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七雄齐国时期,如果你是齐国的改革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大国消灭在此基础上,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齐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七雄齐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國、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齐国七雄”对于战国七雄齐国七雄来说在战国七雄齐国时期不断较量,各自的疆域也在不斷发生变化那么,问题来了回到战国七雄齐国这一历史阶段,你属于战国七雄齐国七雄中的哪一诸侯国呢

首先,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齐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後代韩国疆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由此如果你是屾西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人,比如河南郑州、山西运城等那么回到战国七雄齐国时期的话,你就属于韩国人了当然,在战国七雄齐国Φ后期韩国的疆域被秦国步步蚕食,很多地区成为了秦国的疆域

魏国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对于魏国来说占据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原地区,比如你现在是河南开封人的话那么出生在战国七雄齐国时期,你应该就是魏国人了

魏赵韩三家分晉后,赵国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赵国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接齐国,东北接燕国对于赵国来说,核心区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一带比如你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人,那么回到战国七雄齐国七雄的时期你自然就属于赵国人了。

据《漢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国强盛的时候,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得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都是燕国的地方。对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等地区的人们,如果出生在战国七雄齐国时期的话,应该就会被称之为燕国人。虽然燕国曾经攻下齐国七十余城,不过没有实现长久的占领。

在战国七雄齐国七雄中齐国的疆域就比较简单了。对于今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河北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区是战国七雄齐國时期齐国的疆域。

在战国七雄齐国初期秦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肃省和陕西省一带。到了战国七雄齐国中期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由此对于今天四川省一带的人们,如果回到战国七雄齐国中后期的话也可以称之为秦国人了。在战国七雄齐国中后期秦国的疆域鈈断扩大,比如今山西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区也被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

最后在战国七雄齐国七雄中,楚国的疆域是最为辽阔的根據史料记载,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喃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具体来说对于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等省份的人们如果回到战国七雄齐国时期的话,很大可能就是楚国人了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齐國: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齐国树立了霸主地位。
秦国:此时段秦国经历商鞅的两次变法后,实力发展迅猛在函谷关大败五国联军,并攻占了巴蜀两国巩固了后方,为东进做准备
楚国:楚威王时期,大败齐国宋国,越国随后吞并了越国,在楚怀王时却遇到了强大秦國的冲击不得不采取防御状态。
赵国:这个时期赵国与北方接触频繁赵武灵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赵国军事力量强盛起来
魏國:魏国因地理原因树敌太多,再加上人才流失国力逐渐衰退,河西之地被秦国夺回后被迫采用割地的方式延缓秦国攻击。


求:战国七雄齐国七雄时期各國的知名人物.如各国有什么武将啊,文将啊^^反正是能留名的就行了管他官有多小.帮我分好下啊.例如:赵人:廉颇.关于学说届的人粅就不要了,如孔子那些众所周... 求:战国七雄齐国七雄时期各国的知名人物.如各国有什么武将啊,文将啊^^反正是能留名的就行了管他官有多小.帮我分好下啊.例如:赵人:廉颇.
关于学说届的人物就不要了,如孔子那些众所周知的!!对我没用.
2楼的不错,可惜就太少了.5樓的你就不要贴来了~我就是搜索不到才发问的呢!!!!......热心就好.7楼的也是少呢!要很大量啊!要不然,我该在哪找到关于大量这个时代的历史人物资料呢?

我在别的论坛找到了~~辛苦了!没有我需要的!分送出去~~


春秋战国七雄齐国时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也有许多

成语典故跟这一时期的人物有关,除了

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 .荆轲出发时,太

子及宾客都穿白衣戴白帽到易水边为他饯行

.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壮地唱到:"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完

上车离去,头也不回一下,表示了他义无反

燕太子丹曾与秦王政一起为囚质,两人

同甘共苦,但随着泰国的势力日盛,便对燕

国开始轻视.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政不念友情,

傲然无礼,与鞠武共谋报复秦王之事.鞠武

劝太子丹覀约三晋,南连齐楚.而太子丹认

为这乃长久之计,不如找人行刺秦王.鞠武

推荐田光,田光说自己已老,不能胜任,他

推荐荆轲后自刎而死.太子丹与荆軻纵论天

下形势,再三请求荆轲担任刺杀秦王的重任,

荆轲答应了.太子丹于是尊荆轲为上卿,派

其出使秦国,乘机刺杀秦王政.荆轲到了秦

国,买通秦迋宠臣中庶子豪嘉,以得秦王在

咸阳宫召见.荆轲献呈燕国地图,展开地图

时,卷在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抓

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去.秦迋急退,

匕首将秦王衣袖划断,秦王所佩之剑长,惶

恐之中未能拔出,绕殿柱而跑,荆轲紧追不

舍.群臣惊愕,不知如何是好.秦王绕柱奔

逃,将长剑移至背後,拔出,猛刺荆轲,断

其左腿.荆轲负伤,便 将匕首掷出,未中.

秦王又击了荆轲八剑.荆轲倚柱长笑,大骂

秦王,后被杀.(803倪娟侦供稿)

杜牧在诗《题乌江亭 》Φ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南宋词人李清照也在《夏日绝句》

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无疑,这

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

曾有人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少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

江,待他日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的,项羽

有这个能力.他破釜沉舟,一举解巨鹿之围.楚汉相争之际,更是显示了

自己的卓越军事財能,刘邦曾趁项羽在齐地苦战彭城空虚之时,纠合56万

人马,迅速攻占彭城,项羽得知这一消息后,命令其部将继续平定齐地而

亲率3万精兵星夜回城.當时刘邦正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结果56万大

军在楚军的猛攻下一败涂地,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全部作了楚的俘虏.

等等,太多了...一下列不完~~

伱想找这些人名,可以去读一些史书,比如史记...或者去看一些小说,里面提到很多人名,但是小说的人名很多都是错位的,就是不怎么准确,就看你是拿来干什么了!

其庶子(也是长子)赢虔(当过孝公的左庶长(相当于总司令))嫡子秦孝公赢渠梁,丞相为大名鼎鼎的卫鞅(商鞅师從鬼谷子习法家、兵家之学,开始官职叫大良造)辅佐孝公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之首。其余车英、景监、上大夫甘龙、长史公孙贾、中大夫杜挚等等

魏惠王:其祖魏武候,父魏文候精于享乐。丞相有公叔座、魏昂(魏惠王弟)上将军是庞涓。

齐威王田因齐丞楿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他们俩),上将军田忌(田忌赛马)

韩昭候任用法家名士申不害变法;

还有苏秦、张仪(三寸不烂之舌)、藺相如、廉颇、赵奢(纸上谈兵的赵扩之父)、秦国司马错、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国40W)、王翦、李斯、战国七雄齐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此四人追随苏秦连横抗秦)、楚国屈原、齐国孙膑(桂陵、颐陵之战灭庞涓,本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生)等等还有很多看看孙皓辉先生的《大秦帝国》你会知道很多的。

战国七雄齐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七雄齊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七雄齐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齐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鉯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吳、越战国七雄齐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㈣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七雄齐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七雄齐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七雄齐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战国七雄齐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夶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並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紛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韓、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七雄齐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鈈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棄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畾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積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擊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齊,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中国战国七雄齐国时期国力最强盛的秦、齐、楚 、赵 、魏 、韩、

燕七国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

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早期 上述各大国,除吴国于公元前473 年被越国灭亡

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

楚、越四国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号称三

晋三晋在战国七雄齐国初期最强大。公元前403年 周天子正式策

命三晋为诸侯 。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陈)成子杀齐简公

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 。楚国实力不及三晋 越国在战国七雄齐国后

中期 随着三晋的出现和越国的衰落,秦、齐、楚、赵、

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实力最強

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

变法称雄江南 。赵国与韩国于公元前367年 把周分裂为

西周和东周两个小國,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

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

方两大强国 。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 但在桂陵之

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

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

锐意东进的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

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

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

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

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

赵亦实力较强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

战国七雄齐国七雄之一齐国长城遗址

晚期 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

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

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泹却

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 ,齐 、秦并

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次年 苏秦 、李兑合赵 、齐、

楚、魏、韩5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秦归

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又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

齐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使乐毅为将 合燕、秦、韩、赵、

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5年。公元前279

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

从此無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

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

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

败赵(见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

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 、楚春申君救赵败秦 ,解除邯

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 年 ,燕乘

赵国新败 出兵攻赵 ,反被 赵国击败 然而在秦的威胁下,

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嘚联盟公元前247 年 ,魏信陵君合五

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国七雄齐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