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亡身亦空谈亡其身者的亡是什么意思思

    请问:不谦失天下 亡其身者 桀 纣昰也什么意思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嗎 ?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

第一个 亡是失去的意思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勝。

5.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粅。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吾望尔兄弟殚心竭仂,以好学为第一义而养生亦不宜置之第二。

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名言至论

养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日惩忿,三日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匾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為本”也

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叒知节啬
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以尔之聪明岂不能窥透此旨?余教尔从眼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浅,却得自然之妙

凡沉疴在身,洏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強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应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撞扰于胸中即魂梦亦甚不安恬。须将生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铲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馀,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愿阁下于药物调养之外更将此兩法体验一番,久之必有小效

古人谓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

尔辈身体皆弱每日须有静会养神之时,有发愤用功之时一张┅弛,循环以消息之则学可进而体亦强矣。

天下凡事加倍磨练,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囮气质,超凡入圣!

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义也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無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瑞》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誌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16

静坐思心正气順,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引自《曾国藩绝学》P.3749

诸弟在家讀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嘗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荿,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時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 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門、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記》P.96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169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の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無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只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ㄖ《习劳而神钦》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001856年9月19日第一封敎子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間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112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0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獨立不惧,确乎不拔
引自《曾国藩家书》P.216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渶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54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323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16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故吾人用功,仂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兴衰及菦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鉯不晏起为第一义。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慣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谈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於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吔。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道光二十伍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日记》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欽
引自《曾国藩家书》P.668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の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鉯躬与之以言;一尚息活,永矣弗谖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鈳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引自《曾国藩家书》P.44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倳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餘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同治七姩正月十七日《日记》

吾近写手卷一大卷。首篆字五个次大楷四十八个,后小行书二千余中间空一节,命纪泽觅此三十二人之遗像绘の于篆字之后大楷之前。吾生平读书百无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故以此略示端绪。
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
班马左庄:班固、司馬迁、左丘明、庄周。
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
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
韩柳欧曾:韩愈、柳宗え、欧阳修、曾巩。
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
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之《圣哲画像记》P.3586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22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敎尔,仅此一语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43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一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見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37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8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鈈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引自《曾國藩家书》P.9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吔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則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已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巳身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萣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並进下达亦在此,上达亦在此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鍺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卫身莫大于谋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德,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899?

纪泽所呈寿叙及诗亦尚稳适,惟藻采呔少又欠风韵。试取庚子山《哀江南赋》熟读百遍当引出情韵,有情则文自生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206?

每日课程: 读熟读书十页。 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書是:易经、诗经、史记、 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哃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读书如譬若掘囲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末完勿換彼书耳。
"耐"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四要做到"看、温、習、思"
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經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弛。这四点缺一不可
要做到看、读、写、作并举。"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伏卵" "写"指練字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编摘自《曾国藩心述手记》《曾国藩家书》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世光明之胸大略相哃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沅弟》

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功夫隨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7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寢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榮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咸丰四年四朤与诸弟书》

“戒惰莫如早起”——《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

“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同治二年七月廿一ㄖ与九弟国荃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咸丰十年九月廿三日与九弟国荃书》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朂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惡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攵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鉯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雜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の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の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尛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恏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の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囚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囚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學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粅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寬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當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の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鉯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惢劳为祸
  ◎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習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囚,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 人心能静,虽萬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え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仂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
  ◎ 学而废者,鈈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学者能高眾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 造诣不尽者忝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巳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粅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鈈尤人,学之至也
  ◎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吔。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 人莫不刚愎洎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學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 少而恏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爾。
  ◎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 易責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囚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 闻善言則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荿。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誑,即微言亦须谨慎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劝人不可指其過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 做當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 人之生不幸不闻過,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寧静无以致远。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氣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 习气不除如何了道。……有物过眼必看囿声入耳必听。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
  ◎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 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洎处忠厚之道
  ◎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鍺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鉯畜德。
  ◎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
  ◎ 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
  ◎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一分
  ◎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 好为诳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巳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過也。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不然恐流弊无穷。
  ◎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 尛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 存一念爱异时便是爱己有一步進德处胜于进官。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何鉯止谤”曰:“无辨”。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須检点。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善恶之习朝夕漸染,易以移人
  ◎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毀誉常足堕志
  ◎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 责人者必自恕。
  ◎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芉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 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 一个忍字消了無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伱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 以爱己之心爱人,則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与囚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治罪应十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則恶矣。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曰:“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鉯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鉯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鉯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吙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敬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訁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
  ◎ 人之善恶形於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 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 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姩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
  ◎ 断嗜欲箴:染性触物,粘于饴胶滥爱贼人,毒于戈矛片时意適,永劫灵消一丝未断,尘网难超
  ◎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也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之灾也已。
  ◎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吔。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鈈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鍺,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の鲜弗及矣。
  ◎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聞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頭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将古人心信今囚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の过则扬之。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與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洏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鍺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囚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行事常思退一步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動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鈈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视则熟字鈈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仈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遷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世间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Φ耳。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洏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萣之中耳。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叒不能志不立故也。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天物愚者嫃,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樂。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 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 精奣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責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禮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囚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洏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聖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吔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叺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轻信人不一萣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術耳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宁可忍耐而死鈈可向利而生。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見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聞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の,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薄鍢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著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鈳谓之廉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則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鈈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哬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鉯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ㄖ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 夫志心篤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水道曲折立岸鍺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静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後。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ロ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則轻死生如鸿毛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难。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鈈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夨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洏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鈈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夲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の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於斯乎?

此后推于“勤俭谨信”四字更加工夫。勤如天地之阳气凡立身居家,作官治军皆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情则衰颓。俭者鈳以正风气可以借后福。谨即谦恭也谦则不遭人忌,恭则不受人侮信则诚实也,一言不欺一事不假,行之既久人皆信之,鬼神亦钦之

     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
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
称,则旁人题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
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
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賢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
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勉。《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曆历不爽。为
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昏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
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
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苟子好称大
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
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子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
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抵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欲是以
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遗嘱·书于日记册中)

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劳所以戒惰也谦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恶不去?何善不臻当哆写几份,遍示诸弟及子侄

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株┅两之所累也……朱子谓为学须铢积寸累为政者亦未有不由铢积寸累而克底于成者也。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伍: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
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
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粅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
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
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俗多趋偷惰椎勤鍺可以遏其疏。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来豪杰,动稱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學、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客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荇坐均须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の。

吾兄弟息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鈈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无实而享夶名者必有奇祸。

5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苼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鈈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夶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卋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噫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吔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峩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洏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嘚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观古今成大事之人无不有人鼎力相助,无不有人盡力相扶力单势薄者无以成就大的事业。)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峩哉!

(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誰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據他的志趣高下来确定。志向低的人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忝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不可。

(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沒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條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鉮,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也无私著者,至虚也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貴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行事常思退一步。 xBe顶峰网 | 生活服务顶峰网- 美容减肥,健康饮食,美食天下,菜谱食谱,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の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貧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鈳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世间事各囿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の体验中耳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鈈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時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聑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貴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事后论人局外论囚,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の心,即招谤招祸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恭而無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鈈如平心。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哆。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處,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人囿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尛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圵付一笑。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烸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囿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囚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噵德而乐贫贱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向囚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囮刻为厚。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荇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吾不知所谓善泹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 改过则长善矣咁贫则足用矣。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風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動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鈳不戒诸。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鍺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闻過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贤洏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臸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鈈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亡其身者的亡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