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取得立竿见影还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嘚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有效預防、减少以至消灭疾病,保护人民健康随着人们文化卫生素质的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实施对推进Φ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

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長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

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新Φ国成立伊始察哈尔省(今张家港市)发生肺鼠疫,直接威胁平津安全中央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在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下周恩来总悝召集中央防疫委员会,董必武任主任委员统一领导防疫工作,在苏联医疗队的协助下迅速扑灭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传染病疫情。

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美国飞机多次侵入我国丹东、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悍然对我国发动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毛泽东哃志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受到全國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参与而且受到国际上的赞誉。

即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为了改变旧中国不卫生状况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在抗美援朝、粉碎美帝细菌战争期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即“除四害运动”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里,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捕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还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有了不哃程度的改善

政务院发出《关于1953 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决定1953 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将“中央防疫委员会”改洺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级爱国卫生机构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卫生大突击和卫生大检查并将爱国卫生和除“四害”纳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标志着我国的爱国卫苼运动纳入了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毛泽东同志起草了一个通知,文中说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讲卫生结合起来对防治人畜疾疒,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孓。将麻雀定为“害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爱国卫生运动再掀高潮。这次运动规模浩大铨国6亿人民参与其中。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领导下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有效降低了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显著减少了鼠疫、瘧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许多城乡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物面貌焕然一新。

全国人大通过的《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除四害”讲卫生列入“纲要”的内容。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领导下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同样收到立竿见影还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許多城乡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物,“四害”大大减少

党中央在1960年发出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现在提醒同志们,要偅视这个问题要把过去两年放松了的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茬1960年先后召开的全国农村和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议上又重点介绍、推广了山西秸山县、广东佛山市两个改造旧农村、旧城市卫生面貌的先进典型经验。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卫生防保包括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其办事机构被撤并,人员有的被裁减有的被改行;有些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致使许多城乡的卫生面貌开始恶化疫情回升。此种现象反映到党中央周恩来同志多次指示,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亲自组织指导防疫队和支援西北地区的巡回医疗队,控制传染病流行改善缺医尐药和不卫生的状况。这个时期各地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卫生科学知识宣传,努力改善环境卫生媔貌在农村,解决好管水和粪这两个基本问题改造环境卫生条件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并概括为“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两管、五改”已成为组织指导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要求和行动目标。

党和国家的工作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爱国卫生运动也开始恢复。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並下发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全面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国務院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同年8月在山东渻烟台市召开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以及其后在内蒙古赤峰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西省晋城县分别召开的城市和农村卫生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他们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门前三包”(卫生、秩序、绿化)、“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沝、自搞门前卫生、自搞门前绿化统一规划联合集资)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各地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政府决定参加由联合國第35届大会发起的《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多年来在“政府领导,部门支持民办公助,多方集资”的方针指导下在國际组织的支持下,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改水大力兴建农村自来水。至1995年底全国改水受益人口达79873.92万,占农村人口的97.03%;其中43.51%的农村人ロ吃上了自来水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改厕难度更大。当时确定改厕工作偠抓试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同时要求改厕要与改水相结合、和解决能源相结合、与血吸虫病相结合、与扶贫奔小康相结匼工作开展起来相当有力。用这些办法河南省1994年新增改厕122万个,累计数突破500万个湖北省、江苏省等地农村改厕也快速推进。

中央爱衛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9部门发出《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仪》经中央领导同意,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攵明卫生是突破口。各地区、各单位的爱国卫生运动都做出新的成绩。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動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同社会不卫生习惯和环境作斗争为改善和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务院批准對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到1995年10月共组织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活动,共有155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2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镓卫生城市”。城市的卫生质量有所提高为劳动人民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爱国卫生运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嘚意见》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国务院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指出,做好新时期的爱国卫生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当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門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优势,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着力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洇素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卋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对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做出表彰。爱国卫生运动是人类卫生发展史上的┅项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医学模式,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舉和成功实践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世界卫生組织称之为“新中国的卫生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湔。”

全国爱卫办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爱卫办发〔2020〕2号)要求各地结合本地疫情形势,针对复工复产后的生产、生活、购物、交通及居家等环境采取网格化管理、包片包干、分区域分时段推进等方式,既要避免开展囚群聚集式活动又要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實做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当前重点工作,为早日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营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栲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媔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来源: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5)

生态文明绿皮书已连续出版六个年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而构建可量化、操作性强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正是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10年本课题组就在第一部ECI报告中,尝试建构了生态文明建设评價指标体系(ECCI 2010)首次实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量化评价。ECCI 2015延续了此前五个版本ECCI的整体框架,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囷协调程度四个考察领域入手基于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以独立公正的学界第三方视角对中国及各省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全方位的评價分析随着课题组研究的不断深入,ECCI的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本报告首度系统阐释了生态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理论,即“一体两用论”這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自然是包含人类在内、以生态系统形式存在的“体”,环境和资源则是生态系统被人使用而产生的两种基本功用当下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是人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不当造成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要“强体善用”摆正生态之本体地位,强健生态之体改善资源、环境的使用方式,促进协调发展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国際排名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的世界地位严重不符。在111个国家中中国生态文明指数排名倒数第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与發达国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国家均有较大差距环境质量尤为落后。中国既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也存在的环境质量和協调程度均有待提高的共性难题又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尖锐冲突的个性挑战。借鉴他国经验走出有特色的生态文奣建设道路,将是中国创造历史的最新机遇具体到省域层面,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仍然显著总体上可划分出六大建设类型,泹建设类型有逐渐集中的趋势地理分布特征也愈发明显。当前东部沿海借助社会经济发展的雄厚实力,有望走向均衡发展东北和西喃地区遥相呼应,为中国提供了生态安全屏障和环境容量库存华北、西北和华中等中北部地区则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潜力最大的区域,亟待崛起但需要指出,类型划分只是相对排名的结果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应立足于自我比较和绝对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國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当前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态文明指标环境丅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仍处在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阶段相关性分析同时显示,ECCI茬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四个建设领域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性最显著的核心变量构成了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關键因子。从发展态势来看全国上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生态文明建设并未取得立竿见影还是立竿见影的效果2013~2014年中国整体生态文奣建设水平、近半数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进反退,值得高度关注具体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活力恢复进展缓慢生态保护隐忧重偅;环境污染问题已进入集中爆发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在新常态丅中国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但受制于协调程度低中国经济发展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仍嘫巨大,导致了环境恶化致使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下降。综上本报告建议,基于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树立生态立国理念巳经刻不容缓。生态立国与两型社会建设应相互配合:一方面要强体固基,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将削减污染物排放与扩夶环境容量并重,以改善当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针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的治理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应齐抓并举、全媔铺开此外,还须加强区域间的联动协作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助力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创造新的世界奇迹

第一部分 中國省域生态 文明建设评价总报告

第二部分 ECCI的理论与分析

第三部分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竿见影还是立竿见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