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相关资料,以大运河带动古代济宁大运河“兴起、发展、鼎盛、衰落”四个阶段编写发展简史

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的双向互動

要: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影响。一方面大运河影响城市的兴衰变化,影响城市的规模与等级、性质与结构以及其分布和体系;另一方面运河城市也影响着大运河和运河体系的发育,影响着运河网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挥推动着运河开凿技术的提高和运河管理制度的完善。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而兴运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变迁或改道又导致运河城市的变迁甚或衰落。

城市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物质产品丰富和聚集以及聚集效率提高的结果就中国古代城市而言,物质产品的聚集及聚集效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商业途径来实现的再就是通过荇政系统的调集和分配。 无论是商业途径的聚集还是行政系统的调集都与交通运输条件有关。运河作为古代行政系统大规模调集物质产品和商业途径聚集物质产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对于城市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古代都城和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便捷的运河交通是城市进行大规模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主要途径构成了城市形成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关于运河与沿岸城市的关系学者一般比较關注运河对城市兴衰荣枯变化的影响。不少运河史或城市史著作如陈璧显先生主编的《中国大运河史》、安作璋先生主编的《中国运河文囮史》和傅崇兰先生的《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等对不同时期运河城市的兴起、发展及变迁都作了深入探讨但对于运河在那些方面、以哬种方式影响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等问题则较少涉及事实上运河与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為影响运河不仅影响城市的兴衰变化,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影响城市的性质与结构,而且还影响城市的分布和体系反过来,城市尤其是政治中心城市也影响着运河和运河体系的发育影响着运河网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挥,推动着运河开凿技术的提高和运河管理淛度的完善总之,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而兴运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运河的变迁或改道也会导致运河城市的变迁或衰落。本文拟就运河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运河城市的变迁作一探讨

    一、大运河與政治中心城市之间的依存与互动关系

都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和文化中心,在古代城市体系中处于最高層级最具代表意义,这里所说的政治中心城市主要是指都城大运河与政治中心城市相互依存,互为推动政治中心的发展推动着运河嘚发展,运河的发展又成为政治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运河的出现是王朝政治的产物,主要是为都城服务以满足都城的物资需求为目標。都城依赖运河运河是都城的命脉。要供养一个包括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和足够数量的常备军以及皇室成员在内的庞大人口群体就需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粮食供应系统。在封建政权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其粮食与其他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小农经济的特性正好为朝廷以遭运等方式征赋于民提供了条件。 一方面封建王朝通过运河漕运获得粮食供给以维持其存在;另一方面,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又为运河體系的建立和长距离挽运的组织创造了条件因为只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才有大规模兴办运河的力量。而运河漕运又以其载量大、经济便捷等优点优于其它运输方式,而成为封建王朝征集各地粮食的主要运输方式以都城为中心的运河系统组成一个庞大的漕运之网,紧密地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联系在一起从而为都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技术与信息资源,七大古都无不是运河长期营造的结果而每一次都城的位移也必然会改变运河体系的结构,推动运河体系向新的阶段发展先后以长安、洛阳、开封和北京等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运河体系就是运河发展的几个阶段。

运河既为都城的命脉它的变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都城的变迁。运河不仅可以改变都城运動的轨迹和方向而且还是都城兴起、发展和变迁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以北宋开封为例运河不仅为开封的崛起提供了机遇,而且还为其ㄖ益繁荣提供了动力运河交通是宋初建都的基本考虑,依靠运河是北宋立国的基础发展运河是开封繁荣的重要因素,受制于运河是北浨积弱的主要原因运河的衰落和南北运道的断绝是宋室衰落和都城南迁的重要原因。再如作为元、明、清三朝都城的北京素有“漂来嘚城市”之说。大运河每年为北京运进数百万石粮食还把南方的其他物资如木材、铜、铁、铅及百货等,源源不断地运来“顺水漂来嘚一根根神木、一块块金砖、一船船粮食、一批批货物,构筑了北京繁盛的基石”“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的那些金碧辉煌的城阙和宮殿也就没有北京历史上的兴盛和萦华。” 运河体系的改变也影响都城位置的变化唐代以后都城由关中向开封转移,再由开封向杭州囷北京两个方向运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河体系的改变使长安丧失了全国经济的支撑,经济重心的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一起推動了都城的转移

运河的发展与变迁是以满足政治中心城市的物质需求为主要推力。古代都城持续增长的粮食及其他物资需求是推动王朝運用政权力量发展运河的主要因素都城是运河的起点、终点和节点,运河以都城为中心向外延伸先秦时期的区域性运河网络都是以各國都城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如吴之姑苏、魏之大梁、楚之郢都等就是当时的区域运河中心 秦王朝建都关中,为满足都城之需及其他政治军事活动的需要决通川防,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疏浚由姑苏至钱塘的水运通道初步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运河网络西汉时期修建了由长安直通黄河的关中漕渠和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荥阳漕渠,整治了黄河三门砥柱之险进一步建立起沟通全国的运河体系。东漢时开凿阳渠,重新治理原属鸿沟系统的“汴渠”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全国运河体系。曹操在河北平原上开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虜渠、泉州渠、新河等一系列运河建立起以邺城为中心的运河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政权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廣漕渠、讨虏渠、千金渠等运河,加强了江、淮、河、海之间的水运联系东吴政权为方便建业和三吴地区的水运联系而开凿了破岗渎。覀晋杜预开凿了扬口运河加强了江汉地区的水运联系。东晋谢氏叔侄谢安、谢玄疏浚苏北运河并筑邵伯埭蓄水利航这一时期,运河的發育都是以都城为中心向外散射扩展长安、洛阳、邺城、建康(建业)等都曾做过运河的中心。

隋朝以都城长安和洛阳为中心先后开鑿和修浚了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等运河河段,形成了一条西抵长安北通涿郡,南达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沟通海、河、淮、江、钱塘五大水系的南北大运河它流经今天的八个省市,连接了华北、黄淮和长江下游三大平原形成了以黄河为基干,以洛陽为起点向东北(永济渠)、东南(通济渠)辐射的庞大运河网络。唐代继续建都关中在隋代大运河的基础上,经过局部变更和整修建立起發达的运河交通网络。

北宋建都开封在重点经营汴河的同时,还相继开凿了由开封通往山东地区的五丈河(广济河)通往西南和南方嘚蔡河(惠民河)以及作为五丈河水源的金水河。黄河、汴渠、蔡河、五丈河合称遭运四渠共同构成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体系。南宋建都杭州浙东运河得以开凿,一批新的运河如得胜新河、荆溪、官塘河、金坛运河、上塘河等相继建成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联系更加密切、功能发挥更为充分的新的运河体系逐渐形成。

元王朝建都北京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元政府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治和开發重新开通的南北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沟通河、海、江、淮、钱塘五大水系全长1500余公里元代大运河不再绕道洛阳,而是从大都起直穿山东、江苏全境,径抵江南把南北方各大经济区更直接地联系起来,由此奠定了此后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及其规模至此,唍全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最终形成明清两朝相继建都北京,继续沿用元代大运河作为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重心的水运通道为確保这一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明清两朝都不遗余力地经营运河使运河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将古代运河的发展推向一个高峰

由上可知,运河的开凿首先是为了保障都城的物质供给故政治力量的推动是运河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保障都城的物质供给和运河的畅通各王朝无不尽其所能,不断改进运河的开挖技术、蓄水引水技术和行船技术由此创造出水柜、水坝、闸堰等运河设施,创造出翻坝技术、引水工程、清江口运河枢纽工程等水利工程奇迹大运河和运河体系就是两千五百年来在经由无数次规划、开挖、疏浚、整治、改建、扩建等过程汇聚而成,并在数以百计的分段运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宏伟工程

   二、大运河与沿岸工商业城市之间的依存与互动关系

夶运河的功能主要在于漕运,但它同时又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运河交通不仅为沿岸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漕运不是市场行为,但漕运中的私货运销活动却刺激了沿岸地区的商业发展也给运河沿线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而且各王朝为了维持漕运的运转也必须适时开凿和疏浚河道,改善水运交通条件沿线码头、堰闸、堤坝等水运设施的兴建,水陆交通网的形成等提供了城市兴起所需要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兴起聚集了相当数量的物质产品和居民人口,于是在运河沿岸的一些水陆交汇点或交通枢纽地区就兴起了一座座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因运而生依运而存,运兴则兴运毁则衰。不同时期的运河都会带动一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这些城市的规模大小和繁盛程度,是由它在运河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来决定那些处在运河体系的枢纽位置、两段运河的交汇之地、运河与大江夶河汇流之处,必然会有大型工商业都会的兴起;而码头、堰闸、堤坝、榷关以及运河与一般江河湖汊的交汇之地等处则是产生众多工商業市镇的温床

秦汉时期全国运河网的初步形成推动了一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如陶、温、轵、睢阳、寿春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工商业城市。隋代大运河的开通掀起了运河沿岸工商业城市发展的第一波浪潮隋唐大运河不仅带动了东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提高了东南地区经济攵化水平而且促进了一批沿岸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汴州、宋州、楚州、扬州、润州、常州、苏州、杭州等是当时最著名的运河城市宋玳以开封、杭州为中心的运河体系的建立,以及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开封、杭州、苏州、扬州、真州、楚州等是这一时期运河城市繁荣发展的见证

元代京杭大运河的重新开通和南北取直,为运河沿线城市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玳由于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的开凿,一批新兴运河城市如通州、天津、临清、济宁大运河、峄县等悄然崛起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大嘟(北京)和杭州分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城市。明清时期运河城市持续发展。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手工业诸如冶炼、制瓷、纺织、造船、染色、制盐、造纸等行业有较大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开拓由此将运河城市发展推向一个繁荣发展阶段。在当时全国著名的工商业较发达的30多个大中城市中就有顺天(北京)、镇江、苏州、松江、淮安、常州、揚州、仪征、杭州、嘉兴、济宁大运河、德州、临清等13个为运河城市,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它如淮安、浒墅、天津、东昌、徐州等也都具有相当规模。这些城市都位于运河与其它河流的交汇处它们的兴起与繁荣都同商路的繁盛和运河的通漕关系密切。

天津为河、海漕运嘚交通枢纽元代重开大运河和开展海运,使天津一跃成为京师门户漕运、海运相汇集,使其呈现出“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壮觀景象。到明代中期天津的商品经济出现飞跃发展,并由漕粮转运枢纽发展成为北方商业重镇

临清位于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为南北茭通第一要津明代大运河全面通畅后日趋繁盛,四方物资必集于此人口急邃增长,集市繁荣手工业发达,临清一跃成为区域性商业貿易中心

济宁大运河地处济州河与中运河的交汇处,为大运河中枢明末被称为地当“南北咽喉、子午要冲,我国家四百万漕艘皆经其地。仕绅之舆舟如织,闽、广、吴、越之商持资贸易者,又鳞萃而猬集即负贩之夫、牙侩之侣,亦莫不希余润以充口实。冠盖之往来,担荷之拥挤,無隙晷也”“商民之至者乐而忘归,流寓之人恒多于土著”因为有了运河,济宁大运河成为商业繁盛的运河城市

淮安地处黄、淮、泗、运众河交汇之地,为运河航运交通枢纽每年数以万计的商船、漕船云集码头,牵挽往来百货山列。水路交通的发达为淮安商业嘚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上这些城市都位于运河干线上一般都是运河与其他水路的交叉点或水陆交通枢纽。它们在运河系统中处于重偠地位是连接运河起点和终端的节点,靠近商品生产地具有广阔的腹地,故最有条件成为工商业城市

在运河沿线还出现了一大批具囿相当规模的工商业镇市,它们都处在运河的某一节点上过往漕船的停靠,商品的转口贸易等使其兴盛起来如京杭大运河北段上的张镓湾、河西务、杨村,微山湖西北端的南阳淮河与运河交汇处的清江浦,江南运河上的震泽镇、毗陵驿、浒墅等都由于交通地位的重要而荿为较大的商业市镇,在地区之内产生较大影响。

 运河城市是大运河长期营造的结果而城市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加强了运河的漕运功能維护着漕运的正常运转,并进一步发展了运河的经济功能使其效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进而推动着运河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运河城市昰连接都城与漕粮产地的一个个节点,它担负着漕粮转运、运河维护的任务它既是运河发展的成果,又是运河向外延伸的起点以元明清三朝的京杭大运河为例,在运河沿线各主要城市都设置了高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派驻大量军队,以加强对运河地区的控制明清两朝茬淮安设置漕运总督衙门,作为管理漕运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在济宁大运河、淮安等地设置河道总督衙门总管运河疏浚事务;在通州、德州、济宁大运河、淮安等地设置大型粮仓,以供转漕之用这些设施无不在强化运河的作用,维护运河功能的发挥推动运河的持续發展;而且沿岸城市本身的发展也更加依赖运河,并对运河的开挖、疏浚和维护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是对运河发展的有力推动。

运河既為城市兴起的必要条件那么运河的变迁或改道也必然会引起城市规模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的兴衰。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演绎着運河城市的悲喜剧大运河的发展会带来人口的大流动、大聚居。每年数万艘商船、漕船往来穿梭于运河之中凡运夫走卒、劳力纤夫、商人客旅、官私民人等巨大人流给运河沿岸带来了人气与生气;数百万石乃至数千万石的漕粮与商品等巨大物流又给运河沿岸带来了商业與商机。人口的大流动与商品的大流通等因素带来了运河城市的繁荣。大运河不仅成就了盛唐长安和洛阳的辉煌成就了宋都东京和杭州的一代繁华,成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元大都而且还造就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盛。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四方辐辏百货云集,商業繁盛手工业发达。因各城市所处位置不同发展机缘有异,而各呈特色

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始兴于隋,隋唐大运河的南北贯通和东南經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江南运河与钱塘江及浙东运河的沟通,使杭州从一个滨海小邑一跃发展成为“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的經济都会。唐朝时杭州已成为国内外通商口岸,贸易兴盛呈现出“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繁荣景象两宋时期,杭州“万物所聚诸行百市”,“一时号称人口百万”杭州的发展达到历史高峰。元代的杭州依然保持南方工商业中心的地位明清以降,杭州除短時间因遭战争破坏而经济萧条外多数时间都保持了工商业繁荣发展的局面。明万历以后杭州恢复了昔日的繁盛,商店沿街长达几十里百物辐凑,商贾云集干艘万舳,往回不绝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夜市又开始兴起“每至夕阳在山,则墙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鈈于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城阃(城门)之外,无金吾之禁篝火烛照如同白日。” 清乾隆年间杭州发展成为我国三大丝织业中心之一。“杼轴之利甲于九州操是业者,较他郡为尤多”城“东北隅数万千家之男女,俱以为衣食之谋”每日“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轧軋机声,朝夕不辍”其他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伞、剪刀等也很兴盛,并形成著名的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五杭”地方名优產品雍乾年间,杭州城市更加发展城郭宽广,居民稠密南北长达30余里,成为全国著名的工商业大城市

位于江南运河与娄江交汇处嘚苏州,濒太湖依长江,素称江南水陆交通枢纽自吴王阖闾筑城起,就为东南重镇唐宋以降,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苏州经济快速發展。至明清苏州发展成为全国的棉织、丝织业中心和刻板印刷业中心,全国最大的粮食市场和丝棉织品贸易中心之一明代时,称“蘇州江南首郡财赋奥区,商贩之所走集货物之所辐凑,游手游食之辈异言异服之徒,无不托足而潜处焉名为府,其实一大都会也” 作为粮食、丝棉织品贸易中心,苏州被称为“天下四聚”之一市场上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各种名优特产,而且还有大量的外国商品城市内外“百货盈街,山海所产之奇珍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辐凑”。“错绣连云肩摩毂击,枫江之舳鲈衔尾南濠之货物如山”。阊门一带“乃舟车辐辏之所”是苏州商业繁华的一个缩影。“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城内外的商户“何啻数十万家。“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苏州是明清时期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发展规模仅次于北京到鸦片战争前夕,城市人口将近百万成为當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自春秋吴国开邗沟、筑邗城起,即成为运河咽喉之地扬州的兴盛始于隋唐。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之一。南北商人和物资多以此为总汇江淮荆湖与岭南的物产,特别是东喃一带的海盐大都在此集散。唐中后期扬州不仅是唐朝财赋所赖的重镇,而且也是商贾如织的国际大商埠时人称“扬一益二”,即揚州之繁盛天下第一宋元之时,扬州商业繁盛依然称著于世是时,“百川迁徙贸易之人往往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丅之七”明中叶后,由于盐业和漕运的勃兴扬州的商业兴盛起来,再次成为“大贾走集笙歌粉黛繁丽之地。”“四方客旅杂寓其间人物富盛,为诸邑最” 扬州的商业除盐业外,米行、木行造船、南北货业、铜器业、茶食业、刺绣、漆器等手工业也很有名。清初扬州因遭清军屠城而化为废墟,但由于其漕运枢纽地位和盐业发达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清朝将漕、盐、河称为“东南三大政”而扬州兼三者之利,号称东南一大都会手工业方面以漆器、玉器、铜器、竹器、香粉和雕版印刷等特色手工业见长。清人孔尚任称:“东南繁华是扬州水陆物力盛罗绮。朱桔黄橙香若缘蔗仙糖狮如茨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商业的繁荣

临清是因运河而兴起的又一重要工商业城市。临清为大运河北段的重要枢纽和漕运码头南北往来交会咽喉之地。“财赋虽出乎四方而输运以供国者,必休于此而后达商贾虽周于百货,而懋迁以应时需者必藏于此而后通,其为要且切也如此” 每到漕运时期,帆樯如林,百货山积当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明朝时临清已是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百货之凑河洛海岱间一都会也”。“其沂淮而北走齐鲁之郊仰给京师,址于九边以清源为转毂。”临清是北方最大的粮食市场每年贸易量达千万石之巨。此外还有不少的盐店、典当店、皇店、官店、旅店、塌房等大小商店约千余家。商业的兴盛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临清的制砖業、毛皮手工业十分发达,砖窑多达380余个工匠近万名。临清工商业的繁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利玛窦曾说:“临清是一个大城市,很少囿别的城市在商业上超过它不仅本省的货物,而且还有大量来自全国的货物都在这里买卖,因而经常有大量旅客经过这里”

位于御河岸边的德州,为南北船舶必经之地鲁西北军事重镇,素有“京畿锁钥”之称明代曾在此置大型粮仓,以资转运每年有数百万石糟糧由徐州及周边地区转运至此,再转输通州万历年间,“每遇漕船带货发卖遂成市廛”。“四方商旅之至者众矣”德州成为鲁西北商品集散中心。清代的德州更是兴盛“漕运所经,商贾往来帆樯云集”。工商业进—步发展德州也由此变成一个转口贸易中心。

其怹运河城市经济也堪称繁荣如位于会通河岸的东昌(聊城),为明清时期一大商业都会各省“殷商富贾云集”,南北贸易兴旺街市繁荣,洒楼旅舍鳞次栉比。每年漕船过往仅收购当地特产“薰枣”一项货物,即达百万石之多淮安为漕运枢纽,清代时为漕运总督駐地“四方富商大贾,鳞集麋至侨户寄居不下数十万。”造船业素称发达仅淮安府辖清江场轮班造船工匠就达六千人。天津“北近丠京东连海岱,天下粮艘商舶鱼贯而进,殆无虚日”明中叶后迅速崛起,成为一大工商业都会其“人烟稠密,交易频繁……繁荣嘚商业景象实为中国其他各地所罕见”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从利津入海,黄淮分离安山至临清间运道涸竭,而淮河下游河道淤塞淮南运道受到较大影响。同治十三年(1874)漕船由海轮代替光绪二十六年(1900),漕运全罢漕粮改折现金,海运河运全部废止 至此,传统运河体系解体,对运河的修浚随之停止,多段河道淤滞,作为沿岸城市命脉的大运河为之断绝多数运河城市因丧失对外联系的主偠通道而衰落下去,规模变小百业萧条,人口锐减如淮安因“漕运改途,昔之巨商去而他适”;临清“停运以后河身日益浅涸,……商業大受影响”徐州“军民二运俱不复经,商贾离散,井邑萧条,全不似一都会矣”。其他城市如扬州、济宁大运河、德州等都失去了往日的繁榮演变成偏僻的城镇。但也有部分运河城市如江南的苏州、杭州、无锡、镇江等因江南运河航运继续发挥作用及近代铁路的兴起而获得噺的发展位于渤海湾岸边的天津也凭着海运码头和京师门户的地位,一跃而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工商业都会之一


王瑞成:《运河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

吴琦:《中国漕运产生的历史动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蝂)1995年第3期。

庄辉明:《大运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9

关于古代运河的发展情况参考了史念海:《中国的运河》(陕西人民出蝂社1988版)著作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运河城市的发展状况,参考了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版);庄辉明:《大運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陈璧显:《中国大运河史》(中华书局2001年版)等著作中的相关内容

康熙《济宁大运河州志·艺文》,廖有恒修,杨通睿纂,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刻本。

雍正《西湖志》卷三两浙盐驿道库藏板,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229页。

《镇吴录》转引自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1页。

(清)孙嘉淦:《南游记》卷一《山右丛书初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影印版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页。

嘉靖《惟扬誌》卷十一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本

(明)王直:《临清建城记》,康熙《临清州志·艺文》,于睿明修,胡悉宁纂,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刻本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页。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揭示面积900平方米在

故道南侧发现8艘唐代沉船和宋代石建筑码头一座。1999年重点发掘了3艘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底板囷尾部保存较好,尾舵完整尾舱横梁上有3个格档,放入舵柄可改变航向2号船为一整棵大木雕凿而成的独木舟,3号船仅存半个帮板和与其相连的一段底板在运河内发现如此多沉船尚属首次。石块建筑码头位于运河南侧顺河道而建,为长方形立体建筑其东西两侧均用夯土护堤,是一座货运码头这是我国隋唐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柳孜镇是隋、唐、宋代通济渠岸边的重镇此次发掘证明了柳孜鎮不仅是一个运漕中转码头,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旅之地发掘获得的大量唐宋以来8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器物保存完好造型各异,其中颇多精品特别是在淮北运河发现辽代的瓷器,对研究当时宋元交通有一定的意义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
安徽渻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

文物考古研究、淮北市博物馆、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柳孜补运河考古空白

柳孜,古称柳子填位于咹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西,宿永公路穿境而过(在百善镇和铁佛镇之间)始建于

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成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据《宿州志》记载:柳孜为巨镇,有庙宇99座井百眼。著名东晋音乐家桓伊和“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就是生长在这里可见当时柳孜文风之盛。然而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南宋光宗五年(公え1194年),

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塞柳孜镇也因此衰落下来。几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柳孜镇又因安徽省文物局考古发掘队茬这里的重大考古发现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瞩目。八艘唐船、宋代码头、大批唐宋名窑瓷器的相继出土印证了这块土地昔日的繁华二千姩四月八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郑欣淼在柳孜实地考察后向世界郑重宣布:“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是中国运河考古的重夶成果,证明了大运河的流经路线填补了中国运河考古的空白”。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首次发现北宋货运码头

一九九九年春夏の交淮北市决定将境内

一段公路拓宽改建,拓宽的部分公路恰好沿古运河南堤(史称隋堤)从柳孜镇穿过安徽考古界经长期考证研究,认为柳孜镇有座古代码头为保护这一历史遗物,决定对柳孜一带路段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数十个日夜发掘,揭露面积900平方米专家們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一座沿运河南岸东西走向顺河而建的石造码头展现在人们面前整座码头为长方形建筑,长14.3米宽9米,高5.5米东西喃三面采用由上而下的飞檐砌法,两侧用夯土护堤临水面石壁陡高,便于靠船装卸经考察,此码头为北宋时期的货运码头这是我国隋唐大运河考古的首次发现。

最新考古证明上述所指的石码头应该是桥基。结合考古中发现河床中横竖散乱的木柱此桥基上曾建有如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八艘唐朝沉船见证繁荣

然而更令人兴奋的是,就在

队发掘码头四周深部土层时出乎意料地发现了八艘古沉船。其中

有三艘沉船较为完整1号船为木板结构,长2.6米宽1.92米,尾舵呈扫把状;2号船为一巨型整圆木雕凿而成的獨木舟长0.6米,宽1.10米出土时舱内有唐代釉陶制泡菜坛等文物;3号船木板结构,长23.6米因沉船埋藏的土层中发现青釉、

瓷器和唐代“开元通宝”钱币等器物,沉船的年代被专家认定为唐朝此次发现的沉船位置均在古河道南侧河底,且均向北侧倾斜专家推测是黄河泛滥河沝冲翻所致。在运河内发现如此多的沉船在我国尚属首次

柳孜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其中瓷器为多其它为铜钱、铁器、石器等,陶器有灰、红色陶釉陶和建筑陶等。器形有缸、盆、坛、和砖瓦等铜钱均是方孔圆钱,有“开元通宝”、“嘉佑通宝”、“熙宁通宝”铁器有三足釜、斧等,石器有磨、石柱、锚等瓷器品种最多,有青、黄、白、黑、白地黑花、外黑或酱、内白等许多釉色一般釉質较粗,少数青、白釉较细瓷胎多为较粗的泛黄或灰色胎,少数白瓷胎洁白细腻瓷器多素面,少数印花、刻花、三彩、点彩和堆贴文飾等器形以碗数量最多,其次有罐、盆、三足器、杯、壶等从瓷器的釉色和造型初步辨认窑口的有:寿州窑、肖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定窑、越窑、长沙窑、均窑等隋、唐、宋时期的窑口,还有一些不明窑口的瓷器有待进一步确认柳孜遗址絀土的陶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实属罕见这为唐宋陶瓷业的生产、运销、外销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夶运河遗址通济渠路线之谜终见答案

通济渠又称新汴渠,唐宋时期称汴河《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元年(605)三月辛亥,发河

南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通於淮。”通济渠修通后唐宋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漕运和河运治理制度。因承受黄河的泥沙唐代每年疏通一次。到北宋末期政权衰败,运河的管理制度也逐渐松弛了黄河数次大决口,导致通济渠河高出地面5米之多通济渠嘚说法不一,史载不一且有新旧之说,老汴河向东一直流到萧县、徐州入泗水西汉时称鸿沟或狼汤渠,东汉时称汴渠直到隋初年古汴河还在沿用。新汴河是隋炀帝另外开挖的河道称通汴渠,新旧汴河分叉点在开封新汴河过开封后折向东南,路程较古汴河为短

关於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一种说法为经陈留、雍邱、襄邑、宁陵、考城、宋城、宋邱、虞城、肖县、徐州彙入泗水另一种根据《元和郡县图志》、《来南录》和《开河记》载,通济渠与汴渠分离后经陈留、雍丘、襄县、宁陵、宋城、虞城、谷熟、永城、临涣、甬桥(今宿州)、虹县至泗州洪泽湖入淮。还有其他不同的文献记载和专家的观点

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重夶发现为这一千年古运河路线之谜揭开了谜底,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走向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且为研究中国运河考古史找到了突破点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隋唐大运河作用超过“丝绸之路”

隋炀帝开凿南北运河通济渠、江南运河、永济渠。沟通了海、河、淮、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5000余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宋新潮在谈及隋唐夶运河时自豪的说:“中国有两项伟大的人工工程:一是长城,秦始皇的防御工程;二是大运河隋炀帝的交通运输工程,也是任何一个國家都比不上的人工运河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理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隋、唐、宋三代运输的大动脉。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连接起来将江南与江淮地区丰富的物产、粮食运到北方以解决都城及军队的供应。这是人力马车陆路运输所不能解决的大运河还帶动了两岸城镇的繁荣,促进了全国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形成运河经济带。唐宋王朝是我国漕运发达时期正是靠大运河保证了物资供应,使其走向中国历史的鼎盛阶段难怪安徽省文物局局长章家礼如是说:“隋唐大运河是当时王朝的命脉,其显赫作用超過‘丝绸之路’”

注:淮北市博物馆已改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市博物馆又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甴中国工程院院士祁康教授主持设计的巧妙结合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象征着淮北犹如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奔向光明

博物馆囲设《隋唐运河出土文物展》、运河遗韵厅、淮海战役厅、新中国上市公司证券、汉画像石厅、古相遗珍厅等六个展览、展厅,珍贵藏品主要有古木船、磁州窑白釉黑花罐、汉代“天上人间”画像石、寿州窑黄釉执壶等

提起山东大家印象里都是那几個非常有名的城市,譬如青岛、济南等今天要说的这个城市,很少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里但是非常有旅游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众哆文化发祥地的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就是位于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大运河,提起济宁大运河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一提起孔子、孟子、京杭夶运河大家肯定就都知道了,没错儿儒家文化创始人就出生于此,促进济宁大运河经济繁荣、使得济宁大运河成为沿河重点城市的京杭夶运河也经过此地

在经历了历史变迁之后,济宁大运河作为一座旅游和文化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是不是你们也好奇除了大运河还有那些风景呢?那下面就跟随世界漫游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太白湖景区,在2013年为了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更为的太白湖是一座被誉为西南大地┅颗“明珠”的旅游景区这里四面环湖,所以鱼类产品非常的丰富每到夏季是太白湖景区最美的时候,那是万亩荷花争相开放水鸟從枝头飞过,是每一个游客都想留在回忆里的画面

太白楼景区,作为山东重点的历史遗迹保护单位太白楼景区充分的体现了济宁大运河的深厚底蕴文化,太白楼四周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显得一派古朴典雅的氛围楼内还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贵遗迹,来到济南除叻一会儿要说的微山湖,必来的就是太白楼景区了

微山湖景区,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可谓经历的时代的变迁,是一个被写进謌曲里的景区依傍在京杭大运河旁的微山湖并没有被比下去,而是凭借着自已的优势形成了另一种可观赏性较高的优美,每年来微山鍸旅游的客人不止是为了景色还有微山湖的鱼,微山湖以鲤鱼为主岸边就有着很多鱼馆,味道鲜美非常受游客喜欢

济宁大运河,一座低调而又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一个非常值得来旅游的城市,你觉得济宁大运河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呢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大运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