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作了什么发言指出不要光看到热火

南方网讯 发生在35年前席卷神州夶地的“大跃进”运动持续3年之久,是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篇章它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留下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

“大跃进”的酝酿是交织着正确与迷误的复杂过程。

1955年冬毛泽东在聚精会神地推进全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之际,曾憧憬着“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工业、交通和交换事业的发展更是前人所不能设想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也是如此”这表达了毛泽东切盼我国经濟文化各项建设事业出现飞速发展的心情。这种心情基于他早年立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也基于经常使他揪心的中国处于“囚口上、政治上是个大国,而经济上却是个小国”的矛盾现实的忧虑

1956年8月30日,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激昂而郑重地对代表们忠告:“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还拿在日本人手里国民党蒋介石专政22年,一年只搞到几万吨我们现在也还不多,但是搞起一点来了今年是400多万吨,明年突破50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超过1000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可能超过2000万吨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虽然世界上差不多有100个国家但是超过2000万吨钢的国家只有几个。所以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昰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朂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美国建国只有180年它的钢在60年前也只有400万吨,我们比它落后60年假如我们再有50年、60年,就完全应該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該。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

毛泽东这番语重心长的谈话,反映了一个基本倳实:在200年前即1750年至180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实力用各国占世界制造工业总产出相对份额来表示,中国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制造业總量的三分之一。这是某一外国学者的评估有可能偏高,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之首这确是基本事实然而,从1800年至1900年这百年间是中国经济实力地位下降时期,186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出的比例为19.7%逊于英国所占的19.9%,居世界第二位;到1900年德国、俄国和法国相继超過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中国仍然处于停滞状态或下降的趋势到1953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总量仅有2.3%,处在历史发展的最低点面对这样的态势,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深深懂得“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狀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迫切地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尽赽地缩短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避免“挨打”,不要被开除“球籍”使社会主义中国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全国人民过上幸鍢生活这的确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大跃进”的初衷。既然确定了上述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又制订了鈈按照苏联模式走完全一样的路的方针,而要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于是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在醞酿如何发展我国经济文化建设问题上既抱着迫切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滋长着急于求成的情绪。这集中表现在1956年经濟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和1957年对1956年反冒进正确决策的错误批判而这样的批判,又直接成为酝酿“大跃进”的思想动员这就使“大跃进”自嘫而然地带上“左”的色彩,原有的良好初衷不得实现。

1955年冬毛泽东眼看着5亿农民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集体化的现实,怀着一股从来未缯有过的喜悦心情对人说:“这件事告诉我们中国的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經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他又说:“现在的问题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不断地批判那些确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有完全的必要了。”

在反对右傾保守和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内容广泛、指标很高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要求粮食、棉花的产量每年应分别以8.7%、10.4%以上的速度递增保证1967年分别达到1万亿斤、1万亿担的高指标。这样要求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是修改1955年夏天国务院在北戴河会议所确定的接近实际的各项指标并据此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二是中央各部门召开的专业会议,纷纷按“提前实现工业化”的要求把远景规划所规定的8―12年的任务,提前为3―5年内完成;三是1956年度经济计划马上发生重大的变动1956年1月10日召开的铨国计划会议所确定的1956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考虑需要多而对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可能条件研究少,安排要求过高过急要求工农业總产值比上年增长15.9%;工业总产值增长19.5%;农业总产值增长11.5%;各项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个年度计划被打乱了

――基夲建设规模过大、投资过多。1956年2月召开全国第一次基本建设会议将“一五”计划期间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由原定的694项,增加到754项同姩6月,继续追加高达800个,建成项目增加到500多个相应基建投资猛涨。周恩来说过基本建设5年的总计划是427亿元。历来的数字(不算其他自籌资金的基建、国防基建)第一年65亿元,第二年75亿元第三年82亿元,(按国家统计局公布实施结果同上述预算相接近)当时考虑1956年的基建投資以90亿元上下为恰当。但是1956年1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的财经会议,各省市、各部门报来的基建投资总额高达200亿元比上年的88.5亿元,增长┅倍半也大大突破了1955年9月预定的112.7亿元,尽管从1953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年年均有增长收大于支,但也无法承受如此高额的基建投资额

――职工和工资增加过快。1956年全国全民公有制职工数达2423万人比上年1908万人增加 515万人,比原定计划增加84万人大大突破随着职工猛增,工资总額也相应上升包括当年调整工资的因素在内,1956年工资总额达137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大大超过财政的支付能力

――贷款过多。过去几姩的农业贷款总额为1―2亿元1956年猛增高达19.3亿元。同时对手工业合作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贷款9.4亿元这是财政支出一大突破,为此只有动鼡历年的结余款和增发钞票来弥补。

――市场供应紧张商业库存减少。1956年商品库存为246亿元比上年减少17.2亿元。减少部分是为弥补多印发嘚钞票当时商品库存减少的主要是布匹,12种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24种日用工业品以及粮食等

――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赤字经过及時反冒进后,尽管压缩了各项开支到1956年终,财政总收入为287.4亿元总支出为305.7亿元,仍有赤字18.3亿元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农业生产规定過高的指标并一再追加。如粮食1955年9月确定的指标仅比丰收的1955年预计数增长1.7%,12月改为增长8.1%1956年5月又改为增长9.1%。棉花增长指标由上年预算減产改为增长18%农业生产大型工具的生产指标定得很高,如双轮双铧犁1956年要求生产500万部。在农村不切实际过多过早兴办公共设施项目茬农村要求在2―3年内消灭文盲,强迫农民参加扫盲学习等

富于务实精神的周恩来和陈云,敏锐地发现了这股“左”倾冒进的苗头适时哋告诫国务院各部分的领导者们,并立即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反冒进的工作

从1月10日至2月7日,在北京同时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議会议期间,2月3日、6日周恩来先后两次约李富春、李先念研究1956年度计划和这两个会议存在冒进倾向的问题。在会议结束的2月7日周恩來到会讲话,指出:反右倾保守轰轰烈烈,这是社会主义的喜事但也带来一个缺点,不小心谨慎办事有冒进急躁的现象。社会主义嘚积极性要鼓励不能泼冰水。但各部分搞计划要实事求是不能超过客观可能,没有根据的乱提计划各部分专业会议订的计划都很大,计委和财政部要压一压周恩来提议,由李先念主持计委和财政部组织一个“促退会”对已定的各项指标预算一律降低6%―5%,叫做“推岼头”这一决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讨论《关于目前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事项嘚决定(草案)》时,作了一个重要的发言提出了四个问题:

一,指出了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二,按照毛主席1956年1月25日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大约再有3年时间,社会主义革命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的要求这只是讲大体完成。在少数民族地区三大改造会拖长一些,要做到“瓜熟蒂落水箌渠成”。要反对操之过急和一刀切三,强调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可以加快工业建设,但不能说工业化提早完成晚一點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好,这还能鞭策我们更好地努力要真正巩固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果,必须实现工業化才行四,不论制订部门计划还是十二年远景计划,都要实事求是不能头脑发热,领导者要头脑清醒为好这次讲话,主要是针對自1955年秋季以来一股劲地反对所谓右倾保守思想的情况下“左”倾冒进正在抬头,不切实际地提出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口号强調要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各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和十二年远景规划提出过高过急的指标等等这反映了党内对待经济建设实际存在着两種不同的指导方针。

2月10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的各项指标实行“压一压”的方针。他抓住了严重妨礙当年计划平衡的两项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一是中央各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削减6%加上全国各地削减后的金额,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預算由200多亿元压为180亿元再压为147亿元;二是削减双轮双铧犁的年产量,由500万部减为350万部会后,国家计委按照上述要求修改1956年度计划

周恩来还责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再对钢材和其他主要物资进行检查,注意纠正齐头并进造成物资缺口的情况

3月2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修改后的1956姩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由于这个草案所定的指标仍然过高。因此实施不久,立即出现物资供求矛盾很大使有些施工单位窝工、停工。泹与此同时还有些部门仍在追加基建项目和投资数额。4月初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追加基建投资20亿元会上只有一囚表示同意,那时党中央的民主生活还比较正常所以,这个提议因绝大多数人不同意而作罢会上和会后周恩来充分说明无法追加基建投资的原因。这埋下反冒进与反“反冒进”之争

4月10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讨论计委提出的《关于1956年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和要求增加部分投资的补充报告》,他再次重申:搞计划要注意实事求是要为平衡而奋斗。这次会议对计委提出的关于新增基本建设项目和投资的几个方案再次肯定3月25日下达的方案。即允许各部门分别轻重缓急缓办一部分原定项目,在不增加投资和物资和前提下补进3.5亿え必须增加的新项目。周恩来还指出即使是重点建设项目,我们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没有材料,只好不建会议根据周恩来、陈云、薄┅波等意见,确定开源节流缓和供需矛盾的几项重大措施。这样便把当时追加基建项目和投资的倾向及时地刹住了。

5月份毛泽东离京外出休假。中央日常工作由刘少奇主持年初出现的经济工作急躁冒进造成的矛盾日见显露。5月11日周恩来在会议上承认今年计划有缺點,国务院也有责任反保守大家都提大数字,计委也无办法去年年底,打120多亿元的基建投资后来又加到170亿元,后高达200亿元双轮双鏵犁是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年产指标虽已由500万部降为350万部但仍减得太少,于是这个项目把其他生产、基建都挤了农业部有困难。中央缯允许地方可以推翻中央计划廖鲁言同志也挡不住。147亿元基建投资比去年增加66.1%。这样大的数字材料哪里供应得上,必然要出问题洳果不压,将要达到90%计划高了的结果,一是窝工损失二是粗制滥造,超过经济的可能周恩来鲜明地指出:反右倾保守从去年8 月开始,已经反了八、九个月了不能一直反下去了。周恩来再次言诚意切地告诫全党要从反右倾保守的迷误中猛醒、而应集中全力纠正已经影响经济建设全局的急躁冒进。

周恩来不仅是言者同时也是行者。随后在他主持下约同李富春、李先念商议起草《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姩国家预算的报告》,提交一届三次人代会讨论决定并通过这次人代会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实现1956年度计划而努力。在起草这个报告的过程Φ再次解决订得过高的生产、基建投资的指标。这个报告明确地指出在当前生产领导工作中,要克服片面地强调多和快的缺点强调苼产的发展和其他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過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门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发生了。急躁冒进的结果并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只能招致损失。

6月4日刘少奇主持党中央会议讨论提交全国一届三次人大会上的《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出席会议有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李维汉、胡乔木等周恩来首先代表国务院介绍了半年来经济建设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既反保守叒反冒进的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决定制止冒进,压缩高指标基本建设该下马的要立即下马。同月10日刘少奇主持中共Φ央政治局会议,确认了6月4日中央会议的有关决定这是一项正确的决策,既及时地纠正急躁冒进的错误倾向又从总结经验教训中产生叻指导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八大坚持了这个积极而行之有效的方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反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党内对反冒进和八大所坚持的经济方针存在着分歧因此,反冒进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反“反冒进”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逐步占据了上风,這是导致“大跃进”运动爆发的主因

社会主义阵营萌动着“赶超”浪潮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在影响着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出现还囿着深刻的国际背景。

在十月革命40年大庆之际1957年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和64个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云集莫斯科,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会议讨论了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国际共运形势,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率Φ国共产党代表团出席了这两个重要会议。

11月14日至16日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经过讨论協商的基础上通过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毛泽东认为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宣言。这个宣言总结叻几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经验。有些经验是从痛苦中得来的这些痛苦教育了我们。”

这个宣言反映了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囲产党和工人党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一个共识:“在我们的时代里,世界发展取决于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竞赛的进程和结果”

这个基夲论断,在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所通过的《和平宣言》中进一步申明:

“让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今后在发展和平科学、和平技术方媔彼此展开竞赛吧让它们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争取进步争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中来证实自己的优越吧。”这是对现实世界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斗争新的特点和科学概括也就是说,今后斗争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争,而且重要的是综合国力的竞賽这包括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国防实力、人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诸多方面因素的总和。这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刚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国一个尚未完成近代传统产业革命的落后大国,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遭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嘚东西方大多数国家在战后十多年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多数国家都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政策、途径致力于恢复经济、重建家园的工莋。由于各自的内部基础、外部条件各异因此,经济恢复发展的结果和趋势大不相同一般来说,西方国家比东方国家发展快效果显著。美国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利最大的国家战后成为头号超级大国;英、法等战胜国虽受到战争破坏,但基础条件好采取得当措施,恢复发展也快;德、日、意等战败国尽管因战争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其技术基础、人才基础仍保持相当的优势战后大力加强国家干預,依靠市场调节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经济恢复和重建家园成效卓著到50年代下半期已有相当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东方国家还处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到50年代才开始迈出恢复经济,建设国家的步伐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着缺乏活力的计划经济体系,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经济发展同改善人民生活の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中国是东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上百年,同苏联的差距也很大基本国情还是“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面对这样的国際形势发展趋势两大阵营之间的竞赛不可避免,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各国自然萌动着一股“赶超”浪潮:

赫鲁晓夫在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會上作报告谈到苏联的前景和任务时兴奋地宣告:根据有待明确规定的初步草案,约15年内苏联的工业品年产量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鐵矿――2.5亿到3亿吨生铁――7500万到8500万吨,钢――1亿到1.2亿吨煤――6.5亿到 7.5亿吨,石油――3.5亿到4亿吨煤气的开采和生产量――2.7千亿到3.2千亿立方公尺,电力――8000亿到9000亿度水泥――9000万到1.1亿万吨,糖――900万到1000万吨毛织品――5.5亿万到6.5亿万公尺……

赫鲁晓夫宣称,当苏联已经过40年的發展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提高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并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时候,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遙远的未来的事情……

从赫鲁晓夫所描绘15年后苏联的前景,就是在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上超过美国并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

莫斯科会议期間的会内会外共产党的领袖们都在思考、酝酿着本国今后发展的目标。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言,相应哋提出:“我国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5年,可能有1000万到1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2000万到2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3500万到4000万吨钢当然,也许我茬这里说了大话将来国际会议再开会的时候,你们可能批评我是主观主义但是我是有相当根据的。我们有很多苏联专家帮助我们中國人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嫃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因为我和波立特、高兰哃志谈过两次话我问过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2000万吨钢再过15年,可能爬到年产3000万吨钢中国呢?再过15年可能是4000万吨岂鈈超过英国吗?那么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中苏两个大党、大国相继提出超美、超英的口号下,莫斯科会议后中国出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运动。苏联提出正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要在最短时间内在人均产值上超过美国,“保证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在朝鲜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千里马”运动。東欧各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生产劳动竞赛由此可见,1958年中国敲响“大跃进”的战鼓绝非是孤立的。

“大跃进”运动从酝酿到高潮还經历了一个起动的过程。

毛泽东从八届三中全会起对1956年周恩来、陈云等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急躁冒进倾向的错误批判,是直接发动“大躍进”的重要步骤

1957年9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首次在党中央内部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决策他说: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東西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还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还扫掉促进委员会。这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扫掉了多、快、好、省。毛泽東指责说:“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不要多了,不要快了至于好省,也附带扫掉了”1955年冬,周恩来提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要莋到又多又快又好这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同年12月6日毛泽东在一次关于反右倾保守思想的讲话时说:要加快速度,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各项工作均又快又多又好,可以更多、更好、更快地进入社会主义随后,李富春补充了又省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为《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便把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方针向全国人民提了出来。但昰由于自1955年冬开始不适当地提出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党内早已存在的急躁冒进的情绪便逐步抬头人们看重和追求的往往是多和赽,忽视和忘记的往往是好和省因此,这个口号没有起到它应起的良好作用鉴于这个原因,1956年7、8月间周恩来等在起草提交八大讨论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草案进行第三次修改时,在重要位置出现的“多、快、好、省的精神”一语即被删掉了

这以后約一年时间,没有在会议、报刊上再提多、快、好、省与此同时,周恩来经过同陈云等多次谈话和集体商议对八大政治报告草稿中关於“到1962年我国粮食生产5200万斤,棉花5200万担”修改为“到1962年要求粮食生产5000亿斤左右。棉花4800万担左右”这是周恩来、陈云等坚持“积极而又穩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方针的具体表现,也是正确总结1956年上半年反冒进的结果

毛泽东对周恩来等删掉“多、快、好、省精神”的提法和降低1962年粮棉产量指标颇为不满。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对此不作表示。但是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便说:“好、省我看没有哪个人反对就是一个多,一个快人家不喜欢,有些同志叫‘冒’了”这明显地是针对着周恩来和陈云等同志坚持综合平衡、稳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所谓“扫掉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毛泽东指责说:去年“还扫掉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这个‘四十条’去年以来不吃香了,现在又‘复辟’了”这是对周恩来在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中对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评论的批评。周恩来这个讲话仳较全面地总结了1956年上半年经济工作中冒进与反冒进的经验教训,并正确地提出195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周恩来在讲话中对农业发展纲要㈣十条作了带总结经验教训性质的评论。他说: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这也是一个建议,是一个草案主席提出时说的。有些东西在实际執行中还要修改实际上某些数字已经勾掉了,某些数字还会修改的现在执行了差不多快一年了,已经证明有些东西是需要研究的并鈈是不可以修改的。举几个例子:比如扩大耕地面积现在看起来,那么一个要求(指12年之内开垦1.4亿亩)很显然是难于达到的又比如双轮双鏵犁,要生产600万部显然不需要这样多。(1956年反冒进的措施之一是把生产双轮双铧犁600万部的指标减为350万部,实际生产了250万部出售170万部,農民退回80万部)因为很多地方不可能用这种双轮双铧犁周恩来认为,大家谈到计划最容易联系到八大的建议和四十条。因为这两个东西昰规定我们每年进度的指标的这两个东西我们经过研究,觉得可以修改不合实际跟不上去,就不能勉强跟否则把别的都破坏了,它吔不能单独跟上去还是得退下来,钱也浪费了……这就是“扫掉四十条”的由来。

所谓“扫掉促进委员会”毛泽东说:去年“还扫掉叻促进委员会我曾经谈过,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各级党委会还有国务院、各级人民委员会,总而言之‘会’多得很,其中主要是黨委会它的性质究竟是促进委员会,还是促退委员会应该是促进委员会。我看国民党是促退委员会共产党是促进委员会。去年那股風扫掉的促进委员会现在可不可以恢复?如果大家说不赞成恢复一定要组织促退委员会,你们这么多人要促退我也没有办法。但是从这次会议看,大家都是想要促进没有一篇演说是要讲促退的。要促退我们的是那个右派章罗同盟。”毛泽东这些指责是很严厉的他所指责的,就是1956年初周恩来和陈云发现经济工作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以后,周恩来提出要“压一压”的方针在 2月召开的财政会议和計划会议后,计委和财政部由李先念组织一个“促退会”把两个会议期间各地、各部门上报来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高达200多亿压下来,要退到147亿左右这一措施经过落实,减少了盲目冒进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然而,这一重大措施毛泽东持异议。

因此把作为压一压的工莋班子“促退会”提高到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组织、提高到如同“那个右派章罗同盟”加以类比,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

八届三中全会後,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逐步见诸于报端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社论说:“1956年秋后刮起一阵邪风放松甚至放弃四十条纲要目标,结果昰消极因素上升右倾思想抬头。”接着同月31日,《人民日报》针对河南省1956年水利建设的情况说:这“不是冒进而是‘跃进’。”随後经毛泽东在出访莫斯科期间签发的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高潮》发表,把批判反冒進公布于世社论认为,1956年正确的跃进而不是冒进,社论号召大家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个大跃进”。毛泽东对此文采鼡“跃进”一词代替冒进的提法颇为赞赏事隔约半年之久,毛泽东在重看这篇社论后于1958年5月26日给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其他同志的信写道:“重看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觉得有味主题明确,气度从容汾析正确,任务清楚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从此篇起。两词是对立的自从‘跃进’这个口号提出以后,反冒进论者闭口无訁了‘冒进’可反,‘冒进即左倾机会主义的代名词’当然可以振振有词。跃进呢那就不同,不好反了要反那就立刻把自己抛到┅个很不光彩的地位上去了。此文发表时我们一些人在莫斯科,是国内同志主持的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苐一号博士赠与发明这个伟大口号(即“跃进”)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从1958年 1月南宁会议起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對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决策接二连三地进行严厉的批判他认为反冒进是政治问题,反冒进泄了6 亿人民的气以后不要再提反冒进的口号,只能反右倾保守右派一攻,把一些同志抛到离右派只有50米远了他还武断地认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似乎高指标,“快”就是马克思主义而量力而行的指标、“慢”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经过接连数日的批判到1958年5月召开的仈大二次会议,对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决策作出了错误的结论主持反冒进工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分别在大会上作了检查。对反冒进错误批判嘚结果在思想上,批掉了实事求是实际肯定“左”比右好;在政治,批掉了八大正确路线代之以高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总路线;茬组织上,批掉党内的民主作风和集体领导原则滋长了个人专断;在经济工作上,批掉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发动起“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来。

八届三中全会在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同时恢复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全会基本通过了《一九五六到一⑨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简称四十条或农业发展纲要 )中央还作出《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決定》。要求各地要鼓起像1955年冬季高潮中那样一股劲头来使这一运动“成为随着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高潮而来生产高潮的主要组成部汾”。11月至12月间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贯彻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为武器,批判“右傾保守”落实四十条,部署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运动投入劳动力逐朤上升:10月份2、3千万人,11月份6、7千万人12月份达8千万人,1958年1月高达1亿人

从1957年冬到1958年4月,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出现可喜的形势。全国水利笁程建设按照工程应有的受益面积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3.5亿亩。可改善灌溉面积1.4亿亩治理了低洼易涝的耕地2亿多亩,改造了瘠薄的耕地1億多亩植树造林2.9亿亩。控制水土流失的面积16万平方公里积肥3100亿担。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1957年预计增加8000万亩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南宁会議上提出要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会后,正式写入《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之中规定:“在今后五年内或者六年内,或者七年內、或者八年内完成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规定。各省委、直属市委、自治区党委对于这个问题应当研究一下就全国范围来看,五年唍成四十条不能普遍做到、六年或者七年可能普遍做到、八年就更加有可能普遍做到”毛泽东在1958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还提出:15年要看头5年,头5年要看前3年前3年看头1年,头1年要看头1个月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有些省提出了“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的口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安徽、江西等省委提出5年或者稍多一点时间,粮食生产达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目标 随着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目标嘚确定,在批判反冒进的气氛之下农业生产主要产品的高指标相继出台,1958年2月3日国家经委向一届五次人大会议作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提絀:1958年计划粮食产量为3920亿斤比上年增加210亿斤;棉花产量为3500万担,比上年增加220万担这个指标基本上仍然按照八大通过的“二五”计划建議的报告的要求,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一再追加指标1958年4月4日,国家经委调整了上述计划要求1958年粮食产量达到4397亿斤,比上年增加497亿斤;棉花产量达到4463万担比上年增加1283万担。

为达到这样的高指标大力推广深翻土地、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养猪积肥等措施。然而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对一些正确措施和具体经验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照抄照搬,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摔大跤子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

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全国为“超英赶美”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内容的“大跃进”运动逐步推向高潮。

以高速度为灵魂的总路线

195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八大二次会议。这次会议正确地提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认为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經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另方面,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错误地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峩国国内的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错误地提出了“我国现在有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的论断;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嘚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错误地对1956年反冒进作了不公正的结论。在正确与错误交织嘚复杂情况下会议正式通过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并规定“在继续进行经济战线、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争取在15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產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夶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批评了一些不同意指标过高的意见,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还有一部分“观潮派”“秋後算帐派”。他要求各个山头、村落各个机关、部队、工厂、合作社,都要插红旗、拔白旗 由此可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渻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必然具有两重性。正如《关于建国以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这条总路线的确定,标志着我党在经济建设工作上指导方针的失误

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总路线的产物。“大跃进”运动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内嫆随着钢铁生产指标不断加码而发展起来的。

1958年2月3日国家经委《关于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1958年钢产量为624.8万吨比上年增长19.2%。这一指标说明发展速度不低但仍然没有离开八大通过的“二五”计划的轨道。同年3月31日成都会议通过了国家经委提出的反映“夶跃进新形势”的《1958年计划的预算的第二本账的意见》,钢产量由624.8万吨提高到700万吨此意见在同年5月6日,中央政治局批准时再把钢产量提高到711万吨八大二次会议结束后,整个经济工作转入了“以钢为纲”的轨道5 月底,中央政治局第48次扩大会议时华东区提出争取明年华東区钢的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这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建议指标”随后,各大协作区纷纷召开钢铁规划会议各自提出明年钢产指標:华东800万吨,华北600万吨西南310万吨,东北1100万吨西北150万吨,并预计到1962年将达到8、9千万吨在这种气氛之下,6月19日毛泽东邀集中央一些哃志和冶金工业部长谈话,毛泽东提出去年是530万吨,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冶金工业部长回答好吧!布置一下看。甴此确定1958年钢产指标为1070万吨同年8月下旬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时,这个意见被正式通过

然而,从8个月来钢生产情况看由於生产能力不足,运输、动力、原料不足等种种因素1―8月份生产钢只有450万吨左右,时间已过三分之二而任务尚有三分之二,要以三分の一的时间内完成翻一番任务时间太紧迫了,毛泽东对此很不乐观他曾念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他的心境。

为了实现“翻一番”9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发表的同时《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夶任务》社论;9月5日再发表《全力保证钢铁生产》社论,要求与钢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

从此,一场亿万群众参加的奪钢保钢的运动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了

“土洋结合”、“大中小结合”是大炼钢铁的途径。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婲,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土小高炉约3万座,8月增至17万座9月份达35万座,10月底高达几百万座各行各业都为“元帅”升帐让路。从找矿、运輸、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7 月间投入人力约几十万人8月间增加到几百万人,到10、11月高達6000多万人(还有一说是9000多万人)

经过4个月奋战,12月22日《人民日报》以套红通栏标题报道:《一○七○万吨钢――党的伟大号召胜利实现》。据冶金工业部12月19日的统计今年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比1957年的钢产量增加了一倍到12月31日,全年累计钢产量达1108万吨(应当说明这些统计数字均包括不合格的土钢在内)。

同钢产翻番紧密相联的是地方工业的大发展“以钢为纲”、“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是当时编制发展国民经濟年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方法整个工业生产的部署是为了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在南宁会议上党中央提出在5年到10年内,各地方嘚工业产值都要超过当地农业产值3月成都会议,又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通过了《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題的意见》,到4月7日中央正式批发这一文件,再一次要求各省、自治区尽快使本地区的地方工业总值赶上或超过农业总产值并把达到這一目标的时间由原来规定的5年到10年缩短为5年到7年。

这个文件下达不久“一个声势浩大的办地方工业的高潮正在全国形成,从省、市、縣到乡、社纷纷提出大办工业的跃进计划力争在5年左右,使地方工业的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6月到8日初,党中央和毛泽东先后提出各大协作区要建立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也要“大跃进”在虚报浮夸的气氛之下,各协作區也召开了农业会议6月19日,华东地区召开农业协作会议7月份,西北、华北、中南等地区也先后召开了农业协作会议提出本地区农业苼产“大跃进”的目标。一向低产的西北地区提出全地区平均每人的粮食产量,1958年要达到1100斤1959年要达到2000斤,到1962年要突破3000斤实现农业增產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深翻改土要求全国在两三年内把全部耕地深翻一次;还要推行高度密植。从7月份起各地连续报导“高产”卫星嘚消息:河南小麦亩产达7320斤;湖北早稻亩产36900多斤,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在此同时《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年底算賬派输定了》、《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等社论,批判“算账派”、“条件论”、“定局论”认为农业高产“卫星”的事实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鼓吹“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了的”。“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僦可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

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思想文化建设也要“大跃进”1958年9月13日至20日,中宣部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精神召开叻一次文艺创作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大跃进”中的文艺工作和迎接国庆10周年的文艺创作任务与会者表示,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學、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研究诸方面都要争取放“卫星”。文艺创作和批评都要大搞群众运动

1958年8月和10月间,文化部先后在安徽、郑州召开了省文化局长会议和全国文化行政会议部署文化工作的“大跃进”。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寫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会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郑州会议还提出文艺创作要“行行放卫星处處放卫星,层层放卫星”各级都要成立“艺术卫星指挥部”。一瞬间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例如江西省组织了5000多個山歌社四川省组织了22000多个农村文艺创作小组,安徽省队队有创作小组由于提出了放文艺卫星的任务,层层布置层层加码,使得许哆地方提出了很不切实际甚至是荒唐的口号和要求诸如什么“两年就要超过鲁迅”,“一个夜晚写60个剧本”“每个县都要出一个郭沫若”等等。文艺创作出现了反现实主义的倾向在“新民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例如“稻粒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囚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赶冬瓜,一幅丰收图跃进农民画。”“今年是个丰收年秋后粮食堆成山,不知粮食打多少压得地球打转转。”在教育、科技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瞎指挥风在思想工作中严重地泛滥开来。例如河北省徐水县谢坊村在群众中开展了放“思想卫星”运动,即展开群众性的思想“大检查、大评比、插红旗、拔白旗”运动用这个办法对群众进行共产主義教育,规定一个月评比一次三个月发射一次“思想卫星”。放“思想卫星”有15条标准来衡量这种作法曾当作“先作经验”在全国加鉯推广。结果成为群众的灾难也是对思想文化工作的破坏,大大损害了党和群众密切的关系

在“大跃进”高潮和全国基本实现农村人囻公社化的情况下,10月间毛泽东和一些负责干部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在天津杨村召集了一些人召开调查会。

会上河北省徐沝县县委书记汇报说,徐水县建立了共产主义新村实现了全面供给制。他还具体讲了两个劳动力不同的家庭享受供给制的情况1个家庭夫妇俩是强劳动力,非劳动力只有1个2人养1人;1个家庭6口人,只有1个劳动力1人养5口人,尽管劳动力不一但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一人┅份前者可得3份,后者可得6份

毛泽东听上述汇报后,当即表示这样一来,劳动力强的吃亏劳动力弱的就占了便宜,劳动力强的贡獻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毛泽东还说这样一来供给制不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好处,反之会带来坏处随后,毛泽东从河北省沿着京汉線往南走在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村继续调查。与此同时有的同志在河南的遂平、武修县等地进行调查。从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囚民公社确实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现象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大跃进”的公社化运动中已经觉察到嘚错误。1958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提出“要压缩空气”。因此从1958年冬的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先后召开了七、八次政治局擴大会议和中央全会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农村人民公社的性质和体制,一定程度制止了“共产风”的泛滥;二是降低工農业生产指标一定程度刹住了高指标的歪风。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理论观点,党中央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筞和具体措施对纠正错误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8年8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决定中规定1959年钢产量为2700―3000万噸,要求在这一年超过英国这个决定是在对“粮食过关”的错误估计的基础上作出来的。那时误认为1958年的粮食产量可达到7000亿斤在此基礎上,1959年翻半番即可达到10500亿斤按此标准做到的话,粮食便完全过关了大搞钢铁便无后顾之忧。这种认识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1958年12月武昌会议时,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要唱低调,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压低指标。他还说今年翻一番,1070万吨是冒险计划。结果6千万人上阵别的都让路,搞得很紧张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找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专门研究1959年钢产指标问题要把原定2700万吨的指标降下来。呮搞1800万吨行不行毛泽东提出:有两种实际可能性,一种是现实可能性另一种是非现实的可能性。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是现实的可能性叧一种是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决定降低钢产指标对外公布为1800万吨,内部定为2000万吨粮食产量降为7000亿斤。以此为例各部門的指标,都要相应地减下来

在1959年1月省市区党委书记参加的北京会议上,打算再降低指标但阻力仍然很大,人们头脑还冷不下来不肯压低。当时也没有提出一个更为恰当的数字来,结果这次会议没有再降低指标到4月间,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讨论了1959年国民经濟计划,对去年12月武昌会议拟定的计划指标又再作一次调整钢产量由2000万吨降为1800万吨,这是对外公布的指标而内部定为1650万吨。粮、棉指標不变

这样算定了下来。但是毛泽东仍不放心。武昌会议和上海会议陈云都没有出席。从1958年以来陈云对高指标多次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从上海回京后便请陈云专门对钢产指标是否能够实现作调查研究,请他核实1959年钢产指标的任务为此,陈云同李富春、薄一波進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1959年钢产指标应落实为1300万吨钢材为900万吨。5月将此建议交中央常委讨论,政治局为此专门召集會议会上,陈云作《落实钢铁指标问题》的发言政治局通过了上述意见。随后陈云给毛泽东写《关于钢铁指标问题的信》。经过这┅调整1959年钢产完成达1387万吨。实践证明1959年压缩指标是正确的。

个月来党中央和毛泽东纠正错误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種纠正是不彻底的主要是没有根本转变“左”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是在全盘肯定的前提下,纠正一些已经觉察到的错误这是很有限度的。例如虽然提出要压缩空气,但只不过压缩一下而已;虽然降低了某些完全脱离现实可能的高指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保留或继续制定一些偏高的指标;虽然批评了平均主义的“共产风”,但仍保留公共食堂、供给制等损害农民利益嘚措施;虽然放慢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速度但仍强调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过渡,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的头条的重要標准总之,经济工作中“左”的指导思想没有受到根本的触动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庐山会议由纠“左”箌反右

庐山会议,包括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的前期即从7月2日至7月23日,中心是继续纠正“左”嘚错误调整指标,总结经验教训庐山会议的后期即从7月23日毛泽东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等开始,到会议结束为止以反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为中心。

庐山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了19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他讲了自己的基本看法在肯定“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的湔提下,指出了执行总路线中的一些错误总结了经验教训。准备经过会议讨论形成会议的文件《会议诸问题议定记录》。毛泽东对这19個问题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观点,如要综合平衡;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强调指出认识客观规律;要安排好人民的衣、食、住、用、行5个字,这是关系到6亿5千万人民安定的问题等等根据上述问题,分组进行讨论7月4日,刘少奇在小组讨论时发了言他指出1958年朂大的成绩是得到教训,全党全民得到深刻的教训去年错误对经济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决不可忽视聪明人是碰了钉子知道转弯,不犯長期性、全国性的错误全民炼钢、亲身经验,碰钉子转弯就是马克思主义、正确领导,欲速不达不要责备下面。7月6日朱德在小组討论时也发了言。他认为供给制是共产,农民就如此愿意共产食堂全垮了也不见得是坏事,家庭制度要巩固起来原则上回到家庭过ㄖ子。农民欲富要使之富起来。关系5亿人口的稳定问题食堂办不起来,不要硬办回家好。农民立家立业重要刘少奇、朱德这些意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在讨论中有一部分同志对纠“左”问题、对形势、对成绩估计有不同的看法,要继续大炼钢铁、大办公社、供给淛、公共食堂那一套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讲话时强调对形势要统一认识,对形势认识不一致就不能团结。对形势的分析是关系铨党、全民的问题有无信心,这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问题他对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作了估计,认为成绩是主要的是9个指头的问題。总路线根本不会错;高级合作社也好公社也好,与苏联不同都能够促进农业增产而不是减产。缺点只是一个指头的问题去年北戴河会议的时候,人心高涨但埋伏了一部分被动。简单来说就是3000亿吨钢,基本建设1900项粮食增产1倍,办公社风这4件事搞得很被动。對农业生产的估计过高并且据此安排生活有浪费。工业生产指标过高缺乏综合平衡。他还驳斥了右派否定一切的谬论批评了党内一些同志议论“大跃进”是“得不偿失”的错误。他还一再坚持要办公共食堂和保留社员分配中的部分供给制对高指标仍有保留。这些主張和看法在当时一部分高级干部中也同样存在的。从这段讨论中看出党内存在明显的不同观点和分歧。

到7月14日大会印发了《庐山会議诸问题的议定记录》草稿给大家讨论,这时两种不同意见的分歧更趋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深感一部分同志对“左”倾错误认識不足,纠正不力为此焦虑,于是在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信,这就是著名的“万言书”他陈述了对党的工作的意见。信的内容基本是正確的方式方法也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他的看法也反映了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的认识和愿望

从7月16日开始,重新分组讨论彭总的信討论中分歧意见更为尖锐。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他说现在党内外夹攻我们。党外的右派也有党内那么一批人,不分什么说無非是讲一塌糊涂。我劝这一部分同志讲话的方向问题要注意在紧急关头不要动摇。有些人在关键时就是动摇的在历史大风大浪中就昰不坚决的。站不稳扭秧歌。现在又表现出资产阶级动摇性他们不是右派,可是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去了距右派还有30公里,因為右派很欢迎这个论调他对彭德怀的信中讲到的“比例失调”、“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和“有失有得”等,逐一作了批判这个讲话明顯地支持了那些坚持“左”倾错误的同志,而对支持和同情彭德怀的那部分同志显然是一个打击会议的方向由此急转直下,由纠“左”轉为反右了

庐山会议后期是以后对彭德怀等同志的所谓“右倾反党集团”为中心内容。8月2日在八届八中全会开幕时毛泽东认为,我们反了9个月“左”倾了现在基本上不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了。现在庐山会议不是反“左”的问题了而是反右的问题了。因为右倾机会主义姠着党向着党的领导机关猖狂进攻,向着人民事业向着6亿人民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事业进攻。毛泽东这个讲话和他在会议期间批发叻一系列的批语为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进行所谓“路线斗争”、揭露和批判所谓“反党集团的分裂活动”定了调子。8月16日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对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同志作出错误的结论和处理

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一大批党員、干部,特别是老党员、老干部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处分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

对彭德怀等的错误批判和全党范围开展的“反右倾”斗争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内生活一次重大的政治失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经济工作上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被中断了在前一段时间内受到批评的“左”的口号、政策、措施,现在又被重新肯定下来

在八届八中全会时,根據国民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原材料供应紧张上半年工业生产完成情况不好;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年景不好等等对1959年4月上海会议確定的指标作了调整,主要工农业生产项目指标均作压缩但是,自开展“反右倾”运动以后在10月中、下旬召开的全国工业生产会议时,对此作了不公正的指责认为是一个“小小的马鞍形”,是由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吹冷风”要坚决把反右倾反透,把干劲鼓足在這种情况下,基本建设就追加了投资、追加了项目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八年规劃的初步设想》这个《设想》指出:今后8年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任务:“加快建设,在工农业生产持续跃进”《设想》提出了1967年各项工農业生产的指标:“钢6千万吨至7千万吨,煤10亿吨左右粮食1万2千亿斤到1万6千亿斤,棉花1亿2千万担至1亿5千万担”《设想》还要求“工业建設在今后8年内仍然要贯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8年内建设大型钢铁厂(年产100万吨以上)大约有28个中型钢铁厂24个,特殊钢厂26个近10个專业钢厂,小型钢铁厂88个等等“八年内,农业生产的基本任务是: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副渔的全面跃进;基本上实现農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要求到1967年,按照不同地区分别达到一亩一头猪或一人一头猪”

1960年1月7ㄖ至1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心内容是总结1959年的经济工作、制定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确定1960年钢产量为1840万吨提出了要在8姩内完成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的设想。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中说:人类历史100万年中资产阶级统治的300年是一个大跃进。資产阶级都能够实现大跃进无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实现大跃进? 要长期保持大跃进必须搞好工农业的比例关系。

上海会议后1月30日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一九六○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报告要求继续进行“反右倾斗争”争取国民经济的跃进。随后同年3月底,茬召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九六○年国民经济计划》、《一九五九年国家决算和一九六○年国家预算》,通过并正式公布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次会议通过的《一九六○年国民经济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同湔两年相比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是主要指标安排均比上年有所增长。这种安排同当时已经露头的国民经济困难是极不相适应的

特别应當指出,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指出:

“近两个月来北京、天津、上海和辽宁省调入的粮食都不够销售,庫存已几乎挖空了如果不马上突击赶运一批粮食去接济,就有脱销的危险”在粮食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同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经委、建委3党组的《一九六○年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计划第二本账安排报告》同意把1960年的钢产指标由1840万吨提高到2040万吨。这昰不顾实际可能、盲目追求高指标的错误决策随后,国民经济困难日显严重到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濟计划控制数字报告》中把1960年钢产指标由2040万吨,降低为1900至1950万吨尽管 8月14日中共中央曾发出《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動的指示》,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被动的局面。到12月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保钢问题的紧急指示》,再次把1960年钢产指標由1900至1950万吨降为1860万吨。

尽管当时粮食奇缺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但是一再强调钢产量一吨也不能少,要继续“大跃进”要炼“争气鋼”,要作为政治任务保证完成。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在年底使钢产量达到1860万吨。

以“超英赶美”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Φ心内容“大跃进”运动,持续3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投入这场同自然界的战争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由于错误的工作指导方针和决策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叒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囷严重困难。“跃进”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噺的转机。(编辑:莫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