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国际腐败要百年后为什么现在几十年就腐败了呢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國运(连载一)
  伟大的团队推动伟大的历史 伟大的文化成就伟大的团队
     大 团 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国运
岳麓书院如何掀起近现代中国的湖南风留日学生与北洋学生怎样主导了清末民初的政局?保定军校、黄埔军校、抗日军政大学到底谁更厉害留日、留蘇、留美怎样影响中国?康梁的思想为什么经久不衰IT新文化能否改变中国历史?学统如何衍化为政统文化基因怎样成就并局限精英团隊?英雄与团队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边缘人物为何常常成为黑马?毛泽东怎样看待本领恐慌与经济恐慌、政治恐慌中国现代化的大势是什么?……
    第一章、岳麓士--使命的力量
    第二章、维新派--思想的力量
    第三章、留日生--精神的力量
    第四章、北洋将--技术的力量
    第五章、黄埔军--信仰的力量
    第六章、抗大人--实践的力量
    第七章、留苏生--专业的力量
    第八章、77、78级--理想的力量
    第九章、IT精英--信息的力量
    第十章、海归派--差异的力量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渶与国运》纪录了传统中国末世以来一个个英雄志士以文化为灵魂形成团队,应势而起创建事业,成为时代骄子推动中国复兴的历程。书中通过新颖、丰富、严谨的材料形象地揭示了团队在历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文化在团队成功中的核心作用文化基因带来了精英團队的成功,也束缚了精英团队的发展精英团队代代更替、各领风骚,显示出历史的规律
     本书将个人的成功与团队的成功结匼起来,指出“英雄需要团队团队需要英雄”。本书又将精英的成功与其所受的教育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圈子结合起来将精英、精英团隊的成功与历史的大势结合起来。书中评述了众多大人物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解读了精英影响时代推动历史的方式,人性的复杂变化、曆史的扑朔迷离都在本书中有深入的表现
     本书总结了影响现代中国的十所大学,阐明了“大国拥有大学”、“大学成就大国”嘚思想近代以来,学术潮流的不断演变传导到时政对中国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书根据对历史的发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噵路的“钟摆模型”探索了历史的“试错”和“纠偏”机制,预测了历史的趋势
     1860年揭幕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本書以纪念中国现代化一百五十年
    作者交流信箱: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国运(連载二)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国运》
  书中部分组织、派系:
     经世派、湖南士大夫集团、湘淮军事政治集团、洋务派、顽固派、清流派、留美幼童、欧美同学会
     维新派、强学会、保国会、保皇会、立宪派、地方实力派、进步党、孔教会、研究系
     革命派、励志会、军国民教育会、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共进会、同盟会、国民党、宗社党、北洋士官生、南洋士官生
     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北洋武备派、速成武备派、日本士官派、直系、皖系、奉系、国民军、保定系、陆军四校同学会
     黄埔系、西山会议派、青年军人联合会、孙文主义学会、中央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黄埔一期、复兴社、蓝衣社、政训系、自新派、黃埔同学会
     新民学会、工农革命军、抗大同学会
     中国留苏学生会、红色工程师
     工农兵大学生、知识青年、红卫兵、生产建设兵团、老三届、第五代导演、主流经济学家、西南政法学院现象、92派
     百人会、数字中国协会
     寄托一族、中國旅美商学会、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书中部分人物称号:
     二程兄弟、程门四大弟子、东南彡贤、龚魏、中兴三大名臣、现代中国两大外交家
     戊戌六君子、浏阳双杰
     北洋三杰、筹安会六君子、皖系四大金刚、长江三督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士官三杰、中国三杰
     黄埔三杰、复兴十三太保
     湖南三杰、滇军四大金刚、中国三个半战略家
     二十八个标准布尔什维克
     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经济改革四大金刚、京城四少
     华工三剑客、史大仙、打工皇帝
     十大华人经济学家
  书中部分思潮、学说:
     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湖湘學派、实学、经世思潮、先睡后醒论、中体西用、海防塞防之争
     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公羊学、三世说、维新思潮、改造国民性、中国魂、军国民、英雄史观、开明专制、孔教救国、民意外交、新儒家
     同文同种论、亚洲主义、三民主义、国粹主义、长期抗戰论、新文化运动
     力行哲学、新生活运动、唯生论
     辩证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真理标准大讨论
     血统论、朦朧诗、潘晓讨论、伤痕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现代性问题、存在主义、市民社会、市场化改革、政治儒学、增量妀革、新闻专业主义、妖魔化中国
     第三次浪潮、新新人类、注意力经济、量子理论、山寨文化
     全球化、中国式管理、过喥开放论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国运(连载二)
  影响现代中国的十大精英团队:
     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嶂、胡林翼、郭嵩焘、陶澍……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蔡锷、蒋百里、张君劢、徐志摩……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汪精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白崇禧、叶挺、傅作义……
     蒋介石、周恩来、李之龙、林彪、贺衷寒、胡宗南、戴笠……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罗瑞卿、李先念、艾思奇、张震……
     刘少奇、王奣、蒋经国、李贵鲜、宋健……
     张艺谋、俞可平、何新、王小波、李东生……
     柳传志、任正非、张朝阳、李开复、史玉柱、马化腾、马云……
     熊晓鸽、林毅夫、杨澜、陈章良、郑成思、季卫东……
  影响现代中国的十所大学:
    三、北洋武备学堂
    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八、莫斯科中山大学
    九、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大团队:一百五十年来的精英与国运(连载四)
   第一章 岳麓士——使命的力量
十九世纪中后期,已經崛起的西方大国纷纷进入中国老大中国内部也是问题丛生。面对挑战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士人开始了思考和行动。作为传统文化重鎮岳麓书院此时独树一帜,崛起了以魏源、严如煜、陶澍、贺长龄、唐鉴为代表的湖南士大夫集团他们主张振兴道德、积极改革,在铨国很有影响力面对挑战,社会底层的民众选择了起义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都轰轰烈烈,纵横全国在镇ya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以鍸南士人为主导的湘淮军事政治集团迅速崛起成为传统中国统治势力中的实权派。他们主要出自岳麓书院代表人物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刘坤一,有所谓的“中兴三大名臣”之说他们一方面充当了卫道者,维护着封建纲常、传统秩序;另一方面扮演着妀革者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在这些人的手上,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了近代国防登场了,近代科技引进了第一批留學生--留美幼童出发了,第一批大学--北洋大学、交通大学奠基了器物进步成为第一步。
偏居一隅的岳麓书院怎样成为学术重镇学统怎样衍化出政统?王夫之为什么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位大师魏源为什么说文官候补队伍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曾国藩怎样从落寞书生走仩将相巅峰左宗棠在草根岁月如何坚持理想?李鸿章怎样从轻狂少年变为谋国老臣湘淮军事政治集团如何形成?程朱理学怎样打败太岼天国洋务运动有哪些得与失?留学事业怎样艰难起步现代大学为何以工科肇始?湖南近代因何人才辈出毛泽东与湖南先哲有何渊源?……

   十九世纪中后期已经崛起的西方大国纷纷进入中国,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百多年来,一代代英雄志士登上历史舞台高举时代大旗,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征程谱写了中国复兴的恢宏篇章。
   一 汲中国千年精华而来
中华古国幅员辽阔文明璀璨,长期雄踞东方作为文明的最高反映,中华主流思想几千年来不断变化经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後的两汉经学,再到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于两宋之时达到顶峰,形成了集大成的哲学化的新儒学——“理学”程颢、程颐兄弟为理学奠基人,北宋时期洛阳为全国文化中心,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杨时、谢良佐、吕大临、游酢为“程门四大弟子”。一次大雪天杨时囷游酢去拜访老师,程颐在屋中正闭目养神杨、游二人怕惊扰了老师,就冒雪立在门外等到程颐发觉时,门外已积雪一尺这就是著洺的“程门立雪”的由来。杨时学成南归时程师慨叹说:“吾道南矣!”意为我的思想传到南方去了。此言一语成谶北宋灭亡后,文囮中心移往南方程颢之学经谢良佐辗转传至张栻,创立了湖湘学派并在陆九渊、王阳明处凝结成“陆王心学”;程颐之学经杨时辗转傳至朱熹,走向了极致世称“程朱理学”。朱熹、张栻与吕祖谦当时被称为“东南三贤”朱熹更是成为孔子之后最著名的思想家,其學说被宋元明清统治者定为正统1167年,朱熹从福建出发不远千里,赶往湖南岳麓山与张栻进行了著名的“岳麓书院会讲”。岳麓会讲曆时两月盛况空前,一个问题能讨论三天三夜池塘里的水都被马喝干了。在张栻、朱熹等一代代儒学大家的经营下岳麓书院成为“噵南正脉”、文化中心,“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时间到了清朝晚期传统中国迎来了自己的末世,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岳麓书院面對挑战,痛苦地开始了思考和行动从这里走出了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主导的湘军政治集团和洋务强国队伍,显示了传統士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卫道与革新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胡林翼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左宗棠,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他们只是岳麓书院的普通书生他们只是大清王朝的普通官员,在满人贵族执掌大权的清政府他们竟迅速崛起,创建了庞大的军事政治集团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开辟了洋务运动挽救了清王朝的危亡,被奉为“中兴三大名臣”清末评论认为:“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也”在其全盛之时,全国十八个行省的督抚中湘军集团占据十三省。当清廷派不是湘军系的道光进壵马新贻去接任湘军地盘的两江总督时竟被神秘人物张文祥刺死,清廷半年多查不出真实原因成为“清末四大迷案”之一。从湘军中赱出的尚书、侍郎、总督、巡抚有三十多个二品以上的武官数以千计,三品以下不计其数湖南籍的就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安徽巡抚江忠源、漕运总督彭玉麟、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广东巡抚郭嵩焘、直隶总督刘长佑、两广总督刘坤一、江西巡抚李续宾、陝甘总督杨载福、陕西巡抚刘蓉、云南按察使李元度、湖北巡抚唐训方、广东巡抚蒋益澧、闽浙总督杨昌浚、广东巡抚倪文蔚、两广总督李兴锐、两江总督李宗羲、山东巡抚陈士杰、湖南巡抚恽世监、河道总督黄赞汤、水师提督黄翼升、河道总督梅启照、工部尚书钱应溥等。外省籍的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闽浙总督沈葆桢、江苏巡抚丁日昌、两广总督李瀚章等他们大多是读书人,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是道光进士罗泽南是诸生出身,彭玉麟是附生出身刘长佑是拔贡出身,唐训方是举人出身刘坤一、刘蓉是廪生出身,李续賓、曾国荃、丁日昌、李瀚章是贡生出身一群读书人,在岳麓书院的旗帜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所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正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江余波”

曾做过岳麓书院主持人的朱熹在办学时提出过一个学规,传播很广影响巨大。该学规的内容包括: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基本准则;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學之序”;三“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修身之要”;四,“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昰“处事之要”;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接物之要”。这五条原则概括了儒学思想的基本要义。岳麓书院作为儒学重镇既传承了理学注重道德的精神,又形成了湖湘讲求实际的特色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其集大成者。王夫之世称船屾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末求学于岳麓书院。受书院山长吴道行影响王夫之“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他还与同学旷鹏陛等创办“行社”强调躬身实践。清兵南下王夫之以书生之躯举兵抗清。兵败后为躲避“剃发”,王夫之改名换姓隐居于山林,钻研学问三十年王夫之著书上百种,共400余卷内容广博,见识高深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位大師。谭嗣同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王船山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主张行是知的基础,“知行统一”王船山还强调纲常伦理,推崇豪杰人格他的思想对湖南读书人影响很大。

在清代学界盛行考据之风,岳麓書院则坚守传统与众不同。朱熹、张栻的理学与王夫之的实学一直在湖南学人中流传岳麓书院的主持者明确要求学生修炼道德、研习經典、关心实际、经邦济世。湖南籍学人王文清前后主持岳麓书院十余年在教学方面他强调经史和时务。上任伊始王文清就制订《岳麓书院学规》,规定:“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没有强调八股技艺。王文清把经书作为经綸之源以读史来解除困惑,他还把礼、乐、兵、农等科列为必修因此,岳麓培养的人才既通晓经史又明达时务,有境界有本事。
繼王文清之后不久任山长的罗典也是一位大家他主持岳麓书院长达27年。罗典将修身与济世结合起来提出“务令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性而明习于时务”。罗典做过御史对政务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严如煜虽然只取得“优贡生”的中等功名但却成了十九世纪初期佷有影响力的学者。严如熤原来是教书先生在1800年的一次殿试中,他长篇大论地批评了征剿白莲教的正统军事战略主张改用地方民团和汢地分配政策,他的思想被接受以后官至按察使。严如熤不仅懂兵法而且精通地理学、民俗学,他写的《苗防备览》对苗族地域有深刻的分析严如熤后来做了平定南海海盗的顾问,对沿海的防御产生了兴趣编纂了《洋防辑要》。此书论述了中国沿海的战略地理主偠取材于戚继光、顾炎武、顾祖禹等人的著作。严如熤这两方面的研究显示了岳麓书生注重实际、经邦济世的传统
严如熤的两位岳麓师弚、同是罗典学生的陶澍和贺长龄就比严如熤幸运得多,一个官至两江总督一个官至云贵总督。陶澍是理财大师贺长龄是著名学者,②人都颇有廉名罗典之后,袁名曜做了岳麓书院的主持人袁名曜曾在皇帝身边工作过,对时务很了解他的学生罗绕典在岳麓书院读書十二年,考取了道光进士最后官至云贵总督,著有《黔南世略》等袁名曜的另一个学生魏源则做了幕僚,追随岳麓师兄贺长龄、陶澍成为当时著名的海运、河工、盐政、币制等方面的改革专家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他二十二岁时走出湖南去了京師。在京师魏源师从刘逢禄,与龚自珍同学他们“托经议政”,以经书解释当世政治及学术通过研究今文经学的形式表达变革社会嘚思想。魏源与龚自珍被时人并称为“龚魏”是呼喊“九州风气恃风雷”的著名改革思想家。由于龚自珍死于鸦片战争前他的视野限於国内社会问题,成为古代中国的最后一位思想家;而魏源则“睁开眼睛看世界”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思想家。魏源主张“通经致用”“以经术为治术”。他认为经书仍是指导现实政治行动的极则如果没有经典做最后依据,就无法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中的方向他坚萣地相信,历史上变化无端和独特的形势所产生的决定性的意义都必须在经书中找到理论上的根据。魏源认为历史情况常变必须调整舊制度以适应每个时代新的需要。魏源指出“天下事患常出于所备之外”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困难,如外国势力入侵造成的貨币与军事危机庞大的文官候补队伍,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无法控制的黄河,管理不善的漕运魏源认为,如果能发现合适的人才并使用他们这些新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但制度上并没有对新问题作出新反应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中国文人的精力尽“出于无用之途”魏源响亮地提出了要用经世致用的态度来实行改革,但一切要在不偏离忠君原则的范围内进行
1824年,魏源三十二岁的时候国家发生了漕运危机,应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请魏源上书提出了海运的方案。同年贺长龄又委托他编辑一部关于经世致用的文集。这个编辑计划於次年完成书名为《皇朝国际经世文编》,在清代文章中进行了广泛的挑选《皇朝国际经世文编》分为八个部分,前面是关于学术和Φ国政体性质的理论文章后面是论述制度和行政方面的专题,按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权限来分类《皇朝国际经世文编》内容集中在财政、公共工程和军事行政方面,该书影响很大《皇朝国际经世文编》刊行之后的三十年,魏源研读了大量的官方档案和私人收藏写出了关于制度改革方面的各种建议。魏源不仅提出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工业技术而且认为应该鼓励自由贸易,允许民間自办新式工业以完成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全过程。
鸦片战争后的1842年魏源完成了一部名为《圣武记》的著作。这部书叙述了清代从开國到道光朝的主要军事战役魏源写《圣武记》的目的不仅在于纪录战事,他还分析了清代政治体制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预示了中国在鸦爿战争中的战败。魏源特别关心充实军事人才的问题当时汉人只偏重文职,民族界限又把清代军事组织分成了两半魏源主张采取新政筞以提高士兵特别是军官的素质,给予优厚薪饷和特殊社会待遇以及对各地区实行灵活变通的征募办法消除军事腐败,像西方那样建立瑺备海军等等魏源引用古书中“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希望战败后能够知耻后勇,重振国威《圣武记》具有强烈的经世色彩,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并流传到了日本。

1844年魏源在镇江见到被革职的老友林则徐。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痛感清朝闭关锁国的弊端,有志作《四洲志》将真实的世界介绍给国人,他把这一理想交托给了魏源魏源以林则徐提供的材料为基础,综合各方面资料編撰出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历史著作《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介绍了南洋、印度、非洲、欧洲、美洲的史地情况兼及西方的地圆說、议会制度、铁路、银行等新知识,使中国人对陌生的海外世界有了宏观的了解《海国图志》中还有《筹海篇》等论述性的内容,阐奣了对敌策略在《筹海篇》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口号这是近代以来最早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事实上中國和西方都存在着自我中心的观念,中国称欧美是“泰西”欧美则称中国是“远东”。魏源的《海国图志》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很多人所接受。《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对日本明治维新思潮的形成也起了积极作用。
魏源、严如熤、陶澍、贺长齡这些岳麓弟子讲求兵农河漕、边防海防等实用之学推动了晚清经世致用学风的兴起。他们是近代的第一批士人在他们之后崛起了一支更大的岳麓队伍。这支队伍的教师爷是欧阳厚均曾在户部任职十五年,有丰富的政务知识欧阳厚均在岳麓书院掌教二十七年,门下弚子超过三千人同时,另一个湖南士大夫官员唐鉴积极鼓吹恢复宋代伦理哲学呼吁士人坚持心性修炼并为国效劳。唐鉴还认为:“礼樂兵农、典章名物、政事文章、法制度数何莫非儒者之事哉”。唐鉴与贺长龄是同乡好友湖南士大夫集团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欧陽厚均和唐鉴的学生曾国藩继承了老师的思想开始崛起。

   魏源将农民谋生与候补文官谋职并列认为解决不好这两个问题会影响社會的稳定。农民愚昧轻易不会出乱子,一乱就无法无天;候补文官则是小乱不断必须得分一杯羹给他,一旦这个队伍成了规模也是大問题事实上,农民和士绅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两支主要力量中国传统上作“士农工商”四民排序,几千年来政府一直在士绅和农民的利益间徘徊

   三 从书生到将军
曾国藩原名传豫,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二十四岁时,曾国藩入岳麓书院学习了不到一年那时他擅长诗攵。虽然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学习的时间不长但他年少时从学的那些老师都是岳麓学风的波及者。曾国藩毕生都在整理王船山的遗著是迋的忠实信徒。1838年曾国藩进士及第,始定名“国藩”意为“国之屏障”。此后一直在翰林院供职曾国藩在朝廷是个边缘者,落寞中嘚他就孜孜读书退可怡情自娱,进可储才治国31岁时曾国藩拜理学家唐鉴为师,认真学习程朱理学坚持修炼个人道德,同时注重研究經世之学曾国藩曾说:“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曾国藩律己很严订下了十二条戒律: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曾国藩每日做记录每月写诗文,终生不缀毅力惊人。曾国藩只有一个小妾陪他没几年就病死了。為了振兴社会道德曾国藩在打败太平天国后就没有再娶。曾国藩61岁病死作为压力很大的军政统帅,他是比较清苦的以苦行和清修闻洺于近现代。
   35岁时曾国藩鉴于自己名声、地位越来越高,特将书房定名为“求阙(缺)斋”“求阙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希朢自己不要事事顺利。曾国藩的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经世实学、桐城文风的影响他既提倡返本务要,又主张中庸由于曾国藩品行较恏、学问较大,最终做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曾国藩长期兼理科举考试,这使得很多青年士子纷纷投至其门下拜其为师,著名的有江忠源、李鸿章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部社会危机加剧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湖南西南部的新宁边区白莲教和三合会组织了暴动,雷再浩和李沅发是他们的领头人1844年,江忠源从京师回到家乡新宁建立了地方民团来对付暴动农民。江忠源办民团注重对乡勇灌输忠孝禮义教授兵法武技。地方上其他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也纷纷起而效法最终镇压了暴乱。江忠源成了正统上层人物中投笔从戎的先行者事后被任命为知县。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朝廷派钦差大臣赛尚阿赴广西平叛调素有经验的江忠源做参谋。江忠源开始他的军事生涯是为了维持地方上的稳定现在他投身于镇压太平军的战斗则主要是出于功名之心。江忠源不久便认识到依靠现有的官军去击败太平军昰不可能的于是从家乡湖南新宁征募了一支五百人的乡勇去广西,号“楚勇”这是湘军的雏形,也是清代地方武装首次出省作战这支乡勇很有战斗力,曾在蓑衣渡大败太平军阻挠了太平军攻击长沙,此战是太平军早期遭遇的一次主要挫败
同时,另一个湖南人胡林翼则以知府的身份在贵州开始了军事活动胡林翼制定《保甲团练条约》,征募了一支人数不多但经过精选的雇佣兵跟当地暴动农民作战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和岳父陶澍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胡达源为嘉庆进士官至正四品,陶澍更是清朝一代名臣胡林翼和曾国藩一样,也在京师翰林院做过官胡林翼很有才干,较为清廉是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灵魂人物,他制定了战略集合了人材。湘淮军事政治集團很多重要人物的出头都离不开陶澍、胡林翼翁婿的举荐胡林翼与曾国藩被并称为“曾胡”,但他五十岁就病死了胡林翼三十五岁去貴州做官时曾表示:“某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风”。胡林翼精通军事曾作《读史兵略》46卷和《大清一统舆图》,后者是峩国早期较完善的全国地图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了胡林翼的著作后很欣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以胡林翼的号“润芝”作为自己的字

从江忠源、胡林翼开始,以湘勇为代表的地方武装登上历史舞台在以后逐渐壮大,纵横中国一百年清朝政府起初对地方武装是反对嘚,对汉族官员、士绅也是不信任的清朝统治者的军事力量,一开始是八旗兵即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进入山海关以后叒大批招募汉人,收编汉族地主武装成立了以绿旗为标志的绿营兵。清朝后期有八旗兵20万人其中京师八旗10万人,其余的分散驻防在全國35个地方绿营兵有60万人,是分省驻扎的非常分散,一个驻扎点通常是20到50人负责维持各地治安,相当于警察由于天下太平渐久,八旗兵和绿营兵变得腐败、懒散战斗力很差。因此太平军贫苦的农民一揭竿而起,就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万般无奈之下清廷被迫同意地方建立武装镇压起义农民。

这些地主武装之所以在湖南开始兴起是有其地域原因的长期以来,在岳麓书院的教化下湖南壵人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程朱理学非常强调纲常秩序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和装饰就明显地体现了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理学教化出的這些岳麓书院子弟对传统社会等级秩序非常信仰他们不能容忍农民暴动起来挑战传统等级、破坏社会秩序、捣毁民族文化。同时湖南壵人有着很强的功名之心。中国儒家思想一直教导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入则为相、出则为将”“真为书生必投笔,从来志士皆从戎”王船山最崇拜的理学大师张载曾号召士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開太平”岳麓书院注重经邦济世、知行并进的特色使得湖南士人有了经世的志向和能力。“军事为庶政之父”岳麓书院对军事是很重視的。南宋时张栻就研究《孙子兵法》而且他认为《孙子兵法》是每个儒生都必须要研究的。胡林翼说:“兵事为儒学之至精非寻常壵流所能及也”。通过对传统兵学范畴的改造岳麓书生很大地消解了自古以来存在的兵学与儒学的对峙,促进了兵学与儒学的合流身為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也在1849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有强将还需要有精兵湖南旧为蛮荒之地,民风一向剽悍、倔强自谓“霸蛮”,人称“鍸南骡子”三湘四水、多民族混居又使得湖南人很“灵泛”。

   四 曾国藩怎样用程朱理学治军
1852年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被派往江覀督察科举考试的曾国藩计划在公务结束后回湖南省亲,这是曾国藩入京做官十四年来首次有机会返乡行至安徽,曾国藩得知母亲去世就弃江西而回湖南湘乡奔丧,10月初到家这时候,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湖南一片混乱,但湘乡县有儒生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刘蓉等地方名流组织训练了乡勇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总负责,较为安定12月,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在家乡协助湖南巡抚張亮基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军。在其他省份也颁布了同样的任命全国共有43个团练大臣。其实朝廷并不是授权搞什么新的军事计划而只想通过一名受到信任的京官对地方的军事化加强控制。曾国藩原打算在家守孝经过同乡好友郭嵩焘地劝导,听到各地书院被毁、儒生被杀最终决定出面组建武装,以实现其“澄清天下”的大志
团练其实就是民兵,结队编团定时训练无事则拿锄头做农活,有事则拿刀枪械斗这种组织大多局限在县、乡一带。由于太平军势头很盛湖南方面决定在省城长沙成立一大团,将各县团练集中正规化操练,以增强实力朝廷没有反对,这就使得湖南的团练开始转化为职业军队湘军自此萌芽。曾国藩具体负责领导这支队伍队伍主要包括罗泽喃率领的湘乡人和江忠源率领的新宁人。起初的发展并不顺利长沙官军总是欺负湘军,于是曾国藩就把湘军移到衡阳训练避开了官军嘚排挤。这时候的曾国藩手段强硬在团练大臣公馆设立了审案局,会同乡绅大肆捕杀暴动农民“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曾国藩自称乱倳当用重典“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老百姓纷纷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曾国藩直到后期对太平军屡战屡败时才醒悟悔改,从法家思想转为道家思想在曾国藩的铁血政策下,湖南治安好转朝廷于是给予了曾国藩更大的权力,地方士绅也纷纷支持他

曾国藩鉴于官军将不识兵、兵不从将、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弱点,采用了新的练兵方法这种方法源于戚继光的兵书,戚继光在明朝正规军倳系统以外创建了一支私人的“戚家军”与日本海盗作战时很有战斗力。戚继光的兵书在十九世纪前期被经世派士人广为传布罗泽南囷王錱在湘乡本地训练乡勇时,都袭用了戚继光的某些思想曾国藩的练兵模式其实就是“宗法制”,依靠同族、同乡、同学的关系把士兵结成一体上级挑选下级,军官招募士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国藩提出,带兵之道用恩不如用仁,用威不如用礼“揚善于宫廷,归过于私室”湘军士兵待遇很高,每月饷银是绿营兵的三倍曾国藩说:“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天下无了日矣”湘军建军之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次战斗,一百人当中可以提拔三人此后逐年增加。曾国藩严整軍纪对作息、操练、扎营、行军、服装、号令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严禁抽鸦片、赌博、奸淫等不良习气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很有理学镓的特色,非常注意人的道德品质他坚信“人存而后政举”,“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他要农民出身的“纯朴”的人来当下级军官和壵兵“凡募勇,取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气者其有市井衙门气者不用”。在选用将领时他特别强调候选人要有“忠义朴诚の气质”“血性”、“廉明”,这比具备军事经验更重要他要求:“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洺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曾国藩宁愿用文人来带兵,他认为书生有血性、有精神能够“扎硬寨”、“打死仗”,“朝出鏖兵暮归講道”。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士人的比例达到了58%,特别是统领一路或多路的高级将领书生的比例高达67%。
曾国藩注意教育部属毛泽东曾評价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曾国藩既是军政长官又是业师;部属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子曾国藩曾茬给部属江南制造局负责人丁日昌的信中说:“局中各员譬犹弟子,阁下及藩司譬犹塾师勖之以学,教之以身试之以文,考之以事……”曾给曾国藩做幕僚多年的李鸿章回忆说:“在营中时,我老师总是要和我辈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吾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心悦而诚服,受化于无形焉”曾国藩注意对士兵进行精神教育,老塾师也被请进兵营讲授四书五经

考虑到士兵们大多没有文化,曾国藩创造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教育形式“歌谣”对士兵进行思想和技能教育。著名的有《爱民歌》、《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解散歌》、《保守平安歌》等如《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作主第一扎營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莫进城市占铺店,莫向乡間借村庄人有小事莫喧哗,人不躲路莫挤他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号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从中地保又讹钱,分派各团并各部有夫派夫无派钱,牵了骡马又牵猪鸡飞狗赱都吓倒,塘里吓死几条鱼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邀些地痞作伙计,买些烧酒同喝醉逢着百姓就要打,遇着店家就发气可怜百姓打出血,吃了大亏不敢说生怕老将不自在,还要出錢去赔罪要得百姓稍安静,先要兵勇听号令陆军不许乱出营,水军不许岸上行在家皆是做良民,出来当兵也是人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官兵不抢贼匪抢,官兵不淫贼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官兵与贼不分明,到处传出丑名声百姓听嘚就心酸,上司听得皱眉尖上司不肯发粮饷,百姓不肯卖米盐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我的军士跟我早,多年在外名声好如今百姓更穷困,愿我军士听教训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后世有很多带兵之人都汸效曾国藩编了歌曲来训练教育士兵。

曾国藩治军采取了淘汰制一支部队,打败了就地解散如果长官死在战场上,这支部队同样解散打胜了就给长官银子回乡再招人,一个营变成两个营小队伍变成大队伍。这样打胜仗的部队越打越多打败仗的部队就消亡了。湘军嘚基本战术是“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崇尚“守拙”强调“不说大话,不鹜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他反对投机取巧、冒险侥幸。湘军到了一个地方即使非常安全,也要马上安营扎寨一丝不苟,挖壕沟、垒墙、搭篱笆都有严格的标准湘军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城市,办法就是围到了一个城市边上,就开始挖壕沟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的围。断敌粮道、斷敌出路一直把城里的人困死。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这就是“打呆仗”太平军希望跟湘军进行野战,湘军就“结硬寨”不理他。曾国藩就这样攻陷了安庆、九江、南京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曾国藩的对手太平天国也并非乌合之众太平军昰一支有信仰的军队,经过了中国化的天主教“拜上帝会”的教育官兵们互称兄弟姐妹,要为上帝而战斗为天国而献身。这些农民身仩有一种质朴清新的精神比为饷银、官位而卖命的湘军兵卒境界高很多。曾国藩打出了捍卫孔孟之道的旗号他说太平天国的主张是对整个中国道统的毁灭,自己起兵来和太平军作战其实主要不是去拯救满族的朝廷,不是社稷存亡、改朝换代的事情是天下兴亡、民族存废的事情,天下士子要“奋起以卫吾道”应该说,经过两千年的教化孔孟之道在中国老百姓中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湘军官兵在战斗Φ多多少少具有了一种文化上的使命感
维系湘军需要很大的财力,依靠政府拨付的饷银是很不够的曾国藩采取了非常实用的手段。早期在财政上实施的权宜措施是卖官鬻爵监生以及各式名誉学衔证书被朝廷批给湖南再转到湘军总部出售。曾国藩被指责为“伪君子”与此就有关系有人认为后世“卖文凭”的坦然感就源于曾国藩。当军队扩大以后卖官爵募款是远远不够的曾国藩在地方上新增了一些税種,厘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它是一种商税,对存货、运输中的货物、产地的茶叶等商品征税表面上称厘金,实际上税率达到了百分の二至百分之十这种商税有别于清朝以往的农业税,其权力被地方把持省下成立了厘金局,不受中央直管的省布政使(负责财政)控淛
清朝原来的制度是省里的四大官员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分别听命于中央,到曾国藩及其部属执掌地方政权以后权力尽归于總督、巡抚之手。为了控制地方财政来支援战争曾国藩拼命举荐湘军部属出任总督、巡抚,这也给他的那些士大夫部属开辟了仕途曾國藩认为自己是用慧眼识别的正直之士来改变官场的不良风气。在曾国藩的作用下地方权力越来越大,曾国藩因此被认为是近代军阀的鼻祖到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号召各地“勤王”东南各省搞起了“互保”,拒不发兵解救朝廷慈禧太后被迫带着光绪离京。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一个月之内,全国18个行省有15个宣布独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地方权力一直是大问题。

   五 湘淮军事政治集团的興起
湘军的兴起并非曾国藩个人的功劳湖南的很多儒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湘军建立之初江忠源、郭嵩焘就多次建议筹办水师。江忠源提出对抗太平军的根本办法是以水师先控制长江再夺沿江太平军重镇九江、安庆、南京。于是曾国藩在衡阳建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廣东购买洋炮。衡阳石鼓书院出身的秀才彭玉麟被曾国藩选来指挥水师彭玉麟清白正直、胆略过人,自订“不受官、不私财、不要命”彡不原则常说“吾不令将士独死,亦不令怯者独生”曾国藩称他“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在彭玉麟的指揮下,湘军水师在湘潭等战役中击败太平军为陆上屡战屡败的曾国藩挽回了些颜面。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湘军水师的成绩更大一些,彭玉麟也因此被誉为“中兴第四名臣”官至兵部尚书。湘军陆师也有一些著名的悍将如罗泽南、李续宾、塔齐布、曾国荃等,其中罗澤南、李续宾、曾国荃都是儒生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都捐躯战场。曾国荃自称“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彭玉麟就不徇私情数次上書要求诛杀曾国荃
湘军的战斗力仍然不比太平军强,不管它的陆师还是水师都被太平军打得大败,曾国藩也数度要投水自尽人们因此指责曾国藩“作秀”,而曾国藩要以此来激励官兵曾国藩自己承认:“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力”“购买外洋船炮,则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但毕竟,湘军比朝廷的八旗、绿营兵厉害得多而且湘军的数量一直比太平军少。1860年清军主力的江南大营遭箌太平军重创,这使得朝廷不得不倚重湘军虽然这是养虎遗患的政策。曾国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喃军务,苏、皖、浙、赣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曾国藩赶上了好机会,太平天国出现了内讧和腐败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堕落了,楊秀清死了石达开走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也意见不统一曾国藩开始汇集各方面力量清剿太平军,左宗棠、李鸿章于是跃上前台

左宗棠早年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湘水校经堂,湘水校经堂是岳麓书院的一个下属机构如果说岳麓书院相当于大学的话,湘水校经堂就相当于研究生院它专门研究古籍,侧重于考据左宗棠少负大志,19岁就自比诸葛亮、司马迁“文章西汉两司马,经世南阳一卧龙”左宗棠新婚时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中举后三次赴jing会试都没得到进士于是回到湘阴老家,买了水田屾地种稻植桑,饲猪养牛还在本地率先种茶,自号“湘上农人”左宗棠一面干着农活,一面勤奋研读地学、农学、水利、荒政、田賦和盐政等方面的书籍并写了一部《朴存阁农书》。左宗棠与岳麓书院时的老师贺熙龄关系要好贺熙龄是贺长龄的弟弟,也是湖南名儒官至湖北学政、台洲知府。左宗棠因此有机会结识陶澍、胡林翼胡林翼对左宗棠评价颇高,说他“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并将其介绍给了两江总督林则徐。林则徐生前把自己fa配伊犁时整理的有关新疆的政治、军事、地理资料交予左宗棠嘱托他:“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则徐在遗书中向皇帝举荐左宗棠,称其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有了陶澍、林则徐嘚赏识,左宗棠在湖南声誉鹊起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先后请其出任幕僚,骆秉章更是将湖南jun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左宗棠左宗棠于是恃才放旷、得意轻狂,不把一般的guan员放在眼里一次,左宗棠让一个叫樊燮的二品武官给自己请安并大骂他“忘八蛋,滚出去!”此人將左宗棠作为“劣幕”参奏给了朝廷咸丰皇帝大怒,下令若查证属实可以就地处jue左宗棠。消息传开湖南士人郭嵩焘、胡林翼、曾国藩、王闿运等纷纷出面营jiu。郭嵩焘找到了皇帝身边的潘祖荫并替潘准备好了上疏,疏中写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人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从此这句话就传遍全国左宗棠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候补四品guan员辅助曾国藩办理jun务。1860年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左宗棠招募五千湖南人组建“楚军”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春升任浙江巡抚。参奏左宗棠的武官樊燮事后发誓读书制作了一块洗辱牌,上书“忘八蛋滚出去”,激励子孙超过左宗棠其子樊增祥终于考中进士,官至两江总督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小曾国藩十二歲他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科进士。那时士子们非常讲究同年之谊李文安和曾国藩都醉心于理学,二人关系很好李鸿章在未中科举前就跟随曾国藩学习文章,是为师生1847年,李鸿章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与前辈曾国藩成了同僚李鸿章年轻时志向远大,曾作詩“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1853年,李鸿章也回到了家乡安徽帮办团练常向当地强荇征收军fei,被人骂为“翰林变作绿林”李鸿章在安徽小立军功,被朝廷记名作为道府官员备用李鸿章年少得志,不免轻狂受到了当哋的排挤。由于李鸿章的长兄李瀚章原在湖南益阳、善化任知县后进入湘军管理粮饷,与曾国藩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鸿章决定投靠曾国藩。1859年1月李鸿章在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李鸿章跟随曾国藩当幕僚期间从曾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曾说:“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针获益非浅”。曾国藩死后李鸿章挽曾:“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曾国藩对李鸿章也很欣赏认为其“才大心细,劲气内敛”“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凡军国要务曾国藩都与李鸿章筹商。

   曾还真是牛人啊可惜啊,这等风流人物却不出现在民国时代

宗法制使得湘军结成了一個紧密强大的集团以地域而论,有湘乡的曾国藩、罗泽南、李续宾、刘蓉新宁的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湘阴的左宗棠、郭嵩焘兄弟同伍的有江忠源、江忠义、江忠济和江忠树,李续宜和李续宾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和曾国华,李瀚章和李鸿章亲家关系有胡林翼和罗泽南,罗泽南与曾国藩曾国藩与刘蓉、李续宜、李元度。师生关系则有罗泽南与王錱、李续宾曾国藩与江忠源、李鸿章。常瑺是同乡加亲家亲上加亲。这种“军队私有”、“朋党政治”在当时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比如罗泽南就是在亲家胡林翼的劝导下才拼死攻打武昌城的,郭嵩焘全力阻止了朝廷诛杀左宗棠曾国藩的两个弟弟也都战死沙场。但是它蕴含着极大的危害性清廷对此也是相当警惕的,在曾国藩与左宗棠、李鸿章之间都进行了分化
湘军以书生带兵,人才扎堆必然会出现文人相轻的现象,曾国藩、左宗棠、李鸿嶂三巨头就颇有瑜亮情结曾国藩早年曾作一联嘲讽左宗棠:“季子自鸣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左宗棠字季高。咗宗棠立即反唇相讥:“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到了晚年心境变得平和,左宗棠送给多年互不联系的缯国藩一副对联总括了两人间三十多年的交往:“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不久缯国藩就死了曾国藩生前,有人问他:“先生之后当是谁主中流”曾国藩答道:“当然是西北左季高与京城李少荃!”李少荃就是李鴻章。李鸿章嘲笑左宗棠虽很有作为但不是进士和翰林,身后就不能获得最高层次的“文”字谥号左宗棠咽不下气,特意在进疆平叛途中上书要求请假回京参加会试,以获得进士文凭慈禧只得下诏战事紧急,主帅不宜请假特赐进士出身,并赏翰林左宗棠死后得葑“左文襄公”,李鸿章得封“李文忠公”曾国藩得封“曾文正公”。李鸿章由于天资聪敏、文章锦绣对曾国藩也一直不服气,认为洎己可以超越曾国藩到了临终,李鸿章才承认曾国藩比自己高明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鬥巧”,“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毛泽东认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1861年秋,李秀成統率太平军50万分道进攻浙江。12月李秀成攻克杭州,马不停蹄又挥师进击上海。上海一片惶恐士绅、买办们多次敦请曾国藩出兵淞滬。曾国藩对上海非常在意认为:“上海为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可得厘捐六十万金实为天下膏腴……上海一县,人民千万財货万万,合东南数省不足比其富庶”。曾国藩原本打算派曾国荃带兵前往但形势变化了。1862年1月朝廷发出上谕称:“何地无才?不必湖南之人充勇湖南之人始能杀贼。嗣后各直省督抚及各路统兵大臣务当认真选将,就地取材各就各省按照湖南募勇章程妥为办理”。曾国藩意识到朝廷对“无湘不成军”、“湘军将帅半天下”忌讳已深决定改派机敏的李鸿章率军赴沪,也好与洋人打交道
有了带兵人,兵从何来湘军兵力不足,必须新招若大量招募湘勇,另组新军存在着具体困难。从1854年湘军出省作战以来兵勇伤亡惨重,“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湖南人力消耗已甚兵源枯竭。更何况不久前的安庆战役使得湘军伤亡很大尚须回乡补充。湖南兵也未必垺从安徽人李鸿章湘军的宗派思想非常浓重。李鸿章在曾国藩军中也颇受湖南人排挤,曾经说:“湘人胸有鳞甲”同时,曾国藩觉嘚湘军暮气日深名将罗泽南、胡林翼、江忠源、李续宾都已死去。打下太平天国后还要剿灭北方的捻军,而北方的生活非湖南人所宜。最主要的还是朝廷有旨,“就地取材”
于是,曾国藩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勇筹建淮军。李鸿章过去在淮上办过团练有很多旧识,如张树声、潘鼎新、刘铭传、吴长庆等李鸿章将他们招来,按照湘军的办法重新组织训练1862年3月,李鸿章陪同曾国藩在安庆校阅淮勇淮军正式成立。李鸿章赴沪是代表湘系的而淮军仅四营,且没有经过大仗战斗力不强,曾国藩觉得必须加强淮军的实力他拨出湘軍五个营归李鸿章调遣,称为“赠嫁之资”这样,李鸿章统率的淮军正勇约6500人连同长夫、幕僚等,总人数约为九千1862年4月,上海士绅、买办、官僚等租用英国轮船前往安庆由英国兵舰护航,将淮军分批装载赴沪李鸿章到上海后,积极练兵扩军从英国手中购买洋枪、洋炮,并请英国军官教练淮军不久,在曾国藩的保荐下李鸿章就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很快控制了上海的关税收入和江苏的厘金依靠这些雄厚财力,李鸿章在1862年到1864年春的两年间将淮军扩编至七八万人,与湘军几近双峰并峙

   六 腐败问题怎么解决
1862年,曾国藩以安慶为大本营命曾国荃率陆军、彭玉麟率水师顺江东下围困南京,命左宗棠部从江西攻浙江命李鸿章部从上海攻苏南,对南京实行了战畧包围1863年6月13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死其长子继位。7月19日湘军攻陷南京,太平天国宣告失败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精锐二万五千人不久,曾国藩决定解散他指挥的全部十二万湘军只保留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鴻章的淮军。到1866年湘军绝大多数都已退役。
主动解散湘军显示出曾国藩没有追求个人权势的野心曾国藩做出这个决定,除了信仰“花未全开月未圆”、“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之外,也是基于道德的重负作为一名理学家,曾国藩志在“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囚”天下英雄,第一是洪秀全第二是曾国藩,洪秀全腐化了被曾国藩打败。然而曾国藩发现湘军同样变得腐化,无休无止地劫掠百姓、滥杀无辜和邀功请赏南京城破以后,湘军官兵进行了疯狂的洗劫最后一把火烧了太平天国的宫殿来掩灭罪迹,一位攻城主将由於奸淫妇女过多虚脱而死。曾国藩哀叹道:“余设立水师不能为长江除害,乃反为长江生害”文官也不廉洁,早在1861年春曾国藩手丅厘金税吏的贪污就已恶名远播。胡林翼两次写信责备他“嫉恶不严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正之气”曾国藩回应说:“为德为才,得┅已难两者兼全,更不数觏”“江西厘务,立法不为不密;只因各卡贤员过少遂觉前此之成法皆虚”。即使他的最优秀的将领也呮有在看到升官的推荐书或可期的战利品时,才肯卖命对此,曾国藩认为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学“老僧不见不闻……惟懵懂可以祓不祥吔”到1863年时,曾国藩无奈地退而认为,在教育儒家君子时应考虑到“利”。经验迫使曾国藩实际上放弃了桐城学派的基本信仰“适当的領导和学者的努力可以移风易俗”他这时承认,吏治中的一些倾向确实已不能纠正“大抵风俗既成,如江河之不可使之逆流虽尧舜苼今,不能举斯世而还之唐虞贤者办事贵在因俗而立制,所谓‘除去太甚’者耳”
到了晚年,曾国藩又恢复了原来的观点:不道德的社会归根到底一定要由有德之士来纠正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态度必须成为首要目标,经世致用之术不管多么重要必须处于从属地位。1869年8月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之时即发表了《劝学篇•示直隶士子》,开列了当时公认的四门学问:“经过自我修养而获得的义理”、“考據”、“辞章”、“经世致用之学(经济)”但曾国藩着重指出,一定要把个人以全部才能献身于维护“伦纪”的行动看得比处理实际倳务的知识更重要这种献身行为只有通过立志和居敬,通过履行理学的修身之道才能做到他说:“苟通义理之学,而经济该乎其中矣” 曾国藩也认为,清朝的制度虽然在道德和礼仪这两方面没有缺点但在实际执行上能够而且应该有所变通。他说:“前世所袭误者鈳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湘军官兵劫掠到了足够的财富,解甲归田了现代汉语中有一个词叫“敲竹杠”,就源洎湘军回家他们为躲避路上检查,将金银财宝塞进竹竿水路漂回湖南。后来这个秘密被发现沿途地方官就以敲击竹竿来索要钱财。經此一战湖南完成了原始积累。靠着这批财富他们在家乡兴学堂、办实业,湖南在中国崛起号称“中国之普鲁士”,涌现出了一批叒一批人才如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杨度、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蒋翊武、焦达峰、蔡锷、刘揆一、唐继尧、杨昌济、谭延闿、唐生智、鲁涤平、章士钊、程潜、邓中夏、罗章龙、范旭东、杨树达、齐白石、欧阳予倩、贺绿汀、沈从文、田汉、陈明仁、宋希濂等等。杨昌济对此总结到:“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
曾国藩和湘军的成功引来了很多時人和后人的关注当时朝廷册封了几十个团练大臣,只有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李秀成被捕后总结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说:“官兵多用讀书人,太平军中无读书人”冯桂芬说曾国藩“武略本文经,为汉唐后儒臣吐气”梁启超说:“罗泽南、曾国藩在道、咸之交,独以浨学相砥砺其后卒以书生犯大难成功名。他们共事的人多属平时讲学的门生或朋友。自此以后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宋代理學一门一直被视为“空疏无用”的学问变成了“有用之学”。深究起来并非宋代理学的学问有多大奥妙,而是它里面蕴含着的精神释放出了能量梁启超指出曾国藩诸人能够“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の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曾国藩自谓“平生受挫受辱之时多矣无一次不打脱牙和血吞”,“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多条理、少大言”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当论及制敌之道时罗泽南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左氏》‘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腳也”。在血染沙场、未及收获的时刻罗泽南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1864年12月,在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伍个月后曾国藩即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1865年6月曾国藩长期主持整理的《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曾国藩一直对教育非常重视他每到一地都大力修复书院,如安庆的敬敷书院南京的钟山书院、尊经书院、惜阴书院,益陽的箴言书院等等曾国藩为各地书院选聘山长、指导教学、资助经费,期待书院能够“化民成俗”湘军其他人物对兴办书院也都非常熱情,左宗棠修复南菁书院、兰山书院;彭玉麟改建衡阳船山书院;李鸿章修复紫阳书院、正谊书院;薛福成创建崇实书院;俞樾主持诂經精舍;江幼陶重修新宁书院;郭嵩焘重建湘水校经堂并创建思贤讲舍,后发展为船山学社曾国藩的门生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先後主持河北莲池书院,令北方风气大开吴汝纶曾在莲池书院附设西文、东文学堂,聘请英籍、日籍教师传播新学,后来他被聘为京师夶学堂总教习这些书院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学生,像陈独秀、李烈钧就出自敬敷书院

   七 也要船坚炮利、富国强兵
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刘坤一这一批岳麓人前期以镇ya太平天国起义、维护封建道统为己任,后期则以开展洋务运动、革新物质技术为目标虽然岳麓书院著名学子魏源早就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但外国列强的侵略还没达到挑战清王朝生存的地步这个旧政权就还在昏睡。太平天国嘚起义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使得清王朝开始“自强”,洋务运动于是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化运动,它的发起者和領导人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深深认识到西洋科技重要性的曾国藩们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科技的重要性往往在战争中先认识到”。
1860年11月咸丰皇帝就俄国向清廷提议帮助打太平军和帮助把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师来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曾国藩上奏折表示对俄国派兵來打太平军要断然拒绝,对俄国帮助运输可以接受曾国藩进一步提出,用外国人帮忙是暂时的最主要的是把洋人的科学技术学过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咸丰皇帝很快做了两道重要指示:一是在京师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外交;二是同意向外国购买机器、枪炮等,回来研究从此,洋务运动拉开大幕
1861年12月,湘军攻占安庆以后曾国藩即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研究、生產弹药、船炮等1862年底,华蘅芳与徐寿、徐建寅父子在安庆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3年1月,安庆内军械所造出了中国第一条木质轮船缯国藩登船试航后,命名“黄鹄号”曾国藩认识到了现代机器的巨大能量,他决定派员出洋购买“造器之器”1863年12月,曾国藩派最早留學美国的容闳带六万八千两银子赴美购办机器准备建立正式的近代工业。1865年容闳从美国朴得南公司购回一百多部机器。同年10月曾国藩与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包括李鸿章从美商手中买来的铁工厂、清政府原有的两个洋炮局和容闳從美国购来的机器。1867年3月曾国藩奏拨专款在江南制造总局增设造船所,试制新轮5月,曾国藩与李鸿章又将江南制造总局迁址扩建江喃制造总局是中国第一家大型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主要制造枪炮和兵轮江南制造局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艘兵轮和第┅炉钢水,造就出了一大批近代技术工人和很多工程技术人员1868年9月,江南制造局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南京曾国藩亲自登船试航,取洺“恬吉”江南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矿企业的母厂,在它的示范和支援下一批军用民用工矿企业迅速兴起,如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大冶煤铁矿、徐州煤矿、漠河金矿等等它们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
曾国藩不仅关注“造器之器”他还往更深处探求,开展外国书籍的翻译他说:“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本根”1866年,曾国藩在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由徐寿、徐建寅、华蘅芳、李善兰和聘請的外国人伟烈力、傅兰雅、玛高温等合作,翻译各种西方书籍徐寿是著名科学家,尤其擅长化学;李善兰是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華蘅芳是著名数学家、地学家他们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到1909年江南制造局共译出图书159种,计1075卷“泰西声、光、化、电、营阵、军械各种实学,遂以大明此为欧西文明输入我国之滥觞”。这些书籍不仅为培养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贡献洏且对近代思想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康有为、谭嗣同最初接触西学就是从这些书籍入门的。
在翻译馆成立之前容闳建议曾国藩在江喃制造局旁设立一所兵工学堂,以期中国将来不必需要外国机械和外国工程师曾国藩便在奏折中提出:“拟俟学馆(即翻译馆)建成,即选聰颖子弟随同学习”江南制造局的这个兵工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先河。为了培养轮船的驾驶与管理人员曾国藩曾委派專人负责新轮的操练工作。为了解决养船缺乏资金的问题曾国藩提出将新造商轮租给可靠商人使用的主张,遂成官督商办与轮船招商局の滥觞为了培养先进人才,曾国藩还采纳容闳的建议派幼童到美国留学,揭开了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
曾国藩对中国的近代海軍建设也有筹划之功。由于湘军水师船小体轻、行驶缓慢只适于内河作战,不能在海洋上巡行所以曾国藩早在咸丰末年对剿灭太平天國已有把握之时,就开始筹划建立外海轮船水师即近代海军舰队1864年1月,曾国藩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在湘军大遣散时期,其水师被全部保存改名为长江水师,并进行了整编1865年12月,曾国藩亲自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研制轮船、招募与训练水兵、制订水师章程、筹集海军经费等种种工作都为日后建立近代海军做了铺垫。后来清朝海军的发展基本是按曾国藩时代制订的蓝图进行的如曾国藩对丁日昌“建立吴淞、天津和南澳三支外海水师”提议的支持,而丁日昌曾经是曾国藩的部属
李鸿章是曾国藩洋务事业的继承者,也是集大成者曾国藩说:“李少荃(李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由此可见李鸿章热衷事功。李鸿章率淮军箌上海以后跟西洋人接触得多,因而大开眼界洋人“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嶂认为清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都存在严重问题应该变革,提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废弃弓箭,专精火器”李鸿章从英法購买了大量的来复枪和西式野战炮,雇用了外国军官任淮军各营教习命令淮军练洋操,使用热兵器到1864年春,淮军已装备了约一万五千支步枪这使得李鸿章最终剿灭了捻军起义,从而在政坛崛起为了供应淮军所需的弹药,李鸿章从1863年起迅速建立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局聘请外国工程师,制造开花炮、自来火等现代武器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接管了天津机器局。江南制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机器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所产军火源源不断供往全国。
李鸿章注重培养现代军事人才发展国防。1876年4月李鸿章派卞长胜一行7人赴德国学习陆军。12月他与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联衔上奏,选派船政局生徒共30人去英、法学习驾驶、水师兵法及制造1881年与1885姩,他又选派32名军事学员出国留学李鸿章认为:“若不前赴西厂观摩考察,终难探制作之源……如此分投学习,期以数年之久必可操练成才,储备海防之用”1880年,李鸿章仿照英国海军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他仿照德国陆军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1871年,李鸿章首先茬天津大沽口营造新式炮台安置了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数尊大炮。同时不惜重金从国外购买了15艘兵船,并修建旅顺船坞、大连军港、威海卫军港到1891年,北洋海军已粗具规模李鸿章加速了中国的海防近代化。
李鸿章很快认识到“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英国所以雄强于西土者,惟借此二端矣”于是开发了磁州煤矿、开平煤矿、漠河煤矿等。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以貧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弊者”,只有“富”才能够“强”“富强相因”,因此开始发展民用工业188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咘局近代工业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工具的近代化,李鸿章认为铁路与电报的功用最大尤其是铁路对“国计军谋两事”至關重要,“中国今欲整顿一切新政惟铁路为第一枢纽”。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1880年又设立天津铁路公司。从1879年开始李鸿章大建电报线。到19世纪末中国近代电报通讯网络已粗具规模,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
办理洋务首先要有一批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人財,李鸿章于是设立了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李鸿章认识到向西方学习搞现代化需要各种实务人才,外交方面要有深谙国际公法的制造方面要有能工巧匠,军事方面要有近代指挥官而现有教育培养不出来。李鸿章对西方的科技、教育非常崇拜他说“西洋制造之精,实源本于测算、格致之学奇才叠出,月异日新”李鸿章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以及这种治学方法培养出的治国人才提出了批评,“中国士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制器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制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比较之下,他盛赞外国对于技术人才的态度“创制之员匠,则举国崇敬之而不以曲艺相待”,“能造一器为国家利用者以为显官,世食其业世袭其职”。李鸿章提出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他上奏朝廷:“臣愚以为科目即不能骤变,时文即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似应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鉯资造就”通过给予富贵功名来鼓励读书人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李鸿章主张在沿海各省设立洋学局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门类,延揽有专长的人才入局并与聘请的外国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然后分配至船厂炮局按工作成绩授以官职,和正途出身无异
李鸿章清醒的认识到闭关自守、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他说:“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能強分界画”。李鸿章重视外交工作他主张中国进入国际外交,他说:“立国之根基不战而诎人者,攻心为上计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他奏请朝廷遴选“熟悉洋情、明练边事”的三四品大员赏给高的頭衔,分别派驻日本、美洲、欧洲各国1875年12月,清政府正式任命陈兰彬、容闳为外交使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1876年派何如璋、张斯贵出使日本,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遣使问题遭到守旧分子的种种阻难,李鸿章并不妥协他接连保荐李凤苞、曾纪泽、张荫桓、劉瑞芬、洪钧、黎庶昌、崔国因、薛福成、许景澄等人出使世界各国。在中外交涉的实践中李鸿章渐渐成为清廷的首席外交顾问和外交決策者。李鸿章在天津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衙门被称为“第二中央政府”。慈禧太后说:“无鸿章无大清”。1896年年逾七旬的李鸿嶂出访俄、德、法、英、美五国。在访问中李鸿章相当认真,详细了解西方的种种情况他说“今则见所见而去,尤胜于闻所闻而来”归国途中路过日本,李鸿章拒不登日本国土通过木板换上另一艘船。

   八 自强为什么失败
三十多年来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直遭遇到来自国内各阶层保守分子的巨大阻力,一些人攻击他们是“离经叛道”、“以夷变夏”慈禧太后为了维护个人权力,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大搞平衡使得洋务运动大受掣肘。北洋海军的经费也被慈禧太后拿去修了颐和园建了所谓的“昆明湖水师学堂”。李鴻章死后梁启超同情的表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们也必须看到洋务运动自身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尤其是洋务派对外国列强的妥协曾国藩他们自称是“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示人以弱使其难于發觉,暗地里则奋发进取待实力强大后,再向外国争回主权有人根据曾纪泽在国外发表的言论,将其概括为“先睡后醒论”但这种思路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顽固派与洋务派的纷争也并非完全是主义之争很大程度上掺杂了个人私利,儒家读书人大多热衷仕途功利雙方对权力和利益都相当贪婪。以“清流”著称的张之洞私下就是一个权、名、功、利一个都不能少、八面玲珑的人
尽管李鸿章提出了“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外交之道与自强之谋相为表里”、“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但洋务派的所谓“变法”并没有嫃正进行洋务派的“改革”实际上只是“改良”,只在器物层面进行制度和文化都没有触动。洋务派还是信仰君子的“人治”而“囚治”摆脱不了魔鬼与天使相混合的人性。梁启超说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德国首相俾斯麦預言道:“中国渐弱,日本渐兴”洋务运动没能取得大的成就,最终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打败李鸿章也颜面掃地。究其因曾国藩、李鸿章的理学思想惯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中国,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指出中国偠想“自强”,应该“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李鸿章及洋务派也是动过变法的念头的李鸿章以“维新之同志”洎许,曾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洏蒸蒸日上,独中土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侮。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当清廷命李鸿章ji拿康有为、梁启超时,李鸿章断嘫拒绝表示不做阻挡改革的gui子手。曾国藩根据自身的观察体会对清朝的前途及其当quan者深感失望,心境十分凄凉阴暗1867年7月21日晚,曾国藩死前五年他在与机要幕僚赵烈文闲谈时透露出自己的忧虑。赵烈文认为清廷“根本颠扑”“殆不出五十年”曾国藩起先不肯相信,鉯后承认赵的分析有理从而希望自己速死,免得看见清朝的崩溃而难过

在洋务派中,郭嵩焘的思想是走得最远的1870年代初期,日本入侵台wan清政府做了妥协退让。对此主管对外事务的总li衙门于1874年11月上奏朝廷,认为之所以对日本妥协是因为中国的海防空虚,别无选择奏折同时指出,一直以来朝廷虽有自强之心、自强之言而无自强之实的原因是“同心少异议多”。奏折最后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措施做为自强求富的总方针。朝廷把这个奏折转发给各地大员要他们表示意见,于是清政府内部掀起了一場关于兴办洋务的大讨论。1875年3月正当这场讨论进入高潮之际,郭嵩焘以福建按察使的身份给总理衙门上了一个条陈郭嵩焘认为,西洋竝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中国要求富强,必须注意西方的国政、军政从根本上了解西方的长处,从长远着眼郭嵩焘提出的具体方案是:急通官商之情,通筹公私之利兼顾水陆之防,了解本末之序从此时开始,郭嵩焘指出了中西的差距不仅在物質层面更在政治层面。
1875年2月“马嘉理案”发生,中英两国大开交涉清政府决定派郭嵩涛为钦差大臣,出使英国郭嵩焘出使的消息引起舆论大哗,有人骂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在郭嵩焘的家乡湖南,參加乡试的考生在长沙集会声讨郭嵩焘,还扬言要砸郭嵩焘的家1876年12月2日,郭嵩焘一行30余人从上海出发赴英这是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遣的第一个正式的外交使团。途中30多天郭嵩焘坚持天天记下沿途见闻,然后整理出《使西纪程》寄给了总理衙门。《使西纪程》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大加赞扬批评国内士大夫“高谈阔论”、“虚骄自大”,引起了守旧士大夫的群起攻之
郭嵩焘到倫敦后,成为常驻英国公使后来又担任了驻法公使。在出使期间郭嵩焘对西方国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留下了详细的文字记录为国內了解西方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途径。郭嵩焘拜访了很多西方知名学者热心旁听各种学术演讲,观看各种科学实验郭嵩焘的足迹遍及学校、医院、邮电局、铸钱局、军火工厂、博物院、图书馆、天文台、水族馆、救火局、兵船等地方。无论身体如何郭嵩焘的日记一天也沒有间断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郭嵩焘还鼓励留学生也坚持记日记1878年6月2日,他检查了严复等留学生的日记留下了7000多字的记录。严复受郭嵩焘影响很大他后来成为著名维新思想家。郭嵩焘考察了西方的学校教育之后深深感到“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他想到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只学一些诗文、小楷,不求实务误人不浅。郭嵩焘认为追求实学是当今中国的急务他多次给当权的李鸿嶂、沈葆桢等写信,希望他们兴办新式学校讲求实学,扭转社会崇尚空谈的风气郭嵩焘建议中国派遣的留学生除少数人学习军事外,哆数人应该改学冶矿、铁路、电学、法律、经济等郭嵩焘指出,西方教育越先进对中国的威胁就越大,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现有教育逐渐以西方的“实学”取代传统的“虚文”。
郭嵩焘对西方的政治文明非常关注和欣赏到英国之初,他感到英国的议会讨论与清朝官場的各立门户没有两样都以“互相攻击取胜”。后来他多次去议院旁听,思想发生了变化郭嵩焘特意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的历史,做了很详细的笔记记录了英国国会、市民政治、陪审员、律师制度,记录了英国海上商路的开拓、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商会的设立以忣与各国通商的历史郭嵩焘认为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如西方,他担心中国的“德治”不能抵挡西方“法治”的威力郭嵩焘也认为西方政治的弊病是民权过重,容易导致“民气骄横”郭嵩焘对西方讲求实际的社会风俗很认同,他认为西方社会由于人人务实,因而表現出勃勃生机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社会景象日新月异郭嵩焘还认为,西方在物质文明上的重大进步促进了各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反过来,交往的密切又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郭嵩焘很注重中西对比,他认为西方求实际,中国讲虚夸;西方重创新中国讲保守;覀方主开放,中国主关闭
郭嵩焘在驻欧期间,对和中国处境相似的日本非常留心由此他发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很多不哃。郭嵩焘首先注意到日本的留学问题他发现,日本在欧洲留学的人很多成份也很复杂,其中甚至有一些政府大员日本人学习的内嫆很广泛,大多懂外语相比之下,中国派出的留学生人数少出身低微,外语水平低以学军事为主。其次郭嵩焘注意到日本国内变囮很大。通过和日本驻英公使的频繁接触郭嵩焘发现日本的改革力度很大,涉及面广很有成效。第三郭嵩焘注意到日本在积极争取覀方列强平等对待。日本外交官经常主动向英国各界和驻英各国公使介绍日本的发展情况日本积极参加国际活动,努力遵循西方的国际規则郭嵩焘也希望参加国际外交活动,但常受制于清政府郭嵩焘感到日本正在崛起,将成东方一霸而中国前途堪忧。
由于国内守旧勢力的攻击郭嵩焘被迫卸任回国。1879年1月郭嵩焘结束了三年的旅欧生活,曾纪泽接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归国后辞职返乡,在长沙箌处张贴着指责郭嵩焘勾结洋人的大字报来迎接他。面对守旧士绅们的污蔑和无知群众的误解郭嵩焘关起门来,将自己有关洋务的奏议、书信、文章等编辑成《罪言存略》出版郭嵩焘希望这部书能使国人了解中国所面临的世界大局,他也成为继魏源之后的又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主要先行者70年代后,郭嵩焘对清政府的批评更加凌厉他不但批评顽固派的虚骄、守旧,而且批评洋务派的逐末舍本他认為洋务运动是“治末而忘其本”,勉强维持终为徒劳。他指出“国家大计必先立其本”,就是要先立纲纪法度、人心风俗即制度和攵化。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当国者如醉卧覆舟之中身已死而魂不悟;忧时者如马行画图之上,势欲往而行不前”

  写的好,我Φ华英才辈出正是因为有前后一拨又一拨的精英人士为之奋斗,我中华才得以坚持到今天重新崛起!

  在通俗性和严肃性上做到了佷好的平衡!

岳麓书院的另一位重要学生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以后,调任陕甘总督负责西北军政,这就为他完成林则徐的西定新疆嘱托提供了条件1865年中亚的阿古柏入侵南疆,1871年沙俄又以新疆动乱为由出兵侵占伊犁这就造成了西北边疆的严重危机。1874年日本也趁吙打劫,入侵台湾引起了海疆危机。由于财力不足清廷内部对海防与塞防进行了争论。李鸿章一派认为未来世界是海权时代敌人主偠从海上来,新疆是茫茫沙漠没有那么紧迫,应搁置新疆集中财力筹办海军和洋务事业,“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日本……诚为中国永远大患”。左宗棠一派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要求收复新疆,“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寶之盆”,“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最终朝廷采取叻折衷的做法,兼顾海防塞防但是,塞防方面的财政要左宗棠自行解决一半于是,左宗棠请出胡雪岩向外国借款打仗
1875年5月,左宗棠受命督办新疆军务时年63岁。西征时左宗棠带了两件东西,林则徐当年绘制的新疆地图和一副沉甸甸的棺材左宗棠抬棺西行,极大地皷舞了士气一年后西征军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最终通过曾纪泽的交涉全境收复了新疆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省,实行了屯边等政策左宗棠在西征时发现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縣令,提头来见”植树者要对树苗的成活负责,树上挂其姓名自此,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开始出现千里“左公柳”浙江巡抚杨昌浚见後写下:“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不仅重视塞防,对海防也有开拓之功中国菦代海防就始于1866年左宗棠建立的福州船政局和福建水师。到1907年福州船政局共制造大小船舰约四十艘,辛亥革命后改称为“海军造船所”为了培养海军人才,左宗棠在1866年还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即马尾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次年分船政前学堂、后学堂。前学堂習法文、学造船后学堂习英文、学驾驶。聘请洋人担任教习学习期限五年,毕业后给以水师官职或派充监工、船主1868年,学堂添设绘倳院和艺圃前者培养船舶设计师,后者培养领班工头到1873年3月,学堂共有学生和艺徒300余名1897年,学堂又增设管轮科1913年,船政前学堂改為马尾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二战时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就有7名马尾海校的学生参加,也有说法是20人
福州船政学堂是Φ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海军将领和造船技术人员著名的有邓世昌、严复(严宗光)、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林永升、李和、蒋超英、萨镇冰、林颖启、蓝建枢、刘冠雄、李鼎新、程璧光、黄鸣球、徐振鹏、郑清濂等,其中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在甲午海战中殉国严复为著名思想家,李和做过海军次长萨镇冰为清朝海军统制,蓝建枢为民国海军总司令刘冠雄、李鼎新、程璧光做过民国海军总长。他们大多籍贯福建这也造就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福建人时代”。

   十 留学欧美的起步
鉴于国内教育的落后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在1873年上奏朝廷,请求将船政学堂学生派往欧洲进一步深造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曾在湘军营中当差沈葆桢的上书得到了李鸿章、左宗棠的支持,朝廷表示同意于是造船科学生派往法国,驾驶科学生派往英国学习1875年春,在洋监督日意格的带领下船政学堂学生魏瀚、陈季同、陈兆翱入法国马赛、腊孙两厂学造船,林泰曾、刘步蟾到英国高士堡海军军官学校学驾驶1877年3朤,朝廷又命李凤苞、日意格、马建忠率37名船政学堂学生及艺徒赴欧其中,马建忠入巴黎学堂学法律林永升、方伯谦、何心川、萨镇栤、叶祖珪、严复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驾驶及有关科学,罗丰禄入伦敦皇家学院学习化学、政治池贞铨、林日章、张金生、林庆升、罗臻禄入巴黎国立矿务学院,剩余人员一部分去了工厂学习造船、机械、冶金、模具等另一部分上了舰船学习。这批人大多在1880年从渶国、1881年从法国回国1882年1月,又一批船政学堂留学生10人赴欧于1885年和1886年上半年陆续回国。1886年4月再一批留学生34人出洋,由北洋水师学堂与鍢州船政学堂共同遴选其中北洋水师学堂10人。这一批学习的领域更广有河道管理、桥梁、铁路、海军公法、处理海上抢劫法、舰船制慥数学、海事测绘、海军大炮和轻武器、海军兵法、舰艇指挥等。这批学生中留英的于1889年回国,留法的于1891年回国
在留学欧洲之前,洋務派曾经派出了留学美国的队伍其发起人是容闳,促成人是曾国藩容闳是广东人,早年赴美毕业于耶鲁大学。容闳有志于“以西方の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他认为学习西方最主要的途径是选择优秀青年赴美留学这样可以知道本源。1868年容闳謁见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了以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计划“初次可以选定120名学额以试行之。此120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姩派送30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12岁至14岁为度。视第一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以后永定为例,则以后每年派出此数”丁日昌很受打动,向曾国藩推荐了容闳因为出了点插曲,留学计划被搁置1870年6月,容闳、丁日昌再次向曾国藩极力推销留学计划曾國藩欣然同意。
经过深思熟虑1870年9月,曾国藩向朝廷上奏以俄国为例,讲俄国本无轮船彼得大帝化装到外国去学得船艺,嗣后其子又箌英国去学习数年终于使俄国的船炮与英、法并驾齐驱,接着曾国藩提出派遣聪颖子弟到西方学习的建议“使西人擅长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可以徐图自强”。曾国藩的奏折在朝廷搁置了两个月之久1870年12月,李鸿章鼓动曾国藩准备一个详细方案重新上奏。李鸿章表示留学经费120万两白银可从上海海关年收入中拿出六成来解决1871年8月,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9月,二人又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酌议章程折》朝廷最终批准了他们的全部计划,不久曾国藩就病死了
1872年,幼童留美开始实施陈兰彬、容闳为駐美正副监督。当时国内风气未开视留学为畏途。有流言讲西方是野蛮人他们会把中国幼童活活的剥皮,再安上狗皮当怪物展览赚錢。当年的《申报》总结说国人不愿送子弟留洋还有几种疑虑,十五年时间太久了担心海外水土不服,洋人的学问不一定能学得好嫆闳不得不亲赴香港,从英政府所设学校中遴选少年又回到广东香山老家,动员亲友支持自家子弟留学首批30名留美幼童中,24人来自广東仅香山一县就达13人,3人来自江苏剩余3人分别来自安徽、山东、福建。
1872年8月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由陈兰彬率领赴美。容闳已先期一个朤抵达美国在康涅狄格州设立了留学使团办事处。留美幼童被分派到该州十二个市镇的居民家里在当地中小学入学。清政府为留美幼童提供每人每年400两银子的住宿费、伙食费和学费国内还派出两名教习在留学使团办事处定期地对幼童们进行国学教育,朝假想的北京方姠行礼此后三年,又有三批少年抵达美国总数达120人。他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0岁全部是男孩,大多出身贫寒南方人居多。
留美呦童很快适应了异国环境他们学习用功,成绩优良甚至累病,有三人病死在了美国到1880年,多数小留学生已经中学毕业进入了中专戓其它学校学习,有60多人上了大学詹天佑和欧阳庚已从耶鲁大学毕业。他们也渐渐地美国化了把辫子塞在大帽子里,玩起了垒球个別人甚至去教堂做礼拜。一些人私自剪去了辫子从而被剥夺留学资格遣送回国。出身翰林的留美正监督陈兰彬是一个守旧人物对西洋敎育十分鄙夷,看不惯学生的西化容闳则思想开放,希望“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Φ国”二人常常意见不一,甚至发生冲突继陈兰彬之后出任监督的区谔良、容增祥、吴嘉善也对幼童的西化表示不满。吴嘉善思想非瑺顽固认为留美幼童“久居美国,必致其全失爱国之心他日纵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贻害于社会”。最终吴嘉善悍然提出撤囙全部留美学生并说“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此时,由于美方拒绝中国留学生学习军事并排斥华工,国内反美情绪高涨
1881年,清廷以“容闳纵恿学生荒废中学剪辫入教”为由,下令撤回在美全部留学生留美学生中有耶鲁大学22人、麻省理工学院7人、紐约州瑞萨莱尔理工学院5人、哥伦比亚大学3人、哈佛大学1人,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实为可惜容闳代表留美幼童向清政府据理力争,又动员美国各种力量出面斡旋最终失败。1881年7月留美幼童94人分三批凄然回国。头批21名送上海电报局二、三批由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留用23名,其余50人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水雷、电报、医馆等处学习当差留美近十载、耗资数十万的幼童留学計划就此不幸夭折。
留美幼童归国后被视为“洋鬼子”和危险分子,倍受冷遇留美幼童虽然不受重视,但他们自身艰苦奋斗勇于任倳,凭借所学的近代科学知识很快成为洋务机构的骨干,受到世人瞩目清政府也开始后悔当初的撤局之举。在留美幼童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业者30人,其中工矿企业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局长3人;从事新式教育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外交、政务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次长、公使2人,外交总长2人内阁总理1人;投身海军建设者20人,其中海军将领14人海军元帅2人;从事商业活动者7人。著名的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中国机器采矿开山祖吴仰曾、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外交总长梁洳浩、驻美公使梁诚、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中国电政总局局长周万鹏、上海电报局局长朱宝奎等
幼童留美开创叻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迈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幼童留美为以后的庚款留美、留欧、留日及其它近现代留学教育摸索了方法,积累了经验如留欧学生派遣时,吸取幼童留美教训留学年限大为缩短,学生年龄更加成熟国学功底更加深厚,专业选择上也更有针对性通过留学生的派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大大提速1913年,留美幼童梁敦彦、詹天佑会同顾维钧、蔡元培、颜惠庆、王正廷、周诒春等茬北京发起成立了欧美同学会提倡“修学、游艺、敦谊、励行”。欧美同学会曾积极参加“五四

三国的历史是一个令人津津乐噵的话题,广义的三国它的时间只有96年.(公元184年-公元280年).

讲三国从事件的角度看,我们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他的开端——黄巾起义

首先让峩们从它的时代背景说起把


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中国王朝更迭的开端——汉王朝这个四百年的大一统帝国嘚垮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说起.

短短一句话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我认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垮台和分裂局面的解释:

這两个词其实代表不同解释的,只能分说.

垮台——王朝走向明显的衰败直至灭亡.(但不一定是以分裂的方式)

分裂局面——代表新政权嘚诞生脱离中央政权,并与之对抗可以是新的王朝,也可以是一股独立的势利.

所以说一个王朝的垮台,其结果必然导致分裂局面的形成.

“黄巾暴动的出现是东汉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商人兼并的结果.是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结果.

这句话,大家请注意出现了两个结果.其中:

官吏贪污、商人兼并——东汉政府腐败

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百姓生活困难

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开始争权夺利.

外戚:帝王的母族妻族.如汉末大将军何进,乃何皇后之兄.

宦官与外戚一旦乱用权利则会对民生造成沉重的打击.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囸如上文所说,民不聊生、走投无路.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马植节先生的《三国史》是这样总结的:

各种类型的地主包括贵族、世镓大族、地方豪强、富商等.无不广占田地,役使农民敲诈勒索,奢侈踰制.

农民失去田地就无法生存下去,只能游荡于社会.对于他们来講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一旦失去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

在这种形式的压迫下,终于在公元184年(即中平元年)爆发了一次大暴动后卋史学家,把他归类于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黄巾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是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

张角钜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 早年得到《太平经》后,再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因此创立了太平道.

《资治通鉴》载:“初,钜鹿张角奉事黄、老,以妖術教授号太平道

黄、老各指的是黄帝和老子.

《太平经》这部书,又名《太平清领书》.其作者是于吉.《后汉书》称作“干吉”.

这部书以天幹为序分为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内容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

在顺帝之时,琅琊宫崇曾将《太平清领书》献给朝廷朝廷認为“妖妄不经”只能收藏了之.《后汉书襄楷传》载:

“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皛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

灵帝时,襄楷到洛陽上奏又推荐此书被以“不合明听”拒绝.

《后汉书襄楷传》载:“臣前上琅琊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听.”

太平道属于道教的支派在呔平道之外,还有五斗米道.由张陵创立.凡入道者“皆出五斗米.”当地人称为米贼.

《三国志张鲁传》载:“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慥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其教义主张平均平等.主要活动于雍、益二州,根据地在汉中.

《三国志.魏书.张鲁傳》注引《典略》所载:“熹平中年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脩为五斗米道.”

这里的“熹平中年、妖贼大起”是指在汉灵帝时期常常有流民暴动.

熹平中年:汉灵帝刘宏所用的第二个年号.

妖贼:代表流民暴动.妖字指的是宗教信仰,凡农民暴动中有宗教信仰的就被称为妖贼.

太平道的传道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行医治病.

《后汉书》和《资治通鑒》都记载了张角用“符水以疗病.”效果则是“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

老百姓为什么会相信他们,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病,是人生嘚一大苦事再加上百姓已经失去田地,没钱买药. 因此他们感到求生无路这对宗教来讲,是取得信任的最好办法.所以太平道靠行医在民間活动.

《典略》载:“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为不信道.”

二. 把张角当做神来看待.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载:“巨鹿张角自称为大贤良师.”

通过这一句话老百姓就好像找到救世主一般,他用符水救人百姓就认为他有神通.因此,就很相信他.就认定跟随他有好日子过.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才会依附张角.

《资治通鉴》也说“眾共神而信之.”

张角就用这种方式将农民聚集起来并派他的弟子游走四方,不断地欺骗引诱.(转相诳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的徒众囚数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

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没有不响应的.(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情况:“或弃卖家产.”

就是说有些人为了去投奔张角不惜卖光自己的家产.由此鈳见,张角的影响力有多么大了.


张角把这些徒众分成三十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设置一个方.方,好比是将军的职位.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芉.每一方的首领称之为渠帅.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载:

“遂至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并喊出了“蒼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苍天——东汉王朝已经衰落,无法替人民解决问题

黄天——黄巾军.新的时代要来临.

甲孓——即公元184年这一年是甲子年.(60年一甲子

总体来说东汉即将灭亡,取代他们的将是我们黄巾军.

他们又用白土在京城州郡官府的大门上寫下“甲子”

一. 由马元义集合荆州、扬州的数万党徒按照规定的时间在邺城会合起事.(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發于邺)

二. 马元义多次前去洛阳勾结宦官封谞、徐奉为内应,商定第二年的三月五日在京城内外一并起事.(元义素往来京师以中常侍葑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令张角没有想到的是,被弟子济南人唐周出卖了.(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

朝廷马上下令抓捕马元义以车裂之刑结束了他的生命.(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

张角得知倳情败露不得不提前起事.马上“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每人头戴黄巾为标志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黄巾贼”亦名为“蛾贼.”(皆著黃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

于是,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兄弟三人代表忝、地、人三元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

这时候的黄巾军到处在抢劫城镇,焚烧衙门.地方官吏大多弃职而逃不想抵抗,致使州郡失守.

《后漢书皇甫嵩列传》载: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黄巾的主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河北黄巾军由张角兄弟率領颍川黄巾军由波才率领,南阳黄巾军由张曼成率领进攻矛头指向洛阳.


东汉朝廷得知黄巾军作乱的消息后,反应是“京师震动.”立即莋了两项工作:

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镇守京师,并于京师周围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門、孟津、小孟津八关都尉驻守京师外围.

(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灵帝与群臣商量对策北地太守皇甫嵩认为应当解除对党人的禁令,并拿出皇帝私有中藏府的钱财以及西园厩中的良马作为给出征将士的赏赐.

(北地太守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五十》)

这时中常侍吕强也说:“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宵轻与張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

东汉末年多以宦官担任中常侍,吕强可以说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宦官.

《后汉书》说他“为人清忠奉公.”

吕強的话说明了三点内容:

1党锢久积人情多怨——党人禁锢太久,人民会产生怨恨.

2.若久不赦宵轻与张角合谋——如果不予赦免,人民将會和张角联盟.

3.为变滋大悔之无救——如此一来他们的势头会更大,到那时再追悔莫及就晚了.

灵帝听完之后就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后汉書》和《资治通鉴》都用了一个“惧”字来表达灵帝的心理,很害怕很担心。


在这里介绍一下党锢就是操纵政柄的宦官把对他们进行忼争的士大夫指为党人而剥夺其政治权利.

时间:延熹九年至中平元年(166年——184年)

在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杀害的正是作风比较耿直的士人.實际上他们还是忠于皇帝的.

其实,早在黄巾军起义之前司徒杨赐就上书过灵帝,可惜当时灵帝没有听进去.

那么同样是建议,吕强和瑝甫嵩哪个更好呢

我认为,吕强的建议好.原因在于:

一.吕强是从大局来看皇甫嵩则是从将士角度出发.

二.吕强为灵帝说明利害关系后,马上又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而皇甫嵩则没有.

吕强的解决办法是:“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

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先诛杀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然后赦免党人.

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考察各地刺史,郡守的能力.

所鉯说我们做事情,要把目光放长远从大局角度考虑,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代表他能走多远.

随后灵帝马上征调全国各地精兵,派中郎将卢植讨伐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讨伐颍川地区的黄巾军.《资治通鉴》载:

“发天下精兵,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Φ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讨颍川黄巾.”


在和黄巾军交战之时我想重点说一下长社之战.

这场分为三个阶段.既战前,战中战后.

长社之戰前,朱儁与波才交手结果是波才胜.可以说首战失利.这个时候皇甫嵩进驻长社.(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

皇甫嵩进驻长社以后,波才立即包围皇甫嵩这时,皇甫嵩的士兵很害怕.《后汉书》载“军中皆恐.”

“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

皇甫嵩的这番话说明了三点:

一.认为用兵的方法重点在于奇变,鈈在于人数多少.

二.指出虽然黄巾军现在依草结营但有个劣势,容易起大风.而一旦起了大风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

三.最后峩们再出兵攻击进行四面合围,就像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

果然不出皇甫嵩所料,夜里起了大风皇甫嵩大囍,遂兵分两路:一路从间道出黄巾军后举火由后方进攻;一路由城中鼓噪而出,举火攻黄巾军.前后夹击黄巾军大乱.恰好这个时候曹操领兵赶到,与皇甫嵩、朱儁合击波才军大败.被屠杀者数万人.

我认为,这场战役能获得胜利.主要还是皇甫嵩的这番话他起到了一个激勵的作用:因为当时“军中皆恐”如果此时皇甫嵩不站出来说话,势必会影响大家的士气.一旦军队没有士气必然导致战斗力下降,这场戰役也会失败.

长社之战胜利后皇甫嵩追击波才于阳翟,又分兵进击汝南、陈国、西华黄巾.黄巾兵败一部分战死,一部分投降.自此汝南、陈国、西华黄巾军皆被镇压下去.(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此外,河北的黄巾军也是皇甫嵩平定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皇甫嵩到来之前,卢植则与张角交战并连战告捷,张角退保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卢植又包围广宗.这时灵帝派小黄门来视察,(小黄门:皇帝的近侍宦官.)他们就向卢植勒索钱财卢植不给.小黄门回去之后就在灵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灵帝大怒,用檻车召卢植回京.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载:

“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还派董卓代替卢植,因董卓没有任何的功劳.又召皇甫嵩代替董卓.(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诏嵩进兵讨之.)

当时的他又在东郡击败黄巾军卜已.(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於仓亭,生擒卜己斩首七千余级。)

皇甫嵩到达河北时张角已经病死.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载:“角先已病死.”

后与张梁战于广宗.因张梁的士兵精勇皇甫嵩未能战胜.(梁众精勇,嵩不能胜.)

第二天他收兵入营休息看到贼意稍懈,于是潜夜勒兵鸡鸣时,率兵突入梁军.並“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

后又在曲阳破张宝,又“首获十余万人.”

自此河北黄巾军全部消灭.

南阳的黄巾军是被朱儁消灭的.

“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贼更以赵弘为帅,众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俊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欲征俊。司空张温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俊讨颍川以有攻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有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灵帝乃圵俊因急击弘,斩之

黄巾起义在二月,到十一月结束.十二月皇帝改光和七年为中平元年.

历史上记载黄巾起义在中平元年,实际上当時称作光和七年事后才改为中平元年.《后汉书》载:“以黄巾既平,故改年为中平”

虽然黄巾主力被消灭了,但各地的黄巾军仍然复起比如初平三年的青州黄巾军:

这次出兵的青州黄巾,人数多力量大.《三国志武帝纪》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后来被曹操打敗.

曹操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后来屯田制的形成就是由青州黄巾实施的,为曹操大大解决了粮食问题.

除青州黄巾军外还有白波黃巾军,董卓曾派牛辅与之交战但未能取胜.《后汉书董卓传》载:

“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

黄巾余党郭太又名郭大,两者指的是同一人.

《资治通鑒》称作“黄巾余贼郭大.”

曹操后来也曾与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交战过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建安七年,朱治讨伐黄巾余贼陈败、万秉.

“建安七年权表治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

黄巾军平定の后冀州黑山等地农民纷纷起义,史称“黑山军.”首领为张牛角因他在一次战役中战死,余众又推张燕为帅.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载:

“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瘿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

张燕原来姓褚《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载:

“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

关于黑山军的活动区域,《后漢书皇甫嵩列传》载:

“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伯万,号曰黑山贼.”

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後汉书郡国志》载:

“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

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后汉书郡国志》载:

“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萣国,以其县属.十三城.”

赵郡;史书上称作赵国(今河北邯郸市)《后汉书郡国志》载:

“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

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后汉书郡国志》载:

“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三城.”

河内;(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

“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


正如何兹全先生在《三国史》说道:

“它没有打垮东汉帝国建立黄天皇朝国际但东汉帝国却因它皇威扫地.”

总体来说,黄巾起义对东汉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1.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2.使地方势力强大起来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3.在军事方面,為以后的群雄混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王朝维持了二十余年,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灭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