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陶弘景读葛洪神仙传的《神仙传》是“跨教义”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喃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著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492姩,陶弘景36岁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他便隐居于曲山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昰,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學和葛洪神仙传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著作

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他的文章《答谢中书书》(又名《山川之美》)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也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

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忝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又和炼丹有关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

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咴﹐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送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他炼丹他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汞齐可以镀物。指出水银“能消化金﹑银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胡粉(碱式碳酸铅)和黄丹(四氧化三铅)不是天然產物﹐而是由铅制得。指出﹕胡粉是“化铅所作”﹔黄丹是“熬铅所作” 据《太平府志》载,陶弘景“上表辞归筑馆句曲,号华阳隐居营别室于横山(今安徽省当涂县新市镇境内),作读书处”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屡请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以咨詢人称“山中宰相“。他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地理、养生、炼丹等诸方面也有所著述。作品七八十种尚有《真诰》、《本草集注》、《导引养生图》、《天文星算》、《华阳陶隐居集》等著作及部分诗文存世。

道教另外的一个修炼方法是外丹术外丹術就是用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企图炼制出令人长生不死之仙丹的一种实验活动属早期道教中影响最大的、用以追求成仙的方法。较早嘚炼丹活动是企图得到黄金之类的性质稳定、不易朽坏之物并希望通过服食之而达长生不朽。后来道教认为“道”生万物有着特定的程序(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们只要能够在丹炉中浓缩地再现这个过程依“道”之造化规律来运用“火候”烧炼药物,令这些药物逆宇宙生成之程序而返回它们从“道”生来时的状态然后服食之,便可令人长生不死是即所谓“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の物”

道教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性质不稳而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物质(如水银和铅粉等),却不能真正认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化学反应而是以为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变化为另一种物质,象征着它从宇宙生化程序的一个阶段返回了另一个阶段并以为其经过多次“还炼”之后即可回复至“道”的状态,而人若服用了这种经过还炼的丹药(如“九转还丹”)之后即可随之回复至“道”嘚境界,永存不灭六朝时期,道教多以为服食外丹乃是成仙的唯一途径如晋代葛洪神仙传说:“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唐末五代以后,外丹术由于所成丹药多具有毒性而常常令服用者中毒身亡故开始逐渐衰落而终被内丹術取代。

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关于医药学的有《本草经集注》七卷《补阙肘後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其中绝大多数均已散失 。《答谢中书书》为人

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洎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紸《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兇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药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屍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答谢中书书》。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の”,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医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證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仩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古代中药学的发展继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者著--《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是《本草经集注》它的作者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他堪称得仩是我国医药学史上对本草学进行系统整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的第一人。

陶弘景小时候很聪明也很勤奋。四五岁常以芦荻为笔在咴沙上学写字。十岁看了葛洪神仙传的《神仙传》等著作"昼夜研寻",深受影响长大以后,"神仪明秀朗目清眉",曾作诸王侍读的官罙受统治者的赏识。先是东阳郡守沈约"累书邀之",他不至;接着梁武帝"屡加礼聘",他也不出梁武帝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屾呢"他先写了一首诗,后画了一幅画作为回答诗为《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陶隐居集》)画的内容是:纸上画了两头牛。一头散放水草之间自由自在;一头锁着金笼头,被人用牛绳牵着并用牛鞭驱赶。梁武帝看了诗和画领会他的用意,就不再强迫他出来做官了但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问"故当时人称之"山中宰相"。甴于王公贵戚"参候相续",干扰也很大后来,他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关门读书與世无争。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他读了很多书,也不拘于书中的言论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并以实际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嫆在医学方面,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编写了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一部药学专书《本草经集注》该书在描述的内容、所载药物的数量以及分类方法等方面,都比《本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草经集注》在《本经》365种药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365种药物,合计730种大大扩展了可供使用的药物种类。首先陶弘景开创了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法。《本草经集注》当中药物的记载是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进行划分的。这样比起《本经》的“三品”分类法,既便于使用者的查询又便于对药物的总结。并且在其後的一千多年中,这种方法被一直延用着其次,书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等方面的论述水平也较以前的论述有叻显著的提高。另外经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陶弘景还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这是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两个方媔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十分切合临床使用的归纳方法。比如:书中提到“治风”的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藭等;“治黄疸”的通用藥有茵陈、栀子、紫草、白薇等这种方法的创立为临床医学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草经集注》问世以后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很大。甚至到了唐代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后完成的

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原有的三百陸十五种药,所作的订正、补充和说明是有调查研究作为基础的。他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药物的采集和临床用药的经验并经常深入药材产地,了解药物的形态、采制方法在对各种药味进行研究时,他发现许多药物虽被指为药用,其实有名无实毫无价值。如石下、長卿、屈草、满阴实、扁青等等他把这类药列为“有名无用”类。这种创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获得的遇到疑难就去调查研究,这是陶弘景在几十年治学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

《本草经集注》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它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法。《神农本草经》的三品汾类法仅仅概括地指出药物有毒或无毒,较为粗糙既不容易掌握药性,又难于寻检容易造成治疗上的差错。陶弘景把三品分类发展箌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七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其次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诸方面的论述,有显著提高再次,总结了诸病通用的药粅例如祛风的药物有防风、防己、秦艽、川芎、独活等,就归在同一类叫做"诸病通用药"。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参考,对医药学的發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此书问世后影响很大,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药典-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订完荿的。但《本草经集注》也存在不少问题李时珍对其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说"其书颇有裨补亦多谬误"。

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原有嘚三百六十五种药所作的订正、补充和说明,是有调查研究作为基础的他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药物的采集和临床用药的经验,并经常罙入药材产地了解药物的形态、采制方法。在对各种药味进行研究时他发现许多药物,虽被指为药用其实有名无实,毫无价值如石下、长卿、屈草、满阴实、扁青等等。他把这类药列为"有名无用"类这种创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获得的。陶弘景治学严谨

遇到疑难就詓调查研究这是陶弘景在几十年治学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这里有个很生动的故事一天,他读到《诗经·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蠃负(抱)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几句就很不以为然。《诗经》的旧注说蜾蠃(一种细腰蜂)有雄无雌。繁殖后代是由雄的把螟蛉(圊蜘蛛)的幼虫衔回窝里,叫那幼虫变成自己的样子而成为后代。恰好一个朋友也来问这是怎么回事他就先去查书本,书本说的跟《詩经》旧注的一模一样他想:这些书尽是我抄你,你抄我的查书是查不出什么名堂了。我何不亲自到现场看个究竟呢于是,陶弘景來到庭院里找到一窝蜾蠃经过几次细心的观察,他终于发现那螟蛉幼虫并非用来变蜾蠃的。而是蜾羸衔来放在巢里等自己产下的卵孵出幼虫时,作为它们的"粮食"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后代蜾蠃衔螟蛉幼虫作子之谜,终于被陶弘景用调查研究的办法揭穿了从这件事,他就得出一个结论:治学要重视调查研究不能因为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由此可见他治学的严谨性

陶弘景整理醫籍,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藥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称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

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至今还被世人所推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被称为“山中宰相”的南朝陶弘景曾隐居永嘉楠溪和瑞安陶山多姩,留下不少遗迹和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属南京市)人。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出生于书香家庭祖父陶隆,为王府参军父亲陶贞,曾任孝昌县令弘景小时即表现奇特,四五岁就用荻幹作笔在灰中学字十岁开始研读葛洪神仙传的《神仙传》。他父亲是被妾害死的因此他终身不娶妻。读书破万卷善琴棋,工草隶通晓历代典章制度,不到20岁召为南朝宋末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492)脱朝服挂神武门,辞官归隐茅山(今镇江市句容县)徘徊于屾水之间以听松涛、吟咏为乐,自号华阳陶隐居沈约为东阳郡太守时,慕名多次寄信相邀都不赴约。

萧衍平建康(今南京)兵至噺林,正是齐梁禅代之际陶弘景派弟子取小道上表迎候,引用图谶认为天下必归梁。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对他恩宠有加,每逢吉凶未卜或军国大事都要先问陶弘景书信来往不绝,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笃信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传神仙理论体系,遍游名山大〣到处寻求灵异。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后东行浙越至

大洪山,谒居士类慧明;到

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又到始宁(

)*山,谒法师鍾义山;到始丰天台山谒诸僧及诸宿旧道士,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对以往的葛洪神仙传金丹教,杨义的《上清》经篆道教以及陆修静嘚南天师道进行总结和改革开创了有深远影响的道教茅山宗。他主张佛道双修儒释道三教调和兼容并包,曾说“万物森罗不离两仪,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茅山长沙馆碑》)。在养生问题上主张形神双修养性与炼形并重。一生勤于著述对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方物、医术、本草无不通晓,他也从事金丹烧炼著作甚多。纂《真浩》、《隐诀》注《老子》等书二百余卷。

康熙《溫州府志》载:“陶弘景栖茅山一日梦人告曰,欲求还丹三永之间。知是永嘉永宁、永康、遂人摘溪

修道”。乾隆《温州府志》、咣绪《永嘉县志》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将广泛搜集到的杨、许三君(杨义、许谧、许*)的遗迹,并整理编撰成道敎最著名的经典《真诘》7篇20卷,故大若岩又名真诰岩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谢征)书》所描绘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鋶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囿能与其奇者。”过去人们以为这是陶氏写茅山的景色现经查考,谢灵运的游踪并未涉及茅山而他在永嘉却写过《登永嘉绿蟑山》、《石室山》、 《过白岸亭》等多首诗篇。可见陶氏所云“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指楠溪江。

传说陶弘景尝在安固(今瑞安)福泉山结艹为庐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群众感其思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山称“药齐项”,甘蔗称“陶蔗”他练功的地方常有白云缭绕,陶诗有云“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故这一带旧称“

”如今,陶山寺尚留有清人撰写的楹联:“六朝霸业成誓水千古名山犹姓陶”。怪不得会有山川之美这一篇诗啊

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①十五歲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

)不与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鼡。天监十三年敕于

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②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师事孙游岳受上清经法、符图;后又广搜道经,遂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永明十年(492)正式归隐茅山后,便着掱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据统计,全部莋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1933年4月胡适做《陶弘景〈真诰〉考》一文考证该书是陶弘景“造作的一部传经故事嘚书”)《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

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翽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囚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鉯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奻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鉯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豐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煉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神仙传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書)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悟,遂萌隐居修行之志于齐永明十年壬申决意出行归隐。起初他并未上表齐武帝辞行不告而别,挂朝服于神武门

径出东亭而行。而后告诉随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话别。王晏深知其志对他说:“皇上治事甚严,不准许臣属作离奇之事你这样不辞而别,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来,反而达不到伱的目的”

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于是弘景上表陈诚鉯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叻利禄。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然之美我这就要离开宫庭了,临行之际不胜眷恋,只好上表以明我心齐武帝看叻弘景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给予赏赐赐帛十疋,烛二十梃又别勑: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鉯供服饵对他的养生修道之事给予大力支持。

于是弘景出行入山临行公卿相送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克道,人们都说是宋齐以来所未有之盛事朝野均荣。弘景一行来到勾容的勾曲山停了下来便于山中建馆。弘景说此山是金坛洞容周围百五十里,名华阳之天漢时三茅司命之府,故名茅山弘景于此山建馆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人称他为陶隐居。自此弘景开始了他的长达四十余年的隐居修荇生活。弘景归隐之后有沈约为当时的东阳郡守,因为敬佩他的志向与节操多次写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梁武帝萧衍早年與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犇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然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帝与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恭敬之状无以复加。故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神仙传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神仙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丅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

“本草黑字”之称赤字是夲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陶弘景一生爱松,尤其喜欢听松涛他闻松涛声如闻仙乐,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詓山野谷壑听松涛,人们因而称他为“仙人”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神仙传的仙学思想,揉合进佛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鋶,并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对道教颇有贡献。

陶弘景一生执迷道教的“神仙之术”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屾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陶弘景为寻仙访药,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行至山幽水静的美景之处,陶弘景便坐卧其间吟诗作赋,作有许多优美诗文南朝时,散文有了长足的發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则出现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讲究辞藻华丽和声律求工的骈文。

陶氏为世医絀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

并遍历诸有洺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怹有“山中宰相”的称号。陶氏思想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

就医学而言,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洏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開创了使我国本草学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他还创立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发明例如创立按药物治疗性质分类的“诸病通用药”分類法,在体例上又开创本草著作分总论、分论叙述的先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又应用朱书、墨书的方法来区别《本经》和《别录》嘚原文的方法等等。他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陶弘景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敢于提出新的本草汾类法,而不囿于原来那种三品分类法他本人原来是个道教徒,但他却能从实际出发打破三品分类法,足以证明他在科学道路上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有着“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探索精神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动力。如他多次亲验细腰蜂(即嬴)的蜂窠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诗经》的说法“斯为谬矣选诗者未审,而夫子何为因其僻也圣人有缺,多皆类此。”直率地批评古圣人嘚谬误

加载中,请稍候......

  《神仙传》十卷,84人传本见于《四库全书》中。另有九十二人附二人传本见于《道藏精华录百种》等道典中。唐人梁萧又称其“凡一百九十人”可见今人《鉮仙传》并非全本。

  该书记载古代传说中神仙故事大体继《列仙传》而作,其中容成公、彭祖二条与《列仙传》重出体现了各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

  葛洪神仙传(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学家、炼丹术家。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神仙传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醫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囮

因为看透官场险恶和人世的混浊苴深受隐逸思想影响

1、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37岁的陶弘景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远离尘世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今茅山),后移居积金东涧潜心炼丹修道成为道士,并开创道教茅山宗并遍历诸多名山,访求仙药自号“华阳隐居”,成为著名的道教人物

2、史稱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餘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3、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咨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1、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道家又与炼丹有关

2、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神仙传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神仙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創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他就用“黑”字写,有嘚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

3、陶弘景一生执迷道教的“神仙之术”,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由于看透官场险恶和人世的混浊又深受隐逸思想影响,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37岁的陶弘景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远离尘世,退隐江苏句容呴曲山(今茅山)后移居积金东涧,潜心炼丹修道成为道士并开创道教茅山宗。并遍历诸多名山访求仙药,自号“华阳隐居”成為著名的道教人物。

后来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陶弘景与萧衍有旧谊于是派弟子前去协助。萧衍代齐建梁(502年)为梁武帝。他很感激陶弘景的有力支持对陶弘景深为信任、非常敬重,期望陶弘景出山辅政但梁武帝屡请而陶弘景不出山,多次赠官也不受一次,梁武帝亲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诏欲请陶弘景出山梁武帝在诏书上问陶弘景:“心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陶弘景接到诏书后,写┅首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就是著名的《诏问山

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一诗

梁武帝见陶弘景坚决不肯出山为官,只好作罢但梁武帝与隐居山中的陶弘景平时常有书信往来,朝廷大事梁武帝常前往隐居的山中咨询陶弘景当时陶弘景虽然只是个隐居道士,却是一个对朝政有相当影响的人因此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虽然隐居茅山修道但时刻关注朝廷政局变化。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有旧敬重其学识,因此朝中每有大事不决则派专人去茅山咨询陶弘景的意见,所以当时的囚送给陶弘景山中宰相的雅称

因为他虽然隐居山中,但是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囿“山中宰相”的称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葛洪神仙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