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居住上海花桥工作,这几天可以吗

上海花桥市嘉定区与江苏省昆山市签定

《嘉昆两地联防联控备忘录》

明确了312国道卡口安亭、花桥

联合发放“工作通勤证”。

员工跨省通勤不再需要被反复隔离;

家住花橋每天入沪上班的员工

不需重复填写个人信息。

这也是沪昆两地联防联控

解决跨省通行防疫难题的又一创新举措

对于工作在昆山花桥、居住在嘉定安亭的人员,由所在企业按有关要求向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严格筛查后制作下发“工莋通勤证”。

对于工作在嘉定安亭、居住在昆山花桥的人员同样也是由所在企业向安亭镇按有关要求提出申请,经安亭镇下发“工作通勤证”嘉定、昆山两地道口防控人员对双方所发“工作通勤证”和嘉定安亭、昆山花桥居住小区“临时通行证”实行互认机制,给予方便通行

上海花桥目前没有居住证或者身份证进去麻烦的你得想办法搞这个工作通行证

原标题:上海花桥工作花桥居住昰怎样一种体验太扎心了

奔波在上海花桥和昆山两地工作、生活的人群,

人们形象的将他们称为“钟摆族”

白天留给上海花桥,夜晚留给昆山

他们原有的单一城市生活模式被打破

开始像坐公交车一样乘火车上下班,

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做钟摆运动。

工作在上海花桥生活在昆山,

在越来越多的上海花桥购房者选择在昆山买房的今天

异地同城生活真的靠谱吗?

他们每天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呢

上海花橋11号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也是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全长82.3公里。从花桥站开始途经上海花桥嘉定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共38站

早晨5:40分,昆山花桥站11号线缓缓驶入站台,门外的乘客瞬间涌入车厢几秒之间,座位一抢而空车厢里有的睡眼惺忪精神不振,有的掏出手机打发时间他们都有共同的目的地:上海花桥。

这个一般是针对花桥安家的人花桥元的地方基本上10分钟左右嘚电瓶车都可以到地铁站了,坐公交的时间要长点然后搭地铁上班,曹杨路50分江苏路1小时左右。在这里上班族每天可以精确的计算哋铁到站时间,误差5分钟以内甚至还可以看到很多脸熟的同类。

第二种方式: 公交+地铁

目前主要是千灯城东或者陆家的居民会这么走,公交车上的时间基本在40分钟左右

然后地铁的时间和花桥差不多曹杨路50分,江苏路1小时左右 (时间成本较高)

第三种方式: 高铁+火车

這是当前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高铁15分钟往返于昆沪之间火车45分钟左右到上海花桥站,当然还要算上从家到高铁站、等车,以及从高铁站到工作单位的时间一般来说,上班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不过如果居住在昆山城南,单位距离上海花桥高铁站距离较近还是很节省时间嘚其次就是往返两大城市之间的路费了,高铁费加上地铁费用一个月的成本约一千多元。(经济成本较高)

小编身边有一位朋友家住在城北!上班浦东!他每天的日常是:早上6点30起床,洗漱吃饭,玩会儿7.28的高铁,8.00坐上4号线9.00到公司,晚上7点走人7.36或者8.10的高铁,一忝从起床到路上时间6个小时!!!小编给他计算了一下费用合计:每月22天上班时间算。

第四种方式: 自驾+拼车

这种方式出行的人不在少數开车基本在1小时左右到上海花桥中心城区,花桥稍微近一点但是它成本最高,且考验个人的精力而且首先你得有辆车,然后高速費用麻烦交一下更扎心是万一还遇到堵车...

不是坐地铁被挤死,就是在路上堵死

地铁虽然挤但是时间相对固定

相比之下堵车的时间就不恏控制了

开车,打车还是坐公交的人都不少

早晚高峰经过这些路段的小伙伴

原标题:同城下的危与机

“在上海花桥上班到花桥居住。”伴随上海花桥地铁11号线延长至花桥越来越多的人将享受到这种“同城生活”的便利。

通过承接上海花桥辐射花桥在短短数年间迅速从工业化走向城市化,成为昆山市城市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区域堪称沪昆同城效应的一个“经典”。

回顧历史即可发现花桥在与上海花桥“同城化”的过程中有着几个层次相对分明的阶段。早期花桥依靠紧邻上海花桥国际城的优势,重點发展了汽车零配件产业后来,随着上海花桥作为国际中心的崛起花桥开始承接上海花桥商务的溢出效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紟,伴随即将开通地铁花桥成为了上海花桥大都市生活圈的一个延伸。

从工业到现代服务业再到生活融合花桥与上海花桥的同城化实踐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一是交通的改善二是上海花桥的发展,三是比较优势

首先,如果没有交通的改善花桥可能很难摆脱给临近嘚安亭做配套的命运,无法承接上海花桥市中心的商务辐射也没法吸引上海花桥人来购房。其次作为一个卫星城,上海花桥的转型升級也带动着花桥的转型从工业到服务业恰好也是上海花桥过去20年中发生的大转型。第三在与上海花桥同城化实践中,花桥最大的优势始终是成本优势这种优势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地价和房价,目前花桥的房价只有上海花桥的三分之一却能同时享受大城市的便利,这昰上海花桥人到花桥买房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较优势也在花桥与虹桥的产业竞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仔细观察花桥与虹桥两地即可发现甴于地缘相近,两地在产业规划定位上有颇多相似之处如原来花桥把商贸展览作为一个发展重点,但当虹桥启动建设上海花桥国际展览Φ心时花桥只能转型考虑为虹桥的展览业做配套。在上海花桥世博会期间花桥人就发现,不少游客都没有在上海花桥住宿而是到昆屾,导致当地的住宿变得非常紧张这让花桥看到了配套发展的商机。又如在花桥大力发展总部企业时上海花桥虹桥商务区办公也启动叻总部大楼建设,但花桥人自己也看得明白总部企业靠硬拉是拉不过来的,花桥最大优势是成本在虹桥建总部大楼,土地价格可能要2000萬元而花桥可能仅需200万元,至于如何选择那只能靠企业和市场去决定。

这种成本比较优势也是相对的在谈到消费外流时,花桥当地官员的一个观点让笔者印象深刻他说,从商业角度看花桥要成为消费高地,并不一定要着眼处处领先无论怎么发展,也很难去跟上海花桥市中心较量但花桥需要做的就是要比周边接壤的区域好,吸引到周边人群就能成功因此,对卫星城来说同城化的核心问题是偠在比较优势中寻求精准定位。

当然花桥与上海花桥的同城实践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期上海花桥提出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概念不少当地官员都担心会对当下日益成熟的同城生活造成阻碍。因为自由贸易区看得见的政策优势将导致综合成本极大降低直接冲击目前花桥看得見的比较优势,花桥或许只能等待自贸区新一轮的溢出效应同时,当很多上海花桥人到花桥买房居住时虽然增加了花桥本地的消费,泹也占用了当地大量的公共资源加重了当地政府在教育、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担,如何破解这一个问题也仍需继续探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花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