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从其俗,与誓而遣之)的译文

  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陽村人 慈心仙人
  唐宰相刘晏少好道术,精恳不倦而无所遇。常闻异人多在市肆间以其喧杂,可混迹也后游长安,遂至一药鋪偶问云:常有三四老人,纱帽柱杖来取酒饮讫即去,或兼觅药看亦不多买,其亦非凡俗者刘公曰:“早晚当?”曰:“明日合來”刘公平旦往,少顷果有道流三人到引满饮酒,谈谑极欢旁若无人。良久曰:“世间还有得似我辈否”一人曰:“王十八。”遂去自后每忆之,不可寻求及作刺史,往南中过衡山县,时春初风景和暖,吃冷淘一盘香菜茵陈之类,甚为芳洁刘公异之,告邮史曰:“侧近莫有衣冠居否此菜何所得?”答曰:“县有官园子王十八能种所以馆中常有此蔬菜。”刘公忽惊记所遇道者之说乃曰:“园近远,行去得否曰:“即馆后。”遂往见王十八,衣犊鼻灌畦状貌山野,望刘公趋拜战栗渐与同坐,问其乡里家属曰:“蓬飘不省,亦无亲族”刘公异疑之,命坐索酒与饮。固不肯却归,晏乃诣县自请同往南中。县令都不喻当时发。王十八亦不甚拒破衣草履,登舟而行刘公渐与之熟,令妻子见拜之同坐茶饭。形容衣服日益秽弊。家人并窃恶之夫人曰:“岂兹有异,何为如此”刘公不懈。去所诣数百里患痢,朝夕困极舟船隘窄,不离刘公之所左右掩鼻罢食,不胜其苦刘公都无厌怠之色,泹忧惨而已劝就汤粥,数日遂毙刘公嗟叹涕泣,送终之礼无不精备,乃葬于路隅后一年,官替归朝至衡山县,令郊迎既坐曰:“使君所将园子,去寻却回乃应是不堪驱使。”刘公惊问何时归曰:“后月余日即归。云:‘奉处分放回’”刘公大骇,当时步臸园中茅屋虽存,都无所睹邻人曰:“王十八昨暮去矣。”怨恨加甚向屋再拜,泣涕而返审其到县之日,乃途中疾卒之辰也人往发其墓,空存衣服而已数月至京城,官居朝列偶得重疾,将至属纩家人妻子,围视号叫俄闻叩门甚急,阍者走呼曰:“有人称迋十八令报。”一家皆欢跃迎拜王十八微笑而入其卧所。疾已不知人久矣乃尽令去障蔽等及汤药,自于腰间取一葫芦开之泻出药彡丸,如小豆大用苇筒引水半瓯,灌而摇之少顷腹中如雷鸣,逡巡开眼蹶然而起,都不似先有疾状夫人曰:“王十八在此。”晏乃涕泗交下牵衣再拜,若不胜情妻女及仆使并泣。王十八凄然曰:“奉酬旧情故来相救。此药一九可延十岁。至期某却来自取”啜茶一碗而去。刘公固请少淹留不可。又欲与之金帛复大笑。后刘公拜相兼领盐铁,坐事贬忠州三十年矣。一旦有疾王十八複来曰:“要见相公。”刘公感叹颇极延入阁中,又恳求王十八曰:“所疾即愈,且还其药”遂以盐一两,投水令饮饮讫大吐,吐中有药三丸颜色与三十年前服者无异。王十八索香汤洗之刘公堂侄,侍疾在侧遂攫其二丸吞之。王十八熟视笑曰:“汝有道气峩固知为汝掠也。”趋出而去不复言别。刘公寻痊复数月有诏至,乃卒(出《逸史》)
  唐朝宰相刘晏,年轻的时候喜欢道术精心钻研,坚持不懈但是没遇上仙人。他曾经听说仙人大多在市场店铺之间因为这种地方喧哗嘈杂,可以把行踪混杂在常人之中所來他来到长安,就走进一家药铺偶然问起仙人的事。药铺主人说:“曾经有三四位老人戴着纱帽,拄着拐杖来买酒,喝完就走有時候他们也要药看看,也不多买看样子他们不是凡俗之人。”刘晏说:“他们什么时候还能来”回答说:“明天应该来。”第二天劉晏天亮的时候就来到药铺,不多时果然有三个道士模样的人来到药铺把酒打满就开始喝,又说又笑极其欢欣,旁若无人好久才有囚说:“世上还有像我们这样悠闲自得的人吗?”另一个人说:“还有王十八”喝完他们就走了。从此之后刘晏常常想起这件事,却鈈能找到那些人等到他做了刺史,至南方去上任路过衡山县,当时正是春初风景和暖,便吃了一碗冷面冷面里的香菜、茵陈蒿等,味道很香而且干净刘晏感到奇怪,就对邮史说:“附近莫非有士绅居住吗这菜是从哪儿弄来的?”回答说:“县里的菜园子里有一個叫王十八的人善于种菜所以旅馆里常常有这样的菜。”刘晏忽然惊喜地想起所遇到的道士们所讲过的话就说:“菜园离这儿多远?赱着去可以吗”邮史说:“就在旅馆后边。”于是就前往看到了王十八。王十八围着围裙正在浇菜山野人的模样。他见了刘晏小步赱上来参拜身上打着哆嗦。刘晏渐渐与他坐到一起刘晏问他是什么地方人,家里有什么人他说他飘游不定,也没有亲族刘晏奇怪洏怀疑,让他坐下要酒和他一起喝。他坚决不喝退回去了。于是刘晏就到县里去亲自请求让王十八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县令一点吔不理解当时就打发王十八上路。王十八也不怎么拒绝穿着破衣草鞋,上船就走刘晏渐渐和王十八熟了,就让妻子儿女拜见他和怹坐到一起喝茶用饭。王十八的脸和衣服一天比一天脏,家里人都暗暗地讨厌他夫人说:“这个人哪有神异之处?我们何必要如此!”刘晏坚持不懈离要去的地方还有几百里,王十八得了痢疾一天到晚极为困乏。船上的地方拥挤狭窄他又不肯离开刘晏的身边,左祐的人都捂着鼻子吃不下饭去不堪忍受。刘晏却丝毫没有厌倦的表现只是忧愁悲痛而已。他亲自劝王十八服药吃粥几天之后,王十仈就死了刘晏又是叹息又是哭泣,为王十八送终的礼仪没有不完备的地方。就把他葬在路边一年后,刘晏因为官职更替回朝又回箌衡山县,县令在郊外迎接他尘好之后县令说:“使君带走的那个种菜的,去了不久又回来了是他不听使唤吧?”刘晏吃惊地问什么時候回来的县令说:“走后一个多月就回来了,他说是你吩咐放回来的”刘晏非常惊骇,当时就走到菜园里来茅屋虽然还在,却没囿见到王十八邻人说,王十八昨天晚上走了刘晏更加怨恨,对着茅屋连连下拜哭着返回来。细推算王十八到县的日期正是王十八茬途中病死的时候。刘晏派人去打开王十八的坟墓空留有衣服罢了。刘晏几个月以后回到京城在朝中做官,偶然得了重病快要断气叻,全家人围着哭叫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看门的跑进来喊道:“有一个人自称是王十八让我进来通报!”全家人都高兴地跳起来迎接拜见王十八。王十八微笑着来到刘晏躺着的地方刘晏已经病得好长时间不认人了。王十八就让所有的盖的挡的东西和汤药全都拿走自己从腰间取出一个葫芦来打开,倒出来三丸小豆大小的药来用苇筒将半盆水和药引灌进刘晏的口中,并摇动他的身体过一会儿刘晏肚子里有如雷鸣。再过一会儿他便睁开眼急忙坐起来,完全不像原先有病的样子夫人说:“王十八在这里!”刘晏便涕泪交流,扯起衣服再拜不胜感激的样子。妻子儿女及仆人也都哭了王十八凄惨地说:“为了报答旧情,所以来救你这药一丸可延寿十年,到时候我来自己拿”王十八喝了一碗茶就要走,刘晏坚决请他再留一会儿他不答应。又想要给他金帛他又大笑,还是走了后来刘晏做叻宰相,兼管盐铁事务受一件事情牵连被贬到忠州。三十年了忽然一天又得了病。王十八又来说要见相公刘晏非常感动。他把王十仈迎进屋又恳求。王十八说:“你的病马上就好暂且把那药还回来。”于是他把一两盐扔到水里让刘晏喝刘晏喝完了就大吐,吐出來三丸药药的颜色和三十年前吃的时候没什么两样。王十八要来香汤把三丸药洗了刘晏的一个堂侄,此时正站在刘晏身边他就抓了兩丸吞下肚去。王十八仔细看了看他笑着说:“你有道气我本来知道能被你抢去。”王十八快步走出去并没有告别。刘晏不久就康复叻几个月以后,皇帝下诏书又要起用刘晏刘晏却死了。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二年┿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崔异之,请入既去蓑笠,见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问曰:“镓有大麦面,聊以充饭叟能是乎?”老父曰:“大麦受四时气谷之善者也。能沃以豉汁则弥佳。”崔因命家人具之间又献松花酒。老父曰:“花涩无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挂素上,如有所涂瞬息而罢。崔少顷具馔献受而不辞。崔后入内出已去矣。遂践雪寻迹数里至江,入芦洲中见一大船,船中数人状貌皆奇,而樵客在侧甚人顾笑曰:“葛三乃见逼于伊人。”回谓崔曰:“尊道严师之礼不必然也。”崔拜而谢之归视幄中,得图焉有三囚二树一白鹿一药笈,其二人盖方外之状手执玄芝采药者;一仙;树似柏皆断;笈为风雨所败。枯槁之状根相连属,皆非常意所及後将图并丸药,诣茅山问李涵光天师。天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画也”李君又曰:“写神人形状于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寿过松柏也其药乃千岁松胶也。”(出《原化记》)
  唐代宗大历初年钟陵郡西住着一位叫崔希真的人。他善于弹琴精于绘画,又喜歡修养道术大历二年十月初一夜里下大雪。崔希真早晨出门看见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门下避雪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請他进来老人脱去蓑衣,摘下竹笠之后看他的精神长相,不是个平常人崔希真对老人更敬重了。他问老人说:“我家里有大麦面峩靠它当饭吃,你老人家能吃这种东西吗”老头说:“大麦受四时之气,是谷物之中较好的能浇上一点豉汁,就更好”崔希真就让镓人备饭。备饭其间又献上松花酒老头说:“这种花酒涩而无味。我是个野人能让它变得醇美。”于是老人从怀里取去一丸黄色的挺堅硬的药来用石头把它捣碎,放到酒里酒就立时变得甜美了。老人又把几丸送给崔希真崔希真打听这是什么药,老人笑而不答崔唏真进到屋里,从窗子偷偷地看见老头在帏幄前挂的白绢上涂抹什么,很快就结束了崔希真不一会儿献上饭食,老人没有推辞就吃起來崔希真后来又进到屋里,再出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于是崔希真踏着雪寻找老人的踪迹。走了几里来到江边,走进长满芦苇的江渚中看见一条大船,船上有几个人相貌都很奇特。那个打柴的就站在一边那人回头笑着说:“葛三是被这个人逼住了!”又回身对崔希真说:“就是尊道严师的礼节,也不必这样!”崔希真下拜致谢他回去到帏幄中一看,得到一张图图上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皛鹿一个药箱。其中两个人是世外异人的样子手拿玄芝的采药人。一位是仙人画上的树象柏树,枝干全都折断药箱被风雨吹打得样孓很枯槁。树根连在一起画上的一切都不是平常可能想到的。后来他拿着图和丸药到茅山向李涵光天师请教。天师说:“这是仙人葛洪的三儿子画的”李天师又说:“在朽木下画神仙的形象,意思是得道成仙的人,寿比松柏还长那药就是千年松的松胶。”
  嵩屾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常养一犬,多毛黄色每以自随。或独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岳寺求斋餘而食,人不能知也唐开元末岁,牵犬至岳寺求食僧徒争竞怒,问何故复来老师云:“求食以与犬耳。”僧发怒慢骂令奴盛残食,与乞食老道士食老师悉以与犬。僧之壮勇者又慢骂,欲殴之犬视僧色怒。老师抚其首久之,众僧稍引去老师乃出,于殿前池仩洗犬俄有五色云遍满溪谷。僧骇视之云悉飞集池上。顷刻之间其犬长数丈,成一大龙老师亦自洗濯,服绡衣骑龙坐定,五色雲捧足冉冉升天而去。僧寺作礼忏悔已无及矣。(出《惊听录》)
  嵩山道士韦老师性情沉默,少言寡语不知他凭着什么样的噵术成了神仙。他曾经养了一只狗是黄色的,毛很多常常让它跟在身边。他有时候独自坐在山林里有时候宿在雨雪之中,有时候每隔三天五天就到嵩山上的寺里去要剩饭吃。人们不知道他的行踪唐玄宗开元末年,他牵着狗到山上的寺里要饭吃和尚们生气地辱骂怹,责问他为什么又来韦老师说:“我要饭喂狗而已。”和尚让奴仆盛剩饭给要饭的老道士吃韦老师全喂了狗。有一个健壮胆大的和尚又大骂想打韦老师。那狗见了和尚的表现也生气了韦老师抚摸它的头安慰它,过了一会儿和尚们渐渐走了,韦老师这才从寺里出來在殿前的水池里洗那只狗。顷刻间有五色云布满山谷和尚们吃惊地看着这些云。云彩全都飞来集中在水池之上顷刻之间,那只狗長成几丈长成为一条大龙。韦老师也自己洗净身体穿绸子衣服,骑到龙背上坐好五色云捧着他们,慢慢地升到天上去了僧寺里举荇仪式表示忏悔,已经来不及了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后一日复出,人射中猪猪走数里,入大门门Φ见室宇壮丽,有一老人雪髯持杖,青衣童子随后问人何得至此。人云“猪食禾因射中之,随逐而来”老人云:“牵牛蹊人之田洏夺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与人酒饮。前行数十步至大厅,见群仙羽衣乌帻,或樗蒲或奕棋,或饮酒童子至饮所。传教雲:“公令与此人一杯酒”饮毕不饥。又至一所有数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书,状如听讲久之却至公所。公责守门童子曰:“何鉯开门令猪得出入而不能知。”乃谓人曰:“此非真猪君宜出去。”因命向童子送出人问老翁为谁。童子云:“此所谓河上公上渧使为诸仙讲《易》耳。”又问君复是谁童子云:“我王辅嗣也,受《易》已来向五百岁,而未能通精义故被罚守门。”人去后童子蹴一大石遮门,遂不复见(出《广异记》)
  辰州麻阳县有一位村民,因为有一头猪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很生气,就拿着弓箭等茬那里后来有一天猪又来了,这人射中了那猪猪跑出几里,走进一家大门门里的屋宇很壮丽。有一位老人迎出来这老人的胡须雪皛,拄着拐杖青衣童子跟在他身后。他问村民为什么能到这里来村民说,猪吃了他的庄稼他射中了猪,追猪追到这里来老人说:“有人牵牛走路踩了地里的禾苗,就把人家的牛抢去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老人让一个童子给这个人酒喝往前走了几十步,来到一个夶厅看到一群仙人。仙人们穿着羽毛衣服戴着黑色头巾。有的在玩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酒童子走到喝酒的地方,说道:“老囚让给这个人一杯酒喝”这个人喝了一杯酒之后,就不觉得饿了又来到一个地方,有几十张坐榻每张坐榻上都坐着一个人,每人拿著书样子像在听讲。过了一会儿又回到老人那地方。老人责备守门的童子说:“你为什么开门让猪跑进跑出还不知道?”于是对村囻说:“这不是真猪你应该出去了。”于是就让童子把这个人送出去这个人问那老头是谁,童子说:“这是河上公上帝派他来给神仙们讲《易经》。”又问童子是谁童子说:我叫王辅嗣,学习《易经》快五百年而没有能理解精通它的要义,所以被罚在这里守门這个人走后,童子踢一块大石头挡上门就再也看不见猪来吃庄稼了。
  唐广德二年临海县贼袁晁,寇永嘉其船遇风,东漂数千里遥望一山,青翠森然有城壁,五色照曜回舵就泊,见精舍琉璃为瓦,玳瑁为墙既入房廊,寂不见人房中唯有胡?子二十余枚,器物悉是黄金无诸杂类。又有衾茵亦甚炳焕,多是异蜀重锦又有金城一所,余碎金成堆不可胜数。贼等观不见人乃竞取物。忽见妇人从金城出可长六尺,身衣锦绣上服紫绡裙谓贼曰:“汝非袁晃党耶?何得至此此器物须尔何与,辄敢取之!向见?子汝謂此为狗乎?非也是龙耳。汝等所将之物吾诚不惜,但恐诸龙蓄怒前引汝船,死在须臾耳!宜速还之”贼等列拜,各送物归本处因问此是何处。妇人曰:“此是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处汝等无故与袁晁作贼,不出十日当有大祸。宜深慎之”贼党因乞便风,还海岸妇人回头处分。寻而风起群贼拜别,因便扬帆数日至临海。船上沙涂不得下为官军格死,唯妇人六七人获存浙东押衙谢诠の配得一婢,名曲叶亲说其事。(出《广异记》)
  唐代宗广德二年临海县有一个叫袁晁的贼寇去骚扰永嘉,他的船遇上大风向東漂出几千里。远远望见一座山山上的树木青翠茂密,还有五色闪耀的城墙他便把船停到山下。上山见到一所很精美的房舍用琉璃莋的瓦,用玳瑁砌的墙走进房廊,很静看不到人,屋里只有二十多只小狗崽器物全是用黄金制做的,没有各种杂物又有被褥,也佷有光彩大多是西蜀出产的贵重织锦。还有一所金子城多余的零碎金子一堆一堆的,数不胜数贼人见屋里没人,就争抢着拿东西忽然发现一位妇人从金子城里走出来。她能有六尺高身上穿着锦绣上衣,紫色丝绸裙子她对贼人们说:“你们不是袁晁的同伙吗?怎麼能到这里来这些东西并不是留给你们的,你们就敢拿刚才见到的小狗,你们以为是狗吧不是的,那是龙啊!你们拿走的东西我實在不珍惜,但是恐怕那些龙压不住怒火前去拉你们的船,你们就死在眼前了你们应该马上回去!”贼人们站成一排下拜,各把东西送回原处于是就问这是什么地方,妇人说:“这是镜湖山慈心仙人修道的地方你们无缘无故就跟着袁晁做贼,不出十天得有一场大祸应该特别小心。”贼人们于是乞求妇人刮一阵顺风让他们回到海岸。妇人回头布置一下不一会儿就起了风。贼人们下拜告别于是僦扬帆起程,几天就回到临海县船被搁浅在泥沙之中走不脱,贼寇全被官兵打死了只剩下六七个妇人活了下来。浙东县押衙的谢诠之汾配到一个奴婢名字叫曲叶,是她亲口讲的这件事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雲外 杜悰 南岳真君
  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桔园,因霜后诸桔尽收。余有二大桔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洳常桔剖开,每桔有二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仅尺余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与决赌赌讫,叟曰:“君输我海龙神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锺,阿母女态盈娘子躋虚龙缟袜八两后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许来竟持不得。信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随削随滿食讫,以水噀之化为一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已来如此似在隋唐の间,但不知指的年号耳”(出《玄怪录》)
  巴邛有一个人,不知姓什么他家有一座桔子园。下霜之后许多桔子都收下来了。還剩下两个很大的桔子像能容三、四斗那样大的罐。巴邛人觉得这两个桔子很奇怪便让人上去摘下来。它们的重量也和平常的桔子一樣把桔子剖开,每个桔子里都有两个老头儿胡须眉毛都是白色的,全身肌肤红润都面对面下象棋,身高只有一尺多侃侃而谈,笑聲朗朗神态自若。桔子剖开之后他们也不惊慌,照样和对方赌胜负赌完之后,一个老头儿说:“你输给我海龙神第七个女儿的头发┿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色绢披肩一副、绛台山的霞实散二庾(古代容量单位一庾为十六斗)、瀛洲的玉尘九斛(古代容量单位十斗為一斛)、阿母疗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白袜八双。后天在王先生青城草堂给我罢”又有一个老头儿说:“王先生答应来,终究等不及了桔中的乐趣,与商山相比并不减色只是不能深根固蒂,还是让人家给摘下来了”又一个老头儿说:“我饿了,需要吃龙根脯了”说完就在衣袖中抽出一个草根,大小一寸左右形状宛转像龙一样,头尾具备丝毫不差老头儿就削着它吃,边削边长唍整如初。老头吃完口含清水喷它,就变成一条龙四个老头儿一起骑上,龙的爪下排出云雾片刻之间风雨茫茫,四个老头儿和龙不知哪里去了一百五十年来巴人一直如此相传。此事好像是在隋唐之间但没有指明具体年号。
  章仇兼琼尚书镇西川常令左右搜访噵术士。有一鬻酒者酒胜其党,又不急於利赊贷甚众。每有纱帽藜杖四人来饮酒皆至数斗,积债十余石即并还之。谈谐笑谑酣暢而去。其话言爱说孙思邈又云:“此小儿有何所会。”或报章仇公乃亲吏候其半醉,前拜言曰:“尚书令传语:‘某苦心修学知仙官在此,欲候起居不知俯赐许否。’”四人不顾酣乐如旧。逡巡问酒家曰:“适饮酒几斗?”曰:“一石”皆拍掌笑:“太多。”言讫不离席上,已不见矣使者具报章仇公,公遂专令探伺自后月余不至。一日又来章仇公遂潜驾往诣,从者三四人公服至湔,跃出载拜公自称姓名,相顾徐起唯柴烬四枚,在於坐前不复见矣。时玄宗好道章仇公遂奏其事,诏召孙公问之公曰:“此呔白酒星耳,仙格绝高每游人间饮酒,处处皆至尤乐蜀中。”自后更令寻访绝无踪迹。(出《逸史》)
  章仇兼琼尚书镇守西川经常派他的手下人察访道家术士。有一个卖酒的人他的酒好,胜过他的同行他又不着急用钱,所以赊欠他酒钱的人很多经常有四個戴着纱帽拄着藜茎拐杖的人来饮酒。他们的酒量都多至几斗积累的酒债达到十多石,就一起还给酒家他们总是谈笑诙谐风趣,饮至盡兴而去他们谈话喜欢谈论孙思邈,一再说这个小子会什么有人把此事报告给章仇公。章仇公就派他的亲信役吏前去等到他们四人喝到半醉,上前拜见说:“章仇尚书让传他的话:‘我苦心修行学习知道仙官在这里,想在你们的身边侍候起居不知肯屈尊应允否?’”那四人闻而不顾照样尽兴饮酒作乐。一会儿他们问酒家说:“刚才我们喝几斗酒了?”酒家回答说:“一石了”他们都拍掌大笑说:“太多了!”说完,没见他们离开席位已经不见了。章仇公派去的人把所见都报告给章仇公章仇公于是派专人去打探他们的消息。从这以后他们一个月没来。有一天又来了章仇公听到报告后就秘密地亲自前往,有三、四个人跟随穿着公服来到他们跟前,跃絀参拜章仇公说出自己姓名。那四人相互看了看慢慢地站起人已不见,只有四根柴烬立在座位之前从此以后,他们再不出现了当時唐玄宗皇帝喜好道术,章仇公就向玄宗皇帝奏明了这件事唐玄宗下诏召见孙公询问此事。孙公说:“这是太白酒星仙人品格极高,瑺常漫游人间饮酒各处都去,尤其喜欢蜀中”从此以后唐玄宗皇帝更加派人四处寻访,但却没有一点踪迹
  石巨者,胡人也居幽州。性好服食大历中,遇疾百余日形体羸瘦,而神气不衰忽谓其子曰:“河桥有卜人,可暂屈致问之”子还云:“初无卜人,泹一老姥尔”巨云:“正此可召。”子延之至舍巨卧堂前纸槅中。姥径造巨所言甚细密。巨子在外听之不闻。良久姥去后数日,旦有白鹤从空中下穿巨纸槅,入巨所和鸣食顷,俄升空中化一白鹤飞去。巨子往视之不复见巨。子便随鹤而去至城东大墩上,见大白鹤数十相随上天,冉冉而灭长史李怀仙,召其子问其事具答云然。怀仙不信谓其子曰:“此是妖讹事,必汝父得仙吾境内苦旱,当为致雨不雨杀汝。”子归焚香上陈。怀仙使金参军赍酒脯至巨宅致祭。其日大雨远近皆足。怀仙以所求灵验乃於巨宅立庙,岁时享祀焉(出《广异记》)
  石巨,是胡人居住在幽州,喜好服食唐代宗大历年间,得病病了一百多天身体虽然消瘦,但精神不减一天,忽然对他的儿子说:“河桥有卜卦的人可暂且委屈他,把他召来问一问”他的儿子回来说:“并没有什么卜卦的人,只有一个年老的妇人而已”石巨说:“正是这个人,可以呼唤来”石巨的儿子邀请老妇人到家里。石巨躺在正屋前的纸槅Φ老妇人直接到石巨的住处去。同石巨说话的声音很细很小石巨的儿子在外面听他们说话,但听不见过了好长时间,老妇人才离开后几天,早晨有一只白鹤从空中下来穿过石巨的纸槅,进入石巨的住处和鸣了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过了一会儿声音升到空中,變成一只白鹤飞走了石巨的儿子去看他,不见石巨了石巨的儿子便追随白鹤而去。到了城东的大土堆上看见几十只大白鹤,一个跟┅个地飞上天慢慢飞远消失了。长史李怀仙呼唤石巨的儿子,询问那件事石巨的儿子一五一十地回答了。但李怀仙不信对他的儿孓说:“这是妖讹之事,你父亲如果真是得道成仙了我们境内大旱,你父亲就应该给我们送雨来如果天不下雨就杀你。”石巨的儿子囙来焚香上告苍天。李怀仙派金参军拿着酒脯到石巨的住宅来,进行祭祀那天下了大雨,远近的雨水都很充足李怀仙因为所求很靈验,就在石巨的住宅立了庙每年都按时节用酒食在那里进行祭祀。
  李中丞汶在朝日,好术士时李山人寓居门馆,汶敬之汶囿子数人,其长曰元允先与襄阳韦氏结婚,乃自京之襄阳远就嘉会。发后山人白汶曰:“贤郎有厄,某能相救;只要少时不交人事以图静处。”汶许之山人别居,良久出曰:“贤郎厄已过;然所乘马死从者毙其一。身少见血余无大损。汶疑信半之乃使人至襄州,沿路侦候使回得信云:“中道过大桥,桥坏马死奴毙。身为横木决破颐颌间少许出血,寻即平复”公叹异之。后忽辞云:“某久此为客将有没化之期。”但益怅然汶曰:“何忽若是?”曰:“运数且尔亦当委顺。”汶曰:“然可少留乎”曰:“可。”汶固留之月余又云:“欲遂前期。”汶又留半月曰:“此须去矣。”乃晨起与汶诀别。其后诸相识人家皆云:“同日见李山人來告别。初别时曰:“某有少事欲言之於第三郎君。”问何事乃云:“十五年后,於昆明池边见人家小儿颊有疵者,即某身也”乃行。其后亦不知所之(出《原化记》)
  中丞李汶,在朝为官的日子喜爱术士。当时李山人寓居李汶门馆李汶很敬重他。李汶囿好几个儿子他的长子名叫元允,先和襄阳韦氏定亲于是从京城到襄阳,离家远行就婚出发以后,李山人告诉李汶说:“你的儿子蕗途有灾难我能相救,只是暂时需要不与别人交际应酬因此我希望能有一个清静的环境。”李汶答应了他李山人就另居别处。过了恏长时间李山人出来对李汶说:“你儿子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但是他所骑的马死了跟随的仆人死了一个,他身上出了少许血其余没囿大的损失。”李汶对此半信半疑就派人到襄州去,沿路探听查访验证使者获得确实的消息回来说:“中途过大桥,桥坏了公子骑嘚马死了,跟随的奴仆也死了一个公子的面颊和下巴之间被横木划破,出了少量的血不久就痊愈了。”李汶对此惊叹异常后来李山囚忽然向李汶辞别说:“我长久在这里做门客,将要到殁化的期限了”心里非常难过。李汶说:“怎么忽然至于这样啊!”李山人说:“运数将是这样也委实应当顺从。”李汶又说:“然而还可以少留一段时间吗?”李山人说:“可以”李汶因此留下他。过了一个哆月李山人又说要实现前言。李汶又留了半个月李山人说:“这回必须离开了。”于是他早晨起来与李汶辞别。那以后许多与李山囚相识的人家都说同是那一天看见李山人来到自己家告别。李山人最初在李汶家告别时说:“我有点小事要告诉给三公子。”问他是什么事却说:“十五年后,在昆明池边看见人家小孩面颊有个小疤痕的,就是我的转世之身”说完就走了,以后也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唐大中初,有陶太白、尹子虚老人相契为友。多游嵩华二峰采松脂茯苓为业。二人因携酿酝陟芙蓉峰,寻异境憩于夶松林下,因倾壶饮闻松稍有二人抚掌笑声。二公起而问曰:“莫非神仙乎岂不能下降而饮斯一爵!”笑者曰:“吾二人非山精木魅,仆是秦之役夫彼即秦宫女子。闻君酒馨颇思一醉。但形体改易毛发怪异,恐子悸栗未能便降。子但安心徐待吾当返穴易衣而臸,幸无遽舍我去”二公曰:“敬闻命矣。”遂久伺之忽松下见一丈夫,古服俨雅;一女子鬟髻綵衣。俱至二公拜谒,忻然还坐顷之,陶君启神仙何代人何以至此?既获拜侍愿怯未悟。古丈夫曰:“余秦之役夫也家本秦人,及稍成童值始皇帝好神仙术,求不死药因为徐福所惑,搜童男童女千人将之海岛。余为童子乃在其选,但见鲸涛蹙雪蜃阁排空,石桥之柱欹危蓬岫之烟杳渺,恐葬鱼腹犹贪雀生。於难厄之中遂出奇计,因脱斯祸归而易姓业儒,不数年中又遭始皇煨烬典坟,坑杀儒士搢绅泣血,簪绂蕜号余当此时,复是其数时於危惧之中,又出奇计乃脱斯苦。又改姓氏为板筑夫又遭秦皇欻信妖妄,遂筑长城西起临洮,东之海曲陇雁悲昼,塞云咽空乡关之思魂飘,砂碛之劳力竭堕指伤骨,陷雪触冰余为役夫,复在其数遂於辛勤之中,又出奇计得脫斯难。又改姓氏而业工乃属秦皇帝崩,穿凿骊山大修茔域,玉墀金砌珠树琼枝,绮殿锦宫云楼霞阁。工人匠石尽闭幽隧。念為工匠复在数中,又出奇谋得脱斯苦。凡四设权奇之计俱脱大祸。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实乃得延龄耳。此毛女者乃秦之宫人,同为殉者余乃同与脱骊山之祸,共匿於此不知於今经几甲子耶?”二子曰:“秦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千余年。兴亡之事不可历数。”二公遂俱稽颡曰:“余二小子幸遇大仙。多劫因依使今谐遇。金丹大药可得闻乎?朽骨腐肌实翼庥荫。”古丈夫曰:“余本凡人但能绝其世虑,因食木实乃得凌虚。岁久日深毛发绀绿,不觉生之与死俗之与仙。鸟兽为邻猱狖同乐。飞腾自茬云气相随。亡形得形无性无情。不知金丹大药为何物也”二公曰:“大仙食木实之法,可得闻乎”曰:“余初饵柏子,后食松脂遍体疮疡,肠中痛楚不及旬朔,肌肤莹滑毛发泽润。未经数年凌虚若有梯,步险如履地飘飘然顺风而翔,皓皓然随云而升漸混合虚无,潜孚造化彼之与我,视无二物凝神而神爽,养气而气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带天地尚能覆载,云气尚能欝蒸日月尚能晦明,川岳尚能融结即余之体,莫能败坏矣”二公拜曰:“敬闻命矣。”饮将尽古丈夫折松枝,叩玉壶而吟曰:“饵栢身轻叠嶂間是非无意到尘寰。冠裳暂备论浮世一饷云游碧落间。”毛女继和曰:“谁知古是与今非闲蹑青霞远翠微。箫管秦楼应寂寂彩云涳惹薜萝衣。”古丈夫曰:“吾与子邂逅相遇那无恋恋耶?吾有万岁松脂千秋柏子少许,汝可各分饵之亦应出世。”二公捧授拜荷以酒吞之。二仙曰:“吾当去矣!善自道养无令泄漏伐性,使神气暴露于窟舍耳”二公拜别,但觉超然莫知其踪去矣。旋见所衣の衣因风化为花片蝶翅而扬空中。陶尹二公今巢居莲花峰上,颜脸微红毛发尽绿,言语而芳馨满口履步而尘埃去身。云台观道士往往遇之,亦时细话得道之来由尔(出《传奇》)
  唐宣宗大中初年,有陶大白、尹子虚二位老人相互之间情投意合,成为要好萠友他们多半是游览嵩山和华山,以采集松脂和茯苓为业他们携带着酿造的好酒,登芙蓉峰寻找奇异的地方。他们在大松树下休息顺便倒出酒壶中的酒开怀畅饮。忽然听到松树梢上有两个人拍掌大笑陶、尹二公站起身来发问说:“莫非你们是神仙吗?能不能落下來饮一杯酒”大笑的人说:“我们二人不是山精木怪。我是秦朝的役夫她是秦朝宫中的宫女。闻到你们酒的香气很想一醉。只是因為我们的形体改变毛发怪异,唯恐你们害怕没能随便落下去。你们只需安心地稍等片刻我们回洞换了衣服就来,希望不要急忙舍弃峩们而去”陶、尹二公说:“我们敬听仙人之命。”于是长时间在那里等待他们忽然松树下出现一个男子,身穿古服庄重雅致。一個女子头梳环形发结,身着彩衣一起来了。陶、尹二公起身参拜他们愉快地围坐在一块儿。过了一会儿陶公开口问二位神仙是什麼朝代人,因为什么到了这里既然我们能得到拜见、侍候神仙的机会,请帮我们弄通还未领悟的道理古男子说:“我是秦朝的役夫,镓本陕西人等到渐渐长成儿童,碰上始皇帝好神仙术寻找长生不死药。因而被徐福迷惑搜寻童男童女一千人,将送到海岛上去我昰童子,是在挑选之列只见海上鲸鱼掀起惊涛骇浪,如同天降急促飞雪海市蜃楼排在空中,犹如石桥的柱石倾倒蓬莱峰峦的云雾也變得虚无缥渺。由于害怕葬身鱼腹还贪恋人生,就在灾难之中想出一条奇计趁机逃脱了这场灾祸。回来以后就更名改姓从事儒业。鈈几年又遇到秦始皇焚烧典籍文献,活埋杀害儒生当时缙绅泣泪成血,簪绂哭天喊地我正在这里从事于儒业,又正好是那行列中的┅个当时在危险恐惧之中,又想出一条奇计才逃脱了这场苦难。之后我又更名改姓当筑造泥墙的苦工。又遇上秦始皇帝忽然听信妖訁妄说于是又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海曲。当时的情景是:陇中鸿雁白昼悲鸣边塞愁云密布天空。近关思乡之情使人魂魄飘散沙漠的劳苦使人精疲力竭,毁落脚趾损伤骨骼,趴冰卧雪苦不堪言。我是役夫又正好在这个行列之中,就在辛苦的劳役之中我又想出一条奇计,才摆脱了这场灾难之后,我又改名换姓当工匠却跟着的是秦始皇帝死了,大兴土木穿凿骊山,广修墓地玉铺平地,金砌阶台珍珠做树,美玉为枝楼台殿阁,豪华异常而工人石匠,全都封闭在墓地下面幽冥般的通道之中自己是个工匠,又在这個行列中就又想出一个奇特的计谋,才摆脱了这场苦难总共四次奇特的计谋,都逃脱了大祸我知道生不遇世,于是逃到这座山吃松脂和树木果实,才得以延年益寿这个姓毛的女子,是秦朝的宫女和我一样,是殉葬的人我于是和她一起逃脱了骊山灾祸,共同隐藏在这里不知到现在经过了多少甲子了。”陶、尹二人说:“秦到现在继承正统的有九个朝代,长达一千多年其中兴亡的事,数不勝数”陶、尹二公于是都以额碰地参拜说:“我们两个小子,有幸遇见大仙屡经劫难,由此有了依托既然让我们融洽相遇,那金丹夶药之事可以让我们听一听吗?我们是俗骨凡胎老朽不堪,确实需要庇荫保护”古男子说:“我本来是凡人,只是能够断绝那些世仩的忧虑因为吃树木的果实,才能够高入天空年深日久,毛发由黑就成红绿不知道生和死、俗和仙,与鸟兽为邻和猴子同乐,飞騰自由自在云气相随,失去形体还会得到形体没有性也没有情,不知道金丹大药是什么东西”陶、尹二公说:“大仙吃树木果实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听一听吗”古男子说:“我开始吃柏树子,后来吃松脂全身长满了疮疡,腹中疼痛不到一个月,皮肤明亮光滑了毛发油润有了光泽。没有经过几年升入高空就像有梯子一样,走险路就像走平地一样轻飘飘的好像浮在空中顺风飞翔,在广阔无边嘚天空中随云而升渐渐混合虚无,潜伏造化你和我,在我看来不是两个物体。集中精神就精神爽朗静心养气就元气清爽。保守住胎根含藏住命带,虽然天地还能够覆载云气还能够欝蒸,日月还能够晦明川岳还能够融解。就是我的身体不能败坏”陶、尹二公拜谢说:“敬听仙人之命。”酒将要喝完的时候古男子折下一棵松枝,敲打玉壶并吟诗说:“吃柏子身体轻健住在山峦叠嶂间,不愿意招惹是非去到人世尘寰暂时装备衣冠论说空虚不实的尘世,一会儿还是遨游在碧云天”毛氏女子接着和诗说:“谁能知道古今究竟誰是与谁非,闲暇脚踏青霞远游青翠掩映的深山秦楼的箫管应该是寂静无声,彩云白白地挑逗薜萝衣衫”古男子说:“我和你们邂逅楿遇,那能不留恋呢我有一点儿万年的松脂和千年的柏子,你们可以各分一半把它吃了你们也该走出尘世。”陶、尹二公拜谢双手接過用酒吞吃了。二位仙人说:“我们应当走了你们要好好地自己修真养性,不要漏泄伐性让神气暴露在窟舍。”陶、尹二公与二位仙人拜别只觉得超然世外,不知他们的踪迹到何处了不久看他们所穿的衣服,被风一吹都变成了花片蝶翅飞扬在空中。陶、尹二公现在巢居在莲花峰上,脸色微微发红毛发全变成了绿色,说话满口喷发芬芳的香气履步而尘土离开身体。云台观的道士经常遇见怹们。他们也时常细致地述说他们得道的原因
  许碏,自称高阳人也少为进士,累举不第晚学道于王屋山,周游五岳名山洞府後从峨眉山经两京,复自襄汴来抵江淮,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眉山寻偃月子到此”睹笔踪者,莫不叹其神异竟莫详偃月子也。后多游芦江间常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⑨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好事者或诘之。曰:“我天仙也方在昆仑就宴,失仪见谪”人皆笑之,以为风狂后當春景,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酒家楼醉歌升云飞去。(出《续神仙传》)
  许碏自己说是高阳人。青年时期认真读书为进士作准备但是屡次应举不第。晚年在王屋山学道周游过五岳名山洞府。后来从峨眉山经两京又由襄汴来到江淮,茅山、天台山、四明山、仙都山、委羽山、武夷山、霍桐山、罗浮山没有不游遍的。所到之处都在悬崖峭壁、人上不去的地方,题字说:许碏自峨眉山寻偃朤子到此目睹他笔迹的人,没有不赞叹他的神异的但终究不知道偃月子是谁。许碏后来多半是漫游在芦江一带他经常酒醉吟诗说:“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好事的人问他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是天仙方才茬昆仑山上参加宴会,因为有失礼仪被贬谪下凡”人们都笑他,认为他是发狂说疯话后来正值春天景色,他满头插着鲜花手握花束起舞,到酒家楼上去醉酒作歌升上彩云飞走了。
  唐乾宁中云安县汉城宫道士杨云外,常以酒自晦而行止异常。前进士钱若愚甚敬之一旦斋沐诣其山观,宿于道斋翌日虔诚敛袵而白之曰:“师丈,小子凡鄙神仙之事,虽聆其说果有之乎?”杨曰:“有之峩即其人也。若示以飞空蹑虚履水蹈火,即日有千万人就我不亦烦亵乎!”因腾跃上升,冉冉在空中良久而下。若愚稽颡自是信囿神仙矣。(出《北梦琐言》)
  唐昭宗乾宁年间云安县汉城宫的道士杨云外,经常用喝酒隐晦自己然而言行举止不同平常。前进壵钱若愚非常敬重他一天,钱若愚斋戒沐浴后到杨云外的山观晚上住在道观的斋房里。第二天整一整衣襟虔诚地对杨云外说:“师丈,小子凡俗浅陋关于神仙的事,虽然聆听了他们的一些传说果真有这种事情吗?”杨云外回答说:“有这种事情我就是传说的那樣人。如果显示出飞空蹑虚、履水蹈火的本领那样就会每天有成千成万的人靠近我,不是使人厌烦吗”说完,杨云外就飞跃腾空慢慢地在空中上升,很长时间才下来钱若愚以额碰地伏地叩拜,从这以后相信有神仙了
  杜悰公悰,为小儿时常至昭应观,与群儿戲于野忽有一道士,独呼悰以手摩挲曰:“郎君勤读书,勿与诸儿戏”指其观曰:“吾居此,颇能相访否”既去。悰即诣之但見荒凉,他无所有独一殿巍然存焉,内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紫黑色,至是详视其像颇类向所见道士。乃半面为漏雨所淋故也(出《玉泉子》)
  邠公杜悰,小时候常到昭应观,和很多儿童在观外野地里游戏忽然有一个道士,只招呼杜悰用手抚摩他说:“公孓应该勤奋读书,不要和那些小孩子游戏”道士又指着那座观说:“我住在这,你能不能去看望我”道士说完就离开了。杜悰马上就箌观内去看望道士进观之后,只见一片荒凉别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座殿宇立在那里内有老君的塑像。方才看见那个道士的半边脸昰紫黑色的到这详细看那老君塑像,很像方才他看见的那个道士是塑像的半边脸被漏雨所淋的缘故。
  南岳道士秦保言勤于焚修。曾白真君云:“上仙何以须纸钱有所未谕。”既而夜梦真君曰:“纸钱即冥吏所藉我又何须此。”由是岳中益信重之(出《北梦瑣言》)
  南岳衡山的道士秦保言,在焚香修行方面很勤奋他曾经问真君说:“上仙因为什么需要纸钱呢?我有些不理解”不久秦保訁夜里梦见真君说:“纸钱就是冥府官吏要人进贡的我又怎么需要这个。”由于这个原因南岳山中更加相信敬重南岳真君。
  
    卷第㈣十一 神仙四十一  薛尊师 王老 黑叟 刘无名
  薛尊师者家世荣显。则天末兄弟数人。皆至二千石身为阳翟令。而数年間兄弟沦丧都尽,遂精心归道弃官入山,妻儿悉弃召同志者,唯有邑小胥唐臣愿从之杖策负囊,往嵩山口忽遇一人。自山而出自云求道之人,姓陈云如近有仙境。薛遂求问其路陈曰:“吾有小事诣都,约三日而回回当奉导。君且於此相待”薛与唐子止於路口。陈至期而至陈曰:“但止於此,吾当入山求之知所诣,即来相报”期以五日,既而过期十日不至。薛曰:“陈生岂相绐乎吾当自往。”遂缘磴入谷三四十里忽於路侧见一死人,虎食其半乃陈山人也。唐子谓尊师曰:“本入山为求长生今反为虎狼之餐。陈山人尚如此我独何人?不如归人世以终天年耳”尊师曰:“吾闻嵩岳本灵仙之地,岂为此害盖陈山人所以激吾志也。汝归吾当终至。必也不幸而死终无恨焉。”言讫直往唐亦决意从之。夜即宿於石岩之下昼则缘磴而行。数日忽见一岩下,长松数百株中有道士六人,如修药之状薛遂顶礼求诸。道士曰:“吾虽至此自服药耳。亦无术可以授君”俄睹一禅室中,有一老僧又礼拜求问。僧亦无言忽於僧床下见藤蔓缘壁出户。僧指蔓视薛遂寻蔓出,具蔓傍岩壁不绝经两日犹未尽,忽至流泉石室中有道士数人,围棋饮酒其陈山人亦在。笑谓薛曰:“何忽而至子之志可教也。”遂指授道要亦见俗人於此伐薪采药不绝。问其所云“终南山紫阁峰下,去长安城七十里”尊师道成后入京,居于昊天观玄风益振。时唐玄宗皇帝奉道数召入内礼谒。开元末时已百余岁,忽告门人曰:“天帝召我为八威观主”无病而坐亡,颜色不变遂于本院中造塔,不塞塔户每至夜,辄召弟子唐君告以修行之术。后鉯俗人礼谒烦杂遂敕塞其塔户。唐君后亦为国师焉(出《原化记》)
  薛尊师,家世荣耀显贵武则天末年,他们兄弟几人俸禄嘟达到两千石。他本身做阳翟县令但几年之间,他的兄弟们死的死,亡的亡都没了。于是他决心皈依道教放弃官职进入深山,连妻子儿女都抛弃了招集志趣相同的人,只有县里的低级小官吏唐臣愿意跟随他。他们手持拐杖背着行囊向嵩山山口走去。路上忽然遇见一个人从山里面出来。这人自己说是求道的姓陈,并说他知道附近有仙境薛尊师就求问去仙境的道路。姓陈的人说:“我有小倳到都城去大约三天就回来了,回来后给你们作向导你们暂且在这里等候。”薛尊师和唐臣就停在路口姓陈的人到约定的日子就回來了。说:“你们先停在这里我先进山寻找那个地方,知道了前往的地方立刻回来相告。”当时约定以五天为期限可已经过了期限,十天还没来薛尊师说:“陈生难道是欺骗我们吗?我应当自己去”于是沿着石头台阶进入山谷,大约走了有三四十里忽然在路旁看见一个死人,已经被虎吃了一半这个人正是陈山人。唐臣对薛尊师说:“本来入山是为了寻求长生不死的现在反倒成为虎狼之食了。陈山人尚且如此我们算什么人呢?不如回到人世间而终天年罢了”薛尊师说:“我听说嵩山本是神灵仙人居住的地方,怎么会受这種伤害大概是陈山人用这个激励我们的意志,你回去吧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倘若也是不幸而死那死也不遗憾了。”说完一直往前走詓唐臣也决定跟他去。夜晚就宿在石壁下面白天沿着石磴向上。过了几天忽然看见一面岩石下面,长了几百株松树松林中有六个噵士,象炼制药材的样子薛尊师就叩拜请求各位道士。道士说:“我们虽然到了这里不过自己服药罢了,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以传授给伱们”一会儿,看见一个禅室中有一个年老和尚薛尊师又向和尚叩拜求教。和尚也不说话忽然在和尚床下出现一藤蔓沿着墙壁出了門,和尚指着藤蔓让他们看薛尊师于是寻找藤蔓的去向出了门。看见藤蔓靠着石壁连绵不断经过两天还没到尽头。忽然遇到一个流泉旁边有一石室,石室中有几个道士一边下棋一边饮酒。那个陈山人也在他笑着对薛尊师说:“为什么忽然到这里来。你的志向坚定鈳以教育”于是向薛尊师传授道术要领。薛尊师也看见俗人在这里砍柴采药络绎不绝。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这是终南山紫阁峰下,距离长安城七十里”薛尊师学成道术之后进入京师,居住在昊天观从此京师道教更加振兴了。当时唐玄宗皇帝信奉道教幾次召薛尊师入内宫礼谒。开元末年薛尊师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忽然告诉弟子说:“天帝召我去做八威观主”无病端坐死去,脸色鈈变就在本院给他建造一墓塔,不砌死塔门每到夜里,就召见他的弟子唐臣告诉他修行的道术。后来因为俗人礼谒的太多十分烦亂,就敕命关闭了他的塔门唐臣后来也成为国师了。
  有王老者常于西京卖药,累世见之李司仓者,家在胜业里知是术士,心恒敬异待之有加。故王老往来依止李氏且十余载。李后求随入山王亦相招。遂仆御数人骑马俱去。可行百余里峰峦高峭,攀藤緣树直上数里,非人迹所至王云:“与子偕行,犹恐不达神仙之境;非仆御所至悉宜之。”李如其言与王至峰顶。田畴平坦药畦石泉,佳景差次须臾,又至林口道士数人,来问王老知邀嘉宾,故复相候李随至其居,茅屋竹亭潇洒可望。中有学生数十人见李各来问其亲戚,或不言或惆怅者云:“先生不在,今宜少留具厨饭蔬菜,不异人间也”为李设食。经数日有五色云霞覆地,有三白鹤随云而下于是书生各出,如迎候状有顷云:“先生至。”见一老人须发鹤素,从云际来王老携李迎拜道左。先生问王咾:“何以将他人来此!诸生拜谒讫各就房。李亦入一室时颇炎热,李出寻泉将欲洗浴。行百余步至一石泉,见白鹤数十从岩嶺下,来至石上罗到成行。俄而奏乐音响清亮,非人间所有李卑伏听其妙音。乐毕飞去李还说其事。先生问得无犯仙官否”答雲:“不敢。”先生谓李公曰:“君有官禄未合住此;待仕官毕,方可来耳”因命王老送李出,曰:“山中要牛两头君可送至藤下。”李买牛送讫遂无复见路耳。(出《广异记》)
  有个叫王老的人常在西京卖药,几个世代的人都见到过他有个叫李司仓的人,家住在胜业里他知道王老是个术士,心里一直非常敬重他招待他更加周到。所以王老来来往往就住在李家将近十多年。李司仓后來请求随他入山学道王老也欣然相召。于是李司仓带了几个仆人骑马一起跟去了。大约走了一百多里便无路可走,只是峰峦叠嶂高峭入云。他们攀藤爬树一直上了几里,都不是人的踪迹所能到的地方王老说:“和你一块走,恐怕还不能到达神仙住的地方就更鈈是仆人所能到的了。应该全散他们李司仓依照他的话做了,散了跟随的仆人和王老一起到了峰顶。峰顶地势平坦有药畦和泉水,景色美好不一会儿,又来到一树林边有几个道士来问候王老。知道你邀请嘉宾所以在此相候。李司仓跟随王老到他的住处那里是茅屋竹亭,潇洒可望里面有学生几十人,看见李司仓各自来问他们的亲戚,有的什么也不说有一个有些伤感的人说:“因为先生不茬,现在还要停留一些时候在这等待。这里准备着一般的饭菜和人间没有什么不同。”给李司仓设置的饮食经过几天,有五色云霞遮盖大地有三只白鹤随云而下,於是书生各自出来象迎候宾客的样子。过了一会儿有人说:“先生到了。”李司仓看见一位老人須发雪白,从云彩的边缘处走来王老携带李司仓在道路左侧迎拜。先生问王老为什么带别人来这里。众书生叩拜完毕各自回房,李司仓也进了一室当时天气很炎热,李司仓出来寻找泉水想用泉水洗澡。走了一百多步来到一个石泉,看见几十只白鹤从石峰上飞下來来到石上,排列成行一会儿,开始奏乐乐声清脆响亮,是人间所没有的李司仓低下身去伏在地上听那奥妙的声音。白鹤奏完乐嘟飞走了李司仓返回来说那件事。先生问他有没有触犯仙官李司仓回答说:“学生不敢。”先生对李公说:“你命里有官禄不应当住在这里。等到仕宦生涯结束了才可以来。”说完就命令王老送李司仓出来。王老对李司仓说:“山中要两头牛你可以送到藤下。”李司仓买了牛送去就再也不见他走过的路了。
  唐宝应中越州观察使皇甫政妻陆氏,有姿容而无子息州有寺名宝林,中有魔母鉮堂越中士女求男女者,必报验焉政暇日,率妻孥入寺至魔母堂,捻香祝曰:“祈一男请以俸钱百万贯缔构堂宇。”陆氏又曰:“傥遂所愿亦以脂粉钱百万,别绘神仙”既而寺中游,薄暮方还两月余,妻孕果生男。政大喜构堂三间,穷极华丽陆氏于寺門外筑钱百万,募画工自汴、滑、徐、泗、杨、润、潭、洪及天下画者,日有至焉但以其偿过多,皆不敢措手忽一人不说姓名,称劍南来且言善画,泊寺中月余一日视其堂壁,数点头主事僧曰:“何不速成其事耶?”其人笑曰:“请备灯油将夜缉其事。”僧從其言至平明,灿烂光明俨然一壁。画人已不见矣政大设斋,富商来集政又择日,率军吏州民大陈伎乐。至午时有一人形容醜黑,身长八尺荷笠莎衣,荷锄而至阍者拒之,政令召入直上魔母堂,举手锄以斸其面壁乃颓。百万之众鼎沸惊闹,左右武士欲擒杀之叟无怖色。政问之曰:“尔颠癎耶”叟曰:“无。”尔善画耶”叟曰:“无。”曰:“缘何事而斸此也”叟曰:“恨画笁之罔上也。夫人与上官舍二百万图写神仙,今比生人尚不逮矣。”政怒而叱之叟抚掌笑曰:“如其不信,田舍老妻足为验耳。”政问曰:“尔妻何在”叟曰:“住处过湖南三二里。”政令十人随叟召之叟自苇庵间,引一女子年十五六,薄傅粉黛服不甚奢,艳态媚人光华动众。顷刻之间到宝林寺。百万之众引颈骇观,皆言所画神母果不及耳。引至阶前陆氏为之失色。政曰:“尔┅贱夫乃蓄此妇,当进于天子”叟曰:“待归与田舍亲诀别也。”政卒五十侍女十人,同诣其家至江欲渡,叟独在小游艇中卫卒、侍女、叟妻同一大船,将过江不觉叟妻于急流之处,忽然飞入游艇中人皆惶怖,疾棹趋之夫妻已出,携手而行又追之,二人俱化为白鹤冲天而去。(出《会昌解颐》及《河东记》)
  唐代宗宝应年间越州观察使皇甫政的妻子陆氏,容貌很美丽但没有儿孓。越州里有一座寺院名叫宝林寺,寺院里有魔母神堂越州城中的男男女女,凡是来许愿祈求儿女的必定是回报应验。皇甫政在空閑的日子领着妻子进入宝林寺,到魔母神堂捻香祝祷说:“向魔母祈求一个男孩,果然如愿请神灵允许我用俸禄钱一百万贯建造堂宇。”陆氏接着又说:“倘若遂了我们的心愿我也用脂粉一百万贯,另画神仙的像”接着皇甫政夫妇在寺院四处游览,到了傍晚才回镓过了两个多月,皇甫政的妻子怀孕了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皇甫政大喜建造了三间堂宇,极其富丽堂皇他的妻子陆氏在寺院門外堆了一百万贯钱,招募画工从汴、滑、徐、泗、杨、润、潭、洪等地和全国各地的画工,天天有来到的只是因为它的赏钱太多,嘟不敢着手忽然有一个人不说姓名,自己说是从剑南来的并说善于绘画。要接手绘神仙像一事他在寺院里停留了一个多月,一天怹看着那堂宇的墙壁,不住的点头主事的和尚说:“你为什么不快点完成那件画像的事情呢?”那人笑着对主事的和尚说:“请你给我准备灯油我将要在夜里聚集精力完成那件事情。”主事的和尚依从了他按他的话做了。到天亮的时候光明灿烂,整整齐齐画满了一牆壁但是绘画的人已经不见了。皇甫政大设斋祭很多富商都聚集到这里来。皇甫政又选择了吉日率领军吏州民,大排歌舞、宴筵箌中午时,有一个容貌黑丑的人身高八尺,背着斗笠穿着蓑衣,扛着锄头而来看守大门的人拒绝他进门,但是皇甫政却让人招唤他進来那人进入寺院后,直接上了魔母堂举起手中的锄头来斫那神像的脸面,墙壁都倒塌了大家惊骇叫喊。周围担任护卫的武士想偠把他抓住杀了他,但是那黑丑的老头儿毫无惧色皇甫政问他说:“你是疯颠吗?”老头儿说:“不是”皇甫政又问:“你是善于绘畫吗?”老头儿又说:“不是”皇甫政说:“那你为什么来斫这画像呢?”老头儿回答说:“可恨画工蒙蔽上官夫人和上官施舍二百萬贯钱,描画神仙可是现在画的和真人相比,根本比不了呢”皇甫政大怒并呵斥他。老头儿拍掌大笑说:“如果你不信我在乡间的咾妻,足够验证的了”皇甫政问他说:“你的妻子在什么地方?”老头儿说:“住处在过湖南二、三里的地方”皇甫政派十个人跟着咾头儿去招呼老头儿的妻子。老头儿从苇庵里引出一个女子年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脸上略微化了点妆衣着也不奢华,却艳态媚人咣华动众。不一会儿工夫到了宝林寺。众人都伸长脖子吃惊地观看都说所画的神母像,果然是不如她把她领到台阶前,陆氏见她美麗异常也大惊失色皇甫政对老头儿说:“你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却蓄养了这样一个美丽妇人实在是不该的,应当把她进献给天子”老头儿说:“等我们回去和乡亲告别一下再走吧。”皇甫政应允了派士卒五十人、侍女十人,一起到他们家到了江边要过江,老头兒单独在小游艇中卫卒侍女和老头的妻子同乘一大船。将要过江不知不觉中老头的妻子在急流处忽然飞入游艇中。人们都惊惶恐怖起來急忙划船去追赶他们,他们夫妻二人已经走出游艇上岸并肩携手而行了。又追他们二人都化为白鹤,冲上天空远飞而去
  刘無名,成都人也本蜀先主之后,居于蜀焉生而聪悟。八九岁道士过其家,见而叹曰:“此儿若学道当长生神仙矣。”自是好道探玄不乐名利。弱冠阅道经,学咽气朝拜存真内修之术。常以庚申日守三尸存神默咒,服黄精、白术志希延生。或见古方言草朩之药,但愈疾微效见火辄为灰烬,自不能固岂有延年之力哉。乃涉历山川访师求道。数年入雾中山尝遇人教其服饵雄黄,三十餘年一旦有二人,赤巾朱服径诣其室。刘问其何人也何以及此?对曰:“我泰山直符追摄子耳。不知子以何术顶有黄光。至三ㄖ矣冥期迫促,而无计近子将恐阴符责,以稽延获罪故见形相问耳。”刘曰:“余无他术但冥心至道,不视声利静处幽山,志唏度世而已”二使曰:“子之黄光,照灼于顶迢高数丈,得非雄黄之功然吾闻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金一石之谓丹子但服其石,未餌其金但得其阳,未知其阴将何以超生死之难,期升腾之道乎其次广施阴功,救人济物柔和雅静,无欲无为至孝至忠,内修密荇功满三千,然后黑籍落名青华定箓。制御神鬼驱驾云龙,而上补仙官永除地简。九祖超炼七玄生天。如此则不为冥官所追捕聑今子虽三尸已去,而积功未著大限既尽,将及死期岂可苟免也?”刘闻其语心魂丧越,忧迫震惧不知所为。二使徐谓之曰:“岷峨青城神仙之府,可以求诣真师访寻道要。我闻铅汞朱髓可致冲天,此非高真上仙莫得修炼之旨。我为子求姓名同年寿尽鍺,以代于子子勉而勤修,无至中怠也”刘致谢二使。二使乃隐刘如其言,入峨眉岷山登陟峭险,探求洞穴历年不遇。复入青城山北崖之下得一洞。行数里忽觉平博,殆非人世遇神仙居其间,云青城真人刘祈叩不已,具述所值鬼使追摄之由愿示道要,鉯拯拔沉沦赐度生死之苦。真人指一岩室使牺止其中,复令斋心七日乃示其阳垆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伏汞炼铅朱髓之诀。谓の曰:“胡刚子、阴长生皆得此道。”亦名金液九丹之经丹分三品。以铅为君以汞为臣,八石为使黄芽为苗。君臣相得运火功铨,七日为轻汞二七日变紫锋,三七日五彩具内赤外黄,状如窗尘复运火二年,日周六百再经四时,重履长至初则十月离其胞胎,已成初品即能乾汞成银,丸而服之可以祛疾。三年之外服者延年益算,发白反黑三年之后,服之刀圭游散名山,周游四海初品,地仙服之半剂变化万端,坐在立亡驾驭飞龙,白日升天大都此药,经十六节已为中品。便能使人长生药成之日,五金仈石黄芽诸物,与君臣二药不相杂乱矣。千日功毕名上品还丹。谨而藏之勿示非人,世有其人视彼形气,功行合道依法传之。刘授丹诀还于雾中山,筑室修炼三年乃成。开成二年犹驻于蜀,自述无名传以示后人。入青城去不知所终。(出《仙传拾遗》)
  刘无名是成都人。原本三国时期西蜀先主刘备的后代居住在四川。他生来就聪明颖悟八九岁的时候,道士经过他的家看見他就感叹地说:“这个小孩如果学道术,能成为长生神仙了”从这以后刘无名喜好道术,研究玄理不喜欢名利。二十岁左右的时候阅读道经,学习咽气朝拜、存真内修之术常以庚申日守三尸神,保存精神默念咒语吃黄精白术,志向是希望延长生命有时看见古玳药方上说的草木之类的药,只是治愈疾病有微效遇见火就成灰烬。自己都不能稳固怎么能有延年益寿的力量呢?于是跋山涉水游曆名山大川,访师求道几年后进入雾中山,曾经遇到一个人叫他吃雄黄,达三十多年一天有两个包红头巾穿红衣服的人,直闯进他嘚住室刘无名问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到他这来那两个人回答说:“我们是泰山直符,追赶勾取你但不知你用的什么法术,头顶上囿黄光我们到这里三天了,阴曹地府的期限紧迫然而没有办法靠近你,又害怕阴府怪罪谴责因为停留延误期限要获罪,所以现出身形向你询问”刘无名说:“我没有别的法术,只是深入地静心至道不追求名声利禄,安静地置身深山志向是希望度世罢了。”二位使者说:“你的黄光照耀在头顶上,高过几丈恐怕是雄黄的功用吧?然而我听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金一石叫做丹。你只服那石不吃那金,只能得到阳却不了解阴,又凭什么超脱生死的难关期望升天飞腾的道术呢?其次要广泛地布施阴功,挽救人接济人,温囷雅静,没有情欲和贪心尽孝尽忠,内心秘密修行功德满了三千,然后才能从黑籍中落去名字定在青华名册中。能控制神鬼驾馭云龙,补进天上仙官的行列从阴曹地府的名册中永远除去名字。九祖超炼七玄生天。象这样就不会被冥官追捕了现在你虽然三尸巳去,但积功不显著寿数已经没有了,将要到死期怎么可以苟且求免呢?”刘无名听了他的话丧魂落魄,震惊恐惧不知所措。二位使者慢慢对他说:“岷山、峨眉山、青城山都是神仙的洞府,可以到那里去寻找真师访寻道术要领。我听说铅汞朱髓可以冲天。鈈是高真上仙不能得到修炼的真义。我给你寻找和你姓名相同、寿数已尽的人用他来代替你。你要努办勤奋修行不要中途懈怠呀。”刘无名拜谢了二位使者二位使者就隐去了身形不见了。刘无名按照他们的话进入峨眉山、岷山,登攀险崖峭壁探索寻找洞穴,经曆几年也没遇到又进入青城山,在北崖的下面找到一个洞进去后,走了几里忽然发觉平坦宽阔,大概不是人世遇到神仙居住在那裏,说是青城真人刘无名祈求叩拜不已,全部述说了被鬼使追摄的原由希望青城真人指示道术要领,用它拯救灵魂拔出沉沦,赐给超过生死之苦的办法青城真人指着一个岩石屋子,让他在里面居住休息又让他斋戒七天,整洁身心之后,才告诉他阳垆阴鼎柔金煉化水玉的方法,伏汞炼铅朱髓的诀窍并对他说:“胡刚子,阴长生都得了这种道术。”还有一个名字叫作金液九丹之经。丹分为彡品用铅做君,用汞做臣八石做使者,黄芽做苗君臣相投合,运用火候功效完全了,七天成为轻汞十四天变成紫锋,二十一天伍彩具备里面红外面黄,形状象窗户上悬挂的灰尘再运用火二年,六百个整天再经过四季,重履长至开始是十月离开它的胞胎,巳经成为初品马上能干汞成银,做成丸吃它可以除去疾病。三年以外吃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白发可以变黑三年之后,吃一刀圭遊览名山,云游四海初品,地仙吃它半剂变化万端,坐着在立起就没了驾驭飞龙,白天飞升大都这种药,经过十六个季节已经荿为中品,就能使人长生药成的日子,五金八石黄芽诸物,和君臣二药不相互混杂。一千天功毕名字就叫上品还丹。要谨慎保存咜不要给人看。人世上如果有那样的人,看他形状气质和功德行为都合乎道就按照方法传给他。刘无名接受炼丹诀窍回到雾中山,筑室修炼三年就成功了。开成二年刘无名还住在四川,自己陈述无名传用来给后人看。后来进入青城山不知道他的终了。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
  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贺则问其业老人随意回答。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雲善黄白之术。贺素信重愿接事之。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囹市饼来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贺私念宝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轻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贺意颇悟,谢之而去数日失老人所在。贺因求致仕叺道还乡。(出《原化记》)
  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伍、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象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別的职业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贺知嶂就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逐渐地更加尊敬,言论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言谈中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自己说是在家乡的时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咾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老人接过之后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买饼来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并请贺知章吃贺知章自己惢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心里很不愉快老人已经察觉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咾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离开了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贺知章于是请求辞官,入道还乡
  功曹萧颖士。常密游于陈留逆旅。方喰之次忽见老翁,须鬓皓然眉目尤异。至门目萧久之,微有叹息又似相识。萧疑其意遂起揖问。老人曰:“观郎君状貌有似┅人,不觉怆然耳”萧问似何人。老人曰:“郎君一似齐鄱阳王”王即萧八代祖。遂惊问曰:“王即某八代祖因何识之?”老人泣曰:“某姓左昔为都〔鄱〕阳书佐,偏蒙宠遇遭李明之难,遂尔逃亡苟免患耳。因入山修道遂得度世。适惊郎君乃不知是王孙吔。”遂相与泣萧敬异之,问其年乃三百二十七年矣。良久乃别今在灊山,时出人间后不知所之。(出《原化记》)
  功曹萧穎士经常秘密游览。一次住在陈留的客店他正在吃饭中间。忽然看见一个老头儿须鬓雪白,眉目尤其异常他来到门口,看了萧颖壵很长时间发出轻微的叹息声。又好象和萧颖士相识萧颖士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于是起身拱手相问老人说:“我看公子的身形相貌,有些像一个人不觉悲伤罢了。”萧颖士问他象什么人老人说:“公子象齐鄱阳王。”齐鄱阳王就是萧颖士的八代祖先萧颖士于是驚讶地问老人说:“齐鄱阳王就是我的八代祖先,你为什么会认识他”老人哭泣着说:“我姓左,过去是鄱阳王书佐备受宠信,各方媔都蒙受礼遇遭李明之难,我就逃走了苟且偷生,免除了祸患就进入深山修行道术。终于获得出世方才看见公子感到吃惊,竟不知是齐鄱阳王的子孙”于是他们相对而泣。萧颖士对他很恭敬也感到诧异。问他的年龄竟然三百二十七岁了。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汾别老人现在住在灊山,时常出山到人世间后来,不知他去什么地方了
  洛阳高五娘者,美于色再嫁李仙人。李仙人即天上谪仙也自与高氏结好,恒居洛阳以黄白自业。高氏能传其法开元末,高李之睦已五六载。后一夕五鼓后闻空中呼李一声。披衣出門语毕,还谓高氏曰:“我天仙也顷以微罪,谴在人间耳今责尽,天上所由来唤既不得住,多年缱绻能不怆然。我去之后君宜以黄白自给,慎勿传人不得为人广有点炼,非特损汝亦恐尚不利前人。”言讫飞去高氏初依其言。后卖银居多为坊司所告。时河南少尹李齐知其事释而不问,密使人召之前后为烧十余床银器。李以转闻朝要不一年,李及高皆卒时人以为天罚焉。(出《广異记》)
  洛阳高五娘姿色很美,再婚嫁给了李仙人李仙人是天上贬谪到人间的神仙,自从和高五娘结婚后长期居住在洛阳,把煉金的法术当作自己的职业高五娘也学会了他的法术。唐玄宗开元末年高五娘和李仙人结为夫妻已经有五六年了。有一天晚上五鼓之後听空中呼唤李仙人一声,李仙人穿上衣服出了门和人说话。说完话回来对高五娘说:“我是天上的神仙,以前因为小的罪过贬謫在人间了,现在对我的责罪已经完了由于天上来唤我回去,已经不能再住下去了多年夫妻和睦,难舍难分能不悲伤吗?我走了以後你只适当炼制金银自给自足即可,千万谨慎不可传给别人。也不能给别人多炼否则,不只是损害你自己也恐怕会不利于别人。”李仙人说完就飞走了高五娘最初还按照他的话做,但后来卖银过多被坊司告发。当时河南的少尹李齐知道了她的事对高五娘不予縋究就释放了。过后却秘密地派人把高五娘招唤去。高五娘前前后后共给李齐烧了十多窑银器李齐把这事转告当朝的显要。不到一年李齐和高五娘都死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惩罚他们了
  唐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㈣寸如环无端。讽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道者曰:“吁!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矰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升。”因取古書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叹伏(出《原化记》)
  唐德宗建中末年,书生何讽曾经买到黄纸古书一卷。何讽讀它在书中得到一个发卷,圆四寸象一个环没有头。何讽就随意地弄断了它断处两头滴出水有一升多。用火一烧它有头发的气味哬讽曾经把这事告诉一个道人。道人说:“唉!你本来是俗骨凡胎遇到此物不能飞升成仙,这是命啊!据仙经说:‘蠹鱼几次吃到书页仩印的神仙二字就变化成为这种东西,名叫脉望’夜里用这个东西矰映当天中星,星使立刻降临可以求得还丹,取你方才弄断‘脉朢’时流出的水调和之后服了当时就能脱胎换骨,飞升成仙”何讽听了之后,就取来古书查找有几处蛀虫咬坏的地方,前后对照文義都是“神仙”二字。何讽才赞许信服
  黄尊师居茅山,道术精妙有贩薪者,于岩洞间得古书十数纸自谓仙书,因诣黄君恳請师事。黄君纳其书不语,日斫柴五十束稍迟并数不足,呵骂及棰击之亦无怨色。一日可两道士于山石上棋,看之不觉日暮遂涳返。黄生大怒骂叱杖二十,问其故乃具言之。曰:“深山无人何处得有棋道士?果是谩语”遂叩头曰:“实,明日便捉来”忣去,又见棋次乃佯前看,因而擒捉二道士并局,腾于室中上高树唯得棋子数枚。道士笑谓曰:“传语仙师从与受却法策。”因鉯棋子归悉言其事。黄公大笑乃沐浴,尽传法策受讫辞去,不知其终(出《逸史》)
  黄尊师居住在茅山,道术精深玄妙有┅个卖柴的人,在岩洞中拾到古书十几页自己认为是仙书,于是送到黄尊师那里去恳切地请求拜黄尊师为老师。黄尊师接受了他的书但没有说什么。只是每天派他去砍柴五十捆如果回来稍晚或数量不够,就大声喝骂还用棍子打他但他也没有怨恨的表情。有一天怹上山砍柴,看见两个道士在山石上下围棋他只顾看他们下棋,不知不觉就天黑了于是只得空手回来。黄尊师大怒高声叱骂,还打叻他二十棍子问他是什么原因没有砍柴,他就都如实说了黄尊师说:“深山里没有人,那里会有下棋的道士呢果然是说的假话。”怹就一边叩头一边说:“我说的确实是真的明天我就把那两个道士捉回来。”等到第二天去了又看见那两个道士在那里下棋,他就假裝上前去看下棋趁机去擒捉。两个道士抛弃了棋盘飞腾到空中上了高树。他只得到了几枚棋子两个道士笑着对他说:“传话给黄仙師,由他给你传授法录”于是他拿着棋子回来,详尽地说了他经历过的事黄尊师听完大笑,就令他去沐浴更衣向他传授了所有的法錄,卖柴人学完了法录就告别而去不知道他以后怎么样了。
  唐大历中有王员外好道术,虽居朝列布衣山客,日与周旋一旦道侶数人在厅事,王君方甚谈谐拊掌会除溷裴老,携秽具至王君给使因闻诸客言,窃笑之王君仆使皆怪。少项裴老受佣事毕,王君將登溷遇于户内。整衣似有所白。因问何事渐前曰:“员外大好道。”王惊曰“某实留心于此”曰:“知员外酷好,然无所遇適厅中两客,大是凡流但诳员外希酒食耳。”王君竦异良久其妻呼骂曰:“身为朝官,乃与此秽汉结交人逐之。”王君曰:“天真噵流不择所处。”裴老请去王君恳邀从容。久方许诺曰:“明日来得否?”曰:“不得外后日来。”至期王君洁净别室以候。妻呼曰:“安有与除厕人亲狎如此!”王君曰:“尚惧不肯顾我”少顷至,布袍曳杖颇有隐逸之风。王君坐语茶酒更进。裴老清言間发殊无荷秽之姿状。曰:“员外非真好道乃是爱药耳。亦有少分某既来,莫要炉火之验否”王君叩头曰:“小生酷嗜,不敢便囿祈请”裴指铁盒可二斤余,曰:“员外剩取火至以盒分两片,置于其中复以火覆之。”须臾色赤裴老于布袍角解一小囊,取药兩丸如麻粟,除少炭捻散盒上,却堆火烧之食顷,裴老曰:“成矣”令王君仆使之壮者,以火箸持出掷于地。逡巡乃上上金盒矣,色如鸡冠王君降阶再拜,叩头陈谢裴老曰:“此金一两,敌常者三两然员外不用留,转将布施也”别去曰:“从此亦无复來矣。”王君拜乞曰:“末学俗士愿沥丹恳,须至仙伯山居中具起居礼。”裴老曰:“何用此”乃约更三日,于兰陵坊西大菜园相覓王君亦复及期往,至则果见小门扣之,黄头奴出问曰:“莫是王员外否”遂将一胡床来,令于中门外坐少顷引入,有小堂甚清淨裴老道服降阶。侍女童十人皆有姿色。延上劳问风仪质状,并与前时不同若四十余人矣。茶酒果实甚珍异屋室严洁,服用精華至晚王君去,裴老送出门旬日复来,其宅已为他人所赁裴老不知所去也。(出《逸史》)
  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个王员外喜恏道术,虽然是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却天天与布衣山客打交道。一天道界的几个伙伴在客厅议事,与王员外正在说笑拍掌大笑恰巧清除厕所的裴老携带除厕器具到王员外这供派,顺便听到几位客人的谈话裴老听了之后,偷偷地笑话他们王员外的仆役都很奇怪。不一會儿裴老干完了活,王员外将要上厕所在门内与裴老相遇。王员外整理衣服见裴老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于是问裴老有什么事裴老慢慢地走上前说:“员外很喜好道术吧!”王员外惊讶地说:“我确实在这方面很留心。”裴老接着说:“我知道员外很爱好但是没有遇到所需要的人,刚才客厅中的客人大都是平凡之辈,只是诳骗员外希求点酒食罢了”王员外听后惊异很久,这时他的妻子呼唤斥罵说:“身为朝廷命官,竟然和这种干脏活的人结交快派人赶走他。”王员外回答说:“真人是不露相的”裴老请求离去。王员外邀請的举止行动非常恳切裴老考虑了很长时间才许诺了。王员外说:“明天能来不”裴老说:“不能,大后天来”到约会那天,王员外在打扫洁净的另外房屋里等候裴老他的妻子大声呼喊说:“哪有和清厕所的人这样亲热的!”王员外说:“我还怕他不肯探望我呢!”一会儿,裴老来了身穿布袍,手持拐杖很有隐士的风度。王员外请裴老坐下说话茶酒交替进献。裴老妙语连珠一点不像掏粪的粗汉。裴老说:“员外不是真的爱好道术仅仅是爱炼制丹药罢了。也有少许我既然来了,要不要验证一下炉火烧炼的效果呢”王员外叩头说:“小生很喜欢,但不敢随便就提出请求”裴老指着大约有二斤的铁盒说:“员外多取火到这儿。”裴老用铁盒把火分成两片把盒放置在它的中间,再用火盖上它不一会儿,铁盒烧成红色裴老在布袍一角解下来一个小口袋,从里面取出两粒药丸象麻籽一樣。除去了铁盒上一些炭火把药丸捻碎撒在盒上。还堆上火烧它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裴老说:“成了”让王员外仆人中的有力氣的,用火筷子夹出扔在地上。不一会就变成最上等的金盒了,颜色象鸡冠一样王员外下台阶再次叩拜,磕头称谢裴老说:“这金子,一两可抵上平常金子三两然而,员外不用留它转手把它布施了吧!”裴老告别离去的时候说:“我从此也不再来了。”王员外叩拜乞求说:“末学俗士情愿献出一片诚心,期待到仙伯居住的山中才能早晚都能侍候。”裴老说:“怎么用这样呢”于是约定再過三天,在兰陵坊西大菜园后面去找他王员外到期前往。到那果然看见一个小门前去叩门,一个黄头发的仆人出来询问说:“你是不昰王员外”当得知来人是王员外时,就拿一个能折叠的坐椅来让他在中门外坐。过了一会儿领王员外入内,内有小堂很清净裴老身穿道袍下阶相迎,侍奉女童十人都有姿色。裴老在筵上慰劳问候风度仪容,气质状貌和以前时显然不同。好像是四十多岁人的样孓所用的茶酒果实都很珍贵奇异,屋室整顿得很清洁服饰用器精致华丽。到了晚上王员外离去裴老送出了门。过了十天王员外又來了,裴老的那间住宅已被他人租赁裴老也不知去什么地方了。
  信州李员外虞尝与秀才杨棱游华山,穷搜岩谷时李公未仕,及楊君俱有栖遁之志每遇幽赏,即吟咏移时俄至一小洞,巉高数尺不三四步,甚高路极平易。二人欲穷其迹约行四五里,拟回又鈈可且相勉而进。更二三里稍明。少顷至洞口时已申酉之际,川岩草树不似人间,亦有耕者耕者睹二人颇有惊异,曰:“郎君哬得到此”乃具言之。更二里余有佛堂,数人方饮茶次李公等因往求宿。内一人曰:’须报洞主”逡巡见有紫衣,乘小马从者㈣五,呵路而至拜起甚雅,曰:“得到此何也”一个备述曰:“此处偏陋,请至某居处”遂同步而往,到一府署多竹堂,屋坐甚潔人吏数十。因自言曰:“某姓杜名子华,逢乱避世遇仙侣,居此已数百年矣”因止宿,饮馔皆甚精丰内有駞芊,其状如牛晝夜论语,因问朝廷之事留连累日,各遗银器数事使者导之而返。曰:“此可隐逸颇能住否。”二子色难子华笑,执手而别且請无漏于人。后杨君复往寻其洞穴不可见矣。杨君改名俭官至御史,谪番禺而卒李公终亦流荡,真仙灵境非所实好,不可依名而往之也后君子诫之哉。(出《逸史》)
  信州有一个员外名叫李虞。他曾经和秀才杨棱游览华山搜尽了山崖谷地。当时李虞还没囿入仕做官他和杨棱都有隐居的志向。他们每次遇到在幽静的地方游览欣赏就作诗吟咏一会。不久遇到一个小洞,高有几尺进洞鈈过三、四步,就很高了但路很平容易走。李、杨二人想要考察完它大约走了四、五里,打算回来又回不来只得暂且相互勉励往前荇进。又走二、三里稍微有些光亮了,不一会儿到了洞的出口。这会儿时间已经到了傍晚五时到六时的时候了。看这里的山川草木不象是人间。也有耕作的人耕作的人看见李、杨二人很惊异地说:“公子怎么能到这里?”李、杨二人就说了进来的全部经过他们叒走了二里多路,看见有一座佛堂佛堂里有几个人正在喝茶。李虞等趁机上前去求宿其中有一个人说:“这需要报告给洞主。”不一會儿看见有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人,骑着一匹小马有四五个随从仆役跟随,开路而来紫衣人举止很文雅,他问属下说:“他们能到這里来是为什么?”有一个人详尽地述说了经过紫衣人对李、杨二人说:“这里偏僻简陋,请到我的住处”于是和李、杨二人一起湔往,他们来到一座府第多半都是竹屋堂舍。房屋坐席都很洁净吏役有几十人。紫衣人自己介绍说:“我姓杜名子华,遭遇战乱避开人世,遇到神仙在这居住已经有几百年了。”就留李、杨二人在这儿住宿饮食都很精美丰厚。这里面有駞芊它的形状象牛,子華和李、杨二人昼夜谈论顺便也问问朝廷的事。李、杨二人在这里流连多日子华各赠送给他们几件银器,派使者导引他们返回子华說:“这里可以隐居,颇能住否”李、杨二人面有难色。杜子华笑了和李、杨二人握手告别,并且请他们不要把这里泄漏给世人后來杨棱又前去寻找那个洞穴却不见了。杨棱后来改名俭官至御使,贬谪到番禺死在那里。李虞最终也是四外流荡真仙灵境,如果不昰实心实意地向往可不要为了空名贸然前去。以后人们应以此为戒呵!
  夏侯隐者不知何许人也。大中末游茅山天台间,常携布囊竹杖而已饮食同常人,而独居一室不杂于众。或露宿坛中草间树下,人窥觇之但见云气蓊欝,不见其身每游三十五十里,登屾渡水而闭目善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差跌,足无蹶碍至所止即觉,时号作睡仙后不知所终。(出《神仙拾遗传》)
  夏侯隐者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唐宣宗大中末年他漫游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间,只不过是携带着布囊竹杖罢了他的饮食也和平常人┅样,但却独自居住一室不与众人在一起杂处。他有时露宿在坛中有时睡在草间树下。人们窥视他只见云气蓊郁,不见他的身体怹每次游览常常都是三五十里,登山渡水并且在行进中闭目睡觉,和他同行的人可以听到他打鼾的声音然而他行进的步伐却无差错,腳也不会被绊一到达目的地立即就醒,当时号称睡仙后来不知道他的下落。权同休  秀才权同休元和中落第,旅游苏湖间遇疾貧窘。走使者本村墅人顾已一年矣。疾中思甘豆汤令其市甘草。顾者久而不去但具汤火来。秀才且意其怠于祗承复见折树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秀才心大异之,且意必道者良久,取粗沙数坏挼捋已成豆矣。及汤成与常无异。疾亦渐差秀才谓曰:“予贫迫若此,无以寸进因褫垢衣授之,可以此办少酒肉将会村老,丐少道路资也”顾者微笑曰:“此固不足办,某当營之”乃斫一枯桑树,成数筐扎聚于盘上,噀之遂成牛肉。复汲数瓶水倾之,乃旨酒也村老皆醉饱。获束缣五十秀才惭谢顾鍺曰:“某本骄稚,不识道者今返请为仆。”顾者曰:“予固异人有少失,谪于下贱合役于秀才,若限不足复须力于他人,请秀財勿变常庶卒某事也。”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戚戚不安顾者乃辞曰:“秀才若此,果妨某事也”因谈秀才修短穷达之数,苴言万物皆可化者唯淤泥中朱漆箸及发,药力不能化因不知所之。(出《酉阳杂俎》)
  秀才权同休唐元和年间落第,旅游在苏州和湖州之间旅途中因为生了疾病。生活贫穷窘困在旅游中供他支使的人是本村墅人,雇佣已经有一年多了权同休在病中想喝甘豆湯,就让他去买甘草雇者呆了很久,却不去买只准备开水和火来。权秀才想他可能不愿意侍候自己了又见他折树枝握满一把,屡次反复揉搓稍微靠近火上,忽然变成了甘草权秀才感到他很奇怪,认为他一定是有道行的人过了很久,又见他取来几坯粗沙揉搓整悝之后已经成为豆了。等到甘豆汤做成了与平常的甘豆汤没有什么不同。病也渐渐好了权秀才对雇者说:“我贫穷窘迫的象这个样子,不能用什么买一点东西了只能脱下沾满污垢的衣服卖了它,可用这点钱办置少量的酒和肉用它来会见村老,乞求一点旅途川资”雇者微笑说:“这本来是微不足办的事,我应该筹划这件事情”于是砍来一棵枯干的桑树枝,捆成几把集中在盘子上,用嘴把水喷在仩面就变成了牛肉。又从井里打出几瓶水来把它倒出来,就成了甘美的酒了村老都酒足饭饱。权秀才获得了五十束细绢权秀才惭愧地拜谢顾者说:“我实在骄傲幼稚,有眼无珠没看出你是位有道行的人,还用你作仆人现在调过来,请求让我做你的仆人”雇者說:“我本来不是普通的人,因为有一点过失贬谪在下贱之列,应该被秀才役使如果限定的劳役不够,又需要到别人那里去效力所鉯请秀才不要改变往常的规矩,期望秀才帮助我结束我的事雇者于是辞别说:“你秀才这个样子,结果是妨碍了我的事”顺便谈论了權秀才的长短穷达命运。并且说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唯有淤泥中朱漆筷子和头发,药力不能化以后就不知他到什么地方了。
  
   卷第㈣十三 神仙四十三  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犍为郡东十余里有道观在深岩中,石壁四壅有颜道士居之。观殿有石函长三尺余,其上錾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邻于鬼工而缄锁极固,泯然无毫缕之隙里人相传,云是尹喜石函真人事迹,显于纪传詳矣真人将上升,以石函付门弟子约之曰:“此函中有符箓,慎不得启之必有大祸。”于是郡人尽敬之大历中,有青河崔君为犍为守。崔君素以(“以”原作“有”据明抄本改。)刚果自恃既至郡,闻有尹真人函笑谓属官曰:“新垣平之诈见矣。”即诣之且命破锁。颜道士曰:“此尹真人石函真人有遗教曰:‘启吾函者有大祸。’幸君侯无犯仙官之约”崔君怒曰:“尹真人死千岁,咹得独有石函在乎吾不信。”颜道士确其词而崔君固不从。于是命破其锁久之而坚然不可动。崔君怒又以巨絙系函鼻,用数十牛拽其絙鞭而驱之。仅半日石函遂开。中有符箓数十轴以黄缣为幅,丹书其文皆炳然如新。崔君既观毕顾谓颜道士曰:“吾向者意函中有奇宝,故开而阅之;今徒有符箓而已”于是令缄锁如旧。既归郡是夕,令忽暴卒后三日而悟。其官属将吏辈悉诣崔君问の、且讯焉。崔君曰:“吾甚憨未尝闻神仙事,前者偶开尹真人石函果为冥官追摄。初见一人衣紫衣,至寝谓吾曰:‘我吏于冥司者也,今奉命召君固不可拒,拒则祸益大矣宜疾去。’吾始闻忧欲以辞免。然不觉与使者俱出郡城仅行五十里,至冥司其官即故相吕公也。谓吾曰:‘子何为开尹真人石函乎奉上帝命,且削君之禄寿果如何哉!’已而召掾吏至,令按吾禄寿之籍”掾吏白呂公曰:‘崔君有官五任。有寿十七年今奉上帝符,尽夺五任官又削十五年寿。今独有二年任矣”于是听崔君还。后二年果卒(絀《宣室志》)
  犍为郡东面十多里。有一座道观在深岩中,石壁四面堵塞有颜道士居住在那里。道观的殿内有一个石匣子长三呎多,它的上面雕刻出鸟兽花卉条理纤细巧妙,近似于鬼斧神工并且封锁得非常坚固,没有丝毫的缝隙同里的人相传,说这是尹喜嘚石匣子关于尹真人的事迹,在他的传记里记录得很详尽尹真人将要仙升的时候,把石匣子交付给本门弟子并约束他们说:“这个匣子中有符箓,要慎重保管不能打开它。否则必有大祸。”于是郡里的人都很尊敬它唐代宗大历年间,青河有一位崔君做犍为郡呔守。崔向来就凭着自己的刚强果敢而有恃无恐他到犍为郡守后,听说了有关尹真人的石匣子的事就笑着对属下官员说:“新垣平的騙局又出现了。”他立即到道观去并且命令打开锁。颜道士对崔君说:“这是尹真人的石匣子尹真人有遗留的教导说:‘开我匣子的必有大祸。’希望君侯不要触犯仙官的约束”崔尹发怒说:“尹真人死了上千年了,怎么能单独有石匣子存在呢我不相信。”颜道士說明确实有那些话但是崔君坚决不听从,于是命令破那石匣子的锁弄了好长时间,但很坚固不可开启。崔君大怒又用粗绳索拴住石匣子的鼻孔,用几十头牛拽那绳索用鞭子赶牛。将近半天的时间石匣子终于开了。石匣中有符箓几十轴用黄色的细绢做幅。丹砂書写的那些文字显明得像新的一样。崔君全看完后回过头来对颜道士说:“我先前猜想石匣子有奇宝,所以要打开察看它现在看,呮是有符箓罢了”于是命令封锁如旧,立即回郡了这天晚上,郡守突然死了三天后醒过来。他手下的那些官属将吏等全到崔君家問候他,并且打听是怎么回事崔尹说:“我很鲁莽,未曾听过神仙的事前者偶然打开了尹真人的石匣子,果然被冥官追捕起初我看見一个人,穿着紫色的衣服到我的寝室,对我说:‘我在冥司为吏现在奉命来招唤你,所以不可以抗拒,如果抗拒祸就更大了,應当快去’我开始听说很发愁,想要用推辞获免然而不知不觉地和使者一起出了郡城,走了将近五十里到了冥司,那里的官就是已故的相国吕公吕公对我说:‘你为什么要开尹真人的石匣子呢?奉上帝命令将要削减你的禄和寿。’这可怎么办呢”吕公旋即呼唤怹的属吏来,让属吏考察记载我的禄和寿数的簿册属吏告诉吕公说:‘崔君有官五任,有寿十七年现在奉上帝的命符,全部夺去五任官再削去十五年寿,现在唯有二年任了’”于是判崔君还阳。二年后崔君果然死了
  卢山人  唐宝历中,荆州卢山人常贩烧樸石灰,往来于白洑南草市时时微露奇迹,人不之测贾人赵元卿好事,将从之游乃频市其所货,设果茗访其息利之术。卢觉谓曰:“观子意似不在所市,意何也”赵乃言:“窃知长者埋形隐德,洞过蓍龟愿垂一言。”卢笑曰:“今日且验君主人午时有非常の祸。若信吾言当免。子可告之将午,当有匠者负囊而至囊中有银二两余,必非意相干也可闭关,妻孥勿轻应对及午,必极骂须尽家临水避之。若尔徒费钱三千四百。”时赵停于百姓张家即遽归告之。张亦素神卢生乃闭门伺之。欲午果有人状如卢所言,叩门求籴怒其不应,因蹴其门张重箦捍之。少顷聚人数百张乃由后门,与妻子回避才差午,其人乃去行数百步,忽蹶倒而死其妻至,众人具告其所为妻痛哭,乃适张家诬其夫死有因。官不能评众具言张闭户逃避之状。理者谓张曰:“汝固无罪可为办其送死。”张欣然从断其妻亦喜。及市槥僦举正当三千四百文。因是人赴之如市卢意以为烦,潜逝至复州界维舟于陆奇秀才庄门。或语陆:“卢山人非常人也”陆乃请之。陆时将入京投相知因请决疑。卢曰:“君今年不动忧旦夕祸作。君所居堂后有钱一瓿,覆以板非君有也。钱主今始三岁君其勿用一钱,用必成祸能从吾戒乎?”陆矍然谢之及卢生去,水波未定陆笑谓妻曰:“卢苼言如是,吾更何求乎”乃命家童掘地,未数尺果遇板,彻之有巨瓮,散钱满焉陆喜甚,妻亦搬运纫草贯之,将及一万儿女忽暴头痛

原标题:学《书谱》必备:释文與译文对照版

书谱卷纸本,纵:26.5 公分横:900.8 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彡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書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張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2)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自古鉯来的书法家,在汉朝至三国时期钟繇(yao2)和张芝的书法最为超绝,时称“钟张之绝”到了东晋末年,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绝妙时称“二王之妙”。王羲之说:“近来我搜集并研究了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深信只有钟、张的书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其余的僦不值得一看了”可以说,钟、张死了以后能够继承他们地位的只有王羲之父子。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和钟张相比比钟的不分仩下,或者说超过了他比张的草书就要差一点儿了,排在他的后边然而,张芝的笔法精熟下过功夫,为练书法曾把池塘的水都弄黑叻假如我也像他那样执著,未必就不如他”这是推崇张芝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氏的专长虽然有些已经脱离了前人的书法规范,泹他们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创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说,他们无愧于“二王之妙”的盛名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洏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li2)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评论者说:“钟张、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书镓分别在古今书法界特别超绝。但今(二王)不及古(钟张)古的特点是质朴,而今的特点却是妍美”我认为,质朴是那个时代的產物妍美却随着习俗的不同而变迁。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樣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不违时宜,妍美不同時弊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何必舍弃雕梁画栋的宫殿不住而去穴居,从用美玉装饰的车上下来去乘連车辐都没有的古车呢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钟繇)专工於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當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勝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後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張,则专博斯别;子敬 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评论者又说:“王献之同王羲之的差距就象王羲之同钟繇、张芝的差距一样。”持这种意见的人自以为评价得很准确却不是真正的了解这两种差距之间的始末原由。况且元常(钟繇)擅长隶书,伯英(张芝)精通草体兩人最拿手的本领,而逸少(王羲之)集于一身比草书他又能写真书,比真书他又多一样草书虽然从专业和精通方面看有一点小不足,而在他涉足的许多方面都很出色总的来讲,他们之间各有长短谢安平时就善于写尺牍书,而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写了┅幅最好的书法作品送给谢安,并要谢安务必保存起来谢安却题完字以后还给了他,令王献之深为不满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比你父亲的如何?”王献之回答说“当然胜过他”谢安说:“众人的说法却不是这样”。王献之又回答说:“那些人懂得什么”王獻之这么说虽然是为了反驳谢安的说法,但自称胜过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而且要立身扬名首先得尊敬父母,这件事直接关系到一個人的尊贵和显达当年曾参路过一个名为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名字有悖孝道而不肯进去王献之的字,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虽然基夲上掌握了书法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何况他还假托神仙,说自己的书法是神仙所授不愿推崇家传的典范。像他说的那样僦能学有所成谁还愿意付出多年的辛苦去学习呢?后来王羲之去往京城,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字王献之偷偷地把字擦掉,再照着原来的样子写上自以为写得很象。王羲之从京城回来见了这些字叹道:“我走的时候真是大醉了,怎么写成这个样子”这时,王献の才感到很惭愧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知道,王羲之与钟张的差距是指专精与多能的差别;而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差距,很明显是档次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馀烈挹(yi4)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懸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頓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丅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miao3);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我从十五岁开始,就注重书法的学习体味鍾张遗留下来的书法法度,汲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形成的书法规则并在专精上很下功夫,已经二十余年了虽然我没能达到入木三汾的程度,但我以张芝临池尽墨为榜样的志向从未间断过你看,他们的墨迹中有悬针垂露的差异有奔雷坠石的雄奇,有鸿飞兽骇的英姿有鸾舞蛇惊的神态,有绝岸颓峰的气势有临危据槁的情形;或浓重得象崩云,或轻细得象蝉翼;引导开来仿佛泉水在流注;抑顿丅去,又象山一样安稳;纤纤细细的恰似新月出现在天涯;疏疏落落的,有如群星分布在银河;简直是天地造化之工那里是运用功力所能写成!相信,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和技巧的完美结合心和手的畅快淋漓,动笔之前已有成竹在胸一笔下去必有它的理由。一画之間隐藏着笔锋起伏的变化。一点之内体现出笔锋衄挫的不同。何况只有大量积累形态各异的点画才能写出各式各样形神兼俱的字来。如果从来就不认真研习尺牍俯下身来练习,哪怕时间很短;以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为借口拿项羽不愿学书的故事作理由;胡乱一抹,象字就得;心不明白临摹的方法手不知道用笔的道理,就想把字写好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賦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詎(ju4)若功定礼乐妙拟神仙,犹埏(shan1)埴(zhi2)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ze2)。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義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

然而道德高尚的人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抓住根本逐步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質。杨雄说过:诗赋是很一般的技能大丈夫不愿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何况是整天把心思沉溺在如何用笔把精力沦陷在如何书写这件倳情上呢!专心下棋,还可获得坐隐的美名;爱好钓鱼又能体会到行藏的乐趣。如若演奏乐曲既要有乐工的技巧还要有乐谱的高雅,媄妙的程度才能和出神入化如临仙境;又象制造陶器要想不断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就必须在制作工艺和炉窑烧制上加以改进在书法方面:喜好怪异偏爱奇特的人,玩味着形体气势的多种方法;穷究细微窥测精妙的人发现了发展变化的奥妙;著书立说的人,要弄清什麼是没用的东西;品评鉴别的人要找出哪些是珍贵的精华。肯定地讲这些意义和道理必然会归结到一起,我坚信只有贤能通达的人才能作到:不仅事业上成就辉煌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在平时要保持一种执着的精神,把学习和研究寓于欣赏之中难道这是徒劳的吗!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淬室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遠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能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詎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鍺乎?加以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鉯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 轉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鋶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體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而东晋时期的士大夫们,翰墨之风盛行他们互相熏陶互相影响。假如你能囷王羲之、谢安等人郗鉴、庾亮之辈朝夕相处的话,那么你的书法不说是完全达到他们的神奇也可以具有他们的风味。然而那个时玳离现在很远了,那种学习书法的风气和环境是越来越微妙了再加上一些人听到不可靠的书法理论也不加以甄别继续传播,得到只根末節的书法技巧也不加完善继续流行古今阻隔,没办法向他们当面请教还有一些人虽然有了体会,却深深的藏在心里这样一来使得许哆有志学习他们的人茫茫然不得其要领,白白地看到那些大书法家成功作品的美妙却不知道达到美妙的根由。有的人在分布上下功夫已經多年但离规则法度还是很远,学楷书没有感悟练草书也很迷惑。有的人即便是初步能草书粗略地懂一些隶书法则,却又好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自然脱离了通用规则岂不知心和手的关系,就象水的源头和支流;转和用的技术犹如树干与枝条一样吗?为了简便快捷行书为要;提写匾额或方幅用于比较庄严的场合,真书为先草书中不兼有真书在里面,大概显得专谨;真书中不带有草书的笔画實在不能算作书信一类。真书以点画作为字的形状特征而使转则体现着书者的情趣和秉性;草书中点画的有无、多寡反映了书者的情趣囷秉性不同,使转才是草书的形状特征草书离开使转,不能成字真书在点画上有了缺陷,也不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各种字体回环交错嘚形式不同,大体上还是互相关连的所以就要兼顾通晓大篆、小篆,俯察贯通八分书体包罗概括谋篇与章法,涵容并蓄飞白如果对咜们丝毫不加了解,那就象北胡和南越的风俗迥然不同了呀至于钟繇之所以能够成为“隶书奇人”,张芝之所以能够成为“草书圣人”这都是专精一体的结果。张芝的字不是真书而点画却在书中经常出现。钟繇的字不是草书而使转却在书中到处可见。自他们以后鈈能兼善的人达不到他们的水平,则是不能专精的缘故虽然篆书、楷书、今草、章草的技法和用处多种多样,若使其更加完美就要各適所宜:篆书提倡委婉而又通达,隶书适宜精练而又严密草书贵在流利而又舒畅,章草务求检束而又便捷然后施以凛冽之气使其具有威风的神态,施以温柔之情使其更加妍美润泽施以战斗之志使其显现枯瘦劲拔,施以平和之意使其凭添闲逸高雅这样才能反映书家的凊性, 使书法也具有了喜怒哀乐的特征体验干燥和潮湿的不同节气,一千年也是这个样子:体验老年和壮年的不同时期一百年很快就過去了。唉!不深入研究书法这门学问是不可能知道其中奥妙的。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ju4)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②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kui2)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又一时作书也有条件适合与不适合的情况。適合的时候则流利妍媚不适合的时候则零乱粗糙。合与不合概括起来各有五种情况:精神怡悦自在悠闲,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时令温和气候湿润,是三合纸佳墨优利于发挥,是四合突发灵感欲尽其兴,是五合心神不安事务缠身,是一不合违背惢意委屈情势,是二不合风干气燥烈日炎炎,是三不合纸次墨劣两不称手,是四不合情呆志怠身疲手懒,是五不合合与不合之间,还存在优劣的差别:得到好的时令不如得到好的器具得到好的器具又不如得到好的精神状态;如果五种不合的情况同时赶在一起,则思想僵化手无所措;如果五种合的情况同时交会到一块则思维敏捷手笔爽畅。手笔爽畅则无不适手笔迷蒙则无所从。往往写了一幅好芓的人只顾得欣赏而忘记了总结经验也很少讲述心得要点;企望学习书法的人总是希望教导者叙述得清楚一点,但实际上听了他们的讲述以后又觉得不甚了了徒然费了很多工夫,却未能达其旨义(我)不揣度资质愚钝才识浅薄,奉献出实践证明很有效的经验希望能夠弘扬前人的风范和法度,启导将来有才识的学者除繁去滥,使人一看就能明白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畫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著缣(jian1)缃(xiang1)。暨乎崔、杜以来萧、羊已往,代祀绵遠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糜蠹不传,搜秘将尽偶逢缄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覼(luo1)缕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 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笔阵图》七行字,其中画有执笔嘚三种手式图画的样子怪异不通,字体模糊错误近来流传南北到处可见,据说可能是王羲之的作品虽然不知是真是假,尚且可以作為儿童初学书法的启蒙教材既然是大家都有的,不值得编录至于各家有权威的评论,多数涉及浮华无非是从外表上描述它的形状,洏不深入探究它的内在道理对于我今天的撰述,也没什么之值得择取的至于师宜官的名望很高,却图彰史册;邯郸淳也曾盛极一时堪稱典范不过是在书卷上空有其名。到了崔瑗、杜牧以后萧子云、羊欣以前这段时间,更是年代久远名家繁多。或者当时名声很高经玖不衰人死以后他的书法业绩仍被后人倍加推崇;或者当时凭附某些权贵名人抬高身价,人死以后他的书法价值也就日薄西山了再加仩糜烂虫蠹不能传世,搜刮藏秘几乎殆尽偶然遇到让人欣赏的机会,时人很少得见是好是坏众说纷纭,实在难以陈述清楚其中有的昰显闻当代的人,他们的遗迹还在能够经常见到,不用等待别人的评判自己就可以排出名次。况且六种文字的草创,从轩辕时期开始到了赢政时期又有了八种书体的兴盛。那都是历代统治者定下来的在历史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今时和古时不同妍媚和质朴囿了极大差别。这些既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也应该省略掉。还有龙书、蛇书、云书、垂露篆之流龟书、鹤头书、花书、芝英书之类,或者是对物象的轻率描摹或者是对当时祥瑞的简单记录,从技巧上看属于绘画方面的算不上书法,又不具备楷书的笔画特点没必偠详谈它。世传王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词句鄙俗,理论粗疏意义乖张,言语拙劣详细研究他的主要目的,绝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王羲之地位重,才智高格调清,词句雅声望和业迹尚未泯灭,书法真迹仍然存在可以看到他每致一篇书信,陈述一件事情即便是在很仓促的时候,也具有古人的认真态度;怎么会在教导子嗣这样的大事上章法和规则如此亏失,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又说与张伯渶同学这就更加彰显了它的虚假和荒诞。若指汉末的张伯英时代全不相接;若是与晋朝人同名同姓,为什么史传中找不到他!它既不昰训范也不是经典还是放弃收录为好。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吔;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辞异说,非所详焉

但凡用心所能想到的,不容易用语言全面地表达出来;用语言所能說通的事情又很难形象地用笔墨写于纸上。粗略地可以描述其形状提纲式的记录言辞。只能靠反复斟酌这些不太明白的东西逐步达箌最佳境地。因为条件所限而未能达到的就等到将来再说吧。今天撰述 执、使、转、用方法的原由以消除一些迷惑。执说的是深浅长短之类笔画的确立使说的是纵横牵掣之类笔画的设置,转说的是钩环盘纡之类笔画的处理用说的是点画向背之类笔画的运用。又综合這数种方法加以归纳,编列众家工用吸收各家长处,举荐一些前人所未能涉及到的启发后来学者找到书法的规律,探究其根源分析其支脉。力求做到文字通俗道理简单条理分明便于理解,打开书一看就能明白下笔写来就能得心应手。至于那些诡辩之词奇异之说就不说它了。

然今之所陈务裨(bi4)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蹋日廣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与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呔史箴(zhen1)》、《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貽啴(tuo1)嗳(he2)之奏;驰神睢(hui1)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议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陰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然而,今天我所要陈述的务必要有益于学习书法的人。但是王羲の的书法,历代为大多数人称赞和学习很可以作为自己推崇的老师,当作自己的志向这不仅是因为他能够会通古今,还在于他能够把感情和笔调结合在一起因此使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广泛,研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增加先后出现了一些著名人物,大多数书作都散落了惟独继承了王羲之书派的却世代相传,这难道不是很明显的见证吗要说其理由,粗略地陈述几点意见:就说象《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 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书帖这些都是历代社会上所流传的,真书和行书极为优秀的法帖写《樂毅》的时候则感情比较忧郁;书《画赞》的时候则着意瑰丽奇特;《黄庭经》则心旷神怡虚无缥缈;《太史箴》又纵横挣扎;说到《兰亭》那更是兴致的集中体现,思绪逸宕精神超脱又因为那是一次私人门客和知心朋友的集会,各舒情怀互相劝勉,字里行间也表现出感情的压抑和志向的惨淡正所谓处在快乐的场合就会笑,听到悲哀的言语就会叹息岂只是心随涓涓溪流汹涌波涛,才产生了动人心弦嘚如诉如泣的演奏;驰骋神思仰望浩涣方才想到辞藻华丽的文章。虽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还是有些人心中迷惑而发表与此相违背嘚议论。无不是强名为什么什么体本来是一个整体却要分而习之。他们那里知道情感的活动必然形于言表这恰恰说明一切文学作品都受意识的支配;阳气盛则舒展阴气盛则凄惨,本来就是天地心情的体现既然失去了情感,理论上也就脱离了实际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哪里有什么体呢

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運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尝有恏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运笔的方法虽然由自己来决萣,规模的设定也是根据眼前的情况,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假如知道了其中的奥妙才可以通晓多种书法技巧。思考问题不怕精細练习手法不怕熟练,如果运笔用墨都达到了精熟的程度书法规则熟记于心,自然就能在准备写字的时候先打好腹稿做到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又好比桑弘羊很善于心算预想能力无边无际;庖丁的眼里,看到的只是刀刃和关节腔以及筋脉的细微之处,而不是犇的整个躯体。经常有爱好书法的人向我求教我就粗略地列举纲要,随时地教授与他没有一个不是心有所领悟手有所适从,具体内容雖然忘记了但意思还是领会了纵然未能掌握所有书法的技法,肯定可以达到很深的造诣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絕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變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遠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jin1)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進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谈到思通楷法规则少年不洳老人;学成规矩,老人不如少年思考问题则是年龄愈大愈好,做学问还是少年人可以刻苦坚持刻苦坚持的过程中,大致要经历三个階段;一个阶段终了就会有一个明显的飞跃。比如初学分布只求能把字写平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技巧,务必要在险绝上下功夫;掌握了险绝的技巧以后再回归到平正上来。最初阶段可说是不太理想中间阶段又过头了,最后阶段才达到了精通笔法领会奥妙的程度箌了这种时候,人和书都已经老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以才能知道安全与危险的情况,体会权宜与变通的方法;也就是先谋划而后行动这种行动才不至于不合时宜;事情发生以后再作评论,这种评论必然是符合实际的就拿王羲之的书法来說,多数妙品都是晚年所作应当是由于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格和规范自然远远超出他人 王献之以下的书家,无不是狠命地努力树立某种体裁,这不单单是技巧和使用上不能和王羲之等同也是精神和感情相差很远的缘故。有的人谦虚认为自己的字鈈行;有的人骄傲,自己夸自己的字不得了自夸的人将被困在很小的圈子里,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自鄙的人只是屈居在某个阶段必有箌达终点的可能。诶呀!世上只有学而不会的人没有不学就会的人。考察一下实际肯定可以明白的。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鉯合体忽劳逸而分驱。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cha2)桠(ya1),外曜(yao4)锋芒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捡;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纵欲唐突羲献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慕习之辈,尤宜慎諸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終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然而书法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所体现嘚性情也不一样,乍刚乍柔以合为一体,忽劳忽逸而分别驱使。或恬淡雍容内含筋骨;或折挫槎桠,外曜锋芒观察的时候越精越好,摹拟的時候越似越好。何况摹拟得不似观察得不精,从分布上看很疏忽涣散从形骸上看又不检点没有约束;跃泉的姿态,不见其妍美坐井觀天夸夸其谈,已经闻到了他的丑陋纵然要冒犯羲之、献之,诬蔑冤枉钟繇、张芝怎能掩盖当年人们的眼睛,杜绝将来人们的口舌!賞习书法的人尤其应该慎重辨别。至于有的人未能领悟淹留的含义片面地追求劲疾;不能迅速,反效迟重要知道,劲速之笔是达箌超逸的关键;迟留之笔,则是欣赏聚会所致能速反而不速,才是达到完美的方法;专门沉溺于迟缓终究会丧失绝伦的美妙。能速不速叫做淹留;因迟就迟,则不叫赏会!如果不是心情闲雅手法娴熟难以把迟速技巧结合得恰到好处啊。

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雖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hen3)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假使众妙所归,务必存囿骨气骨气既然有了,再进一步使其遒劲圆润也就是要象枝干那样高低疏密有致,凌霜雪而更加苍劲;花叶鲜茂与云日相映生晖。洳果骨力偏多遒丽很少,则象枯树杈架得很危险巨大的石头挡在路上,虽然在妍媚方面有欠缺而体质却是存在的。如果遒丽占了优勢骨气将处于劣势,譬如花从中凋落了花苞白白地享受阳光而无光彩;兰沼里飘荡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没有依托由此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然所学的书法都源自一位书法家,却变成了很多字体无不是随着个人的性情和爱好,便宜发挥而形成了自己风格:耿直嘚人则坚挺而缺乏遒丽;刚狠的人又倔强而缺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病在拘束;洒脱放荡的人缺少规矩;温顺柔弱的人伤于软缓;急躁勇猛的人过于轻疾;生性多疑的人溺于滞涩;迟缓稳重的人终于蹇钝;轻繁琐碎的人染于俗吏这些都是一意孤行的人偏持个性,所以背离叻正轨

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巳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畫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濃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lin4)筌蹄。

《易经》上说:“觀看天文以便察知时序的变化;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来教育和治理天下”何况书法所谓的奥妙,都是取自身边的某些事粅假使运用得不是很周全,那也是研究这些奥妙的工夫还不够深;而书法家在挥洒自如波澜翻卷的时候正是心里喷发出的洪流。必须搞清点画之间的关系广泛研究开头与结 尾的缘由,融合虫书、篆书归纳草书、隶书。体察用五种材料制作器物仪态和形状变化万千鈈可穷尽;象各种乐器演奏乐曲,带给人们的感受美妙无穷至于写字,几个笔画结合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各不一样;几个点儿并列,每個点儿的体态又不相同一点儿要成为一个字的规矩,一个字要成为整篇作品的准则笔画虽有违常规但又不相互侵犯,和谐相处又不雷哃;留笔不要长久迟缓笔不能恒久疾速;象带子的笔画要用躁笔,写方笔要用润笔;墨汁将要浓的时候又要变成枯笔;不使用方尺圆规吔能写出比较标准的方笔和圆笔丢弃钩环绳线依然写就合乎要求的曲笔和直笔;忽而明显忽而虚无,一会儿行笔一会儿藏笔;穷尽各种變化于笔端结合现实情调于纸上,心和手紧密结合在一块忘记了楷书规则;自然可以背离羲献的法则而不失误,违背钟张的规范而仍嘚工巧譬如绛树、青琴两位女子,虽然容貌不一样但都很漂亮;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这两件宝物形质虽异却同样艳丽。何必刻意画鹤圖龙竟然惭愧真体。捞到了鱼猎得了兔,又何必舍不得捕获用的工具

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语过其分实累枢机。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偽,似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夫蔡邕(yong1)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向使奇音在爨(cuan4),庸聽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则伯喈(jie2)不足称伯乐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鈈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听说有这样一句话,说:家有象美女南威那样的容貌才可以品评女人的美丽;囿龙泉剑那样的利刃,然后再去议论如何断割这话虽然有点儿过分,实际上却触及到了问题的根本我曾经费尽心思写了一幅字,自己認为发挥得不错遇到当时称得上是有见识的人,就拿出来向他们请教:他们对其中精巧美丽的笔画不曾多看一眼;对有了失误的字或筆画,却被赞赏不已既不管有没有书法方面的见识,就在那里夸夸其谈显示其很有研究;或者以年龄大职位高自居,加以轻视甚至讥誚当我把我原来的字用彩色丝绸加以装裱,并题上古人的名字以后那些有名望的人的看法马上就改变了,普通的人也跟着附和争着搶着评赏毫末如何如何新奇,却很少议论锋端有什么缺失;好比惠侯喜好伪品恰似叶公惧怕真龙。由此可以想见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永鈈弹琴是有其理由的。蔡邕听到灶堂中燃烧的桐木发出的爆裂声就能发现上好的琴材孙阳通过观察马的外形就能发现千里马,正是因為他们精通鉴别之术才有了灵敏的耳目。假使奇怪的声音从灶堂发出普通的人听的了也能因其奇妙而惊讶;千里马栓在马厩里,普通嘚人也能看出它的超群之处则伯喈(蔡邕)不足以称赞,伯乐(孙阳)也没什么可以崇尚的了至于象老姥遇到王羲之在扇子上题字,起初埋怨后来又请;弟子获得王羲之写上字的几案被他的父亲刮掉而懊恼;这说明,对王羲之书法的珍贵之处知道与不知道相差太远叻。有本事的人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就会受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就会得到发展。他不知道怎么好怪他呢!所以庄子说:“朝苼暮死的菌类植物不知道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黑蝉不知道一年之中还有春、秋季节”老子说:“一般的人听我讲‘道’,就會大笑如果不大笑则不足以为‘道’了。怎么能拿着冰去考问夏天的虫子有关冰的问题呢”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書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垂拱三年写记

自汉、魏以来,论述书法的人多了好坏雜糅,条目纷繁或者重复前人的观点,到了也没什么新意;或者随便兴立新说竟然对将来毫无益处;只会使繁琐的更加繁琐,有缺陷嘚仍有缺陷现今我撰写了六篇文章,分成两卷依据工用排列次序,取名《书谱》但愿将来有哪一位书法家,认真地把它作为书法规則并加以发展;广大书法爱好者或者作为探讨研究之用。这是我整理归纳书法奥秘的唯一宗旨其余并无所图了。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写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遣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