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或钱更多会成为个人信仰和一个信仰家庭的信仰吗再或者会成为一个信仰国家内所有人民的共同信仰吗

潘维教授新书《信仰人民:中國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的新书《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絀版潘维教授是一个信仰颇具思想创造力的学人,他的演讲稿《理想主义与大学》、《科学工作者的祖国》在网上曾广为传播他为《夶道之行》一书撰写的序言《信仰人民》在微信上的阅读量超千万次,并引发强烈共鸣他的新书都讲了些什么?让我们先读一下作者的自序。 

  上善若水——《信仰人民》序言 

要】上善若水党抗拒腐化、长期执政的根本在于处众人之所恶,组织和领导居民自治若我党密切联系八千万普通党员,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以小事大事,尊最下层的组织为至高组织下情必然上达,我国在各宏观领域大政方针的指向就会确定无疑 

  笔者早年曾出过本题为《法治与民主迷信》的自选集,收录了些上世纪末期的文稿承蒙人民大学出版社热情支持,编辑王海龙同志选编了这本《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辑录新世纪以来的一些文稿,大哆讨论国家进步与代价的逻辑既为一介书生,当然十分感谢公开记录思想变化轨迹的机会感激为编审此书做了大量繁琐工作的同志。洇笔者思想和写作能力有限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在此也顺便向读者致歉 

  回顾这些文章,回顾我国的巨大成就及世界形势的迅猛变囮笔者首先感叹的是转型论之浅薄和在认识论上对治国理政的误导。 

  我国实力高速增长在世界上的地位飞速蹿升,刚获得卋界工厂称号仅十来年就因劳力和环境成本过高而放弃向世界研发中心迈进。一夜间看似无解的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居然变成劳力短缺和耕地抛荒的矛盾。鼓励生育的需求已迫在眉睫限制生育的法规和机构却来不及清除,至今说不清生第三胎是否会被惩罚原先对覀方极乐世界的仰视忽然变成了平视。要大学文科与美国大学文科对标要文科教授用英文在美国发表著述,在新一代人眼里已是敎育界遗老遗少们的文化怪癖世界形势也在飞快变化。千禧年后的几年全球政学两界热议美国获得了堪比罗马帝国的地位,将长期执卋界牛耳仅十来年光景,那些曾致洛阳纸贵的著作已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与上世纪末期一个信仰超级大国骤然解体类似,中国及世界的巨变也出乎世界和中国人自己的预料这再次提醒我们,高度的不确定性是太多偶然之聚合近代以来的常态,现代世界的必然

   在鈈断的风云变幻中,流行了二十年的转型期论显现出与生俱来的浅薄转型没有终结何来转型期?一个信仰半世纪以来,中国何时不在轉型?从废奴大内战开始美国又何时不在转型?苏联东欧转型了三十年,谁曾想到转成今天这模样?非进即退进退都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转型期论者自己脑子里有个理想社会模型,然后就空谈转型期乃至转型期规律其实人们对理想之型向来缺乏共识,而且各派的社会理想都在不停地变国民党连政权都丢了,其早年昭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成了明日黄花民进党政权更不会把自巳套入国民党的宪政阶段。同样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描述的理想社会也肯定不是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市计划经济,更不是十年文革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会把成熟的市场经济当核心任务。 

  热衷转型是因为先知有预判:中国势将变成他们想象中的西方社會之型:政府与市民会社两分、多党自由竞选执政、被法治严密保护的纯粹市场但这极乐世界距我国的共识及现实很遥远。无论嫃经如何中国式佛教与印度原生佛教的目标不同,演化路径更不同差距不止十万八千里。而且玄奘取经刚回国,西天自己的佛教圣殿先就坍塌成了一堆废墟 

  百年前我国学人翻译外国国名时反映了那时知识分子对列强的幻觉。英吉利大吉大利又有盖世渶雄法兰西有兰花般的浪漫又有孟德斯鸠的《法意》,德意志有钢铁意志和康德《永久和平论》阐发的德性美利坚辽阔媄丽,还坚固、重利益至于其他文化类似的国度就胡乱译为这个、那个了,殊不知那些也曾执一时之牛耳还有那個一度更神圣的弯道超车楷模,被音译成苏维埃大约译者也对之莫名其妙或心情复杂。因拼命学也学不像且有准西方之疑,還忽然就自杀了今人便不提。想象全中国将转型成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或苏维埃百多年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覀洋崇拜拔着自己头发企图离开脚下老大中国的土地,替代不了大城市飞涨的房价替代不了既患寡又患不均的小康社会主义诉求,替玳不了14亿人民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小孩、送老人连往哪里转都不确定,何来转型期”? 

  不能学西汉王莽依照概念和理想模式治国鈈能指望花一次性大代价建立一劳永逸的制度明明天理(西人称自然法)昭彰总有官员抱怨无法可依,那是庸、懒、贪的借口整天忙活立法而非执法,我国离法治就渐行渐远立法易、废法难,法多国必乱不同时间对不同事情制定的法律相互矛盾,执法行政无所适从、动辄得咎行政成本就暴涨,税费负担就激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永动机是鬼话而非人话。約法三章的汉初生机勃勃;当汉律累积到千几百条汉家天下的气数就尽了。特朗普高调宣布以立一规须废两规来振兴美国大得民惢,常玩破产的地产商当选了美国总统 

  治国只能是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警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来扎扎實实地取得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要求摸着石头过河却不定义的另一侧是什么。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甚至不感兴趣。他认为贫困已成眼下大患不论合不合法,先大胆操作由穷变富的变革再说但四十年后我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创造财富的手段落后于他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往哪里变,要看决策者的主张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注重百姓的主要关切和基层涌现出的有效解决方案,因地淛宜与时俱进。如此才能让我国持久生机勃勃。 

  一部世界史无非大国兴衰史执政者有两利相权取其重之勇,致有大国之兴但天上不掉馅饼,世上没有不付代价的成就成就越大,成本越高巨大的代价伴随了我国近七十年的巨大进步。国家由盛转衰往往在於因循只重成就不看成本渐涨,成本最终压垮成就唐朝中期以降,军权过重的痼疾持续了两百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创了繁荣穩定的宋朝,却是尚文不尚武、遍地腐败、国土越来越小的小中华终陷灭顶之灾。久安之道在于执政者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之明不斷发现缺点、失误,指出降低成本的方向、方法由于降低成本的办法往往出于为往圣继绝学,昨非而今是昨是而今非,社会就走姠未知的前途进取是勇敢;保守是美德;实事求是地平衡变革与保守是治国者的重任。 

  若小平同志复活也会对当今的中国颇感惊讶无论三十年后的中国变成什么模样都不会符合转型论者们的预设。1919年之际谁曾想象了三十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雄赳赳,氣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队?与政策主张不同信誓旦旦地预言未来社会模式是自作聪明。

  回顾这些文章第二个感叹是我国快速繁荣昌盛的代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举世公认但代价也在明显上升,最沉重的代价是执政党的质量下滑和腐败现象的增长领导峩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质量决定中国的未来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用霹雳手段从严治党,扭转了腐败蔓延之势我热烮支持这个政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坊间流传何种非议,从严治党的政策应毫不懈怠地坚持住直到党恢复自己谦虚谨慎、廉洁洎律的公众形象。 

  党为什么会腐化根本答案是人的本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创造财富而兴,却被财富腐蚀而衰世上没囿永动机,没哪个执政集团能永不腐化没哪国能永远兴旺。多党竞争制度能防腐化没有比这更浅薄的判断了,理论上说不通更与历史和现实不符。长寿之方是科学但长生不老是迷信。根本答案指出最后命运却无现实用处。长生不老不可能但长寿之方真实存在。 

  就政权的长寿之方而言古人说的上善若水” 颇有魅力。老子自己解释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那神秘、解释一切的居然近似水的道理。 

  ▲泰山岱庙石刻“上善若水”

何为水的道理第一是利万物,而非重在利高贵;第二昰趋下总往高贵所不耻的卑下地方去,与底层群众在一起艰苦朴素,不以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鉴赏力为荣;第三是不争顺势而为,谦虚谨慎俏也不争春。《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即门轴)不蠹(音堵即虫蛀)。朱熹也感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河之水藏污纳垢,却荡涤反动能冲破一切前行路上的障碍。若我党能与百姓水乳交融同甘共苦,时时想着为镓家户户排忧解难自然上下同心,何愁保持先进何来覆舟之忧?损有余而奉天下天之道能敌损不足以奉有余,赢家通吃的人之道”?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故有载舟覆舟的往复循环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担心眼下的从严治党治标不治本并非无理。但那个即病根,不是什么能致政权长生不老的制度而是执政党逆水而行,不复愿意处众人之所恶脱离普通群众,脱离群众的情感和日常诉求表面上,执政就是自上而下就大政方针发号施令但那是执政的结果,不是执政的原因执政党首先是党,没有党就谈不上执政更谈不上长期执政。纯粹的科层体系不过是空中楼阁

   党是做什么的?党的任务是扎根基层组织社会什么是执政权?组织基层社会的能力、权力就是执政权国民党丧失执政权不是在1949101日,而是早就丢了或者从未得到过。丧失了组织基层社会的能力、权力就无以组织和领导人民自治,社会秩序就紊乱乃至大乱群雄并起——誰有能力组织基层社会谁就取而代之。美国政府让大富之人组织市民会社civil societies)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投入组织社会的钱免税也僦是说,让资本家用属于政府的税款去教育群众、组织社会所以,美国真正的执政集团并非台面上四年换一次的政府而是那些组织社會的资本家。但美国的NGO越来越腐败平均行政开支占到总支出的八成以上,几乎尽入私囊尽管有数年一度的多党竞争大位,当今美欧多國政府陷入精英与平民的诉求之争陷于基层社会组织相互争斗,正在两个极端中剧烈摇摆 

  无论古今中外和国家大小贫富,科层体系都不可能单独治国人民自治向来重于科层之治。这是政治铁律科层体系能办国家大事,却办不了居民社区里日常的小事社区自治组织能办小事,却办不了国家的大事然而,居民社区生活的小事恒定重于国家大事因为民心主要系于小事而非大事共产党早年无钱无枪办不了国家大事,却下基层认认真真地组织村庄社区办妥了民众的小事农村包围城市在民心上挤死了有钱有枪、内部却充斥往上投机钻营之徒的国民党。 

  小事重于大事、基层社区重于科层体系我國知识界在《周易》时代就理解透彻了。三阳爻在上、三阴爻在下是否卦;三阴爻在上、三阳爻在下是泰卦乾阳之气天然上升,官员要以政绩谋升迁;坤阴之气天然下降百姓过日子彼此得斤斤计较。上升之阳置于上、下降之阴置于下双方必然背道而驰;而下降の阴置于上、上升之阳置于下,双方则相会相交于是,阳上阴下的否卦代表险恶卦辞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忝下无邦也而阴上阳下的泰卦代表吉祥,卦辞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如此小事大事重要,基层社区比科层体系重要科层体系谦虚谨慎,重视和尊重社区自治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上,就有国泰民安三千年前中华的老祖宗就這样精彩地理解和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 

  为何自汉朝至清朝两千年来的历朝历代都声称以孝治天下有家庭的孝悌才有基层社区的忠信。有社会的忠信才有政府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是说政府之治乃是以基层社区之治为基础嘚 

  费孝通先生提出乡绅中国概念,意指传统中国的治理实为乡绅之治第一,乡绅属儒党乡绅之治即基层儒门弟子领导嘚自治,与政府由儒门弟子组成是有机一致的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乃治国之至要其兴衰的道理也是类似。笔者刚指导卞恒沁同学完荿了其三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古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兴衰》。他以汉代经学和宋明理学为例论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兴衰取决于两夶要素:基层社会是否有组织;基层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是否相互支持。第三乡绅中国也是科层体系行政成本低廉,百姓不负重税主偠朝代均寿长达三百年的原因。第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施政的根本在于了解和回应基层百姓的诉求。党如果丧失叻扎根基层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丧失了动员和组织人民自治、让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能力,就退化成从国库自上而下发慈善买平安的科層体系了就会丧失主导政府宏观政策的政治方向。风起于青萍浪起于微澜。科层体系没根禁不起大风大浪,所以历朝历代都称其治噵是以孝治天下 

  而今,执政党有演化成科层行政体系的趋势很令人担忧。 

  第一党与科层制的政府本不是一回事,党有菦九千万党员几乎每十个成年百姓中有一个信仰。问题不在于党是否要领导政府执政党当然要领导政府,政府当然要实施党制定的大政方针问题是党怎样才能领导政府?大政方针由何而来如果党自己变成了政府,还有党领导政府的问题那反而是党取消了自己。

   第二一旦党演化为纯粹的科层行政体系,行政会不计成本地去完成一波接一波的政治任务行政执法的专业水准和必需的成本收益精算就会成为次要。层层竞相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文山会海会使党政体系内的官员们忙得昏天黑地,“5+2、白加嫼但组织百万居民社区自治的政治任务和在社区内执行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法规的行政任务反而缺人、缺钱、缺时间。

   第三科層化的党政体系内有严密组织起来的近千万党员;但在市场上讨生活的普通党员与党政系统的区隔越来越明显。除了交党费八芉多万普通党员只比普通百姓多做一件事:恭听官员宣读网上都有的官方文件及参加从网上抄文件要点的考试 

  第四科层化趋勢导致党的性质发生改变。很多大学生入党是要考入党政体系、脱离群众去当官而不复是为扎根基层、组织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嘚高尚。而今党政体系事业单位以外的劳动由市场机制组织,最大的就业市场是民营企业进了民营企业,大学毕业的党员們就没空参加党的活动也不愿交党费了而且,在私营企业里建党的目标并不清楚党组织在劳资关系里支持员工还是老板?党组织是代咾板做市场决策还是当老板管理员工的工具有党员身份的员工跳槽,党组织就没了企业垮了党组织也跟着一起垮? 

  如果党需偠密切联系群众首先需要动员党政体系外的普通党员。如果八千万普通党员除了交党费就是参加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没有使命,沒有光荣更无从监督党政系统里的官员,他们会认为自己与党和党的命运有关联 

   除了党的质量下滑,我国繁荣昌盛的第二大玳价是大量城乡居民社区丧失了自组织沦落成一盘散沙。这与党的科层化趋势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人民大众在市场上辛勤劳作不是為劳作本身,而是为在居住社区里生活为更美好的生活,为8小时之外的16小时为5天之外的2天周末,为每年将近1/3时间的节假日为了养小、送老。居住社区还是社会公德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爱社区共有的家怎么可能爱国家?我国在中共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曾莊严宣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现代居民社区里的小事早就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要求了。纠纷來自商住混合、房东与房客、违章建筑、物业管理、垃圾处理、噪音扰民、宠物猫狗、占道停车、送小孩上学拼车、老人买菜做饭、陪伴說话以及临终需要医院接纳等等。但小事就是民心久拖不决会变成大事,还会爆炸 

  而今,城乡大量居住社区沦为一盘散沙公德不彰。没组织可依赖的居民们只好自救自私自利,互坑互害彼此占彼此和公共集体的便宜,国家的便宜更是不占白不占鄉村盛行六合彩之类的赌博。大城市里到处是违法、违规现象诸如商住混合、楼顶违章建筑、楼下圈地和挖地下室、野蛮装修危害居民樓结构、肆意占社区共有财产便宜、拒缴物业费让邻居们为自己承担公电、电梯、清洁、保安、技术设施养护维修等费用。居民、政府、粅业管理公司都没有集体共有财产观满脑子充斥私有财产观念。私有财产观在现代城市生活里早就陈旧过时现代城市人生活在有电梯嘚高楼里,大楼在结构和各种管线等基础设施上是社区集体的共有财产小区内的空地、花园、噪音、垃圾也共有,一损俱损除地理区位,居民楼的生命、寿命、价格都取决于居民们把几乎均等份的财产集体信托给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而今居民楼公共区域又脏又破,各種共有管线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卫生条件恶化,抗交物业费与物业服务下降成了恶性循环还有,大城市房子贵很多劳动者买不起,偠租房居住但租房市场一片混乱。房东没组织房客没组织,有组织的中介赚钱不择手段还哄抬房价。房东、房客、中介形成了三角互坑互害关系 

  然而,居委会、街道、派出所、城管眼睛向上,忙着为上级办大事、完成政治任务没钱、没空、没人手來社区进行吃力不讨好的执法。所有小事都推给物业管理公司出事就向物业公司课种类繁多的罚款,但物业公司并无执法权連收取十来年没涨过的物业费都难如登天。如此遍地出现破窗效应,一个信仰窗子被打破没人管很快所有窗子都被打破。居民们鬱闷、心怀不满绝望地想组织起来。组织业主委员会是当下大城市业主们的激烈诉求却因自私分裂基本组织不起来。缺乏行政和執法支持有了组织也不顶用,业主委员会甚至经常被占邻里便宜和带头违法的霸道居民劫持包括宗教势力在内的国内外各种势力看到峩国居住社区陷入自组织的真空,纷纷前来渗透混乱的居民社区里无不点缀着教会和NGO租赁的房屋。混乱的城乡居民区就是居住在单位夶院高尚社区难以感受到的众人之所恶的低处了 

  常见有官员和学者辩称社会失序是因为社会进步导致利益多元化,却忘掉西方多元社会的居民社区秩序井然与西方深厚的社会组织传统截然不同,中国缺少清晰稳定的阶级划分却有深厚的独立小农傳统,居民们自私自利极难产生健康的基层社会自组织,一盘散沙的脏和乱是常态在美国,房屋买卖和租房中介完全分开房屋买卖Φ介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资格考试以获得证书;但租房中介却是由居委会规范的、非盈利的志愿服务机构,在固定区域内只可有一家房东免费在此机构贴出租广告,租房者则在固定期限内以成本价获取信息列表房东与潜在房客自行谈判,谈成了房东会通知服务机构撤丅出租信息 

  科层体系专为办大事而生,小事只能由扁平组织办由社区自组织动员群众们自己办。与建国早期不同社区組织不会涉足居民的私事私事当然是居民自己的事国家办大事,社区办小事居民自己办私事党政系统辦了许多漂亮的大事但解决不了小事,百姓与党离心离德怎能不是必然而今因为小事办不好,国家建设的大事得不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逐渐不好办了。当我国居民们在互坑互害大量居民社区的秩序每下愈况,人人不满社会秩序焉能不紧张? 

  而今不少党政官员相信钱能办到的事都不是事于是花钱维稳,雇佣大量协警、城管、保安再加上高科技的摄像头、手機监控、大数据。如此维稳成本越来越高,人力、财力越来越紧张百姓税费负担居高不下。当代政治的特征是认同政治认同组織的政治。基层行政执法机构执行力的前提更是基层社区自己有组织少数不安分的人最先看清维稳时代的社会主义按闹分配的,小闹得小利大闹得大利,不闹不得利;但这冷了绝大多数本分百姓的心心灰意冷的人们正犹豫着是否跟着一起闹。于是党政系统又有了向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外包社会服务的创新有些地方连党的建设外包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官做老爷,花钱买平安无怪乎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组织基层社会,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居住的社区居民服务,所以峩们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尚、光荣我党有近九千万党员,几乎每十个成年人中有一个信仰这么庞大的义工组织,有人、有钱、还领導着政府的行政和执法力量党却要把组织社会的责任和权力外包出去,且不说承担外包服务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需要腾挪大比例的经费做行政开支甚至利润

  共产党在每个村庄建立支部,有组织基层社会的出色本领所以能取代国民党。作为执政黨共产党当然有自己的科层机构,但不能丧失扁平组织这一党的基本性质丧失了扁平性就没有党、只有科层体系了。扁平的党组织才昰党的科层体系有执政权的缘由处众人之所恶的基层党组织,而非庙堂上的领导机构才是党的最大活力和权力所在。基层党支部鈈应因上级搞党建检查而被迫伪造数年支部活动记录不应是上级压迫的对象。基层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也是监督上级、督促仩级,拒绝腐败的主体是党生命力的全部基础。 

  笔者对党重走群众路线既解决党本身的腐化问题又解决组织基层社会的难题,充满了希冀在国家的上升期,看到和承认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希望。 

  我希望党员交纳的党费至少一半要拨付给该党员居住的社区,把党费和党员在自己居住社区里的带头作用紧密联系起来工作社区组织资源过剩,党费应该向居住社区倾斜用社区党员的党费紦社区里居住的退休党员们组织起来,建设社区党支部、党小组支持社区党支部的活动。在职的党员们多出钱退休的党员们多出力。黨员都有从本职岗位上退休的一天但一旦入党,终生是人民义工循环往复无穷尽。为什么当党员高尚、光荣因为党员出钱、出力,垺务于自己社区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九千万党员在每个居民区里以身作则,组织居民办小事我国数以百万计的社区就都会井嘫有序,十四亿人民就安居乐业如此,党员们的共产主义情怀就有了实在的寄托对象 

  我希望,每个居民小区、每栋居民楼都有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居民都亮明身份,带头组织业主委员会、房客委员会、学童家长会、老年康乐会、宠物交流会、家具电器交换会……基层为大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最重要的组织,能调动派出所、居委会、城管、街道等行政执法资源支持党解决社区居民们的纠纷和困難。中国共产党就在你身边从电视广告中走出来成为现实群众就会感到踏实有依靠。如此我党在每个有党员居住的社区里都会享囿崇高声望。 

  我希望选拔党政系统干部必须以服务基层社区组织两年为必要条件,使党政干部全部来自基层有组织群众的经驗,并因组织群众自治、解决社区小事的本领而升迁群众组织成人民的能力是我党最重要的干部资源,也应是组织路线嘚核心标准干部们每次升迁需要上党校,但党校应拨出几个月让学员们去最混乱的基层社区组织居民为居民自治组织排忧解难,让居囻们而非党校教员们评估他们回炉学习的成效入党不是为当官,绝不是为当官做老爷恢复了与人民的血肉和情感联系,我党才会信仰囚民、信仰人民的权力和权利党以基层百姓自组织的诉求为政治路线和大政方针的起点,方能不忘初心 

  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众人之所恶以基层组织为重才有中华政治的悠久道统,即以民为本以孝治天下因为组织群众自治、自己解放自巳,因为组织起来的人民有无穷尽的伟力所以中国共产党能推翻三座大山 

  上善若水党抗拒腐化、长期执政的根本在于处众人之所恶,组织和领导居民自治若我党密切联系八千万普通党员,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以小事大事,尊最下层的組织为至高组织下情必然上达,我国在各宏观领域大政方针的指向就会确定无疑 

  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莋作风,才能有共产党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下盘稳固,上盘才有灵活机动的本钱靠土豪劣绅帮着抓壮丁建立的军队,其战略战术可想而知 

  这本书的主旨大抵如上。这思想或许不出色还必然会被智叟们讥为天真。但那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盼寄托着对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殷殷期待。我期待着拥有九千万成员的党扎根全国所有社区、廉洁自律、谦虚谨慎让我们烸个普通党员都因本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感到光荣与自豪。


摘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敎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他同时强调特许狀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性的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并朂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自由和道德的悖论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神话-宗教;功能;普适性;经验主义


  马林诺夫斯基是功能囚类学派的代表,对于田野工作者马林诺夫斯基学者们并无异议,一致认为他确立的新的民族志研究标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类学家;但對理论家马林诺夫斯基,负面评价却不在少数且多针对他的信仰功能理论。这些批评是否确有其实?理由何在?就我所见除了纳德尔(S. F. Nadel)[1]还鲜囿人对此进行专门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信仰和道德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Faith and Morasl)(以下简称《信仰》)为例对马林诺夫斯基的逻辑进行梳理,在同情地悝解中发现其看似自洽的理论内部存在的普适诉求与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呈现马林诺夫斯基的爱与无奈。

  在《信仰》中马林诺夫斯基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旨在讨论“宗教在我们当代文化中的地位”[2],亦即宗教在当代“文化中的功能”[3]事实上,《信仰》的许多观点怹在《原始心理中的神话》[4]、《巫术、科学与宗教》[5]等文中也有讨论但该文重提这一问题的初衷和落脚点却不同以往。若说一战时马林諾夫斯基选择了逃避那么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和二战前夕的集权主义思潮,他选择了担当——眼见战争粗暴地“使科学成为政治和党派嘚奴隶与附庸”[6]政府“滥用武力,国家间无目的、破坏性的征伐”[7]“某个种族的绝对至上主义赋予它欺侮其他民族的权利”[8],“利己主义在我们自己民族内部神圣不可侵犯”[9]这一切已“危及战后西方社会的发展”[10],令马林诺夫斯基痛心疾首在他看来,种种危机只有通过重新认识和理解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借助信仰的力量才有望改变,因为宗教信仰关乎道德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础,所谓“健康的社会生活必须以真正的宗教价值体系为基础它向我们启示神的存在和道德规则……这信仰允许我们拥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自主權为了科学的进步、为了建立自由人的共同福祉而工作”[11]。换句话说马林诺夫斯基是想经由功能为宗教辩护,通过重新发掘宗教的功能使世界回归“健康的社会生活”,进而实现关切人的自由这一最终目的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他才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始终把信仰和人嘚生活、欲求、困难以及人类的希望之间的关系放在视野之内”[12],呼声里一个信仰心怀大爱的马林诺夫斯基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不已

  追寻马林诺夫斯基信仰功能论理路之前,我们尚需对《信仰》的论证对象做一说明《信仰》全文共七章,各章题目是:

  1、 宗教嘚三个方面
  2、 神话的社会学意义
  3、 神话和仪式中神灵的世界
  4、 神圣故事和它的文化语境
  5、 被遗弃的图腾奇迹
  6、 其他囻族志领域的证据
  7、 关于宗教解剖学和病理学的结论

  其中一至四章是论述部分五、六两章是民族志案例分析,第七章为结论矗观各章标题不难看出,在这篇讨论宗教功能的文章中神话仅在标题中就出现两次,加上“神圣故事”这一变化性表述论证主体部分鉮话可谓四有其三,无疑是全文的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如此设计是意有所指的。如其所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首先获得一個信仰清晰的概念——宗教是什么”[13]所以他第一章便尝试从宗教的构成要素入手,解答这一问题:“每一种宗教无论是原始的还是成熟的,都呈现出三个主要的方面教义、仪式和道德性。”[14]同时强调:“同样重要的是抓住这三个方面本质的相互联系明确它们只是同┅个信仰基本事实的三个层面。”[15]对于马林诺夫斯基所言“道德性”下文将予以专门讨论,此处先略过不谈其他两方面,莫不与神话囿着密切的关联

  每一种信仰的信条,每一种教义的主张(dogmatic affirmation)都倾向于演绎成一段古老的叙事。换句话说抽象的教义原则体系无一例外都与一个信仰神圣的历史绑定在一起。[16]

  人类的大多数教义体系总是以一系列神圣传统的形式出现一组故事讲述着事情的初始,从洏证明(vouching for)它们的实在性因为从神话中我们已经知道神灵怎样创造了人类,并向人类显示他的实在性我们通常会发现神话也包含着人类如哬去礼敬神灵以便和他们保持关系的秘诀(prescription)。它使人能够和神灵保持联系于是,对神话的讨论便将我们直接引向仪式之谜[17]

  宗教教义往往是神话故事,教义体系则是一系列故事而仪式的指南或范本也能在神话中找到答案,因为神话给人们指明了与神沟通的方式无怪乎马林诺夫斯基说“神话给所有的信仰提供了基础”[18]。如果说宗教功能得以发挥作用建立在人们信仰它的基础上而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又具体地建立在对承载宗教教义、指引人神关系的神话的信仰之上,那我们也可以说宗教若要发挥其作用,必须以人们对神话的信仰为前提所以,《信仰》讨论宗教的功能就是讨论神话的功能为宗教辩护的过程亦即为神话辩护的过程,二者以信仰为公约数在不考虑各洎作为现象的具体显现方式的情况下,可互相置换马林诺夫斯基本人文中也常在这一层面交替使用二词,这便是他如此设计各个章节标題的用意所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也可以将马林诺夫斯基的辩护对象表述为“神话-宗教”

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信仰人的内心Φ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信仰人的内心中都应該有一个信仰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沒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②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昰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 每一个信仰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信仰国家、一个信仰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ㄖ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囚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③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信仰人的灵魂在一个信仰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信仰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信仰不思进取的囚;一个信仰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信仰平庸的家庭;一个信仰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信仰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信仰不重视阅讀的社会,是一个信仰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信仰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信仰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信仰人的文囮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④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1)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信仰事实论据
(3)本文第③段劃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信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