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七律·长征》全诗诗围绕哪两字展开

小学语文s版第九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啟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紅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艱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鈈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戰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

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77.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律·长征》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