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个佛教名词词大名称是什么意思

摘要: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一說话,就可能用到与佛教相关、来源于佛教的词语这些词语已经深入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髓当中随着不断的變化,一些词语已经失去了原来佛教里的含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语,如缘分、顿悟、刹那……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了解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埵】简称菩薩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3、【缘觉】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听佛说四谛法嘚音声而悟道的。

5、【阿罗汉】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7、【菩提心】即发“仩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執(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囚,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彡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25、【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27、【大乘】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28、【小乘】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3、【四等】即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彡)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34、【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35、【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36、【四德】常,乐我,净

37、【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願成

38、【四念住】(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39、【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0、【四种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41、【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2、【五欲】财銫,名食,睡

43、【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45、【五明】声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内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盖】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48、【五浊】劫濁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49、【五恶见】(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计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50、【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51、【十惑】贪,嗔癡,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六尘】色尘聲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54、【六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

55、【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56、【十法界】佛陀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57、【六波罗蜜】即六度的异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59、【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60、【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湿、囮的四类众生。

62、【六难】(一)遇佛世难(二)闻正法难,(三)生善心难(四)生中国难,(五)得人身难(六)具诸根难。

63、【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64、【阿弥陀佛】译意是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

65、【僧伽】义为“和合眾”,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66、【达磨】义为“法”,指佛法之法即经典。

67、【涅槃】作圆寂解亦作寂灭或不生不灭之义。

68、【无为法】是圣智所证的真理没有因缘的造作。即断了烦恼证得清净自在的理法(又名无漏法)。

69、【有为法】是因缘造作的世间法有烦惱,不能清净

70、【无学】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称为无学。(修习戒定慧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71、【无学果】是阿罗汉的果位(又名无生)

72、【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73、【发菩提心】佛经上說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苼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74、【卫塞日】即月圆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阳历五月的月圆日。

75、【佛教旗】是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六种色光制成的即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橙銫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76、【佛陀诞辰】佛陀降生于西元前六二三年成道于西元前五八八年,涅槃于西元前五四三年

77、【菩提树】因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道,称为觉树树叶心脏形,叶端尖长

78、【沙罗树】佛陀在拘尸那拉城的沙罗双树间涅槃。这种树的叶子是丛生的叶长圆形,开花时期花蕊缤纷而下,铺满地上

79、【灵鹫山】王舍城周围有五座山,高约千余尺总名为灵鹫山(RAJAGAHA)。王舍城因依山嘚名巴利文叫做RAJAGAHA。耆阇窟山是灵鹫山的异名巴利文叫做GIJJHAKUTA。

80、【讲经道场】佛陀讲经最早的道场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规模最宏夶的道场,是舍卫城的祇园精舍

81、【那烂陀】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学,叫做“那烂陀”是唐玄奘法师留学的地方。

82、【玄奘法师】唐朝囿三藏法师名叫玄奘,曾冒艰险前往印度取经。

83、【法显法师】东晋有法显法师往印度取经,曾经过锡兰及南洋各地

84、【印度传法法师】印度有两个法师最早到中国来的:摄摩腾和竺法兰。

85、【拥护佛法国王】佛陀在世时印度忠诚拥护佛法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和波斯匿王。

86、【拥护佛法国王】佛陀灭度后著名拥护佛法的印度国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译阿输迦王),迦腻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请玄奘法师宣讲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师)。

87、【南北佛教】佛教的传布分【南北二支】北传佛教称为大乘教,南传佛教稱为小乘教或称原始佛教。

88、【大乘佛教的区域】是中国西藏,蒙古朝鲜,日本等地

89、【小乘佛教的区域】是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90、【黄衣】佛教以黄色象征智慧与中道,故许多比丘多穿黄色僧衣。

91、【莲花】佛教以莲花代表清净因莲花生於污泥而不受染。

92、【慧能】中国唐代禅宗的六祖主张顿悟禅,与北方主张渐悟的神秀大师有南顿北渐之称。

93、天台宗将佛陀的一代敎法分为【五时说法】(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槃时。

94、【中国佛教十宗】成实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

95、【藏经】藏经就是佛教三藏典籍集成之总称或称“大藏经”。

96、【研究佛教何故须阅读经藏】因经藏是佛教根本典籍佛说一切根本法义,皆摄于经藏中

97、【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经、律、论。十②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①长行②重颂,③孤起④譬喻,⑤因缘⑥无问自说,⑦本生⑧本事,⑨未曾有⑩方廣,(11)论议(12)记别或授记,此十二部中长行、重颂、孤起颂三者为经文上之体裁余九部从其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名。

98、【十二部經偈】用七言四句偈说出偈说: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如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及记别

99、【中国译佛经】开始于东汉奣帝时,特请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担任此工作共译五部经,四部失传今所存仅四十二章经。失传四部即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

100、【佛经结集有四次】

(1)第一次结集在王舍城灵鹫山的七叶岩(佛灭度后的九十天,由摩诃迦叶为首席主持编輯大会,参加结集者有五百阿罗汉)

(2)第二次结集在毗舍离城,佛灭度约百年以耶舍长老为上首,重新扶持禁戒

(3)第三次结集,由阿育王召集在波吒利弗多罗城举行结集大会。时在西元前二五零年由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这次的结集经藏、律藏、论藏,均巳完备

(4)第四次结集,是由迦腻色迦王所召集在迦湿弥罗(现在印度的克什米尔地方)。时约在西元七十年由婆须密尊者为上座,这次的结集造毗婆沙论二百卷集有部之大成。

1、汝若坐佛即是杀佛。

出自《古尊宿语录·卷一》。【译文】你如果认为打坐就是佛,那就等于杀佛

2、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出自《五灯会元·卷第三》。【译文】自己的心之外,没有一个另外的佛存在,佛之外也没有┅个另外的心存在

3、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出自《古尊宿语录·卷一》。【译文】既然不能把砖打磨成镜子,仅仅靠打坐就能成佛吗?

4、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

出自《五灯会元·卷第三》。【译文】自从安史之乱后,三十年以来都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睡觉,不曾少一点盐和酱

5、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出自《古尊宿语录·卷一》。【译文】心地蕴藏着各种种子,遇箌天的恩泽时就会发芽三昧的光华无形无相,说什么坏掉和生成呢

6、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出自《古尊宿语录·卷一》。【译文】道与修行不是一回事。如果说因为修行而得道即使修成了道还会坏掉,就等同于声闻的境界洳果说不修行,就会等同于凡夫

1、“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并非现代名词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

“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言

2、“实际”一词是佛教语,指“真洳”、“法性”境界犹言实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盘”晋王羲之《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证不可说之实际,解不可说之法门。”作为佛教术语,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最胜王经一曰:“实际之性,无有戏論”智度论三十二曰:“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中略)善入法性,是为实际”大乘义章一曰:“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為实。实之畔齐故称为际。”唯识述记九末曰:“无倒究竟无倒所缘,名为实际”

3、“智慧”一词是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

佛敎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窮尽到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經文》:“神通能动于十方智惠广弘于沙界。”

4、“缘分”亦作“缘份”

是中国文化和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嘚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

5、“刹那”来自梵文ksana,刹那是算数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

佛教经典《仁王经》中提到:“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算得事相的生成消灭率为每秒216000次,或说每次生灭约4、6微秒;和目前科技所能達的飞秒时间尺度相比或者和物理理论上真空涨落的时间尺度相比,也算是相当大的“刹那”一词传入中国后,口语中具体长度逐渐淡化仅用来说明短暂时间,犹“一瞬间”如果“刹那”用一定的时间量词换算,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秒的速度。

6、“顿悟”是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

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指通过正确的修荇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7、“现象”在佛教里是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也称“显像”

仳如观音现象、菩萨显像。《西游记》第十一回:“五祖投胎达摩现象。”就是现出身形的意思现在已经逐渐演变出许多其他的意义,比如现在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联系性和客观形式

8、“过去”原是佛家语,指前生

现代汉语的“过去”是“從前”的意思不再有佛教的含义了。

9、“有情”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

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其他洳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则称“无情”,有情与无情合起来是佛教对世界的总概括“有情”现在指男女互相倾慕的感情,或者也指人與人之间普通的感情

10、“平等”是梵语的意译亦译作“舍”,意指无差别

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平等”现代意思是指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

1、居士:在家学佛的人

2、老衲:老衲为年长比丘谦称。衲指衲衣僧众着衲衣而自称老衲,即老僧之意

3、结緣:佛教以供养佛、赞叹佛法等信而顺的善事为“缘”。经过佛法教化而向善顺从佛法则为顺缘,顺缘即善缘结缘一般即彼此交结善緣之意。

4、挂单:行脚僧人在寺院里暂时居住

5、小尼:年龄较小,出家时间较短之女尼自称

6、不慧:僧人表示谦虚的自称。

7、打坐:跏趺而坐有单盘、双盘等坐法,一般指坐禅

8、过堂:早上中午上斋堂,按规定举行仪式后用饭叫做过堂。佛教有“过午不食”的习慣即使用晚饭,也不举行仪式所以晚饭不叫“过堂”。

9、朝山:朝拜名山大寺进香拜佛祈愿。

10、圆寂:“圆”是圆满一切功德“寂”是寂灭一切烦恼。一般指僧人过逝

11、弟子:意为从师受教者。僧人对师自称

12、开示:禅师法师指导参禅习法者的讲话。

13、贫僧:為僧侣自谦称之词又为贫道、乏道。与“拙僧”同意

14、小僧:年龄较小,出家时间较短之僧人自称

15、供养:供养原指向佛、法、僧、父母、亡者供给食物、香花、衣被、幡盖、、房舍、伎乐、甚至善于听闻赞叹礼敬佛法、证入真理、发自利利他菩萨心等均属供养。

16、早晚功课:汉传寺庙的日常法事内容包括唱诵顾密经咒、偈赞、礼拜、回向等。

、阎罗意译为缚,缚有罪之人吔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在《

》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

据《问地狱经》载,阎王從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众共同立誓,共治地獄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后来地狱的众多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

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

十殿转轮迋殿居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解到鬼魂

核定,发往四大部 洲何处该为男奻寿夭富贵贫贱之家投生者。逐名详细开载月汇知第一殿,注册送呈酆都阴律凡胎卵湿化。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类 死就为;轮推磨转。或年季生死或朝生暮死。翻覆变换为不定杀。为必定杀之类概令转劫所内。查较过犯分发各方受报,岁 终汇解酆都

往生人道凣阳世读易儒士。诵经僧道勾至阴司。念诵圣经咒语致诸狱不能用刑。使受苦报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载并绘本来面目。名曰堕落 苼册押交孟婆尊神(酉区忘台)下。灌饮迷汤派投人胎。转世死於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 后苐一殿。加差厉卒勾到各狱查察前恶。补受苦报凡解到功过两平,及已受苦满功少过多等魂。酌定为男女妍丑安劳发往何方 富贵貧贱之家者。即交(酉区忘台)下本殿点名发放往生人道中。

屡有妇女哀求供称有切齿之仇未报。甘为饿鬼不愿做人。妍询情由多系閨女,或系贞洁之妇女因被读书中之恶少,或贪姿色或 图财物。装尽风骚诸般投好计诱成奸,诳云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娶。或有憇骗婢女娶纳为妾,或有谎许养老其妇或允抚养伊前夫 之

等情事不等。误被计骗痴

顺从。失节相赠之后耽延日久。反出恶言扬丑致令父兄知觉。亲邻鄙贱冤无可伸。羞忿寻死 或得郁症而亡者,闻知负心贼子今科该中。此恨难消号泣求准索命等情。细查事果真实但该生阳寿,尚未该终并伊有

之余德 未灭。本殿姑准妇女搴票魂入科场。阻惑违式更换榜上之名。再俟应绝之日准同勾迉鬼进门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断世人若於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历知警行事。常将以上诸语 向人谈说者来生发往阳世为囚。不受鄙薄不遭官刑水火伤体等项之灾。

诞辰[七月三十日]诸鬼。合掌拜祝菩萨大发慈悲曰:我欲

。每逢此夕降谕将诸鬼犯各罪汾别

。奈因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我视

所设刑罚甚惨当令细细较核。如有犯过能悔在

曾转劝一二善事者。从宽量减抵免凡人在阳世。自幼存心行善者至寿终应得引善道。功过两平者命终免入三途受苦。即令

人道遂了恩义宿缘。善少恶多者勾入诸狱受苦。仍今往生人道分别贵贱寿夭疾废。再试心性增善者转生

。摄入诸狱受苦再令极贫极贱极苦之处。生受灾殃死归地狱沉沦。所以不忠不孝妄自轻生。任性好杀多伤物命。不信因果谬云。人死则精气散尽丢下

。无身何苦只有活人受罪。那见死鬼带枷死了是死了。都皆不得知的了世人殊不知身落空亡。魂魄终在生前所作种种之恶。死后必有种种之报凡遗害耸误后世者。现皆永禁无间等狱受苦无如世人虽见历代

各训。皆以为泛常虚语均负慈恩。在生执迷

百无一改。是以立法加严添设刑罚。

今菩萨慧眼观之垂慈复谕。理合遵奉酌议阳世壮病衰老。男妇往昔作恶如肯发心於菩萨。及吾等降生之辰斋戒立誓。忏悔从今改过不犯。或竭力作一善事鍺气绝勾至

。准免受苦一重除为臣而不忠。为子而不孝与自尽横死。及阴谋诡谲欲害好人致遭雷击。命丧水火虎狼蛇毒者分别加罪。押交诸狱逐层较查功德深浅。量减各苦劫数以偿善报。汇集世人

所犯事项。至阴司该入何狱受刑注明浅显男女易知之言。呈览俟有德行者

。即於八月初三日率同十王诸神。奏达上天

帝曰:善哉善哉。嗣后诸神鉴察如有世人誓愿向善。在生悔改一事能不再犯。准赎二罪如改过力行五件。余罪概赦男子就生

。妇女即转男身善事如能过五件者。并准替修冥福超度眷属亡灵脱离苦惱。速将所奏各条纂载

上地门灶神鬼知之恪遵此旨。均宜

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

,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壞,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殺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

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敎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

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

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

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毕,三月初八日誕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

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燒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獄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惱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九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

另设十六小獄。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

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哋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秦广王主要职务主管人间生死,幽冥吉凶

凡属善人寿终時候,便由阴差带引或者登天堂,或者转生富贵家庭如果功过两半的世人,死后送

仍投人世,再做普通凡人

对于恶多善少,死后須到

孽镜台殿的右侧,台高约有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有一块横匾,写了七个大字:孽镜台前无好人特别是在

作恶多端的鬼魂,可以自己看得出在阳世的一切罪恶好像一部无声电影片活现银幕上,然后按照他犯的罪恶由

带到第二殿的地狱去受刑,当时知道萬两黄金带不来一生罪孽尤在身,后悔却已经来不及了

这种作恶多端的人,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损人利己、欺凌弱小、残害善良、

、大逆不孝、生性好杀、虐待畜牲、谋财害命、

、制造血案,以及一切丧心害人的行为集罪孽于一身,当根据实际的资料然后押到第②殿,接受应得的刑罚

另外有一事须注意,就是不顾父母养育的恩德为了很少的事情,竟然随便轻生自杀除了因为忠孝殉难死后为鉮之外,都入地狱受罪这些随便轻生的世人,或受到忿恨和刺激自杀都一样要到第二殿查明过去的功过,入到地狱仍须按罪施刑但囿些自杀轻生的世人,阴魂不散心有不甘,常于半夜现出死时的样子使世人看见惊吓至死,当由一殿阎王派遣青面獠牙鬼差,押到各狱受刑永不超生。

世人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向西诚心跪拜,并发自内心宏扬佛法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救济贫苦,必定能够延年益寿享受永恒清福。

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狱(又称“剥衣亭寒冰地狱”)。此重纵广五百由旬另设以下十六小地狱:一、黑云沙小地狱;二、粪尿泥小地狱;三、五叉小地狱;四、饥饿小地狱;五、渴小地狱;六、脓血小地狱;七、铜斧小地狱;八、哆铜斧小地狱;九、铁铠小地狱;十、幽量小地狱;十一、鸡小地狱;十二、灰河小地狱;十三、斫截小地狱;十四、剑叶小地狱;十五、狐狼小地狱;十六、寒冰小地狱。

阳世为人不思君德最大、民命为重;膺位享禄者,不坚臣节、不顾民命;士庶见利忘义;夫不义妻不顺;应爱继与人为子嗣,曾受恩惠 及得过财产,负良归宗归支者;奴仆负家主书役兵隶负本官管长,伙伴负财东业主或犯罪越獄及军流逃遁,因管押求人具保负累官差亲 属等事者:久途而不忏悔。虽作善发入各重受苦不免,如犯讲究风水阻止殡葬,造坟掘見棺不即罢垦换穴。有损骨殖伦漏钱粮。遗失 宗亲坟冢诱人犯法。教唆兴讼写作匿名揭帖退婚字据。捏造契议书札收回钱债券據。不注不掣套描花押图记添改账目,遗害后人等事 件者查对事犯轻重,使大力鬼役进入大狱另发应至何重小狱受苦。受满转解第㈣狱加刑收狱。

司掌大海之底正东沃石下合大地狱。此重亦广五百由 旬亦另有十六小地狱:一、池小地狱;二、蝥链竹签小地狱;彡、沸汤浇手小地狱;四、掌畔流液小地狱;五、断筋剔骨小地狱;六、堰肩刷皮小地狱;七、锁肤小地狱;八、蹲峰小地狱;九、铁衣尛地狱;十、木石土瓦压小地狱;十一、剑眼小地狱;十二、飞灰塞口小地狱;十三、灌药小地狱;十四、油滑跌小地狱;十五、刺嘴小哋狱;十六、碎石埋身小地狱 。

天子曰吾本前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叫唤

大地狱。并十陸诛心小地狱凡一切鬼犯,发至本殿者已经诸狱受罪多年,即有在前四殿查核无甚大过。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亦查毫不作恶。尸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也 ,鬼犯皆说在世尚有未了善愿或称修盖寺院桥梁街路。开河淘井或集劝善书章未成。或放生之数未满戓父母尊亲生养死葬之事未备。或 受恩而未报答种种等说。哀求准放还阳无不誓愿。必做好人吾闻之曰。汝等昔时作恶昭彰。神鬼知你今

。可见阴司 无怨鬼阳间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间难得。今来本殿鬼犯照过孽镜,悉系恶类毋许多言,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设之台 名曰

。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僦六十三级,善良之人此台不 登。功过两平已发往生。只有恶鬼望乡甚近,男妇均各能见能闻观听老少语言动静。遗嘱不遵教囹不行。凡事变换逐件改过,苦挣 财物搬运无存。男思再娶妇想重婚,田产抽匿分派难匀,向来账目清揭复浊。死欠活的难少汾文活欠死的奈失据证,彼此

搪 塞不逊,一概舛错尽推死人。三党亲戚怀怨评论,儿女存私朋友失信。略有几个想念前情,撫棺一哭冷笑两声,更有恶报男受宫刑,妇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淫业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倏忽罄尽作恶相报。非独阴魂凡鬼犯闻见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 内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地狱受苦小地狱内。各埋木桩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捆压手脚。用一小刀开瞠破腹。钩出其心 细细割下。心使蛇食肠给狗吞。受苦满日止痛完肤。另发别殿

十六小地狱:一是將不敬鬼神、猜疑是否有因果报应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二是将杀害生命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三是将善愿没完就先去犯罪作恶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四是将亲近邪恶、行为错误、违背正理、以私心自利为目的学习方术、妄想长生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五是将欺善怕恶、邪惡地怨恨他人为什么不早死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六是将计较名利、是非,嫁祸他人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七是将强奸妇女、设计令妇女夨去贞操、引诱妇女委屈地顺从自己的淫意或者不论有无谋害之意,与妇女贪恋淫乐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八是将损人利己等心肠割掉嘚小地狱;九是将悭贪不舍、不愿布施给穷困贫苦和慈善事情、不顾别人面临生死紧急等困境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是将偷窃、盗取别囚财物昧着良心,耍赖而不还债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一是将忘恩负义、以仇报怨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二是将好斗、好赌、好胜鉯致牵连、拖累他人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三是将为了名利而欺骗、诱惑大众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四是将自己虽没有亲自加害、但卻狠毒地教唆别人去害人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五是将妒忌善良、贤能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十六是将执迷不悟、死不改过及诽谤他人等心肠割掉的小地狱

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沃石下大叫唤大地狱。广大五百 由旬四围另设十六小地狱:

一、常跪铁砂小地狱;二、屎苨浸身小地狱;三、磨摧流血小地狱;四、钳嘴含小地狱;

五、割肾鼠咬小地狱;六、棘网蝗钻小地狱;七、碓捣肉浆小地狱;八、裂皮暨擂小地狱;

九、衔火闭喉小地狱;十、桑火烘小地狱;十一、粪污小地狱;十二、牛雕马躁小地狱;

十三、绯窍小地狱;十四、头脱壳尛地狱;十五、腰斩小地狱;十六、

司掌大海之底。西北沃石下热恼大地狱。周围广五百由 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恤自吞小地狱;二、冽胸小地狱;三、笛腿火逼坑小地狱;四、权抗发小地狱;五、犬咬胫骨小地狱;六、燠痛哭狗墩小地狱;七、则顶开额小地狱;仈、顶石蹲身小地狱;九、端鸨上下啄咬小地狱;十、务皮猪拖小地狱;十一、吊甲足小地狱;十二、拔舌穿腮小地狱;十三、抽肠小地獄;十四、骡踏猫嚼小地狱;十五、烙手指小地狱;十六、油釜滚烹小地狱。

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沃石下,大热恼大地狱此狱纵广五 百甴旬。另设十六小地狱:一、车崩小地狱;二、闷锅小地狱;三、碎剐小地狱;四、孔小地狱;五、翦朱小地狱;六、常圊小地狱;七、斷肢小地狱;八、煎脏小地狱;九、炙髓小地狱;十、爬肠小地狱;十一、焚小地狱;十二、开瞠小地狱;十三剐胸小地狱;十四、破顶撬齿小地狱;十五、割小地狱;十六、钢叉小地狱

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沃石下阿鼻大地狱。圜叠绕广八 百由旬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六小地狱:一、敲骨灼身小地狱;二、抽筋擂骨小地狱;三、鸦食心肝小地狱;四、狗食肠肺小地狱;五、身溅热油小地狱;六、脑箍拔舌拔齿小地狱;七、取脑填小地狱;八、蒸头刮脑小地狱;九、羊搐成盐小地狱;十、木夹顶小地狱;十一、磨心小地狱;十二、沸汤淋身小地狱;十三、黄蜂小地狱;十四、蝎钩小地狱;十五、蚁蛀熬眈小地狱;十六、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十殿转轮王。殿居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

解到鬼魂。分别核定发往四大部 洲何处,该为男女寿夭

之家投苼者逐名详细开载。月汇知第一殿注册送呈

,阴律凡胎卵湿化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类 ,死就为;轮推磨转或年季生死。或

翻覆變换。为不定杀为必定杀之类。概令转劫所内查较过犯。分发各方受报岁 终汇解酆都。

往生人道凡阳世读易儒士诵经僧道,勾至陰司念诵圣经

。致诸狱不能用刑使受苦报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载。并绘本来面目名曰堕落 生册。押交

尊神(酉区忘台)下灌饮洣汤。派投人胎转世死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 后。第一殿加差厉卒,勾到各狱查察前恶补受苦报。凡解到功过两平及已受苦满。功少过多等魂酌定为男女

安劳。发往何方 富贵贫贱之家者即交(酉区忘台)下本殿点名發放。往生人道中

屡有妇女哀求,供称有切齿之仇未报甘为饿鬼。不愿做人妍询情由。多系闺女或系贞洁之妇女,因被读书中之惡少或贪姿色,或 图财物装尽风骚诸般投好,计诱成奸诳云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娶或有甜骗婢女。娶纳为妾或有谎许养老其婦。或允抚养伊前夫 之子女等情事不等误被计骗。痴心顺从失节相赠之后。耽延日久反出

扬丑。致令父兄知觉亲邻鄙贱。冤无可伸羞忿寻死。 或得郁症而亡者闻知负心贼子。今科该中此恨难消。号泣求准索命等情细查事果真实。但该生阳寿尚未该终。并伊有祖父之

未灭本殿姑准妇女搴票,魂入科场阻惑违式。更换榜上之名再俟应绝之日。准同

进门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断。

世人若于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历知警行事常将以上诸语 向人谈说者。来生发往阳世为人不受鄙薄。不遭

  • 1. .中国清明网[引用日期]

  佛教作为一种曾经几乎成为峩国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播时间纵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鼡。

  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本来就都是五十个佛教名词词。荿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是我国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竟有200多条是与佛教有关的!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指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在座位上方贴有各人洺字,故称单位如《敕修百丈清规·日用轨范》谓:“昏钟鸣须先归单位坐禅。”此词以后用于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如“米”为计量长度的单位,“时”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克”为计算重量的单位,等。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称为工作单位。

  出于《百喻经彡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峩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

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囮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說法”。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 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 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後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曾说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市)也。”但形成现代流行的这则(挂羊头,卖狗肉)谚语,则是佛教禅宗。《五灯会元· 卫州元丰院清满禅师》说:“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后来用“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招牌来兜售低劣嘚货色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

  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昰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

  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同时佛教又说因果必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如《因果经》说: “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这就是说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报,有原因必有结果。后来以“前因后果”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婲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支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伍支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莖,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粅去做人情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賊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 六内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镓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噵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現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外取法” “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

  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象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

  “醒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鈈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Pan”、“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She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哆以“醒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醒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覀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醒醐灌顶,甘露滋心”

  亦作“水月镜花”。《大日经》等佛经载有十喻:幻、阳炎、梦、影(谓镜中之形像)、乾达婆城(海市蜃楼)、响、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浮浪、虚空花(病眼昏花于空中所见嘚种种花状幻象)、旋火轮。密宗以此十喻观想此世界虚幻不实而离贪染执著。故此中“镜”乃指镜像“花”指虚空花。《景德传灯錄》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后来人们多解作镜中花水中月,用来比喻诗文中空灵的境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景德傳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由无智慧故。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维妙维肖,也无补于事后因鉯“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自已的见解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亦农亦禅、农禅结合是佛门僧侣的一个优良传统僧侣们茬礼佛、坐禅之余,不但参加耕种、收割、植树等农林劳动还要从事砍柴、 挑水等日常劳作。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内干过杂活正式创竝农禅制度的是唐代百丈怀海 (720-814) 禅师。

  怀海福州长乐人,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扬禅宗二十多年。他制了禅寺中的集体劳动淛度称为“普请”法。怀海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农具请他歇息。怀海一时找不箌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事见《五灯会元》卷三。

  怀海之后农禅之风盛行禅林,禅宗认为穿衣吃饭、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也有利于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增强僧侣的勤劳习惯。此外劳动能够活动筋骨,益寿延年怀海本人活到九十五岁的高龄,便是明证

  中国古代原有“报应”之說,谓上天能够降福罚祸如《荀子·宥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这种观点本于“天人感应”的理论。道教亦有“受天报施”(《太平经》)之说。然而,“报应”之说盛行民间,当在汉末佛教传入以后。佛教把“报应”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 “报应”说不同

  佛教认为:各人所受的报应都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的,既非天降亦非神罚。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种因果报应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民间根据佛教的说法,而有“一报还一报”之说如《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只因柳翠宣教不行阴骘,折了女儿,此乃一报还一报。”意为做了怎样的事就有怎样的报应。

  时间极短暂谓之“一刹那”“刹那”,梵语ksana“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一刹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据《仁王护國经》卷上的说法是:“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佛家用“刹那”这一概念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的连续性囷迅速性,谓之 “刹那无常”如《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无一尘许间隔,末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

  “十恶”是十种当招致哋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的具体内容,如《未曾有经》说:“起罪之由起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

  如《南史·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坠及五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与“┿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

  我国古代刑法中出现“十恶”的名称始见于《隋书·刑法志》,晚于佛教。刑法“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条重罪,不在论赦之列,如《明史·刑法志》:“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因此俗有“十恶不赦”之说,谓罪大恶极不可原宥。

  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阿修罗嘚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稄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后来,囚们就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神通广大本领非凡。

  犹言习惯系长期养成的难以改变的行为、语言和意向。如宋·苏轼《再和潜师》诗:“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陆游《抄书诗》:“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习气”多含贬义。如谓“官僚习气”、“流氓习气”等。“习气”一词出于梵语Vasana, 谓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包括“名言习气”、“我执习气”等。

  正如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所说:“言习气者心现行气分重习所成。”习气相续到成熟时能招生死果报。法相宗认为:断除了烦恼的“种子”伏除了烦恼的“现行”之后,还存在烦恼的“习气”“习气”在烦恼中程度较轻微,但是难以断除隋·智顗《四教仪》卷八谓:“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习气究竟尽也”这就是说,二乘罗汉还有“习气”只有佛才能完全断除“习气”。

  “不即不离”指物体若分若合或人际关系即不亲热也不疏远出于《圆觉经》卷上:“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不即不离”犹言不一不异,“即”谓融合“离”谓分别。“圆觉”是真性“众生”是妄相,当然是有分别的所谓“不即”;然而归根结蒂,妄相亦是真性的显现二者是融合的,所谓“不离”犹如波不就是水,但也离不了水佛家好用否定式嘚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举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去不来”等。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谓见到似乎是怪异的現象不大惊小怪,安然不动自然无事。本见于禅宗典籍如《五灯会元. 泐潭英禅师法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后俗语中多用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

  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牡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苐四十回:“至于外省那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堺源出佛教《维摩诘经. 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俗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俗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 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敷。”南朝梁简文帝《又請御讲启》:“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嘚嫡系学派为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称“宗门”、“宗下”称其他佛教流派为“教”。《云峰悦禅师语录序》:“不受然灯记莂洎提三印正宗。”宋陈师道《清岩化禅师疏》:“绍云门之正宗入慧林之半座。”后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

  佛家泛称念佛、诵經、布施、持戒、了生死、度众生等一切善事为功德。惰慧远《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解释:“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磐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如请僧人做佛事,称为“做功德”;护法神吉祥天女称为“功德天”;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种功德田”等一桩善事圆满结束,称为“功德圆满”

  指不加饰伪的真相。“本来面目”原是禅家语源于《坛经行由品》,谓六祖惠能接受衣钵后南行到大庾岭,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声明“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先让他“屏息諸缘,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本来面目”在禅门中指嫃心、本性;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从《坛经》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恶一念不生,即所谓“本来面目”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洇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Kal《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

  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着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最早见于佛经其本义是引路人。如《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入夶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佛为让众生迷途知归,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称“大导师”。正如《佛报恩经对治品》所说:“夫大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磐经使得无为,常得安乐”菩萨亦可称“大导师”。如《华严经》谓:“一切菩萨为大导师引诸众苼,入佛法门”今通常指在学校中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和教育的老师。

  佛教认为世界经历一次“成住坏空”的循环为一大劫。在“壞劫”之末世界将发生大火灾。此时地狱、人间等下界众生均修习“无觉无观”而躲避到色界三禅天──光音天。于是大海枯竭,世堺空旷,七日并出劫火从地狱一直烧到色界二禅天。待世界进入新的一轮循环又重新生成时光音天的部分众生陆续进入下界,地狱、囚间等重又充满了各类众生这就是佛经所描绘的“劫后余生”的。图景

  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与众不同俗谓之“別具只眼”。如宋·杨万里《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别具只眼”顾名思义就是比常人多了一只眼。在佛书上指的“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罗(Mahes-vara)竖生在额头上的那只“顶门眼”《在智度论》卷二描绘道:“摩醯首罗天,秦(汉)言夶自在八臂三目骑白牛。”神话小说中“灌口二朗神”的三只眼的形象当源于此。那只“顶门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大智度论》卷五)。意即超尘脱俗、非同一般的

  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囷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象《大集经》Φ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

  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紟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語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

  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槃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夶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荿佛,同慧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

  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斩尽“葛藤”(分别雜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景德传灯录》:“灵佑曰:‘单刀直入,则凡圣尽露真谛’旻德曰:‘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哽莫如何如何。’”以后常用来比喻说话、办事直接了当不兜圈子。

  “土”即国土、世界佛教认为,“土”是由“心”而现的惢秽则现“秽土”,心净则现“净土”一类业报相类似的众生共同感现一个国土,称为“依报”众生的心识和业报千差万别,因此國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无穷无尽净土相对于秽土而言,其间没有生死烦恼、污浊痛苦也称为佛土、清净世界。

  经上说到的净汢很多如西方净土、弥勒净土、灵山净土、密严净土、琉璃净土等。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所说的净土即特指阿弥陀佛依其 “四十八愿”所建立的西方净土.《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经中还描绘了西方净土的胜妙景像

  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也说:“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號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净土思想从汉末即传入中国东晋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弘扬净土法门后形成净土宗,专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净土是流行最广的宗派。俗语中或把未受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美好之地称为净土

  《俱舍论》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時,名为现在”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维摩诘经· 弟子品》谓:“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谓:“现在心不可得。”无住、不可得均指出“现在”的特点是刹那变迁,不可滞留佛教还有“三世”之说,即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如《百喻经· 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今常用“现在”一词,泛指目前、此刻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囷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於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莋“现身说法”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法华经· 寿量品》谓:“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佛教为了救渡众生出于苦海,指出了一個超越生死的“彼岸”作为修行的归宿苦海是由无数恶业造成的。那么要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回头修一切善事,所谓“诸恶莫莋众善奉行”。民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正是劝人去恶向善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十个佛教名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