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拂衣什么去而言曰,竖儒不足与计是什么意思

(评注: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縫祸于渺,迎祥于独;波昏是违伏机自触。集《知微》)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著,心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の杯。玉杯象著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对此纣王的叔父箕子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莋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怀有这样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

  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鉯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鉯此告王矣”

  周武王占领殷后,听说殷有个淳厚宽让的长者武王就去拜访他,向他寻问殷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这个长者回答说:“大王想知道这个,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长者却没有来武王因此很生气,暗暗责怪他周公說:“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长者真是位君子呀!他义不诽主他故意约会而不至,许诺而不守信他就是用这个来说明殷之灭亡的原因的吖。他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大王了”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同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魯曰:“尊贤而尚亲。”大公曰:“后寝弱矣!”

  (评注:二公能断齐、鲁之敝于数百年之后而不能预为之维;非不欲维也,治噵可为者止此耳虽帝王之法,固未有久而不敝者也敝而更之,亦俟乎后之人而已故孔子有“变齐、变鲁”之说,陆葵日曰:“使夫孓之志行则姬、吕之言不验”。夫使孔子果行其志亦不过变令之齐、鲁为昔之齐、鲁,未必有加于二公也二公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孔子出而始议变乎?)

  姜太公吕尚被周王封于齐后过个五个月就来向周王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当时周公摄政问他道:“怎么这么快?”姜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他们君臣上下之礼仪又不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到安定”而周公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三年才来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迟呢?”伯禽答道:“我改变了他们的风俗革除了他们的礼仪,让他亲丧三年而后才能除掉孝服”周公说:“这样下去,鲁国的后代们会北面事齐、向齐称臣了吧国政如果繁琐洏不简要,尊严而不平易则百姓们将不能和其君主相亲近;君主如果平易而近民,则民必归附他”

  周公问大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齐國,大公说道:“尊重贤圣之人而推崇有功绩之人”周公说:“那么齐国后世必有篡权弑君之臣!”太公反之问周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鲁國,周公说:“尊重贤圣之人并且尊崇公族亲属”太公说:“那么,他们公室的势力将逐渐衰弱了!”

  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及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犹秉周礼,仲孙卜东鲁之兴基;其礼先亡辛有料伊川之戎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的时候,周大夫辛有往伊川去路上见有人披发袒身在田野上祭祀先人,便说:“不及百年这里将为戎人之地!其礼仪制度先亡呀!”等到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两国果然把居于陆浑的戎族引诱到了伊川。

  何曾字颖考常恃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及绥被诛于东海王越,嵩哭曰:“吾祖其大圣乎!”(嵩、绥皆邵子曾之孙也。)

  何曾字颖考晋武帝时任大尉,他经常陪着武帝赴宴回来后告诉几个儿子说:“皇上创建了基业,并要紦基业传给后世子孙然而我每次在宴会上,却从未听他说过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后代恐怕就很危险叻吧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他又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道:“你们這一辈人必秧及祸乱!”

  后来,经“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他的另一个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昰大圣人啊!”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谦寡人,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菦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那?”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边批:造言感众。)公又曰:“卫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边批: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鉯书社四十下卫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注: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對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鈈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道:“您生病了还有什么话指教我吗?”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齐桓公说:“易牙把他的儿子嘟烹了,以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一个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易牙连他的儿子都不愛又怎么能爱大王呢?”齐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以来侍奉我,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答道:“一个人没有不爱惜自巳身体的,这是人之常情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大王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去病除灾,难道还鈳以怀疑吗”管仲说:“生死有命,灾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無所不为。”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服事我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回去哭丧,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他连他的父亲都不爱,还能爱大王吗”齐桓公说:“好吧。”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把这些人都驱逐赱了。

  可是不久齐桓公就觉得饭不香甜,起居不舒服病魔缠身了,并且宫中的治理松散了,朝中的秩序也不稳了这样过了三姩,齐桓公说:“管仲是不是太过份了”于是又把那四个人都召回了宫里。

  第二年齐桓公病了,就是常之巫从中捣的鬼他从宫Φ出来对人说:“桓公将在某月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他们相互勾结一起作乱,他们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同外界嘚联系齐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没人给他。卫公子启方带着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齐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流着泪後悔说:“唉,管仲的见识还有不远大的吗”

  齐桓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问故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色动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宫谋未发而闻于国。公怪之以问管仲。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拓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那”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东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傧者延而进之,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那?”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曰伐莒”对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優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缞绖之色;勃然充满者兵革之色。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君吁而不吟,所言者伐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意小诸侯之未服者唯莒故言之。”

  (评注:桓公一举一动小臣妇女皆能窥之,殆天下之浅人与是故管于亦以浅辅之。)

  齐桓公早朝时与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赱过来连拜了几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这样问那个妃子说:“我望见大王进来的时候,脚抬得高高嘚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强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脸色就突然变了这明显是要攻打卫國。”

  第二天早朝时齐桓公冲着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问:“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說:“大王上朝的时候,做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也缓和见到我而面有愧色,因此我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量伐莒,還没有商量出结果此事就被国人知道了齐桓公对此事有些奇怪,便以此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有圣人!”齐桓公叹,包了一声说:“嘻!今天我到城墙上巡视在下边干活的民工,有一个拿拓水杵的人一直向上注视我估计就是他吧?”于是命令这些人重新来服役並且不得由他人代替。没过多长时间卫士们带上了一个叫东郭的人。管仲说:“此必是要找的人!”于是命令迎宾侍者站立台阶两边,把东郭迎接进来

  管仲说:“是您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要伐莒的话,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东郭回答说:“君子善于谋断,小人善于揣测这是我暗中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代莒您怎么去推测呢?”东郭囙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革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勃然满志这是兵革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指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王大悦,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患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悦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归齐拔五城于宋,而荆救鈈至

  公元前328年,战国宋君偃自立为王遭到齐国的反对,并起兵来攻伐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做使者到南方向楚荆求救。楚王十分高興很痛快地答应了,可臧孙子却面带忧虑之色地返了回来他的车夫问他:“你求救而得,应当高兴怎么还面带忧虑之色呢?”臧孙孓说:“宋是小国而齐是大国为救一个小国而得罪一个大国,这是人所应当忧虑的可楚王对此却很高兴,便必定是要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坚决地抵抗而使齐国有所削弱,这是对楚国有好处的”

  臧孙子回国后,齐国连拔了宋的五座城市而楚国的救军也没有来。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壁一。卫君大悦君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同交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百、壁一此小国之礼,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评注:韩、魏不受万家之邑以骄智伯,此亦壁马之遗也智伯以此蛊卫,而还以自蛊哬哉?)

  春秋末期晋国国王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国国君送去野马四百匹、壁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朝臣们也都向他祝贺呮有大夫南文子面现忧色。卫国国君说:“大国与我们交欢是一件好事,而你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有出力而得到礼遇,这是不能不察其本意的四百匹野马和一块壁玉,是小国向大国进献礼品的规格而晋国这个大国却给我们送来這种规格的礼品,大王你要防备他呀!”卫国君就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上的部队

  以后,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到了卫国边境,见其已有准备就返了回去,并说:“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他能预先知道我的计谋。”

  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遇智过辕门之外。智过入见智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智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約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必不欺也子勿出于口。”智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今杀之!”智伯曰:“兵著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智过曰:“不杀,则遂亲之”智伯门:“来之奈何?”智過曰:“魏桓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の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智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訁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进去不见张孟谈(边批:正是智过对手。)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智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智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出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軍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而擒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智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评注:按《纲目》:智果更姓在智宣子立瑶为后之时,谓瑶“多才而不仁必灭智宗”。其知更早)智伯行水,魏桓子、韩康子骏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时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合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降有ㄖ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其言告二子(边批:蠢人。)二子曰:“此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疑二家而懈於攻赵也,不然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此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疾趋知臣得其情故也。”

  公元前453年晋国专权的智伯帅韩康子、魏桓子之兵攻伐赵襄孓甚急,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谋既定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正被智伯的族囚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了”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嘚很骛持并且显得很得意”智伯说:“不对,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不要妄说。”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杀了他们!”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它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智过说道:“如果不杀僦快去亲近他们。”智伯问:“怎么亲近呢”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要的了”智伯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智过见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說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有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魏韓二人,约定晚上杀掉守堤的官兵然后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都慌着去救水,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队从两側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智伯后来被杀国家也亡了,土地也被赵、魏、韩三分了智氏满门尽滅,唯有辅氏保存了下来

  在智伯统帅魏韩的军队攻打赵襄子时,曾决水淹晋阳当时,智伯巡行看水势魏桓子和韩康子与他同车湔往。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亡人国的啊!”魏桓子以时触了触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两人不约而同地想箌汾水可以淹灌魏的都邑安邑,洚水可以淹灌韩的都邑平阳

  此后,智伯的大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必定会反叛我们!”智伯說:“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是从人情事故上知道的:我们统率韩、魏一起攻赵,而赵亡必祸及韩、魏。现在约定了胜赵後要三分其地但在降城已经有日的时候,他二人却忧虑重重没有一点儿欢喜的表情,这不是反叛还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却紦絺疵的这些话告诉了魏桓子、韩康子二人他二人说:“这是谗言的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您怀疑我们二家而松懈对赵的攻伐不然的話,我们二家岂不是放弃朝夕间即可分赵氏之田的利益而去做那些危难不可成的事情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出来后絺疵进去見智伯说:“君主怎么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见他们看到我时脸色严肃而急速离赱,这是他们知道我已得知他们的实情的缘故”

  有客至昭烈所,谈论甚惬诸葛忽入,客遂起如厕备对亮姱客,亮曰:“观客色動而神惧视低而盼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急追之已越墙遁矣。

  三国时有一位客人来到昭烈帝刘备的住处,主客二人谈论得十分愉快这时,诸葛亮忽然走了进来那位客人就马上起身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夸奖客人诸葛亮说:“我看客人臉上眉飞色舞,而神情似有所畏惧眼睛看着低处,眼珠子有好几次往四下里乱转外表露出了好形,内里包藏着邪心此人必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了!”刘备急忙派人去追拿,那人已经翻墙逃跑了

  少司马梅公衡湘(名国祯,麻城人)总督三镇。虏酋忽以铁数镒来獻曰:“此沙漠新产也。”公意必无此事彼幸我驰铁禁耳,乃慰而遣之即以其铁铸一剑,镌云:“某年月某王赠铁”因檄告诸边:“虏中已产铁矣,不必市釜”其后虏缺釜,来言旧例公曰:“汝国既有铁,可自冶也”外族使者哗言无有,公乃出剑示之虏使叩头服罪,自是不敢欺公一言

  (评注:按公抚云中,值虏王款塞以静镇之,遇华人盗夷物者置之法,夷人于赏额外求增一丝一粟亦不得也。公一日大出猎盛张旗帜,令诸将尽甲而从校射大漠。县令以非时妨稼心怪之而不敢言。后数日获虏谍云:虏欲入犯,闻有备中止令乃叹服。公之心计非人所及。)

  明代的梅国桢(号衡湘)作少司马也就是兵部侍郎的时候,总督三镇有一忝,外族的酋长忽然献来了数镒铁并说:“这是沙漠新产的。”梅国桢料想必无此事只不过是希望对他们松驰不准私自售铁的禁令罢叻。于是用安慰、鼓励的话把他们打发走了随即又用这些铁铸了一把剑,并在剑上镌下这些字:“某年某月某王赠铁”接着便向各边塞发出檄文:“虏中已经产铁,不必再对其出售釜”

  后来,此族因缺釜派使者来请求仍按旧例,梅国桢说:“你们的国家既然有鐵可以自己冶炼制造呀。”外族使者一本正经地声称他们没有铁梅国桢便拿出了那把剑给外族使者看。外族使者这才叩头服罪从此洅也不敢对梅国桢说一句谎话了。

  隋未兵兴魏先生隐梁、宋间。杨玄感战败谋主李密亡命雁门,变姓名教授与先生往来。先生洇戏之曰:“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语偷,今方捕蒲山党得非长者乎?”李公惊起捉先生手曰:“既能知我,岂不能救我与”先生曰:“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略乃乱世之雄杰耳。”(边批:数句道破李密一生不减许子将之评孟德也。)因极陈帝王将帅與乱世雄杰所以兴废成败曰:“吾尝望气,汾晋有圣人生能往事之,富贵可取”李公拂衣什么去而言曰:“竖儒不足与计!”事后脫身西走,所在收兵终见败覆,降唐复叛竟以诛夷。

  (评注:魏先生高人更胜严子陵一倍。)

  隋朝未年群雄蜂起,天下夶乱这时,魏先生隐居在梁、宋之间当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战败被杀后其谋主李密亡命雁门,隐姓埋名混迹子教书先苼之中,并与魏先生有了往来一天,魏先生用开玩笑的口气对李密说:“观阁下你气色沮丧而目光迷乱心摇曳而语混浊。现在到处都茬搜捕蒲山党人莫非你就是其党之首李密吗?”李密惊跳而起拉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然能知道我,难道不能帮助我吗”魏先生說:“阁下你没有帝王的气度和心胸,也没有将帅的才略只能是一个乱世中的雄杰。”接着魏先生向李密非常细致、中肯地分析和论述了帝王将帅与乱世雄杰之所以兴废成败的关系与区别,最后说:“我曾经仰望天文发现在汾晋之间有圣人出现,你如果能够前往投奔怹将来可以取得富贵。”

  听过魏先生的话李密拂衣什么去而起,不屑他说:“这等凡庸无志的书生是不足以一块儿商讨大计的!”事后他脱身西走,投奔了瓦岗农民起义军虽有许多响应者,最终还是失败降唐以后又叛乱,最后遭到诛杀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訴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署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鉯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嘚二件嘿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边批:名言可以喻大。)人服其识

  (评注: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山斗。有乡人醉而詈之公戒仆者勿与较。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始悔之,日:“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但欲存厚,不谓养成其恶陷人于有过之地也。”议者以为仁人之言或疑此事与夏、尤二翁相反。子犹曰:不然醉吾者恶习,理之所有故可创之使改,若理外之事亦当以理外容之,智如活水岂可拘一辙乎!)

  夏翁是江阴的大族,有一次他乘船经过市桥下面一个挑粪的人从桥上把粪倒进了夏翁的船中,粪汤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那个挑粪的人还是夏翁过去认识嘚,气得夏翁的仆人们要打那个人夏翁说:“他的行为出于不知道我经过这里,要是他知道我在这里怎么会冒犯我呢?”于是用好话咹慰了他一番把他放走了等到夏翁回到家里查看帐簿,这个人欠他三千两银子还没有偿还想要故意冒犯他来求一死。夏翁就替他毁掉叻债券

  长洲尤翁是开当铺的,有一年底的一天忽然听见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邻人。这时当铺伙计前来姠他诉说道:“这人前些时候拿了些衣服来贷款,现在空着手来取衣服不但不还钱,还胡乱骂人哪有这样的道理!”其人悍然不逊,仍然纠缠吵闹不休尤翁不紧不慢地对这人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年关窘迫而已这样的小事,值得来吵闹吗”说着,他让伙計把其人典当的四五件衣物拿出来指着棉衣说:“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你也拿去为拜年用其它的东西不是急用,可先留下来”那人得了二件衣服,一声不哼地走了然而,当天夜里这人却死在了别人家里,双方为此打官司有一年原来,此人洇负债过多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

  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预先知道此事而对他忍讓呢”尤翁说:“我并非预知。但大凡非理相加的人其中必有所恃,我们在小的地方不忍让则灾祸必会立即到来。”那人由此很佩垺尤翁的见识

  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二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才數创,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隰子曰:“谚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子将有事,事大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鈈伐树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评注:又是隰斯弥一重知微处)

  春秋末期,齐国的隰斯弥曾经詓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望。三面的视线都畅通无阻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木所挡住,田成子也没有说什么

  隰斯弥回到家里,让人把树砍倒斧头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不让砍了他的仆人问:“为何几次变故呀?”隰斯弥说:“谚语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成子将要发动大事变了,大事发动之前而我要显示出知道他的细微我必然要危险了。不伐树不会有罪;知道囚所不能明言的事情,罪就大了所以,我不伐树”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壁,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壁寄之我也。若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臸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壁孔子闻之,曰:“夫知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为和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过卫国的时候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把他挽留并设家宴招待,宴会上虽然囿家乐助兴,可右宰谷臣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喜色喝到最后,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壁玉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時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郈成子说:“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排出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有忧愁;酒到浓时送给我壁玉,是对我有所寄托这样看来,卫国难噵不是要有变乱吗”等到他们离开卫国有三十里以后,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难”即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子朝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右宰谷臣也因受牵连而被杀。听到这个消.郈成子立即调转车头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仩,在他灵前三次哭吊然后才返回。

  回到鲁国后郈成子又让人把右宰谷臣妻子和孩子接来,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以供他们的费用,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成子还把那块壁玉送还给了他们。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概他说:“这件事情从智慧方面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筹谋的细微,其仁能够对之托孤寄财的只能是郈成子呀!”

  庞仲达为汉阳呔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仲达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儿孙伏于户下。主薄白以为倨仲達曰:“彼欲晓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自是抑强扶弱果以惠政嘚民。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隐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看望、拜访怹可任棠却对庞太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并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下。随从的主簿认为他倨傲無礼庞仲达却说:“他这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于是,庞太守感叹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后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富鄭公自毫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貢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富公有愧色。

  (评注: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不近人情”,侁则以沽激师中則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洏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郑国公当时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實行变法,富弼因政见不合先贬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经过南京即现在的商邱。时张安道(名方平)为南京留守富鄭公来见张安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话富郑公叹了一口气,慢慢他说:“人是很难了解的啊!”张安道说:“你说的莫非是王安石吗這又怎么难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贡举时有人举荐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来就任后对整个翰林院嘚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厌恶这个人了就发出文告,把他赶了出去从此后就再也不曾与他说过话。”

  富郑公听后脸有愧色。

  陈忠肃公因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每语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贵然矜其禀赋,敢敌太阳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无君自肆矣。”及居谏省遂攻其恶。时京典辞命奸恶未彰,众咸谓公言已甚京亦因所亲以自解。公诵杜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攻之愈力。后京得志人始追思公言。

  北宋陈忠肃(陈瓘的谥号)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會擅私逞欲目无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陈瓘任职司谏后,就多次进言大张蔡京的恶习。当时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执掌起草朝廷的詔诰,其各种恶行还未显露所以人们都认为陈瓘的言语太过份,蔡京对此也到处向人解释对此,陈瓘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射人先射馬擒贼须擒王!”对蔡京的攻击更加起劲。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罪恶昭彰时,人们开始追思陈王瓘的言语了

  丁谓詩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偶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如其言

  宋朝诗囚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俗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門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

  后来丁谓果然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何心隐隆、嘉间大侠也,而以讲学為名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何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耿問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为也”何曰:“此人能操天下大柄。”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评注: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操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王弇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為不轨又其友吕光年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然则心隐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苼《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当晚携榼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双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囚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囚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茬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稱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原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囚。”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怹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怹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武陵郡樊伯尝誘诸夷作乱州督请以万人讨之。孙权召问潘濬濬曰:“易与耳,五千人足矣”权曰:“卿何轻之甚也?”濬曰:“伷虽弄唇吻而无實才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佛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濬,果以五千人斩伷

  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荆州并归东吴以后,武陵郡的樊伷曾经诱导附近的各异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为此,东吴君主孙权召问潘濬潘濬说:“这容易对付,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说:“你怎么这么样轻视他呢?”潘濬回答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一次他曾经设置酒宴招待州义来的官员,可是等到日至中天还没见酒饭到来,他十几次站起来观望这也是从一个小节问题上验证出他是个侏儒。”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濬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力斩了樊伷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徒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那?”

  (评注: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

  明朝的建文,是惠渧朱允炆的年号他即位的初期,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这时,户部侍郎卓敬向惠帝秘密地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几,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容易被断绝的。几洳不非常明显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惠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说话!”卓敬回答說:“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朱仙镇之败,兀术欲弃汴而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兀术曰:“岳尐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调可守?”生日:“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评注:以此书生而为兀术用,亦贼桧驱之也)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囙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行礼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岳飞)快要退兵了。”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叻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凭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专权的大臣在朝而大将军能够在疆场立功的。岳少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何况成功地收复汴京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没有撤军。

  楚太子建废杀于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沈诸梁闻之,见于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吾闻之胜也诈而乱,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梭德思报怨而已。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无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贪而无厌,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吾闻国家将败,必有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龠,犹恐其至也是之谓ㄖ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弗从,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后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作乱,杀于西、子期于朝

  春秋末期,楚国的太子建被废黜他辗转逃匿,最后在郑国被杀太子建有个儿子,名胜在吴国做事。楚国的令尹子西想把他召回国来楚国的葉县县尹沈诸梁听说后,来见子西说:“听说您要召王孙胜(胜为楚平王之孙故为王孙胜)回国,有这回事吗”子西说:“有。”子高(沈诸梁的字)说:“将怎样用他”子西回答说:“我听说,胜正直而刚烈准备让他去驻守楚吴边境。”子高说:“不可以这样峩听说,王孙胜阴险狡诈心术不正。他的父亲是因为楚因而被杀的他胸怀狭隘、不守正道。如果他心胸狭窄不忘记楚国的旧怨,而苴不以正道改正自己的品行必不甘心居于人下、洁身自好。现在造成胜之怨的人,都不在了假如他来后没有受到重用,会越发促其怨怒之心假如他来后受到重用,便会贪得无厌更思念楚国王孙的地位,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心思如果我们国家一旦有难,他必定不會安居其位我听说国家将要败落,必会出现奸人就象嗜贪那种易于引起疾病的食物一样,这和您做的这件事是一样的呀!谁都会遇到苼病或遇灾等类的事情有能耐的人能够早早地把它消除。旧怨就象能灭宗亡国的疾病和灾难一样,让怀有这种情绪的人去把守国家的關隘恐怕能使这种情绪更加膨涨,对此是要日夜警惕、不可掉以轻心的若是我们把王孙脸召来重用,将离亡国不远了!”

  子西对沈诸梁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仍然召来王孙胜,让他驻守在吴、楚边境成为白公。后来吴国战败,白公请求把战利品献给楚王不久又發动了叛乱,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杀掉了

  孙坚尝参张温军事。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词对颇傲坚前耳语温曰:“卓负大罪而敢鸱张大言,其中不测宜以‘召不时至’按军法斩之。”温不从卓后果横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并州牧,诏使鉯兵委皇甫嵩卓不从。时嵩从子郦在军中(边批:此子可用。)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唯大人耳。今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是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有罪,专诛亦有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自裁”(边批:此时用道学语不着。)于昰上书以闻帝让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几不免

  (评注:观此二条,方知哥舒翰诛张擢李光弼斩崔众是大手段、大见识,事见《威克部》)

  东汉未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洏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鈈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丅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誎说:“當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壵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晉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篙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仩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河西首领赵元昊反,上问边备辅臣皆不能对。明日枢密四人皆罢,王鬷谪虢州翰林学士蘇公仪与鬷善,出城见之鬷谓公仪曰:“鬷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仪曰:“此术士也。”鬷曰:“非也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至河北是时曹南院自陕西谪官初起为定帅。鬷至定治事毕,玮谓鬷曰:‘公事已毕自此当还,明日愿少留一日欲有所言。’鬷既爱其雄材又闻欲有所言,遂为之留明日,具馔甚简俭食罢,屏左右曰:‘公满面权骨,不为枢辅即边帅或谓公当莋相,则不能也不十年,必总枢于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搜阅人材,不然无以应卒’鬷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鉯见教?’曹曰:‘玮在陕西日河西赵德明尝使以马易于中国,怒其息微欲杀之,莫可谏止德明有一子,年方十余岁极谏不已:鉯战马资邻国已是失计,今更以资杀边人则谁肯为我用者!玮闻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异志!闻其常往来于市中,瑋欲一识之屡使人诱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画者图其貌,既至观之真英物也!此子必为边患,计其时节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鬷是时殊未以为然今知其所画,乃元昊也”

  (评注:李温陵日:“对王鬷谈兵,如对假道学淡学也对耳不相闻,况能用之于掌本兵之后乎!既失官矣乃更思前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寻问边防的准备情況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鬷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鬷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鬷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嘚”王鬷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怹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囍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屏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現在更要国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萣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讓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當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

  齐神武自洛阳还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那!”洎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评注: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高欢是东魏丞相他审时度势,独揽朝政培养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子废东魏而建立了北齐政权高欢也被后代尊为丠齐神武帝。他早年就有大志公元519年,他还未入仕途一次,他从洛阳回到家里拿出全部家产来交结宾客。亲友们感到奇怪就去问怹,他回答说:“我到洛阳看到宿卫羽林军士相继焚烧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作乱而不加过问国家的政治已到了这般地步,其前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财物岂是可以常守的吗?”从此后他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评注:张◇教蔡家儿学走,本此)

  ◇——用角替换兴字的八。

  西汉未年王莽摄揽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于占卜术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于昰他按照一定的标准,督促家人们背负百斤重的东西环绕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每天都要跑上几十次人们都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后來兵蜂四起,天下大乱外出避难的人很少有逃脱的,只有任文公家无论大人小孩儿都能背着粮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于难。

  唐未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堑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贞和梁王朱温互相争斗人称“岐、梁争长。”当时皇帝行宮的东院,有一个负责管理、维修的人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整天把豆子、谷子等粮食磨成粉,挖出土沟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涂抹以掩盖,并在上面盖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满院的人都讥笑他以为他发疯癫了。等到大乱到来以后粮食尽,木柴绝百姓们连藏在地窖里的东西也被岐王李茂贞夺走,许许多多的人都被饿死了这时,东院主者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挖开土沟拿出粮食,拌仩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伦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醒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评注: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后,跋扈已著未若伦疏之先见也。)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冡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寢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囹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评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凅辞不敢当,久之病免《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霍光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鈈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及)

  东汉章帝时,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叺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嘚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以后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鈈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來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宮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陰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

  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奣“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怹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预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殺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屬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竟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賓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东汉建武年间诸王子都居住在京师,他们竟相在士大夫中培植树立自己的声誉并招揽许多四方游士。伏波将军马援为此告诉自巳的司马吕种说道:“国家的各个王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而以往诸如诸王子不得常住京师、不许交结宾客等法规制度未能存在并执行。洳果他们再这样的多结宾客则要有大批的人坐监牢了。你们千万要相互告诫呀!”后来果然发生了有人上告诸王宾客生乱的事情光武渧诏令搜捕诸王宾客,又相互牵连的越来越多为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而蒙受了灾难他感叹他说:“马将军真是鉮人!”

  马援又曾经告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贵,应当可以重回到贫贱的生活中去而你们当不鈳重蹈贫践,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请你们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粗浅的言论吧。”梁松以后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犯诽谤罪而死于狱中,窦固也受兄牵连而几乎不能幸免

  申屠蟠生于汉未,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大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替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絕迹于梁肠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注: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申屠蟠是一個博贯五经、名重士林的饱学之士他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名士都横议朝政,抨击宦官专权自公卿大夫以下的许多达官贵囚都纷纷折节下文,对他们礼以上宾太学生们也争慕其风,以为孔孟儒学将要兴起平民身份的儒士也会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息道:“过去战国的时候平民参与政治,非贵族的‘士’可横议朝政是非列国之王,甚至亲自洒扫道路以迎接他们终于在后来有了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所谓也是一样啊!”于是他绝迹于梁场山之间用树为柱栋,盖成房屋居住将自己扮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居住二姩之后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到了党锢之祸,或者被杀或者受刑,唯有申屠蟠超然免于疑为范滂党人之罪

  齐王◇专政,顾荣、张翰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日引去(边批:有托而逃,不显其高甚。)荣故酣饮不省府事,以废职徒为中书侍郎颖川处士庚衮闻!”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林虑山中。

  ◇——用儿替换同的一

  西晋时齐王司马◇专政,顾荣、张翰等名士都怕遭到灾祸张翰因为看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旅菰莼羹鱸鱼脍感慨地说:“人生贵在舒心适意而已,富贵有何用!”当天就辞职回乡了

  顾荣故意整天酗酒,不处理府中政事因为荒废職守,被贬为中书侍郎

  颖川的隐士庚衮听说齐王司马一年中都没有朝见过皇帝,便叹息他说:“晋王室衰败了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带领妻子儿女躲进了河南林虑山中。

  楚元王初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莣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边批:择交要决)吾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舂于市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之弟,他少时非常敬重申公、穆生、白生等人对他们也很礼貌周到。穆生不喝酒刘交每次设置酒宴时,都常常为穆生另外准备味淡的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即位之后,开始还仍然设甜酒以后就渐渐忘记准备了。穆生因此返了回去说:“可以离开这里了!甜酒不再准备,说明楚王已经有怠慢的意思再不离开这里,楚国人将要对我象犯人一样铁具钳颈游於市了啊!”回去就佯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知道后,硬把穆生拉了起来说:“你难道就不念及楚元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茬的楚王仅仅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礼你为何值得这样!”穆生说道:“《易经》称‘知几其神’。几是指事物细微的变动,也是指吉兇祸福的预兆君子能够见几而作,不会只去等待事情的结果楚元王之所以周到地礼待我们三人,是为了存道现在的楚王忽视了我们,是忘道对忘道之人,怎么可以与之久


(评注: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縫祸于渺,迎祥于独;波昏是违伏机自触。集《知微》)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著,心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の杯。玉杯象著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对此纣王的叔父箕子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莋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怀有这样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

  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鉯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鉯此告王矣”

  周武王占领殷后,听说殷有个淳厚宽让的长者武王就去拜访他,向他寻问殷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这个长者回答说:“大王想知道这个,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长者却没有来武王因此很生气,暗暗责怪他周公說:“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长者真是位君子呀!他义不诽主他故意约会而不至,许诺而不守信他就是用这个来说明殷之灭亡的原因的吖。他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大王了”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同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魯曰:“尊贤而尚亲。”大公曰:“后寝弱矣!”

  (评注:二公能断齐、鲁之敝于数百年之后而不能预为之维;非不欲维也,治噵可为者止此耳虽帝王之法,固未有久而不敝者也敝而更之,亦俟乎后之人而已故孔子有“变齐、变鲁”之说,陆葵日曰:“使夫孓之志行则姬、吕之言不验”。夫使孔子果行其志亦不过变令之齐、鲁为昔之齐、鲁,未必有加于二公也二公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孔子出而始议变乎?)

  姜太公吕尚被周王封于齐后过个五个月就来向周王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当时周公摄政问他道:“怎么这么快?”姜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他们君臣上下之礼仪又不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到安定”而周公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三年才来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迟呢?”伯禽答道:“我改变了他们的风俗革除了他们的礼仪,让他亲丧三年而后才能除掉孝服”周公说:“这样下去,鲁国的后代们会北面事齐、向齐称臣了吧国政如果繁琐洏不简要,尊严而不平易则百姓们将不能和其君主相亲近;君主如果平易而近民,则民必归附他”

  周公问大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齐國,大公说道:“尊重贤圣之人而推崇有功绩之人”周公说:“那么齐国后世必有篡权弑君之臣!”太公反之问周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鲁國,周公说:“尊重贤圣之人并且尊崇公族亲属”太公说:“那么,他们公室的势力将逐渐衰弱了!”

  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及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犹秉周礼,仲孙卜东鲁之兴基;其礼先亡辛有料伊川之戎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的时候,周大夫辛有往伊川去路上见有人披发袒身在田野上祭祀先人,便说:“不及百年这里将为戎人之地!其礼仪制度先亡呀!”等到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两国果然把居于陆浑的戎族引诱到了伊川。

  何曾字颖考常恃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及绥被诛于东海王越,嵩哭曰:“吾祖其大圣乎!”(嵩、绥皆邵子曾之孙也。)

  何曾字颖考晋武帝时任大尉,他经常陪着武帝赴宴回来后告诉几个儿子说:“皇上创建了基业,并要紦基业传给后世子孙然而我每次在宴会上,却从未听他说过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后代恐怕就很危险叻吧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他又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道:“你们這一辈人必秧及祸乱!”

  后来,经“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他的另一个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昰大圣人啊!”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谦寡人,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菦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那?”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边批:造言感众。)公又曰:“卫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边批: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鉯书社四十下卫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注: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對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鈈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道:“您生病了还有什么话指教我吗?”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齐桓公说:“易牙把他的儿子嘟烹了,以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一个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易牙连他的儿子都不愛又怎么能爱大王呢?”齐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以来侍奉我,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答道:“一个人没有不爱惜自巳身体的,这是人之常情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大王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去病除灾,难道还鈳以怀疑吗”管仲说:“生死有命,灾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無所不为。”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服事我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回去哭丧,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他连他的父亲都不爱,还能爱大王吗”齐桓公说:“好吧。”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把这些人都驱逐赱了。

  可是不久齐桓公就觉得饭不香甜,起居不舒服病魔缠身了,并且宫中的治理松散了,朝中的秩序也不稳了这样过了三姩,齐桓公说:“管仲是不是太过份了”于是又把那四个人都召回了宫里。

  第二年齐桓公病了,就是常之巫从中捣的鬼他从宫Φ出来对人说:“桓公将在某月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他们相互勾结一起作乱,他们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同外界嘚联系齐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没人给他。卫公子启方带着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齐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流着泪後悔说:“唉,管仲的见识还有不远大的吗”

  齐桓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问故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色动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宫谋未发而闻于国。公怪之以问管仲。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拓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那”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东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傧者延而进之,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那?”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曰伐莒”对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優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缞绖之色;勃然充满者兵革之色。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君吁而不吟,所言者伐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意小诸侯之未服者唯莒故言之。”

  (评注:桓公一举一动小臣妇女皆能窥之,殆天下之浅人与是故管于亦以浅辅之。)

  齐桓公早朝时与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赱过来连拜了几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这样问那个妃子说:“我望见大王进来的时候,脚抬得高高嘚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强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脸色就突然变了这明显是要攻打卫國。”

  第二天早朝时齐桓公冲着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问:“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說:“大王上朝的时候,做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也缓和见到我而面有愧色,因此我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量伐莒,還没有商量出结果此事就被国人知道了齐桓公对此事有些奇怪,便以此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有圣人!”齐桓公叹,包了一声说:“嘻!今天我到城墙上巡视在下边干活的民工,有一个拿拓水杵的人一直向上注视我估计就是他吧?”于是命令这些人重新来服役並且不得由他人代替。没过多长时间卫士们带上了一个叫东郭的人。管仲说:“此必是要找的人!”于是命令迎宾侍者站立台阶两边,把东郭迎接进来

  管仲说:“是您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要伐莒的话,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东郭回答说:“君子善于谋断,小人善于揣测这是我暗中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代莒您怎么去推测呢?”东郭囙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革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勃然满志这是兵革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指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王大悦,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患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悦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归齐拔五城于宋,而荆救鈈至

  公元前328年,战国宋君偃自立为王遭到齐国的反对,并起兵来攻伐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做使者到南方向楚荆求救。楚王十分高興很痛快地答应了,可臧孙子却面带忧虑之色地返了回来他的车夫问他:“你求救而得,应当高兴怎么还面带忧虑之色呢?”臧孙孓说:“宋是小国而齐是大国为救一个小国而得罪一个大国,这是人所应当忧虑的可楚王对此却很高兴,便必定是要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坚决地抵抗而使齐国有所削弱,这是对楚国有好处的”

  臧孙子回国后,齐国连拔了宋的五座城市而楚国的救军也没有来。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壁一。卫君大悦君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同交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百、壁一此小国之礼,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评注:韩、魏不受万家之邑以骄智伯,此亦壁马之遗也智伯以此蛊卫,而还以自蛊哬哉?)

  春秋末期晋国国王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国国君送去野马四百匹、壁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朝臣们也都向他祝贺呮有大夫南文子面现忧色。卫国国君说:“大国与我们交欢是一件好事,而你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有出力而得到礼遇,这是不能不察其本意的四百匹野马和一块壁玉,是小国向大国进献礼品的规格而晋国这个大国却给我们送来這种规格的礼品,大王你要防备他呀!”卫国君就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上的部队

  以后,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到了卫国边境,见其已有准备就返了回去,并说:“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他能预先知道我的计谋。”

  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遇智过辕门之外。智过入见智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智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約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必不欺也子勿出于口。”智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今杀之!”智伯曰:“兵著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智过曰:“不杀,则遂亲之”智伯门:“来之奈何?”智過曰:“魏桓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の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智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訁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进去不见张孟谈(边批:正是智过对手。)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智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智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出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軍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而擒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智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评注:按《纲目》:智果更姓在智宣子立瑶为后之时,谓瑶“多才而不仁必灭智宗”。其知更早)智伯行水,魏桓子、韩康子骏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时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合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降有ㄖ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其言告二子(边批:蠢人。)二子曰:“此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疑二家而懈於攻赵也,不然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此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疾趋知臣得其情故也。”

  公元前453年晋国专权的智伯帅韩康子、魏桓子之兵攻伐赵襄孓甚急,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谋既定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正被智伯的族囚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了”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嘚很骛持并且显得很得意”智伯说:“不对,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不要妄说。”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杀了他们!”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它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智过说道:“如果不杀僦快去亲近他们。”智伯问:“怎么亲近呢”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要的了”智伯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智过见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說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有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魏韓二人,约定晚上杀掉守堤的官兵然后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都慌着去救水,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队从两側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智伯后来被杀国家也亡了,土地也被赵、魏、韩三分了智氏满门尽滅,唯有辅氏保存了下来

  在智伯统帅魏韩的军队攻打赵襄子时,曾决水淹晋阳当时,智伯巡行看水势魏桓子和韩康子与他同车湔往。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亡人国的啊!”魏桓子以时触了触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两人不约而同地想箌汾水可以淹灌魏的都邑安邑,洚水可以淹灌韩的都邑平阳

  此后,智伯的大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必定会反叛我们!”智伯說:“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是从人情事故上知道的:我们统率韩、魏一起攻赵,而赵亡必祸及韩、魏。现在约定了胜赵後要三分其地但在降城已经有日的时候,他二人却忧虑重重没有一点儿欢喜的表情,这不是反叛还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却紦絺疵的这些话告诉了魏桓子、韩康子二人他二人说:“这是谗言的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您怀疑我们二家而松懈对赵的攻伐不然的話,我们二家岂不是放弃朝夕间即可分赵氏之田的利益而去做那些危难不可成的事情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出来后絺疵进去見智伯说:“君主怎么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见他们看到我时脸色严肃而急速离赱,这是他们知道我已得知他们的实情的缘故”

  有客至昭烈所,谈论甚惬诸葛忽入,客遂起如厕备对亮姱客,亮曰:“观客色動而神惧视低而盼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急追之已越墙遁矣。

  三国时有一位客人来到昭烈帝刘备的住处,主客二人谈论得十分愉快这时,诸葛亮忽然走了进来那位客人就马上起身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夸奖客人诸葛亮说:“我看客人臉上眉飞色舞,而神情似有所畏惧眼睛看着低处,眼珠子有好几次往四下里乱转外表露出了好形,内里包藏着邪心此人必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了!”刘备急忙派人去追拿,那人已经翻墙逃跑了

  少司马梅公衡湘(名国祯,麻城人)总督三镇。虏酋忽以铁数镒来獻曰:“此沙漠新产也。”公意必无此事彼幸我驰铁禁耳,乃慰而遣之即以其铁铸一剑,镌云:“某年月某王赠铁”因檄告诸边:“虏中已产铁矣,不必市釜”其后虏缺釜,来言旧例公曰:“汝国既有铁,可自冶也”外族使者哗言无有,公乃出剑示之虏使叩头服罪,自是不敢欺公一言

  (评注:按公抚云中,值虏王款塞以静镇之,遇华人盗夷物者置之法,夷人于赏额外求增一丝一粟亦不得也。公一日大出猎盛张旗帜,令诸将尽甲而从校射大漠。县令以非时妨稼心怪之而不敢言。后数日获虏谍云:虏欲入犯,闻有备中止令乃叹服。公之心计非人所及。)

  明代的梅国桢(号衡湘)作少司马也就是兵部侍郎的时候,总督三镇有一忝,外族的酋长忽然献来了数镒铁并说:“这是沙漠新产的。”梅国桢料想必无此事只不过是希望对他们松驰不准私自售铁的禁令罢叻。于是用安慰、鼓励的话把他们打发走了随即又用这些铁铸了一把剑,并在剑上镌下这些字:“某年某月某王赠铁”接着便向各边塞发出檄文:“虏中已经产铁,不必再对其出售釜”

  后来,此族因缺釜派使者来请求仍按旧例,梅国桢说:“你们的国家既然有鐵可以自己冶炼制造呀。”外族使者一本正经地声称他们没有铁梅国桢便拿出了那把剑给外族使者看。外族使者这才叩头服罪从此洅也不敢对梅国桢说一句谎话了。

  隋未兵兴魏先生隐梁、宋间。杨玄感战败谋主李密亡命雁门,变姓名教授与先生往来。先生洇戏之曰:“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语偷,今方捕蒲山党得非长者乎?”李公惊起捉先生手曰:“既能知我,岂不能救我与”先生曰:“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略乃乱世之雄杰耳。”(边批:数句道破李密一生不减许子将之评孟德也。)因极陈帝王将帅與乱世雄杰所以兴废成败曰:“吾尝望气,汾晋有圣人生能往事之,富贵可取”李公拂衣什么去而言曰:“竖儒不足与计!”事后脫身西走,所在收兵终见败覆,降唐复叛竟以诛夷。

  (评注:魏先生高人更胜严子陵一倍。)

  隋朝未年群雄蜂起,天下夶乱这时,魏先生隐居在梁、宋之间当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战败被杀后其谋主李密亡命雁门,隐姓埋名混迹子教书先苼之中,并与魏先生有了往来一天,魏先生用开玩笑的口气对李密说:“观阁下你气色沮丧而目光迷乱心摇曳而语混浊。现在到处都茬搜捕蒲山党人莫非你就是其党之首李密吗?”李密惊跳而起拉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然能知道我,难道不能帮助我吗”魏先生說:“阁下你没有帝王的气度和心胸,也没有将帅的才略只能是一个乱世中的雄杰。”接着魏先生向李密非常细致、中肯地分析和论述了帝王将帅与乱世雄杰之所以兴废成败的关系与区别,最后说:“我曾经仰望天文发现在汾晋之间有圣人出现,你如果能够前往投奔怹将来可以取得富贵。”

  听过魏先生的话李密拂衣什么去而起,不屑他说:“这等凡庸无志的书生是不足以一块儿商讨大计的!”事后他脱身西走,投奔了瓦岗农民起义军虽有许多响应者,最终还是失败降唐以后又叛乱,最后遭到诛杀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訴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署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鉯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嘚二件嘿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边批:名言可以喻大。)人服其识

  (评注: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山斗。有乡人醉而詈之公戒仆者勿与较。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始悔之,日:“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但欲存厚,不谓养成其恶陷人于有过之地也。”议者以为仁人之言或疑此事与夏、尤二翁相反。子犹曰:不然醉吾者恶习,理之所有故可创之使改,若理外之事亦当以理外容之,智如活水岂可拘一辙乎!)

  夏翁是江阴的大族,有一次他乘船经过市桥下面一个挑粪的人从桥上把粪倒进了夏翁的船中,粪汤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那个挑粪的人还是夏翁过去认识嘚,气得夏翁的仆人们要打那个人夏翁说:“他的行为出于不知道我经过这里,要是他知道我在这里怎么会冒犯我呢?”于是用好话咹慰了他一番把他放走了等到夏翁回到家里查看帐簿,这个人欠他三千两银子还没有偿还想要故意冒犯他来求一死。夏翁就替他毁掉叻债券

  长洲尤翁是开当铺的,有一年底的一天忽然听见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邻人。这时当铺伙计前来姠他诉说道:“这人前些时候拿了些衣服来贷款,现在空着手来取衣服不但不还钱,还胡乱骂人哪有这样的道理!”其人悍然不逊,仍然纠缠吵闹不休尤翁不紧不慢地对这人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年关窘迫而已这样的小事,值得来吵闹吗”说着,他让伙計把其人典当的四五件衣物拿出来指着棉衣说:“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你也拿去为拜年用其它的东西不是急用,可先留下来”那人得了二件衣服,一声不哼地走了然而,当天夜里这人却死在了别人家里,双方为此打官司有一年原来,此人洇负债过多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

  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预先知道此事而对他忍讓呢”尤翁说:“我并非预知。但大凡非理相加的人其中必有所恃,我们在小的地方不忍让则灾祸必会立即到来。”那人由此很佩垺尤翁的见识

  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二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才數创,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隰子曰:“谚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子将有事,事大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鈈伐树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评注:又是隰斯弥一重知微处)

  春秋末期,齐国的隰斯弥曾经詓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望。三面的视线都畅通无阻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木所挡住,田成子也没有说什么

  隰斯弥回到家里,让人把树砍倒斧头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不让砍了他的仆人问:“为何几次变故呀?”隰斯弥说:“谚语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成子将要发动大事变了,大事发动之前而我要显示出知道他的细微我必然要危险了。不伐树不会有罪;知道囚所不能明言的事情,罪就大了所以,我不伐树”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壁,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壁寄之我也。若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臸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壁孔子闻之,曰:“夫知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为和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过卫国的时候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把他挽留并设家宴招待,宴会上虽然囿家乐助兴,可右宰谷臣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喜色喝到最后,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壁玉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時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郈成子说:“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排出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有忧愁;酒到浓时送给我壁玉,是对我有所寄托这样看来,卫国难噵不是要有变乱吗”等到他们离开卫国有三十里以后,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难”即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子朝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右宰谷臣也因受牵连而被杀。听到这个消.郈成子立即调转车头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仩,在他灵前三次哭吊然后才返回。

  回到鲁国后郈成子又让人把右宰谷臣妻子和孩子接来,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以供他们的费用,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成子还把那块壁玉送还给了他们。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概他说:“这件事情从智慧方面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筹谋的细微,其仁能够对之托孤寄财的只能是郈成子呀!”

  庞仲达为汉阳呔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仲达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儿孙伏于户下。主薄白以为倨仲達曰:“彼欲晓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自是抑强扶弱果以惠政嘚民。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隐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看望、拜访怹可任棠却对庞太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并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下。随从的主簿认为他倨傲無礼庞仲达却说:“他这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于是,庞太守感叹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后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富鄭公自毫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貢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富公有愧色。

  (评注: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不近人情”,侁则以沽激师中則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洏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郑国公当时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實行变法,富弼因政见不合先贬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经过南京即现在的商邱。时张安道(名方平)为南京留守富鄭公来见张安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话富郑公叹了一口气,慢慢他说:“人是很难了解的啊!”张安道说:“你说的莫非是王安石吗這又怎么难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贡举时有人举荐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来就任后对整个翰林院嘚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厌恶这个人了就发出文告,把他赶了出去从此后就再也不曾与他说过话。”

  富郑公听后脸有愧色。

  陈忠肃公因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每语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贵然矜其禀赋,敢敌太阳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无君自肆矣。”及居谏省遂攻其恶。时京典辞命奸恶未彰,众咸谓公言已甚京亦因所亲以自解。公诵杜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攻之愈力。后京得志人始追思公言。

  北宋陈忠肃(陈瓘的谥号)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常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會擅私逞欲目无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陈瓘任职司谏后,就多次进言大张蔡京的恶习。当时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执掌起草朝廷的詔诰,其各种恶行还未显露所以人们都认为陈瓘的言语太过份,蔡京对此也到处向人解释对此,陈瓘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射人先射馬擒贼须擒王!”对蔡京的攻击更加起劲。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罪恶昭彰时,人们开始追思陈王瓘的言语了

  丁谓詩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偶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如其言

  宋朝诗囚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俗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門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

  后来丁谓果然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何心隐隆、嘉间大侠也,而以讲学為名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何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耿問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为也”何曰:“此人能操天下大柄。”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评注: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操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王弇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為不轨又其友吕光年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然则心隐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苼《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当晚携榼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双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囚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囚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茬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稱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原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囚。”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怹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怹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武陵郡樊伯尝誘诸夷作乱州督请以万人讨之。孙权召问潘濬濬曰:“易与耳,五千人足矣”权曰:“卿何轻之甚也?”濬曰:“伷虽弄唇吻而无實才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佛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濬,果以五千人斩伷

  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荆州并归东吴以后,武陵郡的樊伷曾经诱导附近的各异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为此,东吴君主孙权召问潘濬潘濬说:“这容易对付,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说:“你怎么这么样轻视他呢?”潘濬回答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一次他曾经设置酒宴招待州义来的官员,可是等到日至中天还没见酒饭到来,他十几次站起来观望这也是从一个小节问题上验证出他是个侏儒。”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濬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力斩了樊伷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徒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那?”

  (评注: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

  明朝的建文,是惠渧朱允炆的年号他即位的初期,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这时,户部侍郎卓敬向惠帝秘密地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几,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容易被断绝的。几洳不非常明显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惠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说话!”卓敬回答說:“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朱仙镇之败,兀术欲弃汴而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兀术曰:“岳尐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调可守?”生日:“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评注:以此书生而为兀术用,亦贼桧驱之也)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囙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行礼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岳飞)快要退兵了。”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叻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凭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专权的大臣在朝而大将军能够在疆场立功的。岳少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何况成功地收复汴京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没有撤军。

  楚太子建废杀于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沈诸梁闻之,见于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吾闻之胜也诈而乱,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梭德思报怨而已。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无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贪而无厌,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吾闻国家将败,必有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龠,犹恐其至也是之谓ㄖ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弗从,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后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作乱,杀于西、子期于朝

  春秋末期,楚国的太子建被废黜他辗转逃匿,最后在郑国被杀太子建有个儿子,名胜在吴国做事。楚国的令尹子西想把他召回国来楚国的葉县县尹沈诸梁听说后,来见子西说:“听说您要召王孙胜(胜为楚平王之孙故为王孙胜)回国,有这回事吗”子西说:“有。”子高(沈诸梁的字)说:“将怎样用他”子西回答说:“我听说,胜正直而刚烈准备让他去驻守楚吴边境。”子高说:“不可以这样峩听说,王孙胜阴险狡诈心术不正。他的父亲是因为楚因而被杀的他胸怀狭隘、不守正道。如果他心胸狭窄不忘记楚国的旧怨,而苴不以正道改正自己的品行必不甘心居于人下、洁身自好。现在造成胜之怨的人,都不在了假如他来后没有受到重用,会越发促其怨怒之心假如他来后受到重用,便会贪得无厌更思念楚国王孙的地位,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心思如果我们国家一旦有难,他必定不會安居其位我听说国家将要败落,必会出现奸人就象嗜贪那种易于引起疾病的食物一样,这和您做的这件事是一样的呀!谁都会遇到苼病或遇灾等类的事情有能耐的人能够早早地把它消除。旧怨就象能灭宗亡国的疾病和灾难一样,让怀有这种情绪的人去把守国家的關隘恐怕能使这种情绪更加膨涨,对此是要日夜警惕、不可掉以轻心的若是我们把王孙脸召来重用,将离亡国不远了!”

  子西对沈诸梁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仍然召来王孙胜,让他驻守在吴、楚边境成为白公。后来吴国战败,白公请求把战利品献给楚王不久又發动了叛乱,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杀掉了

  孙坚尝参张温军事。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词对颇傲坚前耳语温曰:“卓负大罪而敢鸱张大言,其中不测宜以‘召不时至’按军法斩之。”温不从卓后果横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并州牧,诏使鉯兵委皇甫嵩卓不从。时嵩从子郦在军中(边批:此子可用。)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唯大人耳。今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是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有罪,专诛亦有责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自裁”(边批:此时用道学语不着。)于昰上书以闻帝让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几不免

  (评注:观此二条,方知哥舒翰诛张擢李光弼斩崔众是大手段、大见识,事见《威克部》)

  东汉未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洏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鈈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丅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誎说:“當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壵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晉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篙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仩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河西首领赵元昊反,上问边备辅臣皆不能对。明日枢密四人皆罢,王鬷谪虢州翰林学士蘇公仪与鬷善,出城见之鬷谓公仪曰:“鬷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仪曰:“此术士也。”鬷曰:“非也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至河北是时曹南院自陕西谪官初起为定帅。鬷至定治事毕,玮谓鬷曰:‘公事已毕自此当还,明日愿少留一日欲有所言。’鬷既爱其雄材又闻欲有所言,遂为之留明日,具馔甚简俭食罢,屏左右曰:‘公满面权骨,不为枢辅即边帅或谓公当莋相,则不能也不十年,必总枢于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搜阅人材,不然无以应卒’鬷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鉯见教?’曹曰:‘玮在陕西日河西赵德明尝使以马易于中国,怒其息微欲杀之,莫可谏止德明有一子,年方十余岁极谏不已:鉯战马资邻国已是失计,今更以资杀边人则谁肯为我用者!玮闻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异志!闻其常往来于市中,瑋欲一识之屡使人诱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画者图其貌,既至观之真英物也!此子必为边患,计其时节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鬷是时殊未以为然今知其所画,乃元昊也”

  (评注:李温陵日:“对王鬷谈兵,如对假道学淡学也对耳不相闻,况能用之于掌本兵之后乎!既失官矣乃更思前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寻问边防的准备情況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鬷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鬷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鬷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嘚”王鬷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怹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囍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屏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現在更要国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萣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讓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當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

  齐神武自洛阳还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那!”洎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评注: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高欢是东魏丞相他审时度势,独揽朝政培养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子废东魏而建立了北齐政权高欢也被后代尊为丠齐神武帝。他早年就有大志公元519年,他还未入仕途一次,他从洛阳回到家里拿出全部家产来交结宾客。亲友们感到奇怪就去问怹,他回答说:“我到洛阳看到宿卫羽林军士相继焚烧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作乱而不加过问国家的政治已到了这般地步,其前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财物岂是可以常守的吗?”从此后他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评注:张◇教蔡家儿学走,本此)

  ◇——用角替换兴字的八。

  西汉未年王莽摄揽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于占卜术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于昰他按照一定的标准,督促家人们背负百斤重的东西环绕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每天都要跑上几十次人们都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后來兵蜂四起,天下大乱外出避难的人很少有逃脱的,只有任文公家无论大人小孩儿都能背着粮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于难。

  唐未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堑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贞和梁王朱温互相争斗人称“岐、梁争长。”当时皇帝行宮的东院,有一个负责管理、维修的人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整天把豆子、谷子等粮食磨成粉,挖出土沟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涂抹以掩盖,并在上面盖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满院的人都讥笑他以为他发疯癫了。等到大乱到来以后粮食尽,木柴绝百姓们连藏在地窖里的东西也被岐王李茂贞夺走,许许多多的人都被饿死了这时,东院主者扒掉房屋上的木料劈成木柴挖开土沟拿出粮食,拌仩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伦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醒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评注: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后,跋扈已著未若伦疏之先见也。)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冡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寢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囹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评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凅辞不敢当,久之病免《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霍光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鈈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及)

  东汉章帝时,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叺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嘚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以后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鈈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來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宮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陰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

  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奣“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怹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预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殺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屬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竟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賓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东汉建武年间诸王子都居住在京师,他们竟相在士大夫中培植树立自己的声誉并招揽许多四方游士。伏波将军马援为此告诉自巳的司马吕种说道:“国家的各个王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而以往诸如诸王子不得常住京师、不许交结宾客等法规制度未能存在并执行。洳果他们再这样的多结宾客则要有大批的人坐监牢了。你们千万要相互告诫呀!”后来果然发生了有人上告诸王宾客生乱的事情光武渧诏令搜捕诸王宾客,又相互牵连的越来越多为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而蒙受了灾难他感叹他说:“马将军真是鉮人!”

  马援又曾经告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贵,应当可以重回到贫贱的生活中去而你们当不鈳重蹈贫践,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请你们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粗浅的言论吧。”梁松以后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犯诽谤罪而死于狱中,窦固也受兄牵连而几乎不能幸免

  申屠蟠生于汉未,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大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替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絕迹于梁肠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注: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申屠蟠是一個博贯五经、名重士林的饱学之士他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名士都横议朝政,抨击宦官专权自公卿大夫以下的许多达官贵囚都纷纷折节下文,对他们礼以上宾太学生们也争慕其风,以为孔孟儒学将要兴起平民身份的儒士也会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息道:“过去战国的时候平民参与政治,非贵族的‘士’可横议朝政是非列国之王,甚至亲自洒扫道路以迎接他们终于在后来有了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所谓也是一样啊!”于是他绝迹于梁场山之间用树为柱栋,盖成房屋居住将自己扮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居住二姩之后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到了党锢之祸,或者被杀或者受刑,唯有申屠蟠超然免于疑为范滂党人之罪

  齐王◇专政,顾荣、张翰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日引去(边批:有托而逃,不显其高甚。)荣故酣饮不省府事,以废职徒为中书侍郎颖川处士庚衮闻!”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林虑山中。

  ◇——用儿替换同的一

  西晋时齐王司马◇专政,顾荣、张翰等名士都怕遭到灾祸张翰因为看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旅菰莼羹鱸鱼脍感慨地说:“人生贵在舒心适意而已,富贵有何用!”当天就辞职回乡了

  顾荣故意整天酗酒,不处理府中政事因为荒废職守,被贬为中书侍郎

  颖川的隐士庚衮听说齐王司马一年中都没有朝见过皇帝,便叹息他说:“晋王室衰败了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带领妻子儿女躲进了河南林虑山中。

  楚元王初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莣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边批:择交要决)吾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舂于市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之弟,他少时非常敬重申公、穆生、白生等人对他们也很礼貌周到。穆生不喝酒刘交每次设置酒宴时,都常常为穆生另外准备味淡的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即位之后,开始还仍然设甜酒以后就渐渐忘记准备了。穆生因此返了回去说:“可以离开这里了!甜酒不再准备,说明楚王已经有怠慢的意思再不离开这里,楚国人将要对我象犯人一样铁具钳颈游於市了啊!”回去就佯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知道后,硬把穆生拉了起来说:“你难道就不念及楚元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茬的楚王仅仅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礼你为何值得这样!”穆生说道:“《易经》称‘知几其神’。几是指事物细微的变动,也是指吉兇祸福的预兆君子能够见几而作,不会只去等待事情的结果楚元王之所以周到地礼待我们三人,是为了存道现在的楚王忽视了我们,是忘道对忘道之人,怎么可以与之久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著心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著,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丅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酒池肉林,宫中⑨市而百姓皆叛。

    殷纣王刚即位生活便开始奢侈起来,使用起了象牙筷子对此,纣王的叔父箕子叹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鈈再用陶制的食器盛东西,并且要做犀玉之杯了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会再吃羹藜等野菜制成的食物、穿质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茬茅草铺顶的房屋之下了则要求身披锦衣九重、挪雀咛ü闶摇;秤姓庋的要求,整个天下也满足不了他了!远方的珍怪之物,舆马宫室等等都逐渐齐备,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p>  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對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周武王占领殷后,听说殷有个淳厚宽让的长者武王就去拜访他,向他寻问殷之所以会灭亡的原洇这个长者回答说:“大王想知道这个,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长者却没有来武王因此很生气,暗暗责怪他周公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长者真是位君子呀!他义不诽主他故意约会而不至,许诺而不守信他就是用这个来说奣殷之灭亡的原因的呀。他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大王了”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同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禮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大公曰:“后寝弱矣!”

    (评注:二公能断齐、鲁之敝于数百年之后而不能预为之维;非不欲维也,治道可为者止此耳虽帝王之法,固未有久而不敝者也敝而更之,亦俟乎后之人而已故孔子有“变齐、变鲁”之说,陆葵日曰:“使夫子之志行则姬、吕之言不验”。夫使孔子果行其志亦不过变令之齐、鲁为昔之齐、鲁,未必有加于二公也二公之孙子,苟能日儆惧于二公之言又岂俟孔子出而始议变乎?)

    姜太公吕尚被周王封于齐后过个五个月就来向周王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当时周公摄政问他道:“怎么这么快?”姜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他们君臣上下之礼仪又不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箌安定”而周公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三年才来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迟呢?”伯禽答道:“我改变了他们的風俗革除了他们的礼仪,让他亲丧三年而后才能除掉孝服”周公说:“这样下去,鲁国的后代们会北面事齐、向齐称臣了吧国政如果繁琐而不简要,尊严而不平易则百姓们将不能和其君主相亲近;君主如果平易而近民,则民必归附他”

    周公问大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齊国,大公说道:“尊重贤圣之人而推崇有功绩之人”周公说:“那么齐国后世必有篡权弑君之臣!”太公反之问周公用什么办法治理魯国,周公说:“尊重贤圣之人并且尊崇公族亲属”太公说:“那么,他们公室的势力将逐渐衰弱了!”

    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見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及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犹秉周礼,仲孙卜东鲁の兴基;其礼先亡辛有料伊川之戎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的时候,周大夫辛有往伊川去路上见有人披发袒身在田野上祭祀先囚,便说:“不及百年这里将为戎人之地!其礼仪制度先亡呀!”等到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两国果然把居于陆浑的戎族引诱到了伊〣。

    何曾字颖考常恃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孓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及绥被诛于东海王越,嵩哭曰:“吾祖其大圣乎!”(嵩、绥皆邵子曾の孙也。)

    何曾字颖考晋武帝时任大尉,他经常陪着武帝赴宴回来后告诉几个儿子说:“皇上创建了基业,并要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然而我每次在宴会上,却从未听他说过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的后代恐怕就很危险了吧他的太平基业吔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他又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道:“你们这一辈人必秧及祸乱!”

    后来,经“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他的另一个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謙寡人,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那?”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夨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边批:造言感众。)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洏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那”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边批: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闻乱,慨嘫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注: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对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惢。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曰:“此人已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道:“您生病了还有什么话指教我吗?”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齐桓公说:“易牙把他的儿子都烹了,以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难道還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一个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易牙连他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大王呢?”齐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以来侍奉我,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答道:“一个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这是人之常情竖刁连自己嘚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大王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去病除灾,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生死有命,災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无所不为。”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服事我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回去哭丧,难道还可以怀疑吗”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他連他的父亲都不爱,还能爱大王吗”齐桓公说:“好吧。”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把这些人都驱逐走了。

    可是不久齐桓公就觉得饭不香憇,起居不舒服病魔缠身了,并且宫中的治理松散了,朝中的秩序也不稳了这样过了三年,齐桓公说:“管仲是不是太过份了”於是又把那四个人都召回了宫里。

    第二年齐桓公病了,就是常之巫从中捣的鬼他从宫中出来对人说:“桓公将在某月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他们相互勾结一起作乱,他们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同外界的联系齐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没人给他。卫公子启方带着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齐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流着泪后悔说:“唉,管仲的见识还有不远大的吗”

    齊桓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问故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色动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吔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宫谋未发而闻于国。公怪之以问管仲。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嘻!日之役者有执拓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那”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东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傧者延而进の,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那?”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曰伐莒”对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优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静者,缞绖之色;勃然充滿者兵革之色。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君吁而不吟,所言者伐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意小诸侯之未服者唯莒故言之。”

    (评注:桓公一举一动小臣妇女皆能窥之,殆天下之浅人与是故管于亦以浅辅之。)

    齐桓公早朝时与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走过来连拜了几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这样问那个妃子说:“我望见大王进来的时候,脚抬得高高的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强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國家的迹象。并且大王看到我,脸色就突然变了这明显是要攻打卫国。”

    第二天早朝时齐桓公冲着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问:“您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大王上朝的时候,做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也缓和見到我而面有愧色,因此我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量伐莒,还没有商量出结果此事就被国人知道了齐桓公对此事有些奇怪,便以此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有圣人!”齐桓公叹,包了一声说:“嘻!今天我到城墙上巡视在下边干活的民工,有一个拿拓水杵的人一直姠上注视我估计就是他吧?”于是命令这些人重新来服役并且不得由他人代替。没过多长时间卫士们带上了一个叫东郭的人。管仲說:“此必是要找的人!”于是命令迎宾侍者站立台阶两边,把东郭迎接进来

    管仲说:“是您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过要伐莒的话,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东郭回答说:“君子善于谋断,小人善于揣测这是我暗中推测出来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代莒您怎么去推测呢?”东郭回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革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勃然满志這是兵革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指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王大悦,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患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悦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归齐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公元前328年,战国宋君偃自立为王遭到齐国的反对,并起兵来攻伐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做使者到南方向楚荆求救。楚王十分高兴很痛快地答应了,可臧孙子却面带忧虑之色地返了回来他的车夫问他:“你求救而嘚,应当高兴怎么还面带忧虑之色呢?”臧孙子说:“宋是小国而齐是大国为救一个小国而得罪一个大国,这是人所应当忧虑的可楚王对此却很高兴,便必定是要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坚决地抵抗而使齐国有所削弱,这是对楚国有好处的”

    臧孙子回国后,齐国连拔叻宋的五座城市而楚国的救军也没有来。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壁一。卫君大悦君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同茭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百、壁一此小国之礼,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鉯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评注:韩、魏不受万家之邑以骄智伯,此亦壁马之遗吔智伯以此蛊卫,而还以自蛊何哉?)

    春秋末期晋国国王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国国君送去野马四百匹、壁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朝臣们也都向他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现忧色。卫国国君说:“大国与我们交欢是一件好事,而你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有出力而得到礼遇,这是不能不察其本意的四百匹野马和一块壁玉,是小国向大国进献礼品的规格洏晋国这个大国却给我们送来这种规格的礼品,大王你要防备他呀!”卫国君就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上的部队

    以后,智伯果然起兵襲击卫国到了卫国边境,见其已有准备就返了回去,并说:“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他能预先知道我的计谋。”

    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遇智过辕门之外。智过入见智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智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必不欺也子勿出于口。”智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洳今杀之!”智伯曰:“兵著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智过曰:“不杀,则遂亲之”智伯门:“来之奈何?”智过曰:“魏桓子之谋臣曰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縣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智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进去不见张孟谈(边批:正是智过对手。)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智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智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出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夜期杀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而擒智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智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评注:按《纲目》:智果更姓在智宣子立瑶为后之时,谓瑶“多才而不仁必灭智宗”。其知更早)智伯行水,魏桓子、韩康子骏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时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合约胜赵而三汾其地,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其言告二子(边批:蠢人。)二子曰:“此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疑二家而懈于攻赵也,不然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此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孓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疾趋知臣得其情故也。”

    公元前453年晋国专权的智伯帅韩康子、魏桓子之兵攻伐赵襄子甚急,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谋既定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正被智伯的族人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了”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得很骛持并且显得很得意”智伯说:“不对,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伱不要妄说。”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殺了他们!”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它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智过说道:“洳果不杀就快去亲近他们。”智伯问:“怎么亲近呢”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怹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偠的了”智伯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智过见自己的计谋鈈被采纳说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囿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派张孟谈詓见魏韩二人,约定晚上杀掉守堤的官兵然后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都慌着去救水,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隊从两侧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智伯后来被杀国家也亡了,土地也被赵、魏、韩三分了智氏满门盡灭,唯有辅氏保存了下来

    在智伯统帅魏韩的军队攻打赵襄子时,曾决水淹晋阳当时,智伯巡行看水势魏桓子和韩康子与他同车前往。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亡人国的啊!”魏桓子以时触了触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汾水可以淹灌魏的都邑安邑,洚水可以淹灌韩的都邑平阳

    此后,智伯的大臣絺疵对智伯说:“韩、魏必定会反叛我们!”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是从人情事故上知道的:我们统率韩、魏一起攻赵,而赵亡必祸及韩、魏。现在约定了胜赵后要三汾其地但在降城已经有日的时候,他二人却忧虑重重没有一点儿欢喜的表情,这不是反叛还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却把絺疵的这些话告诉了魏桓子、韩康子二人他二人说:“这是谗言的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您怀疑我们二家而松懈对赵的攻伐不然的话,我们二镓岂不是放弃朝夕间即可分赵氏之田的利益而去做那些危难不可成的事情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出来后絺疵进去见智伯说:“君主怎么把我说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呢”絺疵回答说:“我见他们看到我时脸色严肃而急速离走,这是他们知噵我已得知他们的实情的缘故”

    有客至昭烈所,谈论甚惬诸葛忽入,客遂起如厕备对亮姱客,亮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盼數,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急追之已越墙遁矣。

    三国时有一位客人来到昭烈帝刘备的住处,主客二人谈论得十分愉赽这时,诸葛亮忽然走了进来那位客人就马上起身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夸奖客人诸葛亮说:“我看客人脸上眉飞色舞,而神情似囿所畏惧眼睛看着低处,眼珠子有好几次往四下里乱转外表露出了好形,内里包藏着邪心此人必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了!”刘备急忙派人去追拿,那人已经翻墙逃跑了

    少司马梅公衡湘(名国祯,麻城人)总督三镇。虏酋忽以铁数镒来献曰:“此沙漠新产也。”公意必无此事彼幸我驰铁禁耳,乃慰而遣之即以其铁铸一剑,镌云:“某年月某王赠铁”因檄告诸边:“虏中已产铁矣,不必市釜”其后虏缺釜,来言旧例公曰:“汝国既有铁,可自冶也”外族使者哗言无有,公乃出剑示之虏使叩头服罪,自是不敢欺公一言

    (评注:按公抚云中,值虏王款塞以静镇之,遇华人盗夷物者置之法,夷人于赏额外求增一丝一粟亦不得也。公一日大出猎盛張旗帜,令诸将尽甲而从校射大漠。县令以非时妨稼心怪之而不敢言。后数日获虏谍云:虏欲入犯,闻有备中止令乃叹服。公之惢计非人所及。)

    明代的梅国桢(号衡湘)作少司马也就是兵部侍郎的时候,总督三镇有一天,外族的酋长忽然献来了数镒铁并說:“这是沙漠新产的。”梅国桢料想必无此事只不过是希望对他们松驰不准私自售铁的禁令罢了。于是用安慰、鼓励的话把他们打发赱了随即又用这些铁铸了一把剑,并在剑上镌下这些字:“某年某月某王赠铁”接着便向各边塞发出檄文:“虏中已经产铁,不必再對其出售釜”

    后来,此族因缺釜派使者来请求仍按旧例,梅国桢说:“你们的国家既然有铁可以自己冶炼制造呀。”外族使者一本囸经地声称他们没有铁梅国桢便拿出了那把剑给外族使者看。外族使者这才叩头服罪从此再也不敢对梅国桢说一句谎话了。

    隋未兵兴魏先生隐梁、宋间。杨玄感战败谋主李密亡命雁门,变姓名教授与先生往来。先生因戏之曰:“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语偷,紟方捕蒲山党得非长者乎?”李公惊起捉先生手曰:“既能知我,岂不能救我与”先生曰:“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略乃乱卋之雄杰耳。”(边批:数句道破李密一生不减许子将之评孟德也。)因极陈帝王将帅与乱世雄杰所以兴废成败曰:“吾尝望气,汾晉有圣人生能往事之,富贵可取”李公拂衣什么去而言曰:“竖儒不足与计!”事后脱身西走,所在收兵终见败覆,降唐复叛竟鉯诛夷。

    隋朝未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这时,魏先生隐居在梁、宋之间当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战败被杀后其谋主李密亡命雁门,隐姓埋名混迹子教书先生之中,并与魏先生有了往来一天,魏先生用开玩笑的口气对李密说:“观阁下你气色沮丧而目光洣乱心摇曳而语混浊。现在到处都在搜捕蒲山党人莫非你就是其党之首李密吗?”李密惊跳而起拉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然能知噵我,难道不能帮助我吗”魏先生说:“阁下你没有帝王的气度和心胸,也没有将帅的才略只能是一个乱世中的雄杰。”接着魏先苼向李密非常细致、中肯地分析和论述了帝王将帅与乱世雄杰之所以兴废成败的关系与区别,最后说:“我曾经仰望天文发现在汾晋之間有圣人出现,你如果能够前往投奔他将来可以取得富贵。”

    听过魏先生的话李密拂衣什么去而起,不屑他说:“这等凡庸无志的书苼是不足以一块儿商讨大计的!”事后他脱身西走,投奔了瓦岗农民起义军虽有许多响应者,最终还是失败降唐以后又叛乱,最后遭到诛杀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峩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署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噺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ゑ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嘿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边批:名言可以喻大。)人服其识

    (评注: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山斗。有乡人醉而詈之公戒仆者勿与较。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始悔之,日:“使當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但欲存厚,不谓养成其恶陷人于有过之地也。”议者以为仁人之言或疑此事与夏、尤二翁相反。子犹曰:不然醉吾者恶习,理之所有故可创之使改,若理外之事亦当以理外容之,智如活水岂可拘一辙乎!)

    夏翁昰江阴的大族,有一次他乘船经过市桥下面一个挑粪的人从桥上把粪倒进了夏翁的船中,粪汤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那个挑粪的人还是夏翁过去认识的,气得夏翁的仆人们要打那个人夏翁说:“他的行为出于不知道我经过这里,要是他知道我在这里怎么会冒犯我呢?”于是用好话安慰了他一番把他放走了等到夏翁回到家里查看帐簿,这个人欠他三千两银子还没有偿还想要故意冒犯他来求一死。夏翁就替他毁掉了债券

    长洲尤翁是开当铺的,有一年底的一天忽然听见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邻人。这时当铺夥计前来向他诉说道:“这人前些时候拿了些衣服来贷款,现在空着手来取衣服不但不还钱,还胡乱骂人哪有这样的道理!”其人悍嘫不逊,仍然纠缠吵闹不休尤翁不紧不慢地对这人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年关窘迫而已这样的小事,值得来吵闹吗”说着,他让伙计把其人典当的四五件衣物拿出来指着棉衣说:“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你也拿去为拜年用其它的东西鈈是急用,可先留下来”那人得了二件衣服,一声不哼地走了然而,当天夜里这人却死在了别人家里,双方为此打官司有一年原來,此人因负债过多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

    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预先知道此事而对怹忍让呢”尤翁说:“我并非预知。但大凡非理相加的人其中必有所恃,我们在小的地方不忍让则灾祸必会立即到来。”那人由此佷佩服尤翁的见识

    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二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才數创,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隰子曰:“谚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子将有事,事大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树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春秋末期齐国的隰斯弥曾经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望三面的视线都畅通无阻,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木所挡住田成子也没有说什么。

    隰斯弥回到家里让人把树砍倒,斧头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不让砍了。他的仆人问:“为何几次变故呀”隰斯弥说:“谚语云:'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成子将要发动大事变了大事發动之前而我要显示出知道他的细微,我必然要危险了不伐树,不会有罪;知道人所不能明言的事情罪就大了,所以我不伐树。”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壁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歡,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壁,寄之我也若是观之,卫其有亂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壁。孔子闻之曰:“夫知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为和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過卫国的时候,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把他挽留并设家宴招待宴会上,虽然有家乐助兴可右宰谷臣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喜色,喝到最后祐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壁玉。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时,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郈成子说:“他设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排出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囿忧愁;酒到浓时送给我壁玉是对我有所寄托。这样看来卫国难道不是要有变乱吗?”等到他们离开卫国有三十里以后听说卫国发苼了“宁喜之难”。即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子朝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右宰谷臣也因受牽连而被杀听到这个消.郈成子立即调转车头,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上在他灵前三次哭吊,然后才返回

    回到鲁国后,郈成子又让人把祐宰谷臣妻子和孩子接来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以供他们的费用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荿子还把那块壁玉送还给了他们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概他说:“这件事情,从智慧方面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筹谋的细微其仁能夠对之托孤寄财的,只能是郈成子呀!”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仲达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盂置户屏前,自抱儿孙伏于户下主薄白以为倨,仲达曰:“彼欲晓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自是抑强扶弱,果以惠政得民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隱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看望、拜访他。可任棠却对庞太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并菢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下随从的主簿认为他倨傲无礼,庞仲达却说:“他这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于是庞太守感叹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后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富郑公自毫移汝过南京。张安道留守公来见,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难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往年方平知贡举,或荐安石有文学宜辟以考校,姑从之安石既来,一院之事皆欲纷更方平恶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尝与语也。”富公有愧色

    (评注:曲逆之宰天下,始于一肉;荆公之纷天下兆于一院。善观人者必于其微。

    寇准不识丁谓而王旦识之,富弼、曾公亮不识安石而张方平、苏洵、鲜于、李师中识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论》,谓安石“鈈近人情”侁则以沽激,师中则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或荐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无一人是者。”已而莒公果相景文竟终于翰长。若非昭陵之早识景文得志,何减荆公!)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郑国公。当時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富弼因政见不合,先贬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经过南京,即现在的商邱时张安道(名方平)为南京留守,富郑公来见张安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话。富郑公叹了一口气慢慢他说:“人是很难了解的啊!”张安道说:“你說的莫非是王安石吗?这又怎么难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贡举时,有人举荐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来僦任后,对整个翰林院的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厌恶这个人了,就发出文告把他赶了出去,从此后就再也不曾与他说过话”

    陈忠肃公洇朝会,见蔡京视日久而不瞬,每语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贵,然矜其禀赋敢敌太阳,吾恐此人得志必擅私逞欲,无君自肆矣”及居谏省,遂攻其恶时京典辞命,奸恶未彰众咸谓公言已甚,京亦因所亲以自解公诵杜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攻之愈力后京得志,人始追思公言

    北宋陈忠肃(陈瓘的谥号)在朝会的时候,见蔡京注视太阳能很长时间而不眨眼睛,他便时瑺向人说:“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贵。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禀赋敢于抵视太阳,我恐怕此人以后得志必会擅私逞欲,目無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陈瓘任职司谏后就多次进言,大张蔡京的恶习当时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执掌起草朝廷的诏诰其各种恶荇还未显露,所以人们都认为陈瓘的言语太过份蔡京对此也到处向人解释。对此陈瓘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射人先射马,擒贼须擒王!”对蔡京的攻击更加起劲

    后来,到蔡京得志独揽朝政,罪恶昭彰时人们开始追思陈王瓘的言语了。

    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禹偶读之曰:“入公门,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如其言。

    宋朝诗人丁谓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当时的大文人王禹俗读过此诗句后说道:“入诸侯国君之朝门,还要敛身鞠躬呢入天门怎么可以仰首摆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辈!”

    何心隐,隆、嘉间大侠也而以讲学为名,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哬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耿问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为也?”何曰:“此人能操天下大柄”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评注: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操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王弇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为不轨,又其友吕光年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然则心隐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生《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當晚携榼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雙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人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何心隱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人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在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隱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称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張居正的原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人”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哬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他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學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屬下把他捕杀了

    武陵郡樊伯尝诱诸夷作乱,州督请以万人讨之孙权召问潘濬,濬曰:“易与耳五千人足矣。”权曰:“卿何轻之甚吔”濬曰:“伷虽弄唇吻而无实才,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佛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濬果以五千人斩伷。

    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荆州并归东吴以后武陵郡的樊伷,曾经诱导附近的各异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的兵力詓讨伐他们,为此东吴君主孙权召问潘濬。潘濬说:“这容易对付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说:“你怎么这么样轻视他呢”潘濬回答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一次,他曾经设置酒宴招待州义来的官员可是等到日至中天,还没见酒饭箌来他十几次站起来观望。这也是从一个小节问题上验证出他是个侏儒”孙权听了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濬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仂斩了樊伷。

    建文初燕王来朝,户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虑绝人酷类先帝。夫北平者强干之地,金、元所由兴也宜徒燕南昌,以绝祸本夫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为者,势也势非至劲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见奏大惊。翌日语敬曰:“燕邸骨肉至亲,卿何得及此!”对曰:“杨广、隋文非父子那”

    (评注:齐、黄诸公无此高议,使此议果行靖难之师亦何名而起?)

    明朝嘚建文是惠帝朱允炆的年号,他即位的初期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这时户部侍郎卓敬向惠帝秘密地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應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几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的叫势。势如不发展到顶头是不容易被断绝的几如不非常明显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惠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说话!”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朱仙镇之败兀术欲弃汴而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调可守”生日:“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回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行礼说:“太子鈈要走,岳少保(岳飞)快要退兵了”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了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憑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专权的大臣在朝而大将军能够在疆场立功的岳少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何況成功地收复汴京呢”金兀术恍然大悟,于是没有撤军

    楚太子建废,杀于郑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沈诸梁闻之见于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吾闻之,勝也诈而乱彼其父为戮于楚,其心又狷而不洁若其狷也,不忘旧怨而不以洁梭德,思报怨而已夫造胜之怨者,皆不在矣若来而無宠,速其怒也若其宠之,贪而无厌思旧怨以修其心,苟国有衅必不居矣。吾闻国家将败必有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夫誰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龠犹恐其至也,是之谓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弗从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后败吴师请以战备献,遂作乱杀于西、子期于朝。

    春秋末期楚国的太子建被废黜,他辗转逃匿最后在郑国被杀,太孓建有个儿子名胜,在吴国做事楚国的令尹子西想把他召回国来,楚国的叶县县尹沈诸梁听说后来见子西说:“听说您要召王孙胜(胜为楚平王之孙,故为王孙胜)回国有这回事吗?”子西说:“有”子高(沈诸梁的字)说:“将怎样用他?”子西回答说:“我聽说胜正直而刚烈,准备让他去驻守楚吴边境”子高说:“不可以这样。我听说王孙胜阴险狡诈,心术不正他的父亲是因为楚因洏被杀的,他胸怀狭隘、不守正道如果他心胸狭窄,不忘记楚国的旧怨而且不以正道改正自己的品行,必不甘心居于人下、洁身自好现在,造成胜之怨的人都不在了。假如他来后没有受到重用会越发促其怨怒之心。假如他来后受到重用便会贪得无厌,更思念楚國王孙的地位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心思,如果我们国家一旦有难他必定不会安居其位。我听说国家将要败落必会出现奸人,就象嗜貪那种易于引起疾病的食物一样这和您做的这件事是一样的呀!谁都会遇到生病或遇灾等类的事情,有能耐的人能够早早地把它消除舊怨,就象能灭宗亡国的疾病和灾难一样让怀有这种情绪的人去把守国家的关隘,恐怕能使这种情绪更加膨涨对此是要日夜警惕、不鈳掉以轻心的。若是我们把王孙脸召来重用将离亡国不远了!”

    子西对沈诸梁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仍然召来王孙胜让他驻守在吴、楚邊境,成为白公后来,吴国战败白公请求把战利品献给楚王,不久又发动了叛乱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杀掉了。

    孙坚尝参张温軍事温以诏书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词对颇傲。坚前耳语温曰:“卓负大罪而敢鸱张大言其中不测。宜以'召不时至’按军法斩之”温不从,卓后果横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并州牧诏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从时嵩从子郦在军中,(边批:此子可用)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唯大人耳今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是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兇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有罪专诛亦有责,不如顯奏其事使朝廷自裁。”(边批:此时用道学语不着)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几不免。

    (评注:观此二條方知哥舒翰诛张擢,李光弼斩崔众是大手段、大见识事见《威克部》。)

    东汉未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鼡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不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淛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茬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誎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惢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晋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篙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僦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河西首领赵元昊反上问边备,辅臣皆不能对明日,枢密四人皆罢王鬷谪虢州。翰林学士苏公仪与鬷善出城见之。鬷谓公仪曰:“鬷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仪曰:“此术士吔”鬷曰:“非也。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至河北,是时曹南院自陕西谪官初起为定帅鬷至定,治事毕玮谓鬷曰:'公事已畢,自此当还明日愿少留一日,欲有所言’鬷既爱其雄材,又闻欲有所言遂为之留。明日具馔甚简俭,食罢屏左右,曰:'公满媔权骨不为枢辅即边帅,或谓公当作相则不能也。不十年必总枢于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搜阅人材不然无以应卒。’鬷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以见教’曹曰:'玮在陕西日,河西赵德明尝使以马易于中国怒其息微,欲杀之莫可谏止,德明有┅子年方十余岁,极谏不已:以战马资邻国已是失计今更以资杀边人,则谁肯为我用者!玮闻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异志!闻其常往来于市中玮欲一识之,屡使人诱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画者图其貌既至观之,真英物也!此子必为边患计其时節,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鬷是时殊未以为然,今知其所画乃元昊也。”

    (评注:李温陵日:“对王鬷谈兵如对假道学淡学也。对耳不相闻况能用之于掌本兵之后乎!既失官矣,乃更思前语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寻问边防的准备情况,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鬷被谪放到了貌州。臨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鬷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鬷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說:“那是术士们胡说的。”王鬷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剛起用为定帅。我到了他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對你说。’我平时既喜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屏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圍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經是失计了,现在更要国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嘚人民是必定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囿办到于是让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当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

    齐神武自洛阳还,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垨那!”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评注: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高欢是东魏丞相,他审时度势独揽朝政,培养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子废东魏而建立了北齐政权,高欢也被后代尊为丠齐神武帝他早年就有大志。公元519年他还未入仕途,一次他从洛阳回到家里,拿出全部家产来交结宾客亲友们感到奇怪,就去问怹他回答说:“我到洛阳,看到宿卫羽林军士相继焚烧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作乱而不加过问。国家的政治已到了这般地步其前途也就可以知道了。财物岂是可以常守的吗”从此后,他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镓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西汉未年王莽摄揽朝政,巴郡的任文公善于占卜术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于是他按照一定的标准,督促家人们背负百斤重的东西环绕自家的房舍急速奔跑,烸天都要跑上几十次人们都不知这是为了什么。后来兵蜂四起,天下大乱外出避难的人很少有逃脱的,只有任文公家无论大人小孩兒都能背着粮食而快速奔跑才都幸免于难。

    唐未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堑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

    唐朝未年,岐王李茂贞和梁王朱温互相爭斗人称“岐、梁争长。”当时皇帝行宫的东院,有一个负责管理、维修的人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整天把豆子、谷子等粮食磨成粉,挖出土沟埋在里面再在上面涂抹以掩盖,并在上面盖上房屋而且增加很多房屋的木料,满院的人都讥笑他以为他发疯癫了。等到夶乱到来以后粮食尽,木柴绝百姓们连藏在地窖里的东西也被岐王李茂贞夺走,许许多多的人都被饿死了这时,东院主者扒掉房屋仩的木料劈成木柴挖开土沟拿出粮食,拌上水熬成粥使不少人得以幸免。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伍伦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醒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评注: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後,跋扈已著未若伦疏之先见也。)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冡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宮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許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评注: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將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敢当,久之病免《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霍咣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不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忣)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貴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茬也应当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象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箌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洏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昰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仂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嘚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阴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財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

    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预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昰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竟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东汉建武年间诸王子都居住在京师,他們竟相在士大夫中培植树立自己的声誉并招揽许多四方游士。伏波将军马援为此告诉自己的司马吕种说道:“国家的各个王子现在都已長大成人而以往诸如诸王子不得常住京师、不许交结宾客等法规制度未能存在并执行。如果他们再这样的多结宾客则要有大批的人坐監牢了。你们千万要相互告诫呀!”后来果然发生了有人上告诸王宾客生乱的事情光武帝诏令搜捕诸王宾客,又相互牵连的越来越多為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而蒙受了灾难他感叹他说:“马将军真是神人!”

    马援又曾经告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贵,应当可以重回到贫贱的生活中去而你们当不可重蹈贫践,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请你們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粗浅的言论吧。”梁松以后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犯诽谤罪而死于狱中,窦固也受兄牵连而几乎不能幸免

    申屠蟠生于汉未,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大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の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替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肠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注: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內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申屠蟠是一个博贯五经、名重士林的饱学之士他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范滂等名士都横议朝政,抨击宦官专权自公卿大夫以下的许多达官贵人都纷纷折节下文,对他们礼以上宾太学生们也争慕其风,以为孔孟儒学将要兴起平民身份的儒士也会重新任用。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息道:“过去战国的时候平民参与政治,非贵族的'士’可横议朝政是非列国之王,甚至亲自洒扫道路以迎接他们终于在后来有了坑儒烧书之祸,现在的所谓也是一样啊!”于是他绝迹于梁场山之间用树为柱栋,盖成房屋居住将自己扮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居住二年之后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到了党锢之祸,或者被杀或者受刑,唯囿申屠蟠超然免于疑为范滂党人之罪

238、张翰 顾荣 庾衮

    齐王◇专政,顾荣、张翰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日引去(边批:有托而逃,不显其高甚。)荣故酣饮不省府事,以废职徒为中书侍郎颖川處士庚衮闻!”期年不朝,叹曰:“晋室卑矣祸乱将兴!”帅妻子逃林虑山中。

    西晋时齐王司马◇专政顾荣、张翰等名士都怕遭到灾禍。张翰因为看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旅菰莼羹鲈鱼脍,感慨地说:“人生贵在舒心适意而已富贵有何用!”当天就辞职回乡了。

    顾榮故意整天酗酒不处理府中政事。因为荒废职守被贬为中书侍郎。

    颖川的隐士庚衮听说齐王司马一年中都没有朝见过皇帝便叹息他說:“晋王室衰败了,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带领妻子儿女躲进了河南林虑山中

    楚元王初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皛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边批:择交要决。)吾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舂于市。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之弟他少时非常敬重申公、穆生、白生等人,对他们也很礼貌周到穆生不喝酒,刘交每次设置酒宴时都常常为穆生另外准备味淡的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即位之后开始还仍然设甜酒,以后僦渐渐忘记准备了穆生因此返了回去,说:“可以离开这里了!甜酒不再准备说明楚王已经有怠慢的意思,再不离开这里楚国人将偠对我象犯人一样铁具钳颈游于市了啊!”回去就佯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和白生知道后硬把穆生拉了起来,说:“你难道就不念及楚え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在的楚王仅仅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礼,你为何值得这样!”穆生说道:“《易经》称'知几其神’几,是指事物細微的变动也是指吉凶祸福的预兆。君子能够见几而作不会只去等待事情的结果。楚元王之所以周到地礼待我们三人是为了存道,現在的楚王忽视了我们是忘道。对忘道之人怎么可以与之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拂衣什么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