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科幻作品是不是应该涉及什么是政治哲学学历史等很多方面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囸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彡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現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嘚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圍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娛。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處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複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蘭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渧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論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蔀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種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創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尛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個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嘚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箌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仂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納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囿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爾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莋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Φ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讀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囚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恏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樂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於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遊”;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來,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創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紸整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嘚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說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黃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尛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早在三十年代媄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尛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計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紟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昰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獸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說《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嘚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間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動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鈳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の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鈈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Φ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襲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著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頭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汢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嘚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時,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長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嘚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術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玳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惢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項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荿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陽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蝕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嶊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囚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嘚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嫼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茬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尛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昰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噵:“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囸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正式接受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嘚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箌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莋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現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澀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只要提出一个例子就够叻在某些集团里,今天正在强调政治或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理解最具体的人的关系以及那种称之为“我一您一我们“关系的关系顯而易见,这个“您“和“我们“’不过是对笛卡尔的“自我“的补充问题是笛卡尔的“自我“的缺陷能否根据这种补充而得到弥补;此外,重新回到更根本的开端或回到自然的开端是否有必要传统哲学是以友谊这个名称来理解现在称为“我一您一我们“关系的现象的。在与一个朋友谈话时我要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但哲学上的或科学上的分析不是同一位朋友谈话也就是说不是同此时此地单独的个囚谈话,而是同与这种分析有关的任何人谈话这种分析不可能是指它要代替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朋友,最多只能指出这种共同的生活或激起对于这种共同生活的愿望当谈论与我有亲密关系的某人时,我称他为我的“朋友“不能称他为“您“。在分析的或客观的讲话中適当地“谈论“必须在人类生活固有的“谈论“方式上受过基础训练,并把这种方式继续下来通过说“您“来取代“朋友“,我就是试圖在客观的谈话中去保存客观的谈话中不可能保存下来的东西把不可能具体化的东西使之具体化。我就是试图在“谈论“中去保存只能茬“说“中才可能实现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对现在被称之为“我一您一我们“关系的各种现象是不公平的,不切实际的也没有达到具体悝解的程度。在试图奠定一种真正的人类交流的基础的同时我却对此保持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态度。

    传统什么是政治哲学学的特征在柏拉图的《法律篇》中极其鲜明地呈现出来了这部作品是他的典型的政治著作。《法律篇》写的是古代一位来自雅典的外国人同一位克里特人和一位斯巴达人之间关于法律和一般政治事务的对话地点在克里特岛。对话一开始人们便得到这样的印象: 这位雅典人來到克里特岛为的是在当地研究最好的法律.如果好的东西与祖传的东西真是可以完全等同起来的话,那么希腊最好的法律就应该是希腊朂古老的法律这些法律也就是克里特的法律;但如果最早的祖先不是神、神的子孙或神的门徒,把好的与祖传的完全等同起来的说法也僦是不可靠的因此,克里特人相信他们的法律起源于宙斯宙斯又传给他的儿子米诺斯--克里特的立法者。《法律篇》一开始就表达了这個信念但它随后马上就显示出这个信念不过是依据荷马的一句持或克里持人所说的一句话,此外并没有更多的或更好的依据诗人的诚實是值得考虑的,克里特人之缺乏诚实也是人所共知的不管情况怎样,《法律篇》开篇伊始很快就把对话从克里特的和斯巴达的法律起源问题转移到这些法律的内在价值问题上。一部神授的法典--具有超人美德的莫伊所赐的法典应该无条件是好的。这位雅典人却从容不迫而又极为谨慎地去接触这个严肃的问题起初,他对克里特和斯巴达法典的原则不进行批评而是批评一个诗人,一个没有权势的人和┅个流亡者这些人早就赞扬过这个原则。接着这位哲学家还是不去抨击这些法典,而是抨击他的两个对话者对这些法典所提出的解释在援引允许在某些条件下提出这类批评的一项假定的克里特的和斯巴达的法律之前,他并没有一上来就对这些历史悠久的法典明确地提絀批评而在目前的对话中这些条件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根据他所援引的那项法律所有的人必须异口同声地称赞克里特的或斯巴达嘚法律,不允许任何人表示不同的异议因为这些法律是神赐的:只有年长的公民在没有年轻人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与他年纪相当的地方法官面前对这些被说成是神授的法律提出批评。对话到此读者才开始明白,这位雅典人到克里特来与其说是研究这里最好的法律,鈈如说是要向克里特引进新的真正好的法律和制度而这些法律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是出自雅典的。看来这位雅典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文明的子孙,已在从事一项使尚未文明化的社会文明化起来的冒险事业因此,他不免担心他的建议会令人憎恶这不仅因为他的建议昰一种革新而且首先在于这是外国的,是雅典的根深蒂固的旧谦和猜疑将由于他提出的劝告而激发出来。他是以某些克里特人和斯巴達人之间机构上可能产生的联系以及这些城邦的同性爱活动作为开场白开始提出他的明确的批评的。斯巴达人在保卫祖国中--确实并非为維护同性爱--奋起反抗并转向进攻:指责雅典人饮酒过度这样一来,这位雅典人就得到了一个建议引进雅典宴会制度的借口因为他是被迫去维护那个制度的,而且他这样做也就不再扮演一个从事文明化活动的哲学家的角色--一位哲学家就是一位慈善家--而是扮演爱国者的角色叻他以他的对话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同时在他们看来也是完全体面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见他试图向他们说明,如果在主持得很好的宴會上喝酒,甚至狂汰有助于节欲和保持适度的教育。有关酒的这次谈话构成了他的作品《法律篇》前两篇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在关於酒的谈话得出它的结论之后这位雅典人才转向开头的有关政治生活的问题,转向他的政治主题的真正开端的问题关于酒的这次谈话,看来好象是什么是政治哲学学的导言     为什么柏拉图要如此广泛地把关于酒的谈论作为他的政治与法律的对话的开端呢?艺术仩或文章上有什么必要这样做?在关于法律的谈话中对话者都是一些以其法律上的造诣、顺从的美德和忠于古老的法律而著称的年长的公社公民。这些入全面理解生活在法律控制之下和在有法律的地方生活意味着什么他们是法的精神的化身,是合法性和遵从法律的化身泹是如果出现不再是保护旧法律而是寻求最好的法律或引进新的、较好的法律的情况,他们的完善的美德就会变成一种缺陷他们的习惯囷权能使他们不能接受改革的建议。他们参加快酒并参加一种根据他们的古老的法律是被禁止的乐事的谈话这是雅典人诱使的。谈论饮酒会产生对酒的享受感、尤其因为饮酒是一种被禁止的乐事也许这种谈话使这两位老年的对话者回想起他们自己秘密享受酒的违法行为。因此谈论酒与真的汰酒所产生的作用是相似的,同样会使他们信口开河感到年轻、勇敢、大胆和乐于改革.他们不必真的饮酒,因為这会损害他们的判断力他们不得在行动上次酒,只能谈论饮酒     尽管这意味着饮酒可以培养人的胆量和勇气而不会培养温顾,但饮酒还是被认为是有助于培养人的温顺性格的现在让我们再考虑一下谈话中的另一位伙伴--雅典的哲学家’怀疑祖先的神圣性就意味著不求助于祖先而要去求助于自然,意味着超越整个人类的传统甚至超越人类的各个方面,还意味着学会把人类作为某种低下的东西加鉯蔑视或者说意味着脱离穴居。但由于离开穴居人们也就不再看到城邦,不再看到整个政治领域了如果哲学家要给以政治指导,他必须回到穴居从太阳的亮光中返回到影子的世界,他的感觉应是模糊的他的头脑也必然充满困惑。通过一次关于酒的谈话所产生的酒嘚享受感扩大了富有法律教养的年长的公民的眼界,却限制了哲学家的眼界但是,这种困惑、对政治观点的承认、对政治家语言的采鼡以及把人的优点与公民的优点或者说把智慧与遵从法律融合起来的成就看来是温顺的美德的最高尚的运用。因为饮酒教盲人趋于温顺而温顺却不是一种思想美德。柏拉图把哲学比作疯狂性这是清醒和温顺的对立面。思想不应该是温顺的而应该是无畏的甚至是无耻嘚。但温顺是控制哲学家讲话的一种美德     前面已经提到,这位来自雅典的异乡人前往克里特是为了使一个不文明的社会文明化而且出于善心,做了他所要做的事但是,善心难道不是在家乡就开始有的吗?难道他在家乡就没有更紧迫的责任吗?这位来自雅典的异乡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法律篇》是以“神“这个词开端的这是柏拉图以这种方式作为开端的对话集,而以“神“这个词作为结尾的柏拉图唯一的一部对话集则是《苏格拉底的辩辞》在《苏格拉底的辩辞》中,雅典的老哲学家苏格拉底驳斥了说他不虔诚和说他对雅典城邦所崇拜的神不相信的指责看来在哲学与承认域邦之神之间存在着冲突。在《法律篇》中一位老哲学家推荐了一项关于不信神的法律。这项法律使哲学与城邦之间的冲突不可能发生或者说它使哲学与城邦融合起来了。《法律篇》中的每个城邦居民所信奉的神其存茬是可以被证实的,而《苏格拉底的辩辞》中的者雅典哲学家(即苏格拉底)却被雅典城邦判处死罪他曾得到一个越狱的机会,但他拒绝了這个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他的拒绝不是基于诉诸一项没有’假如“和“但是“、要求绝对服从的命令,而是基于一种周密而慎重的考虑:茬当时的情况下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情况之一是苏格拉底的年事已高。我们不禁想要知道如果苏格拉底当时是三十岁或四-卜岁而不是七┿岁,他会如何作出决定另一个情况是栈不到一个适当的流亡地。他该逃到哪里去看来在附近的一些遵从法制的城邦或遥远的没有法淛的国家两者之间只有一种选择:在遵从法制的城邦,他的生活会是不堪忍受的因为他会被人作为逃犯来看待;在没有法制的国家,普遍的混乱也会给他的生活造成痛苦其实,这-“推理显然是不完善的因为在遥远的地方也有遵从法制的城邦,例如在经过周密考虑的談论中提到的克里特就是遵从法制的地方。我们有资格作出这样的推断:即如果苏格拉底逃出雅典他肯定会到克里特去的。《法律篇》告诉了我们:他到了克里特之后会在那里做些什么他会把雅典的祝福带给克里特,还会把雅典的法律、机构、宴会制度以及哲学引进克裏特(亚里士多德谈到柏拉图的《法律篇》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中的主角就是苏格拉底)。对死于雅典来说逃亡到克里特,生活在克里特是一种选择,但苏格拉底选择死于雅典苏格拉底宁愿为在雅典保护哲学而牺牲他的生命,不愿为保存自己的生命把哲学引进克里特洳果对雅典哲学未来的威胁不那么大,他可能会选择逃往克里特的他的选择是最高尚的政治选择。他的情况是不能用简单的、普通的或┅成不变的规律简单地加以概括的     在讲了这样长的故事之后,现在让我们回到柏拉图的《法律篇》的开端如果克里特的法律戓任何其它法律的创立者不是一个神,法律的产生者就应该是人--人类的立法者人类的立法机关有多种类型。在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和君主制度中立法机关具有不同的特征。立法机关是统治机关其特征取决于整个社会和政治制度,即政权法律产生于政权。因此什么昰政治哲学学的指导主题是政权而不是法律。认识了法律的派生的或不确定的特征政权就成为政治思想的指导主题。圣经中的许多话可鉯适当地转化为“法律’但却没有相应的话与“政权’相对应。  政权是制度是形式,并赋予社会以特征因此,政权是一种特定嘚生活方式是共同生活的形式,是社会的以及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决定性地依赖于某类人的优势,依赖于某类人對社会明显的控制政权指的是今天我们首先习惯于把它作为分裂的形式去看待的整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风格、道德風尚、社会形式、国家形式、政府形式和法的精种我们可以试图用政权这个术语把这个简单的和统一的思想明确表达如下:生活是一种矗接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动性;社会生活是只能由社会去追求的直接达到这种目标的能动性;为了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社会的全面的目标,僦必须以符合这一目标的方式把社会加以组织、整项和建设然而这也就是说当权者必须与这个目标协调一致。     有各式各样的政權每个政权都合蓄地或明确地提出一种主张--一种超越任何特定的社会范围的主张。因此这些主张是互相冲突的。各种主张相互冲突的政权也有各式各样因而是政权本身而不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偏见迫使我们想知道哪些政权好一些,而且哪个政权最后看起来是最好的政權传统的什么是政治哲学学就是由最好的政权这个问题所引导而进行研究的。      最好的政权的实现有赖于事物的聚集力和一致性而事物却具有互相脱离的自然倾向。例如哲学与政治权力的一致性的实现就取决于机会。人性在许多方面受到奴役一个人要达到囚性的完美境界几乎是个奇迹。人能对社会有什么指望?最好的政权印缺乏现实性而又优于一切事实上的政权,以其特殊方式而存在有咜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入有双重性以及人的存在是介乎动物与神之间的这个事实     最好的政权在概念上的实际意义,只有当人們考虑到“好公民“这个不明确的术语时才极为明确地显示出来关于好公民,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在较为流传的《雅典法规》中,他提出好公民就是能很好地服务于国家而根本不考虑政权变化的入简言之,好公民就是爱国的公民一个把忠诚全部献給了自己祖国的人。但在流传得不太广泛的《政治学》中亚里土多德又说不存在不附条件的好公民,因为好公民捐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政权在希特勒德国的一个好公民在别处就会是个环公民。好公民与政权是有联系的而好人则不必有这种联系。好人的意义在任何时候囷任何地方都是同样的好人与好公民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即在最好的政权的情况下才是完全等同的因为只有在最好的政权下,政权的善与人的善才能等同起来这种善就是美德。总的说来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只要具有爱国主义就足够了的见解提出了怀疑。从愛国者的观点出发祖国比任何政权上的差异都更重要;从爱国者的观点出发,凡是不忠于祖国而忠于任何其它政权的人如果不是叛徒,也是个有偏见的人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实际上是说,有偏见的人比爱国者看得要深一些但只有一种有偏见的人优于爱国者,这就是坚決维护美德的人人们可以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表述如下:只有爱国主义是不够的,如同溺爱孩子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而不是壞孩子会高兴些一样二者的道理是相同的。母亲热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是她自己的。她爱属于她自己的东西但她也爱善。在法律嘚统治下一切人类的爱就是爱自己的东西相爱善这两方面的爱,因此在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种紧张状态,一种可能导致某种破裂的紧張状态即使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破裂。爱自己的东西与爱善之间的关系在祖国与政权的关系中找到了它的政治表达方式在传统的形而仩学的语言中,祖国或国家是内容政权是形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就地位而言,形式比内容要高些人们可以把这个观点称之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实际意义是善比自己的东西具有高一些的地位,或者说最好的政权比祖国应受到高一些的重视。根据这种观点推論与犹太人的这种关系相应的对等物,可以被认为是犹太致的经文与以色列的关系     传统的什么是政治哲学学今天极普遍地面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意见的提出既不需要创造力也不需要智力也不是由有学问的人提出的。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是:(1)传统嘚什么是政治哲学学是反民主的因而是坏的;(2)传统的什么是政治哲学学是建立在传统的自然哲学的基础上的,或是建立在传统的宇宙论嘚基础上的而这种基础已被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证明是不可靠的。     先谈谈传统哲学家对民主的态度我们不能根据“传统哲学镓是好的“、“民主也是好的“这个前提就去证实“传统哲学家是好的民主主义者“的结论。同时否认传统哲学家排斥民主政治并把它看作是劣等的政治制度,也是愚蠢的他们对民主政治的好处并不是视而不见的。柏拉图把对民主政治最严厉的批判写在他的第八部作品《理想国》中但恰恰在这本书里,柏拉图通过把他的政权的排列与赫西奥德的世界年代的排列相协调明确了民主政治在极为重要的方媔与赫西奥德的黄金时代的最好的政权是相对应的。民主的原则是自由一切人类型态都可以在民主政治中得以自由发展,最好的人类型態尤其是如此苏格拉底确实是被民主政治杀害的,但校杀害时已七十岁允许他活了七十年的长寿。在反民主的斯巴达城邦苏格拉底茬幼年就可能被遗弃而让他死去,但柏拉图却没有把这种考虑看作是决定性的因为他所关心的不仅是哲学上的可能性,而且同样关心对穩健的政治进程可能是相宜的一种稳定的政治制度并认为这种制度必须建立在古老家族的优势上。传统哲学家比较普遍地排斥民主因為他们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以及社会生活的目的不是自由而是美德。把自由作为一种目的在意义上是不明确的因为这意味着对邪恶与善良都是自由的。正常地形成美德只能通过教育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父母和儿童都有空闲。而空阔则需要一定的财富尤其需要使财富的获得或管理能与空闲和谐共存。谈到财富亚里士多德观察到,恰巧总是富有的人占少数而穷人占多數由于大自然的E乏,这种奇特的巧合情况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因为穷人是永远也不会不存在于大地之上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囻主政治或多数人统治就是由未受过教育的人来管理,因此没有一个有理智的人会甘愿在这样的一个政府之下生活.这个传统的论点可能是有说服力的,如果人们需要教育以便获得对于美德的牢固信念绝非偶然的是,正如让·雅克·卢核教导的,人为了正直地生活所需要嘚一切知识都是由良心和保持纯朴的心灵提供的,而不是由别人提供的.人充分具备过美好生活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同一个盧梭却不得不提出一项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在经济上负担得起的教育计划。总的来看民主政权应由受过教育的人来治理的观点已经盛行,洏且只有通过推行普及教育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普及教育要以富裕的经济取代瞪乏的经济为先决条件,而富裕的经济又必须首先把技術从道义的和政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就我们的观点和传统哲学家的观点而言,基本分歧不在于道德原则也不在于对正义的理解。我们--甚至同我们共存的共产党人--也认为对平等的人应给以平等的待遇而对不同贡献的人则应给以不同的待遇。传统哲学家和我们之间关于民主政治的分歧主要在对技术效能所作的不同估价上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传统哲学家的观点已被驳倒了。他们作出的关于把技术和艺术从道義和政治控制下解放出来会导致灾难或人的非入化的暗示性预言并未被驳倒     我们至今还不能说民主政治已经找到一项解决教育問题的方案。首先今天所谓的教育只能说是指导和训练,往往并不是指在性格培养方面的教育本身其次,还存在一种把好人与好汉、哃伙及受大家欢迎的人等同起来的非常危险的倾向其危险程度同到底打算把性格培养到什么程度一样大,也就是说存在着过于强调社會美德的一部分,并相应地忽视那些在私人生活中或与外界隔绝情况下成熟--即使不是处于繁荣状态--起来的美德通过教育入在友好精神中互相合作,人们并没有教育出非遵奉主义者也就是说还没有教育出准备独自站起来奋斗的“强健的个人主义者“。民主还没有找到一种辦法抵制卑躬屈膝的遵奉主义及其所鼓励的对私人生活日益加剧的侵犯一个从另一星球上往’下看我们的人,可能发现当人们专心考慮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国内问题和政治自由问题时,民主与共产主义的分歧并不如看上去那样大尽管只有少数轻率的或不负责任的人在结論性的分析中才会说这种分歧是微不足道的。民主意识这些危险达到什么程度它也会通过回到古典的教育概念上,意识自身不得不思考提高其水乎及其可能性到什么程度古典的教育永远不能被看作是大众教育,而只能被看作是一些根据天资符合这种教育要求的人的较高級教育或最高级教育;如果把这种教育称之为皇家教育也可能估计低  即使承认对传统的什么是政治哲学学还不能从道义上或政治上提出正确的反对意见,难道什么是政治哲学学和过了时的宇宙论就不发生密切联系吗难道不正是人性这个问题指向整体性质的问题,因洏也就指向这样的或那样的宇宙论吗?不论现代自然科学可以具有何种意义也是不能影响我们对人的人性的理解的。.从整体去了解人就意味着现代自然科学根据非人的标准去理解人但按照这种看法,人作为人就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了传统的什么是政治哲学学是以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入的。这种观察方法是苏格拉底创始的但苏格拉底决不专注于特定的宇宙论,以致他的知识是关于无知的知识无知的知识並非是无知的,它是关于真理的以及关于整体的具有不可捉模特征的知识苏格拉底就是根据整体的神秘特征去观察入的。因此他认为峩们对人作为人的处境的终极原因的了解,不如我们对人作为人的状况本身熟悉我们还可以说,苏格拉底是根据不变的理念即从基本嘚和永久性的问题出发去观察人的。明确表达人的状况意味着表达人对整体的开放性理解人的状况,包括寻求宇宙论而不是寻求一种解決宇宙论问题的方案这就是传统什么是政治哲学学的基础。

  明确表达宇宙论的问题意味着回答什么是哲学或医学家是怎样的人的问題柏拉图有意不把这个问题的主题的讨论交给苏格拉底,而是把它交给一位来自伊利亚的外国人但即使这位来自伊利亚的外国人也没囿直截了当地去讨论哲学家是怎样的人的问题。他只明确地讨论了容易被误解为哲学家的两种人:诡辩家和政治家通过对诡辩法(就其最高和最低意义而言)和政治家的才能这两方面的理解,人们就会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寻求的是关于整体的知识。整体即部分的总合整体總是不让我抓得住,但我们理解部分拥有关于部分的不完全的知识。这种知识带有一种从未被战胜过的十分重要的二元论的特征在两極中的一极,我们发现丁具有一致性的知识:首先是在算术方面同时也存在于数学的其它分支以及派生地存在于整个丰富的艺术和工艺領域。在相对的另一极我们则发现了具有复杂性的知识,尤其是目的多向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最高形式就是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艺术。正昰由于这个原因后一种具有复杂性的知识沈于前一种具有一致性的知识。人类生活目的的知识构成人类生活完整的或所有的知识因而吔就是整体的知识。人的目的的知识包含着人的灵魂知识而人的灵魂是向整体开放的唯一的整体的一部分,因而比任何东西都更近于整體但这种知识--在最高意义上的政治艺术--并不是整体的知识。看来整体的知识必须以某种形式把最高意义上的政治知识与具有一致性的知識结合起来但这种结合并非是我们所能支配的。因此人们常常不得不通过把一致强加给现象,把同一的知识或一致性或关于目的的知識绝对化以便攻克这个难题。入们还经常受到两种对立的险力的引诱和欺骗: 由数学及与数学近似的事物引起的关于有效性的魅力鉯及通过对人的灵魂及其经验的反省而形成的谦卑敬畏的随力。哲学的特征就是拒绝--尽管是温柔的但却是坚定的--向任何一种憋力屈服哲學是勇敢与温顺相配合的最高形式。尽管它是尊贵的或崇高的但当人们把它的成就与它的目的加以对照时,看来可能好象(古希腊的暴君並在死后堕入地狱的)西西弗斯或丑陋的东西一样然而,哲学肯定是由(爱神)厄洛斯陪伴而来的并且也是由厄洛斯使之延续下来和提高了嘚,同时由于自然的恩赐,它是富有魅力的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政治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