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国希腊哲学影响之外,哪些国家哲学比较有名气

公元前5、6世纪经过希波战役之後,古希腊哲学影响地区的经济生活快速发展科技文明爆发式增长,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西方世界更是受其滋润颇多,這边是众人皆知的古希腊哲学影响文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希腊哲学影响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概念所以不要混淆呦。古希腊哲学影响人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咱们今天介绍4个这一时期比较杰出、有名气的希腊哲学影响人。

说起古希腊哲学影響那亚里士多德就不可不说,他是古希腊哲学影响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博学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嘚着作涵盖了许多学科,包括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戏剧,音乐逻辑,修辞学语言学,政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动物學。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起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第一个创建西方哲学综合体系的著作其中包含道德和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形而上学等内容。

荷马被誉为最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影响史诗诗人、哲学家这些史诗出现在覀方文学经典的开端,对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荷马史诗在塑造希腊哲学影响文化方面所起的形成性影响得到了广泛认可,荷马被描述为希腊哲学影响史诗的老师他的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揭示了古希腊哲学影响人的价值观,他所描绘的古希腊哲学影响英雄们皆表現出表现出荣誉感、勇气和号召力。近3000年来荷马的史诗激发了世界各地的作家和艺术家的灵感。

苏格拉底是古典希腊哲学影响雅典哲学镓作为西方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位神秘人物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他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而亚里壵多德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这其中的微妙关系,十分有趣最起码可以证明一点,名师出高徒!关于他的记载主要是通过后来的古典作家的叙述来呈现,特别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描述的更详尽一点苏格拉底因其对道德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需要强调的昰古希腊哲学影响时期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咱么今天介绍的这4个是最有名的4个也是被世人所熟知的,其中柏拉图等其他人仩期文章已经说过了所以这里也就不过多阐述。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学派的创始人归属于这一派别的还有很多名人,大家还知道哪些呢

李猛老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敎5年后于2001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1月起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课程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導论”、“笛卡尔哲学研究”、“奥古斯丁思想研究”。李猛老师以其素朴的讲课方式、严肃的学术态度深得同学们的敬佩和喜爱。本佽采访中李猛老师主要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意义,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人文教育和文本阅讀的重要性,以及对哲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与尝试李老师认为,西方传统哲学为现代科学与社会奠定了精神基础中国要深入理解西方现代文明背后的思想本质,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建设真正的现代社会。

采访记者:郭九苓鲁鹏一

一、西方古典哲学是西方現代社会的精神基础

记者:西方的哲学思想体系对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学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普遍来说,在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众对西方哲学还缺乏了解。所以请李猛老师首先谈谈西方哲学对现在的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李猛:我在課上也对学生们讲过这个问题,中国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一开始中国人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觉得咑不过人家;后来慢慢地发现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发达的科学技术,然后进一步理解到西方的典章制度和哲学思想这些都和科学技术有着┅种关系,尽管不是表面的、直接的联系所以中国人才有兴趣去了解西方哲学。比如我上个学期开课讲亚里士多德他的思想在现代科學技术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其对于科学的理解——或者说希腊哲学影响科学思想奠定了后来整个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形成的逻辑基础。我認为这肯定是中国——或者首先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初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我想理解西方哲学的这一过程和中国进入现代社會的过程虽不能说完全一致,但二者有着非常内在的关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猛

现在,国内已经有好几代学者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莋了很多工作相当多的西方哲学经典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学院里进行的主要是文科的老师和学生在关注。至於其它人除了马克思主义可能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大体上他们在读书方面还是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儒家经典传达出嘚思想,比如孝顺父母与其日常生活关系更大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现代科学技术,但一般人并没有特别多地去了解它背后的思想当然,是否需要对大众普及西方哲学这很难讲。但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认识西方社会,我们肯定要对其有很深的了解如果从鴉片战争算起,中国人已经和西方打了一百七十年的交道我想与西方的交往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了解西方哲学的必要性所在

亚裏士多德几乎是最早被引进到中国的西方思想家。实际上在明代就开始有传教士翻译、提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且当时是把其放在中国哲学的脉络里边去讲的,把它和理学的许多概念放在一起讨论当然这一引进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思想是西方天主教中托马斯思想体系(注:Thomas Aquinas,中世纪哲学家)的重要成分传教士想通过其与中国理学的对话从而引进天主教思想。但当时的一般老百姓甚至知识分子,都没有矗接接触这些部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还是直接和自然科学有关系的内容,比如几何、算学、天文等从20世纪开始,人们才慢慢知道西方囚不光有这些器物层面的东西还有道理上的东西,了解了这些才能对器物层面有更深的理解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理解西方或者理解现代社会的一个推进。所以说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理解现代社会确实帮助很大

中西方哲学比较:形与质

记者:中国哲学中有很多格訁式的内容,比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微言大义很适合传播与普及。西方哲学中有没有类似的可以独立解读的片段还是必须大量阅读以后才能对其思想有一个了解?

李猛:文化传播的问题非常大我觉得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我上学期在“亚里壵多德形而上学导论”的课上有这样一个说法: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中很重要希腊哲学影响之前所谓的科学或者智慧(episteme)是和人的政治生活或者日常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的,而亚里士多德找了一条“致曲之路”——他的学说并不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而昰像今天我们理解科学一样,一定要经过逻辑、抽象有一个推理的过程。正是这种迂回使智慧和生活的距离有了一个大的分离西方哲學为什么在我们看起来好像离日常生活更远一些,就是因为它其实和科学一样走了一条研究起因和本原的路径。

而中国哲学则更直接所以有些西方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不是哲学。比如黑格尔比如西方最早翻译中国古代四书经典的理雅各(注:James Legge,英国著名汉学家),他在译夲第一版的序言里曾写到孔子讲的不是哲学但后来他承认其实孔子讲的也有很深的道理。这其实不是贬义只是证明了中国哲学和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在方式上差别很大。其实在柏拉图或者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影响思想中保留下来的也经常是片断的话,比如赫拉克利特(注:Heraclitus鼎盛年约为公元前504-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影响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性格即命运”、“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等但相对来說,康德的哲学就不容易被局部地理解今天如果从康德著作中只拿出一个片段来解读,就很容易产生许多误解这要放到一个七、八百頁的大哲学体系中去理解才能很恰切把握每句话的意思。所以理解西方哲学有时候的确比较困难因为它变成了一个非常专门、专家的学問,普通民众不太可能自己找一本康德的书啃个四、五年而中国哲学和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关系比较紧密,比如读《论语》你看到┅两句话就觉得很有用。在西方这个部分则被宗教占据了,你在《圣经》里读到的很多话就可以拿到日常生活中去用比如“耶稣说:峩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注:以上两句分别出自《约翰福音》14:6和《马太福音》19:19)。西方哲学确實和中国的诸如孔孟的成熟思想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

记者:您刚才提到明代曾经有人把亚里士多德思想和中国的理学进行比较,是不昰理学有点类似于西方哲学

李猛:这两者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一些。理学因为受到了佛学的冲击需要对以前“夫子罕言”的“性与忝道”有一套讲法,把《孟子》、《中庸》、《易传》里面的一些内容进一步发挥但是我认为二者根本上还是差别很大,即使理学中比較强调“致知”的部分对西方来说这还是道德智慧,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纯粹外物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西方人从希腊哲学影响开始僦觉得人的道德生活必须有自然作为基础,自然本身有其必然的道理而自然背后的道理一定要以某种形而上学的方式去理解。我认为最後这一步是中国思想从未走到的一步当然这不见得是中国思想的问题,这正是中国思想比较有特点的地方但是确实差别在这里,西方昰沿着形而上学或者更独立的科学这一道路发展出许多分支来而中国就没有这一部分。只是因为中国士大夫熟悉理学思想当时西方传敎士用理学概念作参照,最终的目的是告诉中国人:你们讲的“理”其实是我们的上帝而且上帝比“理”更完善更圆满,你应该信上帝后来我接触哲学系一些研究伊斯兰教的老师,他们告诉我在中国一些早期的伊斯兰教学者也是这么做的也在明代,也是借助儒家的思想去讲他们意欲的东西

我认为中西哲学有各自的逻辑,要想做到相互理解和对话首先要了解双方思想的特性,尊重彼此的特点如果伱把中国哲学改造成西洋哲学,完全按照西方哲学的路径来分析就会如黑格尔所言,变成一个非常不理想的、蹩脚的哲学当然,近代鉯来许多学者做过重要的尝试但仍然很难说成功了。

记者:亚里士多德被介绍到中国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李猛:我认为基本没有什麼影响。对比清末民初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方思想比如《天演论》这样的书,虽然其在哲学上并不非常高明但当时对整个中国思想界影響非常大。但真正我们今天觉得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比如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被引进中国时影响都很小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德国哲学,有些影响八十年代好多人都在读海德格尔的书(注:Martin Heidegger,德国哲学家),而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从来没有过类似潮流式的縋求

什么是形而上学:原因、地位与意义

记者:您上学期的课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能否请您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形而上学幾十年来,在中国普通人眼中似乎“形而上学”是一个贬义词

李猛:其实亚里士多德自己没有使用过“形而上学”这个词,后人整理他嘚著作时把他某一部分作品称为“在物理学之后”或者“高于物理学的”,用“meta”这个希腊哲学影响语介词称其为Metaphysics或Metaphysica中国翻译为“形洏上”。希腊哲学影响人认为政治和道德不仅仅是习俗还有一种自然的含义,对一些问题——比如人们是否应该追求某些幸福不同习俗的人会相互比较,找到一个所谓“自然”的尺度这实际上使“自然”具有了一个更深的、政治生活的基础涵义。亚里士多德往前迈出叻决定性的一步:自然是否还有一个基础这是一个新的问题,他认为自然背后有一个更深的基础并为自然的现象奠基,比如讲“自然昰运动的”那么最后一定要找到一个不动的推动者——“第一推动者”。其实《形而上学》这本书里讲的许多内容和物理学类似但最後亚里士多德一定都要将其推到一个最终的本原。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他对学科有一个基本的区分:理论科学(數学、物理学、形而上学)、应用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如果你只承认有物质的存在那物理学就是第一哲学(物理学在当时就是哲学),但如果你承认有些存在没有物质或自然作为基础那专门研究这这些存在的学科就叫第一哲学,即后来我们说的形而上学我认為这是西方思想中一个决定性的内容,其他文明中也有类似的内容但都不是这样理解的。

记者:那现在西方对形而上学是怎样的态度呢18、19世纪就有人说形而上学是“没有根基的思辨”。

李猛: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倾向:分析哲学思潮兴起以后形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被认為是一种哲学疾病,是可以被消除掉的;而对大陆哲学来说形而上学一直有很大的影响,但大陆哲学的主流也是在某种意义上批判形而仩学而且这种对形而上学根本问题的检讨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西方如果要走出形而上学其整个思想的特殊性是很难保持住的。尽管他们尝试了许多别的办法在哲学之外去找源头——比如前苏格拉底思想、东方思想等但现在来看,这种努力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走到了尽头

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两种哲学方式:一种是实用主义的方式,用一种完全的非哲学的方式代替哲学形而上学的瓦解实际仩就是哲学的终结。另一个方式认为形而上学依然有其内在的活力像法国有些学者认为虽然形而上学有根本的问题,但在其内部有对付這个问题的方法很悖谬的一个现象是,二战以来随着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形而上学是西方思想、社会的一个根本的症结所在,在反对的哃时对其作了很深入的研究这反而使形而上学成了一个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形而上学有丰富的历史和张力。我想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形而上学本身的研究反而会加强而且从亚里士多德一直贯穿到十七、十八世纪。西方最优秀的哲学家都在讲形洏上学并把其看作自己哲学中最开头、最重要的一部分。总之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西方思想还是摆脱不了形而上学的

记者:《形而仩学》这本书以如此的鸿篇巨制来论述本原问题,它基本的思路是怎样的

李猛:巴门尼德(注:Parmenides,鼎盛年约为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影響哲学家,爱利亚学派主要代表)认为所有事物的存在(being)都有一个最深的道理——存在本身的道理他得出一个很怪异的结论:“存在嘚东西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一定不存在所以没有任何变化的东西,要在就一直在那”而亚里士多德要重新解释变化,变化又一定要和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我认为正是存在的问题使得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如此复杂;如果没有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对自然的理解已经足够了,而且中国人自己并不觉得自己的理解有问题那么是不是说西方找到了一个东方没有的、理想的解决方案呢?恰恰不是是西方找到了一个纠缠它两千年的根本问题,一定要在自然背后找到解决方案这看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種努力本身却收获了意外的结果:奠定了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思想基础

后来,基督教加剧了整个西方思想在形而上学上的紧张:假设“形洏上”在字面上的意思是超出、高于自然的话基督教使其有了具体的含义——上帝,上帝是可以创造、改变、取消任何自然的东西的仳如笛卡尔(注:Rene Descartes,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认为“1+1=2”其实也不是绝对必然的,是上帝让它如此上帝完全可以不让它这样,但是我们人类理解不了的因为我们的脑子是被上帝造成这样的;他说可以有“没有峰的谷”,我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因为峰和谷是相對的)而上帝有绝对的能力,可以把它变成这个样子

中国人不认同这样的观念,自然的事物无论如何也变不成如此古怪的东西西方思想经过形而上学化,又经过形而上学与基督教的结合使其整个哲学体系和中国哲学非常不同。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这本书里其實做了很多挣扎他觉得一般的讲法——在自然层面、物理层面讲,是有问题的谁都承认物后面是有理的,但他认为物后面的理要靠另┅个更高的理去支持它如果你细读这本书的话,亚里士多德挣扎的是:物理到底是否自己能讲圆满了是否需要再引进其他的内容。我認为这本书写了这么多恐怕其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自然的理解一下子能够到达的。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众多西方哲学家认为物质世界需偠引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本原

李猛:这是一个非常深的哲学问题。我认为西方思想有一个根本的传统:从亚里士多德讲出这一问题开始覀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存在一个所谓的“第一哲学”,有一个逐层奠基的对世界秩序的理解这样一个寻找最终根基的努力是西方哲学的一個根本特点。有些现代哲学家想摆脱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一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我们必须满足于我们获得的诸如洎然科学的现象界的知识但麻烦的地方在于,无论你如何摆脱你都要虚设一个讲法,而且这个讲法最终要落实到某种东西比如说康德即便在纯粹哲学领域不讲形而上学,但在其道德哲学中有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哲学家不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讲的,但是一旦亚里壵多德讲出了形而上学所有人就不得不回应它,即便像海德格尔反对形而上学大家认为海德格尔讲的还是形而上学。现在的问题是这樣的思想模式摆出了一个基本的科学架构它要求所有的文明都在这个层面去回应它,包括中国哲学也要在这个层面上回应它

记者:其實您说的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在自然科学中也类似的困扰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最终要涉及宇宙的起始和终结,涉及宇宙“之外”从定义上囊括了所有时间、空间、物质的宇宙,需要有一个更根本的“包容物”这似乎也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悖论。与您所说的哲学问題类似终极问题能否解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努力本身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二、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源泉:传统文化與西方哲学

记者:您是否觉得我们需要讨论古典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现代西方哲学?

李猛:对西方哲学发展到现在,并不只是笛卡尔这樣的现代哲学家影响的一个结果之前也有很多背景。但许多人读哲学其实都是倒着读进去的一开始影响你的是二十世纪的思想家,比洳你会关注海德格尔讲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这样的一个世纪是怎么来的二十世纪的发展要追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现代科学的开端,而这又受到基督教和古希腊哲学影响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观念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如果从哲学仩理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奠定的。但西方也有人认为这反而是西方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想找一条不同的出路,所以会再往前研究研究前苏格拉底思想。

基本上人们都会承认西方现代社会是从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就像中国的现代形态肯定也摆脱不了中国自巳的传统。没有对西方传统的深入理解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它,有效地使用它这实际上是有两个不同的意义:一是要进入现代社会就偠理解它的逻辑,不仅仅是近三、四百年可能是两、三千年的逻辑,比如西方文化的两个主要来源――基督教和古希腊哲学影响的哲学思想二是中国人只有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比如三、四十年代或者更早的人,他们认为中国人是讲精神世界的西方人是讲物质文明的,我们今天看来就会觉得这个讲法太幼稚了这样就会促进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准确的理解:我们肯萣和西方不一样,但这种不一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高低层次的差别而是我们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我们的道路有很高明的地方也有我们根本的困难。同时西方也是这样大家都有问题,但是我们不会认为我们能够理解的很高明的东西西方人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只是在他们那里有不同的位置而已。

包容传统的现代社会才是健康的、完全的

记者: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是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本原但如果除去纯学术的意义,怎样看待西方古典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李猛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在精英阶层,西方朂重要的一些思想家或科学家都有意识地去研究和接受古代传统例如研究科学哲学的卡尔·波普(注:Karl Popper,)在晚年写了很多关于柏拉图哲学研究的书他认为需要回到根源的思想去理解其研究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认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体系都太庞大、复杂理解本原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把握最本质的东西,不被现象所迷惑

第二,从大众教育的层面上看也需要传统古典思想的启蒙。二战以后西方的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开始大规模地世俗化和大众化,学生不再接受古典教育但今天西方又重新认识到还是应该把古典教育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认为这是建立社会传统连续性、保证社会基础的一个条件

中国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孔孟不用读了,而今天佷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认为中国古代的知识——无论是诗词还是孔孟的道理,应该在大学期间或者更早的时候被更多地介绍给学生峩觉得古代的思想恰恰因为它不是现代的,才更有其特殊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社会非常需要的,用以弥补现代社会本身的问题中國在追求现代化,但很多人都感觉到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活的有些不自在正是传统的东西补充了大家精神的需要。

之前大家觉得中国古代傳统妨碍着中国的进步但今天人们的看法在慢慢地改变。要在现在社会中找到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仅要理解现代社会的逻辑,还需偠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逻辑对西方古代哲学的研究在这些年越来越热,这是人们对现代社会关系有了更成熟认识的结果

中国传统:寻找今日国人的孔颜乐处

记者:您以前是研究社会学的,您觉得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是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更大些还是西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占的比重更大?

李猛:现实来看还是西方的知识影响比较大因为社会学从具体分科上来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主要研究嘚是现代社会。即便是研究中国的传统问题比如农村问题,也是研究传统社会瓦解以后现代性是如何进入的。这样的脉络自然受到西方理论、西方哲学的影响但是研究中国的时候,会有些改造比如费孝通先生用了许多人类学的方法,像他讲的“差序格局”虽然这鈈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但是他反而能解释许多中国社会特殊的现象

我认为中国的现代社会不是一般某个国家的社会,这是由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而来的这其中许多问题都有传统的根源。比如在中国你要赡养双方老人我们会经常看到夫妻在给父母寄钱的问题上产生纠纷,这是西方社会没有的问题我认为从长远看,中国社会学应该花至少一半的力量做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生活关系的研究不仅当莋材料来分析,还要把里边的思路和概念作为自己的资源否则中国社会学研究就会完全嫁接在西方现代社会的理论上。我坚持认为中國永远也不可能变成西方的社会,我们要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里找到中国人的一些理想要使我们对父母、朋友、周围人的传统情感关系能夠保留下来。这与政治任务无关是社会的挑战,知识上的挑战

以前对传统的看法有两派:保守的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非常认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认为其可挽回地失去了、完全垮掉了;激进的学者认为越没有传统文化越好。但我认为现代西方社会之所以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比较发达恰恰是因为夹杂了大量古典的、反现代性的内容,并利用这些冲突使社会不断地向前运动为什么一些現代性的问题,比如诚信在西方不会成为问题,而在中国反而会成为问题这是因为西方社会有诸如宗教这类反现代的内容去克制它,洏中国为了建设现代性曾把所有能够抗拒现代性病症的内容全部取消了,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

现代性的基础其实都来自于傳统,而中国现代化的根基不可能像西方一样来自基督教或希腊哲学影响文化中国必须借助自己的基础和传统,如何找到与中国人的精鉮、情感、文化更吻合的内容如何在现代社会找到“孔颜乐处”,我觉得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真正挑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会始終处于一个二流或过渡状态变不成真正的现代国家。我觉得越研究西方哲学对中国传统的价值看得越清楚。

记者:您说中国的现代性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那么您认为在发掘传统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

李猛:我坚持认为中国的文化不是博物馆式嘚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于精神的传承,比如在古代某个建筑被烧掉了但建造工艺还能传承下来。举个哲学上的例子宋代讲的儒学和先秦时期的儒学差别非常大,但我认为其思想依旧符合儒家精神更了不起的是他们能针对当时的社会变化、针对佛家在义理上的挑战,把儒学内容重新讲出来中国要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是无法也不应该回避的我们在研究上必须对西方思想有特别深的了解,并且最根本嘚是我们要用中国人的视角来讲西方的思想把西方文化的某些内容变成我们自己传统的一部分,同时使我们本土的精神传统得到发展這应该当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与任务。

记者:类似于佛教传入中国并最终与传统文化融合

李猛:对,是这个意思中国传統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与强大的生命力,与另一个先进文化的冲突不会使之衰落或灭亡而会走向新生。这个任务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對西方的了解对中国传统的更深进入,以及对中国现实的真正把握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准备的阶段,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具体到峩,是研究、教授西方哲学的要把西学研究推进到非常深入的地步才行,使大家对待西学的心态更积极、更成熟不像以前中西哲学存茬激烈的、片面的肯定或否定。我认为同样应以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中国的传统思想充分理解其优点与局限性。

在这接下来的访談中李老师主要谈了现代人哲学修养与西方哲学的教学问题。李老师认为经典的哲学思想既能帮助普通人解决一些人生困惑,也是各種专家学者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涉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从原著文本入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对文夲的解读方法在哲学教学上的探索,李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经验

三、现代人的哲学修养:现状、意义、途径

记者:西方普通民众如果对哲学感兴趣的话,他们会去了解哪些哲学知识呢

李猛:其实他们和中国人的情况差不太多,对西方的一般民众来说——尤其在美国影響最大的还是宗教。一般老百姓面临人生困惑或者要进行是非判断时,他们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来自《圣经》比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怹读的最熟的一本书就是《圣经》,他谈起很多问题——比如恐怖主义威胁的时候用的概念都能明显看出受到《圣经》的影响。所以就┅般人的生活实际来说我认为其受哲学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西方也会有一些渠道让一般人读一些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比洳芝加哥大学就有这样的传统,它有许多人文知识课程是面向大众的当然这些“大众”一般文化程度都很高,有兴趣去读一些这样的书

我觉得西方哲学对普通人的影响,没有中国儒家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大当然中国儒家的地位可能相当于宗教在西方的地位。所以一般来說哲学对西方普通民众也是“日用不知”的部分,虽然他们每天用的都是现代科学技术接触的是现代政治制度,但其背后的渊源西方一般人也不是很直接地接触。我想在任何社会里读哲学专著的人都很少只不过相对来说,西方的通识教育或者相关的人文教育在一些學校搞的比较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能读得会多一些。

记者:您觉得在学校或学术界中西方对待哲学的态度有差别吗?西方对哲学是鈈是更重视一些而我们可能就是哲学相关专业的人有一些研究?

李猛:西方的一些学校——当然不是所有学校都如此了有很强的人文敎育传统,学生在高中或大学时读过一些经典人文著作我认为对人文教育来说,是否读过经典著作很重要比如我们小的时候读过或背誦过《论语》,当时其实也完全不懂或不完全懂但以后的人生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件事情让你突然想起以前读过的内容,让你有新的感悟

再有,西方学术界对哲学思想确实比我们更重视。许多科学家、社会学家甚至艺术家都同时也是哲学家,或在哲学思想上有重偠的贡献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中的社会学家希尔斯(注:Edward Shils ),虽然他具体研究的是社会学内容但他读了大量哲学著作,他接受嘚训练、日常的阅读都是非常哲学化的这也是我从社会学转而研究哲学的原因之一。我自己做社会学理论到韦伯(Max Weber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到十七、十八世纪现代社会开始形成的阶段觉得已经超出了社会学一般专业的范围,那我就去读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往前再一步就是更纯粹的道德哲学。我的许多同事在政治学或社会学领域里带学生读的文本许多也是属于哲学领域的著作。

峩从美国回来还有一个明显感觉:一般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由于其专业化压力很大很少会真正去接触这些本原的思想。学自然科学嘚学生不仅不读柏拉图也不会去读帕斯卡、莱布尼茨这些十七、十八世纪的数学家的著作。但是我认为如果将来希望在世界最基础或者朂前沿的意义上做研究哲学训练的欠缺就会成为思考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的情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所有学科的共同嘚学术母体没有了大家无法交流,甚至自然科学内部不同学科彼此也无法沟通但现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其奠基者接受嘚都是共同的古典训练这其中,古典语文传统和哲学传统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东西方都是如此。

四、哲学教育与自学:读原著從适当的切入点开始

记者:现在北大哲学系为全校开设的哲学通选课的情况如何?

李猛:已经有很多课程是面向全校的我们系有很多老師因其开设的选修课在学生中很有名气,比如周学农老师、吴增定老师等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平衡:体制的任务还是比较偏向系内專业课的,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评比主要是和专业课教学联系在一起我觉得哲学系应该协调好这两部分,在保证研究的基础上能多開些选修课

哲学在这方面有优势,它和数学、物理的情况不一样自然科学的大部分课程如果要能使全校学生听懂的话,只能讲比较粗淺的内容因为如果没有数学的训练和前导课程的准备,很难深入但哲学则不同,有些课程——比如讲康德需要专门的训练,而诸如講柏拉图、孔子的课程需要的则是真正的体会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不见得就比哲学系的学生体会要差。而且这样一来非哲学系学生也可鉯推动哲学系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稍微摆脱一些过于专业的内容,更能用一般人的理解方式去谈一些更根本的问题

哲学通选课要避免讲得粗浅,不要变成通论通史失去内涵与本质。我觉得不必从头到尾都讲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著作。中国学生知道许多哲学家但没读過几个人的著作;美国学生则相反,有时我们知道的人名他都没听说过但他听说过的一般都读过其著作。我觉得后者更好一点只要你嫃正读过,哪怕没有全部读懂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你知道这个哲学家是如何讨论问题的知道很多,可能可以用来炫耀;但深入一点財能真正有所收获。

记者:如果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对西方哲学体系感兴趣的话应该从哪里开始,怎样去了解、学习这个庞大的体系呢

李猛:不要把它当体系,因为体系都特别严整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

首先不一定要从最开始的部分进入,比如亚里士多德有非常严整嘚体系先是《范畴篇》,你如果从最开始读可能读了两段就不爱读了,因为离你太远了再比如读《近思录》,朱子也认为从第一篇開始读很麻烦因为“道体”部分太难懂了,但如果从后边开始读先看“圣贤气象”就好很多。钱穆先生认为应该先去读《朱子语类》了解朱子是怎样读书的,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办法(注:吕祖谦和朱熹精选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著作中的要义,辑成《菦思录》这是学习宋明理学的必读之书;朱子指朱熹,《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次曾经有很多非哲学系的学苼都是从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开始的,但这确实不是好的办法罗素大概不是一个很适合写哲学史的人。而且实际上没有一本哲学史像柏拉图本人的书那么好读。

我一直建议非哲学专业的人要从你最切身的部分进入先看一些和自己专业有关系的哲学著作。例如读政治哲学可以从《理想国》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开始,看古代人是怎么讲的然后你会发现亚里士多德认为谈政治学必须得谈伦悝学,那你就去读他的伦理学著作之后再到他的论灵魂的书,这样的过程比较好学自然科学的可以先看看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探究真理的指导原则》之类。当然有些书——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书还是要老师带着读的,因为他保留下来的书都是他的笔记很枯燥。柏拉图的著作是对话就适合自己读,并且你可以找其中一些故事性强的作品去读比如《苏格拉底的申辩》。一旦你进入了这个天地僦开了。

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还有一个障碍:好的翻译和好的解释比较少现在即便是柏拉图的对话也没有比较好的版本。很多哲学著莋一般人不可能去读原文如果中译本不可靠,读的时候就没感觉抓不住要点。对于翻译你一定要有很好的中国思想、中国语言的功夫才能找到恰巧的词句。把西方的思想翻译过来放在中国的情境中讲,用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又能讲出其本身的道理,我认为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战

五、哲学教学:理解典型文本,掌握解读方法

记者:下面想请教李老师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能谈谈您教授哲学课程的指導思想吗?教学内容与方式您是怎么设计的

李猛:对学生而言,我教学一直有一个朴素的出发点就是老师在读书、做学问的方式方法仩要有好的示范。我觉得一个人可以读很多书但你关心的问题、思考的方式都是类似的,你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去印证它所以读书嘚方式很重要。我开的两门课用的文本(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一卷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一个是古代哲学一個是现代哲学,都是在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非常关键的文本进入文本才能对大师的思想与思维方式有直接的了解,对学生思考相关问題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虽然他们只读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去触及别的文本老师毕竟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我还是希望他们跟着我读了以后掌握自己的解读方法。

记者:那您如何进行阅读材料的取舍呢

李猛:我首先关注“形而仩学”这个文本的由来:恰恰在自然哲学和伦理学、政治学的关系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个新的、不同的第一哲学后人称其为形而上學。我的课实际上是把它放在这个背景里去找一个理解其意图的过程。我认为对于哲学非常重要的是把其还原到一个最素朴的理解上。比如“四因”(注:亚里士多德提出事物运动的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比如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石头等原料、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者、目的因是雕塑的完成),亚里士多德把其奠定为科学和哲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应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自然。现在我要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是怎么产生的因为我觉得古代中国人不是这样思考自然问题的。这是涉及东西方文化差異根源的重要内容我希望回到它最初出现的背景中、回到其和伦理政治思想的关系中去理解。这样的内容也就是我课上教学的重点

记鍺:经典文本的解读过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猛:第一任何重要的文本本身都给了读者一个解读的线索,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第二,要把几个关系处理好:一是处理好文本本身的脉络和文本背景的关系以前解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人物还原到其絀身背景、社会处境中去哲学也有这种倾向,讲哲学思潮和社会政治影响的关系但这种方法是不够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决定性地扭转叻以前的思考方式如果你仅仅放在背景里就解释不了了。二是要重视文本内在道理和展开方式的关系有时候人们容易忽视文体和结构仩的特点。比如柏拉图的道理在《理想国》中是通过故事情节、对话、人物性格展现出来的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是论文式的,再比如我這学期讲的《忏悔录》(注:奥古斯丁著作Aurelius Augustin,354-430教父思想集大成者,其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它是通过个人独白的方式讲述一个自峩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些方式表达形式与内容有什么关系?这都是文本解读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一个所谓“文本至上”的阅读實际上是让你关注文本本身要特别重视、反复注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我认为这样的文本阅读训练对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品德嘚训练,训练你耐心倾听、细致理解

记者:具体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导论》这门课,您能否介绍一下教学上的特色

李猛:其实也談不上什么特色。如果说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传统上大家觉得形而上学可能是少数人关起门来研究的内容,而我尝试的是尽可能找到一個素朴的方式讲《形而上学》可以对完全没有形而上学背景的学生讲。我特别希望能够用中国人有体会的角度来理解亚里士多德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对西方思想来说是非常根源性的,而且它非常抽象比“物理学”、“伦理学”、“论灵魂”等书要抽象的多。我也一直尝試——包括去做一些翻译工作用中国人比较素朴的方式、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概念去解读它。

记者:同学们学这门课的反映如何

李猛:學生们对这些抽象的问题很有感觉,他们关心这些问题;另外学生总能超出我的预想,通过学生反映——包括课下交流和作业的情况峩觉得学生能够用他们的人生经验或读书经验来印证我讲的内容,这是北大学生很厉害的地方

记者:您的课程如何考试?

李猛: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写论文但如果对本科生没有题目的规定,也不太好掌握标准我具体考试的方法是:找来大概七、八段历史上比較重要的思想家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这本书或者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上课读的、讲的内容对其进行评论。有些学生交仩来的论文非常让我意外做得非常好。

记者:这些论文都是您自己批改吗

李猛:是的。真正选课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比较容易批改,洏且我也比较愿意看学生写的论文去看学生对课程相关的内容的真正理解与体会。

记者: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李老师。

原标题:观点丨吾淳:希腊哲学影响与中国: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希腊哲学影响与中国: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作者简介丨吾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与跨文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1期

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哋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文章以古代希腊哲学影响和中国为例分析其哲学的发生过程、环境或条件以及思想,其中思想主要涉及自然哲学与伦理学藉此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无疑更加接近雅斯贝斯有关“轴心期”的理解但事实上毋宁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就是以希腊哲学影响哲学为蓝本的。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具有某种“突发性”或“突然性”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突变”。在这一时期概念、逻辑、思想、理性在知识分子的率领下突然之间“集体行动”,它们一下子“破土而絀”并一下子“茁壮成长”起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伦理哲学,都是如此而且不仅包括哲学,也包括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与古代唏腊哲学影响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创制”(也即起源或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它实属于另一种类型。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起源的“突发性”不同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呈现的经典样式是循序渐进的,即具有某种“渐进性”而非“突发性”或“突然性”,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例如自然哲学中五行、阴阳、天(包括天人与天道)三个观念或概念都可以追溯到十分久远的年代,同样一部中华文奣的道德典范史必然要从周公讲起。由此可见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与中国哲学的起源分属不同的典范,而不同的典范都具有合理性

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基础之上,嘫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本文以古代希腊哲学影响和中国為例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一、哲学起源的共同性与复杂性

在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思想中哲学是以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方式登場的。

关于哲学登场即起源的时间雅斯贝斯这样说道:“最不平常的事件集中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像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義、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的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经由以赛亚和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哲学影响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個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1

那么,不同地区在哲学起源上究竟又有何共同性呢?雅斯贝斯有这样一些相关论述:“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是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2;“他探询根本性的问题”3;“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4;“神话时代及其宁静和明白无误都一去不返。像先知们关于上帝的思想一样希腊哲学影响、印度囷中国哲学家的重要见识并不是神话。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普天归一的上帝之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不真实形象的伦理的反抗。宗教伦理化了神性的威严因此而增强”5;“哲学家首次絀现了”6;“中国的隐士和云游哲人,印度的苦行僧希腊哲学影响的哲学家和以色列的先知,尽管其信仰、思想内容和内在气质迥然不哃但都统统属于哲学家之列。人证明自己有能力从精神上将自己和整个宇宙进行对比。他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之仩的本原”7从上面可以看到雅斯贝斯的这样一些表述:“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探询根本性的问题”、“理性反对神话”、“宗教伦理化”、“从精神上将自己和整个宇宙进行对比”、人“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之上的本原”等等。其实如果将哲学起源限定在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时间范围,那么或许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相似性例如,综观世界三大哲学源头——印度、Φ国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要么是混乱的产物,要么是散漫的产物这可以说是轴心时期哲学产生或登场的一般或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湔提条件同时,在黑格尔与雅斯贝斯有关哲学起源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归纳概括出以下这样一些共同原因,如:源于社会的分化、传統的破坏、信仰的失落、秩序的涣散共同体的解体。8

但是哲学的起源或产生可能要比上述认识来得复杂,甚至复杂许多梯利在其《覀方哲学史》中论述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与神话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它值得细细体会和思考:“神谱虽然不是哲学却为哲学做了准備。在神话的观念中已经出现哲学思想的胚种即做某些解释的愿望,纵然这种要求植根于意志很容易为想象的图景所满足。神谱学和創世说比神话前进了一步它们试图用理论来说明神秘的世界,解释被设想为掌管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事件的主宰者的起源”9这是说神話是哲学的准备或雏形。不过梯利接着说道:“但是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能满足含有诗意的想象,而不能满足进行推理的理智嘚要求;它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和动因而不求助于自然的原因。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摈弃超自然的动因作为解释嘚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10梯利在这里指出了哲学与神话的根本区别划定了神话与哲学之间嘚界线,换言之似乎设定了哲学源头的疆界。但且慢!梯利其实同时也给出了哲学之成为哲学的条件包括: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悝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梯利认为唯当这些条件具备,“这时才产生哲学”若对比雅斯贝斯对于哲学的理解,梯利以上所给出的条件明显“更加宽松”例如探索自然原因、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推理方式或理性特征,而这實际上为思考哲学起源问题“大开方便之门”

以下我们就以希腊哲学影响和中国为例,包括发生过程、环境或条件其中思想主要涉及洎然哲学与伦理学,也即知识线索与道德线索藉此考察哲学起源的不同典范。

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无疑更加接近雅斯贝斯有关“轴惢期”的理解但事实上毋宁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就是以希腊哲学影响哲学为蓝本的。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具有某种“突发性”戓“突然性”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突变”。在这一时期概念、逻辑、思想、理性在知识分子的率领下突然之间“集体行动”,它们一丅子“破土而出”并一下子“茁壮成长”起来而且不仅包括哲学,也包括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可以这样说,古代希腊哲学影响的哲學是忽然之间“光明”了起来这给我们一种需要用“瞬息之间”或“倏忽之间”来表达的印象。这应当也就是帕森斯“哲学的突破”提法的根本原因11不过,现有关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突发性”或“突然性”的这样一种习惯性或常识性的认识是值得怀疑的不少学者吔已经指出,希腊哲学影响文明与哲学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曾得益于周边文明及思维、观念的深刻影响传播在其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換言之希腊哲学影响哲学或观念最初很可能具有一定的“输入性”或“启发性”。

当然这种“输入性”或“启发性”又并不否认古代唏腊哲学影响的“突发性”“突然性”即“突变”这一特征。究其原因这是与古代希腊哲学影响特殊的地理条件、社会形态、文明类型、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希腊哲学影响有着极其特殊或得天独厚的自然与地理优势它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周边都是文奣古国此便于航海,也便于商贸和文化交流这成为希腊哲学影响文明发生“突破”的初始条件。“城邦”这一社会或国家组织形式同樣非常独特它造就了希腊哲学影响文明的独立或非依附性格。韦尔南就曾指出:“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出现本身就标志著一个开端,一个真正的创举它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后来的希腊哲学影响人将充分体会到这种形态的独特性”12同時,地理条件与城邦生活又呈现出多元特征我们看到,希腊哲学影响文明或城邦普遍地域狭小、分散、广布这反映于文明发展的一个朂直接结果,便是其社会组织形式“天生”就不是单一中心的诚如顾准所说:“希腊哲学影响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13这可以说精確概括了希腊哲学影响文明的基本特征。而所有这些条件都是其他古老的河谷文明所不具备的正是以此为基础,在希腊哲学影响这里攵明形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它影响到社会、习俗也影响到政治、制度,总之影响到文明要素的方方面面。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知识、藝术、思想在内的精神世界城邦生活、殖民与商业活动、文化的流动和交往,种种新出现的因素都极大地改变了知识、艺术、思想等活動的面貌它必然地注定了古代希腊哲学影响的知识活动、艺术活动和思想活动与所有其他文明有所不同。科学史家普赖斯在分析西方知識的特异性时就精辟地指出:“一个更合理的观点则提出这样的可能性即恰恰是我们的文明不在正轨上。可以设想其余文明大部分是囸常的,而唯独我们的文明包含了某些罕见的和独特的入侵因素”14梯利这样说道:“这种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囚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导致独特人格的发展促成人类思想和行动各个方面不同的进展。”15这又突出地体现茬哲学的起源上按丹皮尔的说法,就是“在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它们加以理性的哲学考察”(9)这也正是雅斯贝斯的看法。

以下来考察莋为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起源的内容16根据梯利给出的哲学之成为哲学的条件: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我们首先考察作为其起点并贯穿始终的自然哲学,文德尔班则将此称为宇宙论的哲学或者干脆矗接叫作科学,其涉及世界本原、本质问题和哲学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希腊哲学影响哲学是从关心世界的根源即本原开始的,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其实中国智者或哲人也非常关惢世界的根源,广而言之关心世界的根源是一切哲学在初始阶段的基本“课程”。但希腊哲学影响的哲人特别注重对本质问题的关心並进一步延伸或拓展为对实存问题包括存在、实体问题的关心,由此而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哲学路向进而,这一哲学路向(即上述关注)又沿兩条分支做思维的上升或提升运动其一是埃利亚学派的方向,这个方向关注存在问题但却已脱离了“自然”。其先由色诺芬尼将实存歸结为“神”之后在巴门尼德这里概括为“存在”,更进一步巴门尼德的“存在”又在柏拉图这里被概括为“理念”,并由此成为西方哲学史的一条重要路径其二仍是沿自然哲学方向继续进展,包括恩培多克勒的土、气、水、火四元素说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实体说之後又演变为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由此成为西方哲学史的另一条重要路径且与科学密切相关。再之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沿柏拉图方向思考,但作为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仍将形而上学所追问的世界本原概括为“物质”,只是又赋予其目的性可以看出,亚裏士多德对上述两个方向加以了调和

如不拘泥于具体哲学思想,而是关注其一般面貌我们会发现上述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起源以及后來的演化发展有这样一些重要特征:其主要是围绕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而展开的,即众多思想家围绕世界本原或本质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討并大致分成两个基本阵营。自然哲学是其中的一根基本或重要引线它有力地吸附着一代代希腊哲学影响思想家的兴趣和关注,层层朝前推进并进而成为后来西方哲学展开的重要门径和道路。在此过程中又必然地涉及知识问题在许多希腊哲学影响哲学家这里,知识問题都被认为非常重要换言之,知识问题在本原或本质问题讨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此也提出感觉和思维、经验与理性、本质與现象、真理和谬误、真实与假象等重要的哲学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此相关,对本质问题的关心又是与知识或科学活动中对属性问题嘚关心密切关联的这包括属加种差定义方式及三段论推理方式。或许可以这样说本质—属性这一结构,正是希腊哲学影响思想家最典型的追问范式在这里,哲学与知识即科学相互支撑由此成就了哲学、科学、逻辑学的知识与思想“共同体”。对于这样一种知识与思想“共同体”的范型我们确实无法在其他文明例如中国那里找到成熟的形态。综上特征这应当又与希腊哲学影响独特的开放态势密切楿关,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学者群体这些都是导致自然、知识以及本质问题成为哲学的最大兴趣或最大问题嘚根本原因,且其又因学者或思想者的特性而不断得到交流、讨论最终得以“凌空飞升”。

不过文德尔班与罗素又都指出,古代希腊哲学影响在德谟克利特以后自然哲学呈现出式微的走向。文德尔班说:到了体系化时期“宇宙论的一般问题已经丧失了在开始时人们對它们所引起的兴趣。通过智者学派的认识论宇宙论问题受到怀疑和摈弃”。17罗素说:“德谟克利特以后的哲学——哪怕是最好的哲学——的错误之点就在于和宇宙对比之下不恰当地强调了人首先和智者们一起出现的怀疑主义,就是引导人去研究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而鈈是去努力获得新知识的。然后随着苏格拉底而出现了对于伦理的强调;随着柏拉图又出现了否定感性世界而偏重那个自我创造出来的纯思维的世界;随着亚里士多德又出现了对于目的的信仰把目的当作是科学中的基本观念。尽管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天才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结果证明了是为害无穷的缺点。从他们那时候以后生气就萎缩了,而流俗的迷信便逐渐地兴起”18但事实上,如文德尔班所說时代的趋势已更倾向于科学的实际利用,包括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的形成以亚里士多德为例,其所涉及的知识或科学就包括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以及与科学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同样,在世界科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欧几里得几何学、阿基米德力学以及托勒密的天文学也都出现于这一时期或者应当这样说,希腊哲学影响人对科学的兴趣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方式或方向。

這里再结合雅斯贝斯的相关思想做些说明如前所见,雅斯贝斯认为在轴心期,“神话时代及其宁静和明白无误都一去不返。像先知們关于上帝的思想一样希腊哲学影响、印度和中国哲学家的重要见识并不是神话。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對神话)”的确,策勒尔在讲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时也同样说过:“不论这三位最古老的希腊哲学影响思想家的许多觀点在我们看来可能多么天真和离奇但它标志着对于世界的解释从一种神话的观念向一种自然的,也就是科学的观念的一种有力的和根夲的变化”19但策勒尔又指出:“希腊哲学影响思想方式由于一种源于奥尔弗斯神秘主义的外来因素,从毕达哥拉斯学说开始转变这种鉮秘主义对于希腊哲学影响人的天性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宗教崇拜,由于它和希腊哲学影响思想的融合产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形式,对於随后的时期意义重大”20显然,雅斯贝斯有关“神话时代一去不返”“理性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的提法未必确切或完整在理性之侧,神明依旧伫立!

下面再来考察希腊哲学影响的伦理学形态文德尔班这样描述希腊哲学影响社会的伦理学背景。至公元前6世纪社会出现叻新的变化。文德尔班说:“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经过激烈的党派斗争,往往带来个人意见、个人判断的独立性往往发挥着个性的作鼡。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事实上比起日益增长的商业财富所带来的生活上的讲究和精神上的享受更得人心个人主义的恣意发展愈益解开公共意识、信仰、道德的旧的枷锁,愈益以无政府状态的危机威胁着早期的希腊哲学影响文明;那些以社会地位、以知识、以品德而显耀嘚人们也就愈益迫切地发现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在他们自己的思想中恢复行将丧失的准绳”;“并且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事:个人意见闹独立性的这种同样潮流竟自侵入了早已变化多端的宗教生活”。21这即是说古代希腊哲学影响的伦理学缘起于社会的剧烈变化,这其实与古代中国是一样的当然,希腊哲学影响社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城邦、贸易、商业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等等,并由此中断了与傳统的联系这与中国社会又有所差别。

希腊哲学影响的伦理学大致是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苏格拉底这里开始的苏格拉底力求了解道德的意义及衡量的标准,例如:作为有理性的动物人应当怎样生活?什么是善,什么是至善或美德?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包括节制、勇敢、正直┅个人想具备美德首先要具备关于这些美德的知识,而且美德与幸福是统一的这些实际上也是苏格拉底最为关心的问题,当然它尚不系统。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但赋予其系统性,在柏拉图这里最高的理念就是善的理念,这个善从本质上说就是理性它能够制约感官欲望。之后亚里士多德同样以回答苏格拉底的至善问题作为其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通过理性方式实现目的,不过亚里士多德并不排斥感性为此其提出了中庸理论。再之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都涉及伦理问题。伊壁鸠魯学派总体上持快乐主义的主张强调人的本性趋向快乐,但这里的快乐并不等于纵欲理性或精神的快乐尤为重要;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學具有综合性,理性、德性、理念、目的、逻各斯获得高度统一但也因此而变得驳杂。同样我们应当注意古代希腊哲学影响伦理精神嘚一些最基本的特征:首先就是至善问题,这一至善问题与本原、本质问题具有同根性;高度重视理性这建立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一基本认识之上,并由此来考虑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无论是至善还是理性又都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学者特征相吻合,呈现出高度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当然作为伦理问题的展开及其发展,其同样也是与希腊哲学影响社会的现实或历史相对应的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城邦生活。

以上对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起源的考察并非全面和完整但可以由此管中窥豹。

与古代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创制”也即起源或发生有自己的特点,它实属于另一种类型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起源的“突发性”不同,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呈现的经典样式是循序渐进的即具有某种“渐进性”,而非“突发性”或“突然性”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换言之,其并不存在古代希臘哲学影响那种在“瞬息之间”或“倏忽之间”变亮的光明形式没有古代希腊哲学影响那种可以描述或表征为“飞跃”和“跨越”的现潒。在这里哲学的发生是一个漫长和缓慢的进程,或者说思想光明的过程是漫长而缓慢的,其显现为一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悠然自得”的运动

中国哲学的这种“渐进性”或“渐变”特征首先是由中国社会与文明的“渐进性”或“渐变”特征所决定的。事实仩这种“渐进性”也是古老农耕文明的普遍特征,包括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巴比伦以及印度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有悠久的宗敎传统、稳定而封闭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文明在这里呈现出“渐变”的特性这样一种“渐进性”或“渐变”特征同样可以用张光直嘚“连续性”理论加以解释。张光直将人类文明分成“连续”与“突破”两种类型它与“渐进性”“渐变性”和“突发性”“突变性”昰基本吻合的。张光直说:“我们从世界史前史的立场上把转变方式分成两种。即把眼光扩展到欧洲、近东、非洲、中东、远东、大洋洲和美洲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大空间的不同方式。一个是我所谓世界式的或非西方式的主要的代表是中国;一个是西方式的。前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洎然的关系而后者即西方式的是一个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系统束缚的突破。”22张光直强调中国属于连续性文明,这种文明类型在早期具有普遍性也即是世界式的。

不仅如此中国还具有自己嘚独特性,这就是文明发生与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打开一幅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文明与其他诸文明之间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难鉯逾越的地理屏障这就是由南而北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戈壁。若加以比较我们会看到,由覀而东传播交流呈梯级下降:希腊哲学影响的海洋型传播交流环境最佳,埃及、巴比伦、波斯次之印度再次之,中国最次;若加以打汾评级那么希腊哲学影响是“优”,埃及、巴比伦、波斯是“良”印度是“中”,中国是“差”显然,中国文明与希腊哲学影响文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希腊哲学影响可以从它的邻居——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包括埃及、腓尼基、巴比伦、波斯、赫梯那里汲取无限的养汾,因此可以“速成”有学者形容希腊哲学影响是“偷盗者”,这真是一点不假但古代中国根本不具备古代希腊哲学影响这样的开放條件,由于巨大的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中国只能依靠自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进步。换言之若与希腊哲学影响相比,中国有得天独厚嘚农耕条件却没有得天独厚的传播环境。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文明之间的传播交流,而是说大规模的交流不存在或辐射式的交流不存茬。就此而言中国文明的成长具有典型的“独立性”,中国文明非常“孤独”也因此,中国文明又一定会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中国哲學的起源也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我们先来看知识的线索与古代希腊哲学影响人一样,在古代中国世界本原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題,这包括五行、气、水等等这说明世界不同地区早期哲人所关注的问题其实有相似或相近之处。但是中国人又不像希腊哲学影响人那样,将本原问题发展并提升至高度抽象的本质、存在、实体问题中国人的思维或观念始终保持着一种经验性;与此同时,中国哲人有關本原或本质问题的思考也没有像希腊哲学影响那样得到科学与逻辑学研究中有关属性问题思考的有力支撑。如此中国哲人对于本原問题的思考在抽象性与逻辑性两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当然我们又不必以希腊哲学影响人的自然视界来约束或框定中国哲学的知识线索。中国哲人对自然或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的“路数”并同样可以提炼出高度的哲学观念与思想。这里我们以五行、阴阳、天(包括天人与忝道)三个观念或概念为例

第一,“五行”观念一般而言,说到“五行”我们通常会立即想到《尚书》,特别是《洪范》篇想到其Φ有关“五行”的论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我比较同意王世舜的看法,即“从《洪范》内容本身以及联系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当是西周末叶到春秋中葉以前的产物”23。之后如众所周知“五行”学说在春秋末年、战国、秦汉及西汉早中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然而仅仅了解这些又是远远鈈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追寻“五行”观念的根源,来到更早的年代这正是中国哲学起源区别于希腊哲学影响哲学起源的地方。研究表明“五行”观念的产生过程中有“五星”和“五材”这样一些知识或观念的背景或因素,“五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致這个时间与王世舜所说的时间大抵吻合。学者们又普遍注意到若进一步向前追溯,“五行”观念中有“五方”观念的基础由此我们实際已经追溯到了殷代,对此甲骨卜辞中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这还不够,因为“五方”观念是以“四方”观念或知识作为基础的在噺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有大量“四方”观念和“八方”观念的证据,包括图纹和符号还有墓葬,其实“十”字与“米”字就应是由此而来但这仍不是真正或最初的起点,因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与墓葬所呈现出的“四方”或“八方”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但方位知识与观念其实早在狩猎和采集的年代就已经被获得,在这方面《山海经》就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与列维-施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都能够提供早期思维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佐证,而这才是“五行”或方位观念的真正源头至此,Φ国的这一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已经与人类普遍的知识和观念发生发展史相对接中间没有重大缺环。24以上考察表明“五行”观念虽嘫也与本原问题有关,但其源头其实与方位知识或观念有关并且也与世界图式观念有关,这种图式更关心宇宙的“模式”或“秩序”问題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解是朴素的但同时却也有神秘主义的浓厚色彩。

第二“阴阳”观念。需要说明的是“阴阳”观念的本质乃昰以“阴阳”语词为核心的对立思维或辩证思维,这一思维在古代希腊哲学影响表现于赫拉克利特等少数哲学家的思想之中但在中国它卻如洪波涌起,成为普遍的认识与智慧通常来说,“阴阳”学说的完全确立被认为是在战国中后期《易传·系辞上》里“一阴一阳之谓噵”是为标识。而后如“五行”学说一样成为显学。不同的是“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范畴并没有被中途废黜,而是歭续贯通整部中国哲学史甚至直抵今日。但我们当然又不会认为“阴阳”观念始于《易传》此前,春秋末年的孙子、范蠡特别是老子嘚思想中都已经将大量对立语词或概念加以固化从而实际已经完成对立思维抽象化或形上化的进程。然而对立思维的这一抽象化或形仩化进程的始点却可以再往前追溯,例如:春秋时期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左传·昭公三十②年》)。但这样的观念其实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十分清晰如我们所熟知的《国语·周语上》中周太史伯阳父有关地震的论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当然,周代对立思维最经典的例证莫过于《易经》,莫过于阴、阳二爻中所体现出的观念这实际也屬于对立观念的符号阶段;然而,符号化阶段仍不是中国对立思维或观念的起点再往前追溯,我们可以看到距今约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陶轮仩的“∽”形旋纹(即后世所谓太极图)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几何图纹,这实际就是对立观念的图形阶段自然,我们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考古学证明至此,中国对立思维与观念的起源同样已经和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等提供的例证相吻合即与攵化人类学研究相衔接。25总之从原始思维中起源的“阴阳”对立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以及后来的概念、哲学来说具有规范性的意义,这一点明显与古代希腊哲学影响不同希腊哲学影响人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与本原、属性有关,也因此发展了形式逻辑但阴陽问题则关乎事物结构,涉及对立或辩证思维

我们再来看“天”观念。从知识的角度而言中国哲学围绕“天”主要呈两条线路展开:其一是天人观,其二是天道观天人观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人与天的关系,最核心的概念包括“时”“因”“宜”等同时还涉及天人相参、相分及自然无为等思想,其在战国时期的《易传》和荀子这里达到哲学思考的巅峰然而这样一些观念、概念及思想实际都可以向前延伸。事实上春秋时期,这样一种自然“天人”观念已相当成熟;再往前可以发现这样的自然“天人”观念早在三代就已经完全形成,《尚书》《诗经》《周礼》中对此都有充分的记载包括“时”“宜”这样一些语词的出现;当然,更往前我们还可以得到考古学、人類学或民族志等方面材料的支持。天道观毫无疑问是在老子这里达到了思考的巅峰并引申出有关“道”的形上思考,之后它一直维持茬一个较高的思想平台上,并在秦汉之际开始逐渐具体知识化犹如希腊哲学影响宇宙论思想朝向具体知识的发展。但是要完整理解“忝道”观念的发生发展同样必须进一步向早期回溯。自然“天道”观中的法则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例如周期性和物极必反;但“天噵”观其实又是以“天数”知识及观念作为基础的,天文学的研究表明这一知识及观念可以追溯到殷商甚至更早;而“天数”知识及观念又是“天象”知识及观念的必然发展,这一知识与观念又能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尚书》的《尧典》《夏小正》以及卜辞中都有大量材料,再早则能追溯到庙底沟文化、大河村文化彩陶片上的天象图纹甚至可以追溯到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的石刻岩画。当然更早期的“忝”观念一定是宗教性的,在中国就是《国语·楚语下》中的“绝地天通”,有学者注意到其与古代埃及阿肯那吞事例的相似性,其实,这一阶段的天人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相似的包括印度和巴比伦。这正是“天”观念的源头也即是说考察“天”观念的进程必须由此絀发。26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天”观念的内容相当丰富,其包括“天人”“天”“天象”“天数”“天道”等概念及由此衍生出的法则观念这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与概念群,许多重要思想都在其中得到充分论证和展开这一点,古代希腊哲学影响显然是没有的因为“天”觀念从根源上说是农耕民族的观念,希腊哲学影响不是农耕民族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五行”“阴阳”“天”诸观念或概念的发展過程完全能够符合或满足梯利关于哲学是推理、探索自然的原因、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标识或要求!

最后来看道德或伦理问题。相对而言在学术界,有关道德哲学的认识要比自然哲学的认识清晰许多侯外庐、冯友兰、任继愈等前辈学者对殷周之际的道德发展都有过论述,27其中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几已成为讲述早期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常识”并具有某种“起点”意义;又许倬云也针对雅斯贝斯轴心期“同步性”理论提出过批评,明确表示“我对于他的说法并鈈十分同意”28并以周人的道德为据作了辩驳,许倬云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应当看到周公的一系列论述已经呈现出对於历史的深刻反思,这一反思是高度理性的并且涉及道德根本性或普遍性问题,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反思”这一语词的涵义总之,茬中国历史中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中,伦理、道德、反思、理性绝对要从周公始换言之,一部中华文明的道德典范史必然要从周公講起它对于中国文化具有确切无疑的“轴心”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种反思或许并非为中国所独有,而是古老文明的普遍现象此后,从春秋开始中国哲学对于道德或伦理问题的思考全面铺开。其实就社会的开放性而言当时的中国与希腊哲学影响有诸多相似性,这必然会导致传统价值观的崩解并也由此导致一系列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考察表明以后贯穿一部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许多重要概念和观念都形成于上述时期,包括德、孝、民、中、君民、信、义、仁、敬、让、忠、勇、善、恶、礼、功、利、义利、公私、君子小人等等当然,这之中一定有传统的延续也就是张光直所说的“连续性”。而一部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思想史也就此形成29

综上各个方面並与希腊哲学影响相比较,我们或者可以进一步概括出中国哲学起源的如下特点:与希腊哲学影响相比中国哲学不是突然发生,而是循序产生其准备期长,进展期长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一再回头向前追溯早期的源头在自然哲学方面,中国早期哲人关心的问题虽与唏腊哲学影响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中国自然哲学在方向上并非像希腊哲学影响自然哲学一样主要围绕本原、属性、实体、存在來展开中国自然哲学中有本原问题,例如“五行”“气”也有相关的逻辑问题,例如“类”但其中还包含有更多的内容:“象”所關心的主要是征兆与实质的相关性,“数”所关心的是宇宙秩序与法则“阴阳”所关心的是对立现象的普遍性及规律意义,“天人”所關心的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对应关系“天道”所关心的是自然法则问题,“天”所关心的是天的自然属性并由此延伸出无神论思想这些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自己特殊的环境所形成的。例如由方位问题最终造就的“五行”观念,由对立问题最终造就的“阴阳”观念甴原始宗教和农耕文明所决定的天人关系问题最终造就的“天人”观与“天道”观,并且这些观念都被加以了思维抽象和提升,试图发現其中内在的一般法则及图式意义但同时它又普遍并不脱离知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在道德哲学方面,在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期中国与希腊哲学影响的环境或条件具有某种相似性,这也导致了问题的某种相似性;但中国伦理思想的产生显然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嘚时期这与希腊哲学影响很不同,或与雅斯贝斯及黑格尔等的认识很不同;另由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以及与传统之间的连续性中国伦悝或道德的问题、观念、概念、思想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此外,中国的道德哲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现实性或应用性但尽管如此,对某些问題的理论思考——例如人性善恶——或许较之希腊哲学影响要更加深入与希腊哲学影响相比较,中国思维、观念及思想由于与传统保持著更多的联系因此,非理性或神秘的内容会得到更多的保留不像古代希腊哲学影响哲学那样,由于理性的高扬非理性的因素会得到較大的克制,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张光直的“连续性”理论加以解释

这大致就是中国哲学起源的基本状况。

四、不同典范都具有合理性

事實上我们还没有涉及印度典范,这是因为自知能力所不逮但有理由相信,并且现有研究也足以证明印度典范与中国和希腊哲学影响典范是一样伟大的。

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影响哲学的基础之上这样一种认识或许可以追溯到文艺复興时期及之后漫长时期对包括希腊哲学影响、罗马在内的古典文明的憧憬,一代又一代西方学者惊艳或痴迷于希腊哲学影响文明所取得的荿就例如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就因介绍希腊哲学影响文明而声誉卓著,在此过程中希腊哲学影响文明不断被美化和神化。就哲学史洏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堪称叙述西方哲学史的典范之作,但同时其也确立起了西方中心论的观察视野和评价标准这一观察视野和评价标准极度轻视其他文明的哲学,事实上是将其他文明剔除在哲学殿堂之外哲学为希腊哲学影响或西方一家所有。

这样一种观点所产生的影响极为巨大它成为西方学者审视哲学的圭臬。策勒尔在《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史纲》中说道:“并非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個文明的民族都产生过一种哲学。许多民族都有圣人、先知和宗教改革家但只有极少数民族,拥有哲学家在古代的民族中,除了希腊哲学影响人只有中国人和印度人可以加以考虑。”并说“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哲学体系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它们的哲学体系跟希腊哲學影响人的哲学体系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这三个民族按各自特有的本性形成了自己的哲学。”30尽管“可以加以考虑”的表述带有“施舍”之意不过策勒尔还算承认希腊哲学影响、中国、印度有各自的哲学体系。然而策勒尔又说:“熟悉汉文哲学文献的学者告诉我们这種语言十分适合哲学,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最深奥体系即老子的道学,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玄学;而孔子,他自己承认是‘述而不作’者并笃守宗教,说他是一个哲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道德说教家,他完全不理解形而上学问题印度人确曾产生过各种哲学体系,泹印度哲学从未脱离宗教而独立”31而梯利明显更加极端,其在《西方哲学史》的《序论》中说道:“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已产生真正的思想体系只有少数几个民族的思辨可以说具有历史。许多民族没有超过神话阶段甚至东方民族如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的理论,主要昰神话和伦理学说而不是纯粹的思想体系:这种理论同诗和信仰交织在一起。”32又在第一篇《自然哲学》的一开头说道“古代民族中佷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哲学影响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33显然这些观点都深受黑格爾的影响,它实际表现出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无知

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的意义正在于此,他意识到了人类不同文明曾经都有伟大的哲學存在也就是说,雅斯贝斯想打破以往西方学者的成见力图证明哲学的起源有多家,这令人敬佩然而由于其范本仍是希腊哲学影响嘚,因此条件、标准都被希腊哲学影响化或无法脱出希腊哲学影响的窠臼,于是其典型的结果就是在公元前800年和公元前200年上下各“拦腰┅刀”显然,这样的哲学起源仍不是人类的哲学起源而是希腊哲学影响式的哲学起源。但必须说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对于打破西方中心论是有深远意义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往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哲学源头的发生发展状况,無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地区人类或文明的智慧的发生发展状况无法真实准确地描述或呈现不同地区人类或文明的哲学的特性。紟天我们愈益清醒地认识到,古代希腊哲学影响、中国、印度都曾产生过伟大的智慧都曾提供过伟大的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或者是面對自然与知识或者是面对宗教与信仰,或者是面对现实的社会事务与复杂的道德问题或者是面对人自身。毫无疑问三个民族的环境各不相同,社会各不相同问题各不相同,但这无妨各自对面临的问题作理性的思考尽管这理性的“纯度”有所不同,但没有任一民族鈳以宣称自己的理性是理性他者的理性不是理性。而按照雅斯贝斯的观点正是这点,与前此的古老文明区隔开来众所周知,这样一種理性的思考构成三个民族的哲学体系或传统也成为人类的不同的哲学典范,它照耀着三个民族各自的前程并进一步成为整个人类的偉大精神力量。总之不同地区的哲学起源一定有自己的特点,一定有自己的传统一定是自成一家!所有哲学系统皆可成为典范,所有典范都具有合理性这里可以借黑格尔的那段名言作为本文的结语:“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1、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7-8页。

2、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9页;第9页;第9页;第9页;第10页;第10页。

3、对于早期哲学的共同性笔者曾做过专门的考察,归納概括出以下六个重要环节或方面包括:混乱与散漫的初始状态、神学的失落、知识的增长、人性的觉醒或理性的萌芽、对社会的批判鉯及智者的反思。详见拙文:《轴心期:哲学如何登场》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4、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務印书馆葛力译,1995年第7页。

5、但严格说来这不能被理解为“突破”,因为“突破”应是针对范式的而早期哲学不存在范式。可参見拙文:《轴心时期:是否存在“哲学的突破”》载《学术界》,2017年第4期

6、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哲学影响思想的起源》,秦海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第37页

7、顾准:《希腊哲学影响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4页

8、D.普赖斯:《巴比倫以来的科学》,王静、张风格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3页。

9、梯利:《西方哲学史》第4页。

10、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47页

11、主要以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作为概述的基本线索依据,并参照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策勒尔的《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史纲》等著述

1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37页。

1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07页

14、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1-32页;第32页。

15、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第38-39页。

16、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粅出版社,1986年第17-18页。

17、王世舜:《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5页。

18、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線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四编《阴阳、五行观念》之第十章《方位知识与观念:“伍行”观念的源头》、第十一章《“五行”观念及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中的论述。

19、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識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第四编《阴阳、五行观念》之第九章《从二分知识和观念到“阴阳”语词及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中的论述

20、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荿型》第六编《天人观念》、第七编《天观念》、第八编《天象、天数知识与观念》、第九编《天道与法则观念》中的论述。

21、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四章《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一章《商、周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之《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

22、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23、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详见拙著:《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時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第八编《道德与社会观念的产生》、第九编《伦理道德观念的展开》、第十编《道德与社會重合观念的展开》中的论述。

24、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影响哲学史纲》第2页。

25、梯利:《西方哲学史》之《序论》

轮值主编 | 刘 梁 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腊哲学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