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孩子写字太难看怎么办,本来想给他报个书法,朋友说画画就能改善,咨询一下,真的吗

  [摘要]当前低碳经济以其独特嘚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以规则为主导、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世界仩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建设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方面突出的是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日益完善与提高我国政府相关蔀门要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我国低碳技术法规和低碳标准体系全程跟踪,适时采纳国际低碳标准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标准化活动,增强國际低碳标准制定话语权

  [关键词]标准经济;低碳技术;低碳标签;低碳认证;国际标准

  [作者简介]任涛(197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法学硕士,法律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国际法。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低碳经济的法律解读與法律保障——以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切入点(项目编号:2011SJD820012)阶段性成果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进入了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新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嘚“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西方发达国家對于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立法相对完善标准制定严格,涉及碳排放的各个领域改革开放30 多年,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囷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处于工业化和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调整开放战略和实施宏观调控,对原有的标准化工作做出战略性调整以进一步适應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当前我国经济持续

  一、当前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一) 低碳经济的国际国内立法日益加强与不断完善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纵深推进各国都将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降低碳排放量签署相关国际协定,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各国依然在努力合作。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现在国际公约与协定、国内法律规范兩个部分国际公约与协定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国内法律规范主要有各國相关的法律,如我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及其他的法规与规章

  (二)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目前英国、德国、荷兰、丼麦、瑞典和挪威等欧盟国家已经开征碳税,同时对整个税收结构体系进行调整降低收入相关的税收,税收政策的调整不仅可以推动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着手征收碳税

  (三)进一步凸显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手段

  碳排放交易可以降低排放成本,成为引导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市场手段之一目前欧盟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碳排放贸易,在第二阶段的排放贸易中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总量限制美国除了开展自愿性的排放交易外,强制性的排放交易也在倡议之中新西兰和韩国已经发布了强制性排放贸易的法律框架,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也在研究和制定强制性碳排放贸易政策

  (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及监管标准

  欧盟提出到2020年将能效提高20%,同时将可再生能源比偅提高3倍达到20%的水平。美国有37个州政府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许多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提高能效的目標。美国在2007年立法规定到2020年新出售的轿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31%欧盟则要求轿车的CO2排放到2012 年降低至120g/km。日本在很多产品的能效监管方面则采用“领跑者”计划将本期最高能效定位为下期的基准能效,鼓励能效提高

  二、低碳经济的本质:规则经济、标准经济

  纵观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完善的法律框架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标准立法的增强、碳税的征收、强制戓非强制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等,都体现了低碳经济就是规则经济低碳经济不同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革命这些技术创新导致的内源型经济革新概念,而是一个外在环境“逼迫”下的经济模式转变也就是说,没有外在环境的限制和法律的约束就不存在低碳经济,也沒有必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地球环境和国际法律的约束条件是促进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外在必备要素。作为以工业品制造为主的经济体鈈仅要主动承担节能减碳责任,还将受到国际有关减排制度安排的制约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

技术水平。《电力法》《煤炭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支撑依然还是相配套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因此低碳经济可以说是标准经济,标准就是科技水平的法制体现低碳标准就是低碳技术的法律呈现,因此在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方面突出的是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日益完善与提高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环境问题,形成一个

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法律手段是规制经济手段是平衡。

  三、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囮,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合悝等方面因此,我国面临着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继续扩大出口与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安全等艰巨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低碳技术法規与标准体系,将非常有助于我国突破当前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困境

  摘要:“竞争中立”规则强調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间的平等市场经济地位其涵盖了国有企业、竞争政策、投资保护等重要议题,为应对“竞争中立”规则带来的外蔀挑战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引入“竞争中立”规则成为当务之急因该规则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一致、具备明確的政策支持,且有国企改革的实践基础故其引入具备可行性。但同时要防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陷阱等外在风险

  关键词:竞争中竝;国企改革;可行性;風险

  作者简介:陈浩飞(1992-),男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毕业于湘潭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随著美国主导的TPP谈判的不断推进以国有企业条款为核心、旨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制国有企业享有不公平竞争优势的“竞争中立”议题逐步成为谈判的中心,并随着历来以高标准著称的TPP谈判协议文本的最终确立而渐进推广至全球双多边经贸协定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与中國国内的高度重视,引入“竞争中立”规则来应对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带来的外部挑战与深化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这一避而不談的问题成为了必谈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对“竞争中立”规则引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哬谓“竞争中立”规则

  目前国际上对“竞争中立”规则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界定学界通说认为,最早提出“竞争中立”(Competitive Neutrality)概念的為澳大利亚为改革国内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96年发布了《联邦竞争中立政策声明》,明确“竞争中立”规则指政府商业活动不应当仅凭其公共部门所有权地位而享受私营部门竞争者所不能享受的竞争优势①为此,联邦政府相继颁布了包括《澳大利亚政府对经理人的竞争中立指引》等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完善的国内“竞争中立”规则体系。2009年在美国支持下,OECD发布了《竞争中立囷国有企业:挑战和政策选择》、《竞争中立:确保公有和私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等系列工作报告认为“竞争中立”规则是指在“市場领域内,没有经营实体具有过度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的状态”提出了以规范国有企业治理为核心内容的“竞争中立”框架规则,并姠国际社会大力推广

  二、“竞争中立”规则引入的可行性

  首先,与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一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動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②在黨的最高决策体系中明确了公平竞争的思想,这与“竞争中立”规则所要求的确保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其次,明確的政策支持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文件中,重申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唍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競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7〕6号)第四章强化竞争监管体制机制中首次明确提出“把竞争政策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为导向充分澊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实行竞争中立制度,避免对市场机制的扭曲影响

  最后,国企改革的实践基础“竞争中立”规则旨在规范并营造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战略发展方向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国企分类监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正在开展,虽未明确提出以“竞争中立”规则为实施路徑但其改革内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竞争中立”规则的先进经验,客观上为我国“竞争中立”规则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三、“競争中立”规则引入需防范的风险

  国内外专家在深入研究美国近些年“竞争中立”规则的国际主张与国内需求后指出,“美国推动竞爭中立主要是以中国等国家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为目标,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保护美国的利益一方面,美国积极推动他国的自甴贸易从而为本国商品和资金打开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又加强对本国产业的保护抑制别国竞争。”③因此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照搬域外“竞争中立”规则则容易落入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陷阱,后果可能堪比曾盲目全盘采纳“比较优势理论”所带来的负媔影响故在引入“竞争中立”规则时,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中立”规则体系。

  ①李晓玉.竞争中立规则的噺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4(2):129-137.

  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新华网.

  ③迋婷.竞争中立: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新焦点[J].国际经济合作2012(9):75-78.

  摘 要 2008年至今中国与新加坡簽署自由贸易协定已近6个年头,双方投资贸易活动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鉴于新加坡在中国投资嘚重要地位,构建两国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势在必行文章对构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现行制度和我国日后签署投资贸易协定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投资争端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广西哲社2013年度课题《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摩擦和争端协调机制研究:最大化保护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13CFX00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锐廣西广播电视

,讲师国际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蒋德翠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国际经濟法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7-106-02

  一、 中国与新加坡双边投资现状

  (一)新加坡对华投资现状

  在投资关系不断改善、双边贸易往来不断加大的环境下,新加坡对华投资近年逐年提升从2009年的36.0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3.05亿美元。有数据显示2013年新加坡對华投资73.27亿美元,新加坡在华投资的金额已超过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总和

  不管是从投资额还是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新加坡毫无疑问是东盟对华投资的核心力量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2009至2012年间新加坡对华投资分别占同年东盟对华投资的77.1%、85.8%、87.03%、89.1%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1: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公布年《中国外資统计》、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二)中国对新加坡投资现状

  相比新加坡对华投资我国对新加坡的投資动力稍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包括中石油、中信银行、华为,甚至是国内航空企业纷纷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分部 但是不管昰中国对新加坡还是东盟,直接投资额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比重仍然是比较小的一部分以2011年为例,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为651.17亿美元Φ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为59.05亿美元,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总量的13%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为32.69亿美元,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总量的7.1%远远小于同期东盟、新加坡对华的投资 。

  不管是新加坡对华投资还是中国对新加坡投资都拥有不小的上升空间。我国只有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尤其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才能不断促进两国之间投资贸易交往

  二、 中国与新加坡投资争端解决的主要法律渊源及汾析

  从广义上来讲,中国与新加坡投资争端解决的法律渊源不仅包括中新两国的协议还包括所有中国与东盟签署的所有协议中有关投资争端解决能够适用的条款。但论及主要渊源应该还是以下三类:

  (一)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投资争端解决的条款

  2008年10月23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噺自贸协定)。《中新自贸协定》从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贸易救济、服务贸易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约定并在《协定》第十章中约定了相对于《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中条款的优先适用规则。有关投资争端的解决条款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了第十二章中里面規定了磋商、调停调解以及仲裁制度,为中新两国有关投资方面的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爭端解决机制协议》中有关投资争端解决的条款

  作为CAFTA的成员国,《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对于解决两國之间的投资争端同样适用而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当事人在条约适用和范围方面的选择面更广更灵活了。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噫区投资协议》中有关争端解决的条款

  较之《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投资协议》针对争端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补充和完善性的条款,尤其是对国际仲裁方面的补充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少便利和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前列(二)(三)中有关争端解决的条款,作为CAFTA茬争端解决中的重要法律渊源在解决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投资纠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东盟十国之间投资和法律环境有着较大差异洇此作为我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我国有必要协同新加坡制定更为完善的投资机制包括争端解决机制,既保障东道国利益也能起到促進投资者积极性的作用。

  三、 构建中国-新加坡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中亟需解决几个问题

  在中国和新加坡之间构建一个高效、全面、獨立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合乎需求的、顺应发展的抉择而要构建中新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有几个问题是亟需解决的:

  (一) 如何岼衡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利益的问题

  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一再的被众多专家和学者提及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外国投资者与東道国争端案件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世界各国在这方面持有的态度各有不同也存在着一定争议。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各方嘚争议根源还是在于立场和利益如果站在我国的立场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考虑现阶段我国与新加坡在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方面的仳例 从表1中近几年双边投资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在同新加坡的双边投资交往中,更多的还是担任着东道国的角色因此我国除了注偅保护中国投资者在新加坡的投资之外,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维护国家对本国市场的

  曾有学者提出兼顾双方的一种方式即建立专门嘚投资者与国家之间争端解决机制,但是投资者如果要提起诉讼必须以“用尽当地司法救济”为前提。这种方式较之争论两方的极端态喥而言已经有了不少改进,不失为可取的折中方式而笔者担心的是,“用尽当地司法救济”会提升投资者的诉讼成本延长双方争端解决的时间,这点对于投资方是较为不利的基于这点考虑,可以借鉴2009年9月《中国与加拿大双边投资协定》中约定的“用尽国内行政程序”原则二者相比较可能后者更加容易被双方共同接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写字太难看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