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卷六十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12、《淝水之战》学案

1、诵读课文了解淝水之战 2、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4、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的積累、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学习步骤】

本学时要点:通读全文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一、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東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圵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舉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玳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

《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该书由司馬光负责编纂由神宗赐名并作序,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全书囲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历代“纪传体”断代史(所谓“正史”)之外,还采用了大量的“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考订史实,舍棄“符瑞”等神怪材料删繁就简、取精用宏先由“当代通儒(博洽多闻的学者,即今之史学家)(司马光的助手)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