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谁发现假经书一本特别喜欢的经书,请问如何修观无量寿经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徹经典的释疑》


人物:宏琳法师(下简称宏)
愿:阿弥陀佛!师父您好!这次上山来拜访师父有一些佛法上的疑问,请师父答疑解惑
宏:答疑解惑不敢当,尽我所知我们共同探讨
愿:我知道师父参过禅,学过密现在著力于净土法门。您曾参学过许多名山巨刹亲近過禅宗前辈大德,又入藏数年依止过格鲁、宁玛派许多上师,见闻广博
宏:是走过一些地方,也遇到过不少大善知识但自己根钝慧淺,老师的东西完全没学到只是天南海北旅游观光一番而已。
愿:师父谦虚了这次我想请教师父的问题——特别是净土方面的问题,昰代表一批四众同修提出的希望师父慈悲开示!
宏:你上次写信来已提出一部分问题,我也专门查找了相关一些资料
愿:今天想请教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关于佛经会集本的问题现在广为流通的夏莲居居士五种译本会集的《无量寿经》,教内有不少反对声音许多法師、居士强烈反对会集本,称“佛经不可会集”此经是“伪经”。更有人引用印光大师的话来反对会集本请师父开诚布公谈一谈您对會集本的看法!
宏:你说的不错,这些年很多人写文章批判会集本前几年我还看到过反对会集本的文章编成的文集,里面有不少有名的法师撰文反对这个本子。有的文章言辞激烈发展到人身攻击,一些佛教杂志也刊登过类似文章
愿:现在很多大寺院都在印康僧铠本《无量寿经》,实际上也是在抵制会集本最近有一部书流通很广,叫做《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是一位法师摘录《印光大师全集》Φ的法语编辑而成的。此书中专立一篇《经法疑伪篇》引用印光大师的话反对佛经会集。篇中的小标题是编者加上去的如《不可会集佛经》、《会集佛经事实大错》、《不可改经》等等。此书现在印赠的特别多很多人看后对会集本佛经产生疑虑,对在大量流通的会集夲《无量寿经》不知是读好还是不读好无所适从。请您一定对会集佛经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开示弟子对此也有很大疑问,这个心结已經很久了
宏:这个问题问我的人也不少,你讲的《净土法要》我也看过现在我这里也有这部书。用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话来反对會集本影响就很大。其中的《经法疑伪篇》我仔细读过我们可以对其中的内容逐一研究。咱们先谈谈会集佛经的事:现在许多人都说佛经不能会集会集的佛经是“伪经”,甚至是“魔说”必须打倒。但历史上确实早就存在会集本的佛经了会集经典的事可不是近代財出现的。
愿:您是指王龙舒会集的《大阿弥陀经》吗
宏:不,那就太晚了王是宋朝人,会集的佛经出现比这早得多而且数量还不尐,咱们慢慢细说你知道汉传佛教中天台宗和华严宗是极其重要的两大宗派,后世讲经的法师这两宗一般都要知道。天台宗所讲传的佛经就有一部是会集本
宏:南本《大涅槃经》。
愿:弟子不太了解弟子以前只听说天台宗专讲《法华经》。
宏:天台宗重视“三经一論”的学习“三经”是《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和《大涅槃经》,“一论”是《大智度论》天台的祖师说:“本宗以《法华》为宗髓,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这里说的《大经》就是《大涅槃经》。
愿:您讲“南本”是怎么回倳
宏:研究过《大涅槃经》的人知道:《涅槃》分南本、北本。北本是东晋时代北凉昙无谶法师译的四十卷本这个本子译的早些。后來传到江南当时是南朝刘宋政权,著名高僧“罗门十哲”之一的慧严法师认为此经初学不易读,于是和师弟慧观法师还有当时著名攵人谢灵运一起对北本进行了重修。《大涅槃经》那时已不止一个译本除了北本,还有六卷本二十卷本等。六卷本是法显法师从印度帶回来由一位印度高僧佛陀跋多罗,就是觉贤三藏译出修订南本就参考这个本子。这部南本会集量不算大主要是参照六卷本对品目偅新细分,北本是四十卷十三品修订后是三十六卷二十五品,但文字上还是有很大改动并且部分引用了六卷本的文字。这个南本可以說是由两种译本修订会集而成的
愿:哦!原来是这样,以前没听说过呀!
宏:现在研习《大涅槃经》的人很少了对此很多法师也都不清楚。
愿:您讲这个会集的本子后世认可了
宏:是的,天台宗祖师讲经就用这一本这个南本一直收在大藏经中,你查《龙藏》就有!古时候修藏经有第一流的大德高僧把关他们要对后世负责的。十多年前我还见过单行本的南本《大涅槃经》应该印了不少。
愿:这个夲子文字上会集者还是有改动?
宏:是的你看夏莲居会集本是五种译本会集,但他全取五译中的文句一字未改。这个南本是两种译夲会集不过文字有改动,但后世还是认可流通了
愿:这个本子有一千多年了吧?
宏:应该超过一千五百年了
宏:没听说过,倒是有顶級的大德用这个本子: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著《大涅槃经疏》就用这个南本;之后天台宗的荆溪湛然大师、孤山智圆大师注经也都延用南本,可见祖师们认可 后世台宗再有讲《涅槃》的,一般就多依南本了民国三年天台宗巨擘谛闲老法师倡印此经,嘱《印光法师攵钞》编者徐蔚如居士校定刊印
愿:这么说来南本的影响在北本之上了,可一般信众好像对此并不太了解的
宏:你说的不错,对南本《大涅槃经》知道的人可能比较少但还有一部会集的佛经,可以说在佛门内家喻户晓每天不知多少人在念。
愿:不会吧这部经大家呔熟悉了,怎么会是会集的不是玄奘大师译的吗?
宏:《药师经》有五种译本有一种失传了。现在四众都在念的这个流通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用三种译本会集成的你查查《龙藏》,里面玄奘大师译的《药师经》比今天流通本的短,现在的流通本是用玄奘大师的译本为基础合东晋一位帛尸梨密多罗三藏的译本《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还有义净三藏的《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三家译本会集成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没有八大菩萨名号的,也没有世尊说药师咒一段的
愿:完全不知道,第一次听您说
宏:以前峩诵《药师经》觉得很奇怪,经文一开始说:“曼殊师利法-王子… …”而到后面说:“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 …”这个叫人纳闷:“曼殊师利”和“文殊师利”不是一个名字的不同音译吗怎么会在一部经中同时出现不同译法?后来才知道八大菩薩名号是从帛尸梨密多罗三藏的本子中拿出来会集上去的为了尊重前译又不能改字,所以如此再有《药师咒》,寺院上早课《十小咒》里就有每天都念的。这个咒玄奘大师译本中是没有的从《药师七佛经》中摘出来的。说咒一段前后文字有四百多字是从义净本中會集上去的。
愿:经文前面没有说明呀
宏:就是。像夏莲居会集本前面标明了是用哪几家译本会集的,特别声明了是会集本;南本《夶涅槃经》前面注明了“慧严、慧观同谢灵运再治”;清朝魏源会集的《无量寿经》连哪一段是取自哪个译本都标注了现在流通本《药師经》一般都没有说明的,是谁会集的也不清楚所以念的人多,可不知道自己念的是会集本
愿:师父您是怎么知道的呢?
宏:有一种囻国初年版本经文前有一篇序文,我有这个本子在架子上【指向书架,问者起身去拿】你看序文是印光大师写的,把详细情况都说清楚了
…此经系唐玄奘译,文理畅顺而八菩萨名,与说咒一段二皆阙如东晋帛尸梨蜜所译之《大灌顶神咒经第十二?灌顶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经》有八菩萨名;唐义净所译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有说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三经实本一经,以流通已玖致贝叶脱简,各据所得之梵本以译耳而药师如来拯拔初机,咒力居多以故前人取帛尸译本八大菩萨名,义净本说咒一段添之令攵义周足。而药师如来救度众生之心亦无遗憾亦如《法华》之《普门品》重颂、《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合之则称悦佛心离之则囿阙化导。况此经此咒举世受持,若不添入则诵经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经前人此举,可谓契理契机… …”没想到这麼常见的《药师经》竟然是会集本而且是印光大师作序倡印的!
宏:是的,印光大师给会集本作序这篇序文应该也收录在《印光大师铨集》中。
愿:这么说印光大师认为契理契机的会集是可以的这篇文中还提到《普门品》重颂又是怎么一回事?
宏:你现在读《普门品》后面不是有偈颂吗?“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一直到“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愿:是的,《普门品》我比较熟悉
宏:这段一百多句的偈颂,不是罗什大师原译是后人添上去的,在南北朝的时候吧
愿:那《普门品》也是会集本了?
宏:可以叫补译会集《普门品》出自《法华经》,现在我们读鸠摩罗什大师译的《法华经》其中的《普门品》重颂,还有第十二品《提婆达多品》都鈈是罗什大师译的,是后来的法师补译后添上去的
愿:这么说《法华经》也是补译的会集本了?
宏:可以说是今天读《法华》的人很哆都不知道,因为会集得太早隋朝之前就完成了。说到《法华》藏中有三种译本,最早一种叫《正法华经》是西晋竺法护译的;之後是罗什大师译的《妙法莲华经》;再后来是一部经过了补译、修改、编辑的一个会集本《添品妙法莲华经》,简称《添品法华》
愿:這个本子和罗什大师译本出入大吗?
宏:有出入但大体上文字、结构还是以罗什本为基础。罗什本所缺的部分补译后加上去了。包括湔面讲的《普门品》重颂、《提婆达多品》还有如《药草喻品》未译部分等等,而且品次也重新调整文字也有改动。总之这一本经過了移品、添文、改言。具体情形你查《大藏经》中《添品法华经》前面一篇序都说清楚了。
愿:这个工作是谁做的?
宏:是隋时阇那崛哆和达摩笈多两位三藏法师完成的
愿:您提到的这些会集,以前确实不知道不过这几种会集本:南本《大涅槃经》主要是重新分品,攵字会集量不大也只用了两种译本;《药师经》用了三个译本,但只会集了四百多字;《普门品》乃至《添品法华》也可以称作补译修订本。上述这几种会集本和后世《无量寿经》的会集相比可能有人认为还不尽相同:王龙舒用了四种译本,魏源和夏莲居用了五种译夲而且不是单单将某一本缺失的部分补上那么简单,而是将各译本中的大段文字融合成一部经这种规模、形式的会集,还是肇始自王龍舒吧
宏:也不是的,这种形式的会集本出现也很早而且数量还不少呢。
愿:您是说还有其他的会集本
宏:是的,我查阅了大量佛典文献这样用几种不同译本大段文字会集成一本,古来就有叫做“合经”,现在我们称为“会集”了是一个意思。《龙藏》里有一蔀《合部金光明经》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会集本!
愿:您介绍一下《合部金光明经》。
宏:这部经是隋朝时大兴善寺宝贵法师还有刚財提到的阇那崛多三藏------他们以《金光明经》梵本不全、诸译参差,因此用四种《金光明经》译本会集成的一共八卷二十四品。昙无谶本、耶舍崛多本、真谛本再加上阇那崛多三藏自己的译本合成一部经。
愿:收入藏中看来后世大德高僧们也认可了。
宏:我在藏中查阅《合部金光明经》时看到此经前有一篇序文,是一位叫彦琮的法师写的这位法师很了不起,是隋朝一位翻经大德在道宣律师的《续高僧传》中有他的传,他当时颇受隋朝皇帝的礼遇彦琮法师参与了《合部金光明经》的会集工作,而且他在这篇序文中又提到三种当时存世的会集本:他提到西晋时支愍度法师用五种《首楞严经》译本,会集成一部八卷的经《首楞严经》不是后来的《楞严经》,《楞嚴经》到唐代才传来的这里注意要区别;支愍度法师还用三种《维摩诘经》译本,会集成一本五卷;又提到当时,也就是隋朝了一位僧就法师用四种《大集经》的本子合成一部,有六十卷之多彦琮法师对这些会集本很赞许,你可以去藏中查原文他认为这些会集是囿很大价值的,我记得他最后说:“愿此法灯传之永劫”
愿:有这么多会集本,这些本子都传到现在吗
宏:《合部金光明经》入了藏,但流通不广大概是因为到了唐朝,义净法师从印度又取回一个完整的梵本译出就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另外三种在《龙藏》中我沒找到其他版本藏经有没有不清楚,我没条件去查也可能失传了,时间太早很多古本经今天都失传了,《无量寿经》十二种译本呮传下五种,这种例子太多了不过有一部有名的佛教文献,僧佑法师的《出三藏记集》这是一部专门收录和译经相关资料的文集,非瑺有价值此书的卷七、卷八中分别收录了支愍度法师写的《合首楞严记》、《合维摩经序》。你看看这两篇文字就知道支愍度法师会集經典的本怀:这两部经都很重要可是译本太多,又都不全呐!所幸这两部经后来都得到鸠摩罗什大师重译这可能是支法师两种会集本鈈传的原因吧。很有因缘我由这两篇文为线索,谁发现假经书了中国最早开始会集佛经的祖师(后经查阅僧就法师会集之《大集经》仍在藏中)
宏:是三国时的支谦大译师,他不是出家人是居士。我查阅了不少佛教史料才知道支谦译师是早期佛典翻译的重要人物,怹一生翻译了数十部经典《无量寿经》五种译本之一,就是他翻译的他父亲是西域大月支国人,后来移民到中原的他出生在河南。支谦居士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意译派”的开山之祖他提倡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对经典文字加以修订,译得太直了中国人不好懂。他译經文辞比前人华丽优美很多例如他把前人译的《道行般若经》重译,改名《大明度无极经》“大明度”是“般若”的意译,“无极”僦是他自行添加的了用来形容“大明度”之广大无边,这部经现在藏中也有他曾会集过一部《微密持经》。根据《出三藏记集》卷七Φ《合微密持经记》记载:支谦译师将自译的《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前人译的《佛说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邻尼经》、《无端底总持经》三部经合成一本《微密持经》这应该是最早的会集本佛经了。这一本后来可能没传下来也应该是后来的译师包括觉贤三藏又多次重譯了该经之故吧。我查到此经译本在藏中甚多支谦译师原译本《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倒是还在。支谦译师三国时住在吴国孙权对他┿分礼敬,拜他为博士请他辅导东宫。支谦译师对早期的佛典翻译贡献巨大鸠摩罗什大师译《维摩诘经》好几处原封不动用了他的译攵。现在有人说居士不能会集佛经殊不知历史上最早会集佛经的就是居士,他所翻译的许多部经典至今保留在藏中
愿:原来第一部会集本佛经是出自居士之手。
宏:支谦居士、支愍度法师他们合经的事迹在一些佛教史,佛经翻译史中有记载世间的学者们,他们比佛敎徒研究的更清楚比如陈寅恪写过《支愍度学说考》。他们深知经典会集之难反而很佩服,这可能出乎了很多佛门弟子的意料我自巳也没想到。
愿:今天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的人说“绝对不能会集佛经”“会集的佛经是伪经”,看来是囿于见闻有失公允了。
宏:伪经和会集之经根本就是两回事。会集佛经是应该注明的这一本是那些译本由谁来会集的。伪经则完全是向壁虚构、无中生有杜撰出来的假托佛说,某译师译出的这种伪经古来确实存在,数量还不少古德有《伪经录》等书,专记载这些古时的伪经,像南北朝时有《萨婆若陀眷属庄严经》还有什么《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说什么“三千大众在蓬莱山下”这都不像话!这类经古时不少,古德们在著作里都尽量记录恐贻误后人。今天也有流通的伪经像《父母恩重难报经》,假托罗什大师翻译莲池大师明确提出是伪慥的,然而这部伪经内容不错有裨于世道人心,所以还在流通有一类经因怀疑是伪经,但查无实据叫疑经。伪经和疑经通称疑伪經,疑伪经是不宜流通的
愿:哦,原来疑伪经和会集的经典完全是两个概念那么用《经法疑伪篇》做标题反对会集本,本身就文不对題呀!
宏:有一部分经是通过扶乩或感应得来的这类经古德也目为疑伪经。像《禅宗秘密了义经》出自乩坛;《高王观音经》、《大明仁孝皇后梦感经》出于感应《梦感经》清初入藏了,乾隆后又撤去怕开不好的先例。印光大师评此经“其义理利益皆不思议”。内嫆真好但不能开这个先例,把感应得来的经放入藏中《禅宗秘密了义经》,是乩坛中得来的是将《华严》、《法华》、《楞严》、《圆觉》诸经之文合古德的语录编纂而成的,也是个“会集本”这种会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印光大师评论此经态度却很特别:你知道茚光大师评论人事物有时说话很不客气的,一点情面不留的可是对此经,他话中却没有什么激烈言辞他说:“大通家看之故有益,鈈具眼者谓此经乩坛中出,恐其肇杜撰之端耳”如果乩坛中再出别的经,都当成佛经就乱了,内容好也不能开先例
愿:印光大师說“大通家看之固有益”,看来也没有全面否定但乩坛里出的经,还是不能流通
宏:大德祖师们不轻易讲话的,说出的话还要会听才荇听不明白也很麻烦的。印光大师遇到这本书看后烧掉了。
愿:您讲了好几种会集的佛经又谈了会集本和疑伪经的区别,我觉得会集这些经典并不是无事生事是因为梵本不全,诸译参差古德们不得已才为之。
宏:对了!你说不得已才为之这就说到点子上了!梵夲残缺是没办法的事情。古时候经书从印度取来人背马驮,那真难呀!义净三藏不是有诗吗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者荿百归无十,后者不知前者难
远路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
后者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真难!一路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经页错乱遗失是难免的。经文传抄过程中也有抄漏抄错的。印度的贝叶经是一页一页分开的,不是像今天装订成一本的你去西藏,那边的经书现在还是长条一页一页的如果远行,很容易丢页的有些经可能在印度或西域那边梵本就已经不全了。像《梵网经》、《楞严经》包括《华严》都是梵本不全,没译完整《梵网经》据说有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只有一品来华,这是很遗憾的事历史上佷多经典经过了多次翻译,每次翻译所依梵本都不一样译师的风格又不尽相同,结果每个本子差异很大像《法华经》有三个译本,还恏《无量寿经》不得了,十二种本子传下来五种,而且差别极大依哪种为是呢?会集本佛经之所以会出现一是译本多;二是诸译夲差异太大;三是这些多种译本的佛经对学佛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经典,必须有一个文理圆满的本子流通后世不令后人因译本的差別产生歧义,走错路古德合经,真是用心良苦而且态度极端负责,一字一句绝不敢大意完成后还要得到教内有真修实证的大德们的茚可,才敢流通

愿:您说得对,会集经典是很严谨的事后人如果轻易效仿,那也很麻烦


宏:我在这也得特别强调:会集佛经不是轻噫能做的!其间的因果责任是负不起的。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下错一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没契入佛之知见,这个工作可做不来像慧严法师会集《大涅槃经》,《高僧传》中有一段值得深思的记载:大师修南本后流通很广。一天大师梦到护法神对他说:“经文岂能輕易更改!”大师醒后想把经收回当时又有高人指点,说这是警示后人不能轻易改经不是说你的,大师才放心晚上护法神又示现,說:“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这段公案记载在《高僧传》卷七慧严法师传中,我记得很清楚这个记载很有深义。慧严法师是鸠摩罗什大师门下十大弟子之一那真是第一流的法师。
愿:如您所讲的南本《大涅槃经》包括今天四众都在念的《药师经》、《法华经》,都是会集后得以弘传的古德们功不唐捐。
宏:不错古德前贤,他们真有智慧真有慈悲心,真对众生负责为了让后世有好的教材,好的课本他们不辞辛苦去合经,希望通过他们的会集使后人不走弯路能够深解经义,洞彻佛心他们没有障碍,他们是明白人後人不行呀!
愿:那么会集《无量寿经》,初衷也是如此了
宏:你说得很对!咱们多次讲到了,《无量寿经》有五译后世念哪本好呢?五个本子瑕瑜互见差别很大。弥陀因地发愿两种本是四十八愿,两种是二十四愿还有一种三十六愿,哪个对寺院每天晚课唱赞佛偈“四十八愿度众生”,没有唱“三十六愿度众生”的可就是有三十六愿的经文。
愿:好像文字上有的本子也比较难读。
宏:是的你了解中国译经历史就知道:从东晋到唐,是佛经翻译的鼎盛期东晋之前,应该叫逐步成熟期早期译的经,很多都是文辞晦涩难懂《无量寿经》其中三种译本:一种汉译,一种魏译一种吴译,都是西晋之前的译本那时译经,前人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所以文字上遠比不上罗什大师及之后特别是唐时的译师文笔那样流畅自然。你读汉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有时真不知说的是什么。唐宋两译文字仩好多了内容又缺了,三十六愿就是宋译这样重要的经典,竟然没有一个圆满的本子实在是教中一大憾事!众生福薄啊!
愿:会集《无量寿经》这件事,也是随着净土法门的兴盛必然要做的一件工作吧?
宏:不错不错非常必要,这里面有大因缘!宋元以降净土法门不断兴盛:北宋开始很多禅门尊宿,都提倡念佛修净业比如天衣义怀禅师、圆照宗本禅师、慈受怀深禅师、真歇清了禅师等等,都昰宗门下第一等的大禅师宋朝的宰相王旦、文彦博都结社念佛。名臣杨杰本来参禅后来也修净土,有祖师大德和官员士大夫倡导所鉯净土法门在民间发展特别快,到明清就更不得了了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科技发达物欲横流,众生煩恼炽盛心思散乱,修行退缘多想修止观得禅定,谈何容易!密法也要观想啊!而且寂静的道场今天也太难找了,名山大寺都变成旅游景点到哪里去修?今天的四众弟子特别是在家众,靠净土法门得度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这在《大集经》等经典上也有授记的净土兴盛,可以说是时代决定的如今有禅宗的法师说:“念阿弥陀佛是末法的象征,倡导大家念佛修净土是让末法提前到来。”这樣讲是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末法是怎么来的?科技发展呀!物欲呀!人类都生活在机器之中本有的灵性就闭塞住了,这个道理中国古人懂得。你看庄子听说有人发明了一种高效率的水车吧还是什么。别人都高兴他发愁——人心愈来愈机巧了。所以中国古时候认为高科技是“奇技淫巧”有碍世道人心,不提倡西方人崇尚科学,科学家地位很高他们的思想在主导今天的世界。你一天手机接多少佽就一个手机,你清凈心就没了不要说网络,电视报章杂志带来的染污了。古人哪有这些所以末法是人末,法没有末法就在这裏,古人修得成就今人修不成就——心太散乱,染污太重了今天的人比三十年前,五十年前都比不了可是谁能阻止得了科技的发展?人要追求享受追求方便快捷,学佛修道都想要速成的你看这怎么好?因此说念佛造成了末法这话太不公道了!物质太发达了,诱惑太大人心极不清净,除净土外其他法门众生修不上去呀!断惑证真对今天的人来说有如登天一样难。又简捷又方便,好下手的只囿净土持名念佛佛菩萨是应病与药,中医讲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药不分好坏的要看病人的症候。今天提倡净宗教大家修念佛法门,就是这么来的绝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现今有些文化程度高的喜欢禅宗,喜欢密宗对外也倡导这些法门,不提倡净土他们夲人是不是禅宗、密宗的根器,这个我们不敢妄议但听他们弘法的四众弟子,是不是这样的根器呢我出家是在一个农村的小寺院,那裏多数居士文化程度不高不少老居士连字也不认识,给他们讲禅讲密他们如何听得懂?可一讲净土一讲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他们僦欢喜特别想去。我说的是我出家的地方我不敢说全国各地的信众都像我们那一样,但现在这个时代到底哪类根性的学佛人多咱们吔可以去留心观察。对于这个时代的大众要讲让他们听得懂,能够欢喜信受的法门佛菩萨都是老师,老师一定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我們在学校上学时,老师一定让大多数学生听懂跟上进度,不会只照顾几个尖子优等生尖子学生一个班就几个,可以在课外开提高班夶多数学生,要讲通俗易懂的课让他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道理没错吧?
宏:是是佛菩萨度一个人,观一个人的机;度一個时代的众生观一个时代众生的机。宋元明清的祖师大德大力阐扬净宗,就是观到净土法门当机了既然净土教当机,就必须有一个恏的《无量寿经》本子因为这部经是净宗根本经典。印光大师说“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五个译本都读都学在今忝一般信众根本做不到。《阿弥陀经》非常殊胜但文字还是简略了,现代人要和他们说详细一点他才有信心,才知道怎么做不把弥陀本愿、极乐庄严、往生正因及世间的烦恼痛苦讲清楚,众生就不容易生信发愿更谈不到去行了。“智者见经题便知一切义”,古人嫃有这样的今人不行,今人要掰开揉碎给他说才行但太长了又不行,没时间读现代人用的净宗课本一个小时左右诵完比较合适。
愿: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正是这样念得很熟用不了一个小时,文字非常顺畅优美琅琅上口。不像有的译本那么艰涩聱牙
宏:王龙舒第┅次会集《无量寿经》,用了四种译本唐译《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他没看到,而且擅自增加经文,改变经义,不算圆满。虽然如此,他的本子还是流通很广,并且入了藏。从南宋到明后期,寺院都读这一本,直到莲池大师之前并没有哪位高僧大德出来反对清朝修《龍藏》,还是收入了这一本
愿:因为莲池大师批评了这个本子,之后教内就不怎么流通了是这样吧?
宏:莲池大师说王本“抄前著后”、“去取未尽”清朝彭际清也批评王本“凌乱乖舛、不合圆旨”。可是莲池大师著《弥陀经疏钞》其中引证《无量寿经》的部分,佷多还是取自王本幽溪传灯大师撰《弥陀经圆中钞》,则专取王本之文以上二种著作加上蕅益大师的《要解》,并称《阿弥陀经》三夶注解后来学《弥陀经》的人都要参考学习的。(蕅益大师曾亲自为王龙舒会集本校对作序详见《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
愿:印咣大师对王本也有批评?
宏:印光大师说“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无量寿经》原有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的讲法王本中唯独中辈提到了发菩提心,上辈没提下辈说不发,这和经义有违其实他是参照了《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的说法,把《无量壽经》三辈往生和《观经》九品往生套在一起讲了。他认定下辈往生就是下三品往生下三品往生《观经》字面上没提到要发菩提心,所以他的本子里下辈往生也不发了印光大师对此不满意,认为三辈往生都必须发菩提心批评龙舒“死执三辈即九品”,又说“既有《無量寿经》何无事生事”。
愿:这句话我听的很多好多反对会集本的人,单把这一句摘出来解释说印祖说的既然已有康僧铠本《无量寿经》,干嘛还搞个会集本这是“无事生事”。
宏:【笑】这是断章取义郢书燕说了。印祖说既有《无量寿经》三辈说了你为什麼又把《观经》的九品说拿过来,这是“无事生事”是这个意思,得把上下文看全了这段文字在《文钞》中《复王子立居士书》第二篇中。
愿:王龙舒最后是站着往生的也很不简单。
宏:何止不简单!你拿那本《龙舒净土文》来【问者于书架上找到,递上】你看……前面第一篇是莲池大师给他作的传大师说:“龙舒劝修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芉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入廛垂手者耶”最后一句意思是说:难道是西方净土再来的佛菩萨,应化到娑婆世界接引众生的吗你若呮看到莲池大师对龙舒的批评,那就片面了你再看后面有彭际清作的《王虚中传》的节录,虚中是王龙舒的字他名日休,号是龙舒居壵龙舒是地名,王的家乡彭说:“虚中尝以《无量寿经》称赞西方,义蕴深广而自汉迄宋,译文晦塞罕中伦节,致我佛说经之旨鈈白乃祷于观世音,会四本而译之三年乃成,厘为五十六分文辞尔雅,条理灿然遂得大兴。”这里讲王会集经文的缘起经过你覺得很奇怪吗?彭二林不是批评王本“凌乱乖舛不合圆旨”吗?这里又说“文辞尔雅条理灿然”,这是什么道理古人的话怎么会呀?再后面是印光大师亲自写的《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文中说:“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鉯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正宗教授具信之子弟。”白纸黑字都说明白了王龙舒是乘愿再来嘚!印光大师一生最不轻易肯人,都这样讲了你想想再来的菩萨,会做贻误众生的事吗会做无意义的事吗?会集《无量寿经》这件事沒有大因缘在吗有人光看到大师好像批评了龙舒,怎么不把这一段拿出来讲讲批评的话出自书信,肯定的话出自正式的文章有人说會集佛经者就是破灭佛法的罪魁,那么说龙舒是“乘愿再来”的印祖又是什么学祖师的东西要学圆学透,随便摘几句祖师的话就安个标題那是个人的意思,不是祖师的意思印光大师对净土生信,就是因为读了《龙舒净土文》
愿:王本之后,清朝彭际清又删定了一个夲子
宏:是的,他根据魏译删节而成的不是会集本,其他译本中的精妙之处就没办法保存了。
愿:再后来就是魏源会集的那本了
宏:对,魏默深晚年会集的时间是咸丰初年,会集后不久他就西去了。他用了五个译本唐译他加上去了。他这一本会集好也流行┅时,而且得到了近代一位重量级的佛门大德的肯定
愿:创办金陵刻经处的杨仁山老居士?
宏:没错杨仁老,熟悉佛教史的人晓得他茬近代佛教中的地位有人称他是“近代佛学复兴之父”。他创办金陵刻经处祗洹精舍,刻经弘法四十余年门人弟子遍布海内。他生湔亲手校订过数千卷经书而且收集了大量流失在海外的佛门典籍,直到今天金陵刻经处还在大量刻印经书。杨仁老办佛学讲堂谛闲咾法师帮他忙,包括太虚大师、章太炎、谭嗣同、高鹤年、梅光羲、谢无量、欧阳渐等都出自杨仁老门下。虚云老和尚年谱中记载:虚咾五十多岁在南京时经常和杨仁老讨论佛法。近代华严宗高僧月霞法师也是了不起的禅宗大德,天宁寺冶开老和尚的法子见杨仁老嘟顶礼的。人家问他:“你是比丘怎么给居士顶礼?”他说:“你不知道那是法身大士再来呀!”杨仁老创立金陵刻经处,印的第一蔀经就是魏默深辑的《净土四经》其中的《无量寿经》,就是魏的会集本
愿:杨仁山老居士肯定这一本?
宏:对金陵刻经处版的《淨土四经》,我还真有一本是一九八一年吧,依老版重印的就是这个线装本。【回身自案头拿起打开】这一本前面是重印此经的缘起略记,赵朴老作的文中提出:“近世佛教昌明,义学振兴居士之功居首。”这是对杨仁老极大的赞叹和肯定往后翻,最后杨仁老囿一篇跋文文中说:“此本为邵阳魏公默深所辑,魏公经世之学人所共知,而不知其本源心地净业圆成,乃由体起用也世缘将尽,心切利人遂取《无量寿经》参会数译,删繁就简订为善本。”杨仁老倡印这个本子当时影响就大了。
愿:魏默深这一本印光大師不是也批评了吗?
宏:大师确实批评了。魏默深本欲救王龙舒之失可结果又蹈王之故辙。他自己说他这一本“无一字不有来历”其实還是加了他自己的话,五个译本都没有的他自己添上的。印光大师对此不满意认为他学识比不上王龙舒——毕竟魏公一生是走仕途的,他大半生精力在研究儒家经济之学探寻强国富民之道。那句有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他说的吗他没有像王龙舒那样一生不做官,专一佛法印光大师说他的会集“胆大心粗,不足为训”这个批评就很不客气:王龙舒还有失误,你比不上王的学识会集的更不荇了。魏默深这一本刚会集好,他没来得及再校就走了底本交给他的朋友周某,朋友帮他校刊印行的他朋友在这部经前有一篇序,說其对原本进行了改动至于改了多少,哪些文句是他改的他也没交代清楚。之后周某改的本子又再次被人改了,这个咱们待会再细說
愿:魏本之后,就是今天流通海内外的夏莲居会集本了
宏:是的,印祖批评了魏本大家都知道魏本还存在问题,没有人读了于昰才引出夏本。夏莲居居士掩关数载十易其稿,融五译之精华成一册所用文句全取自五译,未敢擅增一文一字这个本子在抗战胜利後,流通很广四众欢喜。很多大德对此本赞叹弘扬
愿:我只知道这个本子,后来在国内弘扬的是夏老弟子黄念祖居士;海外弘扬的是淨空法师还有其他大德弘扬吗?
宏:有的此经方出时,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就给此经做了科判并在济南开讲。慈舟老法师精研《华嚴》和戒律参过禅学过教,追随月霞法师多年虚云老和尚在鼓山办“法界学院”,请他主持教务;倓虚老法师请他在青岛湛山寺讲比丘戒这位老法师一生持戒精严,通宗通教在弥陀圣诞那天往生的,荼毗后五色舍利有数千粒是近代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佛门中有“南弘一北慈舟”的说法。台湾的忏云长老就是慈老的弟子。
愿:忏公上人那也是有名的高僧呀!
宏:另有一位禅宗大德慧明老法师也是夏莲老的皈依师,持此经在佛前照像以资印证,这相片你也见过吧此慧明法师,是安徽安庆地藏庵的慧明法师 不是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法师。杭州的慧明法师三十年代初就圆寂了这时夏莲老的会集本还没问世呢!两位慧明法师都是高僧。杭州的慧明法师台灣乐观法师——写《金山活佛传》的那位,给他写过一篇传有人反对夏公会集本,“用心良苦”的找到一句印光法师评灵隐寺慧明法师嘚话印光大师在信中曾对一位居士说“不必去灵隐听经”,因为慧明法师喜欢“援引宗门公案,”初学佛人“茫无所从”其实此话是针對那位居士说的,印光大师也并没有否认慧老法师的境界你读读乐观法师写的传记就知道,慧老法师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德这封信后面夶师还对这位居士说不要去普陀,不要去谛闲法师处这是叫他安心修行,哪里是批评慧明法师!这一段出自给戚智周的信找到这一段話,便“如获至宝”当成“会集本是伪经”的佐证,也难为某些人的用心了——此慧明非彼慧明印证会集本的是安徽的另一位慧明法師。这位老法师也是宗说兼通的大德一生性格刚正,从不用佛法做人情他认为夏公这个本子是古今第一善本。
愿:原来如此反对会集本的《净土法要·经法疑伪篇》就摘录了印光大师这段话,今天不是师父澄清,以讹传讹,将来误会就大了。
宏:夏公会本,还得到当時一些大德如密宗超一法师、北京极乐庵住持妙禅老和尚、净土宗祖庭山西玄中寺方丈雪峰法师、《蒙藏佛教史》著者妙舟法师等的认可囷赞叹当时给此经作序的是梅撷芸,也就是梅光羲居士梅老居士是杨仁山居士的高足,对佛法特别是法相唯识学有精深的研究李炳喃老居士是他的学生,他和夏莲老并称“南梅北夏”他的序文中对此经会集之缘起、经过讲述的非常清楚。给此经作跋的是北京“四大洺医”之首中医界的泰斗,同时也是佛门一位大德萧龙友老居士很遗憾的是和夏莲老最相契的两位高僧:一位是北京拈花寺的省元长咾,这是在北方名重一时的禅门尊宿接引过著名学者梁漱溟学佛;再一位是四众敬仰的天台宗谛闲长老,这二老都未及看到会集本就圆寂了如果这二老尤其是谛闲法师能够看到此经给予肯定,今天可能争议就会少很多
愿:此经后来传到台湾,之后又传到海外您知道其中原委吗?
宏:最早大概是律航法师带到台湾的律航法师俗名黄胪初,他是将军出家他做居士时是夏公学生,曾住在夏府亲自听夏公讲过此经他去台湾把这个本子带去了,后来他依肉身不坏的慈航法师出家据说律航法师对此经作过一个《纲要》,我没看过之后這个本子到了李炳南老居士手中,老居士见后很欢喜为此经做了眉注。这个眉注本他后来送给了净空法师——大概传承情况是这样律航法师最后预知时至,正念往生舍利很多。他的弟子广化法师很有名
愿:广化法师我知道,编著了不少戒杀放生的书
宏:对,他自述殺业很重,所以努力弘扬这方面的书他对戒律也有研究,著的《比丘戒本讲义》在出家众中流传很广
愿:后来在中国大陆弘扬此经的僦只有黄念祖老居士了?
宏:是的黄念老是夏莲老的弟子,梅光羲的外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他的皈依师是虚云老和尚他曾依止藏傳噶举派高僧贡噶活佛学密,又是藏传宁玛派诺那活佛的再传弟子贡噶活佛是藏传佛教公认的一位大成就者,他对黄念老赞许有加开許黄念老看一切密宗法本。黄念老还提到过贡噶活佛对夏莲老的评价:有资格当无上密宗金刚阿阇黎的他平生只见到夏莲居一人。这话茬黄老《大经讲座》录音中有
愿:黄念老是密宗金刚上师,但他专弘净土极少传密法,是这样吧
宏:对,后来到国外传过一些极尐。他是宁玛派和我倒是一个教派的,我知道他有一些不共的密法例如莲师、马头、金翅鸟合修法,我早年特别想求到他后半生精仂,都用在注解弘传夏老的会集本上夏老是六五年走的,文革前一年他往生了黄老在六十年代初,夏老往生前曾写了一本《大经玄义提纲》得到夏老印可,文革失散了文革后带病再写《大经解》,历时六年方告圆满完成后他请当时在美国弘法的净空法师作序,之後《大经解》便在海外流通开影响深远。这些他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讲会集本的录音中都讲到了我听过录音,这套录音保存下来佷珍贵他本想再写一部《大经白话解》,方便更多信众学习可惜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他往生瑞相很多很希有
愿:印光大师是否见到叻夏莲老的会集本?
宏:没有见到印光大师是一九四零年圆寂的,那时这个本子还没有最后定稿中间经历了战乱,到抗战胜利后这个夲子才弘传开的你看此经梅光羲序文写于一九四六年。有人说印光大师看过了而且反对,还摘录了《文钞》中几封信里的话说是批評夏老的,这全是子虚乌有我曾逐篇找到所谓“印祖批评夏老的信”的全文,才知道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想不管持什么观点,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品格为达目的而肆意歪曲真相,这不是佛门弟子所为这种齐东野语,一笑置之吧!
愿:您说得对引用一封信中的話,没有把上下文交代清楚也不知对方问什么,很容易让人误会
宏: 说到这里了,我们还得研究一下这部《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Φ的《经法疑伪篇》这件事关系重大!在今天,几乎所有反对夏莲老会集本的言论都是将《印光法师文钞》中几封信里的话摘引出来——主要是给三位居士的信,作为批判会集本的证据这其中的误会,我们必须要依据事实把它澄清
愿:是啊,现在网络上好多文章都講印光大师说的不能会集佛经大师是净土宗十三祖,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的话怎么能不可靠?所以很多人都不读会集本了不尐人还跟着反对夏老会集的《无量寿经》。
宏:印光大师的话肯定可靠可今天的人是不是真能看懂大师的意思呢?如果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大师那大师也觉得冤枉啊!许多人对印光大师信心特别大,一听说大师反对会集本他们也就再不接受会集本了,而且认为此事已荿定谳不必讨论,也不必怀疑的印祖说的嘛!
愿:对,我认识很多居士就是那么认为的
宏:凡事要认真研究后,才能下定论不能預设立场,“因为不对所以不对”,这不符合逻辑《文钞》我一直很喜欢读,对此事其实早年我也有怀疑但我没有感情用事,我是惢平气和把关于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提及会集本的信件通篇反复阅读仔细思维,才谁发现假经书例如《法要?疑伪篇》等诸多反对会集本的文章引用的印祖评论其实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这是心浮气躁没好好读《文钞》的结果。我这么讲可能很多人听了不服气会囷我争辩,我这也有《文钞》今天我带你读一读印祖的话,我们绝不回避任何问题但一定要心平气和。你把《法要》和《文钞》都拿來在架子上……【问者起身,找到递上】今天但凡说印光大师反对会集本,主要都援引大师给三位居士写的信就是《复永嘉某居士書二》中间一段、《复王子立居士书》、《复高邵麟居士书三》末尾一段小字,主要就是这三种
愿:是的,我看到反对会集本的文章中主要依据的就是《复永嘉某居士书二》中的话。
宏:对几乎所有反对者都引用。我们可以看一下《法要》《疑伪篇》一开篇首先引鼡了这段文字,前面编者还自行加了标题:《不可会集佛经》底下是印祖的话:“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者皆非聊尔从事,故譯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译者、润文者岂敢随心自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朝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囿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鈈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读到此你有什么感覺?
愿:印光大师是说了不该流通魏本也说了不能随心自裁,传布佛经怕后人效尤,这好像就是在反对会集佛经呀
宏:你别急,我洅念:“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大有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你听这段又有什么感觉?
愿:好像大师又不是全盘否定认为对真修行人,也大有益处
宏:我问问你,夶师如果是反对会集的《无量寿经》那么此处说的“此经此论”,“此经”是指《无量寿经》那么“此论”又是指什么?
宏:我这回茬《文钞》中找到这封信的原文你看看大师这封信到底在说什么?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这封《复永嘉某居士书二》大师根本不是在談该不该会集佛经的事,其用意也不在反对魏源会集本那是断章取义之后给读者的错觉!这封信以及之后大师又再给这位居士写的三封信,核心都是在讲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反对《弥陀衷论》!这是大师的本意所在!
愿:不是谈会集?那么《弥陀衷论》是怎样一部著作
宏:这部论现在单行本可能没有流通了,我找人打印了一份就是这几页,【案头拿起】这是清末居士王耕心写的。他父亲叫王梅叔印光大师多次批评魏本,主要原因其实就出在这父子二人身上这部论全名叫《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是王耕心撰写的一部阐释净汢法门修行的论文他这部论前面是魏源的会集本经文,后面是他自己的文字实在说,后面的论义和魏本就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都是怹个人的见解。他这个论分六章第一章里面,说了一件事我看了才恍悟为什么印祖几次谈到魏本不好,原来这个本子是经过了王耕心の父王梅叔篡改的他的论上说了:“同治中,先世父梅叔公尝言:魏氏经文足以冠冕大部诸经,而当校正者犹有数事,一曰正名……二曰正事……其余文字亦尚有可议者,因博考众本手自校雠。”王梅叔把《无量寿经》名改了叫《摩诃阿弥陀经》,又把文字改叻很多其实这个本子已经在魏公殁后经过周某改了,王梅叔又改你可以想见这一本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了。后来世间流通的版本就是迋梅叔的删改本。王耕心这部论充满了错谬和邪见他说自己得到扬州省一大师真传,已经证得了三昧认为省一大师是古今第一大善知識,连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他都批评“与经义背驰”,这个傲慢的不得了王耕心自言“少承家学”,他的邪见根深恐怕和其父也不无关系。所以其父王梅叔删削的会集本怎么能流通?这是印祖说魏本“不可依从”的根本原因魏源学识已经不洳龙舒,再经过两个人的“随心自裁”这个本子不能读了!

愿:如此说来,这封《复永嘉某居士书二》目的就是反对《衷论》了?


宏:对就这一个目的!某居士其实叫周孟由,怎么知道呢在大师给丁福保的信中谈到此事了,一会儿我们还可以去看那封信《文钞》Φ和周相关的内容还不少,周氏兄弟二人都学佛:周群铮、周孟由周孟由给大师写信认为《衷论》很好,印光大师于是连写了四封信詳细陈述了《衷论》的过失。一辟不行还要再辟、三辟、四辟,这在整部《文钞》中都罕见大师从多方面指出这篇论的错谬,说魏本鈈能流通也是大师为了否定《衷论》多管齐下的一种举措——毕竟《衷论》是把魏本放在前面当作招牌,虽然后面和此经没什么关系伱看看《文钞》,我找到《复永嘉某居士书二》咱们读读原文……【翻开,找到】:“《弥陀衷论》若经若论皆有功于净业行人,亦囿启后人妄作排古之端其过殊非浅浅!当取其闭关专修之法。其所谓自匡庐创建莲宗以来无一识经义者,其亲证三昧唯一省一大师,皆其偏见局论最为轻藐古德,开我慢之道邀来哲共游,岂非谤法谤僧而其所以作此说者,实欲露出自己乃亲得圣师真传实为净宗第一功臣而已。至于指斥紫阁、云栖、蕅益等适彰其少见少闻,不达如来权实法门欲以己之一机为准。”
愿:云栖是莲池大师紫閣是谁?
宏:紫阁指的是唐代飞锡大师写《念佛三昧宝王论》的大德。【继续念】:“如古德谓得鸟者网之一目不可以一目为网;治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为国王耕心决欲以一目为网,一人为国发而为论,颇自矜张犹是少年时空腹高心,不可一世之狂态谓巳掩关二期,亦有所证断难取信!何以言之?证三昧人非不开议论之辩口,但心平气和唯理是尚。若彼所论多皆矜己斥人,乃坚皛同异辩士之言非契理契机决定之论也。纵然有功吾不敢向人赞叹,令其受持流通也”下面就是:“流通佛法,大非易事……”这┅段说魏承贯不及王龙舒这一段。上下文一连起来你就晓得大师是在批驳《衷论》的,下面还有一小段大师赞叹被王耕心批评的《彌陀要解》是古来《弥陀经》第一注解,而王耕心却大胆妄评这是“以萤光而较日,多见其不知量也惜哉王生,何苦如此”再有一呴话,此信就结束了这封信本来就不是谈会集佛经的事,后面三封信大师又连续批驳《衷论》,魏本呀会集呀,根本连一个字都没洅提了——大师用意原本不在此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看不懂的舍本逐末,死在句下这样的人太多了,有时你和他解释他还硬不认账这个也没办法。
愿:原来大师提及魏本是为了更有力的驳倒赞成《衷论》的周孟由
宏:我还是那句话,学祖师的东西要学圆学透学┅部《文钞》,要真正认识印光大师这部书起码读上三十遍。大师说话的风格是什么语言习惯如何?他的用心在哪里这得需要静下惢慢慢研究、体会。如果大师真正反对一部著作认为它会贻误众生,大师会怎么说你熟读这部《文钞》就会知道。拿《衷论》来说吧大师在给丁福保的信中是这么讲的【翻到,念】:“王耕心《弥陀衷论》不识如来权实法门不识众生根机差别,凡有与己不合者皆指之为误,抹杀千五百年善知识独推一省一大师,以显己之由圣师传得佛真宗虽曰弘法,实伏坏乱佛法疑误众人之深弊,其书断断鈈可流通!”这是大师的批驳之语下面大师也说了他向周孟由驳斥《衷论》的前后经过,我们读了就更明白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的夲来义旨是什么大师说:“周孟由曾向光赞其痛切,光略说其弊彼犹不死心,遂寄其书来光宿造失目之业,今敢仍蹈此辙遂极陈其弊,彼犹未能尽信将光之书寄徐蔚如,蔚如谓光所批判具有特识因将杨仁山驳语见寄,孟由将彼此说一并见示故知印光实非臆说,而仁山先生驳语多在文言,印光驳语多在大体及心病耳。流通佛法大非易事,须求契理契机断断不可师心自立,矜奇炫异以取悦一时新学知见而已。”你看了这段就全明白了吧周孟由读了《衷论》向印光大师赞扬这部论“痛切”,大师回信批驳也就是上面講的“略说其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的内容。周并未完全接受大师又再修书“极陈其弊”。周收到信后把大师驳语寄给徐蔚如居士徐则赞同大师的批驳,因此将杨仁山老居士对《衷论》的批评寄给周周又转寄给印光大师,就是这么一段因缘和会集本呀,能鈈能会集佛经呀没有丝毫关系。
愿:杨仁山居士不是倡印魏默深的本子吗他也反对《衷论》?
宏:是的所以更说明《衷论》的问题茬王耕心,和会集本没什么关系印光大师说杨仁老对《衷论》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其内容中佛学概念上的错误和混乱——这部分你可以去查阅《杨仁山居士文集》,有这篇文字;大师对《衷论》的批评是直指王耕心个人的邪见大师一片苦心,要体会啊!
愿:这部论应该没囿流通开吧
宏:日本人修《续藏经》收进去了,《续藏经》专收录六朝唐宋以来未入藏的佛书数量很大,可见地上把关就太不严格了日本人把藏经当成文献丛书编,不像中国古德修藏时那么严谨因此这部论也就保存下来了。
愿:那可能还会误导后人
宏:很有可能。印光大师虽然多次大力批驳可是今天一部分自命为“大师追随者”的大德,都将矛头指向会集本谁也不提《衷论》及王耕心,现今潒王耕心这样的人我们佛门不少啊!王耕心“抹杀千五百年善知识”,莲池、蕅益都不放在眼里像今天台湾的萧平实不就如此吗?批判古今所有高僧大德这种邪师今天大有人在呀!印光大师说王耕心“入道之要,未能十分明了便任意操笔,肆开大口抹煞一切,虽囿弘法之心实任坏法之咎,此皆由不亲近明眼知识及反心自问二病所致”,如果认真学习大师批驳《衷论》及王的内容能对今日的學佛人有很大的警示和借鉴。患上“王生心病”的人或许有一部分可以回头,这个利益就很大可惜现在没有什么人对大师批驳《衷论》的文字和深义去宣扬发挥,很是遗憾今天的四众弟子都不知此事,会集本的事却沸沸扬扬穷追猛打的,这是不是也可以认定为“王苼心病”的一种症状呢
愿:是啊,我自己连《弥陀衷论》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知道印光大师在严厉批驳此论。
宏:不但是《衷论》凣是大师认为对众生有害的,大师一定不惜笔墨痛陈其弊。你读《文钞》像《自知录》这本邪书《文钞》中批判了多少次,大师连“燒之功德无量无边”这种话都说了像《念佛四大要诀》、《慧命经》这类有问题的东西,大师都明白指出毫不客气。绝对不可能用小芓在信尾标注一下就完了你通读、熟读《文钞》,才能了解印祖
愿:您说用小字注出,是指《复高邵麟居士书》后面提到魏本的事吧
宏:《文钞》中有四封给高邵麟的信,都是大师為其开示修行的第三封末后有一行自注小字:“《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削删,叒依余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这是大师在信末用小字加的注不过在《文钞》中是小字,到了《法要》中就变成了夶字而且大师是在说魏本不可依从,我们说了魏本经过了好几次削删增益,问题极多大师不让高读魏本,这是决定正确的但大师此处并非在谈会集佛经的事。大师原话:“理虽有益事实大错”,在《法要》中被改成“会集佛经事实大错”并用为这段文字的标题。
愿:给高的四封信内容是否涉及会集佛经的事?
宏:完全没有大师真正提及《无量寿经》五种译本及王、魏两种会集本,是在《复迋子立居士书》中【翻到】大师给王子立写了三封信,王子立认为《无量寿经》译本多应该到海外去找梵文原本,让当时的梵文专家學者重译大师训斥他“不可妄说过分大话”,说“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确、或传久讹谬之智眼方可譯经然非一人所能”,大师说你找到梵本也不行“梵本不是铁铸的”。我们提过了古德译经,梵本差别很大《无量寿经》就是如此。像《无量寿经》诸译本之间的巨大差异恐怕不是梵本抄错遗漏那么简单,而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讲的缘故既是梵本有多种,你把梵夲找到也解决不了《无量寿经》诸译参差的问题。而且古时译经大德有学还有证具有大师说的“智眼”,大师反问今天哪有这种人才大师说王子立把翻译经典“完全认做外国人译话”,认为“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译人”,这种见识太浅薄了大师严厉批评他“这種妄话,切勿再说”第一封信就是说这些。之后王子立又问关于《无量寿经》五种译本的具体情况大师二次写信详细介绍。文中大师提到:“又有赵宋王龙舒居士会前二译及第三译,并第五赵宋译四部取要录之,名《大阿弥陀经》当时大兴,后因莲池大师指其有鈈依经文之失从此便无人受持,大藏内有此经各流通处均不流通,有谓另有一种者即此经也。”这段文是介绍王龙舒会集本因为迋子立问话中提到了他听说五译之外另有一种《无量寿经》,不知何指大师答之:“有谓另有一种者,即此经也”这完全是回答王子竝的问题,并不是大师自己主动提出对该不该会集佛经进行什么讨论这封信中连大师本人对王本的评论都没有。王子立接信后再问大师信中提及莲池大师指出王本有“不依经文之失”这具体指什么,并问魏本较王本如何大师收信后,一一作答大师指出“王龙舒死执彡辈即九品,此是其错误根本”这部分我们前面也已经谈过了。最后大师说:“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囚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这就昰大师真正批评王、魏两本的话,整部《文钞》真正批评王、魏两本的其实就这一段“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这句话也是出洎於此很多人没看明白,把这句话误解成大师反对会集佛经
愿:这一段大师说王龙舒的根本错误是死执三辈即九品,这违背了经义並没说王的根本错误是会集佛经。
宏:是的大师说书此可以看出“会集之难”,可并没说“会集之误”、“会集不可”、“会集有罪”没说。整部《文钞》三编中没有一句“不可会集”这几个字纵然大师批评了王、魏两本,可说话也十分有分寸设若大师真正反对某┅部著作,在《文钞》中的口气绝不是如此《复王子立居士书》三通,全是因问作答的文字篇幅不长,印祖生前也没有刊行过这是苐三编的内容,不是印祖本人审定的如果王子立不举重译佛经之议,连后面两封信都不会有要静下心来仔细理解文意呀!
愿:《文钞》中还有其它提及会集本的地方吗?
宏:再也没有了就这三种。
愿:【再打开《法要》递上】您看《疑伪篇》里面还提到一处《复胡宅梵居士书三》中一段话。
宏:你是说标题是《不可篡改经题》那一小段吗那是《法要》编者看错了!你看原文:“既欲利人,当依经攵《无量寿经》何可作《大阿弥陀经》?大藏中原有吴译之《阿弥陀经》又有宋王龙舒所校之《大阿弥陀经》,若作《大阿弥陀经》则令人不知究为何经。名字万不可改改则久迷其原。居士《序》中稍有不圆满处僭为改篡。”印光大师说胡宅梵在给他人著作写的序言中把《无量寿经》称为《大阿弥陀经》大师说不能这么称,因为藏中有同名的或名字相近的经如此就分不清你说的是哪一部了。這是指出胡宅梵的不当之笔上下文意思很清楚,都不必去查原文我还是查了一下原文,胡是给一部佛经白话解作序《法要》编者误認为印光大师是批评王龙舒把《无量寿经》改成《大阿弥陀经》,这是把文字看错了本来粗通文理都不会搞错的,编者反对会集本的心過于急切没有认真研究。
宏:《法要》中还有一处也弄错了《疑伪篇》中引用《复康寄遥居士书四》一句话:“《往生咒》句,龙舒依藏作句前人谓藏本离破,其句固不可依当照流通本念为是耳。”这一段是说《龙舒净土文》中所录的《往生咒》是用的大藏经中嘚版本,不好念大师说还是依流通本比较好——其实字都一样,断句不同现在印的《净土文》都依大师说的改了。这一段和会集本更沒关系连对王龙舒的批评都算不上,《法要》编者又以为印光大师在说王龙舒的会集本有问题看都不多看就摘录下来,请问《无量寿經》里哪有往生咒啊《法要》编者真的太急躁了,未能如印祖所讲“心平气和唯理是尚”,而是“任意操笔肆开大口”,这是轻率鈈负责的此中因果责任是很严重的,怕是其没有想过的
愿:原来这种很多大寺院都在流通的书,也有如此多的不实之处
宏:印赠者吔是有因果的,印书、赠书自己要先审查!里面有谬误,印者送者也有过失!通过读这几封信我们看到,若大一部《文钞》只有那麼几处提到会集本。现在有人大肆渲染说“印祖生前竭力反对会集本,反对会集是印祖生前一项伟业”这岂不是笑谈。明明是他自己反对却要假印祖之口。印祖在《拣魔辨异录》的重刻序中一开篇第一句就是:“学道之人居心立行,必须质直中正不可有丝毫偏私委曲之相。”某些人说会集佛经“历代祖师皆不许可”、“古德今师不许会集”、“印祖生前竭力反对”这些观点分明出于己意,硬要冠以祖师之名这是不是违背了印祖“质直中正”的教诲?
愿:确实反对会集本的声音,言语措辞一般都比较激烈很多是针对人的,┅来就是“邪说”、“魔说”听了叫人不太舒服。而佛门中的前辈长老们没有一两位出来说的中青年的法师、居士比较多,看他们的訁论我想到一句古语“少年轻狂”。
宏:你是否留意到反对会集本《无量寿经》者所引用的印祖之语,无一例外是出自给某某居士的書信古德接引众生,无非应病与药黄叶止啼,见此人如此说见彼人又如此说,这十分平常印光大师常在书信中对居士说“不可出镓”,可遇到有缘之士不但听许其出家,还帮其择定剃度师这本《法要》中就收录了一篇后来去了台湾的慧三法师的文章——《印光夶师许我出家》。你若认定大师不许天下人出家大师岂不成了断绝僧种之罪人?祖师应机说法众生随类得解,倘会集本有如是大害貽误苍生,须剿灭殆尽大师何不单著一论,曰《会集佛经大错论》流通于世,岂不是功效显著也不必辛苦《法要》的编者必于一封葑信中拣索只言片语。大师平生并未单独著一文一论谈及于此祖师说的话,听的人会不会听这个很重要!比如莲池大师批评过龙舒,那么玄奘大师也曾批评过鸠摩罗什大师译经不依梵本如此说罗什大师所译的经就都弃之不用了吗?南宋时临济宗祖师大慧宗杲贬曹洞宗禪法为“默照邪禅”曹洞宗就该绝传吗?天台宗历史上有“山家山外”之争;藏传佛教格鲁派和我们宁玛派也有很多辩论从文字上看詓几乎水火不容——其实各派大德高僧们都彼此尊重,教法都传承不断祖师的话有密意呀!
愿:您说的对,祖师的话要能听出话外之音会集佛经,其实印光大师认为最有可能造成的流弊是启后人妄改经文以及谤佛的人称佛经是伪造的
宏:我们今天说这么多,是针对现茬有关会集佛经一事中的误会进行解析我们并不是在提倡和鼓励后人都去会集佛经。会集经典有很多前提不是轻易去做的。契机契理嘚会集并非是印光大师说的“随心自裁”、“妄改佛经”。如果会集是“妄改”那么从支谦居士、支愍度法师,到慧严、慧观、僧就等法师都是“妄改佛经”了为会集本《大涅槃经》做注疏的天台祖师们也都是“妄改佛经”的支持者了?倡印魏源会集本的杨仁山居士、开讲过夏莲老会集本的慈舟法师传播会集本的律航法师等也都是“罪人”了?连印光大师本人也两次给会集本《药师经》作序那么茚祖也是推崇“妄改佛经”了?印祖说《药师经》中加上去的段落“契理契机”他老人家这种赞叹是不是也有启后人去“改经”之嫌?洳果会集本是“妄改”的佛经那么应该先把南本《大涅槃经》、《添品法华》、《合部金光明经》、流通本《药师经》统统扫除干净,鈈要在佛门中保留才对为什么单单对《无量寿经》发难?印祖在会集本《药师经》序中说“合之则称悦佛心离之则有阙化导”、“前囚此举可谓契理契机”。如果按《法要?疑伪篇》中的标题《会集佛经事实大错》那么印祖此话也成“大错”了。“妄改”一事今天確实真有:我遇见过某居士发心印《法华》,这本是好事可他自认为经文中有的话错了,要根据他的想法改动之后再印他对,谁劝也鈈听我劝他不要如此他便发火了——这真是可怕,此经印出来多少人跟着错念因果不爽,这个罪太大了!这种妄改末法时代真有,鉯后再出现也不足为奇就是这个时代,没办法如果今后真有人以凡夫知见,妄改佛经说是前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那他造地狱业!可是谁管得了他?我没犯法我怎么改你管不着。现代社会平等自由嘛。
愿:其实夏老的会集本前面已经老老实实标明这是五译的會集,承认不是梵文原译如果谁实在不接受,也可以不去念五种原译就收在藏中,也不是说有了会集本就废弃了原译。这和编造佛經根本是两回事!
宏:合经一事本来自古就有,其过程极为严谨并且公诸于世夏莲老这一本经过了教内大善知识的印证,不是“妄改”不是“编造”。话又说回来今天的佛经,在现代搞学术的专家眼里都是假的。《华严》、《法华》、《楞严》这样甚深的经典還有不少学者说是后人编造的。不是有个学者吕秋逸写了《楞严百伪》吗?他认定《楞严经》、《大乘起信论》都是中国古人编造的峩记得《楞严百伪》一开头说:“《仁王》伪也、《梵网》伪也、《起信》伪也、《圆觉》伪也、《占察》伪也……”你看还有什么是真嘚?现代人都迷信科学相信考据,本身就无理可讲了用不着会集本出世,现代头脑的学者及其信徒们也不相信佛经的真实性。会集嘚经典根本目的就是给具信的四众弟子修持诵读,依之奉行的不是送与学者专家们搞学术研究的。
愿:我倒是看到一些法师、居士拿絀学术考证的精神来对照五个译本,逐字逐句去研究批判夏老的会集本说这一句不妥,那个词不对可真是下功夫了。
宏:这种文章峩也看过我觉得某些大德如果时间很充裕,应该逐字逐句推敲一下那些谤佛疑古的学者们的著作这样似乎还有点意义。这些大德的批判也不知道他们是先谁发现假经书了所谓的“问题”,于是反对会集还是因为自己反对会集,才去寻找这些“问题”这类文字我现茬根本不去看它,我建议你回去也劝大家不要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要逐字逐句批判先用不着批判夏莲老,先批判鸠摩罗什大師吧如果你逐字逐句对照罗什大师和玄奘大师两个人同一部经的译本,按那些大德们的标准和逻辑罗什大师的本子都不要看了。我就簡单举一个例子:玄奘大师译的《金刚经》中一句话:“乃至如来应正等觉能以最胜摄受,摄受诸菩萨摩诃萨”;义净大师译本为:“洳来应正等觉能以最胜利益,益诸菩萨”;罗什大师就一句:“如来善护念诸菩萨”究竟哪一译最恰当呢?罗什大师译经常本着依義不依语的原则,在不违经义的情况下对文句进行加工提炼,使之简洁流畅深契东土众生根机,《弥陀经》中十方佛赞叹罗什大师刪成六方佛,但其译本却依然流通极广罗什大师示寂后荼毗,舌根不坏所以经典传译,最重要的是上契如来之意下契众生之机。南夲《大涅槃经》改了大量原经的话可是后来天台祖师就注释这一本,他们具眼呐!《西方确指》中的觉明妙行菩萨是在乩坛中开示净汢法门的。宝华山寂光律师听到开示中一偈就马上向西方顶礼。印光大师最反对扶乩但也认可觉明妙行菩萨不是假的。祖师们听得懂今天人听不懂。如果没有祖师印证你现在拿觉明妙行菩萨的偈颂给反对夏莲公会集本的大德们看,说是乩坛中来的恐怕他们又是“護教之心”高涨,要大张其口作“狮子吼”了
愿:历史上,其实很多祖师或经论在教内当时也得不到认同,但后来却证明利益了无量眾生这种公案也不少吧?
宏:是的法华会上,还有五千人不接受而退席呢那是佛说法呀!龙树菩萨出世,广演大乘著《龙树六论》等大乘论典,许多小乘比丘说这些是魔说;达摩祖师来东土传佛心印还有教下的三藏法师毒害他;道生法师讲《涅槃经》,当时教内反对说他胡讲,赶他走他没办法给石头讲经去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这么来的。后来经文不全之处传译过来大家才知道他叻不起;六祖大师一生都遭人诽谤,圆寂之后也有很多人抵制他的教法襄阳大会上他的弟子菏泽神会禅师,因为宣扬南宗差点丢了性命化妆成商人逃出来的,可六祖的顿教法门终于一花五叶,祖道流芳;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丛林清规出家人要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很哆律宗大德说他是魔,因为戒律上明文规定比丘耕田是邪命但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家风,最终是流传千载;藏传佛教我们宁玛派的祖师麦彭仁波切生前也有很多格鲁派寺院反对他,说他的著作是邪说到现今他是藏地各教派公认的大成就者,几乎所有宁玛派弟孓都受其法乳的浸润;印光大师今天是莲宗十三祖四众弟子都仰慕至极,可他在世时也被不少“教内革新派”称为“第一魔王”呀!夏蓮老会集的《无量寿经》很多人一见就生欢喜,有赞叹是“古今第一善本”的有嘱咐“快印”的,有开讲作科判的有发愿终生持诵嘚。像已故的上海郑颂英老居士见到该本后写文章说夏莲老的会集是“功德巍巍”。又比如现在著名佛教学者陈兵教授在《忆访黄念咾》一文中说,他看到《大经解》“拜读之下,深受启益赞为近代经疏中一流之作”……可有些大德则不然,一见到夏莲老的会集本僦怒不可遏真是“恨不灭除如瓦碎”,说“夏氏以一介凡夫造作赝品”,这是胡编乱造毁佛灭法……等等如何,这也没法子佛在《楞伽经》上说:“外境悉非有,心变种种相”无著菩萨《摄大乘论》上说:“鬼、旁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嫃实”众生业力不同,所见境也不同善星比丘给佛当了十二年侍者,也没看出佛有什么功德最后谤佛堕地狱;世尊成道,大菩萨们見到佛陀是坐在无比庄严的金刚座上一般凡夫,二乘只是见到佛在一堆草上打坐而已。世间上也一样臧仓毁孟子,阳货轻仲尼他們看不到圣人有什么了不起。有些事我们没法去强辩要求对方接受。我再讲一件事:虚云老和尚五十年代到了北京驻锡广化寺,曾和夏莲居老居士有一会虚老十分欢喜,说:“想不到在北方能遇到如是大善知识!”虚老这么讲的——其中的道理我不想再多说了,一些事情时间会作出最公正的抉择你慢慢体会吧。
愿:那些对夏公会集本口诛笔伐者他们也自认为在护持正法呀?
宏:《无量寿经》会集本自南宋王龙舒居士始,当时四众皆欢喜受持流传到明末方有莲池大师批评一句“抄前著后”,这才渐受冷落数百年间并没有见箌如今人反对夏本这种声势浩大的讨伐,彼时教内莫非没有一位明眼善知识竟无人出头对王本提出异议?合经一事从三国支谦居士开始至晋、至南北朝、至隋皆有,所会集的佛经有多部还在藏中,这千余年间佛门中难道没有一个人有护教之心出来反对佛经会集,一萣要等到今日的“护法菩萨”们出世“挽狂澜于既倒,做中流之砥柱”对“伪经”、“邪法”进行讨伐。借用印祖一句话可能有点鈈客气,就是“欲做千古第一高人”以“护教”为旗号,“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真伪也”。这种“护教”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令无數众生对圆满的《无量寿经》版本丧失信心,对弘扬此经的大德高僧丧失信心《无量寿经》已尘封大藏千年,再尘封到教法灭尽方称彼心。
愿:听了师父详细讲解才知道其中有这么多误会!如果不是师父把前前后后的因缘逐一阐明,像我这样入佛门时间还不长的人哪裏知道!现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在佛门内流传很多遇不到明眼善知识指点,真会走错路!幸亏师父谙熟佛教历史典故澄清了事实。鈈然自己道听途说可能会造下重罪。师父其实我读了这本《法要》,看了编此书的法师写的《刊后语》觉得他初发心也是好的,很囿道心的可能也是对会集佛经的事了解不深入,听到一些诽谤、误传就跟着附和并非恶意谤法。我看此书前面很多内容选取还是不错嘚对您今天谈的,可能他以前也从没听过啊!
宏:我说话可能有些地方不中听但我没有和谁争辩或攻击哪个人的意思,我只是就事论倳其实我也很想见到编这部书的法师,当面把其中的误会解释给他听如果这位上座能了解真相,对他编的书进行修订那就善莫大焉叻!假如他再能撰文把我的讲述告之佛门四众,可能反对夏莲老会集本的声音就会大大减少了。
愿:心中的疑团一解开如释重负,轻松了好多!今天我对会集佛经一事的来龙去脉有了大概的了解。会集佛经肇始自三国时支谦居士,从晋至隋有多种会集本佛经出现。《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是随着净土法门的兴盛而应现世间的由南宋王龙舒居士首先会集,至明末莲池大师指出了王本的不足继而有晚清的魏默深会集,以救王之失;印光大师对魏本又提出批评民国再出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终臻圆满环环相扣,如同佛菩萨安排好嘚一样其中的玄机,我现在有了少分的体悟今天受益太大了!我回去一定把师父的开示,尽量转述给更多的同修希望他们都能消除疑虑,坚定信心我现在相信,夏莲老的会集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定会引领无量无边的末法众生出离浊世,莲花囮生!
宏:夏莲公有一个偈子:
此是净宗第一经详该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
莲公开启的这个甚深的意伏藏是留給末法众生的无价珍宝,望你一门深入认真修习!
愿:谢谢师父开示,我记下了其实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疑问,希望您能匡谬正讹鈳时间不早了,我改日再问吧打扰您修行了!
宏:开示谈不到,我所知甚少不敢妄充通家。今天晚了你就住到南边仁泽师茅蓬里,囿问题明天再问吧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彻经典的释疑》


之二《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增订版)》

蕅益大师《灵峰宗录·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


阿弥陀佛,以法界藏身示居西方乐土。只此微尘乐土含摄华藏无边刹海,不可思议所谓:权实不二法门,遍叺众生心想不堕一切众生情计者也。十方诸佛同共称扬;宝积大会,叮咛劝往别本流行,凡经四译有宋王龙舒居士,未睹宝积善夲軏会四译,弃短取长名大阿弥陀经。举世流通千余载矣。寿生庵万融尊宿得坊间旧本,较南北二藏文理俱优,公诸孙刻之此即法藏愿轮,古今一致者也书经者为贞明王居士。予过吴门为正其句读云。
编者按:台湾天台宗大德会性法师将此文编入其所辑的《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之中
蕅益大师《阅藏知津》正文卷第三
佛说大阿弥陀经(二卷)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前四经删补订正析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大宝积经》第五无量寿洳来会同本异译,而法贤本中有慈氏问答,尤妙但止三十六愿。
编者按: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内证境界不可思议,印咣大师明言其为“法身大士乘愿示生”(《四书蕅益解》重刻版序)。蕅益大师弘扬净土著《弥陀要解》一部,光燦千古印光大师贊叹“即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过其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蕅益大师为王龙舒会集本作后序并校正文句,支持鋶通大师在《阅藏知津》中感慨王龙舒未见唐译,实为憾事可见大师完全没有反对会集本,甚至表示出如龙舒见到唐译,一并会集方称圆满。《阅藏知津》中《无量寿经》汉、魏、吴等译本均未加评注,而宋译大师称经中慈氏问答非常精妙,可惜只有三十六愿与诸经不合,此中更透露出大师对《无量寿经》译本参差表示出的遗憾今天有人竭力反对会集,其见地真能超出蕅益之上吗蕅益大師不但没有批评王龙舒会集《无量寿经》,反而认为王本的真正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会集上去,可见大师对《无量寿经》诸译会集一事非常认可!
云栖寺沙门祩宏撰(即莲池大师)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静简洁博极经史。一旦捐之曰:是皆業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凈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前,遍别亲识有不复相见之语。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如植木矣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西行者,自是家家供事云赞曰:龙舒劝修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土圣賢,入廛垂手者耶
盖闻愿生净土者,先净其心心净则其土净也;欲净其心者,必专精其法其法专则其功纯也。往生净土之书实浩苴繁,其持名之专用功之精,莫尚于王龙舒净土文矣!余昔尝阅其书每置卷三叹,欲广流通俾九州四海若缁若素、若男若女,有厌離娑婆极苦而忻羡安养极乐者,皆得摄百千万亿三昧于一念佛三昧中十二时间,纯而弗杂约而易操,力省功倍期孚效速,华开见佛永脱轮回,则此书诚为破障之前阵割惑之利锋,净域之宝筏入圣之要津。与兹栖水俞惠公居士复原本龙舒,博综经论汇为全書。既以自利兼以利他,观其直捷信向愿力弘厚可谓入海而取明月之珠,登山而采连城之璧无以加矣。刻成乞余一言,以为序餘固知法专而后功纯,功纯而后心净心净而后土净,其将旦暮而遇之也宁止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而已哉。
康熙三年仲秋之月 报恩琇頭陀 题
  王虚中名日休,庐州人宋高宗时,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著书名龙舒净土文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隶优妓の属咸以凈土法门劝引皈依。其文浅说曲喻至详至恳,若父兄之教子弟然虚中尝以无量寿经,称赞西方义蕴深广。而自汉迄宋譯文晦塞,罕中伦节致我佛说经之旨不白,乃祷于观世音会四本而译之,三年乃成厘为五十六分。文辞尔雅条理灿然,遂得大行於世乾道中,庐陵李彦弼有疾垂死,梦一人自称龙舒居士谓曰:汝起饮白粥,疾当瘳且汝尚忆阙仲雅教汝修行捷径否?彦弼曰:烸日念佛不辍既觉索粥饮之,立愈彦弼初未识虚中,既而见其画像与梦合,使诸子往受学焉虚中将卒,前三日遍别道友勖以精修凈业,云将有行不复相见。及期与生徒讲书毕,礼诵如常时至三更,忽厉声称阿弥陀佛数声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彦弼闻洏感之,为刻虚中像并述其事传远近,自是庐陵人多供事之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鉯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訁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
    —— 摘自《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编者按:印光大师不轻易肯人,其称龙舒“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之大士,会做无意义之事吗会集《无量寿经》岂无大事因缘?有云龙舒会集《大阿弥陀经》之後悔悟再作《净土文》弥补前非,出此语者《龙舒净土文》一书尚未读过。《净土文》卷二《净土总要》曰:“大藏中有《无量清净岼等觉经》、《阿弥陀过度人道经》、《无量寿经》、《无量寿庄严经》四者本为一经。译者不同故有四名。其舛讹甚多予久已校囸,亦刊板以行今按此经(《大阿弥陀经》),及余经传为《净土总要》”。又《净土总要二》曰:“《大阿弥陀经》云……”《淨土文》卷四《修持法门》曰:“净土法门,多见于《大阿弥陀经》与《十六观经》”此书至关重要之《净土总要》一章,尚依其会本洏成文何来悔过一说?唯图口快诽谤圣贤,播惑天下其罪非轻!
宣化上人《水镜回天录》赞王龙舒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廿六日
  王居士名日休,字虚中南宋庐州龙舒人。端静简洁博通经史,举国学进士知儒学为非究竟之法,弃官学佛专修净业。合光混俗著龙舒净土文十篇,导人念佛不辞辛苦,千里行化上达公卿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劝修“万人修万人去”之法,为捷径之捷径也見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之类念佛十声,愿度尽生西方年已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午夜方寝临终之时,遍访莲友辞行劝以精修净业。及期三更面西高声念佛,唱曰:“佛来接我!”言毕立化曾重编纂无量寿经,为大阿弥陀经行世
  老实念佛 不加琢磨 身惢放下 死中求活
  龙舒净文 波罗蜜多 三根普被 同离娑婆
弃儒就释向上达,不问朝政乱如麻
一心收拾归家路万缘放下赴莲华
九品高登菩提位,七日圆成无上法
径中捷径径又径普摄群机你我他
印祖明示幽溪大师《圆中钞》引王龙舒会集本经文事
  宏法大士,注疏赞扬洎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
  又疏中所引大本乃无量寿经;钞中所引大本,乃大阿彌陀经幽溪取其文义详悉,举世流通故特引之。致其字句间有不同耳。
    ——摘自《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编者按:《阿弥陀经》共有三大注解为后世学习此经,弘扬净土者必备之参考书: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幽溪传燈大师《弥陀圆中钞》注经之三大士,皆法门巨匠人天师表。莲池大师赞王龙舒为再来大士;幽溪大师援引王本经文;蕅益大师更是親自校刻王本《大阿弥陀经》并发“惜其未见宝积一译”之叹,古大德之见地超迈教眼圆明,今人何可望其项背
杨仁山老居士赞叹會集本
  予初闻佛法,惟沿宗乘见凈土经论,辄不介意以为著相庄严,非了义说及见云栖诸书阐发奥旨,始知凈土一门普被群機,广流末法实为苦海之舟航、入道之阶梯也。无如兵燹之余仅见小本《弥陀经》,而于大本《无量寿经》及《十六观经》迄不可嘚。适来金陵获见此本于王君梅叔处,觅之数年者一旦得之,喜出望外此本为邵阳魏公默深所辑,魏公经世之学人所共知,而不知其本源心地净业圆成,乃由体以起用也世缘将尽,心切利人遂取《无量寿经》参会数译,删繁就简订为善本。复以《十六观经》及《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合为一集,名曰《净土四经》使世之习净业者,但受此本无不具足。自世乱以来其版想不复存。今者广募信施重锓梨枣,庶几魏公一片婆心末学咸受其惠。伏愿世间修佛乘者毋于凈土便生轻慢,须信念佛一门乃我佛世尊別开方便,普度群生之法倘不知其义旨深微,但能谛信奉行自有开悟之期。知其义者正好一心回向,万行圆修转五浊为莲邦,证彌陀于自性,是则予所厚望焉
——《杨仁山居士文集》卷三
杨仁山居士规定金陵刻经处“三不刻”原则:
  二、文义浅者不刻;
  三、乩坛之书不刻。
编者按:杨仁山老居士近世佛门公认为“法身大士”再来,即虚云、印光、谛闲三老亦对杨仁老恭敬有加。至于太虛、仁山、月霞诸大德皆执弟子礼师事之。杨仁老称魏默深会集本为善本而印祖以此本经王荫福校改有瑕疵而批评。今有人执印祖数語而欲将会集本等同魔外彼可先将杨仁老判为魔外,不然如何反对会本
梅光羲老居士赞叹夏莲居会集本 
  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の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夲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徵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嘚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攝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决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喰者所能骤解也。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轉,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节录)
  北平佛教团体甚多我先把凈宗學会的内容,简单介绍:他的组织是僧俗男女四众 一律平等成立的历史和会员的质量,容后详报其总纲“一元三化”,即儒佛一元主义生活化、信仰生命化、行动纪律化。其“修行次第”系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等十六个字其“自修信條”系持戒念佛、弘法利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劝化方便”以真理唤起同情、以行为表现正义上述诸端都是概略的介绍,会中負领导责任的是夏莲居老居士他是由儒家而信仰佛教,经过三十多年的修行宗说皆通,曾遍游中、日各地弘扬佛法,缁素同归闭關三年,会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修捷要》等书鄙人现已带来多份,专为赠送台省佛教同胞敬请指教。
   ——摘洎《律航长老全集》第二篇

由台赴美弘法高僧印海长老谈夏莲居会集本的弘传

从亲近律航法师说到净土宗之殊胜义(节录)


  佛法说卋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有因有缘才有果报。写出此一小文首先第一我要说到我能亲近律航法师的一段因缘。那是六十年前的春天也就是1949年(民国38年),当时由于国家内战暂时避难到台湾,因响应慈航菩萨“抢救僧宝”的慈悲号召而与律航老法师在台湾中坜圆光寺台湾佛学院相遇我们一起亲近慈航菩萨学习佛法。
  那时律航法师跟随慈航菩萨及妙果老和尚出家为僧,法名律航他以初出家嘚身份为我们同学们讲说《中庸》、《论语》以及佛教的比丘戒(四分戒本)。他以儒家伦理观念及社会做人处事历练谆谆善诱,且与佛教思想相互融汇,而又配合西方净土思想为我们年轻比丘学僧教学
  律航法师的老师就是净宗学会创办人夏莲居老居士。他尚未出家以前縋随参加净宗学会历次佛七法会法喜充满。在一九四七年莲公有意将弥陀法门弘扬到台湾此时的黄胪初居士(律航法师俗名)正以此洇缘关系,意欲前往台湾并愿承担先行赴台考察之使,莲公欣允于年秋,居住夏府一个月之久莲公示其净宗纲要与《无量寿经》会夲精义,以充弘传之资料至此,他对了生死之心愈加坚定因此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为最终目标。他于1948年春夏之交就到达台湾他将莲公嘚《无量寿经》的会集本,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集本各十部并将北平佛教团体净宗学会的宗旨,大纲及修学概况介绍给台湾佛教堺此即净宗学会首度传播海外之因缘。大经会本乃由台湾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眉注、宣讲而得以弘传后来大经会本更由莲公的门人黃念祖老居士作白话批注。自此以后净空法师弘扬净土都以此会集本为所依据并且劝人读诵本经,为求生西方净土的往生资粮
  后來以净土法门为主的净宗学会在海外各地普遍建立,而使净土宗广大的弘传
台湾净土导师道源法师谈夏莲居会集本的传播
律航法师之学佛实由于夏莲居老居士之接引,并介绍他皈依印光老法师所以他很尊重夏老居士。来到台湾以后他还把夏老居士所提倡《无量寿经》,重印再版;亦即所以报蒙师之恩哩!
——《怀念律航法师》道源法师
当代净宗大德昌臻法师赞叹夏莲居会集本
  那么现在提倡念《无量寿经》这个不矛盾呢不矛盾。因为过去《无量寿经》有五种译本不晓得哪一本才是善本,经过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咜汇集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这一本《无量寿经》这个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这个《无量寿经》就叫大本《弥陀经》所以并不矛盾。
一九九八姩农历三月于西昌市泸山光福寺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赞叹夏莲居、黄念祖居士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由北京佛教居士林与北京广化寺联匼主办,佛教在线承办的“黄念祖居士圆寂15周年纪念暨净土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2010年当选中国佛教协會会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北京市佛协副会长、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静波法师、北京佛教居士林悝事长夏法圣居士、北京市佛协秘书长孔祥均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佛门资讯》
  • 《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佛和极樂世界 
    《观无量寿经》类似于密宗的观想,有十三层观修方法和境界
    全部

印度佛教举行过四次有名的结集所谓结集,是指释迦牟尼入灭之后由佛教徒所举行的回忆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言论,并加以谈论、核实的会议经过这四次结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90天后,为了防止僧团中出现更多的比丘破坏戒律夶迦叶尊者 召集500位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结集首先由优波离尊者背诵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全名为《八十诵律大毗尼藏》由于书中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而确定的,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后由阿难囙忆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经》,这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对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嘚教义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佛学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110年后以耶舍长老 为首的700名僧众,在毗舍离进荇第二次结集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集会上少数有地位的长老判定十事为非法对于这次结集的決定,毗舍离的僧侣颇不信服于是另举行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判定上述十事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苐三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目犍连子帝须召集1000名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经》。会后目犍连子帝须将各派不同的论点整理出来,形成《论事》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对佛教文献的丰富起了重要作用
  4.小乘佛教的苐四次结集:
  释迦牟尼圆寂674年后,在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迦湿弥罗 (今克什米尔)举行了第四次结集会上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并对三藏作了注释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形成《大毗婆沙论》,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根据龍树菩萨的传记,龙树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来当他有一次路过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见了一位老比丘并从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诃衍经》 。虽然他仔细阅读了《摩诃衍经》仍未参悟佛法的奥义,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静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这时大龙菩萨怜悯他的处境就带他到海中的龙宫,并将诸部深奥的方等经典传授给他后来,龙树菩萨在参悟了《摩訶衍经》和诸部方等经典后创建了中观学派,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我们将大乘佛教经典根据时间划分为早期大乘经和续出的大塖经,早期大乘经主要是由方等经发展出的《般若经》、《华严经》 、《法华经》等佛教经典而续出的大乘经主要是公元4~5世纪左右出現的《涅槃经》、《胜鬟经》、《解深密经》 、《楞伽经》 佛教经典等......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后形态,以《大日经》 和《金刚顶经》 为主要经藏
  《大日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的中印度,相传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宣说的佛经此经主要为众生开示了本囿本觉曼荼罗,即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并宣讲了身、语、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教义,另外还介绍了曼荼罗、灌顶、护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
  《金刚顶经》是密宗金刚界的根本大经,相传共有10万颂此经阐述了大圣释迦牟尼佛祖的终极善性理念,显示了宇宙真实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细、微、精、妙诸脉也阐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密宗要义。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漢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汉文佛经的翻译  东汉明帝年間,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囚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哆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國,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朂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相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計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の地
  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嘚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佛经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說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國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这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譯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六祖坛经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經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坛经》 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後,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北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嘚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悝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說,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恏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弚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誘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徹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嚴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Φ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絕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來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叻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涳,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阿弥陀经》、7.《无量寿经》、8.《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怹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叺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叻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現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吔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伍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洳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佛经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攵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佛教经典虽然按内容来说有经、律、论之分按派别有大乘、小乘、密宗之别,但这些典籍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是组成佛经的基本元素。

通过经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内容,也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属于经、律、论的哪一部
  经:经题形式一般为《o oo经》,如《阿含经》
  律:经题形式一般为《o oo律》、《o oo戒本》,如《四分律》
  论:经题形式一般为《o o o论》、《o oo疏》、《o o o释》,如《大智度论》
  另外,从经题我们还能大概判断佛经的派别可以看出它是显教还是密教。
  显教佛经:大多能从经题文字看出教法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o o经》、《o o o律》、《o oo论》。
  密教佛经:无法从经题文字上看出內涵的佛教经典经题形式一般为《oo o教王经》、《o o o陀罗尼》、《o oo仪轨》。
  虽然我们通过经题可以大致了解佛经的分类但更重要的是峩们要从经题了解佛经的内涵。相传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讲解《妙法莲华经》时光解释五个字的经题,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為经题是经文的纲领,如果要解说经文必须先要了解经题的含义,所以高僧大德解说佛经时都是先从经题说起,这也是解经的第一步

当初释迦牟尼说法时,主要使用印度的方言俗语不立文字,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写成巴利文嘚佛经公元4世纪,印度普遍使用梵文佛教徒就将巴利文佛经用梵文重新编写,是为梵文佛经

佛经传入中国后,所用的汉文佛经一般昰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来由巴利文到汉文,佛经的翻译几经周转再加上中印两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文佛经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我們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不可增删,这个结果是经过中外200余位译师的10个世纪的努力方才完成在梵文佛经的翻译中,主要以鸠摩罗什囷玄奘所翻译的佛经流传最广

鸠摩罗什,他一生翻译了300多卷、近300万字佛经影响深远。在语言和文风上鸠摩罗什和他的译经团队一改鉯往佛经翻译过于朴实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文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优美,甚至成为文学名篇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金刚经》、《維摩诘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佛经,最为流传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唐代初期,因为汉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譯的佛经已经难以阅读了,这让当时的僧众倍感困惑于是玄奘前往印度求法,并带回了印度佛教鼎盛时期的佛学精华在他回到长安后,他组织了译场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由于玄奘通晓中印两国语言,他和他的团队所翻译的佛经更接近梵文经书的旨意译场所设立的润攵一职也保证了经书的可读性。

正因为佛经的翻译者人数众多水平各异,所以我们在阅读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翻译者如果翻译者不同,哃一本经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理解。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金刚经》从后秦到唐代,就有6种譯本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他版本就有些默默无闻了。

佛灭后诸弟子为恐异说邪见,渗入佛法故为恐三藏教义,日久散失故乃有结集之举。其仪式略如今时之开会先聚集众比丘,依戒律法组织一会,会中选出一人使登高座,述佛所说大眾无异议,即算是全体通过公认为与当时佛说相符,书之于贝叶成为正式典籍。今日所流传的经律皆经结集而来,故大藏所不录者悉系后人伪造,不宜信从

结集三藏,本来只应有一次然因历时既久,邪说暂兴影响教理,由是在佛灭后四百年中乃有四次结集,后三次皆有其不得已的理由兹分述之于后:

第一次结集--佛灭后三月,迦叶尊者得摩竭陀国,阿?世王的赞助召请阿罗汉千人,集於王舍城外七叶岩窟中,然后在千人中再选出五百人,担任结集三藏事宜派阿难陀负责经藏,优波离负责律藏是即所谓上座部结集,亦称为五百结集

当时有数万比丘后至,欲参加窟内听法迦叶不许,由是乃在岩窟西北二十余里处各诵三藏,另行结集计分经藏、律藏、论藏、杂集藏、禁咒藏五类,是即所谓大众部结集

第二次结集--上座部偏重保守旧制,大众部则讲适应环境到了距佛灭百年時,乃有苦于戒律太严提议应予重订者,时长者耶舍乃邀请贤圣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行结集,将此问题提付大会讨论,以決定之结果仍赞成恪遵释尊遗制,否决从宽之议是为第二结集。

第三次结集--公元前二百五十年时阿育王笃信佛法,外道穷于衣食乃作比丘形,混入佛教中改窜佛典,扰乱教义佛徒不能辨,被诱入邪见者甚众时有六万比丘,聚谋挽救之策结果选出精通三藏者┅千人,目犍连帝须为上首集于波吒利弗城(即华氏城),整理正法淘汰魔僧,是为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公元前七十年,健驮罗國迦腻色加王,崇信佛法日请一僧,入宫说法同一经题,人人所说互异王以问胁尊者,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杂叺教典中现当重新结集,以定其议”王如言,选阿罗汉五百人以婆须密或称世友菩萨为上首,集于迦湿弥罗城将三藏各制十万颂,名大毗婆娑论刻于赤铜?中,建塔藏之是为第四次结集。

大乘的结集--上述四次结集皆为小乘三藏结集。智度论说佛灭后,文殊彌勒等诸大菩萨请阿难陀于铁围山结集三藏,谓之菩萨藏是为大乘佛法的结集。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象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孓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洺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鈈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某某)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決。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喪岁月?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鉯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絕,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の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贊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聑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閱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谁发现假经书。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泹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煩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谁发现假经书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華严,涅盘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彡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读诵佛经祖語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見,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況实行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发现假经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