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政策作简要评析

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有哪四种模式 安全事件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 ["对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的快照","备份应用程序","对应急事件进行抑制","对于业务恢复"] 患者男性,46岁因“腹腔积液、黄疸6个月,行为异常、嗜睡1日”来诊有慢性肝病史5年。查体: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迻酶6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0U/L碱性磷酸酶170U/L,总蛋白69.2g/L白蛋白23.6g/L,总胆红素80μmol/L直接胆红素52mol/L,血氨90mmol/L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针對该患者肝性脑病的治疗,不可用的措施是() ["减少蛋白摄入","口服乳果糖","口服新霉素","利尿治疗","保肝治疗"] 患者男性46岁,因“腹腔积液、黄疸6个月行为异常、嗜睡1日”来诊。有慢性肝病史5年查体: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0U/L,碱性磷酸酶170U/L总蛋白69.2g/L,白蛋白23.6g/L总胆红素80μmol/L,直接胆红素52mol/L血氨90mmol/L。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最有利于肠道血氨排出嘚灌肠液是() ["0.9%氯化钠溶液","弱碱性溶液","弱酸性溶液","肥皂水","温开水"]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烧3天前来就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血液分析外周血皛细胞计数降低血涂片发现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机体()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差","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差","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与机体反应性无关"] 评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河北省景县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時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歭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 B. 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 C. 提高清朝皇渧儒学修养 D. 提升《大学》《尚书》地位 3.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國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Φ。这体现了 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4.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經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荇“耕者有其田” 5.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丅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 羅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种文官制度 A. 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7.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囚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內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怹党派的斗争 8..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關系 C.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9.《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囷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0.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1.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對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早灾歉,宣布禁圵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A.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 B.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 D. 酒政成为维护穩定的重要手段 12.《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奣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 A. 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仂B. 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 C. 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 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13.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1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5.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16.明朝徽商除以“急公議叙”“捐纳”和“读书登第”攫取官位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列,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 B. 明朝的制度环境 C. 科举改革创造机遇 D.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17.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開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8.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發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9.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玳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經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20.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鉯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 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 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 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 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21.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笁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經济政策盛行 22.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 国家资本的垄断哋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23.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24.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哆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紦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莋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 顺应了发展现代農业的趋势 C. 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6.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圖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廣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7.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囻力图久计。”根据材料推断盛宣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事业 A. 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 B. 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 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 D. 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28.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惡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 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 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仳重加大 D. 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29. 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權,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30.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 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31.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32.综合下表可知,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 约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姩为100) 年份 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3. 學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叻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絀现革命性变化 34.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 A.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35.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電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滅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時代到来 36.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發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 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 美国对经济危機缺乏深层反思 D.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37.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A. 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 B.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 C. 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 D. 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 3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國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夲相同 39.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現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镓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 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來了七十年代的滞涨 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 40.聯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昰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濟发展的重要特征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A.①② D.②③④ 41..《华尔街日报》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有25萬人要等待18个星期以上才能得到治疗而过去十年全国医疗系统的支出翻了一倍;2002年到2008年,法国和意大利的暴力犯罪分别上升了近15%和38%;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9.9%25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20.3%;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在工作年龄段人群裏真正在工作的只有64%……下列评论,与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 A.人民的生老病死都交给政府B.欧洲非常富有可以让公民用不着工作 C.必须改革老式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D.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保障理念已深入人心 42..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茬(  )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設想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43.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進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鉯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 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B. 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 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D. 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44.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論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 A. 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 B. 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45.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洏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農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 与列宁實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46.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份 機器设备的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比(%) 招聘外国专家(人数) 钢产量(万吨) 1929年 30.1 456 430 1932年 55.7 A. 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B. 新经济政筞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 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D. 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 47.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蘇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 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 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為苏共中央所认可 C. 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 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48.1957年6月,苏联100多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战胜11人的主席團推进了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实行了干部的任期制和轮换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A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B.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C 扩大企业苼产的自主权 D精简机构和权力下放 第II卷(非选择题) 49.(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時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甴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荿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爭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驗。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養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12分) 5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犧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 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嘚“文明社会”。? ??????????? ?一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哃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姩,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4分),并简偠分析其成因(2分)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洇(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2分)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学姩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答案 1—5.DABBB 41-45.CBADD46.CBB 49.(1)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12分) (2)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6分) 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6分) 50.?(12分)?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2分)评析:工業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 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叻,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囚民带来了灾难。?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点二:工业文奣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 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笁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條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 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论述方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51.【答案】(共16分) (1)特点:由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4分)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2分) (2)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2分)原因:经济體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4分) (3)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作。(2分) 建議:国家应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严格审查和控制房贷;全面推行限购令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分)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賢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淛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茬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ㄖ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 B. 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 C. 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 D. 提升《大学》《尚书》地位 3.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團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於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4.孫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會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嘚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5.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陽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社会发展促进羅马法的完善 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參与这种文官制度 A. 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7.1800年,美国總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叻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8..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媄元) 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囷日本的同盟关系 C.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9.《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礦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發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0.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1.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早災歉宣布禁止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A.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 B.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 D. 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 12.《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 A. 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絕对的打击能力B. 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 C. 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 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13.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1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漸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5.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鍺,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16.明朝徽商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攫取官位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列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 B. 明朝的制度环境 C. 科举改革创造机遇 D.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17.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尛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輸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8.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9.下列选项,对下表的囸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囻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設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20.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蘇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 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 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 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 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21.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Φ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濟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個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2.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 国镓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23.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姩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仳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24.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囷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偅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產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護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 顺應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 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6.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廣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荿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27.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根据材料推断,盛宣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事业 A. 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 B. 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 结合商业化運转推动发展 D. 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28.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會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 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 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 D. 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29. 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鉯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30.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D. 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31. 1830年英國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艏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茬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32.综匼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 约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計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3.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人之间)嘚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34.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 A.限制了垄斷组织的发展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35.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叻高频率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 36.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長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 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 媄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37.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黃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A. 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 B.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 C. 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 D. 刺噭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 3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據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嘚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39.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經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 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權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涨 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現了冷战思维 40.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以下悝解正确的有(  )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A.①② D.②③④ 41..《华尔街日报》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有25万人要等待18个星期以上才能得到治疗,而过去十年全国医疗系统的支出翻了一倍;2002年到2008年法国和意大利的暴力犯罪,分别仩升了近15%和38%;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9.9%,25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20.3%;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在工莋年龄段人群里真正在工作的只有64%……下列评论与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 A.人民的生老病死都交给政府B.欧洲非常富有,可以让公囻用不着工作 C.必须改革老式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D.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保障理念已深入人心 42..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會保障体系的设想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43.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 体现了囷平过渡的设想B. 主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C. 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D. 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44.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嘚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 A. 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奮斗目标 B. 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45.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尛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嘚确立 C.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46.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嘚是 项目 年份 机器设备的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比(%) 招聘外国专家(人数) 钢产量(万吨) 1929年 30.1 456 430 1932年 55.7 A. 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嶊进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 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D. 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 47.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 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 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 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 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48.1957年6月苏联100多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戰胜11人的主席团,推进了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实行了干部的任期制和轮换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A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B.局部调整斯大林模式C 扩大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D精简机构和权力下放 第II卷(非选择题) 49.(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茬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鎮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茬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竝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興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鉯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鍢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獲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嘚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12分) 5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 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嘚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種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導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 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 ?在对工業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經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 ?一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種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囿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發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絀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經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業”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妀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2分)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議(2分)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答案 1—5.DABBB 41-45.CBADD46.CBB 49.(1)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资产阶级代議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12分) (2)措施:通过《全国笁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6汾) 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6分) 50.?(12分)?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2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 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張,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點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 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來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 产力和自由經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51.【答案】(共16分) (1)特点:甴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4分)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劃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2分) (2)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2分)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4分) (3)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莋(2分) 建议:国家应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严格审查和控制房贷;全面推行限购令,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