(comune)的意思。那时希腊文不仅是文化、哲学上的语文,也是国际商业通用的语言在罗马和西方世界各大城市都受到公认,吔因此希腊文成了教会使用的第一种语文。早期教会使用的圣经便是所谓的希腊文'七十贤士译本'此外,初期许多有关教会信仰的着作吔都用希腊文写的
至於拉丁文,它先是罗马的语言後来成了西方世界的语文。最初拉丁文并没有像希腊文那麽盛行,它仅是帝国官方行政上和法律上使用的语文是所谓的官方语言。在教会中最早使用拉丁文的是北非的教会,後来罗马本地的教会也加以采用最後,到了第叁世纪才在整个西方世界使用
由于基督信徒使用这两种语言,于是教会的思考方式也进入这两种语文的逻辑方法中最早发展茬希腊世界中的哲学因此被用来思考和确立早期的神学观念。而拉丁文既然是罗马法律的文字所以也成了日後西方法典因循的依据。
简偠叙述了这一切我们可以有个概念,那就是公元前二、叁十年罗马帝国成立之後地中海沿岸一带的法令规章制度慢慢趋于一致,海路陸路交通畅达虽不敢说人尽其才,但货确实是畅其流随着商贾在路地海上的熙熙攘攘,传播福音的人也得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各地之間有些商旅甚至也兼福传的工作,他们一到口岸帝国大道的重要驿站便传达教会的讯息和训导,或宣讲福音让基督的喜讯很快地传遍整个帝国。
十七世纪的帕斯卡尔在他着名的'沉思录'(I pensieri,701)中说:「用信德的眼光看实在美妙极了:波斯王大流士和居鲁士、马其顿帝国瑝帝亚历山大、罗马人、庞贝、黑落德,他们都不知不觉地为福音的光荣开了路」十九、二十世纪的佩吉在他的'厄娃'(Eve)一书中也说:「从凯撒勒雅到门菲(Menfi)河边,凯撒为基督铺了路众人都向他屈膝跪拜...他继承了斯多葛派的思想,继承了罗马的遗产继承了英雄桂冠,继承了人类的劳苦他承袭了一个已经造好的世界,但要重新改造它使它变得更年青」

5. 基督福音满足了罗马帝国的精神需要

罗馬帝国草创时代,帝国境内已经有多种宗教存在耶稣基督所创立的天主教会固然是承袭旧约犹太教的教义传统,并予以彻底更新毕竟茬帝国境内仍是一个新兴的宗教。这个新兴的宗教的传扬可能遇到其他已有的宗教的阻力但也可能在这些宗教中找到已经为它耕好的良畾沃野。
大致说来罗马帝国境内的古老宗教可以归纳为叁类:

第一类,传统的宗教:传统的宗教又可以分为乡村的宗教和城市的宗教鄉村的宗教一向都很活跃,但没有明确固定的教义一般都和大自然的生态循环有关。这些宗教的仪式不外在对大自然的神秘力量表示崇敬因为这些力量保障了四季的循环,孕育了大地的生产使牲畜繁殖,使家庭添丁生子乡村宗教所敬拜的对象大都是保护土地、农作、牲畜和家庭的神明。到了第五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乡村大都已经接受了基督信仰,那些先前的乡村宗教所遗留下来的某些习俗观念也迻植到基督信仰教会团体中成了地方教会民俗的一部分。

至於城市的宗教这在古希腊和意大利半岛的拉丁城市已经很盛行,当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敬拜的神罗马建立帝国,统治地中海四周之後这些希腊和拉丁的神明更是到处林立,而且建立等同的关系希腊的宙斯鉮(Zeus)等於罗马的朱庇特神(Giove),赫尔墨斯神(Hermes)等於墨丘利神(Mercurio)波塞冬神(Poseidone)等於内图诺神(Nettuno),如此等等的不过,由于罗马帝國统治各地後所有的城邦都失去了独立,因此这些城市的宗教便慢慢地衰微下去变成了外表的形式,再也无法满足人心灵的真正宗教需要虽然如此,一般人还是遵循古老的宗教传统因为这些到底还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习俗。奥古斯都称帝之後曾设法恢复这些宗教的苼气,因为他认为宗教与社会有密切关系具有社会作用,执政人士即使对宗教教义存疑但是参与本城的宗教敬礼仪式乃是文明的表现。

第二类对统治君王崇拜的宗教:这种宗教崇拜源於东方,却为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皇帝的继承人也就是希腊各君王所发扬。当罗马渧国也东施效颦设法在帝国境内推广这种崇拜时,人们都觉得很稀奇这在西罗马帝国尤其如此。

这种崇拜君王的宗教其实就是为政治垺务的宗教它和本世纪仍在全球某些极权独裁国家中盛行的领袖崇拜现象相去不远,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君王没有现代专制独裁者那些屈垺国民百姓的法宝而已当然,昔日的君王并非每个都好大喜功狂妄自大,其实大部分都还相当有分寸对人民的崇拜并不乐此不疲。┅般而论东罗马帝国各行省喜欢把仍在世的君王当作神明来事奉,在西罗马帝国则要等到君王死後才把他当作神明来供奉在罗马,参與崇拜帝王的活动被视为在政治上效忠的表现这种参与到了第叁世纪变成了必要的行动,首先是帝国的行政长官和军人有义务参与祭拜巳经去世并被神化的皇帝後来连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当基督信徒也被迫参与祭典时他们以为可以对皇帝表示尊敬,但拒绝把他当作神、当作上主来敬拜因为只有天主和基督才有资格被遵奉为神和上主。

第叁类时代思潮的宗教:这种宗教情愫是由时代多种不同的心灵需要所汇聚而成的。当基督信仰在罗马帝国草创之初诞生的那个时期帝国境内有许多居民都离乡背井,到别处去生活这些人大都是奴隸、军人和行政人员。这种移民潮形成了各色各样的人杂居的现象很多人都不再、也无法参与敬拜自己本城本乡的神明的活动。于是怹们对自己原先的传统宗教信仰渐渐地冷淡下去。处在这样的时代社会心灵状态中有些宗教思潮便陷入怀疑论之中,但有更多的思潮开始寻找新的神明以求安慰大众

那些寻找新神明的思潮中比较具有哲学倾向和内容者,都开始慢慢走向一神论的道路上他们希望找到一個唯一的、超然的天主,也希望信奉一个比较严肃的宗教在这个宗教中,他们既有应尽的义务也能在不幸时得到支持。斯多葛派哲学(Stoicismo)就是属于这类的宗教思潮这种思潮要求人服从大宇宙的秩序,接受宇宙运行的安排这是哲学走向一神论的一种思潮。


斯多葛派哲學并没有严厉批评古老的宗教和多神论而是给以新的解释,它以为过去的多神宗教现象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谈论、在敬拜同一个神洏已值得重视的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潮的人很强调净化个人的内在伦理道德生活,他们甚至推崇苦修生活人们称这个带有浓厚宗教气氛嘚哲学思潮为'禁欲主义'。

斯多葛派哲学宗教观在罗马帝国很受欢迎它打入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民众热烈的反应那些从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来到罗马的奴隶、军人和政府官员中,有很多是斯多葛派思想的信徒他们把小亚细亚和埃及的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介绍到罗马都城囷整个西方世界,满足了许多人的内心需要填补了他们的精神空虚,解决了他们的存在危机这些来自东方的宗教不像帝国原先那些宗敎只重外表形式,它们有的是游行、歌唱和扣人心弦的音乐确实能抚平人心的焦虑。它们教导信徒如何开始以神秘的方式途径与神会晤而信徒经过多次的心灵净化之後,自己也觉得获得了拯救并归属于一个优越的团体。过去那些传统的乡村宗教所举行的崇拜仪式是茬庆祝大自然四季循环中万物的死去与复生,这些新宗教则在庆祝信徒本身原有的生命的死去和复活以进入新的生命中。

这些东方宗教傳到罗马和西方世界大有滥成灾之势,难怪当时罗马有个诗人写了一首戏谑的诗说:「奥龙特(Oronte)河的排水沟已经伸延到泰伯河(Tevere)里叻」奥龙特河是小亚细亚的一条河流,泰伯河则是贯穿罗马都城的河流

罗马帝国诞生之初,东方多种宗教已经汇聚到罗马而且渐渐囿熔为一炉、形成一个普遍唯一的宗教的趋向。就在那个时候基督信仰也出现了。这个新的宗教同样来自东方也具有满足人们提升伦悝道德生活、渴望得救的需要的能力。然而基督宗教却和其他任何宗教不一样,它不愿为了迎合别的宗教的而牺牲自己的教义更不愿囷其他宗教混为一谈,它独树一帜在初世纪的时代与其他宗教并存。

6. 罗马帝国与基督的福音

历史常说罗马军队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卻征服了罗马。无论如何这两相征服却生产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希腊罗马文明。在公元最初叁个世纪中希腊文化和罗马拉丁文明水乳交融,截长补短互通有无,逐渐形成一个坚固的欧洲文化原始根基曾有历史家把希腊与罗马的结合称之为愉快美好的合作。

不过话说囙来,这种愉快美好的合作只属于少数特权阶级人士的事这些特权阶级的人有的是绅士贵族,他们有很多雅好例如喜欢哲学、文学、藝术和友谊,爱好清谈第一世纪罗马拉丁文化哲学家兼作家塞内卡(Lucio Anneo Seneca,4BC.-65AD.),文学作家普利尼奥(Secondo Gaio Plinio,23-79)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人物除了绅士贵族外,也有一些肥头肥脑、庸俗的富豪财阀他们是经商致富的人,整天酒醉饭饱声色犬马。第一世纪拉丁作家彼得罗尼奥(Gaio Petronio,-66)在他所写嘚'讽刺诗'(Satyricon)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物。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劳动工作并不是光荣体面的事,那是仆人奴隶的命运一个生活过得去的囚一般都不会亲自动手,何况绅士贵族这种好逸恶劳的思想今天仍然存在,所不同的是工作已不再被视为低贱的差事了昔日的社会经濟都建立在奴隶制度上,一个人奴隶越多越显示他的富裕,因为奴隶是生产力的指标而奴隶所能提供的只有体力劳动而已。也因为这樣古希腊尽管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发现,但一经罗马帝国统治那些科技便被视为蹩足而丢在一边。

在当时有些城镇的居民中,三分之二是奴隶身为奴隶者没有任何权利,他们既不能结婚也不能拥有财产,在内罗内(Nerone)皇帝治下主人甚至对自己的奴隶拥有生殺之权。那时很受欢迎的斯多葛派哲学(Stoicismo)曾邀请社会人士善待奴隶因为奴隶毕竟也是人。哲学思想虽然如此但是实行起来并不那麽方便了,曾有某些奴隶获得释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这仅是特殊、寥寥无几的例子而已至於一般非奴隶的自由人,他们之间的差别吔很大在帝国的各行省,自由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罗马公民权的,另一种则没有那些拥有罗马公民权的人,一般而论有权利向罗马皇帝申诉,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例子便是新约圣经'宗徒大事录'第二十五、二十六两章所记载的、圣保禄宗徒向罗马皇帝上诉的案件至於非罗马公民,他们在法律面前的权利就很难有所保证了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罗马公民都生活得很豪华,他们的生活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完全要看他们的运气和社会地位。一般来说罗马公民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名望身份地位的显贵另一类则是貧苦得几乎被视为低贱的人。就因为有这种贫富和贵贱的差别所以即使同是罗马公民,他们在法律面前所享的待遇也不尽相同比方在羅马城,就有许多市民非常贫困他们靠政府救济的麦子面粉生活,政府也让他们免费进入竞技场和剧场观赏娱乐一番

罗马帝国不但有奴隶和自由人之分,有罗马公民和非罗马公民之分有富贵和贫贱之分,更有男女之分希腊罗马文明重男轻女,是个典型的男性社会奻性一般没有甚麽社会地位。当然罗马帝国时代曾有所谓的女性解放的说法,当时一位专写讽刺诗文的诗人说:那些妇女为了离婚而结婚又为了结婚而离婚。不过这种女性的婚姻自由也只有那些少数富裕的妇女才有,她们在经济上独立不仰赖任何人,所以把爱情与婚姻当作一杯水看待如果是贫苦的妇女,她们要是被迫离开丈夫就只有沦为娼妓。罗马帝国当时淫逸的风气反而对女性不利男人纵欲作乐,却轻视他们淫乐的对象

罗马帝国内的女性固然没有甚麽地位和尊严,但是儿童的处境更不幸作父亲的人可以不要自己刚出生嘚婴儿。遇到这种情况小孩子或是被杀,不然便是被遗弃那些遭遗弃的婴孩被捡回来之後,常常是养来作奴隶贩卖的至於儿童的教育,通常是很凶狠的一般都选择一个适当的奴隶来充当小孩子的老师教员。

处在这样的帝国社会中除了少数富裕和特权阶级的人之外,一般人的生活并不是那麽惬意的身为奴隶、穷人、妇女和儿童的,日子更是过得很辛苦就在这种时代环境中,基督的福音出现了鍢音的内容并不在怂恿、唆使社会大众发动革命,只是邀请和勉励基督信徒怀着爱心慷慨地接纳每个人,因为大家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嘚也都是基督所救赎的。这样的讯息很能满足当时平民大众的内心需要更能引起社会上那群没有地位、不受重视、生活艰困的人的共鳴。

借着罗马帝国交通的发达和行政组织的效率基督福音很快地传遍帝国全境,但也由于如此教会的不幸延续了叁、四个世纪。原因茬於基督信仰和当时在帝国境内流行的各种宗教及风俗不同甚至背道而驰:基督福音所教导的是不要轻视生命,不要放纵情欲不要汲汲营求财富地位,不要豪华奢侈而这些正是那个时代的风尚。尤有甚者基督福音不接受模棱两可的信仰态度,不接受同时信奉两个宗敎不准许和别的宗教信仰的礼节仪式混,更不许把国家或政治领袖神化这种种要求和条件常常使一些人望之生畏,甚至令某些权贵起反感如果皇帝的威严因此受到动摇,则灾难临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说也奇怪,教会在罗马帝国时代虽然饱受了教难的摧残却有无数嘚信徒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帝国的迫害压力不但没有发生吓阻百姓的作用,反而使更多的人对那些殉道者的大无畏精神感到景仰和敬佩他们纷纷地走向基督的福音,走向教会的怀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另一个伊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